Ⅰ 生活污水氨氮超標怎麼處理呢
生活污水中氨氮超標處理辦法:
1、膜分離技術: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進行氨氮脫除。
2、吹脫法:在鹼性條件下,利用氨氮的氣相濃度和液相濃度之間的氣液平衡關系進行分離,吹脫與溫度、PH、氣液比有關。
3、生物法:生物法是利用各種微生物的協同作用,通過氨化、硝化、反硝化等反應使廢水中的氨氮最終轉化為氮氣排放從而去除氨氮。
4、化學氧化法:利用氨氮去除劑把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氣。
Ⅱ 污水氨氮高了怎麼處理
污水氨氮高的處理方法:加氫氧化鈉調節水的PH值為11左右,通過氨氮吹脫塔用空氣吹脫,去除率可達80%左右,僅僅通過這樣的方法無法處理達標,還需後續處理。剩餘的氨氮可以通過脫氮的污水處理工藝進行去除:例如採用曝氣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的生物膜法進行處理。
氨氮:
氨氮是指以氨或銨離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氮,即水中以游離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
動物性殲槐有機物的含氮量一般較植物性有機物為高。同時,人畜糞便中含氮有機物很不穩定,容易分解成氨。
自然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中主要以硝酸鹽氮(NO3)為主,以游離侍改襲氨(NH3)和銨離子(NH4+)形式存在的氮受污染水體的氨氮 叫水合氨,老兄也稱非離子氨。非離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而銨離子相對基本無毒。國家標准Ⅲ類地面水,非離子氨氮的濃度≤1毫克/升。氨氮是水體中的營養素,可導致水富營養化現象產生,是水體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對魚類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Ⅲ 廢水氨氮超標怎麼快速解決
一、內迴流導致的廢水氨氮超標
內迴流導致的氨氮超標有兩方面原因:
1、內迴流泵有電氣故障(現場跳停仍有運行信號)、機械故障(葉輪脫落);
2、人為原因(內迴流泵未試正反轉,現場為反轉狀態)。
解決辦法
1、及時發現問題,檢修內迴流泵;
2、內迴流已經導致氨氮升高,檢修內迴流泵,停止或者減少進水進行悶爆;
3、硝化系統已經崩潰,停止進水悶爆,如果有條件、情況比較緊迫可以投加相似脫氮系統的生化污泥,加快系統恢復。
二、pH過低導致的氨氮超標
pH降低導致的氨氮超標,實際中發生的概率比較低,因為pH的連續下降是一個過程,一般運營人員在沒找到問題的時候就開始加鹼去調節pH了。
解決辦法
1、pH過低這種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發現pH連續下降就要開始投加鹼來維持pH,然後再通過分析去查找原因;
2、如果有硝化系統,需及時把硝化系統的pH值補充上來。
三、溫度過低導致的氨氮超標
這種情況多發生在北方無保溫或加熱的污水處理廠,因為水溫低於硝化細菌的適宜溫度,而且MLSS沒有為了冬季代謝緩慢而提高,導致的氨氮去除率下降。
解決辦法
1、設計階段把池體做成地埋式的(小型的污水處理比較適合)
2、進水加熱,如果有勻質調節池,可以在池內加熱,這樣波動比較小。
3、曝氣加熱,比較小眾,目前還沒遇到過,其實空氣壓縮鼓風時溫度已經升高了,如果曝氣管可以承受,可以考慮加熱壓縮空氣來提高生化池溫度。
Ⅳ 城市污水廠氨氮超標怎麼去解決
要解決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高,就要知道濃度高的原因。
可能導致氨氮超標的原因:
1、進水超標,工廠偷排,導致廢水超標排放、產生了高濃度氨氮
2、硝化菌受自身活性降低及氧傳輸濃度梯度下降
3、工藝本身的問題,曝氣池單元停留時間偏小,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也就相對較弱。
解決辦法
1、若發現出水氨氮接近排放標准上限時,應 加大進水及二級生化單元出水氨氮的檢測頻次,並應加強現場巡視,尤其是當污水收集系統中含有大量工業廢水時,需加強夜間對提升泵房的巡視。
2、若進入主體生化處理單元,並導致系統出水氨氮超標時,應採取如下應急措施:
(1) 減少進水量,減小內迴流比,延長好氧單元 的實際水力停留時間,提高硝化效果密切關注其他水質指標及污泥指標的變化;
(2) 盡量避免出現污泥解體或污泥膨脹現象;若出現該情況則應迅速向系統中投加氓凝劑或鐵鹽,改善污泥絮凝及沉降性能;
(3) 關注 pH 及 TP 情況,盡量保證系統處於弱鹼性環境,必要時向系統中投加適量的Na2C03以補充硝化所需的鹼度;
(4) 若反應器內TP濃度顯著低於平時水平,則應向系統中補充適當的磷酸二氫餌或磷肥,改善污泥的絮凝效果及硝化能力;
(5) 加大外迴流比、維持生化單元相對較高的 污泥濃度,提高系統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6) 適當提高 DO 濃度 (2.5 -4.0 mglL) ,改善硝化效果。
Ⅳ 廢水污水氨氮超標有哪些解決辦法
前段廢水收集管路增加一檔細格柵,減少進入中和池的大顆粒盡可能減低後邊設備的負荷。中和池的PH值調節波動不能過大。氣浮池勤刮渣,加大溶氣量。如果是A2O就要考慮加大曝氣量,A池如果能夠進行蒸汽加熱,能夠明顯提高COD的去除效率,實在不行的話就得考慮採用MBR輔助工藝了。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滿意請點贊收藏。
Ⅵ 高氨氮廢水如何處理
高氨氮廢水處理方法如下:
1、吹脫法
吹脫法的基本原理是氣液相平衡和傳質速度理論。將氨氮廢水pH 調節至鹼性,此時,銨離子轉化為氨分子,再向水中通入氣體,使其與液體充分接觸,廢水中溶解的氣體和揮發性氨分子穿過氣液界面,轉至氣相,從而達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常用空氣或水蒸氣作載氣,前者稱為空氣吹脫,後者稱為蒸汽吹脫。
2、離子交換法
應用離子交換法處理含氨氮廢水,為常見的就是以沸石作為交換載體,提高氨氮脫除率。基於歷史實踐數據可知,每克沸石可以吸附15.5mg的氨氮,且對於粒徑在30~60目的沸石其脫除氨氮的效率可以達到78%。但是相比其他處理技術,利用沸石交換脫除工藝操作比較復雜,並且再生液為需要再次處理的高濃度氨氮廢水,因此更適用於低濃度氨氮廢水處理。
吹脫法處理氨氮技術參數
(1)吹脫法普遍適宜的pH 在11 附近;
(2)考慮經濟因素,溫度在30~40 ℃附近較為可行,且處理率高;
(3)吹脫時間為3 h左右;
(4)氣液比在5 000∶1 左右效果較好,且吹脫溫度越高,氣液比越小;
(5)吹脫後廢水的濃度可降低到中低濃度;
(6)脫氮率基本保持90%以上。盡管吹脫法可以將大部分氨氮脫除, 但處理後的廢水中氨氮仍然高達100 mg/L 以上,無法直接排放,還需要後續深度處理。
Ⅶ 污水處理中氨氮高怎麼處理
處理污水中灶凱氨氮的方法:使用吹脫工藝、投加氨氮去除劑。
1、用氨吹脫工藝,主要是將水的pH值提到10.5~11.5的范圍,在吹脫塔中反復形成水滴,通過塔內大量空氣循環,氣水接觸,使氨氣逸出。這種方法廣泛用於處理中高濃度的氨氮廢水,常需加石灰,經吹脫可以回收氨氣。
2、可以在污水中直接投加可以降低氨氮的濃度的氨氮去除劑,氨氮去除劑是一種含有特殊架狀結構的高分子無機化合含則物,對氨氮的去除率達90%以上。可以將加入氨氮隱老喚廢水至某一臨界點以將氨氮氧化成氮氣。
氨氮廢含則水的來源
人類的活動也是水環境中氮的重要來源,主要包括未處理或處理過的城市生活和工業廢水、各種浸濾液和地表徑流等。人工合成的化學肥料是水體中氮營養元素的主要來源,大量未被農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被農田排水和地表徑流帶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
隨著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葯等工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灶凱的不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滲濾液中氨氮的含量急劇上升。氮在廢隱老喚水中以有機態氮、氨態氮、硝態氮,以及亞硝態氮等多種形式存在,而氨態氮是最主要的存在形式之一。
Ⅷ 氨氮超標該用什麼方法才能更好的去除
氨氮超標處理方法常分為兩類:化學法處理和生物法處理
生物處理法就是我們常說的生物脫氮,主要包括氨化、硝化、反硝化最終以氮氣從水中脫出。生物脫氮現在又很多成熟的工藝比如HNF-MP高效硝化工藝,在水處理中非常常見。
化學法處理包括:①吹脫法,利用氨氮在水中的平衡關系,調節pH到鹼性,使得氨氮以非離子態存NH3-N存在,最後利用空氣把其吹脫出來。
②折點加氯法,利用氨氮和氯反應最終生成氮氣從水中脫除。氯的投加量依照加氯曲線。
③離子交換法,一般選用陽離子交換樹脂。
Ⅸ 污水氨氮高了怎麼處理
氨氮(NH3-N)是總氮其中一種的存在形式,是硝化細菌的降解主要底物之一。
方法一:
硝化細菌和亞硝化細菌的硝化反應,所以硝化細菌利用自身分泌的酶進行硝化反應,是降解氨氮的成本較低的一種方法。就是把氨氮降解成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但是該方法不能把去除總氮,所以是治標不治本。
方法二:
厭氧氨氧化,該方法是利用亞硝態氮和氨氮開展氨氧化反應,從而形成氮氣到空氣中。該方法成本更低,主要因為不需要曝氣,剩餘污泥產生量少。缺點是菌種適應條件苛刻,同時氨氮和亞硝態氮必須形成一定的比例,或者說都存在的情況下才能反應,污水系統中亞硝態氮是一個中間環節,所以難以控制。
所以這么考慮的話,你的系統中菌種出現了問題,需要把系統中的硝化菌群更換改善下,這樣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就想中醫治病一樣,要去根的話,還能把菌種更換成優勢菌種。
針對上述的問題,新爾特生物從全程硝化反硝化,到短程硝化反硝化,再到氨氧化去除總氮,形成了菌種的封閉鏈條降解,所以,去除總氮還需要從微生物核心反應機理上進行處理,新爾特生物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話可以聯系看看,他們給做實驗,並且一直是用數據說話,所以行不行拿出實驗數據就知道了。
Ⅹ 氨氮超標的處理方法快速去除氨氮
氨氮超標的處理方法如下:
1、吹脫法
吹脫法是在鹼性條件下,將氨氮的氣相濃度和液相濃度之間的氣液平衡關系進行分離,吹脫的效率和溫度、PH、氣液比有關聯。
2、沸石脫氮法
沸石脫氮法是將沸石中的陽離子與廢水中的NH4+交換,沸石通常在處理低濃度含氨廢水或含微量重金屬的廢水時應用。
3、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運用膜的選擇透過性以達到氨氮脫除的效果,這種操作方法簡單方便,氨氮的回收率高,沒有二次污染。
4、MAP沉澱法
MAP沉澱法是向有高濃度氨氮的廢水中投入磷鹽和鎂鹽。
5、化學氧化法
化學氧化法是使用強氧化劑將氨氮直接氧化成氮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