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梁鋼筋上下筋綁反了如何處理
1、找設計單位驗算,通過後不用處理。
2、驗算不通過要麼拆除重做,要麼附加鋼筋。
無論哪種,都需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同意。
Ⅱ 天空梁把鋼筋用反了怎麼處理
返工。
樑上部鋼筋和下部鋼筋反了,不用調整不影響計算。如果是懸挑梁鋼筋綁扎時上部主筋和下部主筋互換了,需要反工。
處理辦法按下,返工重扎,上部主筋增加,當鋼筋型號沒變時,鋼筋總截面積與原設計的上部主筋相同。柱縱向受力鋼筋發生水平或扭轉偏位,主要為基礎伸出地面處、上下層柱樓板處、角柱、邊柱。偏位原因:柱軸線放線不準確,柱模板搭設支撐不牢,柱鋼筋骨架綁扎不牢,在節點處樑柱鋼筋交叉,梁鋼筋就位時把柱鋼筋擠歪了,澆注砼時振動不當,把縱筋骨架振松。
Ⅲ 頂板鋼筋上層受力筋,是雙向受力,先放與後放的鋼筋搞反了,對結構有何影響
通常是混凝土受到壓力,鋼筋受到拉力。
樓板主要承擔作用於上表面的垂直荷載。當荷載作用於樓板時,樓板產生了彎矩。為了抵抗彎矩,樓板上部受壓,下部受拉。這和梁的受力情況是一樣的。
混凝土的特點是抗壓能力強,抗拉能力弱,所以需要在梁或者板的底部加入鋼筋,幫助結構抗拉。
鋼筋的抗拉強度遠高於混凝土。常見的混凝土如C30,抗拉強度大約3.4MPa,而常見的鋼筋如Q235,抗拉屈服強度235MPa,極限強度更高。
鋼筋的主要作用是抗拉,也可以用於抗壓和抗剪。抗壓鋼筋布置在混凝土梁或板的受壓區,抗剪的鋼筋叫做箍筋。抗拉、抗壓、抗剪的鋼筋共同組成了鋼筋籠。
1)在底板鋼筋綁扎前,先按照設計要求鋼筋間距,算出底板需用的鋼筋,根數,在墊層上放出底板鋼筋擺放的位置線,(包括地梁鋼筋位置線)和牆柱插筋位置線。
2)承台鋼筋綁扎先鋪底板下層鋼筋。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決定下層鋼筋哪個方向鋼筋在下面,參照16G101-1第66-70頁安裝,綁完下層鋼筋後,按間距0.8m 左右設置鋼筋馬凳,馬凳及附加鋼筋應支設在下層鋼筋網上,不得直接落在保護層,在馬凳上擺放縱橫兩個方向定位鋼筋,鋼筋上下次序及綁扣方法同底板下層鋼筋。馬凳高度H=承台高—混凝土保護層厚—上層雙向鋼筋直徑—下部鋼筋單向鋼筋直徑,樁承台採用下圖的鋼筋馬凳)間距800mm 左右設置,
Ⅳ 挑鋼筋反了影響大嗎
挑鋼筋反了影響大。
挑鋼筋反了處理辦法按下:返工重扎;上部主筋增加。
現澆框架結構鋼筋鋼筋偏位及產生原因:
1、柱縱向受力鋼筋發生水平或扭轉偏位,主要為基礎伸出地面處、上下層柱樓板處、角柱、邊柱。偏位原因:柱軸線放線不準確;柱模板搭設支撐不牢;柱鋼筋骨架綁扎不牢,在節點處樑柱鋼筋交叉,梁鋼筋就位時把柱鋼筋擠歪了;澆注砼時振動不當,把縱筋骨架振松。
2、梁、板、牆、構造柱等鋼筋偏移,主要原因為鋼筋綁扎不牢固、操作不規范、人為踩踏、來回泵管的拖拉等。
Ⅳ 鋼筋網主、副筋位置放反
操作人員不認真,使用時對主、副筋在上或者在下,不加區別就放進模板,可能導致鋼筋網主、副筋位置上下放反。例如圖4-46的平板,按照施工圖要求應如圖中(a)所示,而操作時卻按照圖中(b)放鋼筋網(其中對於簡支板,1號鋼筋為主筋,2號為副筋)。
圖4-46平板鋼筋網位置
(a)正確;(b)錯誤
布置這類構件施工任務時,應向有關人員與直接操作者做專門交底。
鋼筋網主、副筋位置放反,如構件已經澆築混凝土,成型後才發現,必須通過設計單位復核其承載能力,再確定是否採取加固措施或者減輕外加荷載。
Ⅵ 在現澆頂板中分布筋和受力鋼筋位置反了會怎麼樣
在現澆頂板中分布筋和受力鋼筋位置反了的結果:
1、如果是內外側放反,例如板受力筋應該在分布筋的外側,被錯放到內側,那麼影響就是保護層變厚,板的有效厚度下降,承載能力變差,裂縫和撓度變形都會加大。這個固然是不好的,但還不算太嚴重,如果當初設計的安全儲備夠大,驗算一下,板的有效厚度小一點可能也夠用了。
2、如果是方向放反,那就是把分布筋當做了受力筋,而受力筋不起作用,問題會很嚴重。因為分布筋一般都很小,完全不夠承載力的要求,很可能出工程事故。
Ⅶ 承台鋼筋受力筋與分布筋弄反了怎麼辦
你先驗算一下分布鋼筋截面夠不夠,夠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差很多隻能返工了,三層的房屋用的是樁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