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BR污水處理技術
折流式厭氧反應器(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是Bachman和McCarty等人於1982年前後提出的一種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
反應器特點是:內置豎向導流板,將反應器分隔成串聯的幾個反應室,每個反應室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上流式污泥床(USB)系統,其中的污泥可以是以顆粒化形式或以絮狀形式存在。水流由導流板引導上下折流前進,逐個通過反應室內的污泥床層,進水中的底物與微生物充分接觸而得以降解去除。
雖然在構造上ABR可以看作是多個UASB反應器的簡單串聯,但工藝上與單個UASB有顯著不同。UASB可近似地看作是一種完全混合式反應器,而ABR則更接近於推流式工藝。與Lettinga提出的SMPA[3]工藝對比,可以發現ABR幾乎完美地實現了該工藝的思路要點。首先,擋板構造在反應器內形成幾個獨立的反應室,在每個反應室內馴化培養出與該處的環境條件相適應的微生物群落。例如ABR用以處理葡萄糖為基質的廢水時,第一格反應室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將形成以酸化菌為主的高效酸化反應區,葡萄糖在此轉化為低級脂肪酸(VFA),而其後續反應室將先後完成各類VFA到甲烷的轉化。通過熱力學分析可知,細菌對丙酸和丁酸降解只有在環境H2分壓較低的情況下才能進行[4],而有機物酸化階段是H2的主要來源,產甲烷階段幾乎不產生H2。與單個UASB中酸化和產甲烷過程融合進行不同,ABR反應器有獨立分隔的酸化反應室,酸化過程產生的H2以產氣形式先行排除,因此有利於後續產甲烷階段中丙酸和丁酸的代謝過程在較低的H2分壓環境下順利進行,避免了丙酸、丁酸過度積累所產生的抑製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ABR各個反應室中的微生物相是隨流程逐級遞變的,遞變的規律與底物降解過程協調一致,從而確保相應的微生物相擁有最佳的工作活性。其次,同傳統好氧工藝相比,厭氧反應器的一個不足之處是系統出水水質較差,通常需要經過後續處理才能達標排放。而ABR的推流式特性可確保系統擁有更優的出水水質,同時反應器的運行也更加穩定,對沖擊負荷以及進水中的有毒物質具有更好的緩沖適應能力。值得指出的是,ABR推流式特點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在同等的總負荷條件下與單級的UASB相比,ABR反應器的第一格不得不承受遠大於平均負荷的局部負荷。以擁有5格反應室的ABR為例,其第一格的局部負荷為其系統平均負荷的5倍。如何降低局部負荷過載的不利影響還有待於深入探討。
2. 什麼是ABR污水處理技術
ABR中文稱為厭氧折流板反應器,它是厭氧污水生物技術,主要適用於制葯廠污水處理、醫院廢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塗料廢水處理等場所。了解更多請網路一下碧水藍天環保。
3. 污水處理設計中ABR池怎麼設計計算,要詳細的步驟和參數的選取,能找實例的加分,最好是近幾年的設計,謝謝
ABR反應器設計計算
設計條件:廢水量1 200 m3/d,PH=4.5,水溫15℃,CODcr=8000 mg/L,水力停留時間48h。
1、反應器體積計算
按有機負荷計算
按停留時間計算
式中: ——反應器有效容積,m3;
——廢水流量,m3/d;
——進水有機物濃度,g COD/L 或g BOD5/L;
——容積負荷,kg COD/m3.d;
——水力停留時間,d。
已知進水濃度COD8000mg/L,COD去除率取80%,參考國內澱粉設計容積負荷[1]P206: kgCOD/m3.d,取 kg COD/m3.d。則
按有機負荷計算反應器有效容積
按水力停留時間計算反應器有效容積
取反應器有效容積2400m3校核容積負荷
kgCOD/m3.d 符合要求[1]P206
取反應器實際容積2400 m3。
2、反應器高度
採用矩形池體。一般經濟的反應器高度(深度)為4~6m,本設計選擇7.0m。超高0.5m。
3、反應器上下流室設計
進水系統兼有配水和水力攪拌功能,應滿足設計原則:
①確保各單位面積的進水量基本相同,防止短路現象發生;
②盡可能滿足水力攪拌需要,保證進水有機物與污泥迅速混合;
③很容易觀察到進水管的堵塞;
④當堵塞被發現後,很容易被清除。
反應器上向反應隔室設計
慮施工維修方便,取下向流室水平寬度為940mm,選擇上流和下流室的水平寬度比為4:1。
校核上向流速
基本滿足設計要求
[5] 要求上向流速度0.55mm/s。(1.98m/h)
[6]P94要求進水COD大於3000mg/L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5m/h;進水COD小於3000mg/L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6~3.0m/h。
[1]P202UASB要求上向流速度宜控制在0.1~0.9m/h。
下向流速
4、配水系統設計
[5]選擇折流口沖擊流速1.10mm/s,以上求知反應器縱向寬度為 ,則折流口寬度
選擇 ,校核折流口沖擊流速
> 1.10mm/s [5]
折流口設一450斜板,使得平穩下流的水流速在斜板斷面驟然流速加大,對低部的污泥床形成沖擊,使其浮動達到使水流均勻通過污泥層的目的[5]。
5、反應器各隔室落差設計
[1]P208重力流布水,如果進水水位差僅比反應器的水位稍高(水位差小於100mm)將經常發生堵塞,因為進水的水頭不足以消除阻塞,若水位差大於300mm則很少發生這種堵塞。設計選擇反應器各隔室水力落差250mm。
6、反應器有效容積核算
選擇 則設計的反應器結構容積大於按容積負荷計算反應器實際所需容積2400 m3,滿足處理負荷要求。
7、氣體收集裝置
[2]P203沼氣的產氣量一般按0.4~0.5 Nm3/kg(COD)估算。
沼氣產量
[7]P157選用氣流速度5m/s,則沼氣單池總管管徑
選擇管子規格DN80。
兩池總管匯集
選擇DN125,即進入阻火器管徑。
8、水封高度
沼氣輸送管應注意冷凝水積累及其排除,水封中設置一個排除冷凝水的出口,以保持水封罐中水位一定。
9、排泥設備
一般污泥床的底層將形成濃污泥,而在上層是稀的絮狀污泥。剩餘污泥應該從污泥床的上部排出。在反應器底部的「濃」污泥可能由於積累顆粒和小沙礫活性變低的情況下,建議偶爾從反應器底部排泥,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內積累的沙礫。設計原則:
①建議清水區高度0.5~1.5m;
②可根據污泥面高度確定排泥時間,一般周排泥1~2次;
③剩餘污泥排泥點以設在污泥區中上部為宜;
④矩形池應沿池縱向多點排泥;
⑤應考慮下部排泥的可能性,避免或減少在反應內積累的沙礫;
⑥對一管多孔排泥管可兼作放空管或出水迴流水力攪拌污泥床的布水管。
⑦排泥管一般不小於150mm。
排泥量計算:
產泥系數:r=0.15kg干泥/(kgCOD.d),見[1]P156
設計流量:Q=1200m3/d ,進水濃度S0=8000mg/L=8kg/m3,厭氧處理效率E=80%
Δx= r×Q×S0×E=1200×8×0.8×0.15=1152kg
設污泥含水率為98%,因含水率P>95%,取污泥密度ρ=1000kg/m3,則污泥產量為:
每天排泥:
每周排泥:57.6×7=403.2 m3
每組反應器每天排泥:
一組每周排泥:28.8×7=201.6 m3
每個隔室每天排泥:
一隔每周排泥:4.8×7=33.6 m3
13、進水裝置設計
水泵選擇:水量 Q=1200 m3/d=50 m3/h
揚程 H=15h (凈揚程10m,管阻2m,自由水頭1m)
查進水泵規格:
型號 流量(m3/h) 揚程(m) 軸功率(kw) 效率(%) 轉速(rpm)
2 1/2PW 70 16.5 5.5 63 1850
迴流泵選擇:迴流100%(目的是提高進水的pH),水量為1200 m3/d
查迴流泵規格:
型號 流量(m3/h) 揚程(m) 軸功率(kw) 效率(%) 轉速(rpm)
2 1/2PW 72 8.5 2.72 61.5 1440
查泵管規格:公稱直徑2 1/2管,外徑75.5mm,普通壁厚3.75mm。
高位槽容積設計按5min泵的最大流量計算:
設計為
4. 想問下污水處理UASB工藝和ABR工藝的使用范圍是哪些以及UBF工藝的缺點請安問題回答,謝謝
UASB和ABR都是抄用於高濃度污水厭氧的工藝,具體范基本上都圍繞著高濃度,COD≥800mg/L的污水而言的,低於這個濃度個人認為水解酸化或者直接好氧工藝就行了。只要污水中沒有危害微生物的成分,PH合理水溫合理基本上都能用。
ABR比UASB有更好的分區處理的效果,能夠養出專屬菌群,避免前後相互干擾,但是後幾級的分級的處理效率會明顯下降,甚至是沒效果,更糟糕的是還有副作用(比如在SRB硫酸鹽還原菌作用下會出現更多的硫化氫危害後續好氧工藝令其中毒,需要用CAF可以簡單緩解)。
UBF是UASB的改良加強版,目前很常見,同樣尺寸的效果比UASB好些一般COD去除效率能強10~20%,微生物也有很好的載體利於培養特別是世代時間很差的甲烷菌。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除了投資增加外,畢竟內部金屬零件支架多了更容易被硫化氫腐蝕(厭氧構築物通病),防腐需要認真做、好好做,盡量避免使用太多的金屬材質,而且如果填料沒有選擇好日後更換的機會都沒有。
5. 污水處理中A/O池的處理工序是怎麼樣的,還有作用
A/O工藝是厭氧好氧工藝,是一般活性污泥法的升級,除可以對COD,BOD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外,對脫內氮處理效果也很好容,但除磷效果較差.
一般先是厭氧池,池中為反硝化過程,即將後邊好氧池迴流的中的亞硝態氮和硝態氮變成氮氣排出,從而達到除磷目的.而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池,在這之中,有機物中有機氮被氧化為亞硝態氮和硝態氮,之後一定量的污水迴流如厭氧池.
希望可以幫助您,望採納。
6. Abr池高徑比
高徑比一般為4到8。
ABR是厭氧折流板反應器,相當於多個UASB反應器串聯使用接近完美,一般有5個下向流室和5個上向流室組成,池容比可以是1比1,但是該反應器第一反映室的負荷較高。
7. 「氣浮——水解——ABR厭氧反應器——SBR生化池」廢水處理工藝
下面對每一個單元的功能做一個分析:
1.氣浮工藝單元,一般用氣泡粘取污染物,這個版氣泡來自權於壓力溶氣系統,用的是空氣。電解產氣用於氣浮的也有,相當少見。
2.水解單元是厭氧的產酸菌在工作,因此不用充氧,但也不需要完全密封,因為產酸菌生活的環境相對寬松。
3.ABR是嚴格的厭氧反應器,裡面的甲烷菌對氧非常敏感,因此不得接觸空氣或氧氣。
4.SBR生化池是間歇性曝氣,間歇性進水的好氧反應池。一般池深4-6米,只需用鼓風機吹入空氣即可,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氣中的氧進行污染物的分解。由於水較淺,不用純氧做氣源。
5.氫氣是工業上用的重要原料,污水處理上基本沒見過使用的。
氯氣是用於消毒的,可以殺滅微生物,斷不可做曝氣使用。
污水處理中,一般曝氣指向池中鼓入空氣的過程。
不知道你明白了沒有?
8. 什麼是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工藝
厭氧折流反應器因具有結構簡單、污泥截留能力強、穩定性高、對高濃度有機回廢水特別是對有答毒、難降解廢水處理中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厭氧折流反應器因其特殊結構,其優點見下表:
工藝構造生物體操作設計簡單污泥無特殊沉降要求HRT短無運動部件污泥產率低可間歇運行無需機械混合泥齡長耐沖擊負荷能力強
(續)-1工藝構造生物體操作建設費用低無需用填料或沉澱池抗有毒能力強不易堵塞不需三相分離器可長時間不排泥
9. 在污水處理中,AB法和A2/O都是代表什麼池子
實際來上AB法(Adsorption-Biodegration)的整個系源統分為預處理段、A段、B段等3段。
在預處理段只設格柵、沉砂池等簡易處理設備,不設初沉池,
A段由吸附池和中間沉澱池組成,B段則由曝氣池及二沉池組成。
A段實現吸附功能,B段實現生物降解功能。
A2/O工藝稱為厭氧-缺氧-好氧法(有些污水處理廠採用倒置A2/O法),可進行同步脫氮除磷。
厭氧池的功能是釋放磷,缺氧池的功能是脫氮,好氧池的功能是去除BOD,並且硝化和吸收磷。
10. 誰能介紹一下ABR反應池,謝了!
ABR厭氧折流反應器
美國Stanford 大學的McCarty及其合作者於1982年在厭氧生物轉盤反應回器的基礎上改答進開發出了厭氧折板反應器ABR(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簡稱ABR) 。該反應器因具有結構簡單、污泥截留能力強、穩定性高、對高濃度有機廢水,特別是對有毒、難降解廢水處理中有特殊的作用,因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設計構想及結構
由於厭氧微生物生長緩慢、世代時間長,故保持大量的活性微生物(污泥)和足夠長的污泥齡是提高反應效率的關鍵。反應器作為提供微生物生長繁殖的微型生態系統,有助於各類微生物平穩生長,物質和能量流動高效順暢,是保持厭氧處理系統持續穩定的必要條件。反應器的核心部分是使活性污泥、微生物產生的氣體和污水有效分離的三相分離器和進液系統,這些部件能使反應器維持高厭氧污泥濃度、促進污泥與進水基質充分混合接觸,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微生物能充分利用其活性降解水中的基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