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河水離污染區一段距離後污染程度降低
河水有自凈能力
污染物投入水體後,使水環境受到污染。污水排入水體後,一方面對水體產生污染,另一方面水體本身有一定的凈化污水的能力,即經過水體的物理、化學與生物的作用,使污水中污染物的濃度得以降低,經過一段時間後,水體往往能恢復到受污染前的狀態,並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從而使水體由不潔恢復為清潔,這一過程稱為水體的自凈過程(self-Purification of water body) 。
廢水或污染物一旦進入水體後,就開始了自凈過程。該過程由弱到強,直到趨於恆定,使水質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全過程的特徵是: 1)進入水體中的污染物,在連續的自凈過程中,總的趨勢是濃度逐漸下降。 2)大多數有毒污染物經各種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轉變為低毒或無毒化合物。 3)重金屬一類污染物,從溶解狀態被吸附或轉變為不溶性化合物,沉澱後進入底泥。 4)復雜的有機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等,不論在溶解氧富裕或缺氧條件下,都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先降解為較簡單的有機物,再進一步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 5)不穩定的污染物在自凈過程中轉變為穩定的化合物。如氨轉變為亞硝酸鹽,再氧化為硝酸鹽。 6)在自凈過程的初期,水中溶解氧數量急劇下降,到達最低點後又緩慢上升,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7)進入水體的大量污染物,如果是有毒的,則生物不能棲息,如不逃避就要死亡,水中生物種類和個體數量就要隨之大量減少。隨著自凈過程的進行,有毒物質濃度或數量下降,生物種類和個體數量也逐漸隨之回升,最終趨於正常的生物分布。進入水體的大量污染物中,如果含有機物過高,那麼微生物就可以利用豐富的有機物為食料而迅速的繁殖,溶解氧隨之減少。隨著自凈過程的進行,使纖毛蟲之類的原生動物有條件取食於細菌,則細菌數量又隨之減少;而纖毛蟲又被輪蟲、甲殼類吞食,使後者成為優勢種群。有機物分解所生成的大量無機營養成分,如氮、磷等,使藻類生長旺盛,藻類旺盛又使魚、貝類動物隨之繁殖起來。
B. 污水處理廠應該離居民區多少米國家在這方面有什麼規定嗎
《給排水手冊》第五冊中明確規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選址應距離居民區300米以上。
C. 污水處理廠衛生安全距離規定是多少
1、每天處理污水≤5萬立方米的衛生防護距離為150米
2、每天處理污水5萬~10萬立方米的衛內生防護距離容為200米
3、每天處理污水≥10萬立方米的衛生防護距離為300米。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衛生防護距離是指污水處理廠廠界至防護區外緣的最小距離。衛生防護距離內宜種植高大喬木,不得安排住宅、學校、醫院等敏感性用途的建設用地。
污水處理廠應設置衛生防護用地,新建污水處理廠衛生防護距離,在沒有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前,根據污水處理廠的規模設置衛生防護用地。
(3)污水流動距離多少可以減少污染擴展閱讀
城市污水處理廠選址,宜根據下列因素綜合確定:
1、便於污水再生利用,並符合供水水源防護要求。
2、城市夏季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
3、與城市居住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保持必要的衛生防護距離。
4、工程地質及防洪排澇條件良好的地區。
5、有擴建的可能。
D. 污水濃度低和距離有影響嗎
有影響,污水處理廠臭氣濃度隨擴散距離的增大而衰減,100m外其影響明顯減弱,距惡臭源300m基本無影響。選址離有人區過近會影響人的生產生活,同時也應考慮距離過遠增加管網投資,對於當地政府來說,應綜合考慮,選擇最合適的地方。
一般要求污水處理廠建成後不要對周圍環境(指自然資源、水域、地下水、耕地、森林、水產、風景、名勝、自然保護區等)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一般不宜設置在居民區的上風向、水源的近距離上游。除此以外,在選址時應關注污水處理廠在建成投產後排放的污染物不超過地方環境容量所容許的范圍。
正常情況下的生活污水濃度
COD通常在400~500mg/L。如果水量小,濃度可以高一些。如果水量大,需要安裝在線監測儀器,控制較嚴格。如果排入外環境,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准,COD允許濃度與行業與執行的標准有關,一般行業一級排放標准100mg/L。
污水排放ph值標准
污水處理的ph值一般是六到九就可以達到要求。根據不同的處理要求都不盡相同,比如說水解酸化池的ph值比較低,普通曝氣池又一般,只有硝化反應池的ph值相比之下要比其它高等,污水處理是和化學數值有關的,一般用在裡面的氧化劑是高錳酸鉀。
E. 居民污水處理池與房屋相隔多少距離為標准
最少150米。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4.4.4 污水處理廠應設置衛生防護用地,新建污水處理廠衛生防護距離,在沒有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前,根據污水處理廠的規模,可按表4.4.4控制。衛生防護距離內宜種植高大喬木,不得安排住宅、學校、醫院等敏感性用途的建設用地。
(5)污水流動距離多少可以減少污染擴展閱讀:
1、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濕地(種植根系發達、喜濕、吸收能力強的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植物)經「過濾」後排放的方法進行處理,主要適用於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建成後運行費用基本為零,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2、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將城市生活污水輸送到城市周圍的農村,利用農村廣闊的土地來凈化城市生活污水。將是一勞永逸與一舉多得的好方法。以日供應生活用自來水100W立方的大中型城市為例:普通的污水處理設施造價1000元/立方。
建設成本10億,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5元/立方=1.8億。採用土壤凈化法建設成本1000元/立方,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1元/立方=0.4億.同時年節約農用水資源3.6億立方,節約化肥約1萬噸/年,減少農葯用量5噸/年,綜合效益可觀。
3、生活污水處理新技術:分散式處理
生活污水分散式生物集成處理系統是針對生活污水的一種新型、經濟環保的處理系統。該系統具備設備投資少、運行成本低、安裝簡便等優勢,利用生物強化技術對污染物進行高效降解,可實現對生活污水就地、就近處理,並達到水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的目的。
該系統作為傳統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的有效補充,逐步在城鎮居住社區、賓館酒店、旅遊景區、新農村社區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分散式污水處理技術具有設備佔地面積小、無須鋪設管網、設備集成度高等特點,因此基礎設施費用及土建費用在整體投資中佔比較小,僅30%左右,而約有70%的投資主要用於對污水處理設備的采購和安裝。
F. 污水處理廠的衛生防護距離標準是多少
根據《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准》中《城市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建設標准》建表〔2001〕77號,污水廠產生臭氣的生產設施的應設置不小於50-100米的衛生防護距離。防護綠帶50-100m
G. 污水處理廠應該離居民區多少米國家在這方面有什麼規定嗎
《給排水手冊》第五冊中明確規定,城市污水處理廠的選址應距離居民區300米以上。
H. 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對周邊安全距離是多少
摘要 一般污水處理廠衛生安全距離是:
I. 污水池距離住宅安全距離是多少米
300米。
根據《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要求:城市污水處理廠應與居住區、公專共建築保持屬一定的衛生安全防護距離,行業慣例將這一衛生安全防護距離確定為300米,即約420 畝的土地是直接影響范圍,無法再利用。
(9)污水流動距離多少可以減少污染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廠邊界300m范圍為敏感類建築限建區,嚴格限制居住、公共設施的開發建設。將污水處理廠邊界300~500m內北、西、東側的規劃居住、公建用地列為建築控制區,控制居住、公共設施的審批,提前安排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在污水處理廠實施後再執行控制區內敏感性建築的審批。
限制標准一般相當於惡臭強度2.5~3.5級,超出該強度范圍,即認為發生惡臭污染,需要採取措施。由嗅聞統計可知,在污水處理廠下風向30m內,感覺到較強的氣味(4級),在30~100m內很容易感覺到氣味(2級~3級),在200m處氣味很弱(1~2級),在300m以外則臭味已嗅聞不到。
J. 養殖場環保標准離河道多少米,污水處理方法
養殖場環保標准離河道應是不得少於1000米,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之間距離不少於500米;養殖場污水處理方法主要分為物理處理、化學處理、生物處理等。
一、養殖場環保標准離河道多少米
1、根據環評里畜禽養殖的選址與河道的距離是不得少於1000米。
2、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選址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以上;距離動物診療場所200米以上;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之間距離不少於500米。
(2)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
(3)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以上。
二、污水處理方法
1、物理處理:主要對於小面積養殖戶,通過糞池以及過濾網等能夠用於過濾或沉澱污水並將污水中的懸浮物過濾出來的一種處理方法,它的缺陷就是還有殘留下很多的污染物,需要後期進一步作出處理,否則是不達標的。
2、化學處理:成本高,處理較徹底,根據污水中污染物的成分研究出來的一種用於溶解物質或凝固污染物的化學葯品。最常見的是利用氯化物進行水質消毒,比如說將氯化鐵倒入污水中凝結雜質,達到進行凈化水質目的。
3、生物處理:是最環保、最徹底並且成本最高的一種方式,凈化的時間比較長,利用微生物對污水中污染物的分解來達到凈化水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