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水處理工藝的水力停留時間是根據什麼定的各種工藝的停留時間大概是多少比如A/O ,AA/O,SBR,MBR,IC,CASS
水力停留時間是計算出來的,當然也有很多工程師是根據經驗確定的。
計算方法:
首先,你要確定進、出水水質,計算出需要出去多少有機物;
第二,設計池中污泥濃度(實際運行污泥濃度低了就迴流污泥,高了就排出剩餘污泥),也就是池中微生物的質量kg與池子容積的比值m³;
第三,選擇合適的處理負荷,也就是1kg污泥能處理多少有機物;
第四,根據一三條,算出需要多少kg污泥(微生物量);
第五,根據二四條,算出需要多大容積的池子;
第六,根據池子的容積除以進水流量,算出水力停留時間(HRT)。
AO,AAO,SBR,MBR,CASS等都有相應的資料提供參考HRT,根據廢水的處理難易程度,適當增減HRT。
AO,AAO很少被用於工業廢水,因為工業廢水的污染物濃度高,需要的停留時間很長,這些工藝需要的池容積太大,投資太大,效率也不高。一般用於城市污水處理廠。
Ⅱ 水力停留時間是怎麼計算的
如果反應器的有效容積為V(立方米),則:HRT = V / Q(h)。
即水力停留時間等於反應器有效容積與進水流量之比。
在傳統的活性污泥法中,水力停留時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污水的處理程度,因為它決定了污泥的停留時間;而在MBR法即膜生物反應器中,由於膜的分離作用,使得微生物被完全阻隔在了反應池內,實現了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的完全分離。
影響因素:
a. BOD負荷率(F/M)也稱有機負荷率,以NS表示):需氧量是從廢水的BOD5及每天廢棄的活性污泥量來進行估算。
b. 水溫:水溫對反應的活性有影響。
c. pH值:不同pH值下污泥反應的活性不同。
d.溶解氧:廢水的好氧分解過程中,必須有氧的參與。微生物利用氧分解有機物以產生高能量化合物供新細胞合成和進行呼吸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水力停留時間
Ⅲ 廢水處理過程中!如果計算單個池子的廢水反應停留時間
①污水日處理流量為/d, 系統進料泵的流量為12m3/d(單台), 加壓泵的流量為12.5m3/d(單台),
因此,初步確定設計流量為12m3/h, 每天運行8小時。一級接觸氧化池的有效容積是V1= 5.0×3.0×2.2=33m3,
水力停留時間為T1=2小時45分鍾;二級接觸氧化池的有效容積是V2=3.0×3.0×2.2=19.8m3,水力停留時間為T2=1小時40分鍾;沉澱池的有效容積是V3=3.0×1.0×2.1=6.2m3水力停留時間為T3=30分鍾;中間水池的有效容積是V4=3.0×2.0×2.1=12.6m3,水力停留時間為T4=1小時。
②污水處理過程根據微生物的需氧量,水中的溶解氧濃度應滿足在2~3mg/L,
過高或過低會導致出水水質變差,DO過高容易引起污泥的過氧化,且浪費能源;過低時微生物得不到充足的DO,有機物分解不徹底。二級接觸氧化池出口處氧濃度達到2mg/L為宜。
③水位控制:調節池低水位控制在0.5m,
高水位控制在2.10m;中間水池低水位控制在0.5m,高水位控制在2.0m;清水池低水位控制在0.5m,高水位控制在2.10m。
④反沖洗時間的確定:現場根據過濾罐壓力的變化情況確定反沖洗時間。
Ⅳ 水利停留時間如何計算
水力停留時間是復需要經驗值來制確定的,這個將作為反應器的運行條件在試驗中探索;
在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的計算應該是按照計算公式:
水力停留時間=池體有效容積/單位時間處理水量,即 HRT = V / Q (h)
Ⅳ 詢污水處理各池設計時有效容積及停留時間的計算方法!!!
有效容積:運行液位下的總容積,按容器形狀計算。
停留時間:用有效容積除以額定水量,額定水量單位T/h,容積單位M3,
則停留時間為小時。
Ⅵ 廢水處理 處理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處理率與停留時間的關系 有什麼計算公式么
1、在一定范圍內抄,停留時間越長,處理效率越高,停留時間不夠,肯定處理效率就不高了,但也不是越長越好.這是一個定性之間的關系.
2、處理效率與停留時間沒有什麼公式上的關系.
3、你說的停留時間是全稱是水力停留時間,在一個容器中(如氣浮池或者是生化池)水力停留時間等於容器體積除以流量.
4、廢水處理效率的計算公式是效率n=(原水COD濃度—出水COD濃度)/原水COD濃度,這里以COD指標微粒,其它指標亦如此.
Ⅶ 一般污水處理設施的停留時間怎麼確定
調節池:調節池的停留時間主要跟污水處理系統的處理能力有關,調節專池的主要功能是調節屬來水的水質和水量,因為有些污水在一天的不同時段,來水水量和水質變化是很大的,這時候就需要調節池進行水量和水質的均化,至於停留時間並沒有特別的規定,最終要停留多長時間,這要依實際情況而定。
厭氧池:厭氧池的停留時間跟厭氧系統的處理負荷、容積是有關系的,這個你可以算出來的,具體的計算過程,請參考相關例題或者文獻,實際調試過程中停留時間也是可以控制的,不一定跟設計值一致,也可以先定下停留時間,然後再計算容積,一般停留時間會選擇8、12、24小時這幾個值。
好氧池:停留時間按照工藝的不同有不同的選擇,但也可以先定下停留時間然後以停留時間和負荷來定容積,一般選擇的停留時間會選擇4、6、8小時這幾個值。
沉澱池:停留時間依然是自己選的一個參數值,定下停留時間和水量之後就可以知道容積了,一般選擇的值有1~4小時這幾個值。
Ⅷ 污水處理中計算停留時間都需要哪些參數拜託了各位 謝謝
污水處理 中停留時間的確定 停留時間的計算:停留時間=孔隙體積÷每天進水內負荷一般來說,容大部分污水 水質指標 的去除率,會隨著停留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在試驗時,在污水進水濃度基 本相 同的情況下,控制 水力 負荷,比較不同 水力停留時間 出水各指標(BOD、COD、TN、TP、NH+4-N、SS等)的去除率。 資料表明,一般2~5天的停留時間比較適宜。附:水力負荷的確定計算水力負荷一般采 用水量 除以面積,實際上就是表面負荷。另外, 可采 用水量除以過流斷面面積,該法更能反映水力負荷的真正含義。 水力負荷與COD、BOD、SS、NH+4-N、TP、TN等去除有密切關系。 有資料表明,SS的去除率在水力負荷不大時會隨其增大,達到一定值後,增大水力負荷,其去除率會降低;COD去除率與水力負荷呈擬 線性關系 ,COD去除率隨水力負荷升高而逐漸降低;NH+4-N和TP的去除同SS的去除有某種程度的近似,因此,存在一個最佳的水力負荷使出水達到最佳的處理效果。 該值的確定,可以通過改變水力負荷,檢測出水指標來實現。 試驗表明,在水力負荷不超過500cm/d時,該系統對各種污染物質都有較高的去除率。
Ⅸ 水處理工藝的水力停留時間是根據什麼定的各種工藝的停留時間大概是多少
首先,你要確定進、出水水質,計算出需要出去多少有機物。
第二,設計池中污泥濃度(實際運行污泥濃度低了就迴流污泥,高了就排出剩餘污泥),也就是池中微生物的質量kg與池子容積的比值m³。
第三,選擇合適的處理負荷,也就是1kg污泥能處理多少有機物。
第四,根據一三條,算出需要多少kg污泥(微生物量)。
第五,根據二四條,算出需要多大容積的池子。
第六,根據池子的容積除以進水流量,算出水力停留時間(H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