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理污水池要注意哪些防護措施
1、污水池進行清理前應關閉污水進口閥門,並將池中污水盡量排凈,保持自然通風24小時以上。能夠採用機械清污的盡量不採取人工清污。
2、下池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神志清醒。未滿十八周歲人員和有呼吸道、心血管、過敏症或皮膚過敏症的人員,以及女性不得從事本工種。
3、下池前必須使用多功能氣體檢測儀進行有害氣體檢測,作業場所空氣中的含氧量應為19.5%~23%,若空氣中含氧量低於19.5%,應有報警信號。有毒物質濃度應符合GBZ 2.1和GBZ 2.2規定。確定危險氣體未超標報警的,由安全員現場負責監督,同時報請第一安全責任人簽字後,方可下池作業。
4、下池作業時必須有現場安全員在場全程監督安全措施的落實,指定2人以上的監護人。
5、下池人員必須配戴相應的防護用品(手套、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背好氧氣罐和有毒氣體報警器),由現場安全員進行作業前安全措施檢查
。
6、污水池清理作業必須填寫《污水池清理作業單》。由安全責任人指定現場安全人員。作業單必須由現場安全員對清污作業人員做技術和安全交底,交底雙方應在《污水池清理作業單》上簽字。
7、經多功能氣體檢測儀進行氣體檢測,確定危險氣體超標報警時,採用鼓風機強制通風15分鍾後再使用多功能氣體檢測儀進行檢測,經檢測危險氣體未超標報警則按第6條執行。
8、在採用鼓風機進行機械通風後,經多功能檢測儀監測還超標報警,立即通知安全主管部門派人到現場進行安全措施檢查,由分管生產的廠長簽字同意後,佩戴好手套、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繩、隔離呼吸面具,方可下池作業,並做好下池作業記錄,下池作業時間不得超過30分鍾。
9、下池後,工具、配件必須使用工具袋吊接,嚴禁拋扔。作業井周圍一米范圍內不得有石塊、磚頭等有可能造成打擊傷害的物體。池上人員為下池人員做好一切安全保障工作。
10、施工作業區地面要劃出禁區,懸掛施工作業標志,防止閑雜人等入內,池邊設置安全梯。
11、下池作業嚴禁煙火,不得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下池作業,如需動火作業且具備動火條件時,必須使用通風設備,同時配備消防器材,並到安全主管部門開具動火許可證,方可下池作業。
12、存在可燃氣體的清污場所內不允許使用明火照明和非防爆設備。
13、生產經營單位不具備清理作業條件的,應將作業項目發包給具備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簽訂發包合同及安全生產協議。
14、清污作業如需時間較長,應輪流下池,如池下作業人員有頭暈、腿軟、憋氣、惡心等不適感,必須立即離池休息。
15、清污操作時,現場安全員和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精力集中,不得從事其他作業,保持與井下作業人員聯系,注意觀察、辨別井下作業人員的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16、發生作業險情,應立即搶救作業人員離開現場救護,同時通知安全主管部門和相關領導。
❷ 接觸有毒煙霧時,作業人員應佩戴什麼口罩
防護有害氣體和顆粒物是兩碼事。因此需要知道所謂有毒煙霧,究竟是有毒氣體還是有害顆粒物。或者都有。
有毒有害氣體採用濾毒盒吸附或用葯物化合成無毒、低毒狀態,保證佩戴者安全。
有毒有害顆粒物是採用靜電吸附原理用濾棉去捕獲顆粒物,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
清塵之道:防毒面具的防護效果,取決於2個方面。一是濾毒盒的防護等級。二是面罩與面部結合的緊密程度。
因此面罩必須分大小號,不分大小號的面罩與面部的貼合效果因人而異。
清塵之道:科學選用經過GB2890-2009標准認證的防毒面具,有助於預防有害氣體傷害發生。選擇經過GB2626-2006標准認證的防塵口罩可以防護有害顆粒物的傷害。
1、選擇復式半面罩型。
2、選擇相應等級的濾毒盒使用。低防護率將導致身體受到傷害。如果作業環境有煙塵,建議選擇防毒防煙一體化的濾毒盒或在濾毒盒上放置一層預過濾棉。有害顆粒物建議選擇KN100、KP100等級濾棉防護。
3、選擇硅膠材質的較為舒適。適合長時間佩戴,不易引發過敏反應。硬度高的口罩易造成面部壓痕。
4、面罩分大小號,這點極其重要。不要購買那些所謂通用型號的口罩。易漏氣。
5、面罩有全面罩和半面罩。其中最常用的半面罩有覆蓋口鼻,覆蓋口鼻、下頜2種,建議使用後者,相對較為舒適。
6、建議選擇呼吸順暢型面罩。有的採用雙濾毒盒設計,相對呼吸順暢。
❸ 有毒有害氣體的防護措施
1. 硫化氫防護措施:
(1) 工程式控制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排風和全面排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2)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必須戴防毒面具。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正壓式自給式呼吸器。
(3) 眼睛防護:戴化學防護眼睛。
(4) 防護服:穿防靜電服。
(5)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6)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2. 一氧化碳防護措施
(1)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佩帶自吸過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帶空氣呼吸器、一氧化碳過濾式自救器。
(2) 眼睛防護:一般不需要特別防護,高濃度接觸時可戴安全防護眼睛。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3) 手防護:戴一般作業防護手套。
(4) 其它: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實行就業前和定期的體驗。避免高濃度吸入。進入罐、限制性空間或其它高濃度區作業,須有人監護。
3. 氨氣泄露處置
氨對人體生理的影響氨無色具有強烈的刺激臭味,對人體有較大的毒性。氨氣慢性中毒會引起慢性氣管炎、肺氣腫等呼吸系統病,急性氨中毒反映在咳嗽不止、憋氣等。
(1) 少量泄漏。
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局限空間,並加強通風。只能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堵漏。泄漏的容器應轉移到安全地帶,並且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打開閥門泄壓。可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應放在貼有相應標簽的密閉容器中,以便廢棄處理。
(2) 大量泄漏。
疏散場所內所有未防護人員,並向上風向轉移。泄漏處置人員應穿上全封閉重型防化服,佩戴好空氣呼吸器,在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後,用噴霧水流對泄漏區域進行稀釋。通過水槍的稀釋,使現場的氨氣漸漸散去,利用無火花工具對泄漏點進行封堵。
向當地政府和「119」及當地環保部門、公安交警部門報警,報警內容應包括事故單位;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化學品名稱和泄漏量、危險程度;有無人員傷亡以及報警人姓名、電話。
禁止接觸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進入陰溝和排水道,增強通風。場所內禁止吸煙和明火。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要堵漏或翻轉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噴霧狀水,以抑制蒸氣或改變蒸氣雲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進入水體、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閉性空間。禁止進入氨氣可能匯集的受限空間。清洗以後,在儲存和再使用前要將所有的保護性服裝和設備洗消。
4. 氮氣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❹ 我在污水廠污泥車間工作長期工作對身體有害嗎如何預防
污水處理廠,污泥車間裡面,污泥車間總有一些氨氣,二氧化碳,甲烷還有害氣體慢慢揮發,人體長時間在這樣環境下工作,身體慢性中毒。建議帶口罩。
❺ 污水池應急物品污水池需要哪些應急物品
摘要 防毒面具,橡膠手套
❻ 環境清潔消毒人員應該佩戴哪種口罩
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建議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長袖加厚橡膠手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防水圍裙或防水隔離衣等。
環境清潔消毒人員使用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時,根據消毒劑種類選配塵毒組合的濾毒盒或濾毒罐,做好消毒劑等化學品的防護。
口罩清潔保養:
口罩的外層往往積聚著很多外界空氣中的灰塵、細菌等污物,而里層阻擋著呼出的細菌、唾液,因此,兩面不能交替使用,否則會將外層沾染的污物在直接緊貼面部時吸入人體,而成為傳染源。口罩在不戴時,應疊好放入清潔的信封內,並將緊貼口鼻的一面向里折好,切忌隨便塞進口袋裡或是在脖子上掛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口罩
❼ 污水池,污水井內作業時需防什麼中毒
在進入污水井、排水管道、集水井、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從事施工檢查或養護等作業時,施工人員必須遵守以下程序:
1.作業前應查清作業區域內管徑、井深、水深及附近管道的情況。
2.下井作業前,必須在井周圍設置明顯隔離區域,夜間應加設閃爍警示燈。若在城市交通主幹道上作業佔用一個車道時,應按《佔道作業交通安全設施設備技術要求》在來車方向設置安全標志,並派專人指揮交通,夜間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反游標志服裝。
3.作業前由現場負責人明確作業人員各自任務,並根據工作任務進行安全交底,交底內容應具有針對性。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實習人員和臨時參加勞動的人員可隨同參加工作,但不得分配單獨作業的任務。
4.作業人員應採用風機強制通風或自然通風,機械通風應按管道內平均風速不小於0.8m∕s選擇通風設備,自然通風時間至少30mm以上,作業過程中持續通風。
5.下井前進行氣體檢測時,應先攪動作業井內泥水,使氣體充分釋放出來,以測定井內氣體實際濃度。檢測井下的空氣含氧量應不得低於19.5%,常見有毒有害物質職業接觸限值見表4-3.
6.如氣體檢測儀出現報警,則需要延長通風時間,直到氣體檢測儀檢測合格後方可下井作業。若因工作需要或緊急情況必須立即下井作業時,必須經單位領導批准後佩戴正式空氣呼吸器或長管式呼吸器下井。
7.作業人員必須穿戴好勞動防護用品,並檢查所使用的儀器、工具是否正常。
8.下井前必須檢查踏步是否牢固。當踏步腐蝕嚴重、損壞時,作業人員應使用安全梯或三腳架下井。下井作業期間,作業人員必須系好安全帶、安全繩的另一端在井上固定,監護人員做好監護工作,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
9.下井作業人員禁止攜帶手機等非防爆類電子產品或打火機等火源,必須攜帶防爆照明、通訊設備。作業現場嚴禁吸煙,未經許可嚴禁動用明火。
10.當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作業時,井室內應設置專人呼應和監護。作業人員進入管道內部時攜帶防爆通訊,隨時與監護人員保持溝通,若信號中斷必須立即返回地面。
11.對於污水管道、合流管道和化糞池等地下有限空間,作業人員進入時,必須穿戴供壓縮空氣的正式式防護裝具,嚴禁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
12.佩戴隔離式防護裝具下井作業時,作業人員須隨時掌握呼吸器壓值,判斷作業時間和行進距離,保證預留足夠的空氣返回,作業人員聽到空氣呼吸器的報警音後,必須立即撤離。
13.對作業人員進入管內進行檢查、維護作業的管道,其管徑不得小於0.8m,水流流速不得大於05∕s,水深不得大於0.5m,充滿度不得大於50%,否則,作業人員應採取封堵、導流等措施降低作業面水位,符合條件時方可進入管道。
14.作業過程中,必須不少於兩人在井上監護,並隨時與井下作業人員保持聯絡。工作期間嚴禁擅離職守,嚴禁一人獨自進入有限空間。
15.上下傳遞作業工具和提升雜物時,應用繩索系牢,嚴禁拋扔,同時下方作業人員應躲避,防止墜物傷人。
16.井內水泵運行時嚴禁人員下井,防止觸電。
17.作業人員每次進入井下連續作業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
18.當發現潛在危險因素時,現場負責人必須立即停止作業,讓作業人員迅速撤離現場。
19.發生事故時,嚴格執行相關應急預案,嚴禁盲目施救,防止導致事故擴大。
20.作業現場應配備必備的應急裝備、器具,以便在非常情況下搶救作業人員。
21.作業完成後蓋好井蓋,清理好現場後方可離開。
❽ 職業危害作業人員需佩戴什麼口罩
在具有職業危害環境下的從業人員,需要根據有害物類型選擇防護口罩。
防塵、油煙環境根據GB2626-2006標准選防顆粒物口罩。
有毒有害氣體環境,根據GB2890-2009標准,選防毒面具。
粉塵油煙環境,根據國標GB2626-2006《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標准,口罩分為隨棄式,復式半面具、全面具三種。對於職業防塵,建議使用復式半面具型防塵口罩。
這種口罩一般都有頭箍和頸部搭扣。非常簡單即可佩戴。
高粉塵下從業人員,科學選用防塵口罩就可有效預防塵肺發生。
現在常見的防塵口罩本身就分高中低防護等級。高質量的防塵口罩多為硅膠材質。呼吸順暢、防護效果好,一般也不悶熱。目前國內有的KN100等級口罩就採用雙面、雙片多層過濾技術,防護效果好,且不悶熱,呼吸順暢。可以到電商平台看看。
清塵之道:為了有效預防塵肺發生,煤礦等有粉塵工作環境,建議佩戴符合GB2626-2006標準的口罩。這類口罩一般會有等級標注。根據防護效果不同,分別有KN100,KN95和KN90三個等級。數字代表對超微粉塵防護的百分率。
1、防塵口罩的防護效果取決於面罩與面部的密合度、濾棉的防護等級。如果工作在高粉塵環境建議佩戴KN100等級防塵口罩。
2、建議佩戴分大小號的口罩。易於提升防護效果。目前以硅膠材質為常見,相對舒適。
3、長期佩戴、大體力支出的環境,建議選擇呼吸順暢型口罩。有的口罩採用雙片、雙面設計,呼吸非常順暢。
4、一次性口罩大多不分大小號、在國標中對其最大漏氣率允許限值為10%。因此,復式半面罩型防塵口罩更適合作為職業防護用。
科學選擇防塵口罩,可以有效預防塵肺發生。目前KN100等級防塵口罩每個人一年的防護費用約360元,企業呼吸順暢,防護效果好,防護成本低。
❾ 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問題
污水處理分工業污水處理,生活污水處。一般情況下,工業污水處理的操作工,主要安全防護是,酸、鹼及次氯酸鈉液體燒傷,或氣體中毒。所以出現酸和次氯酸鈉漏泄時,操作人員必須使用,正壓式空氣消防呼吸器。生活污水處理的安全防護,主要還是氣體中毒,因為生活污水成分比較復雜,細菌嚴重超標,在使用殺菌劑前,污水池和初沉池內的細菌,很容易感染到工作人員,所以污水處理廠,必須做到工業廢水處理廠的安全防護措施標准,同時,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必須全程帶防護口罩。
❿ 污水處理人員如何防護
一、工作前如何防護?
1、工作人員開始工作前要准備好醫用外科口罩、丁腈等材質的防水手套、工作服、護目鏡、安全帽等防護用品,做好體溫測量和記錄。
2、作業區及各處理單元的廠房、設備機房配備有消毒用品。
3、有需要記錄登記內容的工作人員自備個人辦公文具。
二、工作中如何防護?
1、工作人員進入污水處理構築物附近工作或巡視,特別是格柵、初沉池、調節池附近的初級處理單元工作時,要盡量減少在水池上方的停留時間。
2、使用工具檢修、操作時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手套、護目鏡,有必要時戴防護面罩,使用前後對工具進行清潔消毒;口罩臟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3、當攜帶工具到污水處理的構築物或設備間檢修時,要妥善規劃工具的放置,最好用防水布包裹工具包,避免被污水直接污染。
4、當需要檢修的部位要求與污水直接接觸時,建議工作人員可以內層佩戴丁腈手套,外層佩戴厚橡膠手套,檢修結束後要立即洗手,對檢修工具及其他防護用具進行消毒。
5、進入泵房、風機室等機房內時,要注意保持足夠的通風。
6、作業結束之後盡量要進行全面的清潔,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外衣等。
三、工作後如何防護?
1、工作完成後要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脫下防護用具後放到單獨的收集位置。口罩等一次性防護用具收集後集中處理,重復使用的防護用品必須做消毒處理並風干後才可再次使用。
2、工作人員離廠前要做全面的清潔,更換干凈衣服才可離開,清潔時最好能做到單獨清潔。
3、離開廠區的路上要佩戴好口罩、手套離開。
四、特殊區域人員如何防護?
1、處理特殊區域或有來自隔離點的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工作人員要提升自身的防護措施,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標準的顆粒物防護口罩、防水手套、防護靴、護目鏡、面罩,必要時配備防護服、防水服等。
2、工作人員要避免與污水直接接觸,到污水池、曝氣池、機房附近作業時要佩戴防水手套、護目鏡、面罩、安全帽,返回後立刻洗手,從特殊區域返回的人員應當全面洗澡。
3、充分利用和發揮在線監測設備,減少到污水池附近作業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