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建省環保業重點企業有哪些福建環保產業有什麼優勢污水和垃圾處理市場發展如何
福建省環保業重點企業
福建龍凈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豐泉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大拇指環保科技集團(福建)有限公司
福建嘉園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新大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福州朝日環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廈門隆力德環境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廈門陸海環保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福建省環保及相關產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環保事業的不斷發展,環保相關產業也有了長足的進展。目前,全省環保及相關產業已基本形成門類較為齊全、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性經濟體系,涉及環保產品和潔凈產品生產、環境保護服務、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為全省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和技術保障,成為全省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目前,福建擁有環保企業近千家,從業人員達六萬多人,年總產值已從2000年的67億元人民幣攀升到2007年的210億元人民幣。發展迅猛成為福建環保產業發展的一大突出亮點。隨之,福建在福州、泉州、廈門、龍岩等四地逐步形成環保產業集群,其中龍岩市形成了以龍凈環保為龍頭,幾十家除塵設備、機械電子加工企業協作配套的環保設備製造產業基地。
與此同時,福建環保產業優勢獨具。龍凈環保已是中國最大的環保產品研發基地,其主導產品煙氣凈化設備國內市場佔有率達25%以上,居全國同行業第一。豐泉環保也成為中國最大的垃圾焚化爐生產基地和國內產銷量最大的焚燒爐製造商。此外,福建新大陸環保自主研發的現代紫外C消毒技術,居全國領先地位。嘉園環保和天龍環保生產的有機廢氣污染治理裝置,占據全國有機廢氣治理市場的四分之一。
改變傳統的污水和垃圾處理管理體制,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運營管理市場化的良性運行機制,福建省污水和垃圾處理市場化改革成就斐然。
2008年,福建省各級環保企業立足市場,知難而進,經受住了世界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目前,福建省環保企業中已有「863」計劃實施單位2家,國家星火計劃實施單位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0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
福建省2009年將投資1470億元建設526個重點項目,促進投資增長,擴大國內需求,保持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其中城建環保方面,安排省重點項目46個,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02億元。同時,2008年底國家新增福建污水垃圾處理16000萬元。
「十一五」期間,福建省環保產業可望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0年,環保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將超過500億元以上,環保產業將成為轉變福建省經濟增長方式、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新興綠色產業。
中國投資網2009-2012年福建省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⑵ 山東哪些環保公司污水處理做得比較好啊
山東煙台專業膜技術的金正環保
⑶ 環保項目有哪些
環保項目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一、在環保產業方面
1、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版包括污水權、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重點攻克膜生物反應器、反硝化除磷、湖泊藍藻治理和污泥無害化處理技術裝備等;
2、發展環保產品,包括環保材料、環保葯劑,重點研發和產業化示範膜材料、高性能防滲材料、脫硝催化劑、固廢處理固化劑和穩定劑、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替代產品等;
二、在節能產業方面
1、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
2、發展高效節能產品,包括家用和商用電器、照明產品、建材產品和汽車等,重點研發和示範具有自主智能財產權的新型節能汽車及配套系統,重點推廣能效等級為1、2級的高效節能產品;
三、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
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製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築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範推廣。
⑷ 中國污染最嚴重的哪幾個城市
而空氣污染最重的10個城市是臨汾、陽泉、大同、石嘴山、三門峽、金昌、石專家莊、咸陽、株洲、洛陽。屬
1、大氣污染: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我國是一個淡水資源緊缺的國家,目前的人均擁有量只有2154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1/4,接近於國際公認的人均2000立方米以下的嚴重缺水線。治理水系污染比其他國家更為迫切。
(4)哪些省的環保污水項目多擴展閱讀:
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噪(音)聲污染、農葯污染、輻射污染、熱污染。
按屬性分:顯性污染,隱性污染。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污染、電磁波污染等)固體廢物污染、液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很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等人類的第一號敵人。
⑸ 盤點:哪些省公布了PPP示範項目
1、生態環保類項目數量最多,佔7省469個項目近三成,公共交通和道路項目數量不是最多的,但卻是最燒錢的,佔7省近8000億元總投資額的半壁江山。
2、分省來看1)四川、安徽、江蘇、湖南四省的生態環境保護類項目個數佔比均為最大,說明污水處理、固廢處理、垃圾發電仍為現有項目主流。福建省道路項目個數佔比最大。2)比較突出的,湖南省的醫療項目無論個數和金額都佔比較大。比如,中南大學湘雅五醫院項目投資額為36億元。3)福建、湖南、安徽亦有為數不少的產業園區PPP項目。4)備受外界關注保障房和土地整理項目也出現在了清單里,但數量不多。比如,四川、福建、湖南推出保障房項目,最多的四川4個項目,投資金額56.67億元。土地整理項目,在四川和重慶的清單中可以找到。比如,清單中提到,「土地整治是重慶PPP合作新增內容,涉及公開招拍掛組建項目公司,對土地成本核算、融資成本控制要求較高。作為試點項目,將由重慶地產集團探索與基金公司的投資合作方式,對釣魚嘴南片區進行土地整治。」
⑹ 水藝環保裝備企業有哪些治理污水的成功案例呢
水藝成功案例有很多啊,比如福建莆田市秀嶼區農村污水處理項目、寧波慈溪市白沙街道河道綜合治理項目、 慶元縣污水綜合治理項目、浙江杭州市餘杭 區污水處理廠應急擴容項目等等。希望能給您提供幫助,求給大大的贊。
⑺ 我國目前工業園區有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佔多少都是哪些公司做的
污水處理廠做的好的主要是國家五大市政設計院,如華北、西南、中南、西北、東北。華北市政設計研究總院完成的污水處理廠項目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等。如果你想詳細咨詢,我可幫你聯系!
⑻ 河南環保污水處理公司,河南比較有實力的環保污水處理公司有哪些,有典型的工程項目的
現在來做環保污水處理的自公司很多,有很多企業能接到訂單但是沒有生產廠房,設備都是從山東 江蘇這些地方買來給客戶,你說的有實力也能接工程項目應該是那種有自己廠房 生產設備 自己科研團隊 技術產品 土建 安裝 施工團隊的這種大綜合公司,那你就找那種在工業園裡面的廠家。
⑼ 大家誰有各省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資料
相對已經受到廣泛關注,並形成產業的城市污水處理而言,農村的污水處理還是目前環境治理的一道難題。受制於生產、生活方式、經濟發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農村生活污水已經成為潛在的污染。
現在,由中德生態城市規劃和管理項目所進行的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示範項目為這種生活污水的凈化開辟了一條既科學、經濟又簡便可行的道路。這種著眼於生態,投資小、運行成本低的污水處理方法目前在常州地區已初顯成效。它的成功,或許可以為國內一些小城鎮、鄉村的環境治理提供啟示。
集中處理遭遇農村難題
隨著人口增加、城市化進程加快和工業點源污染總量控制措施執行,居民生活污染將逐漸取代工業污染成為水體第一污染因子。以常州為例,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大市政污水排水設施建設投入,到2005年底,常州已建成污水處理廠6座,污水處理能力達32.5萬m3/d。
其中,城市污水處理廠對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率達46%左右,中心城區接近80%。對國家重點水源保護水域太湖和長江的生態安全意義重大。
在市區人口密集區域,提高管網收集覆蓋率,提升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但集中污水處理並不能解決市區外圍無管網覆蓋地區水環境污染問題。目前,該市農村人口近150萬,至今多採取廢水在宅前宅後土壤中自然下滲,糞便儲存在各式糞池中就地處理的簡易方式,嚴重污染環境。
而在城市遠郊,集中管網無法通達,即使能夠隨主要道路延伸,接管費用和長途污水泵站輸送、運行費用都非常高,單位污水處理成本也大大提高。
中德生態城市規劃和管理項目專家潘濤分析說,投資千萬元的鄉鎮級集中污水處理廠(以1萬噸/d處理能力為例),光直接運行費每天就達3200多元,年投入180萬左右;如果貸款建廠,每年銀行還款也在100萬元左右(假設貸款1000萬,期限20年為例)。
為保證污水截流率,保守估計管網建設和維護每年投入至少300萬以上(假設10年內完善管網系統總投資3000萬元,不計貼現率),綜合估算每年排水建設和污水處理支出至少在580萬以上。根據目前污水處理收費每噸1.15元,總收入為每年420萬,收支無法平衡,勢必增加財政負擔。
「在目前基層鄉鎮普遍財力有限,債務繁重,盲目採用集中式處理污水的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潘濤說。在遠離城區的鄉鎮和農村地區,尋求一種行之有效的水污染控制方法正在成為非常突出的問題。
分散處理融入生態理念
2006年1月,常州市規劃局和規劃院、市排水管理處等部門在德國專家的幫助下,吸收了15年以來在歐洲的郊區和農村廣泛開展的分散式污水處理的經驗,採用人工濕地技術。在大量研究調查的基礎上,在距離常州市中心40公里的孟河鎮通江花園居民小區,動工興建了正式名稱叫作「基於垂直潛流生態濾床技術的分散式污水及污泥處理系統」的裝置。2006年10月,該系統正式投入運行。
雖然項目的名稱讓人感覺非常復雜,但如果從表面看,這個污水處理工程就像一個地堡式的水泥建築物和4塊略低於地面的鋪著粗砂的池子而已。
其中兩塊平鋪著一些管子,池子的兩端有兩個更粗一些的白色塑料管斜插進地下,池子里有規律地間隔生長著一些蘆葦。
根據項目專家潘濤介紹,水泥殼的「地堡」就是污水的初級處理處,深埋地下5米多,可容80立方米的污水。這個沉澱池內分為三格,主要功能是使生活污水在這里初步沉降。內設兩個污水泵,由水位浮標自動控制污水泵的開關,把污水泵到兩個被稱為大約1000立方米的過濾床上,也就是那4塊鋪著粗砂的池子。
污水首先被抽進這些迂迴曲折的管子里,又從管壁的小孔內流出,流進鋪滿沙礫的濾床上,自然滲入沙礫中。這兩個池子的底部都鋪有雙面土工布,以防污水滲入自然土壤中。
據介紹,濾床的設計很費了一番心思。濾床總深度雖然不過1米—1.25米,卻分為表層、過濾層、過渡層、排水層、防滲層等好幾個層次。每個層次的礫石和粗砂的大小都不盡相同,越往下顆粒越大。污水經層層過濾到達排水層時,自然流進鋪設在這一層的排水管中,這幾根管子管壁上都有切口,收集過濾後的污水,並排進旁邊的新孟河,直達長江。
作為工程第三個組成部分的是兩塊污泥濾床。沉澱池裡淤積的污泥定期被污泥泵抽進這兩塊池子做干化處理,說得通俗些,就是把它曬干。但這里也有很多學問。污泥含水率很高,如同前面提到的兩塊人工濕地一樣,這兩塊污泥濾床也分好幾層,也在底部鋪有防滲的土工布,也有通氣管。滲下來的污泥中的水分經排水管重新流回初級沉降地,而後再進入濾床過濾後排出。
據潘濤介紹,這個人工的濕地處理過程包括生物化學反應和物理化學反應。物理化學反應就是沉澱吸附,生化反應即分解和合成代謝,等等。他說,秘密就在於濾床的那些粗砂和礫石上,它們為微生物細菌提供了非常適宜的生活環境,而這些微生物在污水下沉過程中通過反應去除了碳化合物、氮化合物和磷化合物以及病毒體和非病毒微生物。
那麼那些蘆葦又有何用?潘濤解釋說,這些經過挑選的蘆葦品種根系發達,一方面有助於防止過濾層板結,另一方面有助於微生物的附著和繁殖。他又說,濾床內的集水管也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向濾床內部輸送氧氣,幫助微生物繁殖。這也是為什麼它們要在地面上露出一截的緣故。
死水坑經常長滿苔蘚,蚊蠅滋生,這兩個常年濕漉漉的人工濕地會不會也遇到這個問題呢?潘濤說,這早就想到了,所以才建了兩個功能完全一樣的濾床和污泥濾床。就是說,一個濾床工作,另一個休息令其乾燥。兩個濾床每星期「輪休」一次,避免上述的弊端。
裝置運行幾個月來,根據監測結果,出水效果理想。氨氮去除率達93%,總磷去除率達86%,出水水質已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一級排放B標准。根據國際經驗,隨著生化反應器狀態日趨穩定,各項指標將越來越好,最終設計達到一級排放A標准。而濾出的污泥干化之後可以肥田,這里每年可干化污泥10噸左右,待積累到一米厚時(約5-7年)進行一次開挖。
除了具備生態上的優勢,人工濕地分散式處理工藝節省了大量的管網建設和運行費用。這個工程包括科研費用、征地、在小區內重鋪管網等在內總計180萬元人民幣,設計方面由德國技術合作公司提供設計。如果純建設費用平攤到每個小區居民頭上,人均建設成本476元,而維護費用僅為每年12.5元/人。
技術應用要考慮本地適用性
潘濤說,政府職能部門和水務運營部門急待轉變觀念,因地制宜的考慮污水出路問題。分散式污水處理具有一次性投入小,運行維護成本低的特點,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財力,分片分階段實施,是比較現實的選擇,完全可以在市區外圍片區取代傳統的集中處理方法,經濟實用且可持續的解決污水處理問題。
常州的這項工程作為我國首次運用垂直潛流人工濕地技術整合生活污水和污泥穩定化處置工程,受到高度評價。常州市科技局組織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認為,此課題研究整體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自工程落成以來,通江小區先後接待了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部和江蘇省有關單位的參觀考察,都認為這項技術很值得大力推廣。
不過,潘濤也提醒說,人工濕地是一項人工建造的生態處理設施。其污染物去除機理是復雜的,目前,人們對它雖然有一定的認識,但仍然不夠完全。目前水質監測數據僅能說明運行初期處理效果,但長期效果還有待檢驗。
從兩個多月的運行情況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雜草生長問題。由於水生蘆葦剛剛栽植,還未取得生長優勢,容易被雜草侵佔領地,而淺根雜草的瘋狂生長會降低人工濕地的凈化效率,所以運行初期,人工及時清除雜草很重要。
該實驗項目最終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生態濕地得到長期的維護。潘濤說由於維護較簡單,建議當地小區物業兼管該設施。同時建設單位和環保部門做好長期水質監測工作,為經驗推廣提供有力證明。
「吸收德國先進技術的同時,注意本地適用性也是至關重要的問題,」潘濤說,建築材料的本地化供應和工程造價的經濟性是大力推廣的前提,課題組准備下一步做好分散式污水處理關鍵技術指南的編制工作。
另外,生態濕地處理要求比傳統污水處理工藝更大的佔地面積。政府有關部門理順土地關系,利用閑置土地用於污水處理的公益事業,免予土地補償等等,對保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