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微生物處理污水原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該法中微生物所需氧由鼓風曝氣供給,生物膜生長至一定厚度後,填料壁的微生物會因缺氧而進行厭氧代謝,產生的氣體及曝氣形成的沖刷作用會造成生物膜的脫落,並促進新生物膜的生長,此時,脫落的生物膜將隨出水流出池外。
生物接觸氧化法也稱淹沒式生物濾池,其在反應器內設置填料,經過充氧的廢水與長滿生物膜的填料相接處,在生物膜的作用下,廢水得到凈化。生物接觸氧化法在運行初期,少量的細菌附著於填料表面,由於細菌的繁殖逐漸形成很薄的生物膜。在溶解氧和食物都充足的條件下,微生物的繁殖十分迅速,生物膜逐漸增厚。溶解氧和污水中的有機物憑借擴散作用,為微生物所利用。但當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時,氧已經無法向生物膜內層擴散,好氧菌死亡,而兼性細菌、厭氧菌在內層開始反之,形成厭氧層,利用死亡的好氧菌為基質,並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厭氧菌。經過一段時間後在數量上開始下降,加上代謝氣體產物的逸出,使內層生物膜大量脫落。在生物膜已脫落的填料表面上,新的生物膜又重新發展起來。在接觸氧化池內,由於填料表面積較大,所以生物膜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同時存在的,使去除有機物的能力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物膜在池內呈立體結構,對保持穩定的處理能力有利。
⑵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處理的基本原理:將水中有毒的大分子有機物,通過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降解成無毒的小分子物質。
⑶ 微生物法處理污水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污水處理基本原理是通過微生物的作用使電鍍污水中含有的多種有毒 有害物得到全面去除 確保電鍍污水中的六價鉻、氰化物(有氰電鍍)各種重金屬COD 氨氮……被處理達到相關的排放標准 具體闡述如下
微生物污水處理:氰化物(CN一)
通過革蘭氏菌等菌群將其分解為氮氣和CO2排入大氣 反應式如下
2CN-+8OH- 破氰菌N2+2CO2+4H2O……1 隨著游離氰根的去除 氰絡合離子產生如下反應
Ag(CN)2Ag++2CN-……2
Cu(CN)42-Cu2++4CN-……3
⑷ 污水處理的物理化學方法的原理是什麼
物理原理來:通過物理作用自,分離、回收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性質。
化學原理: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回收污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
⑸ 污水處理中有哪些主要的化學方法原理是什麼
物理原理抄: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襲收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污染物的化學性質。
化學原理: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回收污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質,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
⑹ 污水(純凈水廠)處理中的bod檢測方法和原理
實驗原理
碘量法測定水中溶解氧是基於溶解氧的氧化性能。當水樣中加入硫酸錳和鹼性KI溶液時,立即生成 Mn(OH)2沉澱。Mn(OH)2極不穩定,迅速與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錳酸錳。在加入硫酸酸化後,已化合的溶解氧(以錳酸錳的形式存在)將KI氧化並釋放出與溶解氧量相當的游離碘。然後用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滴定,換算出溶解氧的含量。可分別測同一水樣五天前和五天後的溶解氧差值即為五日生化需氧量。
此法適用於含少量還原性物質及硝酸氮<0.1mg/L、鐵不大於1mg/L,較為清潔的水樣。
二、實驗主要儀器
1.250mL碘量瓶
2.100 mL 碘量瓶
3.150mL錐形瓶
4. 恆溫培養箱
5.移液管:1 2 5 10 25 50 mL
6.虹吸管
7.滴定儀
三、試劑配置
1.硫酸錳溶液:稱取36.4gMnSO4•H2O,溶於蒸餾水中,稀釋定容至100mL。(此溶液在酸性時,加入KI後,遇澱粉不產生藍色。)
2.鹼性KI溶液:稱取500gNaOH溶於300~400mL蒸餾水中,應不停地攪拌搖勻(否則易成絮狀),稱取150gKI溶於200mL蒸餾水中,待NaOH溶液冷卻後將兩種溶液合並,混勻,用蒸餾水稀釋至1L。若有沉澱,則放置過夜後,傾出上層清液,儲於塑料瓶中,用黑紙包裹避光保存。
3.(1+5)硫酸溶液:用50mL移液管移取50mL蒸餾水,再用10mL移液管移取10mL濃硫酸(分析純),緩慢流入裝有50mL蒸餾水的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
4.濃硫酸(分析純)
5.1%澱粉溶液:稱取1g可溶性澱粉,用少量蒸餾水調成糊狀,再用剛煮沸的水沖稀至100mL(可大概,不必精確定容)。冷卻後,加入0.1g水楊酸或0.4g氯化鋅防腐。
6.0.02500mol/L(1/6K2Cr2O7)重鉻酸鉀標准溶液:稱取於105--110℃烘乾2小時並冷卻的優級K2Cr2O71.2258g,溶於水,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搖勻。
7.0.025mol/L硫代硫酸鈉溶液:稱取3.2g硫代硫酸鈉(Na2S2O3•5H2O)溶於煮沸放冷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鈉,用水(煮沸放冷)稀釋至1000mL。儲於棕色瓶中,使用前用0.02500mol/L重鉻酸鉀標准溶液標定。
標定方法如下:
於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KI,加入10.00mL 0.02500mol/L重鉻酸鉀(1/6K2Cr2O7)標准溶液、5mL(1+5)硫酸溶液,密塞,搖勻。於暗處靜置5分鍾後,用待標定的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黃色,加入1mL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藍色剛好褪去為止,記錄用量。
C=
式中:C—硫代硫酸鈉溶液的濃度(mol/L)。
V—滴定時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mL)。
四、實驗步驟
1.取水樣及分裝:
(1)、將水樣先潤洗500 mL兩遍,再將水樣沿燒杯壁緩慢流入燒杯中,應注意水流不應過快,嚴禁氣泡產生。
(2)、調PH:用PH計將水樣PH調至6.5~7.5范圍內。
(3)分裝水樣:將虹吸管一端插入水樣中,另一端用洗耳球將水虹吸出,然後將此端虹吸管靠碘量瓶緩慢流下,先裝入250 mL碘量瓶中,裝之前要潤洗兩遍;後裝入100mL碘量瓶中。250 mL碘量瓶口應有水樣溢出,保證有水封,之後在瓶口包保鮮膜封住,放入20℃恆溫培養箱培養5天。
2.測定100 mL的碘量瓶中水樣的溶解氧:
(1)將移液管插入液面下,依次加入0.5mL硫酸錳溶液及1.0mL的鹼性碘化鉀溶液,蓋好瓶塞,勿使瓶內有氣泡,顛倒混合15次,靜置。待棕色絮狀沉澱降到一半時,再顛倒幾次。
(2)分析時輕輕打開瓶塞,立即將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1.0mL濃硫酸,小心蓋好瓶塞,顛倒混合搖勻至沉澱物全部溶解為止。若溶解不完全,可繼續加入少量濃硫酸,但此時不可溢流出溶液。然後放置暗處5分鍾。
(3)用吸管吸取50mL上述溶液,注入150mL加有轉子的錐形瓶中,用0.025mol/L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黃色,加入0.5mL澱粉溶液,注意接近終點時應緩慢地滴,用蒸餾水將殘留於壁上內的葯品沖下,繼續滴定至藍色恰好褪去為止,記錄用量V1。
3.五天後測定250 mL碘量瓶中水樣溶解氧:
(1).將移液管插入液面下,依次加入1.0mL硫酸錳溶液及2.0mL的鹼性碘化鉀溶液,蓋好瓶塞,勿使瓶內有氣泡,顛倒混合15次,靜置。待棕色絮狀沉澱降到一半時,再顛倒幾次。
(2).分析時輕輕打開瓶塞,立即將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濃硫酸,小心蓋好瓶塞,顛倒混合搖勻至沉澱物全部溶解為止。若溶解不完全,可繼續加入少量濃硫酸,但此時不可溢流出溶液。然後放置暗處5分鍾。
(3).用吸管吸取50mL上述溶液,注入150mL加有轉子的錐形瓶中,用0.025mol/L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黃色,加入1.0mL澱粉溶液,注意接近終點時應緩慢地滴,用蒸餾水將殘留於壁上內的葯品沖下,繼續滴定至藍色恰好褪去為止,記錄用量V2。
五、計算
溶解氧(mg/L)=
式中:C—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的濃度,mol/L;
V—滴定時消耗硫代硫酸鈉標准溶液體積,mL;
8—1/4O2的摩爾數,g/mol;
50---水樣體積,mL。
數據列表表示如下:
1.標定硫代硫酸鈉:
編號 C(1/6K2Cr2O7)
(mol/L) V(1/6K2Cr2O7)
(mL) V(Na2S2O3)
(mL) C(Na2S2O3)
(mol/L) d相對(%)
1
2
3
平 均 值 V標
2.計算五日生化需氧量
需氧量(mg/L)=40(V1-V2)/V標
⑺ 污水凈化體原理是什麼
在生活污復水和工業廢水中,有很制多有機物,如各種有機酸、氨基酸等,可以作為細菌的食物.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一些桿菌和甲烷能過發酵把這些物質降解,還有一些細菌在有氧氣的條件下,也能夠利用這些物質生存,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使污水得到凈化.
⑻ 污水處理的原理
物理方法:格柵——通過機械的間隙截留水中大顆粒污染物;沉砂——利內用水中雜志密度容不同使其沉澱在池底部進而排出;沉澱——採用絮凝劑使水中膠體聚集形成絮體,進而沉澱至池體底部排出;濾池——利用濾料顆粒的吸附性和空隙,截留水中污染物。
化學方法:利用污水中物質與添加劑的化學反應使其固話,從水中沉澱脫離(如化學除磷);
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菌團消耗水中污染物(BOD、N、P等),然後將剩餘污泥(微生物菌團)排出,使污水變清;
⑼ 凈化污水實驗
對於同一種污水抄而言,使用不同襲的絮凝劑做混凝試驗不復雜
舉個簡單的例子
污水樣品為某漂染廠廢水,污水外觀:顏色為深藍(什麼顏色都可以),PH試紙測得PH為10,目測可見大量懸浮物(為漂染廠的特質,多數是紡織物碎屑和上漿助劑),渾濁。
現有聚合氯化鐵、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醯胺三種水處理葯劑共實驗選擇
實驗步驟:取三份等量污水(如1000ml)分別加入等量的水處理葯劑,在混凝攪拌器上同時,等時間攪拌後,關掉攪拌,開始記錄沉降時間,最先沉降徹底的為優選方案(此時不計成本)
取三份水樣(等量同上),分別加入不等量的同一種水處理葯劑,然後操作同上,最先沉降徹底的為優選方案
實驗條件控制:在同一實驗室內,環境條件基本沒有差別(如溫度、壓力、濕度等因素)
實驗現象觀察:等量葯劑,等時間要攪拌後,看形成的礬花大小,沉降速度,沉澱層的密實程度(壓實成度),當然最後還是要經過濁度檢測才能最後確定哪種是最優化方案
⑽ 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方法和原理是什麼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10)污水實驗的原理是什麼擴展閱讀
處理技術: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