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中國污水導致魚死亡每年有多少
溶解氧(DO)工業廢水(COD值高,不易生化降解)和生活污水(B/C較高,較容易生化降解)中大量的有機(部分無機)物降解需要消耗大量溶解氧,導致水質腐化,自凈能力變差。
② 每天有多少動物因為環境不好而死亡
1,環境污染影響動物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減少 生物多樣性是一個地區內生物個體、種群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總和。基因或遺傳多樣性是指種內基因的變化,包括同種的顯著不同的種群(如水稻的不同品種)和同一種群內的個體遺傳變異。物種多樣性是指一個地區內物種的變化。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群落和生態系統的變化。目前,國際上討論最多的是物種的多樣性。科學家估計地球上約有l 400萬種物種,其中已有170萬種經過科學描述。對研究較多的生物類群來說,從極地到赤道,物種的豐富程度呈增加趨勢。其中熱帶雨林幾乎包含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物種。 從當前來看,人類從野生的和馴化的生物物種中,得到了幾乎全部食物、許多葯物和工業原料與產品。就食物而言,據統計,地球上有7萬~8萬種植物可以食用,其中可供大規模栽培的約有150多種,迄今被人類廣泛利用的只有20多種,佔世界糧食總產量的9O%。已馴化的動植物物種基本上構成了世界農業生產的基礎。主要以野生物種為基礎的漁業,1989年向全世界提供了1億噸食物。實際上,野生物種在全世界大部分地區仍是人們食物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單個作物和牲畜種內發現的遺傳多樣性,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在作物、牲畜與其害蟲和疾病之間持續進行的斗爭中,遺傳多樣性提供了維持物種活力的基礎。目前,生物育種學家已經培育出許多優良的品種,但還需要不斷在野生物種中尋找基因,用於改良和培育新的品種,提高和恢復其活力。雜交育種者和農場主都在依靠作物和牲畜的多樣性,增加產量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從1930年到1980年,美國近1/2的農業收入應歸功於植物雜交育種。遺傳工程學將進一步增加遺傳多樣性,創造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機會。 從生態系統類型看,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發生在熱帶雨林,其中包括許多人們尚未調查和命名的物種。熱帶雨林佔地球物種的5O%以上。據科學家預測,按照每年砍伐森林1700萬公頃的速度,在今後3O年內,物種極其豐富的熱帶雨林可能要毀在當代人手裡,5%—10%的熱帶雨林物種可能面臨滅絕。 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各種活動造成的: ·大面積森林被採伐、火燒和開墾,草地過度放牧和墾殖,導致生態環境的大量喪失,保留下來的也是支離破碎,對野生物種造成毀滅性影響; ·大面積的濕地消失,使許多種類的生物失去棲息地; ·對動物捕獵和植物的採集等過度活動,使野生物種難以正常繁衍;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佔用了大面積的土地,破壞了大量天然植被,並造成環境污染; · 外來物種的大量引入或侵入,影響、改變了原有的生態系統,使原生物種受到嚴重威脅; ·無節制的旅遊,使一些尚未受到人類影響的自然生態系統遭到破壞; ·土壤、水和空氣污染,既危害了森林,又對相對封閉的水生生態系統帶來毀滅性影響; ·全球變暖,導致氣候形態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發生較大變化,使自然生態系統難以適應,可能會改變生物群落的邊界。 2,環境污染影響動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會造成動物的滅絕,會使動物的生存環境減少,使得該種動物種大規模遷徙.環境的某些污染(如核污染)會使動物基因突變,使物種的變異速度加快. (2)對動物性別的影響,就是前面那個人給你回答的一樣,不過我還是給你整理一下: 環境污染導致出生缺陷(如唇齶裂、痴呆、無頭兒等)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但環境污染有可能導致性別比例失衡,則多少是一件新鮮事。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喬治·哈拉克(Jorge Hallak)等人最近發現,在巴西最大的城市聖保羅市,受到高度污染的地區出生的女嬰較多。他們根據空氣質量監測站的監測結果,把1700萬人口的聖保羅市分成空氣低度、中度和高度污染的幾個區域,然後調查了從2001年到2003年全市的嬰兒出生記錄。在空氣污染最少的地區,女孩的出生比率為48.3%,但是在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女孩的出生比率為49.3%。在比較了所有區域的男女嬰兒比率之後,哈拉克等人計算出,如果在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像空氣更清潔的地區一樣,前一地區應當多出生1180名男嬰。 3,環境污染影響動物的生長影響 環境污染對生物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污染嚴重時,生物在形態特徵、生存數量等方面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下面分別講述環境污染在酸雨、有害化學葯品、重金屬和水體富營養化四個方面對生物的危害。 ①.酸雨對生物的危害 酸雨 使土壤和河流酸化,並且經過河流匯入湖泊,導致湖泊酸化。湖泊酸化以後不僅使生長在湖中和湖邊的植物死亡,而且威脅著湖內魚、蝦和貝類的生存,從而破壞湖泊中的食物鏈,最終可以使湖泊變成「死湖」。酸雨還直接危害陸生植物的葉和芽,使農作物和樹木死亡。 現在,酸雨造成的危害日益嚴重,已經成為全球性環境污染的重要問題之一。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將燃燒更多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因此,今後酸雨造成的危害有可能更加嚴重。我國是世界上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國家之一,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酸雨。例如,我國西南某地區, 1982 年的三個月內就降了四次酸雨,雨水的 pH 為 3.6 ~ 4.6 ,致使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害。 早在 19 世紀中葉,人們就注意到地衣和苔蘚植物不能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中存活,煙囪附近的植物葉片往往出現病斑。科學家們經過研究後發現,這些現象都與該地區的大氣污染有關,並且可以利用一些植物來監測某個地區大氣污染的狀況。不同的植物對二氧化硫等大氣污染物的敏感程度不同。例如,大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比較高時,紫花苜蓿、向日葵等的葉片就會很快褪綠,或者葉脈間出現褐色斑塊,嚴重時葉片逐漸壞死。這些植物對大氣污染反應敏感,可以用來監測大氣污染的狀況,叫做大氣污染指示植物。 ②.有害化學葯品對生物的危害 農葯是一類常見的有害化學葯品。人們在利用農葯殺滅病菌和害蟲時,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對包括人類在內的多種生物造成危害 。 許多農葯是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生物體吸收以後,會在生物體內不斷積累,致使這類有害物質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遠遠超過在外界環境中的含量,這種現象稱為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隨著食物鏈的延長而加強。例如,幾十年前 DDT 作為一種高效農葯,曾經廣泛用於防治害蟲。美國某地曾經使用 DDT 防治湖內的孑孓,使湖水中殘存有 DDT ,而浮游動物體內 DDT 的含量則達到湖水的一萬多倍。小魚吃浮游動物,大魚又吃小魚,致使 DDT 在這些大魚體內的含量竟高達湖水的八百多萬倍 ( 如圖 ) 。 ③. 重金屬對生物的危害 有些重金屬如 Mn 、 Cu 、 Zn 等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屬如 Hg 、 Pb 等對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毒害作用。生態環境中的 Hg 、 Pb 等重金屬,同樣可以通過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體內大量濃縮,從而產生嚴重的危害 Hg 對水蚤生命活動的影響 通過演示實驗可以看出, Hg 對水蚤有毒害作用。科學家們發現,自然界中的 Hg 在水體中經過微生物的作用,能夠轉化成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被甲基汞污染了的海水中,藻類植物改變了顏色,海魚也大量死亡。科學家們還發現,質量濃度僅為 4mg/L 的 PbCl 2 溶液,就能明顯地抑制菠菜和番茄正常地進行光合作用。可見, Hg 、 Pb 等重金屬對於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十分有害的。 ④.富營養化對生物的危害 富營養化 是指因水體中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含量過多而使水質惡化的現象。水體中含有適量的 N 、 P 等礦質元素,這是藻類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但是,如果這些礦質元素大量地進入水體,就會使藻類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這些生物死亡以後,先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體中溶解氧的含量明顯減少。接著,生物遺體又會被厭氧微生物分解,產生出硫化氫、甲烷等有毒物質,致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發生富營養化的湖泊、海灣等流動緩慢的水體,因浮游生物種類的不同而呈現出藍、紅、褐等顏色。富營養化發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叫做「水華」 ( 如圖 ) ,發生在海水中叫做「 赤潮 」。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田排出的水中含有很多 N 、 P 等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這些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大量地排到池塘和湖泊中,會使池塘和湖泊出現富營養化現象。池塘和湖泊的富營養化不僅影響水產養殖業,而且會使水中含有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嚴重地影響人畜的安全飲水。 4,對人的影響(我補充的,人也是動物嘛) 動物和人類共同生存在一個大氣環境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傷害,動物也不能倖免於難。凡是對人造成嚴重危害的大氣污染事件,對動物也產生同樣的危害和影響。空氣污染對動物的危害,除污染物的直接侵入造成傷害之外,還通過污染食品進入體內,導致發病和死亡。因為動物沒有能力去選擇和鑒別某些劇毒性的食品,所以它們將比人類更容易遭受污染物的傷害和影響。
③ 三宅島發現了大規模的魚死亡,這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日本東京三宅島是位於東京以南約180公里,是日本古代罪犯的流放地,該地區常年出現火山噴發,所以是不可能有很多人群居住在該地區,只有小規模的島民居住在這個區域。只要在每次發生火山噴發的時候,他們就會緊急離開避險。同時該地區也是日本地震活躍較強的區域,如今雖然已經開放了,但是一日多次地震事件,也讓很多人根本不敢去。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日本東京三宅島也並不是一個比較出名的小島,更多的是它的文化。一般來說,海洋區域出現集體生物死亡,主要就是環境問題較多,所以日本東京三宅島大規模魚類死亡,可能跟海洋生態系統存在關系。
所以我們綜合來說明下,日本東京三宅島的魚死亡可能就是正常的現象,並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雖然原因還未公布,但是與地震的關系基本上是不可能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地震的發生太正常了,都是屬於自然現象。而如今地震事件對人類具有幫助的也就只有地震預警了,地震預警也並非是地震預測,也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後,所以地震什麼前兆也是不可能存在,大家不要被不同的概念誤解了,要以科學為准。
④ 據報道,美國一海灣沿岸現600噸死魚,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美國的一個海灣沿岸出現了600噸的死魚,早在這件事情爆發之前,相關人員就已經發布了要求呼吸道及鼻腔不舒服的居民離開該區域。其實這件事情發生之後,相關的專家立刻展開了專項研究,目前還無法得出最准確的原因。但是科學家卻表示或許600噸死魚與化肥廠泄露的廢水有關。
這個海岸附近的一家化肥廠的廢水儲水罐發生了泄漏事件,當時這件事情引起了部分媒體的報道。眾所周知,化肥廠的廢水中含有大量的元素,當魚兒接觸到這些元素時,很有可能出現魚兒大量死亡的現象。
總的來說,美國海灣沿岸出現600噸死魚,而且這種現象還沒有得到全面的解決,甚至還出現了一天發現九噸死魚。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和探測,網路上傳出了兩種原因,第一種原因就是赤潮現象如期而至,海洋生物無法適應赤潮現象,這才出現了成噸的死魚。第二種原因就是附近的化肥廠的廢水遭到了泄露,而泄露的沸水剛好流入海洋中。小魚兒生活在充滿化學元素的海域中,自然會出現死亡的狀況。
⑤ 魚塘被誰倒不明液體後15噸魚死亡
警方:監控沒插電,沒有證據證明是誰倒的。
該魚塘為當地重要的灌溉水源地。
6月7日從普蘭店區公安局政 治處了解到,接警後當地派出所民警陪同劉某調看了沿途居民樓和村委會監控,最終因畫面過於模糊及由於當天該片區電力維修斷電,部分監控沒有插電等原因,無法獲得有力證據。隨後,警方採取了魚塘水樣本送往上級部門具有資質的機構進行檢驗,目前正等待檢驗結果,同時案件正在核查分析中。
同日,大連市水務局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表示,普蘭店區環保局、林業水利局等工作人員已緊急趕赴現場調查。
來源:鳳凰網資訊
⑥ 在中國污水導致魚死亡每年有多少
你好,由於導致魚類死亡的因素比較多,許多情況下,無法證實魚死亡的原因是污水導致,也沒有權威機構對這方面進行過統計。希望能幫到您。
⑦ 大量污水排入河流,魚類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目前工業和生活污水排放過多,造成水中的有機物過多。
細菌在分解有機物的同時大量消耗了水體中的溶解氧,造成水體溶解氧低,魚兒因此缺氧死亡,而那些有機物的殘渣正好是田螺的食物,因此田螺大量繁殖。
由於後期溶解氧低細菌進入厭氧分解,產生有毒有害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加速魚兒的死亡。
工廠排出的廢物中可能有重金屬或毒素,對魚兒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⑧ 因為環境污染 世界上每年有多少魚類死亡
全球十大環境污染事件有哪些
(1)北美死湖事件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最發達的地區,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七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出現了大面積酸雨區,酸雨比番茄汁還要酸,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萎。
(2)卡迪茲號油輪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國22萬噸的超級油輪「亞莫克?卡迪茲號」,滿載伊朗原油向荷蘭鹿特丹駛去,航行至法國布列塔尼海岸觸礁沉沒,漏出原油22.4萬噸,污染了350公里長的海岸帶。僅牡蠣就死掉9000多噸,海鳥死亡2萬多噸。海事本身損失1億多美元,污染的損失及治理費用卻達5億多美元,而給被污染區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量。
(3)墨西哥灣井噴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南坎佩切灣尤卡坦半島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號平台鑽機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層時,突然發生嚴重井噴原油泄漏,使這一帶的海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
(4)庫巴唐「死亡谷」事件
巴西聖保羅以南60公里的庫巴唐市,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於世。該市位於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進煉油、石化、煉鐵等外資企業300多家,人口劇增至15萬,成為聖保羅的工業衛星城。企業主只顧賺錢,隨意排放廢氣廢水,谷地濃煙彌漫、臭水橫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過敏症,醫院擠滿了接受吸氧治療的兒童和老人,使2萬貧民窟居民嚴重受害。
(5)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萬公頃,到1983年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積量占同年森林生長量的21%多,先後有80多萬公頃森林被毀。這種枯死病來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亞國家公園,由於酸雨的影響,幾乎每棵樹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樅樹相繼枯死,全州57%的松樹病入膏肓。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樅、松綠的發黑而得名,是歐洲著名的度假聖地,也有一半樹染上枯死病,樹葉黃褐脫落,其中46萬畝完全死亡。漢堡也有3/4的樹木面臨死亡。當時魯爾工業區的森林裡,到處可見禿樹、死鳥、死蜂,該區兒童每年有數萬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症。
(6)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
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驚世界的印度博帕爾公害事件發生。午夜,坐落在博帕爾市郊的「聯合碳化殺蟲劑廠」一座存貯45噸異氰酸甲酯貯槽的保安閥出現毒氣泄漏事故。1小時後有毒煙霧襲向這個城市,形成了一個方圓25英里的毒霧籠罩區。首先是近鄰的兩個小鎮上,有數百人在睡夢中死亡。隨後,火車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霧擴散時,居民們有的以為是「瘟疫降臨」,有的以為是「原子彈爆炸」,有的以為是「地震發生」,有的以為是「世界末日的來臨」。一周後,有2500人死於這場污染事故,另有1000多人危在旦夕,3000多人病入膏肓。在這一污染事故中,有15萬人因受污染危害而進入醫院就診,事故發生4天後,受害的病人還以每分鍾一人的速度增加。這次事故還使20多萬人雙目失明。
博帕爾的這次公害事件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因事故性污染而造成的慘案。
(7)切爾諾貝利核漏事件
1986年4月27日早晨,前蘇聯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一組反應堆突然發生核漏事故,引起一系列嚴重後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雲團隨風飄到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等國,瑞典東部沿海地區的輻射劑量超過正常情況時的100倍。核事故使烏克蘭地區10%的小麥受到影響,此外由於水源污染,使前蘇聯和歐洲國家的畜牧業大受其害。當時預測,這場核災難,還可能導致日後十年中10萬居民患肺癌和骨癌而死亡。
(8)萊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爾市桑多斯化學公司倉庫起火,裝有1250噸劇毒農葯的鋼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隨著百餘噸滅火劑進入下水道,排入萊茵河。警報傳向下游瑞士、德國、法國、荷蘭四國835公里沿岸城市。劇毒物質構成70公里長的微紅色飄帶,以每小時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經地區魚類死亡,沿河自來水廠全部關閉,改用汽車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蘭,全國與萊茵河相通的河閘全部關閉。翌日,化工廠有毒物質繼續流入萊茵河,後來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天後,塞子在水的壓力下脫落,幾十噸含有汞的物質流入萊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11月21日,德國巴登市的苯胺和蘇打化學公司冷卻系統故障,又使2噸農葯流入萊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標准200倍。這次污染使萊茵河的生態受到了嚴重破壞。
(9)雅典「緊急狀態事件」
1989年11月2日上午9時,希臘首都雅典市中心大氣質量監測站顯示,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318毫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准(200毫克/立方米)59%,發出了紅色危險訊號。11時濃度升至604毫克/立方米,超過500毫克/立方米緊急危險線。中央政府當即宣布雅典進入「緊急狀態」,禁止所有私人汽車在市中心行駛,限制出租汽車和摩托車行駛,並令熄滅所有燃料鍋爐,主要工廠削減燃料消耗量50%,學校一律停課。中午,二氧化碳濃度增至631毫克/立方米,超過歷史最高記錄。一氧化碳濃度也突破危險線。許多市民出現頭疼、乏力、嘔吐、呼吸困難等中毒症狀。市區到處響起救護車的呼嘯聲。下午16時30分,戴著防毒面具的自行車隊在大街上示威遊行,高喊「要污染,還是要我們!」「請為排氣管安上過濾嘴!」。
(10)海灣戰爭油污染事件
據估計,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公里,寬3公里的油帶,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寬16公里,長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迫使兩國架設浮攔,保護海水淡化廠水源。
aware 天 貓
⑨ 生態大屠殺——環境污染造成魚類群集死亡
環境污染使受污染的小河全部生物盪然無存,清清的河水變成了污水。就是養在池塘里的魚也不能倖免,湖南常德地區曾發生13023畝水域受污染,死魚31萬多千克的事件。1998年5月武漢市洪山區因湖水受污染死魚30萬千克。這是兩起特大死魚事件,發生如此之大的毒害生靈的事件,死的不只是魚蝦,還有其他微生物,魚蝦所賴以生存的生命都被毒死,食物鏈被中斷,還會使一些生物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所以這是生態大屠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