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SBR污水處理工藝中 接觸氧化池無泥 爆氣大的話 氣泡多 請問如何處理此類問題
你這個氣泡是白色的吧,就是講污泥量不夠,處理效率上不去,很正常的現象,加強培養回污泥啊,,答你的污泥還沒有培養好,你可以用到別的污水處理廠拉點污泥放進系統進行培養,減少排泥,同時採用進水悶曝的辦法(時間以24小時,再進水4-8小時)看看有沒有效果。
❷ 污水處理時你所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最好有工程經驗的分享
71、當生化池受到負荷沖擊,微生物受損時該採取什麼措施?
生化池在運行過程中,當微生物一旦受到負荷(水量、濃度)的沖擊,COD去除率會突然下降,嚴重時污泥會從生物填料上脫落,使出水變混。這時應立即停止進水,往生化池內投放粉末活性炭以降低污泥負荷,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比例為每100m3生化池容積投加10公斤。當污泥的沉降性能有所恢復後,可採取污泥馴化的快速增殖法,在生化池內投加生活污水或投放廢酒精或用乾麵粉燒熟的濕漿糊,投加比例為每100m3生化池容積投加5-10公斤乾麵粉,2-3天後開始進水並逐日增加進水量,直到微生物恢復正常。
72、當微生物大量死亡時該怎麼辦?
當微生物受到嚴重損傷且大量死亡而又搶救無效時,應立即向當地環保主管部門申報備案,並立即更換活性污泥。然後查明原因,防止類似事故的再度發生。只要申報及時,在更新、馴化污泥期間向外排放的廢水可以不作排污罰款處理。
73、怎樣保證動力設備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污水處理系統欲取得良好的處理效果,必須使各類設備經常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況和保持應有的技術性能,正確操作、保養、維修設備是污水處理系統正常運轉的先決條件。
隨著污水處理事業的發展,污水處理系統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也不斷提高,污水處理系統使用的設備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污水處理系統不僅使用許多污水處理所特有的設備,而且使用許多通用設備,所有這些設備都應該使用好、保養好、修理好。
所有這些設備都有它的運行、操作、保養、維修規律,只有按照規定的工況和運行規律,正確地操作和維修保養,才能使設備處理良好的技術狀態。同時,機械設備在長期運行過程中,因摩擦、高溫、濕氣和各種化學效應和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零部件的磨損、配合失調、技術狀態逐漸惡化作業效果逐漸下降,因此還必須准確、及時、快速、高質量地拆修,以使設備恢復性能,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
74、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有哪些專用設備?
專用設備:各類污水泵、污泥泵、存水泵、計量泵、螺旋泵、空氣壓縮機、羅茨鼓風機、離心鼓風機、表面曝氣機、自動取水樣機、格柵清污機、刮砂機、刮泥機、刮泥吸泥機、污泥濃縮刮泥機、消化池污泥攪拌設備、沼氣鍋爐、熱交換器、葯液攪拌機和污泥脫水機等。
75、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有哪些專用電氣設備?
電器設備:交直流電動機、變速電機、啟動開關設備、照明設備、避雷設備、變配電設備(包括電纜、室內線路架空線、隔離開關、負荷開關、熔斷器、少量油開關、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電力電容器、斷電器、保護器、自動裝置和接地裝置等)。
76、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有哪些通用輔助設備?
通用設備:電動葫蘆、離心機、恆溫箱、烘箱、冰箱、各種手動及電動閘閥、蝶閥、閘門啟閉機和止回閥、綠化葯水噴灑車、手推及電動割草機、卷揚機、車床、刨床、銑床、橋式起重機、運輸車輛等。
77、污水處理系統一般有哪些儀器儀表?
儀器儀表設備:各種天平、化驗室常用分析儀器、電磁流量計、液位計、空氣流量計和溶解氧測定儀等。
78、污水處理系統設備管理要點主要有哪些?
污水處理系統來說,設備管理有以下四個要點:
(1)使用好設備
各種設備都要有操作規程,規定操作步驟。設備操作規程主要根據設備製造廠的說明書的現場情況相結合而制定。工人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設備使用過程中要作工況記錄。
(2)保養好設備
各種設備都應制訂保養條例,保養條例根據設備製造廠的說明書的現場情況結合而制定,也可把保養條例放在操作規程一起。保養條例中包括進行清潔、調整、緊固、潤滑和防腐等內容。保養工作同樣應作記錄。保養工作可分為:例行保養--指運轉中的巡視檢查保養。定檢保養--定期停機檢查保養。停放保養—指備用機組或閑置設備的保養。換季保養—指設備入夏、入冬、梅雨期等季節性需要的保養工作,包括採取防曬、防寒、防潮、降溫等措施。
(3)檢修好設備
對主要設備制訂設備檢修標准,通過檢修,恢復技術性能。有些設備,要明確大、中、小修界限、分工落實。對主要設備必須明確檢修周期,實行定期檢修,不要到損壞十分嚴重時再想到修理。對常規修理,應制定檢修工料定額,以降低檢修成本,每次檢修都應作詳細記錄。
(4)管好設備
這里所說的「管」,是指從設備購置--安裝--調試—驗收-使用-保養-檢修-報廢-更新全過程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設備的資金管理(大修費、折舊費等)對每一環節都應有制定規定。
79、污水處理系統設備的完好標準是什麼?
可以下列標准作為完好標准:
(1)設備性能良好,各主要技術性能達到原設計或最低限底應滿足污水處理生產工藝要求。
(2)操作控制的安全系統裝置齊全、動作靈敏可靠。
(3)運轉穩定,無異常振動和噪音。
(4)電器設備的絕緣程度和安全防護裝置應符合電器安裝規程。
(5)設備的通風、散熱和冷卻、隔音系統齊全完整,效果良好,溫升在額定范圍內。
(6)設備內外整潔,潤滑良好,無泄漏(漏油、漏氣、漏風、漏水)。
(7)運轉記錄,技術資料齊全。
80、污水處理系統設備的維護周期一般多少?
設備使用一段時期以後,必須進行小修、中修、或大修有些設備製造廠明確規定了它的小修、大修期限;有的設備沒有明確規定,那就必須根據設備的復雜性,易損零部件的耐用度以及本廠的保養條件確定修理周期。修理周期是指設備的兩次修理之間的工作時間,污水處理系統若干設備大修周期如表。(僅供參考)
序 設備名稱 大修(小時) 定時檢修
1 離心式污水泵<600r/min 40000 500
2 離心式污水泵<800r/min 30000 500
3 離心式污水泵<1000r/min 20000 500
4 離心式污水泵>1000r/min 10000 500
5 污泥泵(>1000r/min) 8000 500
6 污泥泵(<1000r/min= 10000 500
7 氣提泵(空氣提升器) 8年 1年
8 螺旋泵 20000 500
9 離心風機 15000 500
10 刮砂機 10000 500
11 羅茨鼓風機 15000 500
81.問:CAST工藝,污泥脫水後的混合液直接排入進水泵房,導致進水COD,SS偏高,並影響選擇池的反硝化反應(因為前段爆氣沉砂池已經降解了部分C源),應該如何解決?
答:這是一個目前污水處理廠普遍被忽視的問題,即污泥脫水後的濾液迴流至生化池後對生化處理的影響問題。由於污泥脫水前要加調質葯劑,如PAC和PAM,有些葯劑有一定的毒性,污泥脫水時可隨濾液迴流至生化反應池。處理這些濾液在技術上沒問題,只是成本問題,如果選用合適的污泥調質葯劑,並控制好加葯量以及脫水機的進泥量等,對前面的生化處理就不會造成大的影響。還是強調的是,污泥脫水效果取決於污泥處理工序的全過程管理,包括污泥濃縮池的管理。
82.問:「污泥泥齡」是怎樣確定的?如何來控制?究竟是用排泥量確定它,還是用其它來確定排泥量?
答:泥齡、F/M、等與其說是運行的控制參數,不如說是設計方面的參數,在工藝控制中的只是參考參數。實際運行中排泥量通常是根據MLSS值加上經驗來控制的,在SVI相對穩定的情況下,也可用SV30來參考。
83.問:本廠用的是卡羅塞爾氧化溝工藝。有時裝置的出水氨氮比進水還高,進水TP2.5mg/L 左右,出水只有0.2左右,曝氣機3台滿負荷運行。一直查不出什麼原因,這是怎麼回事?
答:只能根據你提供的情況來初步分析, 可能是污水含氮有機物較多,反應時間不夠,有機氮的氨化速率大於氨氮的硝化速率,此外,也可能是磷不夠,影響氨氮通過同化途徑去除的效果。
84.問:在運行過程中,氧化溝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污泥堆積,粒徑約1mm左右的污泥顆粒泛黃色,時常會造成二沉池大量飄泥,污泥返白,有絮體隨出水一同流出,SV30迅速下降,處理效果喪失,堆積污泥減薄消除。周而復始,請問其成因和控制措施?
答: 說明污泥已失去活性,使ESS增加。有二種可能:一是污泥自身氧化;二是污泥中毒。從你所描述的現象看,前者的可能性大,可測定一下比耗氧速率,即內源耗氧速率與基質耗氧速率之比來確定,針對性採取措施。
85.問:AB法A段如何控制?是從一沉池以等同的流量給A段連續迴流嗎?SV30應控制在多少?是5%-10%嗎?
答:A段的迴流比應該大一些,但也不能使污泥在一沉池的停留時間太短,雖然A段主要是吸附為主,但也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的,生物降解大多在沉澱池內進行,只有將吸附在污泥表面的有機物降解,才能恢復吸附能力。應該用MLSS來控制,在污泥沉降性能穩定時也可用SV30,要根據實際情況定,沉降比5%-10%太低。
86.問: 如果一家污水廠運行一兩年處理效果沒達到較佳狀態,那是不是應該考慮重新培菌(換泥)?換泥跟開始時的培菌有什麼不一樣呢?
答:不用換!如果運行條件不變,換了也會一樣的,即使你用優勢菌種投加也沒用,只能維持一段時間,重要的是控制好運行條件,如果是設計上的的問題要及時整改。
87.問:我調試的是工業廢水。工藝為水解+厭氧+好氧池1+好氧池2+沉澱。由於安裝問題,曝氣池布氣不均勻(圓形曝氣頭曝氣),每個曝氣器處,均有一個類似噴泉上下翻滾(直徑1m左右),曝氣不均,對處理效果有多大影響?還發現曝氣區填料掛膜較少,鏡檢有大的後生動物,沒有發現其它生物,填料生物膜表面為淡黃色,曝氣區外的生物膜厚達3cm,能給我解示一下嗎?
答:你所說的情況不能說是曝氣不均,是正常現象。還有你說生物膜不多,不知是多少?如生物膜把填料基本覆蓋就很好了,至於說曝氣區外的生物膜厚達3cm就是嚴重結球了,要採取措施,如用大氣量沖刷和厭氧脫膜等措施。
88.問:請問有關接觸氧化池的下例問題。
(1)接觸氧化池在放空時,填料上污泥能存活多少時間?
(2)當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下降時,要不要投加營養 ?
(3)對於泡沫,加煤油消泡你認為有效嗎,若有效通常要加多少?
答:三個問題回答如下:
(1)接觸氧化池放空後並不是生物膜污泥能存活多長的問題,而是要避免軟性填料曬干而板結,板結後再浸放水中就很難再伸展開,要防止這樣的情況出現;
(2)接觸氧化池處理能力的下降應從多因素考慮,其中生物膜的厚度控制很重要,膜太厚會嚴重影響處理能力,還要注意池放空時只能緩緩放,否則掛有大量生物膜的軟性填料架會倒塌或變形;
(3)化學性泡沫用水噴淋較有效(不能直接用水沖),我不贊同用煤油之類的方法消泡。
89.問:本廠近一周的進水、出水及生化池各數據平均如下:進水: BOD:253 COD:810 PH:7.9 SS :286 色度 :32 倍
氨氮:28 總氮:64 總磷:6.0 出水: BOD:4.8 COD: 74 PH: 8.1 SS : 12 色度: 8 倍氨氮:7.6 總氮:22.8 總磷:1.02 生化池:MLSS:4200 MLVSS:2340 SV % :47.2
污泥指數:118.9 泥齡是35天
採用的是改良型活性污泥法處理工藝,目前的進水大約只有2.5萬噸/天(設計是5萬噸),80%以上是工業廢水,另有少量高濃度的垃圾滲濾液。工藝流程是曝氣沉砂池-後生化池-後二沉池,沒有設置接觸池與水解池。生化池是鼓風機供氣,深水轉碟曝氣,連續進水時溶解氧達不到 1 mg/L,停止進水後溶解氧緩慢上升至4-5mg/L左右。進水的嚴重超標及構築物的缺陷,導致了生化池的負荷很高,且污泥濃縮池很小(180立方),有相當部分剩餘污泥重回到進水泵房去。 現在碰到的問題是: (1)二沉池在進水後經常發現有活性污泥懸浮顆粒,是靜沉時間不足還是難以沉澱? (2)三個二沉池均發現聚集的紅蟲(水蚤),水蚤好像是處理水質好的表現,是不是因為污泥濃度高導致大量繁殖?(3)二沉池有時發現有薄薄的一層飄泥,是不是污泥的沉降性能很差,生化池曝氣不足?還是污泥迴流不及時?(4)二沉池三角堰板上容易青苔或是藻類滋生,有什麼方法克服? (5)我認為污泥已老化嚴重,要將MLSS控低為3000-3500之間或更低些,增加剩餘污泥排放量,降低泥齡,這樣生化池的耐沖擊會不會下降?出水水質會不會上揚?
答:污泥是有些老化,但不算很嚴重, 泥齡已達35天,按此推算,污泥負荷不到0.03。控制目前污泥濃度的2/3就足夠了,應該逐漸減少污泥濃度,水蚤對出水沒影響,分析取樣時不要取到水蚤。還要注意沉澱池泥層控制,二沉池三角堰板上青苔和藻類只能人工清除。
90.問:我們是石油化工廢水兩級生化處理,一級是圓形完全混合式曝氣池,二級是推流曝氣池,一級DO 0.2mg/L,二級DO 5.0mg/L。這段時間一級生化進水PH 8.0,出水6.5,二級生化後PH 5.78,超出指標6-9的范圍,這是怎麼回事?
答:一級DO低很正常,因為污泥負荷高,一級pH下降的原因可能是負荷太高發生酸化,二級出水pH下降可能是硝化反應消耗鹼度造成的。因為你介紹得太簡單,我也只能簡單分析和推斷。
91.問:氨氮的去除,除了要有充足的碳原和足夠長的污泥齡和保證足夠的迴流,迴流是迴流好氧池出水還是二沉池底部迴流?我現在調試氨綸廢水,原來設計迴流好氧池出水,可實際上是,若迴流量達一倍時,就不能保證前邊缺氧池的厭氧環境,我師傅說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會好些,這樣說是否對?
答:根據你介紹的應該是前置反硝化,需迴流好氧池的出水和二沉池污泥。你說若迴流量達一倍時,就不能保證前邊的缺氧池的厭氧環境的話不妥,缺氧區不等於厭氧,DO小於0.5mg/L就可。你師傅說好氧池溶解氧控制在1mg/L左右也是有道理的,這樣可防止缺氧區DO大於0.5mg/L。 如果好氧區DO在1左右,出水迴流量在一倍時,缺氧區DO仍大於0.5mg/L時,不能再降低好氧區的溶解氧,也不要隨意減少出水迴流量(進入缺氧區的硝酸氮會少),此時可在不影響二沉池泥水分離效果的前提下,減少二沉池出泥量,將池內污泥層升高,使污泥在二沉池內的停留時間增加,使之處於缺陷氧或無氧狀態,這樣也有利於避免缺氧區DO上升。二沉池出泥量減少不會影響迴流至反應池的污泥量,因為在二沉池內泥層升高的情況下,污泥在泥層中的濃縮時間長了,這種情況下出泥量減少了但出泥的濃度提高了。 如果是接觸氧化工藝,出水要迴流,污泥就不迴流了。我不贊成用前置反硝化。因為出水迴流的能耗大,迴流量大要求反應池容積也大。關於去除硝化菌的說法不妥,但明白你的意思。
❸ 接觸氧化池停氣了怎麼辦
只要水中還有污泥需要的營養物質,停幾天氣影響不會很大,恢復時也要逐漸將曝氣量上升到正常水平,停的時間如果不超過4天,恢復起來應該很快的。
❹ 污水處理爆氣池污泥變灰黑色,有大量白色泡沫,是什麼引起的,該如何處理
白色來泡沫說明水中可能自有較高濃度的揮發性酸(如鹽酸)和具有表面活性類的物質(污水很可能是色素),污泥變灰黑色很可能是進水負荷過高或者是曝氣量不夠導致的,污泥出現了傾向厭氧轉化的過程。這種情況重點要檢查進水水質是否發生了較大變化,再檢查曝氣風量是不是不夠。再檢查酸鹼度是不是超出范圍。
❺ 什麼是爆氣處理
應為"曝氣".
至於讀音,業內人士均念曝氣為bao4 qi4.
正確發音應為pu4 qi4.
曝氣是指人為通過適當設備向生化曝回氣池中通入空答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曝氣不僅使池內液體與空氣接觸充氧,而且由於攪動液體,加速了空氣中氧向液體中轉移,從而完成充氧的目的;此外,曝氣還有防止池內懸浮體下沉,加強池內有機物與微生物與溶解氧接觸的目的,從而保證池內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條件下,對污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曝氣裝置的好壞,不僅影響污水生化處理效果,而且直接影響到處理場佔地,投資及運行費用。
❻ 污水處理中的氧化池的污泥減少如何防治
根據你的描述,你的污泥量少上因為營養物質不夠導致。說起來就是你的好氧池過大,
如果現在出水合格,就可以先這樣運行。
提高污泥濃度後,估計你還需要投加葡萄糖等碳源維持。
❼ 污水處理接觸氧化池中,曝氣系統採用什麼比較好
概述
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的實質之一是在池內充填填料,已充氧的污水將填料浸沒全部,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而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通過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因此,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又稱為淹沒式曝氣生物濾池。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構造
接觸氧化池是由池體、填料及支架、曝氣裝置、進出水裝置以及排泥管道等部件所組成。
(一)池體
池體的作用除了進行凈化污水外,還要考慮填料,布水、布氣等設施的安裝。當池體容積較小時可採用圓形鋼結構,池體容積較大時可採用矩形鋼筋混凝土 結構。池體的平面尺寸以滿足布水、布氣均勻,填料安裝、維護管理方便為准。池體的底壁須有支承填料的框架和進水進氣管的支座。池體厚度根據池的結構 強度要求來計算。高度則由填料、布水布氣層 、穩定水層以及超高的高度來計算。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充氧設備的供氣壓力或提升高度。各部位的尺寸一般為:池內填料高度為3.0~3.5m;底部布氣層高為0.6~0.7m;頂部穩定水層0.5~0.6m,總高度約為4.5~5.0m。
(二)填料
1.填料的要求
填料是生物膜的載體,所以也稱之為載體。填料是接觸氧化處理工藝的關鍵 部位,它直接影響處理效果,同時,它的費用在接觸氧化系統的建設費用中占的比重較大,約佔55%~60%;同時載體填料直接關繫到接觸氧化法的經濟效果,所以選定適宜的填料是具有經濟和技術意義的。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對填料的要求如 下:
(1)在水力特性方面,比表面積大、空隙率高、水流通暢、阻力小、流速均一;
(2)要求形狀規則、尺寸均一,表面粗糙度較大;填料表面電位高,附著性強;
(3)化學與生物穩定性較強,經久耐用,不溶出有害物質,不導致產生二次污染; (4)在經濟方面要考慮貨源、價格,也要考慮便於運輸與安裝等。
2.填料類型
填料可分為懸掛式填料、懸浮式填料和固形塊狀填料三種類型。
(1)懸掛式填料
懸掛式填料有四個品種,分別為半軟性填料、組合填料、軟性填料和彈性立體填料;
(2)懸浮式填料
常用的有空心柱狀 、空心球狀 、外形呈籠架 、內裝絲形或條形編織物以及海綿塊狀的軟 性懸浮式填料 ;
(3)固形塊狀填料
固形塊狀填料主要有蜂窩直管形塊狀填料和立體波紋塊狀填料兩種。目前常採用的填料是聚氯乙烯塑料、聚丙烯塑料、環氧玻璃鋼等做成的蜂窩狀和波紋板狀填料。近年來國內外都進行纖維狀填料的研究,纖維狀填料是用尼龍、維綸、晴綸、滌淪等化學纖維編結成束,呈繩狀連接。為安裝檢修方便,填料常以料框組裝,帶框放入池中。當需要清洗檢修時,可逐框輪替取出,池子無需停止工作。
供氣裝置
接觸氧化池均勻地布氣很重要,它對於發揮填料作用,提高氧化池工作效率有很大關系。供氣的作用有三個方面:
(1)供氧。對於生物接觸氧化池,溶解氧一般控制在4~5mg/L左右。
(2)充分攪拌形成紊流,有利於均勻布水。紊流愈甚,被處理水與生物膜的接觸效率愈高,傳質效率良好,從而處理效果也愈佳。
(3)防止填料堵塞,促進生物膜更新。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供氣裝置有三種,包括鼓風供氣,表曝機、水力噴射供氣裝置。
1.鼓風供氣
鼓風供氣裝置由鼓風機、輸氣管道和曝氣器等部件組成。布氣管可布置在池子中心,中心曝氣見下圖1。可布置在側面,側面曝氣見圖2。也可布置在全池,全面曝氣,即整個池底安裝穿孔布氣管,布氣相互正交,形成如0.3m x 0.3m的方格。
2.表曝
表面機械曝氣裝置一般採用安裝在的中心曝氣型接觸氧化池中,表面機械曝氣供氣形式。
表面機械曝氣供氣形式
3.水力噴射供氣
裝置由循環泵、管道 、導流筒和射流曝氣器等部件組成。氧化池內污水由循環泵實施強制循環,當有壓污水經過射流曝氣器時,在射流曝氣器內形成負壓,從環境中吸入空氣,並在射流曝氣器內產生氣水混合,氣水混合液在氧化池底釋放,氣泡上浮時實施充氧。水力噴射供氣裝置對氧的利用率為15%左右,一般適用於低有機負荷的中小型污水處理站或對環境雜訊有較高要求場所。
生物接觸氧化池的形式
接觸氧化池按曝氣裝置的位置 ,分為直流式與分流式。
1.直流式
直流式接觸氧化池的特點是直接在填料底部曝氣,在填料上產生上向流,生物膜受到氣流的沖擊、攪動,加速其脫落、更新,使生物膜經常保恃較高的活性,而且能夠避免堵塞現象的產生。此外,上升氣流不斷與填料撞擊,使氣泡反復切割,粒徑減小,增加了氣泡與污水的接觸面積,提高了氧的轉移率。國內多採用直流式的接觸氧化池。
2.分流式
分流式接觸氧化池充氧與填料分置於單獨的區間,使污水在充氧間與填料間循環流動,這種形式在國外多採用。分流式接觸氧化池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供氧狀況良好。但水流對生物膜沖刷力小,膜更新慢,易堵塞。
❽ 污水處理中的爆氣池是怎樣將空氣從池底吹入的,為什麼水不倒灌呢請問那是什麼工藝
曝氣管道鋪設在池底,通過風機曝氣,不就吧空氣從池底吹入了么
曝氣狀態下水是版不會倒灌的。如是權穿孔曝氣,那麼停止曝氣的時候水會倒灌;不過也有防止倒灌的微孔曝氣頭,但時間長久後也未必能保證管道內不積水
至於工藝,好氧工藝在曝氣方面大部分都是 大同小異
❾ 污水站氧化池裡的爆氣也有為什麼溶解氧上不來
核算曝氣量,微生物利用大於轉移到污水中的氧,水中的溶解氧就上不來了,好氧池中BOD、氨氮消耗氧,根據進水的這兩個指標,考慮溫度、氣壓及曝氣設備氧轉移率的影響,核算需氧量,網上能查到這類的計算公式。
❿ 污水處理廠為什麼爆氣池不爆氣溶解氧還高
說明負荷低,微生物少,沒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