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您好,請問你對桂林市的污水處理廠很熟悉嗎,求救求救啊
實習的時抄候去過,不知襲道你要了解什麼捏,桂林的污水處理在全國來說是非常前列的,順便說一下上窯污水處理廠跟第四污水處理廠是挨在一起的,具體細節故事蠻多 呵呵,在雁山區還有一個雁山污水處理廠,同時桂林的各個縣市都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陽朔的有一個私人一個國營
『貳』 桂林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也是我們逆勢奮進、經受嚴峻考驗的一年,更是搶抓新機遇、實現新突破、取得新發展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面對我市年初部分企業減產停工、農民工大量返鄉、外貿萎縮、財政減收、經濟增速下滑帶來的巨大壓力,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農業穩市、文化立市、旅遊興市、工業強市,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目標任務,切實採取非常辦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扎實開展「項目建設年」、「服務企業年」、「黨組織服務年」、「城市建設高潮年」活動,全市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市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初步測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40.55億元,增長14.0%;財政收入97.64億元,增長14.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5.15億元,增長22.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9.35億元,增長3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0.92億元,增長19.1%;節能減排達到自治區控制指標要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49元,實際分別增長11.4%和1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1%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6.03‰;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0.3:42.8:36.9調整為18.9:43.8:37.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農民人均純收入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示範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連續四年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稱號。
(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爭取中央擴大內需投資項目1005個,新開工和在建投資1000萬元以上建設項目1486項,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超過「十五」時期的總和,比上年凈增173.39億元,是地市合並以來年均凈增量的4倍,人均固定資產投資達1.29萬元,是歷年來我市重大項目建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年。
全面落實重大項目責任制,強化項目集中聯合審批,強力推進項目開工。全年上報建設用地2637.64公頃,獲批2212.66公頃,均創歷史最高水平。大力實施交通基礎設施、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和民生工程等項目建設,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0萬噸啤酒生產線擴建、桂林福達集團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桂林電力電容器有限責任公司特高壓電力電容器生產基地、桂林尚科光伏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太陽能CIGS電池及太陽能終端產品生產基地等產業項目竣工投產;兩江國際機場A380備降場主體工程順利完工。貴廣鐵路、湘桂鐵路復線擴能改造、桂林市區至興安高速公路、桂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年產300萬噸干法水泥(一期)、桂林恭城龍星鋅業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電鋅技改擴建等續建重大項目加快推進。桂林市防洪及灕江補水樞紐工程——川江、小溶江水利樞紐工程等重大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陽朔至鹿寨高速公路、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南方分公司資源金紫山風電場(一期)等重大項目正式啟動。
(二)工業發展和園區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26.46億元,增長17.2%;全部工業增加值354.05億元,增長1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44.65億元,增長19.9%,利潤總額32.64億元,增長28.3%。年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由上年138戶增加到151戶。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19.23億元,增長31.5%;完成技術改造投資151.31億元,增長135.3%,是「十五」時期的1.89倍,創歷史最高水平。
以「五大五小」產業為重點,建立健全企業發展服務機制,組建中小工業企業投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切實從金融信貸、土地規劃、技改貼息等方面幫助企業渡難關。「五大五小」產業總產值557.90億元,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76.8%。加快工業園區(集中區)產業布局調整,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引導產業向園區集聚,工業園區新開工工業項目87個,完成投資58.20億元,重點推進了中國化工橡膠桂林有限公司高等級子午線輪胎產業化、桂林電力電容器有限責任公司風力發電設備製造等一批資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工業項目,工業發展朝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邁進。全市工業園區總產值突破300億元,實現利稅超3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技工貿總收入355億元,園區已逐步成為推動工業增長的主要載體。
(三)城市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實現重大突破
以臨桂新區開發建設和老城改造提升為重點,創新市縣(區)城市建設聯動機制,掀起了新一輪城市建設高潮。完成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45.20億元,增長39.2%;城鎮化率37.93%,比上年提高1.03個百分點。
完善了臨桂新區中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3個部門系統規劃和項目專項規劃。創業大廈、飛揚國際大廈、桂林大劇院、桂林博物館、桂林圖書館、平桂西路等10多個重點項目啟動建設。臨桂新區市民廣場等大型公共設施項目進入工程設計階段;新徵收土地3680畝,完成7個村莊安置點規劃選址。老城改造提升重點實施了「三橋十路」等市政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穿山橋、雉山橋、勝利橋、機場路城市段、六合路、中隱路二期、東二環路、西環路三期、黑山路、育才路等建成通車,灕江橋整修工程同步完成,城市交通路網結構改善,市區交通擁堵得到緩解。完成20公里城市道路710棟臨街樓宇立面整治改造,主要道路和節點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推進,社區、庭院小游園及公共活動場所逐步完善。
(四)旅遊發展和擴大消費實現重大突破
接待遊客1860.08萬人次,增長14.3%,其中入境遊客129.0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26.92億元,增長26.6%,旅遊業實現逆勢上揚。第三產業增加值351.21億元,增長14.1%。桂林成為國務院批準的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單位建設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城市。
成功舉辦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第三屆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趨勢與展望國際論壇,實現論壇永久落戶桂林。召開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扎實開展「旅遊精品建設年」和「千車萬人游桂林」活動。支持舉辦首屆中國桂林創新創意文化節暨桂林動漫節、永福養生旅遊福壽節、恭城桃花節、興安桂林米粉節、陽朔漁火節、資源河燈歌節、臨桂名人文化節、灌陽農具節等特色節慶活動,旅遊業活力不斷增強。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措施,積極發展金融、物流、會展等服務業,切實做好農機下鄉、汽車家電下鄉、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和改造農家店360家,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達16.50萬台,銷售額2.95億元,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3%。商品房成交面積124.96萬平方米,增長57.6%。
(五)縣域經濟和特色農業實現重大突破
12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6.63億元,增長14.9%,佔全市的68.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13.54億元,增長33.9%,佔全市的77.9%;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48.40億元,增長23.1%,佔全市的61.7%;財政收入42.94億元,增長13.5%,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大力推進灕江、湘江、資江三大流域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農業規模化、標准化、品牌化、產業化建設成績突出。第一產業增加值177.34億元,增長5.3%。糧食總產量193.30萬噸,連續六年實現增產。水果、蔬菜、食用菌種植面積和總產量持續增加,位居全區第一。家禽生產首次突破億羽大關。資源縣入選中國果菜無公害十強縣。永福縣「永福香」牌香米獲全區糧食行業唯一著名商標。新增農產品標准化生產基地1.58萬畝、萬頭標准化養殖場15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315家,通過訂單合同帶動農戶11萬戶。落實國家惠農政策補貼資金14.10億元,比上年增加8.30億元。集體林權改革試點工作積極推進,完成集體林地勘界確權面積522.97萬畝,占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40.8%。第二批82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全部通過自治區驗收,優秀率達100%,減少貧困人口4萬人。
(六)財政和融資工作實現重大突破
全年爭取中央和自治區擴大內需投資13.21億元,爭取地方政府債券額度6億元,新增到位市本級各投融資公司和銀行貸款資金98.88億元,是歷年來我市爭取資金最多的一年。全市金融機構貸款余額達657.14億元,其中新增貸款210.11億元,增長47.0%,新增貸款總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不斷深化財政體制機制改革,完善公共財政體系,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公務車輛購置和運行費、出國經費和公務接待費均壓縮10%以上,切實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及「三農」、義務教育、醫葯衛生、民生等公共支出。出台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政策措施,財政與金融的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73.90億元銀團貸款合同,浦發銀行桂林支行正式開業,興業銀行、光大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獲准籌建桂林分支機構。積極推進政府投融資公司與中介機構簽訂10億元企業債券合作協議。促成桂林三金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家重啟新股發行後首家上市公司,成功募集資金9.10億元。我市上市企業數量和募集資金居全區前列。
(七)開放合作和改革創新取得明顯成效
全市新簽引進市外境內項目537個,總投資327.84億元,增長25.2%。實施市外境內項目961個,實際到位資金280.94億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20家,實際利用外資2.02億美元,位居全區第二。
主動融入北部灣、湘桂、桂台等多區域合作,積極參加第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第五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經貿洽談會、第五屆桂台經貿交流會、第十二屆中國(重慶)投資洽談暨全球采購會。精心組織與日本熊本市結為友好城市30周年紀念活動,大力推進與國內外城市交流合作。實現了桂林與台灣雙向直航。組織招商隊伍赴港澳台、京滬浙閩粵等發達地區開展產業招商、專題招商、以商招商活動,成功引進美國沃爾瑪百貨有限公司、中國有色金屬總公司、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和中央大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和重組取得新成績,引入市外到位資金4.30億元。
(八)生態建設和節能減排取得明顯成效
以建設生態山水名城為目標,強力推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節能減排。《桂林生態市建設規劃》、12縣生態縣建設規劃全部通過專家論證。成立灕江流域管理委員會,研究制定科學保護灕江工作規劃,打擊灕江非法竹筏營運和整頓灕江魚餐館成效明顯。「兩江四湖」二期工程———桃花江、南溪河、小東江綜合整治工程,山口垃圾填埋場、臨桂新區及東區污水處理廠工程啟動建設。12縣污水處理項目全部開工,臨桂、靈川、興安、荔浦、雁山污水處理系統工程及上窯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竣工使用。城鎮(包括12縣)污水處理率達55.0%。大力推廣工業、建築和公共事業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全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4.33%,45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12萬噸標准煤,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4.48萬噸和6.46萬噸以內。植樹造林41.10萬畝、毛竹造林8.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6.5%。累計建沼氣池55.77萬座,可建池入戶率達76.7%,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九)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明顯成效
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工作機制,幫助困難企業減負8365.63萬元,新增城鎮就業7.2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8萬人,返鄉農民工就業22.58萬人。全面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市居民醫療救助制度,全市基本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35.79萬、25.86萬、100.36萬。解決10859名市屬國有關閉破產和困難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問題。市區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人均月增資133元。5城區城市居民低保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60元、12縣城鎮居民低保標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00元以上,農村低保標准提高至每人每年1200元以上,累計發放低保金2.79億元,實現40.11萬低保對象應保盡保。投資950萬元,新建19個鄉鎮敬老院。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社會福利逐步向適度普惠型發展,建成經濟適用房26.5萬平方米。
全年投入16.02億元,全面完成10項惠民工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7.28萬,完成年度計劃的236.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數達359.39萬,參合率93.3%。完成20所中等職業學校改(擴)建工程年度投資任務;資助23037名普通高中貧困生和貧困大學新生上學,發放資金1386.72萬元。完成3000個自然村(屯)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55個自然村新農村建設試點。實施1500個自然村(屯)內道路硬化,完成30個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項目。完成1083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修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59處,解決20.0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建農村沼氣池2.45萬座。對167個50戶以上連片木結構民族村寨實施防火綜合整治。新建31個計生服務站(所)、28個司法所。新增1897個20戶以上自然村通廣播電視。完成3.80萬平方米廉租房建設任務。訾洲生態公園建設基本完成。西環路、七星路、龍隱路、濱江路、五美路路燈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市區重要交通節點改造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十)社會事業和社會管理取得明顯成效
全社會科技投入14.20億元,實施技術創新項目532項,推廣科技成果323項;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工作扎實推進,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位居全區前列;12縣5城區全部通過2007—2008年全國科技進步考核;荔浦縣躋身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新建改建校舍13.10萬平方米,發放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1787.87萬元;教育質量不斷提高,高考成績名列全區前列,中職教育技能比賽成績全區第一。新建500家農家書屋、21個鄉鎮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進展順利,7個縣級支中心、35個鄉鎮基層服務點、95個村級基層服務點投入使用;桂林百姓大舞台成功舉辦25場,百姓大舞台、百姓文化大講壇和市民讀書月活動影響日益擴大,受眾達百萬人次;灕江之聲被評為全國首批群眾文化品牌,桂劇《靈渠長歌》獲第七屆廣西戲劇展演桂花金獎。《桂林年鑒》獲第四屆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綜合評比一等獎。新建擴建城鄉醫療衛生用房10萬平方米,第二輪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工作提前一年達標;創建文明衛生村427個,完成農村改廁1.05萬座。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更加有效,圓滿完成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動安全保衛任務。「五五」普法教育、法治城市和法治縣區創建活動扎實開展。認真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領導幹部「大接訪」及機關幹部帶案下訪活動,調解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484件,審結行政復議案件194件。
一年來,我們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轉變政府職能,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提高政府執行力、控制力和公信力。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和市政協通報制度,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69件,市政協提案298件,辦理質量得到提高,辦結率達100%。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仍未結束,我市加快發展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部分重點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效益下滑,大宗商品進出口大幅下降的狀況還沒有根本好轉;農民持續增收困難,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不斷增大;重大項目儲備不足,部分重點項目進展緩慢;縣區發展不夠平衡;部分幹部作風亟待改進,發展軟環境需進一步優化,城市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我們一定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千方百計克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叄』 桂林市近十年的城市建設情況
2004年開始,市政府把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綠化、美化城市環境的觸角延伸到小街小巷和社區。目前已完成165條小街小巷的改造,僅2005年,改造道路總長度約30公里,面積約45萬平方米。
兩江四湖:市民美麗的後花園
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兩江四湖無疑是最亮麗的一筆。市民代表在短短30分鍾的遊程,深深地感受到了什麼叫什麼驚世之美、巧奪天工!
兩江四湖環城水系可以說是桂林城區的靈魂。綢緞似的江,翡翠般的湖,給中外遊客的感受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得天獨厚、無可比擬的天然優勢,使得兩江四湖成為桂林城區的主打名片: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AAAA級景區、廣西十佳景區……層層的光環,打造出桂林市民絕美的後花園。
體育中心建設:比賽訓練健身一個都不能少
桂林市體育中心位於桂林高新區,與風景秀麗的穿山景區毗鄰,佔地168畝,總投資1.5億元,是目前廣西一流的大型綜合性體育中心。2003年8月建成開放以來,體育場、游泳館、射擊館、網球館、舉重館等場館一應俱全,場館布局合理,造型設計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目前已開設的健身項目有游泳、健身操、網球、高爾夫球、足球、攀岩等10餘種,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市民的運動需求,還承辦過幾次國際性的大賽事。桂林是著名風景旅遊歷史文化名城,體育場館建設過去卻相當落後,這與桂林國際旅遊名城很不相稱,與老百姓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不符。市政府決策修建了體育中心是應順應民心的,也是桂林城市發展的需要。前不久舉行的中日韓三國青少年體育運動會,就讓桂林實實地火了一把,擴大了桂林的影響。目前,體育中心主任秦舉生說在體育場外的露天場所鍛煉的市民,每天不下1000人。
防洪堤建設:抵制"洪水猛獸"盾牌
桂林市城區防洪堤長度達到42.2公里,後陸續建造的虞山排澇泵站、篦子園排澇泵站等4個泵站和多處攔洪閘,都是按20年一遇的防洪標准設計的,為解決桂林城區的外洪內澇、抵制"洪水猛獸"的侵襲、保護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樹起了道道堅固盾牌。他還透露說,灕江上游正准備建三個水庫,這樣,桂林的防洪工程就能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標准了。
規劃成果:再造一個新桂林
西部五條路網建設規劃圖就像一張碩大的蜘蛛網,稠密而有序;桂林西部"三縣三區"的組團分布,昭示著這里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土地;桂林市向西發展戰略規劃模型形象而直觀,使得成果展"保護灕江,發展臨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主題更加鮮明……在桂林市城鄉規劃成果展展廳里,12名市民代表為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與美麗的桂林約會結束,坐在加長版的"凱迪拉克"國賓車里,市民代表幾乎都表達著同一種心情:"作為一名桂林市民,一直以來都感到幸福,經過這次'看桂林說變化'活動,這種幸福感又大大加深了!"
桂林城市建設的主要特色是「顯山露水、連江結湖、開牆通景、增綠減塵」。「兩江四湖」工程,連接灕江、桃花江、溝通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構成環城水系,引水入湖,修建了十八座名橋,再現「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景觀,水上市區游的夢想成為現實。桂林城市基本完成了主、次幹道改造和立面「穿衣戴帽」工程,建立了比較先進的路燈控制網路和夜景燈光系統。大規模改造後的桂林市,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有大中型水廠5座,自來水年供水9038萬平方米。至2003年底,全市有污水處理廠4座,年處理污水能力達6515萬噸。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8.7平方米,整個城市為世人展現了「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獨特風貌。
在2003年度報告中,桂林市再次在顯赫的位置出現——綜合排名全國第二,而且是環境質量最好的五個城市中唯一的內陸城市。被全國人大環資委曲格平主任贊譽為「全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三個城市之一」。
獲得: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衛生城市
綠化十佳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
『肆』 桂林是一 個什麼樣的城市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桂林簡介 桂林,中國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她擁有得天獨厚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輩子,是閃爍在祖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的一顆璀璨名珠。市轄象山、秀峰、(高新)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及陽朔、臨桂、靈川、興安、全州、荔浦、恭城、資源、永福、龍勝、灌陽、平樂十二個縣,佔地面積27809平方公里。 桂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寶積山、甑皮岩、轎子岩、釋迦岩、丹桂岩、穿山下岩等處,先後現古人類遺跡遺物。民國29年(1940)元月廣西省會設在桂林市,解放後,省會遷至南寧,桂林為直轄市,98年9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正式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有壯、瑤、回、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市區現有人476萬人。 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春」,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冬季的桂林,桂花盛開,滿城飄香,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低也超不過8℃,所以在這個季節出行,您只需身著春、秋裝,帶上一兩件禦寒的冬衣(以內衣防寒服等輕便冬裝為最佳),就可應付自如。桂林的春冬雨季劃分不是很明顯,因此氣溫差異也不大,著春裝即可。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雨量充沛大多集中在5、6月,有「雨桂林」之說。倘若您選擇此時遠游,切勿忘了帶「晴雨傘」以備不時之需。而這時您身著一般的夏裝就可以了。夏季空氣溫度高,對於北方遊客而言較難適應,出行時,應盡可能准備些防中暑葯物,及防蚊蟲葯物,以備不時之需。 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主要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桂林的動物種類繁多,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雉、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鱖、鰻鱺等。桂林礦產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鉛、鋅礦、滑石礦和優質大理石等。 桂林的土特產品主要有:桂林「三寶」: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沙田柚、羅漢果、白果、荔浦圩、馬蹄、腐竹、桂林米粉、荷花魚等。 城市特色:桂林是一個風景文化名城。灕江、蘆笛岩是享譽全球的名牌產品。歷代在桂林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如桂海碑林、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靖江王陵、興安靈渠、恭城文廟等。市區有文化古跡552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21處。這些文物古跡都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公路:桂林公路四通八達,有桂黃一級公路,桂林至陽朔二級公路以及桂林--柳州--南寧--北海的高速公路,國道321、322、323線穿境而過,其中市境內322線已發展成高等級公路,並實現了100%鄉鎮和87%行政村通公路。 鐵路:新建成的桂林火車客運始發站佔地40公頃,大廳可容納1.5萬人,年呑吐量為100萬人。鐵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火車可直到國內主要城市。 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候機樓5萬多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跑道長2800米。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旅客年吞吐量500萬人次。目前國際國內航線44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可通航29個國內城市和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泰國曼谷。 水路:有湘江和灕江,沿灕江經梧州與珠江相聯,可直達成廣州、香港和澳門。 郵電:本地電信電力網全部建成,市縣程式控制電話普及並全部開通了行動電話、無能尋呼、計算機互聯網業務。開設國內郵政儲蓄網點,與世界150個國家、國內200多個城市開辦了郵遞特書快業務。 能源:桂林網區已建成總容量達40.3KW的供電系統,市區用電最高負荷達35KW。石油、液化氣和煤炭的儲備,供應充足。 給排水:桂林現有大中型水廠4個,日供水能力達34萬噸,完全可以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市現有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7.85萬噸,污水處理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桂林是新興的工業城市,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醫葯、食品、汽車、電子為支柱,產品、產業結構較為合 桂林市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各專業銀行為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形式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保險業務也有了較好的發展。 科教:擁有科研院所有14個,縣以上政府部門科研開發機構30多個,在光電子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此外,已有400多家中外企業在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 我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3所,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62個,中小學校2105所。 文化:公共圖書館13個,館藏信息已上網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區文化設施精品工程。全市有文化館10個,藝術表演團體15個。 衛生:全市擁有人民醫院、醫學院附院、解放軍第一八一醫院、南溪山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個,病床1.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萬人。 體育:我市是自治區命名的體操城。先後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優秀運動員600名,其中有王維儉、顏偉霞、莫慧蘭、唐林生、肖建剛世界著名運動員。全市擁有體育場地1000多個,業余體校10餘所,可舉行多種國際國內單項比賽。 桂林是中國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自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每年接待入境旅客人數達幾十萬人,國內旅客數百萬人以上。先後有幾十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到桂游覽,留下了許多贊美之辭。 全市共有旅遊星級飯店27家,其中五星級二家,四星級三家,三星級十一家,共有客房6600多間,床位13000多張;國際旅行社18家,國內旅行社62家;旅遊涉外定點車船企業25家,涉外車輛700餘輛,涉外遊船67艘。無論是綜合接待能力、產業規模、行業服務質量還是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產業聯動功能都達到了國內較高的水平和檔次。為使桂林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特成立了桂林旅遊咨詢服務中心,推行套票和游覽信譽卡制度,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強化旅遊監查力度,端正行風。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其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岩溶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有各具特色的灕江、蘆笛岩、堯山等桂林市景區和以花坪、秦堤、靈渠、貓兒山青獅潭水庫為主的外環景區。灕江景區已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興安靈渠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加可游性。
『伍』 最近桂林污水處理廠有什麼崗位的招聘嗎
看了蘭州的追問,俺徹底明白了:這丫就一傻13,哥繞路~
『陸』 桂桂臨桂人民路污水外理廠是臨時還是長期的
你是想問「臨桂新區人民路污水處理廠是臨時還是長期的嗎?」
是長期的,由於臨桂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容量已飽和,現已滿負荷運行,且污水處理廠三期尚未建好,污水管道水位居高,人民路周邊新建小區的污水無法接入市政管道。如果不採取應急方式建設臨時處理設備,人民路周邊小區的污水無法接入市政管道,將影響小區的驗收和交付使用;入住後產生的生活污水也無法排入污水廠進行處理,污水將很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所以人民路與萬福路交匯處的臨時應急污水處理設備的建設勢在必行。
『柒』 關於桂林的簡介。
桂林,中國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她擁有得天獨厚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世界最美麗的城市之一輩子,是閃爍在祖國南方、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的一顆璀璨名珠。市轄象山、秀峰、(高新)七星、疊彩、雁山五城區及陽朔、臨桂、靈川、興安、全州、荔浦、恭城、資源、永福、龍勝、灌陽、平樂十二個縣,佔地面積27809平方公里。
桂林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寶積山、甑皮岩、轎子岩、釋迦岩、丹桂岩、穿山下岩等處,先後現古人類遺跡遺物。民國29年(1940)元月廣西省會設在桂林市,解放後,省會遷至南寧,桂林為直轄市,98年9月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正式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有壯、瑤、回、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市區現有人476萬人。
桂林「三冬少雪」「四季常春」,年平均氣溫在19℃左右。冬季的桂林,桂花盛開,滿城飄香,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低也超不過8℃,所以在這個季節出行,您只需身著春、秋裝,帶上一兩件禦寒的冬衣(以內衣防寒服等輕便冬裝為最佳),就可應付自如。桂林的春冬雨季劃分不是很明顯,因此氣溫差異也不大,著春裝即可。
夏季,是桂林的雨季,雨量充沛大多集中在5、6月,有「雨桂林」之說。倘若您選擇此時遠游,切勿忘了帶「晴雨傘」以備不時之需。而這時您身著一般的夏裝就可以了。夏季空氣溫度高,對於北方遊客而言較難適應,出行時,應盡可能准備些防中暑葯物,及防蚊蟲葯物,以備不時之需。
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種,包括銀杉、銀杏等名貴樹種,自然植被以馬尾松為主,市區主要以桂花樹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桂林的動物種類繁多,陸棲脊椎動物有400多種,其中有雲豹、黃腹角雉、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種,有珍貴的娃娃魚、鱖、鰻鱺等。桂林礦產主要有赤鐵礦、黃鐵礦、鉛、鋅礦、滑石礦和優質大理石等。
桂林的土特產品主要有:桂林「三寶」:三花酒、豆腐乳、辣椒醬;沙田柚、羅漢果、白果、荔浦圩、馬蹄、腐竹、桂林米粉、荷花魚等。
城市特色:桂林是一個風景文化名城。灕江、蘆笛岩是享譽全球的名牌產品。歷代在桂林留下了燦爛的文化遺產,如桂海碑林、八路軍桂林辦事處舊址、靖江王陵、興安靈渠、恭城文廟等。市區有文化古跡552處,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21處。這些文物古跡都有很高的文學、歷史、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公路:桂林公路四通八達,有桂黃一級公路,桂林至陽朔二級公路以及桂林--柳州--南寧--北海的高速公路,國道321、322、323線穿境而過,其中市境內322線已發展成高等級公路,並實現了100%鄉鎮和87%行政村通公路。
鐵路:新建成的桂林火車客運始發站佔地40公頃,大廳可容納1.5萬人,年呑吐量為100萬人。鐵路北接京廣線,南接黔桂、枝柳動脈,湘桂鐵路縱貫湘桂走廊,火車可直到國內主要城市。
航空: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候機樓5萬多平方米。飛行區等級為4D,跑道長2800米。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旅客年吞吐量500萬人次。目前國際國內航線44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機場,可通航29個國內城市和香港、澳門、台灣及日本福岡、韓國濟州、泰國曼谷。
水路:有湘江和灕江,沿灕江經梧州與珠江相聯,可直達成廣州、香港和澳門。
郵電:本地電信電力網全部建成,市縣程式控制電話普及並全部開通了行動電話、無能尋呼、計算機互聯網業務。開設國內郵政儲蓄網點,與世界150個國家、國內200多個城市開辦了郵遞特書快業務。
能源:桂林網區已建成總容量達40.3KW的供電系統,市區用電最高負荷達35KW。石油、液化氣和煤炭的儲備,供應充足。
給排水:桂林現有大中型水廠4個,日供水能力達34萬噸,完全可以滿足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全市現有污水處理廠4座,日處理污水能力達17.85萬噸,污水處理率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桂林是新興的工業城市,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醫葯、食品、汽車、電子為支柱,產品、產業結構較為合
桂林市形成了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各專業銀行為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並存的多形式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保險業務也有了較好的發展。
科教:擁有科研院所有14個,縣以上政府部門科研開發機構30多個,在光電子技術應用、新材料、生物技術、精細化工等領域處於國內先進水平。此外,已有400多家中外企業在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投資。
我市的普通高等院校有13所,各類中等專業技術學校62個,中小學校2105所。
文化:公共圖書館13個,館藏信息已上網進入信息高速公路。市美術館是區文化設施精品工程。全市有文化館10個,藝術表演團體15個。
衛生:全市擁有人民醫院、醫學院附院、解放軍第一八一醫院、南溪山醫院、第二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49個,病床1.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283萬人。
體育:我市是自治區命名的體操城。先後為國家和自治區輸送優秀運動員600名,其中有王維儉、顏偉霞、莫慧蘭、唐林生、肖建剛世界著名運動員。全市擁有體育場地1000多個,業余體校10餘所,可舉行多種國際國內單項比賽。
桂林是中國重點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自改革開放以來,旅遊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每年接待入境旅客人數達幾十萬人,國內旅客數百萬人以上。先後有幾十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到桂游覽,留下了許多贊美之辭。
全市共有旅遊星級飯店27家,其中五星級二家,四星級三家,三星級十一家,共有客房6600多間,床位13000多張;國際旅行社18家,國內旅行社62家;旅遊涉外定點車船企業25家,涉外車輛700餘輛,涉外遊船67艘。無論是綜合接待能力、產業規模、行業服務質量還是基礎設施、配套條件、產業聯動功能都達到了國內較高的水平和檔次。為使桂林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特成立了桂林旅遊咨詢服務中心,推行套票和游覽信譽卡制度,保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強化旅遊監查力度,端正行風。
桂林旅遊資源豐富。其特點和優勢:一是山川秀麗獨特。典型的岩溶地貌賦予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風光,素有「甲天下」的盛譽。二是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渾然一體。有各具特色的灕江、蘆笛岩、堯山等桂林市景區和以花坪、秦堤、靈渠、貓兒山青獅潭水庫為主的外環景區。灕江景區已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興安靈渠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城市與景區交融,推窗、出門就能見景,且景觀分布適當,旅遊可達性好。四是景觀分布的空間層次多,且各具特色,便於多種旅遊線路的組合與分期分區開發。五是多數景區有城鎮做依託,部分景區已有一定的開展基礎,適宜開展多功能、多層次、多種形式的旅遊活動,增加可游性。
『捌』 臨桂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在哪
項目建設地:桂林市臨桂新區。
產業背景及優勢:建設三期污水廠(20萬噸)項目,不僅能臨桂新區及周邊鄉鎮的生活污水問題,而且能迅速提高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整體水平,創造優美整潔的環境,保障經濟持續發展,展現經濟、環境、社會的協調性,為臨桂新區建成「山水新城」創造良好條件。
項目合作單位:桂林新城投資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