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超濾膜化學清洗方法
隨著超濾膜組件的長期使用,當產水量下降超過20%或使用時間達到1到4個月時,化學清洗成為必需。通過及時去除污染物,防止超濾膜形成頑固性結垢,有助於恢復其性能。化學清洗通常包括酸洗和鹼洗兩種方法。
酸洗是採用檸檬酸將葯液箱內的RO反滲透水(或超濾水)的pH值調節至pH=2。啟動葯液泵,通過調節節閥使壓力表顯示壓力P=0.20MPa,進行循環酸洗30分鍾。隨後,使用超濾水對超濾膜進行沖洗,直至沖洗水清澈為止。
而鹼洗則是使用氫氧化鈉和次氯酸鈉將葯液箱內的RO反滲透水(或超濾水)調節至pH=12。同樣地,啟動葯液泵,通過調節節閥使壓力表顯示壓力P=0.20MPa,進行循環鹼洗30分鍾後,使用超濾水對超濾膜進行沖洗,直至沖洗水清澈為止。
化學清洗的具體操作需嚴格按照上述步驟進行,以確保清洗效果和超濾膜的使用壽命。此外,清洗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護,避免化學物質對人體造成傷害。
定期進行化學清洗,不僅能有效清除超濾膜上的污染物,還能延長超濾膜的使用壽命,保證其長期穩定運行。
『貳』 反滲透裝置的清洗方式有幾種
反滲透系統在長期執行中,受溫度、壓力、pH值、進水水質等因素的影響,很容易就會堆積著些污垢,那麼對此你知道該怎麼進行清洗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反滲透裝置的清洗,希望能幫到你。
反滲透裝置的清洗
1、物理清洗***沖洗***
不改變污染物的性質,採用低壓大流量水流沖洗出膜元件中的污染物,恢復膜元件的效能。物理沖洗最好在每次開機和關機時進行,這對於及時清除膜的污染物效果顯著。
沖洗的流速:裝置執行時,顆粒污染物逐漸堆積在膜的表面。如果沖洗時的流速和制水時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則很難把污染物從膜元件中沖出來。因此,沖洗時要使用比正常執行時更高的流速。通常單支壓力容器內的沖洗流量***流量=流速×截面積***為:
8 英寸膜元件:7.2~12 m3/h;
4 英寸膜元件:1.8~2.5 m3/h。
沖洗的壓力:系統在正常高壓執行時,污染物被壓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沖洗時,如果採用同樣的高壓,污染物仍會被壓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會理想。因此在沖洗時,應盡可能的通過低壓、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下力,把污染物沖出膜元件。沖洗壓力通常控制在0.3 Mpa以下。
沖洗的頻率: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經常對系統進行沖洗。增加沖洗的次數比進行一次化學清洗更有效果。一般沖洗的頻度率推薦以一天1~2次為好。根據具體的情況,使用者可以自行控制沖洗的頻率。沖洗的步驟:
① 停止反滲透系統的執行。緩慢地降低操作壓力並停止裝置。如果快速停止裝置,壓力會急速下降,這可能會對管道、壓力容器以及膜元件造成損壞。
② 開關相關閥門:順序為全開濃縮水閥門——關閉進水閥門——全開產水閥門***如果執行時產水閥門沒有全開的情況***。如果錯誤的關閉產水閥門,壓力容器中的後半部的膜元件可能發生產水背壓,造成膜元件破損。
③ 調節相關閥門完成沖洗作業:啟動低壓沖洗泵;在緩慢開啟進水泵的同時,檢視濃縮水流量計的流量;調節進水閥門,調節流量和壓力達到標准值;10~15 分鍾後慢慢地關閉進水閥門,停止進水泵。
④ 恢復正常執行。按日常啟動程式啟動系統。
注意事項:
① 進水水泵需要滿足正常執行時的進水流量***進水流量=產水流量+濃縮水流量***,同時必須考慮滿足沖洗流量的要求。
② 濃縮水管路和閥門的選擇也要考慮沖洗時的大流量。制水時,因為回收率高,濃縮水流量相對很小。沖洗作業時,要求低壓高流量,幾乎所有的進水都從濃水管路排除,所以設計濃水管路和閥門時不僅要考慮造水時的流量也要考慮符合沖洗時的流量需要。如果僅僅考慮造水時的流量來設計管路和閥門,則在沖洗時濃水管路以及濃水閥門處的壓降升高,有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流量或超過沖洗要求壓力。當然,也可以考慮另外設定沖洗專用管路。
③ 選定流量計時要考慮到可以讀取沖洗時的最大流量。
④ 對於多段反滲透系統,為了能夠更有效的沖洗膜元件,系統的設計有必要按可以分段沖洗進行設計。這樣的系統具有以下優點:如果進行全段沖洗,前段的沖洗水和污染物會一起流入後一段中,容易造成後段的堵塞。段數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沖洗水流經的膜元件數量增加。為了能夠達到流量要求,需要加大進水壓力。由可能會超過沖洗壓力的允許值,導致膜表面的壓力升高,降低沖洗的效果。進行第一段沖洗時,全開第一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濃水和第二段進水間閥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進行第二段沖洗時,全開第二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關閉第一段濃水和第二段進水間閥門,關閉第二段濃水和第三段進水間閥門。進行第三段沖洗時,全開第三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關閉第二段濃水和第三段進水間閥門。
2、化學清洗***線上***
化學清洗是當反滲透系統執行一段時間後根據反滲透膜的污染情況選擇適合的化學清洗葯劑通過化學清洗裝置對整個系統進行線上清洗,恢復膜元件的效能。
化學清洗一般是在系統執行一段時間***至少三個月***後才能進行,對於多種污染物同時存在時,通常需要多種葯劑結合清洗才能達到良好的清洗效果。
3、離線清洗
離線清洗是指從大系統中取出一支膜元件,用特定的清洗裝置進行化學清洗。離線清洗主要有三個優點:
對系統中出現問題的膜元件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測;
對大系統進行清洗前,檢驗單支膜元件的清洗效果試驗;
用於小系統清洗,單支膜的清洗方式可以增加清洗的效果。
反滲裝置的清洗注意事項
***1***迴圈:採用低流量方式置換膜元件中的水,為防止污染需排放一部分清洗液後再進行迴圈。
***2***清洗用水:清洗用水是用於溶解化學葯劑,因此最好使用反滲透的產品水。如果沒有反滲透的產水,所使用的水必須沒有硬度、游離氯和鐵。
***3***當使用任何化學清洗葯劑 ,必須遵循獲得認可的安全操作規程。關於化學品安全性、使用方法和排放處置方面的細節請咨詢該化學品製造商。
***4***所有的化學清洗液,應確保在進入元件迴圈之前,能得到很好的混合及溶解。
***5***在清洗化學葯品與膜元件迴圈之後,應採用高品質的不含余氯等氧化劑的水對膜元件進行沖洗***最低溫度>20℃***,推薦用膜系統的產水,如果有困難的話可以用經脫氯的飲用水和經預處理的給水。在恢復到正常操作壓力和流量前,必須注意要用低流量、低壓力的水沖洗降大量的清洗液。此外,在清洗過程中清洗液也會進入產水側,因此,產水必須排放10分鍾以上,直至系統正常啟動執行並產水合格為止。
***6***在清洗液迴圈期間,pH在2~10時溫度不應超過40℃,pH1~11時溫度不應超過35℃,pH1~12時溫度不應超過30℃。
***7***對於直徑大於6英寸的元件,清洗液流動方向與正常執行方向必須相同,以防止膜元件產生「望遠鏡」現象,因為壓力容器內的止推環僅安裝在壓力容器的濃水端。在小型元件的系統清洗時也建議注意這一點。
『叄』 反滲透膜怎樣清洗
步驟如下:
1、如果一周不用的話應該封膜:不用拿出來,一般超過一個禮拜不用的話,用1~2%的亞硫酸氫鈉溶液充滿裝膜的容器。膜在膜殼裡面用水浸泡,容易滋生細菌。而且每隔1~2個星期在濃水及產水取樣口取樣測PH值,如有0.5的變動,說明NaHSO3變化,有細菌產生,需放掉所有溶液,重新封膜。
2、短期停運,一般低壓沖洗就可以,保證壓力容器內水保持新鮮,一般每天沖洗半個小時就可以。長期停運,一般需要加亞硫酸氫鈉進行保護,保護之前需要做一個系統清洗。
3、進水參數一定時,透過液的電導明顯增加,增加10%,建議清洗
4、進水溫度一定時,高壓泵出口壓力增加8~10%以上才能保證膜通量不變,建議清洗。
5、進水的流量和溫度一定時,RO裝置的進出口壓差增加20~30%,建議清洗。
6、在惡劣進水條件下運行2~3個月,在正常進水條件下運行5~6個月,需進行清洗(視用水量和客戶水質而從實際中找出合理的時間)。
(3)反滲透化學清洗到什麼時候合格擴展閱讀
反滲透膜影響因素
1、進水壓力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進水壓力本身並不會影響鹽透過量,但是進水壓力升高使得驅動反滲透的凈壓力升高,使得產水量加大,同時鹽透過量幾乎不變,增加的產水量稀釋了透過膜的鹽分,降低了透鹽率,提高脫鹽率。當進水壓力超過一定值時,由於過高的回收率,加大了濃差極化,又會導致鹽透過量增加,抵消了增加的產水量,使得脫鹽率不再增加。
2、進水溫度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反滲透膜產水電導對進水水溫的變化十分敏感,隨著水溫的增加水對通量也線性的增加,進水水溫每升高1℃,產水量就增加2.5%-3.0%;(以25℃為標准)
3、進水PH值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進水PH值對產水量幾乎沒有影響,而對脫鹽率有較大影響。PH值在7.5-8.5之間,脫鹽率達到最高。
4、進水鹽濃度對反滲透膜的影響
滲透壓是水中所含鹽分或有機物濃度的函數,進水含鹽量越高,濃度差也越大,透鹽率上升,從而導致脫鹽率下降。
『肆』 反滲透裝置反滲透裝置的清洗方法
反滲透技術因其高效性能,廣泛應用於各類水處理領域。然而,反滲透凈水設備的清洗問題常令技術實力較弱的用戶頭疼,因此,採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是預防嚴重問題的關鍵。
首先,對反滲透裝置實施低壓沖洗是常見且有效的清洗方法之一。通過使用大流量、低壓力、低pH值的沖洗,可以有效剝離膜表面的污染物,保持膜的性能。特別是在反滲透裝置進水SDI(懸浮固體指數)突然升高至5.5以上時,應立即進行低壓沖洗,以確保水質合格後再重新啟動裝置。
在設備停運時,採取適當的保護措施也至關重要。短期保存適用於停運時間不超過15天的系統,通過每1至3天進行一次低壓沖洗,可以有效防止膜性能的下降。特別是在水溫高於20℃時,應每2至3天沖洗一次,以防止水質變質和細菌大量繁殖。
對於長期停用的系統(停運時間超過15天),應採用保護液(如殺菌劑)充入反滲透裝置進行保護。常見的保護液配方包括甲醛、異噻唑啉酮和亞硫酸氫鈉等,這些物質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防止膜表面的污染。
化學清洗是恢復反滲透膜性能的另一種方法。當反滲透膜受到無機物垢、膠體、微生物、金屬氧化物等物質的污染時,它們會沉積在膜表面,導致裝置出力和脫鹽率下降,壓差升高。為了恢復反滲透膜的透水和除鹽性能,定期進行化學清洗是必要的。通常情況下,每3至12個月清洗一次是合理的選擇。若不得不每月清洗一次,則應考慮優化預處理系統或調整運行參數。每1至3個月清洗一次時,應評估是否需要提高設備運行水平或改進預處理系統。
『伍』 反滲透膜清洗
反滲透膜的清潔與維護是確保系統高效運行的關鍵步驟。在進行反滲透膜清洗前,首先需要對污染物進行化學分析,以確定最合適的清洗劑和方法。記錄每次清洗的詳細信息,對於積累清洗經驗、優化操作流程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無機污染物,推薦使用檸檬酸清洗液;針對硫酸鈣及有機物,則建議採用三聚磷酸鈉和EDTA四鈉鹽清洗液;而對於嚴重的有機物污染,三聚磷酸鈉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清洗液是更好的選擇。所有清洗液可在溫度不超過40℃的情況下使用,清洗時間建議為60分鍾。
反滲透膜的化學清洗通常包括水沖洗和化學清洗兩個步驟。在開始清洗前,先用無游離氯的反滲透產品水沖洗幾分鍾,然後配製適當的清洗液。清洗液應在壓力容器中循環,確保污染物被有效去除。
清洗過程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用泵將清洗液打入壓力容器並排放幾分鍾;其次,在清洗箱中配製清洗液;然後,將清洗液在壓力容器中循環1小時;接著,排凈清洗箱並進行沖洗;再用泵將干凈的產品水沖洗壓力容器;最後,在沖洗反滲透系統後,打開產品水排放閥,直到排出的水清潔無泡沫或無清洗劑殘留。
在完成所有清洗步驟後,系統應運行一段時間,以確保清洗效果。通常,這需要15到30分鍾的時間。
正確執行這些步驟,可以有效延長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並保證系統的長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