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飲水凈化 > 鹽鹼地為什麼是反滲透

鹽鹼地為什麼是反滲透

發布時間:2022-09-25 11:23:07

❶ 鹽鹼地是什麼地

鹽鹼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鹼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鹼土和鹼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鹼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鹼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

❷ 鹽鹼地的成因

鹽鹼地有非常多的類型,其成因也各不相同。
樓主所遇到的問題應該是土壤二次鹽鹼化,所謂土壤的二次鹽鹼化是指好的農田經過一段時間的耕種以後出現的鹽鹼含量升高的問題。

這種類型的鹽鹼地一般是出現在各大灌區,以灌溉農業為主的區域,比如說河套平原灌區,甘肅河西走廊,新疆沿天山兩側的灌區,東北的各大灌區。

其形成的原因一般是由於長時間的灌溉導致地下水位升高,再加之地表蒸發強烈和土壤的毛細作用,使得地下水不斷的通過毛細作用到達地表,然後蒸發。我們知道,水中是含有無機鹽的,但水中的無機鹽是不能蒸發的,所以,水分蒸發以後,水中的無機鹽會在土壤表層積累,這樣經過天長日久的積累以後土壤就形成了鹽鹼地。

次生鹽鹼的原理圖:

這種類型的鹽鹼地治理方法主要以預防為主,通過開挖明溝或者暗管排鹽的方式控制地下水位,把地下水位控制在臨界水位以下,切斷其毛細作用,就能很好的預防土壤的二次鹽鹼化。
樓主可以了解一下暗管排鹽技術:暗管排鹽

❸ 土地鹽漬化的原因答題技巧

土地鹽漬化是指由於自然因素和人為不合理的措施而引起的土壤鹽漬化。

比如說由於蓄水工程使得蓄水區域變成了水面,攔截了徑流,減少了下游水量,增加了水面蒸發,並且使庫區周圍地下水位上升,導致了土壤鹽漬化。

土壤鹽漬化是指易溶性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的現象或過程,也稱鹽鹼化。鹽鹼土的可溶性鹽主要包括鈉、鉀、鈣、鎂等的硫酸鹽、氯化物、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一般為中性鹽,碳酸鹽和重碳酸鹽為鹼性鹽。

鹽漬化是一種緩變性地質災害,在我國的分布范圍很廣,危害嚴重。 一、土地鹽漬化發育分布規律

在我國,除濱海半濕潤地區的鹽漬土外,大致分布在沿淮河-秦嶺-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喜瑪拉雅山一線以北廣闊的半乾旱、乾旱和漠境地區。據現有資料,全國已有16個省區分布有鹽漬土81.8萬平方公里(現代鹽漬土約36.93萬平方公里,殘余鹽漬土約44.87萬平方公里),潛在鹽漬土約17.33萬平方公里。

根據地貌,可分為濱海、華北平原、東北平原、西北半乾旱地區、西北乾旱地區等5個鹽漬土集中分布區。

危害狀況
鹽漬土可分為含硫酸鹽為主的松鹽土和含碳酸鹽為主的鹼鹽土,其對人類活動造成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使農作物減產或絕收,影響植被生長並間接造成生態環境惡化,且能腐蝕損壞工程設施,所造成的損失每年達25.11億元。對內蒙河套平原統計,許多灌區每年因鹽漬土死於苗期的農作物占播種面積的10-20%,甚至達30%以上;黃淮海平原輕度、中度鹽漬土就造成農作物減產10-50%,重度則顆粒無收,而山東省140.06萬公頃鹽漬化土地中的81.56萬公頃耕地,每年因鹽漬化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5-20億元。嚴重的鹽漬化,使土地的利用率降低,荒地增多,加深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❹ 鹽鹼土對植物有哪些危害

鹽鹼對作物的危害,一方面是間接改變土壤的理化性狀,使植物失去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另一方面是通過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細胞,影響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謝機能。一、影響作物吸收水分植物吸收水是藉助於根毛的滲透作用。鹽生植物滲透壓多在40個大氣壓以上,而一般植物的滲透壓多在10~20個大氣壓之間,當作物的滲透壓比土壤溶液滲透壓大一倍以上時,就能夠從土壤中源源不斷的吸收水分。當土壤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鹽分時土壤溶液濃度增加,滲透壓也相應增加,作物吸水變的困難。當土壤溶液滲透壓大於作物根細胞滲透壓時,就會出現「反滲透現象」,作物像腌鹹菜一樣,產生「生理脫水」而枯死。這種現象發生局部也可以在根莖和頁面。如農二師29團0~3厘米土層含鹽3%以上的棉田,當小雨濕潤地表2~3厘米時,鹽分被溶解,土壤溶液的滲透壓高於棉苗體內的滲透壓,使與濕土接觸的根莖部分萎蔫變軟,阻塞了水分輸送通道,致使棉苗枯死。又如不適當的鹹水噴灌或小雨溶解了吹散在頁面的鹽分,可使部分頁面發生灼傷萎蔫。鹽鹼地的土壤溶液滲透壓隨鹽分組成、含鹽量、含水量和土壤性狀而變化。不同鹽類溶液的滲透壓不同,以氯化鈉為最高,硫酸鹽為最低;在同一濃度的情況下,氯化鈉溶液的滲透壓比硫酸鈉溶液幾乎大一倍;同一鹽類的滲透壓,隨含鹽量的增加而增大。二、影響作物吸收養分作物所需養分一般都是伴隨水分吸入體內的。土壤大量含鹽,影響作物吸水,同時也影響作物吸收養分。隨著土壤鹽分濃度的增大,作物吸收氮、磷的數量逐漸減少,作物根系選擇性吸收能力也相應降低,一些非營養離子隨蒸騰流經木質部到達作物地上組織和器官。植株內非營養離子一旦飽和,便會造成營養失調。此外,土壤大量存在氯離子和鈉離子時還能抑制鈣、磷、鐵、錳、鋅等營養元素進入體內,破壞作物的礦質營養平衡。三、離子毒害當離子濃度過高時,非營養離子大量進入體內,而營養離子吸收減少或者吸收不上,從而打亂了體內正常的離子平衡,干擾了作物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如改變氮素代謝的進程,破壞蛋白質的合成與水解。以及引起氨在體內積聚等,危害作物的生長發育。資料表明,強度鹽化土(0~40厘米土層含鹽1.348%)的春麥莖稈灰分,含總鹽0.098%、氯根0.058%,分別比輕度鹽化土(含鹽0.6)的高2.6倍和3.34倍,強度鹽化土的棉株,無論地上還是地下部分的含鹽量,都超過輕度鹽化土的一倍。各種可溶性鹽分對作物的危害是不同的,其中越易溶於水的離子穿透細胞壁能力越強,危害越大。幾種常見的可溶性鹽類對作物的危害順序是:碳酸鈉>氯化鎂>重碳酸鈉>硫酸鎂>硫酸鈉

❺ 鹽鹼地為什麼容易積水

鹽鹼地首先你要明白,鹽鹼是屬於滲透壓比較大的物質,它具有吸水性,他會把深層的水吸附上來。那麼土地下面失去水分的話,就會變得乾涸。

❻ 鹽鹼地種稻的主要障礙因素是什麼

(1)土壤pH高,鹽鹼性強,有毒鹽類多。有的鹽鹼土壤中,含鹽種類多達12種,其中7種對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這些鹽類在土壤溶液中有不同的溶解度,其形成的水溶性鹽在根際含量如不超過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對水稻是無害的,而且是水稻所需要的營養。但它的濃度超過水稻耐鹽極限時,則會產生危害。其中毒害最大的是蘇打,一般含量超過0.005%即產生毒害。蘇打鹼性較強,pH可達8~10,可溶性鹽分多,妨礙稻株吸收水分,重者可形成反滲透使水分倒流,導致生理缺水,出現萎蔫現象。蘇打鹼土中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有時轉化為氫氧化鈉,降低土壤養分的有效性,使水稻不能吸收,危害性更大。強鹼性也可直接危害稻株,腐蝕破壞細胞組織,重者枯死。
(2)代換性鈉含量高。蘇打鹽鹼型水稻土在1米土層內鹼化度(土壤代換性鈉占陽離子交換量的百分比)多在10%~60%之間。鹼化度越高,鈣素變為無效狀態的越多。水稻吸鈣不足,相反吸收了過多的鈉會危害稻株。鈉是強分散劑,能使土壤在淹水條件下高度分散,通透性變壞,阻礙根系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千方百計地將鹼化度降低到10%以下,改善蘇打鹽鹼型水稻土的物理性狀,是水稻高產的重要因素。
(3)土壤易內澇。鹽鹼地區多處在窪地,因此排水不暢,易產生澇害。澇害有兩種形式:一是高地地表徑流集中在低窪地,造成地表澇災;二是由於地下水位高造成土壤內澇。因此,不僅土溫降低,還加重鹽鹼危害。鹽鹼和澇害的症狀表現最明顯的是新根及根端生長點的細胞先遭受破壞,而後遍及全根,使根系失去生機,植株生長緩慢,葉尖枯黃卷縮,基部葉片枯死,最後心葉枯死。

❼ 鹽鹼地的地下水如何處理才能日常飲用

鹽鹼水用多介質過濾器+超濾+反滲透 這一整個流程後,出來的水通過加熱就能直接飲用。地下井水經過鹽鹼水淡化設備淡化後,完全能夠滿足師市農業灌溉用水的標准,既能緩解農業灌溉用水緊張的問題,還可將阿拉爾市工業園區工業排放水進行二次處理進行農業灌溉,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對保護生態,遏制環境惡化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苦鹹水經淡化後,還可進行鹵鹽及其他化工產品的初級開發,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❽ 請問鹽鹼地對作物有什麼危害

鹽鹼對作物的危害,一方面是間接改變土壤的理化性狀,使植物失去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另一方面是通過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細胞,影響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謝機能。

一、影響作物吸收水分

植物吸收水是藉助於根毛的滲透作用。鹽生植物滲透壓多在40個大氣壓以上,而一般植物的滲透壓多在10~20個大氣壓之間,當作物的滲透壓比土壤溶液滲透壓大一倍以上時,就能夠從土壤中源源不斷的吸收水分。當土壤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鹽分時土壤溶液濃度增加,滲透壓也相應增加,作物吸水變的困難。當土壤溶液滲透壓大於作物根細胞滲透壓時,就會出現「反滲透現象」,作物像腌鹹菜一樣,產生「生理脫水」而枯死。這種現象發生局部也可以在根莖和頁面。如農二師29團0~3厘米土層含鹽3%以上的棉田,當小雨濕潤地表2~3厘米時,鹽分被溶解,土壤溶液的滲透壓高於棉苗體內的滲透壓,使與濕土接觸的根莖部分萎蔫變軟,阻塞了水分輸送通道,致使棉苗枯死。又如不適當的鹹水噴灌或小雨溶解了吹散在頁面的鹽分,可使部分頁面發生灼傷萎蔫。鹽鹼地的土壤溶液滲透壓隨鹽分組成、含鹽量、含水量和土壤性狀而變化。不同鹽類溶液的滲透壓不同,以氯化鈉為最高,硫酸鹽為最低;在同一濃度的情況下,氯化鈉溶液的滲透壓比硫酸鈉溶液幾乎大一倍;同一鹽類的滲透壓,隨含鹽量的增加而增大。

二、影響作物吸收養分

作物所需養分一般都是伴隨水分吸入體內的。土壤大量含鹽,影響作物吸水,同時也影響作物吸收養分。隨著土壤鹽分濃度的增大,作物吸收氮、磷的數量逐漸減少,作物根系選擇性吸收能力也相應降低,一些非營養離子隨蒸騰流經木質部到達作物地上組織和器官。植株內非營養離子一旦飽和,便會造成營養失調。此外,土壤大量存在氯離子和鈉離子時還能抑制鈣、磷、鐵、錳、鋅等營養元素進入體內,破壞作物的礦質營養平衡。

三、離子毒害

當離子濃度過高時,非營養離子大量進入體內,而營養離子吸收減少或者吸收不上,從而打亂了體內正常的離子平衡,干擾了作物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如改變氮素代謝的進程,破壞蛋白質的合成與水解。以及引起氨在體內積聚等,危害作物的生長發育。資料表明,強度鹽化土(0~40厘米土層含鹽1.348%)的春麥莖稈灰分,含總鹽0.098%、氯根0.058%,分別比輕度鹽化土(含鹽0.6)的高2.6倍和3.34倍,強度鹽化土的棉株,無論地上還是地下部分的含鹽量,都超過輕度鹽化土的一倍。

各種可溶性鹽分對作物的危害是不同的,其中越易溶於水的離子穿透細胞壁能力越強,危害越大。幾種常見的可溶性鹽類對作物的危害順序是:碳酸鈉>氯化鎂>重碳酸鈉>硫酸鎂>硫酸鈉

❾ 硫磺改良鹽鹼地對後插作物有害嗎

植物吸收水是藉助於根毛的滲透作用。鹽生植物滲透壓多在40個大氣壓以上,而一般植物的滲透壓多在10~20個大氣壓之間,當作物的滲透壓比土壤溶液滲透壓大一倍以上時,就能夠從土壤中源源不斷的吸收水分。當土壤含有較多的可溶性鹽分時土壤溶液濃度增加,滲透壓也相應增加,作物吸水變的困難。當土壤溶液滲透壓大於作物根細胞滲透壓時,就會出現「反滲透現象」,作物像腌鹹菜一樣,產生「生理脫水」而枯死。這種現象發生局部也可以在根莖和頁面。如農二師29團0~3厘米土層含鹽3%以上的棉田,當小雨濕潤地表2~3厘米時,鹽分被溶解,土壤溶液的滲透壓高於棉苗體內的滲透壓,使與濕土接觸的根莖部分萎蔫變軟,阻塞了水分輸送通道,致使棉苗枯死。又如不適當的鹹水噴灌或小雨溶解了吹散在頁面的鹽分,可使部分頁面發生灼傷萎蔫。鹽鹼地的土壤溶液滲透壓隨鹽分組成、含鹽量、含水量和土壤性狀而變化。不同鹽類溶液的滲透壓不同,以氯化鈉為最高,硫酸鹽為最低;在同一濃度的情況下,氯化鈉溶液的滲透壓比硫酸鈉溶液幾乎大一倍;同一鹽類的滲透壓,隨含鹽量的增加而增大。

閱讀全文

與鹽鹼地為什麼是反滲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離子交換色譜法等度梯度洗脫 瀏覽:935
蒸餾水敷面膜怎麼用 瀏覽:55
華為空氣凈化器怎麼拆開 瀏覽:440
酚酞蒸餾水實驗視頻 瀏覽:137
電離子去疤疼嗎 瀏覽:485
無錫污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瀏覽:804
池塘廢水特徵 瀏覽:536
焊煙用什麼凈化器 瀏覽:773
防城港市港口區污水處理廠 瀏覽:889
宏偉區污水處理廠工藝 瀏覽:115
污水管被凍住怎麼半 瀏覽:402
聚氨酯類樹脂塗料特點有哪些 瀏覽:60
過濾器椰殼活性炭標准 瀏覽:546
醛酮樹脂生產過程毒氣大嗎 瀏覽:990
科學污水過濾圖 瀏覽:982
洗衣機除垢殺菌劑 瀏覽:244
生物處理污水的好處 瀏覽:705
連接污水檢查井的管徑 瀏覽:921
反滲透ro膜要買50還是75 瀏覽:842
熱水瓶除垢網 瀏覽: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