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養鴨
養鴨子要給鴨子准備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要有水有棚,選好鴨苗,每天定時給鴨子餵食。
1、鴨苗選擇
用於進行放養的鴨苗它的體質是必須要過關的,同時這時的鴨苗也有一定的大小了,這樣才能進行放養,不然損失會很大。一般情況下至少需要選擇半個月左右的鴨苗用於放養,如果沒有達到這個日齡,那麼就需要在養殖場中進行一段時間的養殖才能放養。
2、放養密度
放養的密度需要根據所選擇的放養的區域面積以及鴨苗的大小和生長情況來決定放養的密度,放養的密度可以適當的稀,但絕不能過密,這樣放養區域的食物不能滿足鴨群的需求,會發生搶食的情況,同時放養的密度過大會污染放養區域的環境,通常情況下一畝放養的區域一般可放養成鴨二十五到三十五隻左右,十五日齡的鴨苗一般可放養幾百隻。
3、放養區域
放養的區域主要是根據放養鴨子的數量以及距離養殖場遠近、區域的環境等來進行規劃和選擇,一般情況是選擇距離養殖場近的園地或稻田等用來進行放養,這樣它們在園間和人田間就會有充足的食物,只需要少量的飼喂一些精料用來催肥即可。同時在放養區域要設立圍欄,用來防止鴨子逃跑。
4、放養方法
一般是在每天上午十點到十一點左右的時候將鴨群放入選好的放養區域,在放養區域要准備好充足的飲用水,同時在每天下午兩點到三點左右去放養區域在固定的位置投放飼料,用來補充它們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其次就是等晚上會養殖場之後在進行一次補料即可。在放養的過程中要加強對田間和園間的管理,防止天敵對它們的傷害,最好是每天都有專人進行看管。
5、注意事項
在放養鴨子的時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這里例舉幾點,首先就是在放養的時候不要選擇很遠的地方放養,這樣不方便進行管理,其次就是放養的時候趕鴨不要趕太急,因為鴨子的膽子很小,很容易受驚,從而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損害。
然後就是在地面比較燙的時候不要進行放養,這樣會損害鴨子的腳掌,從而引發細菌感染,最後就是在一些噴了農葯的區域不要讓鴨子進去覓食,不然會被毒死。
飼養鴨子注意飼養的密度。
② 飼養小鴨子的方法
小鴨子看似難養,但一旦注意了,那就很好養。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小鴨子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買好小鴨子前,先問好小鴨子的年齡。
選好小鴨子是養活的關鍵。一定要選眼睛明亮、毛順、屁股上沒有粘屎的小鴨。
布置好小鴨的窩,往紙盒裡放布,再墊紙巾。冬天紙盒要蓋上(要留洞),夏天就可以打開了。
不要把小鴨的食盆放進紙盒裡,不然很容易打灑。
小鴨的食物可以喂小米、米飯或適量的菜。小米可以喂生的,不過要用開水燙,米飯和菜都要熟的。不管喂什麼,都要用涼白開泡著喂,就不要給它刻意加水了。不過夏天要加喂一次涼白開。
每天下午四點左右要把小鴨放出來遛遛,活動活動。如果自家有陽台,建議就放陽台遛。如果沒有,要到小區里遛的話,就一定要注意貓狗之類的動物了。
在小鴨沒過完生命中的前十五天是不能下水的,特別是冬天,一滴水都別讓它碰。
放養方法
1、放養密度:根據放養鴨的大小,強弱決定放養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則。一般0.067公頃果園放養成鴨20-30隻。
2、劃定輪放區:根據放養鴨的數量及園地面積劃定輪放區,用高50厘米的尼龍網圍欄成幾個區輪放。為便於 管理一般每區0.335公頃放養400隻左右為宜。果園面積小,養鴨數量少時,可以不分區,但應根據園內雜草及昆蟲等的生長繁殖情況實行間斷放牧。在輪放區內要為鴨子備足飲用水。
3、按時補飼:為補充放養時期飼料的不足,對放養鴨要適時補飼。雛鴨放養從4周齡開始,前期為育雛期,可圈養和籠養。雛鴨在早晚各補飼1次,以補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飽晚喂足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並逐減喂飼次數和數量,促使鴨自由採食。隨著雛鴨的生長,可根據放養鴨啄食雜草、野菜、昆蟲決定放養鴨的補飼。以放養為主時期,晚上回舍棚後進行補飼,並備足飲用水,滿足飲用。春天幼齡雛鴨放養前,要先進行適應外界溫度變化的鍛煉,逐漸進入放養園。
4、加強監管,嚴防鼠害:放養鴨要嚴防山貓、黃鼠狼之類野獸的侵害。侵害鴨的獸類都懼怕網具,因此採用尼龍網圍圈放養區是有效的安全防禦措施,不管放養多少只,也不管面積大小,都要用網圍圈,並要固定專人管理。特別是放養幼齡鴨,防鼠害更為重要。
5、防疫滅病:放養鴨的防疫同樣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要按照常規防禦程序,定期進行疫苗接種,做好防疫滅病工作。
鴨子的食物很廣,象現在大的養殖戶就是飼料配合新鮮草料,有時也放養到稻田裡 ,小時候養過,挖蚯蚓,摘嫩草,剩飯剩菜也能喂,比雞還好養
雛鴨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鴨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抓好雛鴨的管理。
及時開食雛鴨出殼1天後即開食。開食前需先“開水”(飲溫水),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葡萄糖和維生素C。開食的飼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飯,將其撒在竹席上,讓雛鴨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後改為煮爛的小麥或全價配合飼料,每天喂4-5次。15天後每天喂3次即可。雛鴨開食3天後,需增加動物性蛋白飼料,將小魚蝦、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與食料拌在一起喂給。此外,雛鴨還應補給適量的青綠飼料,可將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採食。
加強保溫 雛鴨正常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度,4-7日齡25度,2周齡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溫方式是,利用雛鴨的自發熱量進行取暖。但是,當外界氣溫較低時,則應用火爐等熱源加溫,使育雛室的溫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鍛煉下水鴨子屬水禽。雛鴨下水能促其活動,增加採食量。因此,應在出殼5天後就鍛煉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將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溫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濕鴨腳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過10分鍾;以後水深逐漸增加,時間逐漸延長。雛鴨何時下“大水”(河溝、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據天氣和氣溫情況而定,晴暖時堅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氣溫低時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後,要讓雛鴨在無風、溫暖的地方將羽毛梳理晾乾再趕回鴨舍。
預防疾病 育雛室、運動場要勤換墊料,加強通風,堅持定期清掃和消毒,保持清潔、乾爽。食槽、水槽需經常洗刷和消毒,以減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此外,還要及時對雛鴨接種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種選擇
稻田養鴨是一種粗放的飼養方式,而且在稻鴨共棲種養模式中,養鴨只是綠色優質大米生產的一個輔助性產業,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選擇鴨品種時,重點考慮生命力旺盛,適應性廣,耐粗飼,抗逆性強的中小型優良品種。推薦飼養吉安紅毛鴨和冊麻鴨等蛋肉兼用品種。
(一)吉安紅毛鴨
吉安紅毛鴨體型短圓、頸粗短。公鴨大小適中,緊湊、前胸寬、胸肌發達。母鴨體型桃園、馮湊、眼大突出、明亮、胸肌發達。具有遺傳性能穩定,生產性能良好,耐粗飼,覓食力強,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長與體重增長同步,是加工板鴨優質原料。據農村調查,以放牧為主,飼養80-90天,體重可達1000-1150克,其間補喂稻穀3-4kg,在板鴨廠育肥28天,體重1350-1400克(耗稻穀4kg),達到板鴨加工要求。紅毛鴨開產日齡112天,產蛋率達5%日齡為134天,50%為186天,成年母鴨平均體重1450克。該鴨適合我省農村各種方式的飼養。
(二)山麻鴨
山麻鴨原產於福建龍岩地區,是我國優良蛋鴨品種之一。公鴨胸寬背闊,體軀較長。喙黃綠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鴨身體細長、勻稱緊湊、站立和行走時軀干與地面呈450角以上,頭較小,喙呈古銅色、虹彩褐色、脛、蹼桔紅色、通體麻褐色。據省畜牧獸醫研究所測定,公母鴨平均初生體重42.78克,4周體重553.10克,90日齡體重1330克,72周齡(504日齡)體重1515克。成年公鴨體重1300克,成年母鴨體重1500克。母鴨開產日齡120日齡左右,500日齡產蛋280-300枚。山麻鴨具有開產早,產蛋高,適應性廣,適合農村各種方式養殖。
二、飼養管理
(一)雛鴨飼養管理
雛鴨的飼養管理是俗稱育雛,是養鴨十分重要的基礎階段。因此,須科學管理,給雛鴨創造適宜的溫度、濕度、空氣、光照、營養和清潔安靜的環境等,盡量減少惡劣應激的影響。
1、雛鴨選擇
育雛的季節須仔細考慮,特別是稻鴨共棲模式,應選擇最佳的育雛季節,以取得最好的生產效果和經濟效益。稻鴨共棲的鴨苗主要是春雛和夏雛,秋雛和冬雛不作選擇。
①春雛
指3-5月份孵出的雛鴨。春季氣候逐漸回暖,陽光充足,對雛鴨生長有利,成活率和強健率高,到中鴨階段,由於氣溫適宜,舍外活動時間長,體質好,生長增重快。稻鴨共棲的鴨苗應選擇春雛,育雛結束正好與水稻栽插相銜接。不過春雛須注意做好保溫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濕,氣候多變,疾病容易入侵,處於炎熱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蔭等工作,所以管理須仔細認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雛
指6-8月份孵出的雛鴨。此時高溫高濕,雛鴨食慾差,生長發育受影響,成禽的生產力較低,且防暑降濕工作量大。不過,夏雛一般不需供熱保溫,作肉用商品鴨時只要適當做好防暑工作,飼養成本不會很高。
③秋雛、冬雛
秋雛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雛鴨。冬雛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雛鴨。與水稻種植在季節上不相適應。
2、育雛方式
根據現有鴨舍的具體情況,可採取多種育雛方式。針對稻田養鴨的具體情況,應集中育雛後,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紹其中幾種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雛
即直接在鴨舍地面上鋪厚墊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雛,定期清理更換墊料,使之保持清潔乾燥,此法簡單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雛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網育雛
即鴨舍1/3地面鋪設離地網面,另外地面不鋪網,只鋪墊料。飲水全部放置在網上,這樣舍內地面保持乾燥。注意斜面坡度須小於250。此法成本適中,且利於清潔工作,效果較理想,所以比較常用。
③紙箱育雛
利用普通大一點的硬紙箱,將雛鴨養於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氣時不用熱源供溫,可自溫育雛,大大降低保溫費用,且簡單易行,投資小。但須注意保持乾燥、衛生和通風,常在紙壁鑿孔以通氣,需適時分群轉移,隨著雛鴨逐漸長大,逐步將部分鴨移出至其它紙箱或育雛舍,使其飼養密度適中並逐漸脫溫。因此法受天氣影響較大,工作繁雜,育雛數量有限,適合小規模養殖。
3、飲水和飼料
①飲水
雛鴨出殼後24小時內一定要飲到水,一般做法是,將雛鴨放入1厘米深的淺水盆中幾分鍾,讓雛鴨濕腳和飲水,即通常所說的“點水”。水質必須新鮮、清潔、水溫接近室溫,隨著日齡的增加,雛鴨的飲水量加大,經常清洗飲水用具和換掉臟的飲水,裝入新鮮的水。
②開食
在雛鴨出殼後24-28小時內,當全部雛鴨飲到水後,讓雛鴨開食。最遲也不能超過36小時。雛鴨開食後的最初幾天,應採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須保證雛鴨吃飽。以後讓雛鴨自由採食,自由飲水,晚上不設人工光照。
③飼料飼喂
雛鴨飼料宜新鮮、清潔、營養、顆粒大小適中、適口性好、易於消化的飼料。雛鴨在10-15天期間,每羽鴨用全價飼料500克分供食,在飼喂過程中拌加少量米飯。然後,用米飯加稻穀、碎玉米等穀物類飼料喂到體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風
目前絕大多數開放式鴨舍是以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為主要標准來進行通風換氣的,靠開閉門窗的多少和開閉時間的長短來控制通風。窗戶應設在高處,既使風吹不到鴨身,又利於排除較熱較輕的廢氣。同時,防止賊風和溫度波動引起雛鴨感冒和生長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雛鴨群以400-1000隻為宜,地面平養時,第一周齡每平方米20隻左右,第二周齡14隻左右,第三周齡以後不應多於10隻;網面平養和地網結合飼養時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養1/3。
③溫度
雛鴨生長須適宜的溫度,要避免室內溫度大幅度升降。1-3日齡,溫度為28-30Cº;4-6日齡,溫度為24-26Cº;7-10日齡,溫度為20-23Cº;11天以後類推。前期當室內溫度低於20Cº時,可用紅外線燈或電熱板供暖。注意防止鴨子堆集,並及時疏散。
④濕度
充雛時適宜的相對濕度為56-70%,這和雛鴨出孵時機器內濕度接近,可避免雛鴨因呼吸乾燥空氣而散發體內大量水分,影響機體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雛鴨開食後,採食量小,採食速度慢,為了保證雛鴨有足夠的採食和飲水時間,一般在最初3天採用全天24小時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線強度以雛鴨能看見飼料和飲水為宜。
⑥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的程序和種類在各地區是不同的,這取決於當地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狀況。最好由禽病專家進行調查,制定好免疫接種計劃並嚴格執行。
⑦適時淘汰
由於稻田養鴨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條件下進行,鴨群必須健康。應當適時淘汰健康狀況差、生長不良的鴨。
(三)稻田放鴨管理
1、入田時間
稻田養鴨需注意下田時間,雛鴨孵出20天,體重約100克以上,水稻拋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鴨應適當推遲2-3天下田。
2、田間飼養設施准備
①每稻田准備優質尼龍網2.5公斤左右,不規則稻田和狹長稻田應准備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龍網圍成防逃圈,圍網高60cm,每隔1.5-2米樹一支撐桿。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隻鴨一個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鴨舍,舍項需遮蓋,以避日曬雨淋,三面作檔,但必須通風透氣,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鋪,舍下挖一個2倍於鴨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間開挖35cm寬、30cm深的豐產溝若干條,在放鴨期間始終滿水,供鴨子嬉水。
3、放養密度大鴨為每畝15羽左右,幼鴨可根據情況適當增加。
4、鴨在育雛期間沒有放牧的習慣,下田前的應進行採食訓練。稻田放鴨,主要採食稻田裡的雜草、昆蟲和水生動物等食物。先調教採食落地穀子後,將穀子撒入淺水中,讓鴨去啄食,多次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放入稻田會主動尋找食物。
5、每天每隻鴨用50-100克稻穀、玉米、飼草等飼料補飼,注意定時,定點飼喂,就注意視情況增減飼喂量,不可過足或過少。杜絕用發霉、發臭的飼料及發臭、生蛆的動物飼料喂養。
6、合理安排放牧時間。
①根據氣溫和水溫確定放牧時間。稻田放牧,通風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淺,易被曬熱,氣溫超過30Cº時,不宜下田放鴨。特別在炎熱的夏季,應在上午9時前和下午涼爽的時候進行。
②適當輪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復放牧,適當休閑幾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長期和收獲期,最好進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後,田中有大量遺粒,這時可集中放牧。
7、稻鴨共棲,放鴨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炎熱的夏天,因此,鴨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礎上,保持鴨舍通風,並設置一此遮蔭樹枝或小涼棚。豐產溝應滿水,讓鴨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溫的作用。
8、結合治蟲進行放鴨。先摸清蟲情,如蟲害較重時,減少補料,讓鴨處於半飢餓狀態,大量採食害蟲,充分發揮防治害蟲的目的。
9、水稻噴葯前,把鴨子引誘在鴨舍圈住。
10、後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鴨、以防鴨吃稻穗。為方便收鴨,平時喂養時就養成鴨子聽到某種聲音集攏的習慣。
②收回的鴨子可收回家中或圍於田間舍內。
三、常見鴨病預疫
稻田養鴨開放性飼養,容易感染疫病和傳播疫病,應十分注重鴨子防疫工作。
1、鴨瘟
肉鴨,7日齡,雞胚億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後可產生抗體,並保護肉鴨至上市。
2、鴨病毒性肝炎免疫
雛鴨:1-3日齡,雞胚化弱毒苗,0.5ml/只,頸皮下注射,2天後產生抗體,5天達到高水平。
3、鴨霍亂免疫程序:
鴨霍亂的疫苗我為禽巴氏桿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種2日齡以上的鴨群,免疫期達三個半月。禽霍亂氫氧化鋁膠苗,用以2月齡以上的鴨群。每隻鴨肌肉注射2ml,間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個月,禽霍亂油乳劑滅活苗,用於2個月全以上的鴨群,每隻鴨皮下注射1ml。免疫期為6個月,也有報道用鴨巴氏桿菌A製成的疫苗,每隻鴨肌肉注射2ml,可產生4-5個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項
1、建議使用低毒、高效、低殘留農葯對水稻病蟲害進行防治,盡可能地不使用農葯。
2、田間鴨舍建造時,應考慮防止鼠類侵害。
3、稻田施葯期間,應及時收鴨起田,待安全間隔期後,再下田放鴨。稻田施葯安全間隔期內,鴨子飲用水與稻田水應分開,防止鴨中毒和鴨產品污染。
4、發生過鴨瘟或帶傳染病鴨子走過的地方,以及被礦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養鴨。
③ 山上養鴨子,應該注意些什麼
鴨的品種及特性
鴨的品種按經濟用途分為肉用、蛋用型兩大類型。
肉用鴨體型大,體軀寬厚,肌肉豐滿,肉質鮮美,性情溫順,行動遲鈍。早期生長快,容易肥育。有代表性的有北京鴨、櫻桃谷鴨、法國番鴨、奧白星鴨等。目前,比較適應市場的以法國番鴨、奧白星鴨等看好,突出的特點有肉質好、瘦肉率高、料肉比低,抗病力強。如法國番鴨其肉質具野禽風味;胸腿肌占胴體27—30%;在粗放條件下,育雛率和成活率高達95—98%。
蛋用型鴨體型較小,體軀細長,羽毛緊密,行動靈活,性成熟早,產蛋量多,但蛋型小,肉質稍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金定鴨、紹興鴨、高郵鴨等。福建的金定鴨,年產蛋260一300枚,蛋重60一80克,其次是產於浙江的紹興鴨和江蘇的高郵鴨,其產蛋量亦在250枚左右。
鴨的選種、繁殖和雜交利用
(一)怎樣選擇種鴨
種鴨的好壞,直接影響後代的生長速度,體格大小和產蛋性能。究竟怎樣選擇?方法如下:
1. 體型外貌是一個品種的重要特徵,也是生產力高低的主要依據,因此,選擇的種鴨必須具有本品種的固有特徵,同時更應側重於經濟類型的選擇。
(1)種公鴨的選擇:頭大、頸粗、胸深而突出,背寬而長,嘴齊平,眼大而明亮,腿粗而有力,體格健壯,精神活潑,生長快,羽毛緊密,有光澤,性慾旺盛。
(2)種母鴨的選擇:以產蛋為目的,選擇的母鴨應體長而豐滿但不肥胖,嘴長,眼大而靈活,頭稍小頸細長,腿粗壯,兩腿間的距離寬,胸部深寬,臀部豐滿下垂而不擦地,尾部寬扁齊平,走路穩健,覓食力強,羽毛細致,麻鴨的斑紋要細。如果以產肉為目的,應選擇體長,背寬,胸深而突出,羽毛豐滿,行動遲緩,性情溫馴,生長快的鴨子。
2.根據生產力進行選擇
(1)產蛋力。產蛋力同鴨的成熟期和換羽期的早晚、蛋的重量等因素有關。一般開產日齡早,換羽遲,蛋型大,產蛋持續時間長,產蛋力就高,相反,產蛋力就低。
(2)產肉力。產肉力是肉用型鴨選種的重要指標之一,包括體重、生長速度、肥育能力和肉的品質等。因此,選種時應選同群中生長最快,體重較大,並符合本品種特徵者為好。
(3)繁殖力。鴨的繁殖力通常指產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和雛鴨的成活率等。繁殖力的高低與經濟效益關系密切,繁殖力高則經濟效益大,反之則低。
鴨的繁殖技術
(1)鴨的適配年齡:
公鴨的適配年齡鑒於品種不同有所差異,一般為5—8月齡。這期間公鴨精力旺盛,母鴨繁殖力也強。
(2)公、母鴨配比:
如果採用本交方法,一般採用群配法。但要求公母比例一定要適當,公鴨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受精率。公母配比大致如下:
肉用型鴨1:4—8;兼用型鴨1:8—12;蛋用型鴨1:20一25。
(3)種鴨利用年限
種母鴨一般是每二年至三年更換一次,因為第一年產蛋量最高,次年下降10一15%,第三年再下降15—25%,三年以上鴨所產的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顯著降低,雛鴨發育不好,死亡率也高,所以,到第四年母鴨應予淘汰。肉用種母鴨的利用年限應比蛋用鴨短,一般至三年予以淘汰。
蛋用種公鴨的配種年限一般為2—3年。肉用種公鴨一般為1—2年。
怎樣識別鴨的性別
喂蛋用型鴨需要母鴨,喂肉用型鴨公母分別飼養利於管理,因此,雛鴨的性別鑒定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1.外形鑒別法
一般頭大,鼻孔窄小,沿嘴甲呈線狀,身體圓,尾巴尖的是公鴨,而頭小,鼻孔較大略呈圓形,身體扁,尾巴散開的是母鴨。
2.鳴管鑒別法
鳴管又稱下喉,位於氣管分叉的頂部。公鴨在此處有一個膨大的球狀鼓室,直徑為3--4毫米,從體外胸前可以摸出,母鴨無此鳴管。
3.摸肛鑒別法
左手托住初生雛鴨,使其背朝天,腹朝下,以大拇指和食指輕夾頸部,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輕輕平提肛門下方,先向前按,隨著向後退,如感觸到有其麻粒或油菜籽大小的突出之物,是公雛鴨,否則則為母雛鴨。
4.翻肛鑒別法
將初生雛鴨握在左手中,用中指和無名指夾住鴨的頸部,頭向外,腹朝上,成仰卧勢。然後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分開肛門旁邊的羽毛擠出胎糞,輕輕地將肛門張開,並使其外翻。公雛鴨可見到長約4毫米的突起物(陰莖),母鴨則無,或僅有殘留痕跡。
雜交利用
商品鴨可以採用經濟雜交的方法生產。如公番鴨和母家鴨雜交生產的騾鴨,雜交優勢率頗為明顯。
1.鴨的營養與飼料
鴨的基本營養要素有代射能,粗蛋白質,粗纖維、鈣、磷、多維和微量元素等。不同生產用途生長階段需要營養的量和質有不同要求,飼料以玉米、豆粕、魚粉等原料為主。怎樣配方和生產配合飼料呢?一是要考慮原料的質和量,二足要考慮到原料的價格,其目的就是要使所配飼料營養全而而且價格適合即達到高生產力和低生產成本之效果。由於這方面的技術比較復雜,這里僅介紹一種較為適用的方法,謹供參考。
2.查飼養標准:
查找相應品種,飼養階段所需的營養含量要求,如北京鴨1—21天階段,代射能2800大卡/公斤,粗蛋白21%,粗纖維3.5%、鈣0.9、磷0.6%等,記錄下來。
3.根據日糧原料大致配比核算初步配方。
日糧原料配比一般要求谷實類飼米(玉米、大麥等)(2—3種)40—60%;糠麩類(麥麩、米糠等)飼料10一20%;植物性蛋白料(豆粕、棉仁餅、菜餅等)10一20%;動物性蛋白飼料(魚粉等)3~10%;青綠多汁飼料(青料等)10一20%;礦物質飼料(骨粉、貝殼粉等)2—7%;食鹽O.3一O.5%。在允許日糧配比情況下,初略排出一個配方,並查找常用飼料營養物質含量表並計算出初步配方的營養分含量。
4.初步配方與飼養標准比較,最後確定飼料配方。
如果某項指標有高或低,就在某項指標含量低或高的原料中加減,直至達到基本與標准相符為止。此時的配方就已經完成。
注意有些指標中微量元素、維生素等一般有成品購買,不必自行配製,自行配製技術比較復雜,弄不好可能出現問題。一般市場上有適合的飼料購買,可以擇優選購。另外、關於飼養標准等,供應種苗的廠家一般都有提供,可以參考。
5.雛鴨的飼養管理
鴨子從出殼到50日齡稱為雛鴨,其中又分為幼雛期與中雛期。幼雛期是指從孵化到21日齡的鴨子,這是整個養鴨生產中最關鍵的一個時期,由於剛出殼的雛鴨體質還很弱,不能調節自身體溫,對溫度比較敏感,如通風與保溫不好,往往會發生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等);其次,雛鴨的消化器官發育還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飼養工作稍不注意,容易發生腸道疾病(如腸炎等)。所以育雛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雛鴨的成活率和生長發育,同時,也會影響以後的生長,肥育和產蛋。
初生雛鴨的選擇和運輸
1.初生雛鴨的選擇
應選擇同一時間出殼、大小均勻,臍帶收縮好,眼大有神,比較活躍,絨毛有光澤,抓在手上掙扎有勁的雛鴨。凡是腹大突臍、行動遲鈍、瞎眼、跛腳、畸形、體重過輕的雛鴨,一般成活率較低,長得也不快。如選作種鴨用,還須符合品種的特徵。
2.初生雛的接運
接運初生雛最好不超過36小時。接運時,將雛鴨裝在鋪有稻草的竹簍內,簍的直徑為80厘米,高25厘米,每簍內裝50隻。天涼蓋上薄布,較冷季節蓋上棉被。接運途中,要經常察看雛鴨情況,發現重疊埋堆應及時撥開。要避免日曬雨淋和冷風吹襲。
3.雛鴨的飼養
初生雛鴨全身絨毛干後,即可餵食、飲水。餵食前先進行潮水,也叫「點水」。就是先將幼雛放在竹籃內。然後輕輕的將竹籃放入淺水中,以浸水至腳背為准,任其自由飲水。時間一般5—6分鍾,不宜過長,但一定要使幼雛只只飲到水。「潮水」過後,把幼雛放在柔軟的乾草上,讓其自動理毛,等到毛干馬上開始第一次餵食。另一種方法,是在幼雛的身上噴灑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注意不論哪種方法,都應在溫暖的環境下進行。早飲水有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和殘余蛋黃的吸收。
第一次餵食又叫「開食」,開食應在幼雛出殼後24小時內進行,過晚「開食」就要「老口」(即下食不快),影響幼雛的生長發育。開食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則是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適口性好又便於吸食。一般喂前多經過煮熟浸泡,有條件的可用30羽幼雛喂熟蛋黃一個。餵食的方法,是將飼料撒在草席或塑料布上,讓鴨啄食,做到隨吃隨撒。個別不會吃食的幼雛,可將飼料撒在其它幼雛的身上,以引其啄食。前3天不能喂得太飽,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因此,要掌握勤添少喂的原則,每次喂八成飽,每天喂6—8次。
「開食以後,逐步過渡到使用配合全價的「花料」,日喂次數仍然要保持5—6次。
幼雛不懂飢飽,要經常觀察幼雛的消化情況,隨時間調節餵食量。如發現嗉囊(食道膨大部)里還積存較多飼料,就要減少當餐喂量,必要時只給水,不給食。
4.雛鴨的管理
(1)基本條件及要求
①保溫要求:一般採用給溫育雛法。不管採取什麼方法給溫,一般要求第一周保溫傘下溫度32—30℃,室溫25—24℃;以後每周分別下降1—2℃。至第5周起室溫保持在18—20℃(蛋用型鴨可以低1—2℃)。
②料槽和飲水器准備:
對料槽和飲水器的要求是方便於雛鴨採食的飲水,只能將頭伸入吃料和飲水,但不能讓鴨進入,這樣既清潔衛生,又不浪費飼料和水。剛出殼的雛鴨喂料時,可用大小為60×35厘米,緣高2.0—2.5厘米的料盤,每個料盤可飼養50隻雛鴨。2周齡的雛鴨可改用長料槽或圓盤飼喂,槽深約4—5厘米,每500羽雛鴨約需6米長的料槽。剛出殼的雛鴨最好用自動飲水器;也可用白鐵皮,陶缽,廣口瓶等製作,使用時在瓶口放一瓦片,讓水流出。3周後可轉用飲水槽,每500羽雛鴨需4米長的水槽,水的深度應保持在能浸到鴨的鼻孔為宜。
③育雛舍消毒:
雛鴨入舍前,育雛舍必須徹底地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機酸消毒液進行消毒,如農樂等,也可選用1—3%的苛性鹼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或3—5%的煤酚皂熱溶液進行消毒,具體參見說明書運用。消毒後將育雛室密封並空置2—3周後接雛。以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
上面介紹的飼養管理方法適用於蛋用型鴨(麻鴨),一般肉用型鴨(如北京鴨)多採用舍飼的方法,或以舍飼喂料主,牧飼為鋪。舍飼法的優點是,鴨子生活環境比較溫暖、舒適,冬季及春雨、秋雨、黃霉季節能照常產蛋,亦便於管理,適合於家庭小規模飼養。
飼料是蛋鴨高產的物質基礎。要保證鴨子吃飽、吃好。應注意飼料搭配,組成平衡日糧,飼料品種要多樣化且相對穩定,不要經常變換,更不能有啥吃啥。最好是人市場購買配合料。
在使用配合料時,一定要根據產蛋率高低、氣候冷熱、體重大小、作適當變動,千萬不能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穀物類可用粉狀、粒狀各半或全部粉狀混以其他飼料加水拌成干濕狀喂給。鮮貨(下腳)要煮透,青飼料要新鮮,不可中斷。北京鴨一般每晝夜飼喂4次,即上午9點、下午3點、晚上9點、夜裡3點:停產鴨日喂二次,一般每日每隻消耗混合料3—4兩,青料3—4兩。麻鴨一般每天喂三次,早、中、晚定時給料,夏季天熱,早上一頓應提前(5點),晚上一頓要推遲(7點);冬季夜長,可適當喂些粒料。為了補充礦物質,可在舍內食盆里放些碎貝殼、蛋殼等,讓鴨子自由採食。產蛋期間不論熟料和生料均為2.2—2.5兩,青料2—4兩。
青料與精料的比例一般各為50%,但是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產蛋鴨過肥,可加大青草比例;不產蛋和人工強制換羽的鴨群,草料可占精料的70%以上,最多可達150%。青飼料缺乏時,可喂大麥芽,效果很好。
春季氣候轉暖,除增加鴨子在舍外活動時間,讓其多接觸陽光外,應抓好清潔衛生和防疫工作。特別是霉雨季節,天氣潮濕,飼料容易發霉,疫病也開始流行,因此要抓好防疫工作,保持鴨舍清潔乾燥,飼槽、飲水器等要勤洗。夏季天氣炎熱,舍外應有樹蔭及涼棚,晚上可在舍外過夜,舍內窗戶應全部打開,勤撤干沙土保持乾燥,可割些青草或椿樹作墊料,既可造成涼爽環境,又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秋季晝夜溫差大,要盡量減少飼養管理條件的突然變化,否則會影響產蛋率。秋季日照時間漸短,夜間可人工補充光照,以增加產蛋量和延長產蛋期。每平方米鴨舍要有4—5瓦的光源,燈泡安裝在離地面1.8—2.0米處,並不使留下黑暗的角落。補充光照的時間要恆定,每天早、晚固定開、熄燈時間,使補充光照與自然光照每晝夜達14—16小時。
為此,在舍內應設有兩套照明設備,一部分光線較弱,可作為鴨群休息時用;一部分強光照明,供飼喂和刺激活動時用,沒有電燈的地區,可用煤油燈代替。冬季飼養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作好保溫工作。舍內鋪清潔乾燥的墊草,每天必須清除,翻曬。最好用溫水拌料,飲水也用溫水,嚴防吃雪和飲冰水,避免造成停產。在氣候不低於零下10℃和沒有大風的情況下,鴨子仍可放出。但當舍內外溫差過大時,放鴨出舍前,應先打開窗戶,使冷空氣徐徐流入,待舍內外溫度接近時,再放鴨出去,以免感冒。
鴨子多在後半夜產蛋,一般從半夜1點左右開始,到3—4時最多。春季和夏季產蛋時間較早,產蛋集中,冬季較遲,產蛋時間拖的較長。此外,產蛋窩對於鴨子產蛋有很大的影響。在冬季缺少墊草做窩,或者墊草潮濕,即使飼養條件很好,也會影響產蛋。因此,要注意添加墊草,勤曬勤換,保持墊草清潔乾爽,既利於母鴨產蛋,也可避免弄臟鴨蛋。
還需要指出的是,母鴨有時產不正常的蛋,通常叫做異常蛋或畸形蛋,較常見的軟殼蛋,甚至還有無殼蛋。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鈣和維生素D,在早產或輸卵管發炎情況下,亦能產生軟殼蛋。
防治的方法:一是在日糧中增加一些含鈣豐富的礦物質飼料,如蛋殼粉、貝殼粉、石粉等;另一點是在母鴨產蛋時,給以安靜的環境,避免受到驚嚇。
人工強制換羽
母鴨經過幾個月連續不斷的產蛋,體內營養物質不斷消耗,或因日糧中營養不完善及管理不善,都會出現脫毛換羽現象,換羽期間,母鴨產蛋量減少甚至停產;所產的蛋,品質也不好,容易破損;而且自然換羽的時間較長(約4個月),換羽後的初期產蛋也參差不齊,影響鴨群的飼養管理和種蛋的孵化。
為了保持鴨群產蛋平衡,爭取秋冬季多產蛋,和冬季有較多的肉鴨供應市場,可以將一部分產蛋鴨(種鴨)在夏季實行人工強制換羽,在短期內恢復產蛋。
人工強制換羽的時間,應根據各地飼養條件,鴨群產蛋率和孵化季節等來決定,一般在7、8月份進行。北京地區多在6月初,廣東地區多在春末夏初(芒種前後)進行人工換羽。如鴨產蛋率下降到30%,有部分鴨子已開始換羽,又不是孵化旺季,也可進行強制換羽。
強制換羽分為三個步驟:
1.停產
也叫「關蛋」:即在短短的幾天里,使母鴨由產蛋變為不產蛋。
把要進行強制換羽的鴨子關在棚舍內不放牧,舍內保持較暗的光線,不清除墊草、糞便,有意將羽毛臟污,頭兩天僅白天喂二次,喂量為正常量的一半,夜量不喂。到第3、4天僅供給水草和清水,或者連續2—3天不喂任何飼料,只給飲水;三天後才給粗飼料(糠麩、水草、癟谷、番薯等)。由於生活條件的急劇變化,鴨子前胸和背部羽毛已相繼脫落,主翼羽、副翼羽和尾羽的根已呈現乾枯透明而中空等現象,這時便可進行人工拔羽。
2.拔羽
在拔羽前必須詳細觀察鴨的生理變化,判斷是否已到了拔羽的適當時機。一個變化是嘴、腳色素減退,如北京鴨的嘴、腳可由桔黃色變為淡黃色,最後近於白色;第二個特徵是兩膀肌肉收縮;第三個特徵是羽管根部「脫殼」,這是拔羽前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所謂「脫殼」,是指拔出的羽毛的羽管尖端不帶血占與筋肉絲。出現上述情況以後,便開即拔羽。拔羽時,用左手抓住鴨的兩翼,然後用右手由內向外側,從第一根往第十根逐漸試拔。先拔主翼羽,後拔副翼羽,再拔尾羽。如試拔時不太費勁,拔出的羽根不帶嫩尖或血液,可一次拔完;否則,可隔2—5天再拔一次。
3.恢復
母鴨拔羽後,再逐漸恢復正常的飼養管理。但增加飼料不能操之過急,應由少到多,由粗到精,逐步過渡到正常。每天除白天喂二次外,晚上增加一次,並在日糧中增加維生素飼料和礦物質飼料(如石膏),促使羽毛生長。
舍內每天要鋪新乾草,夏季要陰涼防暑,這樣新羽毛可在拔除舊羽後25—30天長齊。人工強制換羽從停產到恢復產蛋,約35—45天。
鴨子拔羽後,當天不宜放水和放牧,因此時毛孔的傷口未癒合,放水放牧容易感染細菌。最好讓鴨子休息一天再放水和放牧,但時間要短,地點要近。以後逐漸增加,並要防止被雨水淋濕,至拔羽後l0天才能恢復正常管理。
強制換羽時要將公、母鴨分開,以防母鴨受害。在頭兩天減料時.要使每隻鴨子都能同時採食,以防採食不均,達不到普遍控制採食量的目的。
鴨性情溫馴,膽小易驚,只要有比較合適的飼養條件,不論鴨日齡大小,混群飼養都能和睦共處,爭斗現象不明顯。
鴨在陸地上行走,步履遲緩,在水中卻十分靈活自如,水性好。鴨善於在水中覓食、嬉戲和求偶交配。
鴨的口叉深,食道大,能吞食較大的食團。鴨舌邊緣分布有許多細小乳頭,這些乳頭與嘴板交錯,具有過濾作用,使鴨能在水中捕捉到小魚蝦,並且有助於鴨對採食的飼料適當磨碎。鴨的肌胃發達,內壓很高,消化力也強,肌胃內經常貯存有砂礫幫助消化。舍飼條件下的配合飼料原料應盡可能地多樣化。
成鴨的大部分體表覆蓋著正羽,非常緻密且多絨毛,保溫性能很好,對寒冷有較強的抵抗力。
鴨有較好的條件反射能力,可以按照人們的需要和自然條件進行訓練,形成鴨群各自的生活規律。如覓食,戲水,休息,交配和產蛋都具有相對固定的時間。放牧飼養一日之中,一般是上午以覓食為主,間以浮游和休息;中午以浮游、休息為主,間以覓食;下午則以休息居多,間以覓食。一般說來,產蛋鴨傍晚採食多,不產蛋鴨清晨採食多,這與晚間停食時間長和形成蛋殼需要鈣、磷等有關, 因此早晚應多投料。舍飼鴨群採食和休息隨鴨主所給條件而定。鴨的配種一般在早晨和傍晚進行,交配行為以傍晚較多,熄燈前2~3小時交配頻率最高。墊草地面是安全的交配場所,因此,種鴨要晚關燈,實行墊料地面平養有利於提高受精率。
④ 櫻桃谷鴨的飼養方法
櫻桃谷鴨雛鴨不與糞便接觸,感染疾病少,成活率高,節省墊料,節約勞動力。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櫻桃谷鴨的飼養方法,一起來看看。
櫻桃谷鴨的外貌頗似北京鴨,全揣羽毛潔白,頭大,額寬,鼻脊較高,喙橙黃色、稍凹略短於北京鴨;頸平而粗短,翅膀強健,緊貼軀干;背部寬而長,從肩向尾稍斜,胸寬肉厚;腿粗而短呈橘紅色,位於軀干後部。屠宰半凈膛率為85%。全凈膛率連頭腳79%,去頭腿為71%。
櫻桃谷鴨有蛋用、肉用型。肉用型櫻桃谷鴨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瘦肉多、肉質好、飼料報酬高和適應性強等優點。據報道,在喂全價飼料和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初生重1.2兩的雛鴨,3周齡重1.2斤,5周齡重2.8斤,2月齡便長至6~8斤可上市。成年母鴨體重7~8斤,公鴨8~10斤,最重的達15斤。母鴨140~150日齡開始產蛋,平均蛋重將近2兩,產蛋高峰期長達5~6個月,年產蛋220枚左右。冬季照常產蛋、交配。種蛋受精率可達90%左右。
櫻桃谷鴨既耐寒又比較耐熱,可以水養也能旱牧,喜歡棲息於乾爽地方,能在陸地交配,無論湖沼、平原、丘陵或山區、坡地、竹林、房前屋後均可放牧。很少發生疫病。此鴨性溫馴,不善飛翔,易合群,好調教,便於大群管理,一個女飼養員可牧養五六百隻左右。
日糧的營養水平
櫻桃谷鴨的日糧營養水平要求比普通鴨高,應當是全價的,並考慮不同群體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粗蛋白與代謝能的配合。
雛鴨階段:通常要求粗蛋白含量達到23~24%,代謝能2700~2800大卡/公斤。青飼料喂量可占日糧的20%。實行全日自由採食。
中鴨階段:可以大量利用青粗飼料,粗蛋白含量為16~20%,代謝能2800~2900大卡/公斤。每日飼喂3~4次。如果是半舍飼半放牧,視牧地採食情況,酌添喂料1~2次,其中應有一次穀粒料。
成鴨階段:以配合飼料為主。一般要求粗蛋白含量16~18%,代謝能2700~2800大卡/公斤。配合飼料每日用量為4兩,一天三次,如為半舍半放牧,每天喂配合飼料1~2次。
雛鴨的飼養管理
雛鴨,通常指出殼後到開始長正羽這一階段的鴨,櫻桃鴨為1~25日齡。這期間的雛鴨比較嬌嫩,抗逆性差,如管護不當,7日齡內的雛鴨死亡率較高。
育雛季節和溫度:南方撫育雛鴨的有利季節是4~9月,而5~6月和8月中旬到9月中旬是天然育雛的黃金季節。凡日平均溫度在15~40℃均可育雛,尤以20℃~25℃為宜。
鴨舍:一般獨只鴨需佔有比它自身大4~5倍的面積。1~7日齡,每平方米鴨舍育雛15~20隻,每群宜為100隻左右;8~15日齡,每平方米放養10~15隻,每群宜為200~250隻。早春育雛,可利用現有的育秧,烤煙、焙茶等溫室,將其底層清理後填墊干稻草或刨花以飼養雛鴨,有條件的可安裝火盆。有電源的地方通常設置保溫傘,內裝一盞250瓦紅外燈泡作為熱源。每30平方米鴨舍,距地面1.7米設一盞25~40瓦電燈照明,亦可用燭光或煤油燈代替。
育雛前將鴨舍打掃干凈,堵塞鼠洞,沖洗牆壁、地面和喂飲器具,然後進行嚴密消毒:將門窗關閉,用福爾馬林(甲醛液)加高錳酸鉀噴灑全室,或用25%石灰加3~5%的燒鹼溶液噴霧處理。用新潔爾或來蘇爾溶液噴灑消毒更好。
育雛室內設圈養雛鴨的圍欄,內設隔板,將雛鴨分為若干群,每群100~250隻(隨日齡而遞減)。寒冬季節,料盆置於保溫傘與飲水器之間,其中盛滿雛鴨“開食”的飼料;飲水器盡量靠近保溫傘,其中盛潔凈清水,1~10日齡飲水中添加5~8%的紅糖、葡萄糖或白糖及少量復合維生素B溶液。在1~3日齡的飲水中添加萬分之二的土黴素,既可防病又能促進生長。飲水器可購置市售塑料制的,亦可用淺水盤、碟自製,中間倒扣上一隻杯子或竹圍,防止飲水弄濕雛鴨絨毛。圍欄內裝好承網和加溫裝置後,在網上6~8厘米處測試溫度,達到35℃為宜。
鴨苗運抵育雛室後,按大、小、強、弱分群,分別放到不同圍欄,移至保溫傘下面。從這時起,應注意觀察鴨群行為表現:如果雛鴨飲水吃料後均勻散布於全欄,行動自如,精神活潑,羽毛整齊,睡覺時幾只或十幾只頭向中央圍成一個梅花形,說明室溫適宜;如果雛鴨縮頸坐翅,羽毛蓬亂,精神不振,行動遲緩,紛紛趨於熱源扎擠成堆,外面的不斷向堆里鑽,表明室溫偏低;倘若雛鴨踏地而卧,紛紛張口喘氣,狂燥不安,呷呷叫喚,有飲水慾望,說明室溫偏高。在鴨苗入舍後8小時內,每小時觀察一次鴨群動態,及時調節室內溫度;採用保溫傘的,可利用升高或降低傘距地面高度來改善局部氣溫,至鴨群感到舒適安逸為止。發現體質孱弱、精神萎糜的,應及時剔出,隔離觀察,並記錄在案。
雛鴨飼喂:雛鴨出殼後,先飲水、後開食,以利消化系統及整個機體正常活動,促進卵黃的吸收。
出殼20小時左右開食,第一餐先喂煮熟並用含糖和復合維生素B溶液的水泡軟碎米飯,要求飯粒不粘,不硬、不爛、不生,均勻撒在篾墊、草席、或塑料布上。如有當數雛鴨不會啄吃,可將隔板收縮使鴨群密集貼身,把飯粒經人口嚼碎拌上唾液,然後噴吐於鴨群身上。飯粒經人嚼後在澱粉酶作用下轉化為一部分麥芽糖,雛鴨嘗試後便不斷啄食。如還有個別雛鴨不會開食,就逐只輕捏其嗦囊,直到教會為止。第一餐喂上六七成飽即可,第二餐便可改喂配合飼料,拌濕才喂(以手捏緊後指縫無水滴出為宜)。5日齡以內,充分供應飼料,讓雛鴨自由採食,24小時不斷飼料和飲水。5~10日齡,改為2小時喂一餐,即白天喂3~4餐,夜間喂一餐,亦可全日投放飼料自由採食。飼槽應放置飲水器以便隨時飲水,幫助吞咽。
育雛管理要做到:
(一)注意保暖。保持合適的溫度是育雛成敗的關鍵。測定鴨舍溫度,以距離腳支承面6~8厘米處為准。1~2日齡雛鴨最好50隻為一欄,關在4平方米鐵絲網上,上部罩一個內裝250瓦紅燈泡的保溫傘,通過其升降調溫,剛出殼溫度為35℃,此後每天降低1℃,夏季5日起後,冬季14天左右便可卸傘脫溫。脫溫時應有3~4天過渡期,使脫溫時舍內溫度室外溫度相關不大。
(二)嚴防堆壓。雛鴨夜間常常堆擠而眠,溫度偏低,堆擠更嚴重,以致壓傷,壓死或變成僵鴨。所以,夜間要加強觀察發現扎堆,用手驅趕散開,同時調整舍溫,更換潮濕墊料,將弱雛隔離飼養。
(三)保持光照。每30平方米距地懸吊一盞40瓦電燈作光源,幼雛出殼後至20日齡應保持全日光照(至少需20小時),以後逐漸減少。至30日齡方可轉入自然光照。
(四)調整圍欄。第三天將欄內隔板外移,使鴨子的活動面積擴大3倍。然後將飲水器、飼料盤等,按原來布局重新放好。5~21日齡,按雛鴨大小體質強弱,適當調整各欄群體,並將傷殘鴨剔出,隔欄喂養,待恢復體力後才重新合群。所喂飼料要逐日稱量登記,發現用量減少,要分析情況查明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使日糧恢復正常用量。第7天左右,拆除各欄的隔板,並將飼料盤(槽)移至靠通道的欄網旁邊,水盆移至欄的兩端。21日齡後,應加強與外界適應性鍛煉,當鴨群完全適應室外自然條件時,開始移入外養欄飼養。
(五)適時下水。櫻桃谷鴨下水一般15日齡左右開始,夏季可提前,冬季宜推後。由於雛鴨的尾脂腺尚不發達,羽絨防濕性能較差,初期放水時間不宜長;否則,羽絨濕透極易受涼患病,嚴重時可導
致死亡。這一點,有育雛過程中須特別注意。放水要循序漸進,開始每天1~2次,每次10多分鍾,放入15~20厘米的淺水池中讓雛鴨洗浴鍛煉;隨著日齡增長,逐漸延長下水次數和時間。如雛鴨體質強壯,天氣較熱和喂動物性飼料多,可多放水。當全群雛鴨均食飽後才放水,以免少數弱雛尚未食飽也跟著下水,造成生長不一致。當多數雛鴨上岸理毛時,便趕其它鴨上岸,惟免在水中消耗熱能過多。上岸後,應讓雛鴨在運動場曬干,理毛後才回鴨舍。對安排下次下水的幼雛要特別注意觀察,盡量緩慢下水,嚴防全身絨毛被水弄濕;一旦弄濕全身絨毛立即捉回喂一滴十滴水(先對水稀釋2倍),然後置於避風向陽外曬干或進入溫室晾乾絨毛。3周齡之後可圈養於水邊,讓鴨子隨意下水洗浴。
(六)搞好清潔衛生。鴨舍要清潔、乾燥、空氣新鮮。頭3天不必沖洗地板,但每日須清除糞便,更換潮濕的墊草、曬干、抖凈糞便污物後方可再利用。發現死鴨及時撿出並完好登記。喂料用具及飲水器,每日清洗一次。運動場及周圍盡量勿堆雜物。隨著日齡增長和適應力加強,鴨舍逐漸開窗使空氣流暢,先開上面窗戶,後開地腳窗戶,具體開啟數目視鴨子反應而定,切不可讓雛鴨突然遭受冷風襲擊。
中鴨的飼養管理
中鴨,是指從開始長粗毛(正羽)到長齊粗毛這一階段的鴨,櫻桃谷鴨為25~60日齡,此時鴨體重已達2公斤以上,每日可增重1~2兩,櫻桃谷鴨身軀碩大,行動遲緩,不宜在山嶺、陡坡處放牧,一般多採用埋養圈牧結合適當放水活動的方式。圈養的好處是,管理方便,長膘迅速,有利於防止農葯化肥中毒和避免疫病發生。
中鴨的旱地圈養,以一批養1000隻鴨為例,可利用竹木、舊牆、閑房等建60平方米的簡易鴨舍,要求能遮陽、避雨、陰涼、通風,地面鋪半寸高的干砂,鴨舍前開辟至少20平方米、深8寸左右的淺水池供鴨群洗浴活動。舍外有大於室內2~3倍面積的運動場。如無樹蔭、無搭涼棚,供炎熱季節鴨群避暑棲息。
25日齡後的中鴨,處在“長殼”增骨架階段,也是快速增重的黃金時期,為滿足鴨子長膘需要,應當在能夠消化吸收的原則下盡量增加喂飼,讓中鴨吃飽吃好。每晝夜宜喂4~5餐,其中夜間一餐。夜餐可實行自由採食方式,即傍晚在舍內料槽內投放足量飼料,並充分供應飲水,勤添勤換。水池可投施貝殼、水浮蓮、青草等雜料任鴨採食。40日齡後,每百隻鴨的飼料內添加一包畜用土黴素。
8周齡的纓桃谷鴨,在上述飼養條件下,體重達6斤左右,就可從鴨群中挑選種鴨,其公母比例為1:5~7,即每百隻母鴨配18隻公鴨;其餘成鴨可上市出售。
種鴨的飼養管理
種鴨最好採用舍飼與放牧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可保證基本營養需要,又有利於擴大飼料來源,降低生產成本。母鴨長到5日齡左右便開始產蛋,要充分發揮其高產性能,必須首先做好舍飼管理工作。
(一)定時定量飼喂。種鴨應建立穩定的作息制度,生活有規律,盡量減少外界因素干擾。盛產期,一般每日喂飼4餐,其中夜間喂一餐,隨時供給飲水。低產期或停產期,每日喂飼2~3餐即可滿足生理需要。當產蛋鴨占鴨群總數三分之二時,平均每日每隻鴨須供應混合料4~5兩。種鴨的飼料配給,應根據不同產蛋期、季節變化和體重大小適當調整。如果一隻種鴨每晝夜耗料4兩,在盛產期,產蛋率達70%時,混合料中粗蛋白含量遞增為22%。而初產期、中產期,粗蛋白含量達20%即可,停產期宜相應降至15%左右。如果圈養時間較長而放牧時間短,應在日糧中添富含維生素的青飼料和礦物質,適當加強運動。
(二)適當補充光照。光線能對鴨下垂體形成刺激,產生促性腺激素,促進卵巢發育,有利於母鴨多產蛋。有電源的地方,可安排兩套光照設備,一套為弱光源電燈,另一套為強光尖電燈(每平方米地面有5瓦的光源強度)。電燈距地1.7米。合理的光照可提高產蛋率30%左右。自然光照加補充光照,每晝夜為14~16小時為宜。每天在恆定時間,早上始,先開弱光燈,10分鍾後,開強光燈;晚上則先開強光燈,待達到全日既定光照時數後,關掉強光燈改開弱光燈,10分鍾後關掉弱光燈。另據報道,補充光照也可用150瓦燈泡,凌晨4時開燈20秒,5時再開燈20秒,效果很好。
(三)保持鴨舍衛生。鴨舍應清潔、乾爽和安靜,冬暖夏涼,通風透氣。潮濕和悶熱都影響種鴨健康以致產蛋量下降。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實行早放晚關;冬季防止冷濕和隙風,鴨群遲放早關,舍內加厚墊草。母鴨大都在凌晨3~5時產蛋。早上放鴨後拾蛋,然後清掃糞便。舍內最好設置產蛋箱,或在舍內四周設有產蛋坑,鋪上墊草以利產蛋,育種場如要做個體產蛋記錄,晚上應逐只摸蛋,記下母鴨號或將有蛋的母鴨關入產蛋箱,翌晨拾蛋記錄後,將母鴨放出。
櫻桃谷鴨的外貌頗似北京鴨,全揣羽毛潔白,頭大,額寬,鼻脊較高,喙橙黃色、稍凹略短於北京鴨;頸平而粗短,翅膀強健,緊貼軀干;背部寬而長,從肩向尾稍斜,胸寬肉厚;腿粗而短呈橘紅色,位於軀干後部。屠宰半凈膛率為85%。全凈膛率連頭腳79%,去頭腿為71%。
櫻桃谷鴨有蛋用、肉用型。肉用型櫻桃谷鴨具有體型大、生長快、瘦肉多、肉質好、飼料報酬高和適應性強等優點。據報道,在喂全價飼料和良好的管理條件下,初生重1.2兩的雛鴨,3周齡重1.2斤,5周齡重2.8斤,2月齡便長至6~8斤可上市。成年母鴨體重7~8斤,公鴨8~10斤,最重的達15斤。母鴨140~150日齡開始產蛋,平均蛋重將近2兩,產蛋高峰期長達5~6個月,年產蛋220枚左右。冬季照常產蛋、交配。種蛋受精率可達90%左右。
櫻桃谷鴨既耐寒又比較耐熱,可以水養也能旱牧,喜歡棲息於乾爽地方,能在陸地交配,無論湖沼、平原、丘陵或山區、坡地、竹林、房前屋後均可放牧。很少發生疫病。此鴨性溫馴,不善飛翔,易合群,好調教,便於大群管理,一個女飼養員可牧養五六百隻左右。
⑤ 鴨子冬天怎樣保暖
鴨子保暖方法:
1、要嚴控室溫。
越冬蛋鴨群防寒保暖至關重要,棚內溫度必須保持在5℃以上,才能確保高產。這就要求每晚喂鴨後,必須將鴨棚圍嚴、圍實,棚外四周可用稻草或麥秸編成的草氈圍實,外圍再圍上一層塑料薄膜,特別是棚頂的蓋草不能低於5厘米厚。
2、要厚墊草。
在鴨舍的四周產蛋區內,墊30厘米厚的干凈、柔軟稻草、麥秸等草料,早晨撿蛋後,可將窩內舊草撒鋪在鴨舍內,每天晚上鴨群入舍前,再添加新草作產蛋窩,這樣墊草逐漸積累,數日出一次,既保暖又可節省人力。
3、要補光照。
冬季自然光照少,鴨腦垂體內分泌腺活動減少而導致產蛋率大幅下降,這就必須進行人工補充光照。一般要求每天的光照時間不能少於16小時。可在鴨棚內每30平方米面積安一盞60瓦燈泡,燈泡離鴨背2米高,並裝上頂罩,早晚定時開燈。
(5)母鴨子用什麼飲水機比較好擴展閱讀:
冬季鴨子不保暖的危害:
1、冬季的氣溫較低,在養鴨子時低溫會導致蛋鴨產蛋量下降。
2、對於一些雛鴨來說,它們的體質本身就是非常弱的,如果沒有給它們做好必要的保暖工作,那麼就很有可能導致批量成活率下降。如果是成年鴨子的話,東西沒有保暖,整個體重都會下降的
⑥ 養鴨技術
養鴨技術可以從餵食,飲水,飼料,控制食量來介紹:
1、飲水。在幼雛的身上噴灑些水,促使互相啄食身上的水珠。早飲水有利於體內廢物的排除和殘余蛋黃的吸收。
2、餵食。開食料可用碎玉米或碎大米等,原則是以營養豐富、容易消化、適口性好又便於吸食。一般喂前多經過煮熟浸泡,有條件的可用30羽幼雛喂熟蛋黃一個。
3、飼料。「開食以後,逐步過渡到使用配合全價的「花料」,日喂次數仍然要保持5~6次。
4、控制食量。如發現嗉囊(食道膨大部)里還積存較多飼料,就要減少當餐喂量,必要時只給水,不給食。
飼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1、切忌忽冷忽熱。春季氣候多變,育雛期間要十分注意保溫,切忌給溫忽高忽低。育雛鴨的適宜溫度為:1~3日齡30℃,4~7日齡25℃,3周齡後隨常溫飼養即可。
2、先飲水後開食。雛鴨出殼24小時後,應先給水再開食,並在第一次給水中加入適量維生素C和葡萄糖,以利於清理腸胃,促進胎糞排除。
3、掌握適宜密度。飼養密度與育雛室內空氣衛生和鴨群健康生長有關,要適時分群,嚴防打堆。特別在早春天氣和下半夜,要注意觀察雛鴨動態,及時趕堆。
4、合理補充光照。一般3日齡以內要全天光照,以後每周減少2~3小時,4周齡後隨自然光照飼養即可。
4、調教下水放牧。對於地面平養雛鴨,5日齡開始就要調教下水。開始1~5天,可以在室外鋪一張尼龍薄膜,四周墊高中間倒上清水,水深2厘米左右(水溫不宜太低),再把鴨放進去。
5、注意衛生防疫。雛鴨1周齡後可進行鴨瘟、禽出敗疫苗預防接種,10~20日齡時注射鴨瘟病毒性肝炎血清1次,60日齡時再用鴨瘟疫苗免疫1次。
⑦ 養鴨子要注意哪些細節
一、品種
鴨的品種很多,按生產用途可分肉用和蛋用兩種。
1、肉用品種:(1)「北京鴨」,在較好的飼養管理下,50-60日齡體重達2.5公斤左右,經填肥後體重可達3公斤。(2)「澳洲狄高鴨」生長發育快,飼養8周體重可在3.5公斤。(3)英國「櫻桃谷鴨」飼養7周達3公斤以上。(4)「番鴨」,原產於南美洲,番鴨生長較慢。10周齡體重可達公鴨3.5公斤,母鴨2公斤。公番鴨與母家鴨雜交產生第一代雜種,通稱「半番鴨」,生長快,體型大,肉質好,生活力強但無繁殖能力。
2、蛋用品種:(1)「紹鴨」,原產浙江省,體型較小,年產量250-300枚;(2)「金定鴨」,產於福建龍海。產蛋率高,年產量為260-300枚。(3)麻鴨,我國各地方品種的一個總稱,象麻雀的羽毛,分布廣,數量多,廣東的中山麻鴨,年產蛋240枚左右;引進的「卡兒康貝爾鴨」,產蛋量也高。
二、雛鴨飼養管理
1、 育雛條件:(1)溫度:育雛溫度合適而平穩是提高雛鴨成活率的關鍵。一般要求夜間溫度高於白天1-20C,有利於鴨的休息,忌忽高忽低。
表一 鴨的育雛溫度 (0C)
日齡類別 1-2日齡 3-7日齡 8-14日齡 15-21日齡
肉鴨 30 29-24 24-18 18-16
蛋鴨 28-26 26-22 22-18 18-16
(2)濕度:育雛前期,室內溫度較高,水份蒸發快,此時相對濕度要高些。若濕度過低則腳趾干癟,精神不振,影響健康和生長,我國南方一般都能達到要求。
(3)飼養密度:密度過大,不僅影響健康和生長、發育,也易造成疾病的傳播;密度過小,不易保溫,圈舍利用率低。密度應隨日齡及季節變化而改變。
表二 鴨不同周齡的飼養密度 (只/米2)
周齡類別 1周齡 2周齡 3周齡 4周齡 5周齡 6周齡以上
肉鴨 35-30 30-25 25-20 15-12 12-10 7-8
蛋鴨 40-35 35-30 30-25 25-20 20-15 10-12
(4)光照:太陽光能提高鴨的體表溫度,增強血液循環,促進骨骼生長,並能增進食慾,刺激消化系統,有助於新陳代謝,若自然光照不足,可用人工光照彌補。
2、雛鴨管理要點:
(1)飲水開食:培育雛鴨要掌握「早飲水、早開食、先飲水、後開食」的原則,保證其出殼後24小時就可喂肉小鴨科,若是蛋鴨則喂飼蛋小鴨料(最好向有完善的技術咨詢和售後服務系統的飼料公司購買。)
(2)餵食次數:少喂多餐,逐漸過渡到定餐,3日齡之前每隔2小時喂一次,晚上二次,逐漸減少到21日齡每日三次。
(3)洗浴運動:育雛期內進行洗浴和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促進發育。雛鴨的尾脂腺不發達,初期洗浴的時間短,水要淺。周齡開始每天在淺水中洗浴5-8分鍾,2周齡則可洗浴15-20分鍾,以後逐漸延長。
(4)分群管理:不同日齡不同批次的小鴨不能同群飼養,須按鴨的體質和發育情況進行分群,1周齡400-500隻/群;2周齡250-300隻/群;3周齡150-200隻/群。
(5)斷啄:為防止鴨群啄癖的發生,可在2-3周齡時斷喙。用切啄器在鴨上啄嘴的中部切。為防止斷緣出血,在切啄前後兩天可在飲料中加維生素K。
三、肉用仔鴨飼養管理
3-7周齡的鴨稱為中雛(或仔鴨),此階段是鴨生長發育迅速的時期,對營養需求高,食慾旺盛,採食量大,對外介環境的適應性強。
1、飲料與投喂量:用3-5天過渡期,飼料從小鴨料過渡到中鴨料,若是半番本地土雜鴨類,也可用中鴨料,按喂量以自由採食所能消耗的飼料量為宜。
2、保持圈內清潔乾燥:仔鴨易管理,要求圈舍條件比較簡易,只要防風,防雨設備即可,但圈舍一定要保持清潔乾燥,夏天搭蔭棚。
3、密度適當:隨日齡增大,不斷調整密度,使圈內經常保持空氣新鮮。
4、洗浴:為促進新陳代謝與鴨體肌肉、羽毛的生長,每天定時洗浴,但時間不可過長、尤其後期,以免散熱過多,影響經濟效益。
四、蛋鴨育成期飼養管理
蛋鴨自5周齡至16周齡稱育成期。這時期特點:①生長發育迅速,活動能力很強,會吃會睡,需要給予管理豐富的飼料。②神經敏感,合群性很強,可塑性很強,適於調教和培養良好的生活規律。
1、飼料:利用3-5天把鴨料從蛋小鴨料過渡到蛋育成鴨料。
2、運動:適當加強運動,促進骨骼和肌肉發育,防止過肥,每天定時在舍內轉圈運動。
3、接觸: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膽量,防止驚群。
4、限飼:限飼以控制體重,避免過早開產,使開產日齡整齊,生蛋大,產蛋高峰持續時間長,降低產蛋期發病率與死亡率。但限飼不等於喂玉米,有限量、限質、限時三種方法,即限制採食量,控制飼料營養濃度,控制飼喂次數或採食時間。
5、光照:不用強光照明,要求每天標准光照時間穩定在8-10小時,在開產前不宜增加。
五、產蛋鴨飼養管理
從產蛋開始直到被淘汰稱產蛋鴨,一般蛋用型麻鴨利用期約350天,為第一個產蛋年。也有經換羽休整後,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但其生產性能逐年下降,尤其是受精率、孵化率降低及蛋殼變薄。
1、飼料與飼喂量:產蛋前期應盡快把產蛋推向高峰,在營養方面應根據自然環境,飼養規模選擇飼料類型。山區小型產蛋鴨選用適合山地蛋鴨早熟、蛋粒小、產蛋率高的全價蛋鴨料。沿海高產大型產蛋鴨選用適合與之特點相應的全價蛋鴨料。購料或自配飼料時應注意選擇,以滿足鴨的營養需要並保持健壯體格,飼喂量以自由採食量為宜。
2、光照:進入產蛋期的光照原則是:只宜逐漸延長直至達到每晝夜光照16小時,不能縮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強度不可時強時弱,只許漸強,直至每平方米8勒克斯(2瓦/米2)。操作規程要保持規定,避免引起應激反應。
3、溫度:最適宜溫度為13-200C。鴨沒有汗腺散熱,溫度過高,採食量減少,生理機能受到干擾,蛋重減輕,蛋白變稀,蛋殼變薄,產蛋率下降。氣溫在50C以下時要保溫升溫,超過300C時要防暑降溫。
4、不同季節管理要點:春季重點防霉、通氣。敞開門窗,充分通風,勤換墊草,保持舍內乾燥,疏通水溝,運動場不可積污水,嚴防飼料的發霉變質,定期消毒鴨舍。夏季防暑降溫,敞開門窗,裝上排風扇,搭架遮棚。適當疏散鴨群,縮小飼養密度。秋季補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時間不少於16小時,強度以5-8勒克斯為宜(1.25-2瓦/米2)。冬季重點是防寒保溫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時間,提高單位面積飼養密度達8-9隻/米2,關好門窗,防止賊風。
⑧ 養鴨的技巧,都有哪些呢
跟著現在農村養殖業逐漸興旺,許多農人都展開了許多的養殖項目,不同的養殖項目必定有賺也有虧,而養鴨卻是一個特別賺錢的項目,養鴨的技巧,都有哪些呢?
⑨ 新手養鴨子怎麼養需要注意哪幾點呢
放養鴨舍選擇:做為鄉村最傳統的的養殖模式,鴨舍一般在村邊清靜的位置構建簡單鴨舍,避免鴨子碰到受驚,尤其是鴨苗和夜裡下蛋的母鴨。鴨舍必須按時清理鴨舍,天天用草灰、生石灰粉除菌去濕氣。假如飼養蛋鴨,產蛋期要墊上麥草,避免鵝蛋損壞。散養:每日必須把鴨子趕來江河,湖水。池塘,漁塘,水渠,坑地,荒山,田地等有水資源或是綠草的地區。
鴨舍內提升自然通風能夠推動空氣流動,加速鴨體揮發帶去發熱量,進而減少鴨的人體體溫,為降低病症的出現和傳遞,應維持畜舍空氣新鮮。氣候問題時要及時調整通風量,調整畜舍溫度,防止溫度大幅度調節,溫度差太大導致鴨發燒感冒。為降低太陽輻射量可把鴨頂棚漆成乳白色,做好園林綠化利用綠色植物擋住,可合理減少畜舍溫度,因為陽光直射,鴨群多集中於畜舍,應在運動場地上邊利用綠色植物或防曬網適度遮陰,可提升鴨群活動空間。
⑩ 鴨棚溫度低,鴨子會出現什麼病
鴨子從出殼到50日齡稱為雛鴨,其中又分為幼雛期與中雛期。幼雛期是指從孵化到21日齡的鴨子,這是整個養鴨生產中最關鍵的一個時期,由於剛出殼的雛鴨體質還很弱,不能調節自身體溫,對溫度比較敏感,如通風與保溫不好,往往會發生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等);其次,雛鴨的消化器官發育還不健全,消化能力差,飼養工作稍不注意,容易發生腸道疾病(如腸炎等)。所以育雛工作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雛鴨的成活率和生長發育,同時,也會影響以後的生長,肥育和產蛋
(1)基本條件及要求
①保溫要求:一般採用給溫育雛法。不管採取什麼方法給溫,一般要求第一周保溫傘下溫度32—30℃,室溫25—24℃;以後每周分別下降1—2℃。至第5周起室溫保持在18—20℃(蛋用型鴨可以低1—2℃)。
②料槽和飲水器准備:
對料槽和飲水器的要求是方便於雛鴨採食的飲水,只能將頭伸入吃料和飲水,但不能讓鴨進入,這樣既清潔衛生,又不浪費飼料和水。剛出殼的雛鴨喂料時,可用大小為60×35厘米,緣高2.0—2.5厘米的料盤,每個料盤可飼養50隻雛鴨。2周齡的雛鴨可改用長料槽或圓盤飼喂,槽深約4—5厘米,每500羽雛鴨約需6米長的料槽。剛出殼的雛鴨最好用自動飲水器;也可用白鐵皮,陶缽,廣口瓶等製作,使用時在瓶口放一瓦片,讓水流出。3周後可轉用飲水槽,每500羽雛鴨需4米長的水槽,水的深度應保持在能浸到鴨的鼻孔為宜。
③育雛舍消毒:
雛鴨入舍前,育雛舍必須徹底地清洗和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機酸消毒液進行消毒,如農樂等,也可選用1—3%的苛性鹼溶液、2—5%的漂白粉溶液或3—5%的煤酚皂熱溶液進行消毒,具體參見說明書運用。消毒後將育雛室密封並空置2—3周後接雛。以舍飼為主的飼養管理
上面介紹的飼養管理方法適用於蛋用型鴨(麻鴨),一般肉用型鴨(如北京鴨)多採用舍飼的方法,或以舍飼喂料主,牧飼為鋪。舍飼法的優點是,鴨子生活環境比較溫暖、舒適,冬季及春雨、秋雨、黃霉季節能照常產蛋,亦便於管理,適合於家庭小規模飼養。
飼料是蛋鴨高產的物質基礎。要保證鴨子吃飽、吃好。應注意飼料搭配,組成平衡日糧,飼料品種要多樣化且相對穩定,不要經常變換,更不能有啥吃啥。最好是人市場購買配合料。
在使用配合料時,一定要根據產蛋率高低、氣候冷熱、體重大小、作適當變動,千萬不能不分情況一樣對待。
穀物類可用粉狀、粒狀各半或全部粉狀混以其他飼料加水拌成干濕狀喂給。鮮貨(下腳)要煮透,青飼料要新鮮,不可中斷。北京鴨一般每晝夜飼喂4次,即上午9點、下午3點、晚上9點、夜裡3點:停產鴨日喂二次,一般每日每隻消耗混合料3—4兩,青料3—4兩。麻鴨一般每天喂三次,早、中、晚定時給料,夏季天熱,早上一頓應提前(5點),晚上一頓要推遲(7點);冬季夜長,可適當喂些粒料。為了補充礦物質,可在舍內食盆里放些碎貝殼、蛋殼等,讓鴨子自由採食。產蛋期間不論熟料和生料均為2.2—2.5兩,青料2—4兩。
青料與精料的比例一般各為50%,但是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產蛋鴨過肥,可加大青草比例;不產蛋和人工強制換羽的鴨群,草料可占精料的70%以上,最多可達150%。青飼料缺乏時,可喂大麥芽,效果很好。
春季氣候轉暖,除增加鴨子在舍外活動時間,讓其多接觸陽光外,應抓好清潔衛生和防疫工作。特別是霉雨季節,天氣潮濕,飼料容易發霉,疫病也開始流行,因此要抓好防疫工作,保持鴨舍清潔乾燥,飼槽、飲水器等要勤洗。夏季天氣炎熱,舍外應有樹蔭及涼棚,晚上可在舍外過夜,舍內窗戶應全部打開,勤撤干沙土保持乾燥,可割些青草或椿樹作墊料,既可造成涼爽環境,又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秋季晝夜溫差大,要盡量減少飼養管理條件的突然變化,否則會影響產蛋率。秋季日照時間漸短,夜間可人工補充光照,以增加產蛋量和延長產蛋期。每平方米鴨舍要有4—5瓦的光源,燈泡安裝在離地面1.8—2.0米處,並不使留下黑暗的角落。補充光照的時間要恆定,每天早、晚固定開、熄燈時間,使補充光照與自然光照每晝夜達14—16小時。
為此,在舍內應設有兩套照明設備,一部分光線較弱,可作為鴨群休息時用;一部分強光照明,供飼喂和刺激活動時用,沒有電燈的地區,可用煤油燈代替。冬季飼養管理的中心任務是作好保溫工作。舍內鋪清潔乾燥的墊草,每天必須清除,翻曬。最好用溫水拌料,飲水也用溫水,嚴防吃雪和飲冰水,避免造成停產。在氣候不低於零下10℃和沒有大風的情況下,鴨子仍可放出。但當舍內外溫差過大時,放鴨出舍前,應先打開窗戶,使冷空氣徐徐流入,待舍內外溫度接近時,再放鴨出去,以免感冒。
鴨子多在後半夜產蛋,一般從半夜1點左右開始,到3—4時最多。春季和夏季產蛋時間較早,產蛋集中,冬季較遲,產蛋時間拖的較長。此外,產蛋窩對於鴨子產蛋有很大的影響。在冬季缺少墊草做窩,或者墊草潮濕,即使飼養條件很好,也會影響產蛋。因此,要注意添加墊草,勤曬勤換,保持墊草清潔乾爽,既利於母鴨產蛋,也可避免弄臟鴨蛋。
還需要指出的是,母鴨有時產不正常的蛋,通常叫做異常蛋或畸形蛋,較常見的軟殼蛋,甚至還有無殼蛋。
出現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鈣和維生素D,在早產或輸卵管發炎情況下,亦能產生軟殼蛋。
防治的方法:一是在日糧中增加一些含鈣豐富的礦物質飼料,如蛋殼粉、貝殼粉、石粉等;另一點是在母鴨產蛋時,給以安靜的環境,避免受到驚嚇。
人工強制換羽
母鴨經過幾個月連續不斷的產蛋,體內營養物質不斷消耗,或因日糧中營養不完善及管理不善,都會出現脫毛換羽現象,換羽期間,母鴨產蛋量減少甚至停產;所產的蛋,品質也不好,容易破損;而且自然換羽的時間較長(約4個月),換羽後的初期產蛋也參差不齊,影響鴨群的飼養管理和種蛋的孵化。
為了保持鴨群產蛋平衡,爭取秋冬季多產蛋,和冬季有較多的肉鴨供應市場,可以將一部分產蛋鴨(種鴨)在夏季實行人工強制換羽,在短期內恢復產蛋。
人工強制換羽的時間,應根據各地飼養條件,鴨群產蛋率和孵化季節等來決定,一般在7、8月份進行。北京地區多在6月初,廣東地區多在春末夏初(芒種前後)進行人工換羽。如鴨產蛋率下降到30%,有部分鴨子已開始換羽,又不是孵化旺季,也可進行強制換羽。
強制換羽分為三個步驟:
1.停產
也叫「關蛋」:即在短短的幾天里,使母鴨由產蛋變為不產蛋。
把要進行強制換羽的鴨子關在棚舍內不放牧,舍內保持較暗的光線,不清除墊草、糞便,有意將羽毛臟污,頭兩天僅白天喂二次,喂量為正常量的一半,夜量不喂。到第3、4天僅供給水草和清水,或者連續2—3天不喂任何飼料,只給飲水;三天後才給粗飼料(糠麩、水草、癟谷、番薯等)。由於生活條件的急劇變化,鴨子前胸和背部羽毛已相繼脫落,主翼羽、副翼羽和尾羽的根已呈現乾枯透明而中空等現象,這時便可進行人工拔羽。
2.拔羽
在拔羽前必須詳細觀察鴨的生理變化,判斷是否已到了拔羽的適當時機。一個變化是嘴、腳色素減退,如北京鴨的嘴、腳可由桔黃色變為淡黃色,最後近於白色;第二個特徵是兩膀肌肉收縮;第三個特徵是羽管根部「脫殼」,這是拔羽前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所謂「脫殼」,是指拔出的羽毛的羽管尖端不帶血占與筋肉絲。出現上述情況以後,便開即拔羽。拔羽時,用左手抓住鴨的兩翼,然後用右手由內向外側,從第一根往第十根逐漸試拔。先拔主翼羽,後拔副翼羽,再拔尾羽。如試拔時不太費勁,拔出的羽根不帶嫩尖或血液,可一次拔完;否則,可隔2—5天再拔一次。
3.恢復
母鴨拔羽後,再逐漸恢復正常的飼養管理。但增加飼料不能操之過急,應由少到多,由粗到精,逐步過渡到正常。每天除白天喂二次外,晚上增加一次,並在日糧中增加維生素飼料和礦物質飼料(如石膏),促使羽毛生長。
舍內每天要鋪新乾草,夏季要陰涼防暑,這樣新羽毛可在拔除舊羽後25—30天長齊。人工強制換羽從停產到恢復產蛋,約35—45天。
鴨子拔羽後,當天不宜放水和放牧,因此時毛孔的傷口未癒合,放水放牧容易感染細菌。最好讓鴨子休息一天再放水和放牧,但時間要短,地點要近。以後逐漸增加,並要防止被雨水淋濕,至拔羽後l0天才能恢復正常管理。
強制換羽時要將公、母鴨分開,以防母鴨受害。在頭兩天減料時.要使每隻鴨子都能同時採食,以防採食不均,達不到普遍控制採食量的目的。
鴨性情溫馴,膽小易驚,只要有比較合適的飼養條件,不論鴨日齡大小,混群飼養都能和睦共處,爭斗現象不明顯。
鴨在陸地上行走,步履遲緩,在水中卻十分靈活自如,水性好。鴨善於在水中覓食、嬉戲和求偶交配。
鴨的口叉深,食道大,能吞食較大的食團。鴨舌邊緣分布有許多細小乳頭,這些乳頭與嘴板交錯,具有過濾作用,使鴨能在水中捕捉到小魚蝦,並且有助於鴨對採食的飼料適當磨碎。鴨的肌胃發達,內壓很高,消化力也強,肌胃內經常貯存有砂礫幫助消化。舍飼條件下的配合飼料原料應盡可能地多樣化。
成鴨的大部分體表覆蓋著正羽,非常緻密且多絨毛,保溫性能很好,對寒冷有較強的抵抗力。
鴨有較好的條件反射能力,可以按照人們的需要和自然條件進行訓練,形成鴨群各自的生活規律。如覓食,戲水,休息,交配和產蛋都具有相對固定的時間。放牧飼養一日之中,一般是上午以覓食為主,間以浮游和休息;中午以浮游、休息為主,間以覓食;下午則以休息居多,間以覓食。一般說來,產蛋鴨傍晚採食多,不產蛋鴨清晨採食多,這與晚間停食時間長和形成蛋殼需要鈣、磷等有關, 因此早晚應多投料。舍飼鴨群採食和休息隨鴨主所給條件而定。鴨的配種一般在早晨和傍晚進行,交配行為以傍晚較多,熄燈前2~3小時交配頻率最高。墊草地面是安全的交配場所,因此,種鴨要晚關燈,實行墊料地面平養有利於提高受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