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飲水凈化 > 科技作品飲水機的實驗課題怎麼寫

科技作品飲水機的實驗課題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9-16 19:38:22

⑴ 關於『純凈水是否純凈』的開題報告如何寫

各位領導、專家教授、老師們: 本課題於2003年4月7日申報批准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信息文化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子課題。為了便於地方管理,再申請為茂名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並於 2004 年 2 月 10 日由茂名市教育學會、茂名市教育局教研室正式批准立項。經過緊張的籌備,今天正式開題了。現在,我代表課題組向參與課題教師作開題報告,提請各位教師討論,並請上級領導及專家教授多提寶貴意見。 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信息技術)中指出:「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 《信息技術》是一門全新的課程,它不僅教學內容新、教育理念新,更重要的是教學方法新。由於信息技術課的「新技術、寬視野、重實踐、嚴邏輯」的特點,這門課不再是單純的傳授計算機知識與訓練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因此我們必須變革教育、教學思想,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並深入理解其內涵,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我縣為沿海一小縣城,由於經濟落後,受條件限制,信息技術教育開展較晚,雖然各校也開展了一些小規模的多媒體教學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於信息封塞,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而對學生思維與能力的發展,與傳統方式相比,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拉近了我們與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的距離,使我們的教學研究取得專家的及時指導有了可能。我們通過互聯網的積極聯系,得到了《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准(實驗)》(信息技術)研製組負責人李藝教授及研製組秘書鍾柏昌的熱心幫助和支持下,以課題的形式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實驗,探討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具體作法,並進行反思與重建,論證其教學效果有效性和可推廣性。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任務驅動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法,雖然任務驅動教學得到了國內外廣泛的研究和實踐,但是,由於缺乏系統的理論層面的提升,這種「營養」上的先天不良導致不足和負面影響日益顯露,懷疑和批評之音逐漸增多,來自專家的批判:「目前許多教材都號稱以任務驅動,但缺乏帶實際意義的綜合性任務,只有一些小任務,實際上與傳統的練習題無異。」( 祝智庭:信息技術為什麼能支持教育改革 —— 祝智庭教授談信息技術教育中的若干問題,載《網路科技時代雜志》 2002 年第 6 期。 ) 「任務驅動式教材又成了『操作習題集'」( 王效剛,王愛勝:中學信息技術教材中 「 任務 」 設計的再思考, http://www.fsyz.com.cn/wlky/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主要有三個基本觀點。第一,學習是一種意義建構的過程:人們對事物的理解與其自身的認知結構有關。學習者在學習新的知識單元時,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而獲得知識,是通過個體對知識單元的經驗解釋從而將知識轉變成了自已的內部表述。知識的獲得是學習個體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第二,學習是一種協商活動的過程:學習的發展是依靠人的原有認知結構的。由於每一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認知結構,對現實世界都有自己的經驗解釋,因而不同的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會不完全一樣,從而導致了有的學習者在學習中所獲得的信息與真實世界不相吻合。此時,只有通過社會「協商」和時間的磨合才可能達成共識。第三,學習是一種真實情境的體驗: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真正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行動研究理論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合於廣大教育技術實際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類型。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動研究要求實際工作者進行積極的反思、參與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實際,參與實際工作,並要求兩者相互協作,共同研究。這樣,研究者可以從「局外人」轉變為「參與者」,從只負責「發現知識」到負起解決實際問題的責任,還可使實際工作者改進其行動和工作。 本課題在反思任務驅動教學的基礎上,從新的理論視角出發,對任務驅動教學加以重新建構,從專家、教研員、教師三位一體研究方法,開展任務驅動教學的行動研究,在實踐中進一步發現和解決任務驅動教學所存在問題,修正任務驅動教學的有關理論和做法,論證任務驅動教學的效果,積累任務驅動教學的成功經驗。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本課題的研究包含了三個方面:基礎研究、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通過對任務驅動教學的現狀分析,重建任務驅動教學的理論體系,以電白一中、春華學校、電白實驗中學的初中、高中不同班級為實驗班,開展行動研究,克服當前任務驅動教學所凸顯的問題,總結一套「重建」後的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和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核心方法為行動研究法,同時伴以文獻研究、調查法、訪談、網路研討等。 首先在信息技術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對現行任務驅動法的理論進行重新梳理工作,針對現行任務驅動法的弱點與弊端,重建任務驅動法的理論,探索新的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模式,然後由專家、教研員、一線教師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網路研討,三位一體合作對實驗班的課程進行任務驅動教學的教學設計,對實施的教學過程進行拍攝錄像分析,通過電郵、電話等手段進行遠程交流和指導,及時調整研究過程中的偏差,記錄成功的經驗。 通過兩個學年的行動研究,及期末和期終實驗班和對照班的測評數據,進行過程性評價和定性分析,總結出研究經驗,以論文的形式形成研究成果,並把優秀的教學案例、學生作品展向廣大教師推廣和借鑒。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周期、步驟 和預期成果 課題研究的實施周期: 2003 年 9 月 -2005 年 8 月 1 、准備階段: 2003 年 9 月 -2004 年 1 月 成立課題組,准備開展課題研究的相關軟硬體設備,收集相應資料,選用並學習使用遠程網路交流工具,開展網路交流討論,討論課題研究的方案和計劃,對任務驅動教學理論進行重新建構,並創建課題研究專題網站。 預期成果:建立課題專題網站,收集相應資料,開展網路交流討論。由劉敏完成《任務驅動教學法反思與重建後的課堂模式探討》論文及研討課例實錄。 2 、實驗階段: 2004 年 2 月 -2005 年 6 月 分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2004 年 2 月 -2004 年 8 月 通過網路交流對我縣高一信息技術教材進行教學設計,在三校中選定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年級的其他班級作外部參照。實驗班的教學主要以任務驅動教學為主,對不適合任務驅動教學的內容採用與對照班相同的常規教學法,對照班用常規教學法進行第一階段的行動研究,完善任務驅動教學理論。 期末根據測評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對學生進行訪問調查,總結調整實施的方法與效果,對第一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初步結論。 第二階段: 2004 年 9 月 -2005 年 7 月 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驗教師在專家、教研員的指導下獨立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並做好研究過程的記錄。期終對第二階段進行評估,總結經驗,得出最終結論。 預期成果:參與課題組老師根據實驗效果各自撰寫實驗效果報告、製作《新型任務驅動教學法示範課例》 VCD 。 3 、結題階段: 2005 年 7 月 -2005 年 9 月 整理各種資料形成研究成果,同時邀請教育領導部門和兄弟學校有關教研人員進行評測、推廣和借鑒。 預期成果:形成《重建任務驅動法課堂教學模式結題報告》;參與實驗者各自撰寫研究成果論文。 七、課題組人員 研究指導顧問:李藝教授 鍾柏昌(南京師范大學信息化教育研究所) 課題負責人:劉敏 ( 電白縣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術教研員 ) 教學實驗教師:廖永海 ( 電白實驗中學,信息技術教師 ) 梁婺清 ( 電白春華學校,信息技術教師 ) 陳亞運 ( 電白一中,信息技術教師 ) 李小勇 ( 電白春華學校,信息技術教師 ) 各位課題組成員,本課題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只要大家扎實工作,刻苦鑽研,勇於探索,開拓創新,我們一定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圓滿完成研究任務,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為推動我縣信息技術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為新課標的推行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 謝謝! 你可以仿照一下
滿意請採納

⑵ 科技小論文怎麼寫

撰寫科技小論文的方法和技巧
科技小論文是學生科學研究的總結,而不是文學作品。小論文的寫法有一定的規范性,它包括以下內容:
1、論文題目:題目要與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文不對題。題目要求簡潔、新穎、吸引讀者。如《為什麼鹹蛋黃會出油?》明了,吸引讀者。研究的題目不能太大,不然無從下手。
2、引言:是論文的開場白,簡單說明進行該研究的目的或作者是怎樣想到要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的起因。
3、材料和研究方法:要寫清考察和觀察對象、實驗的材料及材料來源;採用什麼研究方法以及具體研究步驟;使用了哪些儀器等,這都要如實交代清楚,以便經得起他人的重復試驗。
4、結果:是論文的論據部分。除了用文字,還可用表格中的數據,圖片,照片,這樣具有說服力。數據的真實可靠是實驗研究的關鍵所在。
5、討論:這是論文的論證和論點部分。通過實驗得出了什麼科學結論。並要在理論的基礎上加以說明。論點必須是以科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為依據,要恰如其分,實事求是。如果脫離實際,故意擴大研究成果,就失去論文的科學性,結果將是一事無成。
本次的科技小論文選題可以參考叢書的有關課題,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手段。也可圍繞自己勞技創意和製作過程等方面內容進行論述。

⑶ 小學五年級科學研究小課題怎麼寫

小學科學課題研究
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方案
-——植物生活條件的研究
一、 課題的提出:
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上學期的科學課上同學們就提出了許多關於植物的問題。新學期開始,我們組織三年級各班學生學習了學校《窗檯綠化的觀察與研究方案》,同學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提出了許多感興趣的問題。例如:植物為什麼長在土上?為什麼植物不吃飯也能長大?我認為利用窗檯這個同學身邊的「基地」,在三年級同學中開展窗檯植物的觀察與研究。
二、活動內容:
各班根據季節的不同自行選擇綠化窗檯的植物,觀察了解植物的形態、生活習性、種植技術。
1.寒假開學(春季)開展種花養花活動。讓學生選擇花的品種,知道花的名稱,了解種子的萌發過程、條件;植物的移栽技術、影響移栽成活的條件。詳細記錄種子萌發,花卉移栽、成活的過程等。
2. 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進行幾種對比實驗:光照對植物生活的影響,無機鹽對植物生活的作用,沒有土植物能生長嗎?
3.對研究記錄整理、分析,提出各小組活動報告。
4.的冬季來臨之時,研究無土栽培技術,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走入社區,為社區服務。
三、活動的意義
1.讓學生自己動手種植、栽培植物,體驗植物、空氣與人的關系。進而使學生理解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保護環境的作用。從中受到環保教育。
2.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種植、栽培植物的知識、技術與方法。使學生受到勞動教育和技術教育。
3. 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通過觀察、設計、想像、實驗探究、體驗一系列活動,發現和解決具體的現實問題。
4. 學生通過栽培蒜苗、綠豆苗等涮菜類食品,鼓勵學生去賣,去討價還價。
四、活動目的
使空曠的窗檯變得生機勃勃,凈化空氣,減少冬季感冒病的發生。同時,學生以小見大,由教室窗檯的綠化想到大自然的綠化。培養學生走入社區,服務社會的思想意識和品質。

⑷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生科學研究報告怎麼寫

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生項目申報表
技術發明報告
說明:1. 本報告由申報人按各部分的要求填寫,與申報書一並提交.
報告各部分可附紙另續寫,附紙上寫明相應各部分的標題號.
項目名稱
申報者

發明設計的目標
你的設計想達到什麼目的 你想解決日常生活中或者科學技術中的什麼問題

調查目前別人已經做過什麼
調查一下你想要解決的問題或者要設計的產品,目前別人已經製作了什麼類似的產品或者研究出了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

創意設想
和方案
發揮你的直覺和創意,想一想實現你設計目標的所有可能的辦法或方案,用設計草圖及必要文字說明這些辦法或方案.

分析完成發明設計的一些限制條件
在開始動手之前,請想一想,要完成你的研究設計,有哪些限制條件是你必須要在工作中考慮的
例如:你能否找到合適的工具和材料 製作或者實現你的設計需要花多少錢 要製作或使用你的產品要多大的空間 你設計的產品將要在什麼環境條件下使用(例如需要耐受什麼樣的溫度,壓力等) 你發明設計的外觀和尺寸大小有什麼要求 你設計發明的產品的安全性,工作效率,耐用性問題等等.
請詳細列出所有的制約你完成發明設計工作的條件.

發明設計方案的選擇和測試
選擇一個比較可行的設計方案,製作一個模型進行測試,看看這個設計方案是不是有效.然後不斷修改,完善,如果需要還可以重新設計一個方案.
請記錄下你每次進行測試的方法,結果以及根據測試的結果,你是如何改進自己設計方案或者重新設計了新的方案

檢驗你的發明設計方案
請用畫圖及必要的文字說明你的最終設計方案,並進行一些有關的調查或者實驗.
請用實驗或者調查數據說明你的設計方案是不是在你預先想到的限制條件下實現了你的設計目標 它與以前別人的方法相比較有哪些優點和改進 它是否能製作成真正的產品供人們實際使用 你的設計是不是得到了使用人的肯定和歡迎 你的發明設計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
附件
外觀圖(□ 手繪圖 □照片)□ 結構圖 □ 原理圖 □數據記錄
其它(註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計:____________件.
注:本報告不需提供的實驗記錄原件,可提交復印件.
附件3.2.2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小學生項目申報表
科學研究報告
說明:1. 本報告由申報人按各部分的要求填寫,與申報書一並提交.
2. 報告各部分可附紙另續寫,附紙上寫明相應各部分的標題號.

研究的問題
請簡單的說出你要進行研究探討的問題是什麼
例如:我想研究螞蟻喜歡吃糖,面條,肉腸這三種食品中的哪一種.

假設
請用一小段話來說明你對所要研究問題做出的假設或猜想.
例如:由於我看見過好幾次許多的螞蟻在運送死去的小蟲子,所以我假設螞蟻喜歡吃肉腸.

研究計劃
制定一個詳細的實驗研究計劃,應該包括你的實驗步驟和基本實驗方法等內容.如果是集體進行研究,還要說明小組成員分工情況.你描述的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應該清楚,能讓其他人根據你所說的過程重復你的實驗.
建議:對實驗步驟的說明採用流程圖的圖示方法效果會比較好.

實驗材料准備
列出你在研究過程中要使用的所有材料,工具和儀器.

觀察數據和實驗記錄
依照研究計劃中制定的過程和方法,收集觀察或實驗數據,做一份詳細的實驗記錄.
建議:
1.實驗記錄可以使用圖文混合的方式進行記錄,畫圖可以清楚地記錄實驗的操作方法和實驗過程;文字能夠細致的說明一些實驗中的細節及你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2.如果需要,為你的實驗結果或研究項目進展情況拍下照片來幫助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3.如果在實驗過程中感到需要,你的實驗計劃可以調整,但要記錄下來為什麼調整,計劃是如何調整的.

實驗結果分析
藉助簡單表格,圖形等方法分析實驗數據,總結歸納出實驗的最終結果.
如果實驗結果與你原來的假設不一致,請你仔細分析其中的原因,並嘗試進一步研究.

研究結論
通過你的研究工作,請對你提出的研究問題做出回答.
從你的實驗結果看,你下一步的研究是什麼 如果重新進行這個項目,你將對研究工作做出哪些調整改變
說說你在研究工作中有什麼收獲,有什麼感受

⑸ 課題報告怎麼寫

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題名稱
1、名稱要准確、規范
准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比如「小學語文指導自主教學模式研究」,這里研究對象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問題就是指導自主教學法。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例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其研究的對象是小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法,這就說得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而有些課題名稱則起得不是很准確。如,「集中識字,口語突破」這個名稱,別人只看題目,就無法看出研究的是什麼問題,好象是語文,又象是英語,是中學或是小學,是小學高年級還是小學低年級更沒辦法看出來。若改為「集中識字,口語突破——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這樣就一目瞭然了。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規范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范、科學。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個題目如果是一篇經驗性論文,或者是一個研究報告,筆者覺得不錯,但作為課題的名稱就不是很好,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2、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
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要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盡量不用,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但要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和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第三,要認真、仔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有針對性,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有位老師在課題申請表中對它的課題意義是這樣說的:「高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2001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根據目標來確定這個課題要研究的內容,研究內容要比研究目標寫得更具體、明確。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這對我們整個課題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這里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某省「九五」重點課題《初中語文活動課研究和實驗》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初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1、根據初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2、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3、根據初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初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初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歷史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理論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種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們在應用各種方法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每一具體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憑經驗、常識去做。比如,我們要通過調查了解情況,我們如何制訂調查表,如何進行分析,不是隨隨便便發一張表,搞一些百分數、平均數就行了。這是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六)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一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七)課題預期的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可能出現哪些情況、問題?研究會帶來什麼成果?有什麼對策?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論文、專著、軟體、課件等多種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機構和人員分工
課題小組成員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確定課題組長、副組長、課題組成員以及分工。課題組組長就是本課題的負責人。一個課題組應該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權之士,二是有識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權了課題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識了課題質量、水平就會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實實去做。課題組的分工必須明確合理,讓每個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責任。當然在分工的基礎上,也要注意全體人員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討,克服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課題組成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果課題組成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難以得到批准立項。

(九)課題研究的經費及設備條件需要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經費和設備條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對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如有關測驗題和問卷題等研究工作與材料、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必須寫清。但要實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寫亂要,要加強管理,監督使用。

總之,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是研究人員科研知識和能力的「縮影」。只有重視並認真、科學地做好研究課題方案的設計,制定好開題報告,才能為獲取教育科研優秀成果打開成功之門。一句話,沒有科學周密的開題報告,沒有對研究設計的精心准備,就沒有科研活動的發生,更不會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學術突破。參考文獻(略)(摘自《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1,原文:「談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作者 李德煌 阮秀華)

⑹ 幼兒園科學課 飲水機的原理

一)、出水原理 )、出水原理 飲水機內部的水循環原理是通過負壓來實現的,水瓶底部為密封,插入飲水機時,
飲水機內部的水循環原理是通過負壓來實現的,水瓶底部為密封,插入飲水機時,其內部的壓力小
於外界的大氣壓力,保證了瓶內的水不會流淌出來,當用戶接水時,水罐內水位下降,
於外界的大氣壓力,保證了瓶內的水不會流淌出來,當用戶接水時,水罐內水位下降,空氣由下面進入瓶 內,使得瓶內的水進入水罐。 使得瓶內的水進入水罐。
若水瓶破裂或出現縫隙,外面的空氣進入水瓶內,使得瓶內壓力增大,破壞了壓力平衡,
若水瓶破裂或出現縫隙,外面的空氣進入水瓶內,使得瓶內壓力增大,破壞了壓力平衡,致使水罐 水面上升,出現聰明座溢水現象。 水面上升, 出現聰明座溢水現象。
二)、加熱原理: )、加熱原理: 加熱原理
制熱系統分為內熱式和外熱式。內熱式是通過不銹鋼電加熱管直接置於熱罐中對水進行加熱,
制熱系統分為內熱式和外熱式。內熱式是通過不銹鋼電加熱管直接置於熱罐中對水進行加熱,外熱 統分為內熱式和外熱式
式是通過加熱器在熱罐外部通電加熱,通過熱罐的不銹鋼進行熱能傳遞,來加熱熱罐內的水,
式是通過加熱器在熱罐外部通電加熱,通過熱罐的不銹鋼進行熱能傳遞,來加熱熱罐內的水,外部有保溫
層以減少熱量損失。對比之下,內部加熱熱效率高、加熱快、耗電量小,但加熱管容易結垢,不易清洗;
層以減少熱量損失。對比之下,內部加熱熱效率高、加熱快、耗電量小,但加熱管容易結垢,不易清洗; 外部加熱熱損失大,加熱較慢,但結垢少沒有噪音。
外部加熱熱損失大,加熱較慢,但結垢少沒有噪音。

⑺ 小製作自動飲水機的設計目的

小製作自動飲水機的設計目的: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創新意識。

小製作設計的對意志和品質影響:

在操作活動中,幼兒往往會遇到很多困難,他們反復嘗試,總結經驗,最終獲得成功。因此,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既可以提高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又能幫助他們形成堅韌和頑強的品質。

在放鬆、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動手創作」還會給孩子帶來「成就感」, 有利於養成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更能引發他們自主動手、自主探索的信心。

小製作動手教育的重要性:

1、動手能力是人必須學習和掌握的技能孩子通過動手玩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體的方法。以後,幼兒便會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經驗。

2、促進大腦發育孩子從一出生時,大腦里就儲存了1000億個腦神經元,它們遍布於左右大腦的各個區域,掌管著孩子的動作、記憶、想像、語言、顏色、閱讀等方面。最初的神經元是相對獨立的,孩子在動手操作、感知的過程中,神經元之間會形成網狀的神經突觸。

神經元連接越密集,傳遞信號也就越順暢,孩子才會更聰明。如今動手能力成為人們判斷神經系統是否正常,智力發育是否落後的重要指標。

⑻ 青少年科技創新作品如何選題之發現高質量的課題

雖然在我們的頭腦中存在著各種各樣需要解決的問題,但當我們要真正確定一個課題進行探究時,我們又會發現自己的頭腦中的問題太一般化了,這些問題好像很難成為一個課題,不值得研究。這就是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時感覺到無課題可以研究的原因。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當然,愛因斯坦說"問題"不是一個一般化的問題,而是可以進行研究的問題即課題。那麼,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高質量的問題呢?
1.要認真對待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現象 什麼是現象?現象是指事物在發生、發展和變化中的外部形式和表面特徵。事物的現象中往往包含著事物發展的規律,這就要求學生認真對待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現象,在人們熟視無睹的、習以為常的、雜亂而紛壇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中,透析發現它們所顯示的趨勢、規律和本質。 世界每天都是新的。這是因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或現象每時每刻無不處於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作為一名中學生在觀察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現象時,要特別關注那些新奇的現象、重復的現象和密集的現象這三種有價值的現象。從這三種現象入手進行思考,就可以產生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是因為從新奇的現象中能考察發現未來趨勢(包括發現有重大價值和發展前途的新事物);從重復的現象中能考察發現客觀規律;從密集的現象中能考察發現事物本質。 新奇的現象是指在客觀世界中剛出現的新鮮、奇特的現象。新奇的現象大致可分為兩種,即新鮮的現象和奇特的現象。新奇的現象在剛出現的時候,無疑是屬於偶然的現象、個別的現象,但這些偶然的現象或個別的現象在平時最容易被同學們忽視,這就要求同學們平時要有目的地對這些偶然的現象、個別的現象多提幾個為什麼,多提幾個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成為同學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最好課題。古今中外,從偶然的現象、個別的現象進行認真思考而取得很大成績的人不勝枚舉。比如,有一次,華陀到野外采葯,無意中看到一隻黃蜂撞進了蜘蛛網,蜘蛛趕緊把網收緊,於是,黃蜂便被蜘蛛網纏住了。突然,黃蜂出奇制勝地用它尖銳而劇毒的蜂刺一下刺進蜘蛛的大肚子。這時,被黃蜂蜜中的蜘蛛再也顧不了它的蛛網,從高處掉了下來。華陀滿以為蜘蛛必死無疑,豈知蜘蛛掙扎著向前爬去,當它爬上了一片苔鮮時,便在苔鮮上翻滾磨擦。不一會兒,蜘蛛競****般地恢復了原態,並且又麻利地回到了蜘蛛網上,與黃蜂繼續進行殊死的搏鬥。面對這一奇跡,華陀不斷思索,反復實驗,終於研究出了苔鮮膠。 重復的現象是指同一事物在一定的時空里或以一定的形式多次性地出現的現象。重復的現象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空間中出現的重復現象,另一種是間斷性、連續性顯示的重復現象。例如,花開花落,候鳥徒遷,雄雞啼曉,四季輪回,潮汐漲落,等等,這都是人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周期重演、過程重演或內容重演性的重復出現的現象。但是如果對這些重復的現象深入研究一下,就會有重大發現。 只要學生在平時能認真地考察,用心思索這些在學習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界的重復現象,一定會產生有價值的問題,一定會在研究性學習中有所突破,取得較大的成果。科學上的一些重大發現和創造都是從觀察重復現象開始,微生物的發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列文虎克是荷蘭顯微鏡專家和生物學家。1675年的一天,同往常一樣,列文虎克又在顯微鏡下觀察著什麼,時間長了,他感到眼睛疲乏,便出門到屋檐下休息。這時,天正巧下著雨。望著屋檐上流下來的雨水,列文克虎突發奇想:"這清潔透明的雨水裡會不會有什麼東西?"隨即拿來二支試管接了一些雨水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出乎意料,顯微鏡下竟有成百上千隻"小動物"在活動。他興奮極了。可是,過了不久,當他又接了雨水觀察時,卻連一"小動物"也沒有,而且一連幾次都這樣。雨水中有"小動物"的現象間斷了,但他毫不灰心,認為雨水中有"小動物"可能是必然規律而不是偶然現象。於是,他決定繼續觀察。果然,幾天後,又下雨了,列文克虎取雨水再次觀察時,顯微鏡下又出現了"小動物",只不過地方不同,"小動物"的形狀和活動方式也不同罷了,最後確定"小動物"為一種新的物質即微生物。 密集的現象是數量很多的相同或相似的事物集聚在一定的時間、空間里,同時存在或短時間內先後相繼出現。密集的現象後面往往涵含著事物的規律,因此,我們對密集的現象要經常問:"這些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什麼",通過對問題的思索就會有新的發現。例如,1878年,盛產葡萄的法國梅杜克地區由於葡露菌病的流行,絕大多數的葡萄在快要成熟時都咧開口子,慢慢地腐爛了,可是波爾多城市郊靠近馬路的一片葡萄卻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唯一難看之處是葡萄上沾滿了藍不藍,白不白的東西,並且散發出難聞的怪味。這一成群密集現象引起了波爾多大學教授米勒德特的注意。通過實地考察,他發現,原來這片葡萄園的主人怕過路人偷吃葡萄,就把白色的石灰水和藍色的硫酸銅溶液混合在一起,噴到葡萄上,結果,不但無人偷摘他的葡萄,還意外地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米勒德特抓住葡萄園主的"豐收秘訣"不放經過進一步研究,終於找到了這種混合液的最佳配方,即後來人們用來防止瓜果和豆類植物病害的"波爾多"液。 2.要學會觀察與思考,養成不斷提問的習慣 有的學生當看到別人成果時,會感嘆說:"這種現象我也看到過,當初我怎麼沒想到呢。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該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的能力不強,說得嚴重一點是不會觀察。有的學生認為觀察不就是"看"嘛,人人都會,有什麼難處,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要做到正確、全面、深刻地觀察是很不容易的。黑格爾說:"假如一個人能看出當前顯而易見的差別,譬如,能區別一支筆和一頭駱駝,我們不會說這人有了不起的聰明。同樣,一個人能比較兩個近似的東西,如橡樹與槐樹,或寺院與教堂,而知其相似,我們也不能說他有很高的比較能力。我們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從表面上差異極大的事物之間看到本質上的共同點或從表面上極為相似的事物之間看到本質上的不同,這才是觀察的真正難點。 那麼,學生如何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並從觀察的現象中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呢?首先,觀察現象應在明確的目標指引下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有問題意識,要有懷疑一切的精神,形成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慾望,對事物或現象有特殊的敏感,用創新的眼光和視角看人們司空見慣、熟視無睹或新奇陌生,甚至不起眼的東西,想人所不想,見人所不見,發掘其潛在的意義和價值。其次,進行觀察時思想應當不受任何約束,以免用先入之見去搜尋預期的結果。要尊重客觀,時刻保持一顆好奇心,密切注意任何意外現象的出現,因為,意外情況往往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重要事實的發現。再次,觀察必須與思考相結合。培根說"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從自己肚中抽絲;而應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來。"所以,觀察不應該是消極地注視,而應是一種調動已有知識儲備與眼前觀察對象相比較、判別,並積極猜測、聯想、推理和整理的過程。 3.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問題庫 我們對現象的觀察和思考時,問題的產生有時是很短暫的,在大腦中一晃而過,如果不把這些問題及時記錄下來,這些問題就會不復存在,而有時這些問題往往是有很大的價值。因此,學生們要養成記問題的習慣,不要過多地去顧及問題的質量檔次,不顧自己以現在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能不能回答這些問題,隨時記下你所想到的問題,以建立自己的問題庫。 4.學會從一個主題出發,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各種問題 要敢於與同學和老師討論,甚至爭論,敢於把自己的觀點和思想亮出來,在討論中開拓自己的思路,修正自己的觀點,產生更多更深刻的問題。比如,以"酸雨"為主題,我們可以發散性地產生一些有關酸雨問題,"酸雨是什麼?"、"為什麼會形成酸雨,形成酸雨的條件是什麼?"、"世界上最早出現酸雨是什麼時候?在哪個地方?"、"為什麼酸雨越來越嚴重?"、"酸雨對環境有何影響?"、"如何減少酸雨的產生?"等等。也可以通過對一些熱點問題的討論,引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例如,通過對中國加入WTO利弊的討論,可以引出很多值得同學們思考的問題:"WTO與中國的房產"、"WTO與中國的農業"、"WTO與中國對外開放"等不同主題,在各個主題下還可以派生更多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科技作品飲水機的實驗課題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凈水器用什麼的家庭 瀏覽:517
污水井是什麼樣 瀏覽:912
小滾珠飲水機怎麼使用 瀏覽:136
污水處理廠經營及成本收益 瀏覽:414
怎麼鑒別水垢 瀏覽:961
景田純凈水商標屬於哪個國家 瀏覽:531
小黃鴨飲水機玩具為什麼不響 瀏覽:473
800x800的污水蓋 瀏覽:257
學講話學通報反滲透自查材料 瀏覽:555
樹脂拉鏈脫齒機 瀏覽:638
路由器接線會提升網速 瀏覽:276
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瀏覽:920
聖瑪斯空氣凈化器怎麼連wifi 瀏覽:573
油墨用橡膠樹脂 瀏覽:745
海爾熱水器ES60除垢步驟圖 瀏覽:9
凈水器最長壽命是多少 瀏覽:850
蒸餾與煮沸有什麼不同 瀏覽:309
沁園凈水器一年的濾芯多少錢 瀏覽:371
密胺樹脂熱壓 瀏覽:647
污水在線設備廠家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