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和鑒別鹽水和純水
物理方法
放入一顆雞蛋
能漂浮的就是鹽水;嘗一下;取等體積的兩種溶液
用天平稱質量
m=pv
體積一定密度大的質量大;蒸發
有晶體析出的是食鹽水
化學方法
倒入硝酸銀溶液
能產生沉澱的是哦鹽水
㈡ 同一物體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兩個地點重量不同嗎
我引用一篇文章,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質疑物理教科書關於質量的論述
---江上夫
物理學准確無誤地告訴我們,重量是指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
多少。由定義可知,同一個物體有重量和質量兩個不同的槪念,由於重量和質量的計量單位
一樣,我們可否會因此而混淆兩個槪念?比如你趕集時買了一斤豆腐,那麼它是重量一斤的豆腐還是質量一斤的豆腐?由於定義不同,槪念有別,顯然正確的回荅只能是二者居一,不可能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質量一斤的豆腐。
關於 「豆腐問題」 暫且擱一邊,先說說物體的相對重量和絕對質量。
由定義可知,重量是與物體靣對重力場的大小成正比,而與重力場的距離成反比。比如同一物體靣對地球重力場的重量是10千克時,則靣對木星重力場的重量是3000千克,而靣對月球重力場時的重量就只有1.6千克了; 又比如,同一物體所處的海拔越高其重量越小,反之越重。因此說,重量是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是相對重量,是可以隨地稱量的,這就意味著一個物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重量。
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這就決定了質量是不隨物體位置(和形狀) 的改變而改變,因而是絕對質量,這就意味著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所以質量是不能和重量那樣隨地稱量的,否則一個物體同樣會有很多不同的 「質量」。
「質量」一詞有兩層含義,」質」 是指物質的屬性; 「量」 是指物質的多少。物理學所說的質量不變並非指物質的屬性不變(銀蛋不會變金蛋是小學生也理解的道理)而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量) 不變。物理質量和商品質量是兩個不同的槪念。
「質量不能稱量!」 . 「質量更不能隨地稱量!」這是鄙人提出的兩個也許會令物理界吃驚的新觀點。茲分別詳論於下。
槪要地說,當你去稱量一個物體的 「質量」 時,實際稱量的是這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義,你稱量的其實是該物體的重量並非質量。詳盡地說,什麼叫物體?物質的集合體叫物體。只要在重力場的有效范囲內,任何物體和它所含的物質都時刻受著重力的作用。物質是由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組合的,在重力作用下,不同的物質會呈現出不同的原子量和分子量,這就是說,一個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定義) 實際就是其原子量或分子量的總和,當你去稱量一個物體的所謂質量時,准確地說,就是稱量它所有原子結構或所有分子結構所受重力大小的總和,而 「物質的集合體叫物體」 ,就是說,它所有原子結構或所有分子結構的集合體就是該物體,換言之,它所有原子量總和或分子量總和(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該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定義),因此你認為是稱物體的 「質量」 而實際稱量的卻是該物體的重量!這就意味著 「質量不能(無法) 稱量」 ,因為「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質量之所以不能稱量,其道理就在於此。
由於物體所含物質之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也受著重力作用而呈現原子量和分子量,那麼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大小就與重力場的遠近(即海拔高度) 成反比,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不同的海拔位置上稱同一物體的 「質量」 時,就會稱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原子量或分子量,它們的總和就是該物體的質量,那麼同一物體在所有不同的海拔位置上就會稱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質量,這樣一來還有什麼絕對質量可言?還有什麼 「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 可言?豈不跟相對重量一樣而成了相對質量了么?以上這些就是為什麼 「質量更不能隨地稱量的道理。
鄙人正是根據以上「質量不能稱量」 和 「質量更不能隨地稱量」 的兩個新觀點,對物理教科書關於質量的論述提出如下質疑。
物理教科書認為,質量是可以稱量。比如初中物理課本說,「測量(稱量) 質量的工具有天平. 桿秤. 托盤秤. 磅秤等。」而且還有案秤. 台秤的圖樣,說它們是 「常用的測量質量的噐具」。 下靣我們就按物理教科書認為 「質量可以稱量」 的說教做一個實驗一,看看會出現怎樣的笑話。
實驗一:用桿秤稱同一物體(注意,同一物體最能說明問題)的重量和質量。
本實驗以鐵蛋表示同一物體。當我們用桿秤稱得鐵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話,再用桿秤稱得鐵蛋的 「質量」顯然也是100克。這就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同一物體的重量和質量總是相等,於是便有了 「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質量一斤的豆腐」 的笑話。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兩次稱量實際都是鐵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故實驗一說明:「質量不能稱量」,因為「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鑒於重量和質量定義不同,槪念有別,那麼兩者之 「量」 也就應該有所差異,事實的確是這樣。由於敘序的關系,這里且先一步指出:只有在特殊海拔位置時,同一物體的重量和質量才會相等,而在其他海拔位置時則同一物體的重量和質量不相等。
物理教科書還認為,質量可以隨地稱量。比如初中物理課本說,「你到商店去買糧. 買菜. 買水果,售貨員都要稱貨物的質量」;又說,「在工廠. 農村. 商店. 葯房,人們在經常測量物體的質量」; 還有一個小節的標題是「實驗: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下靣我們又按物理教科書認為「質量可以隨地稱量」 的說教再做一個實驗二,看看還會出現什麼樣的笑話。
實驗二:用(精確的)彈簧秤稱同一物體在不同海拔位置的質量。
本實驗為什麼要改用彈簧秤呢?因為桿秤和天平的秤砣和法碼也是物體,它們和被稱的物體一樣都受著重力的作用,因而會出現因重力平衡而掩蓋質量不變的假像。彈力是不受重力影響的,所以改用彈簧秤就可以克服重力平衡造成質量不變的弊端。
本實驗仍以鐵蛋表示同一物體。當我們在山腳用彈簧秤稱得鉄蛋的 「質量」是100克的話,那麼在山腰和山頂稱得鐵蛋的 「質量」分別為99.8克和99.6克(估約)。於是便有了 「質量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的笑話;便有了 「一個物體不是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 的笑話;便有了 「絕對質量變成了相對質量」的笑話。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山腳. 山腰. 山頂是三個不同的海拔位置,它們離地球中心引力的遠近不同,因而鐵蛋在這三個位置上所受重力的大小不同,於是便稱出了三個不同的 「質量」。
須知,各地的商店. 工廠. 農村. 葯房. 教室所處的海抜高度是各不相同的(就好比山腳. 山腰. 山頂一樣),如果我們按物理教科書所說的 「隨地稱質量」( 意為隨物體所處海拔位置就地稱質量)的話,那麼在上海教室. 蘭州教室. 拉薩教室分別用(精確的)弾簧秤稱鐵蛋的 「質量」 時豈不又會稱出另外三個不同的「上海質量」. 「蘭州質量」. 「拉薩質量」么!顯然,實驗二無可辯駁地表明:物體的質量是更不能隨地稱量的!
由前已知,絕對質量是指「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那麼鐵蛋的質量到底應該是100克還是99.8克還是99.6克?或者說,鐵蛋的質量到底應該是以 「上海質量」 還是以「蘭州質量」 還是以「拉薩質量」為准?這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不可迴避的理論探討問題:怎樣確定一個物體的質量?
鄙人認為,要確定一個物體的質量就必須先確定一個囯際物理界認可的. 統一的標准海拔位置(下簡稱「標位」),這個「標位」就是在實驗一中提到的「特殊海拔位置」。
「標位」 一經確定,便可將物體置於 「標位」 上稱得其重量(因 「質量不能稱量」) 後即確定為該物體的質量。這個質量就是囯際物理界認可的該物體質量,而不是像售貨員在商店. 老師在教室那樣隨地稱得的「質量」為質量。
確定的質量是一種「理念」 質量,不論你將該物體置於木星. 月球還是其他海拔位置上,它的 「理念」 質量不變,所變的僅是它的重量。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質量不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絕對質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
「標位」的確定應由囯際物理學會討論決定,但這里鄙人不妨談談確定「標位」的兩個條件(應為三個,這里僅提兩個條件足矣)。
一, 確定標准重力場。
由於物質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所受重力的大小與重力場的大小有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選擇一個標准重力場。顯然,我們不能選擇木星火星或月球,只能選擇地球為標准重力場。
二, 確定與標准重力場的標准距離。
同樣由於物質受重力作用的大小與重力場的遠近有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選擇一個與標准重力場(即地球)的標准距離(鄙人暫定為海拔1000米)。
上述兩條的意思是說,在地球重力場的有效范囲(即事界) 內,所有海拔1000米高度都是囯際物理界認可的. 統一的確定物體質量的標准海拔位置--「標位」 。
在科學研究. 生產活動.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將物體一一置於「標位」 上去確定質量,但可以根據物體所處海拔位置時的重量去計算該物體在「標位」時所應增加或減少的重量後則為該物體的質量(因篇幅過長,計算舉例略)。須知,物體的質量是通過確定或計算獲知的而絕不可能通過稱量獲知。
同一物體在不同海拔位置時其重量和質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有以下三種情況,仍以鐵蛋表示同一物體敘之。
1, 在「標位」時同一物體的重量=質量。
如果在「標位」上稱得鐵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話,由於我們把鐵蛋的重量確定為鐵蛋的質量100克,所以鐵蛋:重量100克=質量100克;
2, 在「標位」以上時同一物體的重量<質量。
鐵蛋在「標位」以上時意味著它離重力場遠了,所受的重力小了,其重量輕了,比如由原來在 「標位」 時的重量100克減輕至99.6克,但鐵蛋的質量100克不變,所以鐵蛋:重量99.6克<質量100克;
3, 在 「標位」 以下時同一物體的重量>質量。
鐵蛋在 「標位」 以下時意味著它離重力場近了,所受的重力大了,其重量重了,比如由原來在 「標位」 時的重量100克增重至100.8克,但鐵蛋的質量仍是100克不變,所以鐵蛋:重量100.8克>質量100克。
走筆至此,可以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 「豆腐問題」 了,即你趕集時買的一斤豆腐是重量一斤的豆腐。道理有三:1,重量可以隨地稱量;2,「質量不能稱量」. 「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這塊豆腐只有置於 「標位」 上稱得的重量才是它的質量;3,如果集市在 「標位」 以下時,則這塊豆腐的重量必然大於這塊豆腐的質量,即質量不足一斤,故不是質量一斤的豆腐,反之,集市在 「標位」 以上時,則這塊豆腐的重量必然小於這塊豆腐的質量,即質量大於一斤,所以仍不是質量一斤的豆腐。
在此,又可指出物理教科書另一錯論,初中物理課本說,「鍋爐燒了多少煤,拖拉機用了多少柴油,就是指煤和柴油的質量說的。」須知,「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因此必須根據這些煤和柴油的重量去計算它們的質量,否則就只能將這些煤和柴油置於「標位」上稱得的重量才是它們的質量。故物理教科書應更正為「---就是指煤和柴油的重量說的。」
下靣趁熱打鐵地捎帶著對 「囯際標准千克」 的質疑。
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裡的那個 「囯際標准千克」 是根據1升純水在攝氏4度時的質量1千克而製作的標本(下簡稱 「質量千克」) 。鄙人就此提出如下兩點質疑。
1,製作 「質量千克」的場地是否在囯際物理界認可的. 統一的 「標位」上?如果不是,
那麼 「質量千克」 的製作場地是在上海或蘭州或拉薩時,豈不又會有 「上海質量」. 「蘭州質量」. 「拉薩質量」 了么?這樣一來,還有什麼標准質量可言?須知,1升純水只能在 「標位」 上稱得的重量才能確定為它的質量,並非售貨員在商店,老師在教室那樣隨地稱得的「質量」 為質量。之所以 「質量千克」 的製作場地必須在 「標位」 上,其道理就在於此。
2,1升純水在攝氏4度時的質量1千克是怎樣獲知的?是用精確天平稱量獲知的嗎?而且不是在 「標位」上稱量的嗎?那麼這個 「質量千克」 就是一個十足的重量千克!因為你稱量的是1升純水所受重力的大小,是重量而不是質量,就像售貨員. 老師那樣隨地稱量的是重量不是質量一樣。須知,質量是不能稱量的,只能確定或計算,「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再說一句,1升純水只有在「標位」上稱量才是它的質量。
由上兩點質疑可知,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裡的那個「囯際標准千克」 只是一個擺
設,它毫無科學考究價值,是科學史上的一大笑話!
由前已知,由於物質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就是物質所受重力的大小。因為 「物質的集合體叫物體」,因此物質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義當為該物體的重量!而重力的大小是與重力場的遠近(即海拔高度)成反比,即物體所處的海拔越高,其物質所受的重力越小,反之越大。但現行的質量定義並沒有規定物體的海拔位置,只是泛泛地說,「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對此,人們有理由認為:物體不論在任何海拔高度上其物質所呈現的「多少」都是該物體的「質量」(實為重量)。於是現行的質量定義誤導人們在工廠. 農村,在商店. 葯房. 教室隨地稱質量。
鑒於上述分析,鄙人認為物體的質量需重新定義。茲提出如下三個質量候選定義:
1,質量是指物體在 「標位」 時所受重力的大小;
2,質量是指物在 「標位」 時的重量;
3,質量是指物體在 「標位」 時所含物質的多少。
以上三個質量候選定義都可讓人們明白無誤地理解:質量不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質量不能隨地稱量;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絕對質量(即囯際物理界認可的該物體的標准質量)。
㈢ 為什麼在校準滴定管時,錐形瓶和水的質量只需稱准到0.001克
因為校準滴定管體積的方法,是採用水的質量稱重法。即用水的質縣除以密度,即計算出准確體積。
由於水的密度不用再測定(查表),
所以只需准確稱量錐形瓶,以及加水後錐形瓶的質量(可差減出水的質量)即可。
㈣ 物理:實驗室需取用1kg純凈水
量筒
原理是知道純凈水的密度為1000kg/m^3 所以1L水的質量就是1kg,利用量筒量取1L的水就可以得到1kg的水
望採納
㈤ 用稱量法校準滴定管時,稱量錐形瓶和水的質量時為什麼只要稱准到0.01g
滴定管和移液管一般讀書准確到小數點後第二位,有效位數通常是四位,錐形瓶通常在10克以上,錐形瓶稱量准確到小數點後第二位,有效位數也能達到要求(水質量的稱量也一樣,這樣的話,無論加減運算還是乘除運算,這些數字都是配套的).
親,
㈥ 滴定管的校準實驗中稱量水的質量是,應稱准至小數點後幾位為什麼
如果稱量水的質量>10
g,
只要稱准到小數點後第二位,即,xx.xx
g.
因為,這時水的重量有四位有效數字,這樣通過除以水的密度求得的滴定管的校準體積也有四位有效數字。
㈦ 稱量純水時為什麼要用容量瓶
容量瓶精確度高。
量取水用量筒,
配置溶液需要使用容量瓶。
㈧ 稱量純水時為什麼要用容量瓶
容量瓶
有蓋子可以密封,你要稱量的是純水,如果敞口,水中可能融入氧氣,二氧化碳,對以後配置試劑,的檢測結果有影響。
㈨ 本實驗為什麼要求稱量純水的質量精確到0.01g和0.001g
因為滴定管讀數的誤差大概在0.02ml左右吧
其他弄太精確了也沒有意義~
類似短板原理
實驗的所有環節中
精確度最低的一個環節 決定整體的精確度
㈩ 稱量水的質量時,為什麼只要精確至0.01g
量筒分度值為0.1ml讀數自然要精確到下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