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芽孢」,它的作用是什麼
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
芽孢的抗性強,對高溫、紫外線、乾燥、電離輻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學物質都有很強的抗性。但沒有繁殖能力。
2. 什麼是芽孢它的作用是什麼
一、芽孢又稱內生孢子,是細菌休眠體。
二、芽孢的作用:
1、分類鑒定,不同細菌的芽孢具有不同的特點,從形狀、大小、表面特徵,直到與菌體的關系等都有不同的表現,因此可以作為分類鑒定的依據或參考;
2、科研材料,由於芽孢獨特的產生方式,成為研究形態發生和遺傳控制的好材料;
3、保存菌種,芽孢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可以保持生命力達數十年之久,在自然界使細菌度過惡劣的環境,在實驗室是保存菌種的好材料;
4、分離菌種,芽孢的耐熱性有助於芽孢細菌的分離,將含菌懸浮液進行熱處理,殺死所有營養細胞,可以篩選出形成芽孢的細菌種類;
5、生物殺蟲,一些芽孢細菌在產生芽孢的同時,可以產生一種雙錐形的結晶內含物,稱為伴孢晶體,這是一種蛋白質毒素,可以殺死某些昆蟲的幼蟲。
3. 芽孢名詞解釋
芽孢又稱內生孢子,是細菌休眠體。常見的產芽孢細菌主要為芽孢桿菌屬、 梭狀芽孢桿菌屬、芽孢乳酸菌等。產芽孢細菌在營養條件缺乏時,在菌體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芽孢休眠體。
芽孢含水量極低,抗逆性強,能經受高溫、紫外線,電離輻射以及多種化學物質滅殺等,在滅菌監測中,可利用芽孢的高抗逆性制備生物指示劑。
由於芽孢在結構和化學成分上均有別於營養細胞,所以芽孢也就具有了許多不同於營養細胞的特性。芽孢最主要的特點就是抗性強,對高溫、紫外線、乾燥、電離輻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學物質都有很強的抗性。
同時,芽孢還有很強的折光性。在顯微鏡下觀察染色的芽孢細菌塗片時,可以很容易地將芽孢與營養細胞區別開,因為營養細胞染上了顏色,而芽孢因抗染料且折光性強,表現出透明而無色的外觀。
芽孢對不良環境因子的抗性主要由於其含水量低(40%)。且含有耐熱的小分子酶類,富含大量特殊的吡啶二羧酸鈣和帶有二硫鍵的蛋白質,以及具有多層次厚而緻密的芽孢壁等原因。
(3)凈水芽孢是什麼成分擴展閱讀:
芽孢是在生長後期、營養物質缺乏時形成的,因而是適應不良環境的產物。但實際上,可能不完全是如此。有人在培養枯草芽孢桿菌時,曾作過追蹤觀察。結果發現,在接種培養4小時後即有芽孢生成。以後每隔4小時觀察一次,芽孢數均呈比例增長。
至24小時,約半數產生芽孢;48小時,全部變成芽孢。這種情況表明,在此情形下營養細胞轉向芽孢形成有一定的概率。芽孢開始形成不必等到生長後期,更不必等到生長完全停止。
因此,芽孢形成既不是細菌生活周期的必經階段,也不是細菌繁殖的一種形式,更不是一種消極的對環境的反應,而是一個新器官的積極生成。
決定芽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於細菌內部,細菌染色體上有控制芽孢形成的基因。細菌在營養生長中,這些基因通常不表達,它們可能被一個阻遏體系所控制,一旦這一阻遏消除,就可導致芽孢形成。
4. 芽孢是什麼東西
芽孢(spore)某些細菌生長的一定階段,在細胞內形成一個圓形、橢圓形或柱形的休眠體。由於它位於細胞內,為區別放線菌、黴菌等形成的分生孢子,故又稱內生孢子(endospore)。芽孢有厚而緻密的壁,不易著色,用電鏡觀察可見,成熟的芽孢具多層結構(圖3)。芽孢形成的位置、形狀、大小因種而異,是分類鑒定的重要依據之一(圖4)。產生芽孢的桿狀細菌主要有芽孢桿菌屬(Bacillus)、梭狀芽孢桿菌屬(Clostri-dium)和芽孢乳桿菌屬(Sporolactobacillus);球菌中產芽孢的僅芽孢八疊球菌屬(Sporosarcina)。形成芽孢需要一定的外界條件,這些條件因菌種而異。例如炭疽芽孢桿菌在有氧(O2)條件下才能形成芽孢,而破傷風芽孢桿菌則在無氧條件下形成芽孢。芽孢對惡劣環境條件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尤其耐高溫。如肉毒梭狀芽孢桿菌的芽孢,在沸水中可存活6小時,在180℃的乾熱中,10分鍾仍可存活。在一定條件下,芽孢保持活力數年至數十年之久。高溫滅菌的主要目的就是殺死細菌的芽胞。芽孢在適宜條件下萌發成新個體,但一個芽孢只產生一個營養體,所以芽孢不是一種繁殖方式。對細菌芽孢知識的了解,在科研和生產上都十分必要。
5. 什麼是芽孢其結構、化學成分和生理功能如何研究細菌的芽孢有何實踐意義
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個體不斷縮小,細胞壁不斷增厚,形成芽孢。芽孢小而輕,可隨風四處飄散,對不良環境有很強的抵抗能力,一旦遇到合適的環境,又會重新萌發成細菌。
芽孢是用來抗極端環境保住細菌本身的生命的,這是生物進化適應惡劣環境的產物。
芽孢可抗乾旱,高熱,高酸鹼、高滲環境,在惡劣環境下處於休眠狀態,遇到適宜的條件又可萌芽生長。
待到適宜溫度又可以變成細菌。
6. 什麼是芽孢
有些細菌(為桿菌)在一定條件下,細胞質高度濃縮脫水所形成的一種抗逆性很強的球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有的在細胞一端,有的在細胞中部。由於芽孢是在細胞內形成的,所以也常稱之為內生孢子,亦稱芽孢。
7. 什麼叫做芽孢啊
芽孢(endospore)又稱內生孢子,是細菌休眠體。常見的產芽孢細菌主要為芽孢桿菌屬(Bacillus)、 梭狀芽孢桿菌屬 ( Clostridium) 、芽孢乳酸菌屬:(Sporolaetobacilbs)等。產芽孢細菌在營養條件缺乏時,在細胞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芽孢休眠體。
芽孢含水量極低,抗逆性強,能經受高溫、紫外線,電離輻射以及多種化學物質滅殺等,在滅菌監測中,可利用芽孢的高抗逆性制備生物指示劑。
盡管芽胞與孢子的英文名稱均為spore,但二者的界限從來就沒有混淆過,微生物學界也不曾有過分歧意見。
惡劣環境下,一個細菌產生一個芽孢,條件適宜時重新成為一個細菌,數量沒有增加,因此芽孢不是細菌的繁殖體,是休眠體,因此稱作「芽胞」更為確切。
(7)凈水芽孢是什麼成分擴展閱讀:
芽孢的特點:
1、芽孢的含水率低,38%~40%。
2、芽孢壁厚而緻密,分三層:外層是芽孢外殼,為蛋白質性質。中層為皮層,由肽聚糖構成,含大量2,6-吡啶二羧酸。內層為孢子壁,由肽聚糖構成,包圍芽孢細胞質和核質。芽孢萌發後孢子壁變為營養細胞的細胞壁。
3、芽孢中的2,6-吡啶二羧酸(dipicolinic acid 簡稱DPA)含量高,為芽孢乾重的5%~15%。吡啶二羧酸以鈣鹽的形式存在,鈣含量高。芽孢就具有耐熱性,芽孢萌發形成營養細胞時,2,6-吡啶二羧酸就消失,耐熱性就喪失。
4.含有耐熱性酶。芽孢由於有以上四個特點,是芽孢對不良環境如:高溫、低溫、乾燥、光線和化學葯物有很強的抵抗力。細菌的營養細胞在70~80℃時10分鍾就死亡,芽孢的大多數酶處於不活動狀態,代謝活力極低,所以,芽孢是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休眠體。
5.伴孢晶體(spore-companioned crystal)芽孢桿菌屬中有些種如蘇雲金芽孢桿菌、殺螟桿菌等在形成芽孢的同時,在細胞內產生一種晶狀多肽類內含物,稱伴孢晶體,一個細菌一般只產生一個伴孢晶體,它呈斜方形、方形或不規則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芽孢
8. 芽孢是由什麼形成的
芽孢的形成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包括形態結構、化學成分等多方面的變化。
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觀察研究的結果,表明芽孢的形成在結構上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①核物質融合成軸絲狀(桿狀)。②在細胞中央或一端,細胞膜內陷形成隔膜包圍核物質,產生一個小細胞。③小細胞被原來的細胞膜包圍,生成前孢子。前孢子實質上是一個被兩層同心膜包圍著的原生質體。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未染色的活細菌,可以看到前孢子是一個清亮的、與菌體其他部分明顯不同的區域。④前孢子再被多層膜包圍,如皮層、孢子衣等,最後成為成熟的芽孢,由於細胞壁的潰溶而釋放出來。
芽泡形成過程中在化學成分方面也發生很大變化。生芽孢的細胞大量吸收鈣離子並大量合成營養細胞中沒有的吡啶二羧酸。在成熟的芽孢中,芽孢原生質體含有極高的吡啶二羧酸鈣,在新合成的、具有特殊化學構造的外層(皮層和孢子衣,有時還有芽孢外壁)中也有這種物質。芽孢的壁含有一種特殊的肽聚糖,所有芽孢基本上都一樣,但與營養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卻不一樣。同時,芽孢中還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質。
細菌芽孢的形成是細胞分化的一個典型例子,進行顯微鏡研究時可以見到7個明顯的分化階段:
營養細胞(分裂)—>dna變濃稠—>形成隔膜—>吞沒前芽孢—>形成皮層—>形成芽孢殼—>芽孢游離
9. 芽孢是什麼
芽孢(spore),是某些特殊種群的細菌,主要是芽孢桿菌屬Bacillus與梭菌屬Clostridium中細菌產生的特殊休眠體,有極強的抗逆性,對熱、鹼、酸、高滲以及輻射均有強耐受性。普通的巴斯德消毒法無法殺滅芽孢,通常使用的殺滅芽孢的方法為高壓滅菌。一個細菌產生一個芽孢,條件適宜時重新成為一個細菌,數量沒有增加,因此芽孢不是細菌的繁殖體.(希望對您有幫助,幫忙點個採納,感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