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把中葯做成丸
要看你是什麼中葯,可以做成蜜丸、水丸。
蜜丸製作方法:
1、蜂蜜用量:一般葯粉與煉蜜的比例是10:3,煉蜜與水的比例為1:3。葯粉的粘性的大小不同改變蜜水濃度與用蜜量。
2、製作步驟:
(1)起模:
•使葯粉粘合成為0.5—1mm大小的丸,並在基礎上層層增大而成丸。起模應該選擇粘性適中的葯粉,粘性過大,容易粘結,粘性過小,不容成模。
•起模的方法:
•葯物細粉加蜜起模
•濕粉制粒起模。
•起模用的葯粉量是總量的2—5%
(2)成型:
將起模所制的小丸放入葯粉中,搖動泛製成丸。(即將小模放入大量葯粉中,像滾雪球那樣使其增大,成丸。)
•注意控制丸子的大小,加蜜、加葯量均勻,經常分檔,大的或者小的可以調成稀糊泛入。
•芳香性、刺激性的葯粉可以泛入中層
(3)蓋面:
•指將已經加大、合格、篩選均勻的丸劑,選用適當的材料操作至成品大小,使丸劑的表面緻密、光潔、色澤一致。
水丸的製作:水丸亦稱水泛丸,系將葯物細粉用冷開水、葯汁或其他液體為粘合(潤濕)劑製成的小球形丸劑。水丸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開始由處方中一部分葯物的煎汁與另一部分葯物的細粉以滴水成丸
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劑,而後逐漸演變,以各種水溶性液體為粘合劑,用泛製法將方中全部或部分葯物細粉製成小丸。丸徑一般在φ2.5~φ10之間。
Ⅱ 中葯水飛丸的製作方法以及水飛法。
中葯制葯工藝: 炮製方法是歷代逐漸發展和充實起來的,參酌前人的記載,根據現代實際炮製經驗,炮製法大致可分為五類。 1.修制: (1)純凈處理:採用挑、揀、簸、篩、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雜質及非葯用部分,葯物清潔純凈。如揀去合歡花中的枝、葉,刷除枇杷葉、石葦葉背西的絨毛,颳去厚朴、肉的粗皮等。 (2)粉碎處理:採用搗、碾、鎊、銼等方法,使葯物粉碎,以符合制劑和其他炮製法的要求。如牡蠣、龍骨搗碎便於煎煮,川貝母搗粉便於吞服;犀角、羚羊角鎊成薄片,或銼成粉末,便於制劑和服用。 (3)切制處理:採用切、鍘的方法,把葯物切製成一定的規格,使葯物有效成分易於浴出,並便於進行其他炮製,也利於乾燥、貯藏和調劑時稱量。根據葯材的性質和醫療需要,切片有很多規格。如天麻、檳榔宜切薄片,澤瀉、白術宜切厚片,黃芪、雞血藤宜切斜片,白芍、甘草宜切圓片,肉桂、厚朴宜切圓碟片,桑白皮、枇杷葉宜切絲,白茅根、麻黃宜鍘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塊等。 2.水制: 用水或其他液體輔料處理葯材的方法稱為水製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潔葯物、軟化葯物、調整葯性。常用的有淋、洗、泡、漂、浸、潤、水飛等。這里介紹三種常用的方法。 (1)潤:又稱悶或伏。根據葯材質地的軟硬,加工時的氣溫、工具,用淋潤、洗潤、泡潤、浸潤、晾潤、蓋潤、伏潤、露潤、包潤、復潤、雙潤等多種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入內,在不損失或少損失葯效的前提下,使葯材軟化,便於切制飲片。如淋潤荊芥,泡潤檳榔,酒洗潤當歸,薑汁浸潤厚朴,伏潤天麻,蓋潤大黃等。 (2)漂:將葯物置寬水或長流水中浸漬一段時間,並反復換水,以去掉腥味、鹽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稱為漂。如將昆布、海藻、鹽附子漂去鹽分,紫河車漂去腥味等。 (3)水飛:系借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質分取葯材極細粉未的方法。將不溶於水的葯材粉碎後置乳缽或碾槽內加水共研,大量生產則用球磨機研磨,再加入多量的水,攪拌,較粗的粉粒即下沉,細粉混懸於水中,傾出;粗粒再飛再研。傾出的混懸液沉澱後,分出,乾燥即成極細粉末。此法所制粉末既細,又減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飛揚損失。常用於礦物類、貝甲類葯物的制粉。如飛硃砂,飛爐甘石,飛雄黃等。 3.火制: (1)炒:有炒黃、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炒黃、炒焦使葯物易於粉碎加工,並緩和葯性;種子類葯物炒後則煎煮時有效成分易於溶出。炒炭能緩和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強其收斂止血的功效。還有拌固體輔料如土、麩、米炒的,可減少葯物的刺激性,增強療效,如土炒白術、麩炒枳殼、米炒斑蝥等。與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習稱燙,葯物受熱均勻酥脆,易於煎出有效成分或便於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膠等。 (2)炙:用液體輔料拌炒葯物,使輔料滲入葯物組織內部,以改變葯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的炮製方法稱為炙。通常使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薑汁、鹽水、童便等。如蜜制黃芪、甘草可增強補中益氣作用;蜜炙百部、款冬花可增強潤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強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強疏肝止痛之效;鹽炙杜仲可增強補腎功能;酒炙常山可減輕催吐作用等。 (3)煅:將葯物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煅燒,使質地鬆脆,易於粉碎,充分發揮療效。堅硬的礦物葯或貝殼類葯多直接用火煅燒,以煅至紅透為度,如紫石英、海蛤殼等。間接煅是置葯物於耐火容器中密閉煅燒,至容器底部紅透為度,如制血餘炭、陳棕炭等。 (4)煨:利用濕麵粉或濕紙包裹葯物,置熱火灰中加熱至面或紙焦黑為度,可減輕葯物的烈性和副作用,如煨生薑、煨甘遂、煨肉豆寇等。 4. 水火共制 : (1)煮:是用清水或液體輔料與葯物共同加熱的方法。如醋煮芫花可減低毒性,酒煮黃芩可增強清肺熱的功效。 (2)蒸:是利用水蒸氣或隔水加熱葯物的方法。如酒蒸大黃可緩和瀉下作用。有些葯物經反復蒸、曬,才能獲得適合醫療需要的作用。如何首烏經反復蒸曬後不再有瀉下力而能補肝腎、益精血。 (3)淬:是將葯物燃燒紅後,迅速投入冷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後不僅易於粉碎,且輔料極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自然銅、鱉甲,黃連煮汁淬爐甘石等。 (4)潬:是將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暫潦過,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於種於類葯物的去皮和肉質多汁類葯物的乾燥處理。如潬杏仁、桃仁以去皮;潬馬齒苑、天門冬以便於曬干貯存。 5.其他製法: 常用的有發芽、發酵、制霜及部分法製法等。其目的在於改變葯物原有性能,增加新的療效,減少毒性或副作用,或使葯物更趨效高質純。如稻、麥的發芽;發酵法製取神曲、淡豆豉;巴豆的去油取霜,西瓜的加工制霜;法制半夏等。
Ⅲ 水蜜丸怎樣製作
1,煮取葯液。將粗粉倒入鍋中,加入適量水,將水煮至細粉重量的20%,也就是500g原料的細粉需要100ml葯液。
(3)水泛丸的設備擴展閱讀:
由多種中葯組成,其中桔梗、柴胡、赤芍、甘草等為內蒙道地葯材。主要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痛(心血管系統心絞痛等)、頭痛(腦血管)、心悸失眠、急躁易怒等症狀,不但能化瘀而且能通脈,號稱中葯「阿斯匹林」,在臨床方面的應用比較廣泛,目前尚未發現有副作用的報道。
葯材細粉以蜂蜜為黏合劑製成,是中醫臨床應用最廣泛的一種。丸重≥0.5g成為大蜜丸,小於0.5g為小蜜丸。蜂蜜富於營養並有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功能,同時還有質地柔潤、吸收緩慢、作用緩和的特點。
Ⅳ 請問大家有誰知道中醫「泛水丸」的家庭做法
1、配方與打粉:將按配方抓好的葯物細火烘焙或暴曬乾燥後,用打粉機打成細粉,制丸前裝入消毒盆內備用。2、配蜜:配蜜即以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g葯粉,配備1200~1500g蜂蜜,若葯料中含糖質、膠質或澱粉較多的,則以1∶1-1.2的比例配備即可)。3、煉蜜:煉蜜即熬煉蜂蜜,煉蜜的目的是去除雜質,破壞酵素,殺滅細菌,蒸發水分,增強粘性。煉蜜時先用武火熬沸,然後改為文火慢熬,同時在旁邊放一碗涼水,並注意觀察蜂蜜的顏色,當發現蜂蜜泛黃沫時,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後把竹筷挪到涼水碗上方,讓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開而沉底(即「滴水成珠」),蜂蜜就算煉好了。(如果蜂蜜煉不到火候,就作不了葯丸,當然,太過火也不好,所以一定掌握火候。煉蜜分為三種,即嫩蜜、中蜜和老蜜:「嫩蜜」是將生蜜加熱煮沸直到溫度達到105℃~115℃,過濾去沫即成,其顏色變化不顯著,失水量較少,稍帶粘性,適用於含較多澱粉、粘液質、糖類、脂肪等粘性較大的葯材制丸;「中蜜」是將生蜜加熱熬沸較長時間或將嫩蜜繼續加熱至116℃~118℃,泡沫呈淺紅色光澤,手捻有粘性,但不能拉成長的白絲,適用於含部分粘性或部分纖維的葯材制
丸;「老蜜」是將生蜜加熱更長的時間或將嫩蜜、中蜜繼續加熱至119℃~122℃,使水分充分蒸發,氣泡呈紅棕色,有光澤,手捻甚粘,且可拉出白絲,適用於含多量纖維性或礦物等粘性較差的葯材制丸。制蜜丸大多使用中蜜,1000g蜂蜜大約能出煉蜜800g左右,1000g中葯粉,大約須用煉好的蜂蜜1200g左右。)4、調葯與和葯:將熬煉好的蜂蜜用勺子倒入消毒盆盛裝的葯粉內,同時用粗竹筷在葯粉內攪拌,就象平時做餃子前加水和面一樣,邊倒蜂蜜邊調葯粉,當基本上看不到干葯粉時停止加蜜(注意不能加得太多,蜜多了葯丸不易成形)。如果開始時蜂蜜的總量沒掌握好,此時在調蜜時就可根據葯粉的干濕度來補救。調好後,像和面一樣將葯和蜜在消毒盆內和成團狀。5、搓條與和丸:為避免葯團粘手或粘器具,搓條與和丸時可用少量甘油、芝麻油或花生油等點於掌心進行,這樣不僅不易沾粘,還能使丸葯圓滑光亮。如按每粒丸葯重10g計算,一料共重3000g,就要做成300粒。可將和好的葯團分為三坨,每坨再分為5小坨,每小坨搓條後,切為20節,每節搓一丸即可,余皆準此。
Ⅳ 怎麼把中葯水泛為丸
加工水丸在家裡是很難做到的。操作的工序是這樣的,先將葯材磨成粉面,然後過籮篩細,加一定比例的澱粉,攪勻後先做母子,母子加工很講究,要做得均勻,否則,做出的葯丸大小不一,現在的制葯廠都是機器加工的。手工製作大概的步驟是,將配製好的葯粉,加適量的水攪拌後,做成很小很小的的顆粒狀(叫母子),然後風干。再將風乾的母子,放在一個容器里。一邊用噴水器(最好是霧狀)噴水。一邊撒葯粉,還得搖動容器,就像搖元宵一樣的道理。一直搖動到你想要的大小,最後是風干,就製作成水丸了。如果需要的是蜜丸,就更麻煩了。現在的制葯廠用的都是糖衣鍋(荸薺狀的),把做好的母子,放入糖衣鍋。會自動轉動。一邊撒葯粉,一邊噴水,就容易多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感興趣不妨一試。如果是自己吃,做出來的大小也無所謂的。
一樓說的是制葯廠的製作工藝和程序。我所說的家庭的做法,在60年代,我們每個醫院都有「土葯廠」(文革時期的叫法),而且,每個大夫、護士都要輪流到葯廠參加勞動。那時的土葯廠加工水丸,就是我介紹的這樣。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Ⅵ 水丸是什麼方法製作的啊求大神幫助
一 中葯水丸的傳統製作方法 水丸亦稱水泛丸,系將葯物細粉用冷開水、葯汁或其他液體為粘合(潤濕)劑製成的小球形丸劑。水丸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開始由處方中一部分葯物的煎汁與另一部分葯物的細粉以滴水成丸 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劑,而後逐漸演變,以各種水溶性液體為粘合劑,用泛製法將方中全部或部分葯物細粉製成小丸。丸徑一般在φ2.5~φ10之間。 泛製法是我國傳統的水丸製作方法,也是我國獨有的中葯製作方法。最初是手工泛丸,它的工藝過程可分為:原料粉的准備及起模、成型、蓋面、乾燥、過篩、包衣打光、質量檢查等。起模是泛丸成型的基礎,是制備水丸的關鍵環節,模子的形狀直影響著成品的圓整度,模子的粒度差和數目,也影響加大過程中篩選的次數和丸粒的規格及葯物含量的均勻度。現在由於手工泛丸勞動強度大,產量低,污染嚴重,基本已經被機械泛制所代替。機械泛丸與手工泛丸的原理相同,唯採用設備不同,其操作方法和步驟與手工泛丸大體一致,只不過機械泛丸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縮短了生產時間和減少了污染的機會等。 二 新型的水丸生產設備 目前,80%以上的中葯廠仍沿用泛制工藝來制備水丸,這是水丸製作的傳統方法,也是對人工要求比較高的方法。泛丸的關鍵的一步——起模仍然要依賴於操作工人的技術熟練程度來控制,而且反復操作限制了產量的提高,污染機率仍然居高不下,同時圓度也不易控制。 我公司為滿足中成葯丸劑尤其是水丸劑的現代化、規模化生產的需要,最新研製開發了ZWS型全自動中葯 水丸機 。該設備利用塑製法原理,將原來的起模、成型、蓋面等工藝過程集中在一台機器上,由混合、煉制好的可塑性坨塊,直接制出符合要求的葯丸。從而實現了水丸製作的一次成形,避免了多次重復工作而增加的污染機會,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可以說是水丸製作的一次革命性創新。 該產品科學的採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凡與葯物直接接觸的零部件均選用不銹鋼、聚四氟乙烯等無毒、耐腐蝕材料製造, 全面符合GMP規范要求。ZWS型 水丸機 在製作水丸的基礎上還可以製作水蜜丸、糊丸等。 該機工作原理:利用一對相對滾動的制丸滾模,將由擠條口擠出的葯條,滾成球丸。在整個的制丸過程中,它對葯條的柔韌性要求不高,只要葯物能夠順利擠成葯條,就可以進行制丸。而且在整個的制丸過程中,工人的操作過程完全可以說 「傻瓜式」操作,因在整個的工作過程中僅需工人添加物料、更換接料盤等而無需為斷葯條而忙碌,從根本上降低了工人勞動強度,成為制備水丸的首選設備。 三 水丸機的主要結構及工作過程: 1.機架,2.出丸口,3.中間減速箱體,4.料斗,5.切條刀毛刷,6.擠條泵頭, 7.切條刀,8.拉條皮帶,9.撥條泡管,10.撥條軸。11.拉條帶托架。12.滾模防護罩。 水丸機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如圖所示):機架、中間減速箱體、擠條泵、送條裝置、撥條裝置、滾模、電氣控制部分。 水丸機的工作過程:將煉制好的中葯坨放入料斗4中,擠條泵的料腔中有兩個相對轉動的壓料翻板,電動機的動力經中間減速箱體減速後分別傳到壓料翻板及擠條泵的螺桿,壓料翻板將中葯坨壓入螺桿的槽中,螺桿便推著物料向前運動,從擠條泵頭6的出條口中擠出(左右各一條),葯條由拉條皮帶8接住並向外傳送,達到一定長度後,切條刀7便將葯條切斷,此時撥條軸10轉動一周,軸上的撥條泡管9剛好將葯條撥到拉條帶托架上,葯條便經過拉條帶托架滑到撥輪中,然後進入滾動的兩滾模中,在兩滾模的相對滾動下,將葯條滾製成合格的葯丸並由出丸口2處進入到容器中。在整個的加工過程中,開始的調整步驟是很重要的,它決定著一批葯的成丸質量。在開始調整好以後,也就是說出條口的大小與滾模的間隙相匹配時,做出的葯丸最為圓整。此後,只要及時向料腔中加入煉制好的葯坨,就可維持正常的生產,而不必經常調整和擔心葯條是否會斷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葯廠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一名熟練工人可以操作兩、三台機器正常生產,這也相應提高了工人的生產效率。該機型一經投入市場,便引起許多中葯廠的關注。 四ZWS型水丸機的應用前景 隨著我國擴大和加強中草葯市場政策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中草葯的認識越來越深,其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同時,中葯作為我國的瑰寶,正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所以在中葯制劑方面,ZWS型水丸機將以其優越的機械性能,發揮其獨有的功能。 ZWS型水丸機不僅能夠做各種中葯丸劑,而且在化工、陶瓷、食品、土壤肥料等各個領域都已經開始得到應用。我們也在各個客戶的不同要求下,不斷的創新和完善。不久的將來,ZWS型水丸機將會以不同的面貌出現在製作球形產品的各行各業中
Ⅶ 中葯的葯丸製做方法
葯丸的製作方法:
1、1.將葯店買來的葯到有中葯粉碎機的葯店,用機打碎待用。
2、蜂蜜的煉制;蜜中往往含有少量的蜂蠟,微生物及酶,並含有死蜂和灰塵.因此蜂蜜須經提煉制方可使用.方法是先將蜂蜜置於鍋內,加1/3-1/2的凈水,加熱徐徐沸騰,撈盡蜜面浮沫,用羅篩或紗布濾去死蜂,雜質.濾蜜再置鍋中文火加熱濃縮,至沸騰起魚眼泡,用手捻之略有粘性,略有拉絲,用糖量計測定,含水量約為18%-20%,即迅速出鍋,放冷備用。
3、將葯材置於鍋內,文火炒至顏色加深時,再加入-定量的煉蜜,迅速翻動,使蜜與葯材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待溫做成丸即可。
Ⅷ 「水泛丸」是什麼意思
用水泛丸,就是用水製作葯丸。
水泛丸又稱水丸。就是將中葯粉碎成細粉,用冷開水或純凈水、也可用葯湯為黏合劑,製作成的丸劑,就叫水泛丸或水丸。
丸劑有很多種,有西葯丸劑也有中葯丸劑,丸劑是中葯制劑最古老也是最常用的劑型,特別是中成葯的復方制劑,很多都是製成丸劑服用的,製作丸劑的粘合劑有幾種,比如:水、蜂蜜、蜂蠟、糊、水加蜜 等。所以使用什麼做丸劑的粘合劑,就是「用什麼泛丸」,製成的葯丸就叫什麼丸劑了。有:用蜜泛丸、用糊泛丸......等等,這樣分類 丸劑就有:水丸,蜜丸、水蜜丸、蠟丸、糊丸 等。比如:只用水做粘合劑的「越鞠保和丸」就叫 水丸又稱水泛丸。
根據工藝和形狀也可分為,大蜜丸、小蜜丸、微丸、滴丸、濃縮丸等。 比如「咽喉消炎丸」、「六神丸」雖是「用水 泛丸」叫水丸, 但是從工藝和形狀上分 又叫微丸。「六味地黃丸」等有補益作用的中葯丸劑一般都是小蜜丸,但是從工藝上講又叫濃縮丸。現代工藝還有一種滴製法制丸叫做滴丸,比如「復方丹參滴丸」等。
Ⅸ "中葯丸劑的生產工藝流程
中葯丸劑是一個大類,以下是我根據中葯葯劑學整理的,希望能幫助到你!
丸劑的含義:
飲片細粉或提取物加適宜的黏合劑或其他輔料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制劑。
丸劑的分類
1.按賦形劑分類:水丸、蜜丸(大、小)、水蜜丸、濃縮丸(蜜、水、水蜜)、糊丸、蠟丸等。
2.按製法分類:①泛制丸(如水丸)②塑制丸(如蜜丸、蠟丸)③滴制丸(如滴丸)。
部分丸劑的制備流程:
1.水丸習稱水泛丸,系指飲片細粉以水或水性液體(黃酒、醋、稀葯汁、糖液等)為賦形劑製成的丸劑。
具體流程:
原料准備→起模→成型→蓋面→乾燥→選丸→(包衣)→打光→質檢→包裝
2.蜜丸的制備流程:
物料的准備→制丸塊→制丸條→分粒→搓圓→乾燥→整丸→質檢→包裝
3.濃縮丸:飲片或部分飲片提取濃縮後,與適宜輔料或其餘飲片細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
水為賦形劑製成的丸。
4.糊丸系指飲片細粉以米粉、米糊或麵糊等為黏合劑製成的丸劑。
5.蠟丸系指飲片細粉以蜂蠟為黏合劑製成的丸劑。
6.滴丸:飲片經適宜的方法提取、純化後與適宜的基質加熱熔融混勻,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介質製成的球形或類球形制劑。
Ⅹ 大蜜丸機跟水丸機一樣嗎
蜜丸,是指葯材細粉用蜂蜜為粘合劑製成的丸劑,根據葯丸的大小和製法的不同可分為小蜜丸大蜜丸
水丸亦稱水泛丸,系將葯物細粉用冷開水、葯汁或其他液體為粘合(潤濕)劑製成的小球形丸劑。 水丸是在湯劑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始由處方中一部分葯物的煎汁與另一部分葯物的細粉以滴水成丸的方法作成煎服丸劑,而後逐漸演變,以各種水溶性液體為粘合劑,用泛製法將方中全部或部份葯物細粉製成小丸。泛制丸粒,體積小,表面緻密光滑,既便於吞服,又不易吸潮,有利於保管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