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給水管道水壓試驗前是否需要回填
給水管道水壓試驗前是需要回填即覆土的。
覆土和試壓:
介面做好之後應即覆土。
覆土時留出介面部分。待試壓後再填土。
覆土要分層夯實,以免施工後地面沉陷。管道敷設一公里左右時,即應試壓。
試壓前應先檢查管線中彎頭和三通處的支墩築造情況,須合格後才能試壓,否則彎頭和三通處因受力不平衡,可能引起介面松脫。
試壓時將水緩緩灌入管道,排出管內空氣。
空氣排空後將管內的水加壓至規定值,如能維持數分鍾即為試壓成功。試壓結束,完成覆土,打掃工地。
(1)鑽孔壓水試驗設備圖片擴展閱讀:
管道的溝槽回填土體積按挖方體積減去管徑所佔體積計算。管徑在500mm以下的不扣除管道所佔體積;管徑超過500mm以上時,按下表規定扣除管道所佔體積。
給水管道水壓試驗方法:
1、預試驗階段:
將管道內水壓緩緩地升至規定的試驗壓力並穩壓30min,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補壓不得高於試驗壓力;
檢查管道介面、配件等處有無漏水、損壞現象;
有漏水、損壞現象時應及時停止試壓,查明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後重新試壓。
2、主試驗階段
停止注水補壓,穩定15min,15min後壓力下降不超過所允許壓力下降數值時,將試驗壓力將至工作壓力並保持恆壓30min,進行外觀檢查若無漏水現象,則水壓試驗合格。
水加熱器向熱水管網的供水壓力和熱水流量由接入的補水給水管供給。因此冷水補給水管的管徑應保證能補給熱水供應系統的設計流量。供水壓力應保證位於最不利處的熱水配水點的需要。
Ⅱ 單點壓水試驗方法需要什麼設備
單點法抄壓水試驗和五點法壓水試驗時在地質鑽探工程中,了解岩石透水性的一種方法。單點法是指壓水採用單一壓力,壓水時間20min,以最終值計算透水率。例如,壓力為1.0mpa。其壓水要求達到穩定標准再結束。五點發是指由五個壓力過程,比如0.3、0.6、1.0、0.6、0.3mpa,五個壓力階段都至少壓水20min並每級壓水都需達到穩定標准結束,五點法根據壓水成果可以判定其屬於層流、紊流、擴張、沖蝕、充填等五種壓水試驗曲線類型。兩種壓水具體壓力在工程中有不同規定,單點法多用於了解岩石透水性,五點法多用於灌漿試驗或精確壓水試驗,不僅可以掌握岩石透水性,而且可間接判斷岩石的耐壓性能及其他物理指標。詳細可參照《鑽探壓水試驗規程》《水工建築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等資料。
Ⅲ 抽水設備
當前抽水試驗中經常使用的抽水設備主要有離心泵、深井泵、潛水泵、空壓機(風泵)、射流泵等。
選擇抽水設備時,應考慮吸程、揚程、出水量等能否滿足設計要求,還要考慮孔深、孔徑是否滿足水泵等設備下入的要求,以及搬運及花費大小等。例如,水量較大,地下水埋藏淺、降深小時可用離心式水泵。埋藏深或降深大,精度要求高,井徑足夠大時則使用深井泵或深井潛水泵。精度要求不高,井徑較小,則可選用空氣壓縮機(或稱空壓機、風泵、空氣升液器)。井徑小,埋藏較深,涌水量較小時,可用往復式水泵或射流泵。
(一)空壓機(風泵)
1.揚水原理
空壓機的揚水原理是:空壓機工作時將壓縮空氣壓入鑽孔中,壓縮空氣由風管通過混合器(帶密集小孔的管狀物)均勻進入水管,並在混合器外膨脹與水混合成一種乳狀水氣混合物,因其比重比水輕,且在水管內外壓力差和氣流膨脹的驅動下,上升至管口流出,井中水向上流動補充,從而達到抽水的目的(圖5-2)。壓縮空氣量要適當,如果壓縮空氣量不足,或者不能揚水,或者水流不均,呈脈沖式的流動。如果風量太大,空氣會在水管中快速流動,並占據較大斷面,使出水效率降低,甚至光出氣不出水。
2.井孔內裝置
抽水井孔通常裝有風管、水管,有時還設有測水管(專為測量水位之用)。其基本的裝置方式有同心式及並列式兩種(圖5-3a、b)。同心式適用於較小孔徑,但其涌水量較同孔徑並列或者為大,這是因為它的出水面積較大。並列式適用於較大孔徑,並列式安裝抽水效率較高,所需空氣量較小。當含水層埋藏較深,以及對一些承壓含水層或不完整井抽水時,可利用井壁或過濾器以上的管子作出水管(圖5-3c),也有利用水管和井壁管間隙送風以增大出水斷面的(圖5-3d)。盡管這些裝置各異,但究其實質仍屬同心式或並列式。
專門水文地質學
(3)抽水時啟動壓力(P0)計算;
P0=P+ΔP≈0.1(H+h-h0+2) (5-4)
式中:P為從混合器的中部至天然水位的靜水壓力(Pa);ΔP為風管阻力,一般為1.96×104Pa;h0為天然水位至出水口高度(m)。
抽水時的工作風壓計算公式為:
Pn=0.1(H+LP) (5-5)
式中:Pn為工作風壓(Pa);LP為送水途中壓力損失(換算為米),不超過5,通常為2~3。
(二)水泵
抽水試驗中經常使用的水泵主要是離心泵、深井泵、潛水泵、射流式水泵等。
(1)離心泵:離心泵是利用葉輪旋轉而使水產生的離心力來工作的。離心泵的裝置主要由泵殼、泵軸、葉輪、吸水管和出水管等組成。離心泵可分為單級單吸離心泵、單級雙吸離心泵和分段式多級泵等。離心泵的使用范圍最為廣泛,離心泵的吸程理論上為10m,但因為水在吸水管內流動過程中存在水頭損失,所以實際上為7~9m。離心泵在啟動之前,必須把泵殼和吸水管都充滿水,然後再驅動電機運行。
(2)深井泵:是抽取深井地下水的立式水泵。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濾網、吸水管和泵體部分,揚水管和傳動軸部分,泵座和電動機部分,前兩部分位於井下,後一部分位於井上。深井泵一般為多級葉輪,級數愈多,揚程愈大,有的深井泵揚程可超過100m。
(3)潛水泵:是將泵和電動機製成一體,浸入水中進行提升和輸送水的一種泵。由於潛水泵在水下運行,因此,潛水電動機要有特殊構造,潛水泵的工作部分一般為立式單吸多級導流式離心泵,基本構造和深井泵相似。潛水泵按其使用場合不同,可分為深井潛水泵和作業面潛水泵等。深井潛水泵與深井泵相比具有重量輕,雜訊小,安裝維修簡便等優點,因此,近年來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4)射流泵:是利用高速工作的水流能量來輸送水的,從鑽機配備中的往復式水泵來的水流,通過鑽桿(進水管)後,從噴嘴噴出的射束在其周圍產生負壓,吸引周圍的井水,並一起流入正對噴嘴的承噴器內,井水通過進水孔補充,這即是射流泵的吸水過程。通過承噴器的水流,又因在流速的繼續高壓沖擊下,迫使水由水孔流入出水管,連同循環水流一起上升,排出地表,完成抽水作用。由於提升地下水的能量全由給水水泵的壓力勢能提供,因此,其揚水高程受給水水泵壓力限制,抽水量也由送水泵量決定。
Ⅳ 地勘探孔中,圖中的r,c,等各代表什麼意思
工程地質物探與勘探的任務,主要有以下各項: (一)詳細研究建築場地的岩性及地質結構。研究個地層的性質、厚度、縱向和橫向變化,進行地層劃分並確定其接觸關系;基岩的風化深度及風化岩石性質,劃分風化帶研究岩層的產狀、裂隙發育程度及隨深度的變化;褶皺、斷裂、破碎帶以及其它地質結構現象的空間分布、變化的特點。提供岩石右鑽性和岩體強度、結構面發育等定量指針。 (二)查明水文地質條件。了解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分布厚度、性質及其變化,地下水位(水頭)等。 (三)研究地貌及物理地質現象。查明各種地貌形態,如河谷階地、洪積扇、斜坡的位置和結構等。研究各種物理地質現象,如岩溶的規模及發育深度,滑坡的范圍、滑動面位置、動態等。 (四)取樣及提供野外試驗條件。從勘探工程中採取岩土樣及水樣,供室內試驗及分析鑒定用。在勘探工程中可作各種野外試驗,如岩土力學性質試驗、地應力量測、水文地質試驗等。 (五)其它項目。如利用勘探工程布置地下水及各種工程動力地質現象的長期觀測,進行井下攝影及井下電視、灌漿等工程處理。 物探可以說是一種間接的勘探工作,它可以簡便而迅速地探測地下地質情況,與測繪工作相配合尤為適宜,又可為勘探工作的布置指出方向。物探成果亦須由勘探工作來證實。勘探工作包括鑽探和坑探兩種,能較可靠地了解地下地質情況,萬其是坑探工程,勘探人吶可以直接在其中觀察測量;但是它耗費人力和資金較多,周期也長,因此使用時應具經濟觀點。布置鑽探和坑探工程,要以測繪和物探工作為基礎。考慮到物探和勘探各自的優缺點,在布置工作時應綜合運用,互為補充。 一個工程在不同的勘察階段,物探 和勘探往往是配合測繪工作的,而應較多地採用物探手段,鑽探和坑探主要用來驗證物探成果和取得基準剖面。隨著勘察程度的提高,為了深入研究各種工程地質問題,以進行確切的分析、評價,鑽探和坑探工程將愈來愈被廣泛地採用,成為主要的勘察手段,而物探工作則作為勘探工程的輔助手段。本章重點論述物探和勘察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適用條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統計局蕭要求。心肝及勘探工作的布置、設計及施工順序等問題。 工程地質物探 物探的全稱為地球物理勘探,它是以專門儀器來探測地表層各種地質體的物理場,從而進行地層劃分,判定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及各種物理地質現象的一種勘探方法。 由於地質體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導電性、彈性、磁性、密度、放射性等)和物理狀態(含水率、裂隙性、固結程度等),就為利用物探方法研究各種不同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提供了物理前提。所探測的地質體各部分之間以及該地質體與周圍地質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和物理前提。所探測的地質體各部分之間以及該地質體與周圍地質體之間的物理性質和物理狀態差異愈大,使用這種方法就愈能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 需要指出的是,物探方法雖能簡便而迅速地探測地下地質情況,但由於它經常受到非探測對象的影響和干擾,心肝及儀器測量精度的不夠,其所得判斷和解釋的結果往往較為粗略,且有多解性。所以,在物探工作之後,還常須用鑽探或坑探來驗證,以獲得確切的地質成果。物探工作的方法有電法勘探、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核子勘探以及地球物理測井等,在工程地質勘察中運用最普遍的是電法和地震勘探。 一、電法勘探在工程地質勘察中的應用 將各個電測 點所得地質資料邊成剖面,即為物探地質剖面,它如同利用鑽孔資料所墨守成規的剖面(圖3—3) 環形電測深法是利用對稱四極裝置改變其方向,測量同一點的視電阻率。它可用來確定各向異性很明顯的地質介質,職陡立岩層的走向、斷層破碎帶與含水裂隙帶的延伸和岩溶發育的主導方向,以及它隨深度的變化情況等。圖3—4是利用環形電測深法所測得的裂隙主導走向為N10°W(橢圓長軸所指方向)。這個方向在不同極囈(即不同深度上)都是穩定的。 但是,鑽探方法也有它一定的缺點,主要是:一般難於進行直接觀察;一些有重大工程地質意義的軟弱層(破碎泥化夾層、風化夾層等)和構造破碎帶,往往不易取得岩心,以致達不到地質要求。為了克服上述缺點,近十餘年來發民兵了鑽孔攝影技術和鑽孔電視以及便於地質人員能直接下井觀測的大口徑鑽孔,使用效果良好。 二、工程地質鑽探的特殊要求 工程地制裁鑽探是為工程建築物的設計、施工服務的,它多具綜合目的,因而在鑽進方法、鑽孔結構、鑽進進程中的觀測編錄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 工程地質鑽探 對岩心採取率要求校高,一般岩層不能低於80%;對工程建築物至關生要的軟弱夾層和斷層破碎帶也不能低於60%,但往往不易取得岩心。為保證獲較高的岩心採取率,針對不同的勘探對象應採用相尖的鑽進方法。如在軟弱地層或斷層破碎帶中鑽進時,要晝養活沖洗液或用干鑽,降低鑽速,縮短鑽程,最好採用雙層岩心管。近年來,黃河水利委員會在水浪底水利樞紐勘察中,革新鑽具,採用套鑽和化學樹脂膠合的措施,幾乎可以100%地採取泥化夾層和斷層破碎帶的岩心。在土層中鑽進時,以採取干鑽為宜,並應適當縮短鑽程。 為了保證准確地測定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質試驗工作的正常運行,必須按含水層的位置和試驗工作的要求,確定孔身結構及外電進方法。對不同的含水層要換徑並分層止水,加以隔離。含水層愈多,換徑和分層止水的次數就愈多。一般的工程地質鑽孔終孔直徑為91MM,根據換 徑次數及位置,即可確定孔身結構。。若在基岩面以一的砂卵石層中作抽水試驗干鑽,不允許使用泥漿加回孔壁的辦法。一般鑽孔要直,不能發生彎曲;孔壁要求光滑規則,同一孔徑段應大小一對敵。這些要求在鑽探操作工藝上給予滿足。 鑽孔水文地質觀測,是工程地質鑽探的一項重要工作,藉以了解岩層透水性的變化,發現含水層和得知其近似水位並掌握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系等。在外鑽進過程中應按水文地質鑽探的要求,做好孔中水位測量,測定沖洗液消耗量及外電孔涌水量、測量水溫等工作。在工程地質鑽探中,為了研究岩土的物理力學性質,經常要採取岩土槔。堅硬岩石的取樣可利用岩心,但其中的軟弱夾層和斷層破碎帶取樣時,必須採取特殊措施。為了取得質量可靠的原狀土樣,則必須配備專門的取土器,燕應注意取樣方法和操作工序,以盡量使土倦不受或少受擾動。為達到上述的特殊要求,鑽探人員應嚴格按規定操作,不能盲目追求進尺。 三、工程地質鑽探常用的鑽探方法和設備 自然地質條件是復雜的,各種鑽探方法和設備都有一定的使用條件,選擇鑽探方法和設備時,應視鑽探的目的和地質條件而定。目前,工程地質勘探中常用的鑽探方法、鑽具及其使用條件和優缺點列於表3—2中。 由表列可知:鑽探方法可分為沖擊鑽探、回轉鑽探、沖擊回轉鑽探和振動鑽探等四種。在工程地質勘探中主要採用沖擊鑽探和回轉鑽探:按動力來源又可將它們分為人力的和機械的兩種。機械回轉鑽探鑽進效率高,孔深大,又能採取岩心,所以在工程地質勘探中使用最為廣泛。目前,國內外正在大力革新鑽探技術,逐步朝著全液壓驅動、儀表控制、勘探與測試相結合的方向發展。近年來,法國生產的FORACO-V。P。R。H鑽機可稱得上是鑽探技術革新的代表,它兼具振動、沖擊、回轉鑽進,又可作靜力和動力觸探試驗,操作全由儀表控制,由機械手擰卸鑽具,鑽進效率高,適用於工程地質勘探。 為了研究工程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結合勘探工作採取原狀土樣。但是在鑽孔中採取原狀土樣時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其中主要的是取土器的結構和取土實用。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取土器。 1、限制球閥式取土器在取土過程中,進入取土器內的液體、氣體將球頂起排出;當取土停止時,由於球上部彈簧的作用將球壓回原閥座位置,以起封閉作用,。這種球閥裝置密封可靠,但要選擇適當的彈簧強度,調節到適當的壓力。球的直徑與排水孔的直徑要互相適應,以便於水、氣、泥排出。 2、上提橡皮墊活閥式取土器土樣進入取土筒時,取土器內的水、氣、泥由活閥上部排排出,。上提鑽桿時,橡皮墊封閉活門,即可取上土樣。 3、回轉壓入式取土器有兩層管,外管回轉(帶有合金鑽頭或螺旋),內管壓入。內管一般球閥式取土器類似,上部是球閥封閉。這種取土器適用於深層取土。 4、水壓活塞式取土器活塞式取土器的下口一下處於封閉狀態,在貫入土時,取土筒下壓使土樣進入,活塞靜止,土樣上部不隨任何壓力,也不受鑽孔內沖洗液的影響。這種取土器是藉助於水泵的壓力推動活塞使取土筒進入土層。在取土器下入孔底時,一個活塞將取土器下口封閉;壓土時,上部活塞帶動取土筒下壓而採得原狀土樣,如圖3—13所示。 以上四種取土器適用於採取粘性土的原狀土樣。採取砂類土和飽水軟粘土是很困難的,要使用特製的取土器。近年來,我國水電勘察部門研製了厚壁管靴長筒上提 活閥式取土器,反旋活閥分節取土器和真空活塞取砂器等,採取地下水位惟下的原狀砂類土和軟粘土樣,效果較好。原狀土樣的採取方法主要有三種: (1)擊入法:適用於較硬的土層中取樣,又可分為孔外及孔內的輕錘多擊法和重錘少擊法。實踐證明,孔內的重錘少擊法取樣效果好,效率高而土樣擾動小。 (2)壓入法:適用於較軟的土層中取樣,又可分為連續壓入和斷續壓入法。連續壓入法是藉助活塞油壓筒或鋼繩滑輪組合裝置,將取土器一次快速均勻地壓入土中,土樣的擾動較小,當採用連續壓入法無法將取土器壓入土層時,則可採用斷續壓入法。 (3)振動法:當振動鑽進進,可利用振動器的振動作用將取土器壓入土中。 這種方法對土樣的邊緣部分擾動較大。易受振動液化的土層不適用。為了保證土樣的質量,除了對取土器和取土方法進行選擇外,還應注意鑽探方法、鑽、孔結構、清除孔內殘土、操作方法、和土樣封存及運輸等各頂問題。 四、工程地質勘探鑽孔類型及其適用條件 鑽孔的類型指的是鑽孔的角度及其方向。鑽孔的角度即是鑽機的立軸鑽桿與地平線的夾角,也叫做鑽孔傾角。按照鑽孔傾角及其變化情況,可將鑽孔分為鉛直孔、斜孔、水平孔和定各孔四種。在進行工程地質勘探時,窨採用何種角度及方向的鑽孔,需視鑽孔的具體任務及地形地質條件而定。為了能取得盡可能多的地質資料,又節省鑽探工作量鑽進方向最好與不同岩性接觸面或斷層面垂直,但是在實際上往往不易達到,一般要求基夾角不中於20°。 (一) 直孔 傾角90°。在工程地質鑽探中此類孔最常用,適於查明岩漿岩的岩性岩相、岩石風化殼、基岩面以第四紀覆蓋層厚度及性質、緩傾角的沉積及斷裂等。作壓水試驗的鑽孔一般都採用鉛直孔。 (二) 斜孔 傾角小於90°,且應定出傾斜的方向。當沉積岩層傾角較大(﹥60°),或陡傾的斷層破碎帶,常以與岩層或斷層傾向相反的方向斜向鑽進。在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探中,常用斜孔探查河床下的地質結構。尤其是在河床不很寬而水流湍急的峽谷中 ,可在兩岸以斜孔向河底交叉鑽進,既可較好地控制河床下的地質結構,又可以養活或避免河中布孔進行水上鑽探的困難。但是斜孔鑽進技術要求較高,常易發生孔身偏斜,而使地質解釋工作產生誤差,在軟硬相間的岩層中鑽進,此現象尤為嚴重。 (三) 水平孔 傾角多為0° 。一般在坑探工程中布置,可作為平硐、石門的延續,用以查明河底地質結構、進行岩體應力量測、超前探水和排水。在河谷斜坡地段用以探查岸坡地制裁結構及卸葆裂隙,效果也較好。 (四) 定向孔 採用一些技術措施,可使鑽孔隨著深度的變化有規律地彎曲,進行定向鑽進,如岩層上緩下陡進,或在一個孔中控制多個定向分枝孔,共同鑽探同一目的層,或在一個孔中控制多個定向分枝孔,共同鑽探同一目的層。定向鑽進的技術措施比較復雜。近年來,國內外廣泛採用在一個孔位上鑽多個不同方向的定向斜孔的布置方案,效果極佳。 五、大口徑鑽進和小口徑(金剛石鑽頭)鑽進在工程地質勘探中的應用 (一)大口徑鑽進 工程地制裁勘探鑽孔的孔徑,大多數是168MM開孔,91MM終孔,這樣的孔身結構能夠滿足一般的勘探、試驗要求。但是在特殊情況下,譬如為了探查壩基軟弱夾層和強透水帶的位置及展布方向、斷層破碎帶和緩傾角裂隙的產大辯論和特徵,以及為了檢查基礎的灌漿質量和混凝土的澆築情況,就需按照工程地質的要求,打一些大口每項鑽孔,以工程技術人員進入孔中直接觀察和測量。。 大口徑鑽孔主要在水電工程地質勘探中採用。我國於1963年在丹江口壩直址打成了第一口大口每徑鑽孔;之後,葛洲壩、小浪底、偏窗子、三峽等水利樞紐工程中相繼採用,均取得 很好的勘探效果。面且承擔了大壩基礎處理等任務。 由於大口徑鑽孔能夠讓勘探人員直接進入其中觀測和取樣,准確地搜集到第一性地質資料,因而避免了用一般勘探耗費大量進尺而未能搞清某些地質現象和問題的弊病。它也代替了施工復雜的豎井工程,而且由於無爆破震動,可以保持岩層的天然狀態。 大口徑鑽探方法有沖擊鑽進和回轉鑽進,在工程地質勘探中主要使用後者,其孔徑分別1150、1050、950和750MM,孔深 30—60M,可以取得財心。鑽具是在現有設備基礎上改裝的,主要包括鑽頭、岩心管、取粉管、鑽桿等。除鑽具外,還應配備吊籠、絞國及潛水泵等必要的設備。 大口徑鑽進的工作情況如圖3—18所示。 (二) 小口徑(金剛石鑽頭)鑽進 近年來,我國在工程地制裁勘探中逐漸推廣小口徑的金剛石鑽進。這種鑽進有很多優點:能鑽進極硬的岩石,使用壽命長,鑽進效率高,岩心採取率高,且岩心完整度好;孔徑均勻,孔壁光滑,鑽彎曲度小;鑽進時平穩,設備的磨損小,能量消耗少;重量輕,搬運方便等。金剛石鑽具主要包括金剛石鑽頭、金剛石擴也器、岩心卡簧及金剛石鑽進用岩心管。金剛石鑽頭目前生產有直徑76、66、46、36MM等幾種規格,較一般的鑽頭要小得多,故稱之為「小口徑」。這種鑽頭是將金剛石顆粒鑲嵌在鑽頭唇部,利用金剛石的硬度磨削岩石鑽入地層。金剛石鑽進一般均使用雙層岩心管。從小泵送來的沖洗液,經內、外管之間的間隙而到達孔底,可減少對岩心的沖刷影響。 採用小口徑(金剛石鑽頭)鑽進,在操作上必須注意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無水鑽進否則發生高熱會燒毀金剛石,用過鋼粒鑽進的孔,不能再下入金剛石鑽頭,因孔底遺留鋼粒,在沖擊振動時會使金剛石損壞;若鑲嵌的金剛石顆粒掉落孔底,應即打撈,否則會使整個金剛石鑽頭遭到損壞;鑽進中若迂軟弱夾層及裂隙發育的地層,應特別注意降低壓力及轉速。由於在礫石層、礫岩及硬脆破碎地層中鑽進時,沖擊振動很大,對金剛石的包鑲金屬磨耗很快,故一般不採用金剛石鑽進。 金剛石鑽進雖有很多優點,可是它的孔徑過小,有能作現場水文地質試驗。 六、聲波測井在工程地質鑽探中的應用墀測井是一種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它的物理基礎是研究與岩石性質密切相關的聲振動沿鑽井的傳播特徵。它具有快速,輕便的優點。近十餘年來在國內外逐漸推廣應用,我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聲波測井可充分利用已有的鑽孔,結合地質調查,了解基岩風化殼的厚度、物征,進行分帶,查明深部地層的岩性特徵,進行地層劃分,確定軟弱夾層的層位、深度和厚度;尋找岩溶洞穴和斷層破碎帶;研究岩石的某些物理力學性質,進行工程岩體分類等。與其它測井方法密切配合,還可憐全部或部分代替岩心鑽探,開展無岩心鑽進。總之,聲波測井在工程地質鑽探中的應用是多方面的。 目前所應用的聲波測井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根據墀傳播速度研究地質體性質的墀速度測井;二是根據墀振幅的衰減反映岩層性質的墀幅度測井;三是利用墀在井壁上的反向我了解井壁結構情況的專長波電視測井。其中應用最多的是聲速測井。 聲速測井的裝置如圖3—19所示,為單發射雙接收型的。兩個接收器R1、R2的距離為L。沿井壁的滑行波到達兩個接收器的時間差為△t,具有 L △t = —— V2 △t表示聲波通過厚度為L的一段岩層所需的時間,習慣上把它換算為通過一米岩層所需的時間(叫做旅行時間),單位為μs/m。由時差△t即可求出聲波在岩層中的傳播速度V(m/s): V=-106/△t 三峽水利樞紐壩基為前震旦紀的石英閃長岩和閃雲斜長花崗岩,經大量聲波測並工作後獲得的各風化帶縱波速度值列於中。 由於沒風化帶內,岩石組織結構、礦物萬分和風化程度不同的岩石所佔比例及分布,狀況不同,因而不但波速不同,而且聲速曲線的形態也不相同。劇風化帶的波速值跳躍范圍不大,曲線形態以不規則的方形鋸齒為主。強內化帶中,當堅硬和半堅硬岩石碎塊與疏鬆相互摻雜時,波速值跳躍范圍大而密,曲線形態為緊密排弄的長尖刺狀鋸齒。微風化帶的聲速曲線擺動幅度較小。四川某壩基48號孔的綜合柱狀;圖,可以用來說明應用聲波測勘查斷層破碎帶的效果。從聲波曲線的整個背景值來看,代表二疊紀斑狀玄武岩的V為3700-4400m/s,V為2300m/s. 但在標高390m附近,卻出現了一個明顯的低值異常,V、Vs分加緊為2150和1350m/s,幾乎相當於政黨值的一半。進行幅度觀測時,聲波能量吸收衰減強烈,振幅大大下降。經分析,該處是斷慨角礫岩,岩體十分破碎。 七、鑽孔設計書的編制、鑽孔觀測編錄及資料整理 (一)、鑽探工作耗費資金較大,應盡可能使每一個鑽孔都發揮綜合效益,取得較多的資料。為此,工程地質人員除了編制整個工程地質勘探設計外,還應逐個編制鑽孔設計書,以保證鑽探工作達到預期的目的。 鑽孔設計書的內容要點應包括: 1、鑽孔附近的地形、地質概況及鑽孔的目的。鑽孔的目的一定要充分說明,使施鑽人員和觀測、編錄人員明確該孔的意義及鑽進中應注意的問題,這對於保證鑽進、觀測和編錄工作的質量,都是至關重要的。 2、鑽孔的類型、深度及孔身結構。應根據已掌握的資料,繪制鑽孔設計柱狀剖面圖,說明將要迂到的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情況等,據以確定鑽進方法、鑽孔類型、孔深、孔和終孔直徑,以及換徑深度、鑽進速度及固壁方法等。 3、工程地質要求。包括岩心採取率、取樣、試驗、觀測、止水及編錄等各方面的要求。編錄的項目及應取得的成果資料有:鑽孔柱狀剖面、岩心素描(或照相)、鑽進觀測、試驗記憶錄圖表及水文地質日誌等。 4、說明鑽探結束後對鑽孔的外理意見,留作長期觀測抑或封孔。 (二) 孔的觀測與編錄 為了全面、准確地反映鑽探工程第一性地質資料,在鑽進過程中必須認真、細致地做好觀測與編錄工作。 1、岩心觀察、描述和編錄 應對岩主進行鑒定,描述其顏色、礦物萬分和顆粒成分、結構和構造,正確地定名,必要進取樣進行岩礦鑒定。對疏鬆砂礫土秋粘性土,應觀察其緻密程度和稠度狀態。確定節理裂隙的類型、延續性、蝕變充填情況、傾角 、間距等,進行裂隙統計。對風化岩石,應將岩心按風化程度進行分帶和描述。必要時編制岩心素描及岩心拄狀圖。 通過對岩心的各種統計,可獲得岩心採取率、岩心獲得率和岩石質量指針等定量指針。岩心採取率是指所取岩心的總長度與本回次進尺的百分比。總矩度包括比較完整的岩心和破碎的碎塊、碎屑及碎粉物質。 岩石質量指針(RQD)由D·U·迪你提出的,它是指在取出的岩心中,只計算長度大於10cm的柱狀岩心長度,與本回次進飛的百分比。其計算和等級劃分如圖3—22所示。上述三項定量指針可反映岩石的堅硬和完整程度。岩石愈堅硬、完整,數值愈高;而愈軟弱、破碎的岩石,則數值愈低。它們也與鑽進的工藝和技術水平有關。 每回次取出的岩心應順序排列,並按有關規定進行編號、裝箱和保管。並應註明所取原狀土樣、岩樣的數量及深度。 2、孔水文地質觀測 注意並記錄鑽進過程中沖洗液消耗量的變化。發現地下水後,應測定其初見水位及穩定水位,確定含水層頂底板標高及厚度,測量水溫,定深取水樣以進行水質分析。 3、孔內情況 鑽過過程中注意換層的深度、回水顏色變化、鑽具陷落、孔壁坍塌、卡鑽埋鑽和涌砂現象等,結合岩心以判斷孔內情況。如果孔壁坍塌及卡鑽,岩心廠礦且採取率又低,就表明岩石裂孫發育覲上於構造破碎帶中。 當鑽進過程中,迂到嚴重風華蔌裂隙十分發育的岩層、斷層破碎帶、岩溶洞穴時,岩主採取率往往很低,甚至取不到岩心,給判斷孔內情況帶來困難。鑽孔攝影和鑽孔電視彌了這一缺陷,通過對孔壁的觀察,可以對岩層的裂隙發育程度及方向、風化程度、斷層破碎帶、財溶洞穴和軟弱泥化夾層等,取得較為清晰的照片或圖像,給人以孔內直觀的感覺。目前我國水電部門使用的SK——150型鑽孔攝影儀和JZS—1型鑽孔電視機,為提高工程地質勘探的質量和鑽孔利用率,顯示了獨特的優越性。 二、坑探工程設計書的編制、觀測與編錄 (一)坑探工程設計書的編制及觀測 坑探工程的設計是在工程地質勘探總體布置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主要內容包括:坑探工程附近的地形地質情況、坑探的目的、類型、掘進深度及其誰、施工條件、觀測與編錄內容、取樣位置和成果要求等。 坑探工程的觀察、描述內容,依其類型和目的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一般應有:第四系和基岩地層的時代、岩性、成分、結構構造、厚度、產狀及接觸關系;岩石的風化特點及風化殼分帶;軟弱夾層的岩性、厚度、產狀破碎泥化情況;斷裂、裂隙的組數、產狀、性質、密度、寬度以及延展、空切情況;地下水滲水點位置、特點、涌水量大小;以及不育地制裁現象的描述等。 (二)坑探工程的編錄 坑探工程的編錄工作主要是繪制展視圖。所謂展視圖,就是沿坑探工程的壁、底面所編制的地質斷面圖,按一定的制圖方法將三度空間的圖形展開。用它表示的地質成果一目瞭然,故在生產上廣為應用。 不同類型坑探工程展視圖的編制方法和表示內容有所不同,它們的比例尺一般為1:25—— 1:100。現介紹如下: 1、試坑、淺井、豎井等鉛直坑探工程展視圖,一般採用四壁輻射展開法或四壁平等展開法。前者適用於試坑,後者適用於淺井和豎井。 2、探槽展視圖一般只畫底和一壁,有時也將兩側壁畫出。如果槽長且方向、坡度有轉析時,可分段畫出,使壁與氏保持平行。 3、平硐展視圖一般將五個面全部畫出,其中硐頂分開單畫,其餘幾個面相聯展開。硐底坡度有變化時,要用高差曲線表示。第五節 工程地質勘探的布置 布置勘探工作的總要求是:以最少的勘探工作量取得盡可能多的地質資料。為此,要求工程地質人員必須明確勘探的目的和任務,做好勘探設計,將每個勘探工程都布置在關鍵部位。以發揮綜合效益。
Ⅳ 給水管道水壓試驗用什麼儀器
可以用水管試壓機。有些是電動的由管道試壓泵帶動壓縮機運行的,還有手動的回。市場上都有售。答手動的便宜,電動的貴一些。可以簡單的搜索就可以找到了。
如果系統比較大,可以使用自動打壓機,如果系統比較小,可以使用手動打壓機。因為升壓要求緩慢進行,其它設備都不太適用。
有壓管道必須回填土在試驗,因為不管是水壓還是強度實驗都是破壞性實驗,都存在危險系數。
操作:先回填土,留介面接頭部分,水壓試驗合格後,再回填沒有回填的地方。
注意:壓力管道水壓試驗都必須填土至管頂以上500mm,包括給水供熱燃氣。
Ⅵ 地顧勘測水文孔的壓水實驗的水柱壓b怎麼換算
水柱壓強=水的密度x大氣壓x水柱高度
1米水柱的壓力為0.01Mpa:長寬高各位1米的水立方,重量10000N,除以底面積(1平方米),壓力就是10000Pa=10Kpa=0.01Mpa
在水工建設的工程地質勘察中,壓水試驗是測定裂隙性岩層滲透性質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壓水試驗過程中,地下水位位於試驗段中間是每個鑽孔經常遇到的情況。我們認為地下水位處於試驗段中間時水柱壓力的計算在已往一些文獻和規范里(參閱1957年第8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月刊「鑽孔壓水試驗」和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編「鑽孔壓水試驗操作要求」。
Ⅶ 灌漿前為什麼要進行壓水實驗
壓水試驗是評價岩體滲透性的常用方法,可以判定岩體透水性的強回弱,所以灌漿前要進行答壓水實驗。
壓水試驗方法:
1、預試驗階段:將管道內水壓緩緩地升至規定的試驗壓力並穩壓30min,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補壓不得高於試驗壓力;檢查管道介面、配件等處有無漏水、損壞現象。
2、主試驗階段:停止注水補壓,穩定15min,15min後壓力下降不超過所允許壓力下降數值時,將試驗壓力將至工作壓力並保持恆壓30min,進行外觀檢查若無漏水現象,則水壓試驗合格。
(7)鑽孔壓水試驗設備圖片擴展閱讀
壓水實驗需要注意的問題:
1、在噴射灌漿過程中,出現壓力突降或驟增、孔口回漿變稀或變濃、回漿量過大、過小或不返漿等異常情況時,應查明原因並及時處理;
2、噴射灌漿過程中應有專人負責監測高壓壓力表,防止壓力突升或突降;
3、下噴射管時,遇有嚴重阻滯現象,應起出噴射管進行掃孔,不能強下。
參考資料
網路-壓水實驗
Ⅷ 水壓試驗怎麼做
水壓試驗是一種在鑽孔內進行的滲透試驗,它是栓塞把鑽孔隔離出一定長度的孔段,然後以一定的壓力向該孔段壓水,測定相應壓力下的壓入流量,以單位試段長度在某- 力下的壓入流量值來表徵該孔段岩石的透水性,是評價岩體滲透性的常用方法。具體操作過程為:
1、預試驗階段:
(1)將管道內水壓緩緩地升至規定的試驗壓力並穩壓30min,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補壓不得高於試驗壓力;
(2)檢查管道介面、配件等處有無漏水、損壞現象;
(3)有漏水、損壞現象時應及時停止試壓,查明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後重新試壓。
2、主試驗階段:停止注水補壓,穩定15min,15min後壓力下降不超過所允許壓力下降數值時,將試驗壓力將至工作壓力並保持恆壓30min,進行外觀檢查若無漏水現象,則水壓試驗合格。
(8)鑽孔壓水試驗設備圖片擴展閱讀:
水壓試驗要求:進行水壓試驗時,水壓應緩慢的升降。達到工作壓力時,應暫停升壓,檢查有無漏水或異常現象,然後再升壓到試驗壓力。檢查期間壓力保持不變。水壓試驗應在環境氣溫高於5℃時進行,否則必須有防凍措施,要選用清潔水源,要求不高時可用工業用水代替,水溫要高於周圍露點以防鍋爐表面結露,但亦不宜過高,一般為20~70℃。
試驗往往採用逐步升高法,邊試邊檢查設備的變形情況、泄漏情況,到試驗壓力後要就保壓一定時間。在受壓元件金屬壁和焊縫上沒有水珠和水霧;當降到工作壓力後脹口處不滴水珠;水壓試驗後,沒有發現殘余變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壓試驗
Ⅸ 壓水試驗法
壓水試驗法是國內外長期用來測量和評價岩層滲透性的有效方法。因為在各種野外原地水力試驗方法中(壓水試驗、注水試驗和抽水試驗)壓水試驗方法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操作簡單、迅速,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均可使用,在同一鑽孔中進行分段壓水還可以測得岩層滲透性柱狀剖面圖,對礦床水文地質分層尤其對雙層水位礦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壓水試驗方法還有某些缺點,比如未考慮溶隙的方向和各向異性特點等,在雙層水位礦床水文地質工作中,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滿足礦山防治水需要的,這種方法仍不失為一種實際可行的好方法。
圖6-1 a.雙管壓水器具;b.單管壓水器具
(一)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法
目前,國內外經常採用的是雙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圖6-1a)。這種壓水試驗器具的最大缺點:當鑽孔較深時,雙層管操作比較麻煩。故作者又將其改為單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圖6-1b)。單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的工作原理同雙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相同,只不過單管器具將加壓的螺桿移到孔內栓塞的上部,而雙管器具是在鑽孔孔口。這樣做的好處是操作簡單,免去了雙管的麻煩(深孔尤為突出)。試驗時,孔內栓塞靠人力或機械旋轉施加壓力,使橡膠栓塞膨脹壓緊孔壁,在栓塞與孔底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壓水區域。壓水試驗時,水從進水管進入壓水段,水的壓力則從孔口的壓力表讀取,在不考慮各向異性時,滲透系數可按下式計算:
雙層水位礦床地下水深層局部疏干方法的理論與實踐
式中:h為壓水段的水頭值(m);Q為壓水量(m3/d);L為壓水段長度(m);K為滲透系數(m/d);r為壓水段半徑(m)。
應該指出,單孔壓水試驗測得的滲透系數為壓水段的平均滲透系數,更不是各向異性岩層的滲透系數。對雙層水位礦床的研究,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搞清了溶隙含水層的平均滲透性,基本可以滿足礦山生產的需要。因此,在礦床水文地質勘探初期,採取單孔壓水試驗方法,在礦床范圍內根據勘探階段的不同,選取一定比例的地質鑽孔進行單孔分層壓水試驗,並據此作出鑽孔滲透性柱狀及剖面圖,在充分考慮其他地質資料和物探資料的條件下,一般情況下便能夠判斷出礦床是否具有雙層水位流,礦床是否是雙層水位礦床。突變型雙層水位礦床可以,漸變型雙層水位礦床也可以。
如何根據單孔分層壓水試驗資料來判斷礦床是否存在雙層水位呢?其方法如下。
首先作出鑽孔滲透性狀柱剖面圖,再在滲透性剖面圖中,選擇具有如下滲透特徵的孔段:
(1)具有「V模式」滲透性特徵的孔段,即滲透性具有「大—小—中」三元結構的孔段;
(2)具有「L模式」滲透性特徵的孔段,即滲透性具有「大變小—突然膨大」的二元結構的孔段;
(3)整個鑽孔的滲透性具有自上而下逐漸減少的特徵。
不管上述哪種特徵的孔段,只要能夠具備下述條件之一,則可判斷礦床能夠形成雙層水位流。
①具有1、2兩項特徵的鑽孔可以在剖面中相互聯系起來,既可以把同一個剖面中有一種模式的孔段聯系起來,也可以在同一剖面中把兩種以上的模式聯系起來;②滲透性被聯系起來的剖面,至少有一組空間上與礦體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系(比如剖面距離礦體比較近,在礦床開採的影響范圍以內);③滲透性具有逐漸減少特徵的鑽孔深度應足夠大。
具有上述條件的礦床應該是雙層水位礦床。
(二)其他壓水試驗法
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法所得的結果,盡管比較粗糙,但因其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既可在地下水位以上進行,也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進行,而且還可以在同一鑽孔中方便地進行分段多次壓水,能夠獲得地層滲透性柱狀圖或剖面圖,對於雙層水位礦床的水文地質評價在大多數條件下可以滿足礦山需要。當然,對於一些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工程項目,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的結果有時滿足不了工程計算精度的要求,比如水工滲流計算等。因此,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更科學、更准確、更能夠充分考慮岩體各向異性的試驗方法。
1.校正系數法
1978年羅克哈等人提出了校正系數法,1989年田開銘和萬力教授對羅克哈等提出的校正系數法進行了改進,並提出了一套具體的計算方法,還編制了程序,應用十分方便。
校正系數法是以裂隙測量法的計算結果為基礎,利用單栓塞壓水試驗數據就可以求得比較粗略的各向同性滲透張量。較單純的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方法前進了一大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但它必須有裂隙測量的計算結果作前提,否則,無法計算。這種方法提供結果的准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壓水試驗結果的精度。因此,它們也是一個粗略的方法。但相對我國具體的勘探水平而言,校正系數法仍不愧為一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對於利用水文地質部門幾十年來所積累的大量壓水試驗資料,把這些資料由各向同性轉換成工程需要的各向異性滲透資料,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具體方法見《各向異性裂隙介質滲透性的研究與評價》一書)。
2.三段壓水試驗
三段壓水試驗的方法,是1972年由路易斯提出。基本思路是用壓水試驗分別確定單組裂隙的滲透系數,再根據每組裂隙的產狀把滲透系數疊加,就可以求得岩體的總滲透張量。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其獨特的壓水試驗器具——三段壓水試驗器(圖6-2)。
圖6-2 三段壓水試驗與器具
三段壓水法,要求壓水孔平行於裂隙組的交線方向,因此,選孔前必須要求對試驗點周圍的岩體進行裂隙測量,以確定裂隙組的產狀,並求出裂隙組的交線方向。如果只有兩組裂隙,則壓水孔只要求平行於其中一組,與另一組可以相交。觀測孔不能離壓水孔太遠,觀測孔段只能在徑向流場中,所以這種鑽孔的位置通常只能靠在一起,試驗場地范圍受到限制,不宜太大。
由於三段壓水試驗要求壓水孔與裂隙組的交線平行,尤其要求僅能與一組相交,所以當裂隙組超過三組時,就很難滿足這種條件。三段壓水試驗與其他方法相比,技術設備太復雜且造價高。只適宜於做一些標准試驗,很難在大規模的生產工程中推廣應用。在雙層水位礦床水文地質勘探中應用就更困難了。
3.交叉孔壓水試驗法
1985年謝赫(Hsieh P.A)提出了交叉孔壓水試驗方法。這種方法不要求預先了解裂隙發育情況,鑽孔布置方法可以任意布置,不受限制。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技術方法簡單,只要利用上述廣泛採用的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就可以。該方法的最大缺點是計算復雜。雖然謝赫(Hsieh P.A)給出了多種條件下的理論公式,但在計算滲透張量的過程中,他只給出了非穩定流條件下的求解方法(假定壓水段和觀測段都是一個點),1989年萬力教授又給出了交叉壓水求解穩定流公式計算滲透張量的方法,並編製成程序,排除了謝赫(Hsieh P.A)方法中手工圖解法的麻煩和不確定性,這種方法是一種大有前途的方法。
4.抽水試驗法
傳統水文地質抽水試驗的方法,無論是穩定流還是非穩定流理論,只能解決各向同性的水文地質參數,對於各向異性含水層基本無能為力。據抽水試驗獲得的資料只能在一些特殊條件下才能反求參數,用來預測礦坑涌水量。
1966年由帕拉普斯(Papadopulos I.S.)首先提出在各向異性含水層中的井流公式,並提出了一階滲透張量的計算方法。同年,汗吐斯(Hantugh M.S.)利用坐標變換法把一系列各向同性的非穩定井流公式轉換為各向異性條件下的井流公式。維依(Ways)又提出了三維各向異性滲透系數的確定方法。紐曼(Neuman S.P.)提出了三孔兩次抽水確定平面滲透張量的方法。1989年田開銘與萬力教授又根據汗吐什的各向異性越流承壓含水層不完整井非穩定流公式,用單純形法和數值積分反求出三維各向異性滲透張量,並編有通用程序。
理論上雖然已經提出了許多各向異性滲透井流計算公式,但能夠實際應用的卻很少,方法還很不成熟,基本處於理論研究階段。實際上,裂隙含水層中滲透性的非均質性和各向異性,兩者在實際工程中對水位的影響很難分別開來,要想分別求得兩者的影響,理論上需要進行不同鑽孔的多次水力試驗,才有可能得出比較合理的各向異性滲透系數,既麻煩又費錢,實際意義不大。壓水試驗,尤其是單栓塞壓水試驗造價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於大面積採用,地下水位以下和以上都可以使用,還可以在同一鑽孔中進行多段次重復試驗,相對於抽水試驗更為經濟、合理、方便、實用。
5.滲透性各向異性岩層雙層水位深度的計算方法
如果我們在一個存在巨厚含水層礦床中,可以初步判斷為漸變型雙層水位礦床,而且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如:野外裂隙測量、壓水試驗或抽水試驗)獲得各向異性滲透主值的變化規律,那麼,便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初步確定出漸變型雙層水位的產生深度。
例如,萬力教授等對金嶺鐵礦鐵山的3個剖面通過裂隙測量,根據大裂隙系統與小裂隙系統的相似性原理,最終提供的岩石滲透張量各向滲透主值的回歸計算結果如表6-2,據此,可以求出產生雙層水位的埋深和標高。
根據岩層水平滲透主值與垂直滲透主值隨埋深增加而會逐漸交於某一深度Sα的規律,可以初步確定出雙層水位形成的深度。
前面第三章第四節中已經說明,Sα點是各向異性溶隙含水層產生雙層水位的位置。因此,可以採取下述方法求取Sα點的深度:
首先假定Kn=Kh,並據此計算出各條剖面中若干Sα點的位置,再據下述4種方法之一確定出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
①以Sα值最大值代表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②以所有Sα值的算術平均值代表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③選擇Sα值平均值最大的剖面代表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④在聯結所有Sα點的曲面上,工程實際位置與曲面相互重疊的最低位置即代表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鐵山礦床的計算結果見表6-2和表6-3。
表6-2 岩石滲透張量各滲透主值回歸計算結果表
註:據田開銘,各向異位裂隙介質滲透性的研究與評價。
表6-3 各向異性滲透性岩層中雙層水位深度計算表
Ⅹ 鑽孔壓水試驗的方法和試段長度
具體做法是在鑽進過程中或鑽孔結束後,用栓塞將某一長度的孔段與其餘孔段隔離開,通過輸水設備(水泵)用不同的壓力向試驗段內送水(圖13-12),使之從孔壁的裂隙向周圍的岩體內滲透,經過一段時間後,其滲透水量最終趨向於一個穩定值,測定其相應的流量值,並據此計算岩體的透水率。
圖13-12 壓水試驗示意圖
可按下式計算試段透水率
水文地質學基礎
式中:q為試段的透水率(Lu);Q3為計算流量(L/min);P3為試段壓力(MPa);L為試驗段的長度(m)。
試段長度宜為5m。
試驗段是編制滲透剖面圖的基本單位。目前的壓水試驗求得的透水率是試段的平均值,如試段過長,勢必影響成果的精度;如試段過短又會增加壓水試驗的次數和費用。國外有關規程中規定的試段長度在3~6m之間,多數為5m,與我國規定基本上一致。在實際操作時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試段長度通常不是整數。
對於地質構造條件特殊(如斷層、裂隙密集帶、岩溶洞穴等)的孔段,應根據具體情況確定試段的位置和長度,同時還應考慮下一試段栓塞止水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