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純水設備開機前,操作人員首先要熟悉反滲透主機電控面板上各儀表名稱及作用,儀表在面板上的安裝位置及電路圖。反滲透純水設備若是首次開機,則應打開活性碳過濾器出水管上的排污閥,用肉眼觀察排水口,確定水中無碳末水質干凈後,關閉排污閥。然後打開微孔膜精濾器下部排水閥,待水質干凈後,關閉排水閥。
2、檢查凈水預處理設備及反滲透主機各部件是否正常,調整各閥門開關狀態,保證運行時水路暢通。
3、常開加壓水泵進水閥,稍開水泵旁通管迴流閥,開度要適中。
4、關閉砂濾器旁通管上控制閥,打開砂濾器進水閥及出水閥。同時關閉碳濾器旁通管上控制閥,打開碳濾器進水閥及出水閥。
5、常開反滲透設備主機濃水調節閥,將高壓泵泵後節流閥調整到適中狀態。
6、打開精濾器頂部排氣水閥,待設備水壓穩定後,再關閉排氣水閥。
7、將低壓配電裝置內部四個三相空氣開關及一個單相空氣開關,全部合上送電。
8、將砂濾、碳濾及全自動軟水器的電源插頭分別插在220伏插座上,使電源接通,然後調整控制器,達到運行狀態。
9、將反滲透純水設備主機電控面板上電源開關,由OFF關位旋至ON開位,電源接通使進水電磁閥打開,加壓水泵及高壓水泵同時啟動。
10、反滲透主機電源開關打開時,微電腦控制器內部設置將沖洗電磁閥馬上打開,反滲透主機自動沖洗。電源每關閉、啟動一次,自動沖洗都進行一次。電源關閉時,計時取消,恢復到零位,下次啟動重新計時。
11、反滲透純水設備運行中當進水水壓低於低壓開關設定值時,低壓開關動作,微電腦控制器內部設置將主機高壓泵關閉。待水壓恢復時,主機高壓泵自動啟動。
12、待反滲透純水設備主機沖洗結束後,適當調整高壓泵泵後節流閥,控制膜前進水壓力不得超過15kg/cm2。同時調整濃水調節閥,控制純水流量。滿足上述條件後,再將濃水調節閥與高壓泵節流閥配合使用調整,使設備回收率在合適范圍內。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將濃水調節閥完全關閉,否則會使反滲透主機壓力突然升高,造成設備的損壞或危及操作者的安全。
(僅供參考)
② 作業指導書怎麼做
如何編寫和管理作業指導書
作業指導書作為文件化質量體系的第三級文件,在質量體系的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多用於指導具體的作業,如:設備的操作、產品或原材料的試驗、計量器具的檢定、產品的包裝等。
■文/鄭天余 董勝智 王鳳清
多年來通過作業指導書的實施,筆者深刻地認識到,作業指導書在質量體系運行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但是滿足客戶要求和達到客戶滿意的手段,更主要的是保證質量目標實現的關鍵控制環節。下面談一下作業指導書的編寫與管理。
1.作業指導書編寫的目的:首先明確作業指導書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屬於程序文件的范疇,只是內容更具體,對象只需明確回答如何做的問題,沒有普遍性和統一性。所以其目的是依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准則》,並且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編寫,保證質量目標的實施和實現。
2.編寫的原則:按照實驗室評審准則的要求,作業指導書應具有法規性、唯一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所以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保證最科學、最有效、最實際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
3.編寫內容:作業指導書是檢測活動的技術性指導文件,其主體是作業內容和要求,因此,內容應當准確。同時,內容的表達順序同作業活動的順序要保持一致。
4.編寫注意事項:一是作業指導書應專注於控制影響質量的因素而不是詳細的操作。二是ISO9001規定質量體系程序的「范圍和詳略程度應取決於工作的復雜程度、所用的方法,以及開展這項活動所需的技能和培訓」,同樣作業指導書的詳略程度也與此有關,並應盡可能簡單、實用,寫你該寫,即只寫與控制影響質量的因素及結果的評定方法有關的內容,而有關操作的步驟等內容已在設備操作手冊、標准、崗位培訓的原始資料中已有描述,人們只需引用或參考這些已經存在的標准和文件,沒有必要把它重復一遍。如果是英文的操作規程,應把翻譯成中文的操作規程列入作業指導書。三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表述,易於指導試驗和管理工作。ISO9000並沒有要求用復雜的、冗長的、誇張的語言來編寫,無論員工的文化程度有多高,人們都會喜歡看容易閱讀的東西,故應選擇通俗易懂的句子來表達,避免使用難懂的、生僻的詞語。四是作業指導書應易於修改,方便實用,不需要修訂頁,如需修改按程序替換修改頁即可。使用者的需要是很重要的,作業文件應避免全部用文字來表達,可以採用流程圖、圖表、照片,同時採用較大的字型大小,避免使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及大量地引用其他的文件或表格。
5.作業指導書的管理:作業指導書屬於質量體系的受控文件,經過批準的作業指導書只能在內部使用,並且按受控文件發放和執行,嚴禁使用無效版本和作廢的作業指導書。
綜上所述,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和使用是確保內部檢測質量的重要環節。為了保證檢測體系出具的檢測結果科學、公證、准確、有效,使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和提高,筆者認為必須高度重視作業指導書的編寫、管理和實施。
--------------------
怎樣編寫標准作業指導書
在了解「標准作業」之前,先要認識一下「標准作業」的前身「作業標准」。「作業標准」是對工作成果的具體要求,包括一下三點:
1、完成工作(或工作節拍)到底需要多長時間。
2、工作成果中包含幾個客觀的指標。
3、使用什麼樣的工具(或方法,用扳手還是改錐擰緊螺栓)等服務於具體操作的方法說明。
《標准作業指導書》於《崗位說明書》之間的最大區別就是「是否包含作業成果標準的內容」。
所以,《標准作業指導書》是指包含針對作業成果的標准描述,和一系列富有針對性的操作指令的集合。(編寫標准作業,與其說是管理者向操作者提供了更加明確的操作要求,不如說是管理者為操作者提供了更直接的服務)
怎樣編寫標准作業指導書呢?
首先看看日本能效協會給出的標准作業三要素:
1、操作的循環時間。
2、作業順序(作業手順)。
3、標准手持量(操作者到底需要哪些工具和設備,到底可以同時處理多少個被加工物)。
其次是標准作業的精髓:
標准作業的精髓就是為處在不同工作上的所以員工提供這樣一種機會和一種比較的標准:
1、讓他們對工作的成果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提高自己對於工作品質本身的要求。
2、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發現自己和他人在工作中的類似問題,從而獲得一種更有效 積累自身工作經驗的方法,獲得一種提高工作經驗本身價值的方法。
③ 如何編寫作業指導書
怎樣編寫作業指導書
1. 概述 a. 什麼是作業指導書 · 作業指導書是指為保證過程的質量而制訂的程序。 —「過程」可理解為一組相關的具體作業活動(如抹灰、砌磚、插件、調試、裝配、完成某項培訓)。 —作業指導書也是一種程序,只不過其針對的對象是具體的作業活動,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對象是某項系統性的質量活動。 —作業指導書有時也稱為工作指導令或操作規范、操作規程、工作指引等。 · 作業指導書的作用 —是指導保證過程質量的最基礎的文件和為開展純技術性質量活動提供指導。 —是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業指導書的種類 · 按發布形式可分為: —書面作業指導書; —口述作業指導書; —計算機軟體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內容可分為: —用於施工、操作、檢驗、安裝等具體過程的作業指導書; —用於指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種工作細則、導,則、計劃和規章制度等; —用於指導自動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對獨立的標准操作規范。 c. ISO9000系列標准中對作業指導書的要求 · 「如果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5質量時,則應對生產和安裝方法制訂作業指導書」(GB/T19001-ISO9001--9. 1)。 · 生產作業可由作業指導書規定到必要的程度。應對工序能力進行研究以確定工序的潛能。整個生產中使用工藝規定也應寫成書面文件,務個作業指導書中均應引用。作業指導書中應明確規定圓滿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准則。⋯⋯(GB/T19004-ISO9004--10. 1. 1)。 · 「應按照質量體系的規定對作業指導書,規范和圖樣進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常用的作業指導書、工作細則、標准、作業規范通常應包含的內容 (見附表5.13). 3. 作業指導書的編號與管理 a. 基本要求 · 內容應滿足 —5W1H原則 任何作業指導書都須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 Where:即在哪裡使用此作業指導書;
Who:什麼樣的人使用該作業指導書; What:此項作業的名稱及內容是什麼; Why:此項作業的目的是干什麼; How:如何按步驟完成作業。 —「最好,最實際」原則 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 · 數量應滿足 —不一定每一個工位,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業指導書; —「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質量時」才用; —描述質量體系的質量手冊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個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就根據各組織的要求來確定; —培訓充分有效時,作業指導書可適量減少; —某獲證企業質量手冊中引用的作業指導書清單,詳見附表16。 · 格式應滿足 —以滿足培訓要求為目的,不拘一格; —簡單、明了、可獲唯一理解; —美觀、實用。 b. 編寫步驟 · 見作業指導書編寫流程圖(見圖5.1) · 流程圖說明 —作業指導書的編寫任務一般由具體部門承擔; —明確編寫目的是編寫作業指導書的首要環節; —當作業指導書涉及其它過程(或工作)時,要認真處理好介面; —編寫作業指導書時應吸收損操作人員參與,並使他們清楚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c.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 · 作業指導書的批准 —作業指導書應按規定的程序批准後才能執行,一般由部門人負責人批准; —未經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不能生效。 · 作業指導書是受控文件 —經批准後只能在規定的場合使用; —嚴禁執行作廢的作業指導書; —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更改和更新。 六、質量記錄的定義和概念 回到頁首 a. 定義:為已完成的活動或達到的結果提供客觀證據的文件。
· 質量記錄為證明滿足質量要求的程度或為質量體系的要素運行的有效性提供客觀證據。 · 質量記錄的某些目的是證實、可追溯性預防措施和糾正措施。 · 記錄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貯存在任何媒體上。 b. 概念 質量記錄是質量體系文件的一組成部分,任何質量活動均會產生質量記錄,因此質量記錄的確立、編制和管理對質量體系的運行會產生重大影響。 2. 基本內容 a. 產品、項目或合同質量形成過程和最終狀態的證實記載; b. 上述證實記載與要求狀態的驗證記載; c. 質量體系運行記載以及驗證其有效性是否達到預定要求或合同規定要求的記載。在QG/T19004.1-ISO9004-1標准中,對質量記錄的控制內容規定: · 對於硬體、軟體和流程性材料產品的質量體系的質量記錄至少應控制下述記錄: (1). 檢驗報告; (2). 試驗數據; (3). 鑒定報告; (4). 驗證報告; (5). 審核報告; (6). 物資材料評審報告; (7). 校準數據; (8). 質量成本報告; · 對於服務產品的質量體系的質量記錄至少應提供並控制以下信息; (1). 實現質量目標的進展情況; (2). 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滿意水平和不滿意程度; (3). 質量體系評審和改進服務的結果; (4). 質量趨勢的分析; (5). 糾正措施及其效果; (6). 分供方的工作績效; (7). 人員的技能和培訓狀況; (8). 與競爭對手的比較。 3. 作用的特點 a. 可操作性: 指導操作性使用的一種文件,因而明確、具體、實用。 b. 可檢查性: 質量記錄反映操作者的實際操作活動,具有數量化和特徵化,因而可以檢查和評價。 c. 可追溯性: 要需要追蹤了解查明原因時對通過質量記錄查明情況,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採取預防和糾正措施。 d. 可見證收: 為企業進行內部或外部質量體系審核提供證據,它可以證實是否已實施了規定的質量體系
要求及實施的程度。另外質量記錄也可以反映對不合格採取了哪些糾正措施。 e. 系統性: 記錄了整個質量活動的完整過程,因而具有連續性,也為管理者分析質量問題、質量發趨勢提供依據,同時也為質量成本分析、統計技術的運用提供了依據。 4. ISO9001對質量記錄的要求主要有 a. 管理評審記錄; b. 合同評審記錄; c. 設計評審、設計驗證記錄; d. 合格的分供方記錄; e. 需方提供物資的記錄; f. 產品標記記錄; g. 工房、設備和人員的鑒定記錄; h. 進貨檢驗和試驗記錄; i. 緊急放行物資記錄; j. 工房檢驗和試驗記錄; k. 最終檢驗和試驗記錄; l. 檢驗、測量和試驗設備的校準記錄; m. 試驗硬體和軟體檢驗記錄; n. 檢驗和試驗狀態記錄; o. 不合格品記錄; p. 不合格品評審和處置記錄; q. 內部質量審核記錄; r. 培訓記錄; s. 文件修改記錄; t. 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 u. 客戶投訴記錄; 另外為完善質量體系至少應補充以下質量記錄: a. 質量成本分析報告; b. 服務記錄。 5. 編制質量記錄的要求 a. 內容完整有效 · 項目內容完整,反映須記錄的重要項目,記錄表格中無缺項、漏項等; · 填表人或編制人、審核、批准人、日期等確保質量記錄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b. 質量記錄應標准化 標准化的質量記錄既便於填制,也便於統計分析,同時也為進一步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管理打下基礎。如有國際、國內或行業標准格式應盡量採用。 c. 質量記錄應實用,符合質量管理需要 質量記錄應反映質量 體系運行的情況,對那些不能為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提供依據的信息,不應在質量記錄中體現。
d. 質量記錄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質量記錄填寫需規范化,字體大小一致,應盡量減少塗改,如有塗改則應蓋上塗改人校對章或簽字確認。 6. 質量記錄的管理 a. 質量記錄的標記 標記可分為:分類標記,分級標記,分部門標記和統一標記。標記方法可以用英文字母或阿拉伯數字表示,也可以以顏色來標記分類,目的是使使用者一看便知質量記錄是什麼類別的。 b. 質量記錄的收集 收集分為按規定時間間隔收集、按部門收集及按類別收集。對連續生產的組織來說按時間收集較佳,而對按項目生產和製作的組織來說按項目或類別收集較好。 c. 質量記錄的編目 先編制索引以供檢索調用。 d. 質量記錄的貯存 · 貯存形式:紙、硬碟、軟盤、錄像帶、錄音帶、微縮膠卷等; · 貯存條件:防火、防蟲、防潮、防遺失、防損失,合適的溫溫度。 · 保存期:如合同或法規有規定則按合同或法規執行,如沒有一般可對質量記錄按重要性分級確定保存時間,對重要的質量記錄應保存5-7年。 e. 質量記錄的過時處理 對於已過時的質量記錄及時收回,銷毀保證實際使用的為最新版的質量記錄,對於微小的質量記錄修改可以以在修改處蓋章的方式繼續使用,對於由於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變更而引起的質量記錄變更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的使用者採取修改、變更。
④ 作業指導書與操作規程有什麼區別嗎
1.作業指導書:是作業指導者對作業者進行標准作業的正確指導的基準。作業指導書基於零件能力表、作業組合單而製成。是隨著作業的順序,對符合每個生產線的生產數量的每個人的作業內容及安全、品質的要點進行明示。
2.操作規程:一般是指有權部門為保證本部門的生產、工作能夠安全、穩定、有效運轉而制定的,相關人員在操作設備或辦理業務時必須遵循的程序或步驟。
通過兩者定義的比較:作業指導書是細化、分化到每一個具體的小的行動步驟,告訴你誰做,怎麼做,在哪裡做,什麼時間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怎麼判斷確認。
而操作規程是指一個系統性的文件,告訴你處理某件事情的流程,指大的行動方向。
⑤ 作業指導書怎麼寫
1、按發布形式可分為:書面作業指導書、口述作業指導書。 2、按內容可分為: 1)用於施工、操作、檢驗、安裝等具體過程的作業指導書。 2)用於指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種工作細則、計劃和規章制度等。 3)用於指導自動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對獨立的標准操作規范。 [編輯] 作業指導書的要求 ISO9000系列標准中對作業指導書的要求: 1、「如果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質量時,則應對生產和安裝方法制訂作業指導書」(GB/T19001-ISO9001——9.1)。 2、 生產作業可由作業指導書規定到必要的程度。應對工序能力進行研究以確定工序的潛能。整個生產中使用工藝規定也應寫成書面文件,各個作業指導書中均應引用。作業指導書中應明確規定圓滿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准則。……(GB/T19004-ISO9004——10.1.1)。 3、「應按照質量體系的規定對作業指導書,規范和圖樣進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5)。 [編輯] 作業指導書的要求與步驟 [編輯] 基本要求 1、內容應滿足 (1)5W1H原則 任何作業指導書都須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 a.Where:即在哪裡使用此作業指導書。 b.Who:什麼樣的人使用該作業指導書。 c.What:此項作業的名稱及內容是什麼。 d.Why:此項作業的目的是干什麼。 e.When:什麼時候使用該作業指導書。 f.How:如何按步驟完成作業。 (2)「最好,最實際」原則 a.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b.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 2、數量應滿足 1)不一定每一個工位,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業指導書。 2)「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質量時」才用。 3)描述質量體系的質量手冊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個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就根據各組織的要求來確定。 4)培訓充分有效時,作業指導書可適量減少。 5)某獲證企業質量手冊中引用的作業指導書清單。 3、格式應滿足 1)以滿足培訓要求為目的,不拘一格。 2)簡單、明了、可獲唯一理解。 3)美觀、實用。 [編輯] 編寫步驟 1、作業指導書的編寫任務一般由具體部門承擔。 2、明確編寫目的是編寫作業指導書的首要環節。 3、當作業指導書涉及其它過程(或工作)時,要認真處理好介面。 4、編寫作業指導書時應吸收操作人員參與,並使他們清楚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編輯]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 1、作業指導書的批准 1)作業指導書應按規定的程序批准後才執行,一般由部門負責人批准。 2)未經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不能生效。 2、作業指導書是受控文件 1)經批准後只能在規定的場合使用。 2)嚴禁執行作廢的作業指導書。 3)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更改和更新。 [編輯] 作業指導書應用分析 [編輯] 分析一:崗位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和運用[1] 目的和作用 在實施HSE管理體系過程中,文件和實施程序內容較多,不便於崗位人員學習,因此,單一崗位需要一份比較系統的指導文件。崗位作業指導書就是結合傳統安全管理方法和HSE管理方法發展而來的此類文件,囊括了員工在一個崗位上應當掌握和了解的知識。 編制這樣一種指導書,要從員工和崗位的角度出發,使員工對有關該崗位的相關知識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該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風險和隱患,應當採取哪些防範措施。崗位作業指導書可以提高班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每一崗位都要有一本崗位作業指導書,並下發到崗位員工手中,以便於員工隨時學習和查閱。因此,組織學習培訓後,崗位作業指導書就成為員工工作的依據,也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和依據。 具體內容 針對不同崗位編制的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因為有的崗位要巡迴檢查,有的重復性較強,有的隨機、臨時性工作較多,所以,有的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較多,有的則比較簡單。 以比較復雜的崗位作業指導書為例介紹其包括的內容。它一般包括十二個項目:崗位描述,崗位工作目標和要求,安全職責,崗位職責,巡迴檢查路線和檢查標准,工作規范(內容),隱患分析及削減措施,系統內設備操作規程和參數,系統內工藝流程圖,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常用法律法規、標准目錄及附錄。這些內容可以根據崗位的實際增加或減少相關的項目和內容,便於增強可操作性,對基層的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導性。 (1)崗位描述。這一部分是對一個崗位的基本情況進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該崗位工作的員工能對這個崗位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一項包括崗位名稱、工作概述、崗位關系、特殊要求、工作許可權、職業資格和工作考核七項內容。 (2)崗位工作目標和要求。這一部分描述了這個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標是什麼,有什麼要求和標准。這是一個總體的概述,使崗位員工對這個崗位的工作要達到什麼要求有清楚的認識。 (3)安全職責。這一部分使員工清楚該崗位在安全方面應當遵守的職責是什麼,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4)崗位職責。這一部分是介紹該崗位的崗位職責,崗位職責是多年來企業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業流於形式,應當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對其內容不斷修訂,增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能量化的內容盡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內容,既不起界定職責的作用,也無法考核。 (5)巡迴檢查路線和檢查標准。顧名思義,這一部分是針對需定時巡迴檢查的崗位,明確規定巡迴檢查的路線、檢查點和檢查的標准,便於崗位員工能夠正確檢查,掌握正常與異常的差別,能夠及時處理。 (6)工作規范(內容)。對一個崗位應做的具體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訴員工遵守什麼規范,執行什麼程序。此項規定越細,越易於員工在工作中執行。 (7)隱患分析及削減措施。在危害(隱患)辨識分析的基礎上,這一部分將該崗位員工參與的工作列出,按照標准危害(隱患)辨識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編制,使員工在工作實施前清楚這項工作的危害和預防措施,所需的准備工作和工作步驟,達到的具體標准等。 (8)設備操作規程和參數。有的崗位在日常工作中須管理各種設備。因此,員工應當掌握這些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基本參數。掌握了操作規程,才能做到正確的操作。所以,這一部分要將該崗位所有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基本參數一一列出。 (9)工藝流程圖。有的崗位負責工藝流程,所以,員工要對工藝流程一清二楚,否則,出現異常情況就會不知所措,不會處理。因此,這一部分主要把該崗位的工藝流程圖附上,流程的操作標准、操作步驟和方法也應當一並列出。 (10) 管理制度。每個崗位員工都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企業的管理制度。一個員工在上崗工作前,企業首先應當告知這名員工應當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麼程度。否則,出了問題,就指責員工違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適的。這一項就應列出在崗位上應當遵守的制度及內容。有的企業制度比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錄,具體內容查1i習相關的制度匯編。 (11) 應急預案。一般企業都有各種應急預案,用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作為一名員工,在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正確處理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崗位員工應當清楚遇到意外或緊急情況如何處理。針對崗位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況從應急預案中摘錄出來,編人崗位作業指導書。 (12)常用法律法規、標准目錄及附錄。這一部分列出該崗位員工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和標准,供查閱的地點或來源,使員工能夠了解到這些知識。附錄.指根據崗位實際需要列出的內容,如崗位常用的安全知識等。 編制和應用步驟 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較多,班組長一般很難獨立完成。根據實踐經驗,一般由專業人員為主組織編制,班組長和部分技術骨幹為編制工作人員,在完成危害(隱患)辨識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編制。工作人員先收集相關的資料,然後按作業指導書的項目內容進行篩選整理,最後形成一個系統的崗位作業指導書。 編制完成後,列印成冊,組織崗位人員學習培訓,掌握其中的內容,為今後在工作中順利執行打下基礎。新上崗的員工培訓完成後要經過考核,考核合格後,才可上崗。 學習培訓完成後,崗位作業指導書發到員工手中,並放置在現場或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實施。崗位工作人員對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都應了解,並在工作切實貫徹落實,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紀,又能減少事故的發生和對自己的傷害。 在實施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或需要補充的地方,要及時補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訂時,該修訂的修訂,該補充的補充,做到持續改進,使崗位作業指導書一直有實效性。 仔細閱讀一下,肯定就知道怎麼下手了,當然裡面可能有些比較繁雜你可以不看 ,關鍵是看內容包含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呵呵。
⑥ 如何製作標准化作業指導書
概述a. 什麼是作業指導書 · 作業指導書是指為保證過程的質量而制訂的程序。 -"過程"可理解為一組相關的具體作業活動(如抹灰、砌磚、插件、調試、裝配、完成某項培訓)。 -作業指導書也是一種程序,只不過其針對的對象是具體的作業活動,而程序文件描述的對象是某項系統性的質量活動。 -作業指導書有時也稱為工作指導令或操作規范、操作規程、工作指引等。 · 作業指導書的作用 -是指導保證過程質量的最基礎的文件和為開展純技術性質量活動提供指導。 -是質量體系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 b. 作業指導書的種類 · 按發布形式可分為: -書面作業指導書; -口述作業指導書; -計算機軟體化的工作指令; -音像化的工作指令。 · 按內容可分為: -用於施工、操作、檢驗、安裝等具體過程的作業指導書; -用於指導具體管理工作的各種工作細則、導,則、計劃和規章制度等; -用於指導自動化程度高而操作相對獨立的標准操作規范。 c. ISO9000 系列標准中對作業指導書的要求 · "如果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5 質量時,則應對生產和安裝方法制訂作業指導書"(GB/T19001- ISO9001--9. 1)。 · 生產作業可由作業指導書規定到必要的程度。應對工序能力進行研究以確定工序的潛能。整個生產中使用工藝規定也應寫成書面文件,務個作業指導書中均應引用。作業指導書中應明確規定圓滿完成工作以及符合技術規范和技術標準的准則。……(GB/T19004-ISO9004--10. 1. 1)。 · "應按照質量體系的規定對作業指導書,規范和圖樣進行控制"(GB/T19004-ISO9004--11. 5)。 2. 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常用的作業指導書、工作細則、標准、作業規范通常應包含的內容. 3. 作業指導書的編號與管理 a. 基本要求 · 內容應滿足 -5W1H 原則 任何作業指導書都須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出: Where:即在哪裡使用此作業指導書; Who:什麼樣的人使用該作業指導書; What:此項作業的名稱及內容是什麼; Why:此項作業的目的是干什麼; How:如何按步驟完成作業。 -"最好,最實際"原則 最科學、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綜合效果。 · 數量應滿足 -不一定每一個工位,每一項工作都需要成文的作業指導書; -"沒有作業指導書就不能保證質量時"才用; -描述質量體系的質量手冊之中究竟要引用多少個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就根據各組織的要求來確定; -培訓充分有效時,作業指導書可適量減少; -某獲證企業質量手冊中引用的作業指導書清單,詳見附表16。 · 格式應滿足 -以滿足培訓要求為目的,不拘一格; -簡單、明了、可獲唯一理解; -美觀、實用。 b. 編寫步驟 · 見作業指導書編寫流程圖 · 流程圖說明 -作業指導書的編寫任務一般由具體部門承擔; -明確編寫目的是編寫作業指導書的首要環節; -當作業指導書涉及其它過程(或工作)時,要認真處理好介面; -編寫作業指導書時應吸收損操作人員參與,並使他們清楚作業指導書的內容。 c.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 · 作業指導書的批准 -作業指導書應按規定的程序批准後才能執行,一般由部門人負責人批准; -未經批準的作業指導書不能生效。 · 作業指導書是受控文件 -經批准後只能在規定的場合使用; -嚴禁執行作廢的作業指導書; -按規定的程序進行更改和更新。 分析:崗位作業指導書的編制和運用 目的和作用 在實施 HSE 管理體系過程中,文件和實施程序內容較多,不便於崗位人員學習,因此,單一崗位需要一份比較系統的指導文件。崗位作業指導書就是結合傳統安全管理方法和 HSE 管理方法發展而來的此類文件,囊括了員工在一個崗位上應當掌握和了解的知識。 編制這樣一種指導書,要從員工和崗位的角度出發,使員工對有關該崗位的相關知識和工作能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在該崗位上工作可能遇到的危害、風險和隱患,應當採取哪些防範措施。崗位作業指導書可以提高班組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每一崗位都要有一本崗位作業指導書,並下發到崗位員工手中,以便於員工隨時學習和查閱。因此,組織學習培訓後,崗位作業指導書就成為員工工作的依據,也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和依據。 具體內容 針對不同崗位編制的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也會有所不同。因為有的崗位要巡迴檢查,有的重復性較強,有的隨機、臨時性工作較多,所以,有的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較多,有的則比較簡單。 以比較復雜的崗位作業指導書為例介紹其包括的內容。它一般包括十二個項目:崗位描述,崗位工作目標和要求,安全職責,崗位職責,巡迴檢查路線和檢查標准,工作規范(內容),隱患分析及削減措施,系統內設備操作規程和參數,系統內工藝流程圖,管理制度,應急預案,常用法律法規、標准目錄及附錄。這些內容可以根據崗位的實際增加或減少相關的項目和內容,便於增強可操作性,對基層的崗位工作有更好的指導性。 (1)崗位描述。這一部分是對一個崗位的基本情況進行描述,其作用是使在該崗位工作的員工能對這個崗位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一項包括崗位名稱、工作概述、崗位關系、特殊要求、工作許可權、職業資格和工作考核七項內容。 (2)崗位工作目標和要求。這一部分描述了這個崗位各方面的工作目標是什麼,有什麼要求和標准。這是一個總體的概述,使崗位員工對這個崗位的工作要達到什麼要求有清楚的認識。 (3)安全職責。這一部分使員工清楚該崗位在安全方面應當遵守的職責是什麼,要做好哪些安全工作,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4)崗位職責。這一部分是介紹該崗位的崗位職責,崗位職責是多年來企業管理中好的管理做法。目前,有的企業流於形式,應當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對其內容不斷修訂,增強可操作性和實效性,能量化的內容盡量量化,避免空洞的內容,既不起界定職責的作用,也無法考核。 (5)巡迴檢查路線和檢查標准。顧名思義,這一部分是針對需定時巡迴檢查的崗位,明確規定巡迴檢查的路線、檢查點和檢查的標准,便於崗位員工能夠正確檢查,掌握正常與異常的差別,能夠及時處理。 (6)工作規范(內容)。對一個崗位應做的具體工作,在此部分中要告訴員工遵守什麼規范,執行什麼程序。此項規定越細,越易於員工在工作中執行。 (7)隱患分析及削減措施。在危害(隱患)辨識分析的基礎上,這一部分將該崗位員工參與的工作列出,按照標准危害(隱患)辨識分析卡的模式逐一編制,使員工在工作實施前清楚這項工作的危害和預防措施,所需的准備工作和工作步驟,達到的具體標准等。 (8)設備操作規程和參數。有的崗位在日常工作中須管理各種設備。因此,員工應當掌握這些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基本參數。掌握了操作規程,才能做到正確的操作。所以,這一部分要將該崗位所有設備的操作規程和基本參數一一列出。 (9)工藝流程圖。有的崗位負責工藝流程,所以,員工要對工藝流程一清二楚,否則,出現異常情況就會不知所措,不會處理。因此,這一部分主要把該崗位的工藝流程圖附上,流程的操作標准、操作步驟和方法也應當一並列出。 (10) 管理制度。每個崗位員工都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企業的管理制度。一個員工在上崗工作前,企業首先應當告知這名員工應當遵守的管理制度有哪些,做到什麼程度。否則,出了問題,就指責員工違反管理制度,是不合適的。這一項就應列出在崗位上應當遵守的制度及內容。有的企業制度比較多,可在此只列制度目錄,具體內容查 1i 習相關的制度匯編。 (11) 應急預案。一般企業都有各種應急預案,用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作為一名員工,在出現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正確處理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崗位員工應當清楚遇到意外或緊急情況如何處理。針對崗位的實際情況,可以把可能遇到的情況從應急預案中摘錄出來,編人崗位作業指導書。 (12)常用法律法規、標准目錄及附錄。這一部分列出該崗位員工應當遵守的法律、法規和標准,供查閱的地點或來源,使員工能夠了解到這些知識。附錄.指根據崗位實際需要列出的內容,如崗位常用的安全知識等。 編制和應用步驟 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較多,班組長一般很難獨立完成。根據實踐經驗,一般由專業人員為主組織編制,班組長和部分技術骨幹為編制工作人員,在完成危害(隱患)辨識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編制。工作人員先收集相關的資料,然後按作業指導書的項目內容進行篩選整理,最後形成一個系統的崗位作業指導書。 編制完成後,列印成冊,組織崗位人員學習培訓,掌握其中的內容,為今後在工作中順利執行打下基礎。新上崗的員工培訓完成後要經過考核,考核合格後,才可上崗。 學習培訓完成後,崗位作業指導書發到員工手中,並放置在現場或崗位,每天工作中予以實施。崗位工作人員對崗位作業指導書內容都應了解,並在工作切實貫徹落實,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遵章守紀,又能減少事故的發生和對自己的傷害。 在實施過程中,對出現的問題或需要補充的地方,要及時補充完善。待每年全面修訂時,該修訂的修訂,該補充的補充,做到持續改進,使崗位作業指導書一直有實效性。 試分析作業指導書編寫的意義和相關要求 鄭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 張 笑 作業指導書是企業項目工程施工組織技術文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滿足顧客要求,達到顧客滿意,確保工程質量目標實現的一個關鍵控制環節。 它是一個企業《質量手冊》與《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又是組成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文件(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三個層次中)基礎層次,對一個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完善、有效運行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它是根據設計文件、施工圖紙、項目技術標准、規范規程、專業技術人員的施工經驗以及成熟實用的施工工藝進行編寫的,主要是進一步闡明施工過程中或施工活動中的具體技術要求、質量標准、工藝要求和施工方法,用於規范工程技術人員和現場作業人員的活動行為與進一步明確工序質量標准,對指導施工和確保工作質量與工程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作業指導書的編寫目的 1.1 從格式、內容、發放及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企業作業指導書編寫使用等工作,進而完善和健全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 1.2 使作業指導書更貼近現場實際情況,切實起到指導工程施工的作用,以確保作業人員的工作質量和項目工程的工程質量,進而確保企業質量方針的執行和項目質量目標的實現。 2. 作業指導書的分類 根據項目工程的施工特點,作業指導書可分為以下三類: 2.1 操作性施工作業指導書,就是對某一活動,或工序,或工種來制定怎樣操作、實施的專業指導書。 2.2 檢驗性施工作業指導書,就是針對某一活動,或工序,或工種來制定檢驗方法、措施、標準的專業指導書。 2.3 綜合類施工作業指導書,就是針對某一活動,某一工序,或某一工種制定的即有怎樣操作實施的技術方法,又有怎樣檢驗控制的措施和標準的技術性指導書。 3.作業指導書特徵要求 企業的項目專業工程師在編寫某一工序或工種的作業指導書時,應具有如下特徵: 3.1 詳細、具體、單一,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針對性; 3.2 措辭准確,邏輯性強;應具有可檢查性,應盡量數字化、圖表化; 3.3 應具有經濟性,在滿足技術標準的情況下充分考慮(企業)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生產成本。 4.作業指導書的編寫要求 作業指導書只限於某一項目工程、某一部門內部指導作業人員使用的,沒有普及性和統一性。項目或部門負責人可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要求及項目上建設單位、監理工程師、設計單位對項目某一特殊工序或分項工程有特殊性要求,而對該工序或分項工程根據規范和項目技術標准進一步細化、解釋和補充該工序在具體作業時的質量標准;同時在項目工程有比較復雜,或質量有特殊要求,或有關鍵、難點、重點工序的;或者是對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某一具體工序,或某一工種,或某一活動行為須做詳盡的、明確的、清晰的要求時;或者是作業人員業務不熟練,或對施工對象的專業知識了解不夠時,項目專業工程師須要對此進行編寫作業指導書。 作業指導書的編寫是由項目經理部和各部室完成,首先由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總工程師)根據本項目或部室的實際情況對編寫作業指導書的工序或工種進行分類、整理,然後安排專業人員根據部室業務范圍及項目設計文件、施工圖紙、項目技術要求和標准,及相應的各種規范、規程進行編寫;總工程師或部門主管負責審核工作,審核完畢後報項目主管批准執行,並及時下放到作業人員手中。 5. 作業指導書的格式和內容要求 5.1 封面 在封面上應有作業指導書的名字,文件編號,受控標識及受控狀態,編寫、核對、審核、批准人員簽字,發放日期,項目(部室)和單位名稱。 5.2 編寫依據 主要依據是部門業務特點、項目設計文件,施工圖紙,項目技術要求和標准,與業主監理往來的技術性文件,各種規范、規程、標准,公司的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等。 5.3 作業對象和適用范圍 作業對象就是針對具體的工序或工種;適用范圍規定該作業指導書的適用於具體的作業人員。 5.4 人員、機械、材料的配備 作業指導書應明確作業活動中相關技術人員、試驗檢測人員、測量人員和勞務施工人員的數量及基本要求;應明確機械的設備型號、數量;應明確材料的規格、質量要求及數量。 5.5 作業程序(順序) 5.6 作業方法(應作為重點詳盡敘述和描寫)。 5.7 作業控制要求和措施 5.8 質量檢驗標准和質量記錄要求 5.9 安全注意事項 5.10 其他事宜 總之,作業指導書的編寫是項目工程施工確保作業人員工作質量和確保項目工程質量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在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中亦明確作業指導書是質量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標准化工作行為和規范工作工序要求,我們企業項目主管必須重視作業指導書的編寫和實施執行。
⑦ 作業指導書與工藝流程卡有什麼區別
一、指代不同
1、工藝流程卡:主要用來描述一個產品的裝配順序,工藝標准,工時等。
2、作業指導書:是為了完成某一項或同一類型工作而專門編寫的指導性文件。
二、內容不同
1、工藝流程卡:工藝卡片是用來指導工人加工的,一般簡易的工藝卡片中需編制簡易的工藝流程、工序名稱、工裝等。固定產品的工藝卡片比較復雜,每一工步都需編制卡片,卡片中包含本工序加工圖,加工刀具,測量量具,設備,定位等。
2、作業指導書:是質量管理體系文件的組成部分,它既是質量手冊、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也是對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的進一步細化與補充。作業指導書主要用於闡明過程或活動的具體要求和方法,可以說作業指導書也是一種程序。
三、形式不同
1、工藝流程卡:工藝卡為表格形式,圖文並茂,文字簡介,方便工人使用。工藝卡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能規范生產。
2、作業指導書:自上而下依次展開編寫,即按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的順序來編寫。採用這種編寫方法,作業指導書是在最後編寫的一種質量文件。
⑧ 作業指導書和操作規程有什麼區別
作業指導書:是作業指導者對作業者進行標准作業的正確指導的基準。作業指導書基於零件能力表、作業組合單而製成。是隨著作業的順序,對符合每個生產線的生產數量的每個人的作業內容及安全、品質的要點進行明示。
操作規程:一般是指有權部門為保證本部門的生產、工作能夠安全、穩定、有效運轉而制定的,相關人員在操作設備或辦理業務時必須遵循的程序或步驟。
通過兩者定義的比較:作業指導書是細化、分化到每一個具體的小的行動步驟,告訴你誰做,怎麼做,在哪裡做,什麼時間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怎麼判斷確認。
而操作規程是指一個系統性的文件,告訴你處理某件事情的流程,指大的行動方向。
所以,一個是系統的,一個是具體的,相當於戰略與戰術的關系。
拓展資料:
編制SOP是一件枯燥而且耗時很長的事情,也聽同行抱怨編制SOP,耗時耗力多,作用小而且得不到領導老闆認可的一件事情,更說這事情本就不該由IE來做,IE應該去現場,多去改善,改善那些立竿見影的才是。這個想法不敢評論,但是,這種想法,我有過,而且現在還是有。
之所有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在一個產線沒有安定的生產環境下,去要求產線人員按照SOP去做,用標準的動作去作業,是一件讓別人難以接受的事情,你會發現,就在產線的周圍,到處都是浪費,到處都有問題,而這些又沒有得到改善,強烈要求生產按照SOP去做,是不可行的。
所以,要讓SOP發揮真正的作用,還得先讓生產線安定下來。(安定的生產,是要求產線人員安定,設備安定,物料安定,工裝夾具安定。在這里,我們不對安定化生產做討論,以後有機會我們再討論安定化生產這個話題。)
安定化以後,對SOP要求就會逐步加高,達到真正的標准化作業,SOP裡面每一個字都得在員工作業中有所體現。當然,初期或許SOP准確度不高,不過這沒有關系,關鍵就在後繼的SOP不斷修改過程中,讓SOP趨於完美。
IE的理念之一就是追求完美,一個職能就是制定標准,標准也是一個暫時的標准,不是永久的標准,所以標准也是要不停的修改才對。
⑨ 鋼水包維修流程作業指導書
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