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廢水處理中怎樣計算各池的大小和水的停留時間啊
1.
水的停留時間一般叫HRT,是池體的容積,除以平均進水流量(m3/h),得到的時間。
2.
譬如污水廠處回理水量100m3/h(2400m3/d),一個調節池為800m3,HRT就是答8小時。
泥的停留時間一般叫SRT,是池體內的所有污泥量,除以每天排出系統的污泥量,單位一般是天。
3.
譬如一個池內泥的濃度為3000mg/L,池體容積1000m3,每天排出絕干污泥100kg,泥的停留時間為3*1000/100=30天。
B. 污水處理池體大小依據是什麼
池體大小主要還是根據進水負荷來計算,比如進水COD400左右,日進水水量1000方,出水要求COD100左右,水力停留時間根據不同工藝來定,要求停留時間24小時以上。
計算:
水力負荷=(體積/時間)/面積=流量/面積;體積/時間=流量。
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水體叫水力負荷。例如,每小時,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或每天,通過每平方米地表面,排出去(滲透下去的)水量(立方米)。
反應池根據污泥負荷、污泥齡、水力停留時間等計算,化學反應池根據化學反應接觸停留時間確定。池體大小至少要有1000方,如果進水COD更高,池體大去確保COD有足夠時間消納。
處理池注意事項
沉澱池池體平面為矩形,進口設在池長的一端採用淹沒進水孔,水由進水渠通過均勻分布的進水孔流入池體,進水孔後設有擋板,使水流均勻地分布在整個池寬的橫斷面。沉澱池的出口設在池長的另一端採用溢流堰,以保證沉澱後的澄清水可沿池寬均勻地流入出水渠。
堰前設浮渣槽和擋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池的主體。池寬和池深要保證水流沿池的過水斷面布水均勻,依設計流速緩慢而穩定地流過。池的長寬比一般不小於4,池的有效水深一般不超過3米。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C. 詢污水處理各池設計時有效容積及停留時間的計算方法!!!
有效容積:運行液位下的總容積,按容器形狀計算。
停留時間:用有效容積除以額定水量,額定水量單位T/h,容積單位M3,
則停留時間為小時。
D. 清水池的計算方法
清水池的調節容積計算,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24小時供水量和用水量變化曲線推算,一種是憑經驗估算。前者需要知道城市24小時用水量變化規律,並在此基礎上擬定泵站的供水線。缺乏用水量變化規律資料時,城市清水池調節容積,可憑經驗,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20%估算。供水量大的城市,因24小時用水量變化較小,可取較低的百分數,以免清水池過大。
清水池具有高峰供水低峰儲水的功能。
E. 求一份污水處理的混凝沉澱池的設計和計算說明
您好朋友,關於污水處理的混凝悶棚沉澱池一般採用機械化混凝沉澱方式,具有處理效率高、處理效果好等優點。
下面是一份設計和計算說明:1. 混凝沉澱池設計參數(1)水流量:根據實際需要確定。(2)總容積:根據水流量及停留時間計算得出。(3)單位容積產污量:由實測數據得出。(4)投加葯劑量:按照葯劑廠家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決定。2. 混凝沉澱池計算公式(1)初始水質指數SSi = 實際投加的SS濃度 x 1000 ÷ 總容積(2)最終水質指數SSf = (初始水質指數 - SS去除率) ÷ (1 - SS去除率)(3)單位容積去除污染物量Q = 單位容積產生污染物量 - 單位容積余留污染物量其中,SS為懸浮物濃度。3. 設備配置和操作說明(1)設備配置:混凝沉澱池包括進水口、出水口、配葯桶、加葯泵、調節器等設備。(2)操作說明:① 確定處理水的流量和污染物質量,計算出混凝沉澱池的總容積。② 通過進水口將污水引仔老入混凝沉澱池中,並在進水口處添加葯劑進行混合。③ 經過一段時間後,待污物沉澱到底部,清除上層清水。④ 根據需要反復進行第3步操作,直至達到處理效果。以上是混凝沉澱池的基本設計和操作說明,具體參數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混凝沉澱池設計中,常用的攪拌機轉速、流速、流量和停留時間等參數計算公式如下:
1. 攪拌機轉速:通常根據污水中固體顆粒物的大小和濃度來確定,較大的顆粒物需要較強的攪拌力才能將其懸浮在水中。一般來說,攪拌機轉速可根據下面的公式進行初步估算:
n = (P/V)0.33
其中,n為攪拌機轉速,單位為rpm;P為攪拌功率,單位為W;V為混凝池容積,單位為m³。
2. 流速和流量:可以根據處理要求和混凝池的尺寸確定。一般來說,設計時應保證廢水在混凝池內停留的時間足夠長,並且廢水流速不宜過快。常用的公式包括:
Q = AVC
其中,Q為廢水流量,單位為m³/h;A為混凝池截面積,單位為m²;V為廢水在混凝池內停留時間,單位為h;C為廢水污染物濃度,單位為mg/L。
3. 停留時間:通常根據混凝池的尺寸和處理要求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停留時間應滿足污水中懸浮物和顆粒物沉降的時間,並保證葯劑充分反應。常用的公式包括:
V = Q × t
其中,V為混凝池容積,單位為m³;Q為廢水流量,單位為m³/h;螞戚則t為停留時間,單位為h。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公式只是初步估算或計算混凝沉澱池中某一參數值的方法,在實際設計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考慮和調整。如果您需要深入了解具體設計方案,請咨詢專業的工程師或企業進行咨詢。
感謝您的信任,以上是我的回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有用的話還請記得點贊關注哦,祝您生活愉快~️
F. 水池容積計算公式
水池計算公式為長×寬×高
G. 水池容積計算公式
首先計算水池的底面積。測量水池的高度。利用長方形體積公式 體積=底面積×高,計算出水池的體積。水池的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根據1立方米=1噸,將其轉換噸的單位即可。
H. 廢水處理中怎樣計算各池的大小和水的停留時間啊
池大小根據負荷和流量來計算的。如預沉池根據表面負荷,接觸氧化池、A/O池、濾池等等回都是根據有答機負荷計算。
時間:是池體的容積,除以平均進水流量(m3/h)。譬如污水廠處理水量100m3/h(2400m3/d),一個調節池為800m3,HRT就是8小時。
而泥的停留時間一般叫SRT。
(8)污水處理廠凈化水池的容積計算擴展閱讀:
電鍍和金屬加工業廢水中鋅的主要來源是電鍍或酸洗的拖帶液。污染物經金屬漂洗過程又轉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將金屬(鋅或銅)先浸在強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隨後再浸入含強鉻酸的光亮劑中進行增光處理。
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鹽酸和鋅、銅等重金屬離子及有機光亮劑等,毒性較大,有些還含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劇毒物質,對人類危害極大。因此,對電鍍廢水必須認真進行回收處理,做到消除或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
電鍍混合廢水處理設備由調節池、加葯箱、還原池、中和反應池、pH調節池、絮凝池、斜管沉澱池、廂式壓濾機、清水池、氣浮反應,活性炭過濾器等組成。
I.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各池體容積怎麼計算
調節池的最小有效容積應能夠容納水質水量變化一個周期所排放的全部廢水量。為版了獲得充分的均質效果,池權容可按日排全部廢水量設計。為同時獲得要求的某種預處理效果,池容按同時達到均質和某種預處理效果(如生物水解酸化、脫除某種氣體等)所須容積計算,計算值為最小有效均質調節池容,設計時應增加無效池容。無效池容是指不能起水量調節作用的池容,如不能排出池外的水所佔池容、保護高度所佔池容、生化預處理生物污泥保有量所佔他容、隔牆立柱所佔池容等。
J. 請問各位大神,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中的污泥池容積具體怎麼計算啊。
以Q=10t/h為例
1原水SS產生的10x0.25x20=50kgDS/d
2剩餘污泥10x0.4x0.15x20=12kgDS/d
合計DS=62kg/d
含水率99%
體積6200L/d
設計污泥池容納一天污泥量
有效容積就是6.5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