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廢電池的回收處理
我公司專業生產廢電池的回收處理設備、鋰電池、線路板、電路板等回收設備。
這種設備不是一台機械,而是一整套,價格在20萬左右。處理產量越大價格越高。可以去生產廠家實地考察試機。
希望能保證幫助您,望採納!
針對抄蓄電池廢水處理的廢水水質特點,廢水處理設備採取pH調節、混凝沉澱、膜處理工藝,首先對酸性重金屬廢水進行pH調節,使其處於理想的鹼性環境,採用混凝沉澱去除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沉澱出水再經二次pH調節,出水水質已基本滿足排放標准,而膜處理工藝是為了確保水質達標以及回用的深度處理。
蓄電池生產廢水回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反滲透法。
2.電滲析法。
3.化學沉澱法。
4.活性炭吸附法。
5.離子交換樹脂法電解法。
6.蒸發濃縮法和生物法。
蓄電池廢水回收運行管理與處理標准介紹
採用混凝沉澱和膜處理組合工藝可進一步確保出水水質達標,廢水回收處理公司經過多年的實際運行表明,該工藝具有運行穩定,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1996)的一級排放標准,並且實現了70%以上的回收再利用率。
③ 電池片污水處理高濃度氨氮廢水怎麼處理
1 氨氮的主要處理方法
根據濃度的不同,工業氨氮廢水可劃分為3 類〔3〕:(1)高濃度氨氮廢水:NH3-N>500 mg/L;(2)中等濃度氨氮廢水:NH3-N為50~500 mg/L;(3)低濃度氨氮廢水:NH3-N<50 mg/L。其中高氨氮濃度廢水一般來源於焦炭、鐵合金、煤的氣化、濕法冶金、煉油、畜牧業、化肥、人造纖維和白熾燈等生產過程。
目前,常用的脫氮方法包括氨吹脫法(空氣吹脫與蒸汽汽提)、生化法、折點氯化法、離子交換法和化學沉澱法。這些方法普遍具有工藝簡單、脫氮效果穩定可靠等特點,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傳統生物脫氮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脫氮方法,但存在流程長、佔地面積大、處理成本高等問題。隨著人們對生物脫氮過程認識的深入,新的生物脫氮理論不斷涌現,包括同時硝化/反硝化〔4〕、亞硝酸型(短程)硝化/反硝化〔5〕、厭氧氨氧化〔6〕等,但目前這些理論應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的研究還很少〔7〕。氨吹脫法常用於高濃度氨氮廢水的預處理,但能耗大、運行成本高、出水氨氮仍偏高〔8〕。折點氯化法理論上可以完全去除廢水中的氨氮,但由於加氯量大、處理成本高、產物存在危害性等問題,不適合處理大量的高濃度氨氮廢水。離子交換法由於吸附劑用量大、再生難,一般協同其他工藝處理高氨氮廢水。化學沉澱法用葯量大、成本高,需要進一步開發廉價沉澱劑。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氨氮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格,高濃度氨氮廢水處理日益受到研究者重視。在原有處理方法基礎上的改進工藝不斷涌現。趙賢廣等〔9〕針對工業上高濃度氨氮廢水吹脫法處理存在的缺點,通過改進和優化氨氮吹脫塔的結構和填料,開發了一種新型循環再生復合酸氨吸收溶液,實現廢水中氨的資源化。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所、天津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出高濃度氨氮廢水資源化處理的全過程工藝和工業化應用裝置〔10〕。該技術通過精餾脫氨工藝量化設計,實現了工業高濃度氨氮廢水的資源化處理。此外,還有電化學法、催化濕式氧化法、反滲透法以及物化法與生化法聯用等技術,但由於處理成本高,多數用於高氨氮廢水的深度處理。
2 微波加熱的原理
微波是指頻率約在300 MHz~300 GHz,即波長為1 mm~1 m的超高頻電磁波。微波能被一些材料如水、碳、橡膠、食品、木材、濕紙等吸收,產生非常有效的即時深層加熱作用(內加熱)〔11〕。微波加熱技術與傳統加熱技術的不同之處在於使物體內部分子相互摩擦發熱,但不引起分子結構改變,是直接加熱物質內部的方法〔12〕。這種內加熱的原理是樣品接受微波輻照時,在電磁場的作用下主要發生離子傳導和偶極子轉動。一般情況下,兩種發熱方式(離子傳導和偶極子轉動)同時存在〔13〕。微波的內加熱作用可在不同的深度同時加熱,使加熱更快速、更均勻、無溫度梯度、無滯後效應等,從而大大縮短了加熱時間。劇烈的極性分子震盪可使化學鍵斷裂,從而導致污染物的降解。對於氨氮廢水而言,微波對NH3分子與H2O分子的選擇性加熱使它們之間產生壓力差,進一步促進NH3分子與H2O分子脫離。
近年來,研究者用微波加快化學反應時發現了許多有別於傳統加熱的特殊效應〔14〕。在這些特殊效應中,有些特殊效應不能用溫度的變化解釋。這些難以用溫度變化和特殊溫度分布來解釋的現象即「非熱效應」〔15〕,並逐漸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
④ 什麼材料適合做鋰電池正極廢水該如何處理
隨著新能源 汽車 、電子產品的發展,鋰電池的需求也隨著越來越大。而正極材料是鋰電池的核心之一,市面上的正極材料有鈷酸鋰、磷酸鐵鋰以及三元材料。三元材料是鎳鈷錳酸鋰Li(NiCoMn)O2,是長續航、快充等新能源 汽車 的正極材料。
三元材料主要是以三元前驅體材料(鎳鈷錳氫氧化物)、碳酸鋰以及各種添加劑製成。先把原材料和添加劑按一定比例投入高速混合機中進行混合,再將混合物在輥道窖里進行加熱處理,隨後運用粉碎機進行粉碎,通過包裹劑將粉碎過後的物質進行包裹,再次加熱以及粉碎,最後經過檢驗可以進行入庫。
原材料都是粉末狀的,因此設備上會殘留部分的原材料或者反應不充分的材料,導致清洗設備時,廢水就會含有原材料的殘留物,這也是三元材料廢水主要來源之一。還有就是日常清潔車間地坪廢水,組成了三元材料廢水的主要來源。
原材料含鈷離子、錳離子、鋰離子以及其他添加劑。因此三元材料廢水污染物里會含有這些金屬離子、COD、SS、氨氮等污染物,這些物質生物難以降解,且屬於重金屬物質,無法直接排入水體,需要經過廢水處理工藝達標後才能排入水體。
以下是部分三元材料廢水處理工藝,實際需要結合廢水情況進行調節。
1.物理法,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製成的金屬框架,斜置在廢水流經的渠道上,或泵站集水池的進口處,用以截阻大塊的呈懸浮或漂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可以將三元材料廢水中的大顆粒物質進行攔截,進而回收可用物質。
2.物化處理法,分離去除水中的重金屬,將廢水經過提升泵抽送的作用下抵達到沉澱池,投入絮凝劑(抽送過程可投入)。其中懸浮物的膠體及分散顆粒在分子力的相互作用下生成絮狀體且在沉降過程中它們互相碰撞凝聚,其尺寸和質量不斷變大,沉速不斷增加,最後沉澱。
3.氣提法,除去水中大部分氨氮,把水蒸氣通入廢水中,當廢水中的蒸汽壓超過外界壓力時,廢水就開始沸騰,這樣就加速了揮發物質從液相轉入汽相的過程。另外當水蒸汽以氣泡形式穿過水層時,水與氣泡之間形成自由表面,這時液體就不斷地向氣泡內蒸發擴散,當氣泡上升到液面時就破裂而放出其中揮發性物質。
三元材料還是有局限性,也涉及到價格與安全問題,所以磷酸鐵鋰在市場上還是有競爭力。三元材料不斷地發展成為了趨勢,而廢水處理不僅是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還能將有用物質進行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