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站生化系統投加哪些營養物營養比例是什麼樣的啊
污水制處理中營養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投加比例100:5:1
BOD:N:P=100:5:1.如果按照COD的話,一般是200:5:1
你的COD是1200,那麼N需要30mg/L。P需要6mg/L。尿素的分子式是CO(NH2)2,分子量為60.而N佔28/60.然後根據比例直接計算
Ⅱ 活性污泥法處理工業廢水營養物不足時,需要投加麵粉嗎,量是怎麼計算
活性污泥法處理工業廢水營養物不足時,需要投加麵粉
Ⅲ 麵粉廠的 污水處理工藝
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118934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法
澱粉廢水處理設計方案
國家環保總局在國家環境科技發展"十五"計劃綱要指出,繼續把澱粉工業的廢水污染控制技術作為重要內容進行研究。針對澱粉工業廢水的特點,人們都在力求研究出一種快速、高效、低能耗的澱粉廢水處理方法。
處理好澱粉廢水,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加強對污水中的污染物的管理,決定對澱粉廢水進行處理。根據目前國家新的污水處理排放標准要求,結合我公司污水處理新技術和幾十年來對污水治理經驗,採用「UASB+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法」污水處理裝置對該污水進行處理,保證治理後出水水質達到《綜合污染物排放標准》(GB8978-1996)二級排放標准,從而實現了保護環境、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著保證污水處理的效果,合理利用場地,最大限度節約投資及運行費用的原則,設計本廢水處理方案。
Ⅳ 污水處理中把麵粉,白糖作為營養物質添加進去,有什麼弊端
麵粉白糖,來這都是優源質碳源,最大的弊端可能就是成本太高了!呵呵,至於其它的,像你提到的白糖碳氮磷比例問題,可以通過添加尿素磷肥調節,麵粉也可以先在一個容器里攪拌溶解以後再投入避免堆積。真要說弊端,個人經驗是,麵粉白糖都屬於糖類,非常容易被微生物分解轉化,所以在這種營養環境里成長的優勢菌種抗沖擊能力弱一些,鏡檢活性污泥會發現菌膠團較鬆散,鍾蟲等原生生物數量多,而在天然污水環境中培養的活性污泥菌膠團較厚實,微生物種類較多,有大量輪蟲等後生生物。但是肯定是利大於弊的。
Ⅳ 關於污水廠曝氣池污泥培養
干污泥培菌法,首先在曝氣池內放滿清水或河水,並進行曝氣,同時把准備好的干污泥慢慢投入曝氣池內。全部投入後繼續曝氣2-4小時,曝氣結束後靜止2小時後放掉上清液,如此過程可重復2-3次,直至靜沉後的上清液清澈透明,不混濁,這一過程稱為污泥洗滌、污泥活化或污泥掛膜。污泥活化後,再用有營養的水或低濃度的廢水開始進行馴化。
生化培菌的周期取決於廢水的水溫和水質。水溫高於15℃以上時,培菌的過程較快,水溫低於15℃以下時則污泥馴化時間較長,因此污泥的培養馴化應盡量選擇在5-11月期間(長江流域)進行。就廢水的水質而言,無毒無害、易生物降解的廢水,其生化培菌的時間一般在10-20天,而有毒有害、難生物降解的廢水,則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約需30-60天,甚至更長。
在清水調試完成後,對於可生化性能較好的廢水,可以直接用廢水馴化微生物;對於化工廢水或可生化性能比較差的廢水則應採取分步培菌法,具體步驟如下:
(1)快速增殖。
快速增殖的目的是使污泥迅速生長到填料上去。一般來說,采購來的污泥在脫水或運輸過程中,微生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它們在新的環境中有一個恢復和生長的過程,需要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如果這時直接用化工廢水馴化,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微生物大量死亡。因此第一階段可用生活污水或葡萄糖或乾麵粉燒制的熟漿糊(初始3-5天內,每100m3生化池容積可按投加5-10公斤乾麵粉的比例投放)來培菌,每天曝氣兩次,好氧池每次曝氣8小時,使微生物快速恢復和生長繁殖,這種方法稱為快速增殖法。
快速增殖期間生化池內的廢水可以通過污泥馴化管排放,放水前先停止曝氣,待污泥沉降4-8小時後再放水。快速增殖期一般為7-10天。
生化池在運行過程中,當微生物一旦受到負荷沖擊,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時,也可以採用快速增殖法來幫助微生物恢復和生長。
(2)廢水馴化。
污泥生長到填料上去以後,每天在100m3生化池內加入的乾麵粉可增加至20-30kg公斤,同時在生化池內泵入生化進水或廢水。初始廢水的進水量可按每100m3生化池容積的1-2%的比例泵入,以後每二天按2%的比例逐步增中廢水的泵入量,直至達到設計的廢水進水量。隨著廢水泵入量的逐漸增加,葡萄糖或乾麵粉的投加量或生活污水的泵入量應相應減少直到停止投加,或者可按比例投加廢酒精(1公斤廢酒精按1.5公斤COD計)。
培菌馴化期間,必須每天測定COD,如發現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則應立即停止廢水的遞增進水量,直至COD去除率回升至50%以上和SV不再下降。
好氧池正常進廢水時,COD去除率能保持在80%以上,處理出水COD濃度在200mg/L以下,則可以認為生化池已開始工作正常。 在污泥馴化期間切忌負荷(如大水量、高濃度)沖擊,培菌完成以後,即可進行正常的運作。
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310155296592/
Ⅵ 想問一下污水處理站里的生化系統應該加哪些營養物比例是多少
生化指的是生物化學反應過程,在這個系統中包含厭氧、兼氧、好氧三個階段。
在污水的好氧處理中,對微生物來講,碳,氮,磷營養有一定的比例,一般為C:N:P=100:5:1。而在污水的厭氧處理中,對污水中N,P的含量要求低,有資料報導,只要達到COD:N:P=800:5:1即可,但一般來講,要求C/N比達到(10-20):1為宜。應為濃度比。我們一般投放麵粉、二胺(含N,P)
首先,如果是用葡萄糖來配置營養液,可以理解COD近似等於BOD,也就是說COD和BOD都可以表示為碳源,營養比應該表示為C:N:P=100:5:1.
在常規活性污泥系統中,若廢水中C為100(即BOD5為100),大體上3/4的C經異化作用後被徹底氧化為CO2,1/4(即25)的C經同化作用合成為微生物細胞。從菌體中元素比例得知,N為C的1/5,P又為N的1/5,故在合成菌體時,25份C同時需5份N,1份P。因此在去除100份C所需的營養配比為BOD5:N: P=100:5:1。
從化學式下手,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尿素(NH2)2CO(分子量60),磷酸二氫鉀KH2PO4(分子量136),分子量C:12/N:14/P:31,按照C:N:P=100:5:1,C應取1200g,N應取70g,P應取31g,因要求COD為500mg/L時,C應取0.5g,則0.5:1200=1:2400,則可求出N實際應取0.029g,P應取0.013g.
而取用的是化合物,用分子量換算一下,則有實際取用尿素=60×0.029÷14=0.124g,實際取用磷酸二氫鉀=136×0.013÷31=0.057g,因實際取用尿素中含有C=0.124×12÷60=0.0496g,則最終取用葡萄糖=180×0.5÷12-0.0496=7.45g
應取葡萄糖7.45g;尿素0.124g;磷酸二氫鉀0.057g.
COD進水為170,出水假設為80,則需要去除90ppm,一天800方,則需要去除的COD為:800*90g=72000g=72kg
按COD:N:P=100:5:1可以計算出需要N為3.6kg,P為0.72kg。
然後再根據尿素和過磷酸氫二鉀的分子式和濃度來計算所需要的尿素量和過磷酸氫二鉀量。
可以網路我的名字咨詢哦。
Ⅶ 污水處理中什麼時候投加麵粉,比例為多少
投加麵粉是一種誤導【有的教科書也有寫的】。投加碳源以增加BOD,是目的。碳源投加一回般要答求快溶解,微生物快吸收,主要有;人糞尿,糖,工業葡萄糖, 尿素,甲醇,污水處理廠壓濾污泥等。我在實驗室要求學生做的實驗,麵粉溶解的20多天,才起作用。採用以上的碳源1天就容解,這樣的氣溫,微生物生長只要3天污水就發黃,每天投加,5天後就可正常運行。如果是工業廢水,要求碳:氮:磷= 100: 5: 1 : BOD / COD =大於0.3 才可生化。以上條件如不能滿足,就得加碳源。只要計算投加比例。
Ⅷ 誰知道培養活性污泥,怎麼知道投加麵粉,尿素,磷源的量怎麼計算出來的
1首先從其他污水處理廠獲取污泥,最好是選擇相同類型工廠的活性污泥,這樣有助於馴化.
2一般 剛弄過來的污泥是呈黑色的,將其放入好氧池,投加營養,例如廢甲醇、麵粉、葡萄糖、紅糖之類的補充所需COD;尿素補充氮;磷酸二氫鈉補充磷的.一般根據你將要處理的廢水調節所加營養物質.CNP的比例一般在(300~500:5:1)
3將好氧池水補滿,開始曝氣.進行悶曝(即只曝氣而不進廢水),數天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1 h ,然後排出池內約1/5的上層廢水,並注入相同量的新鮮污水(進入量不超過馴化前處理能力的20%).如此反復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的進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悶曝時間要比上次縮短.
4達到較好處理後,可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過10~20%,同時減少尿素等營養物質的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適應鞏固後再繼續增生產廢水,直至完全停加.同步監測出水CODcr濃度等指標,並觀察混合液污泥性狀.在污泥馴化期還要適時排放代謝產物,即泥水分離後上清液.
5繼續增加生產廢水投加量,直至滿負荷.滿負荷運行階段,由於池中已培養和保持了高濃度、高活性的足夠數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氣後混合液的MLSS達到5000mg/L,此過程同步監測溶解氧,控制曝氣機的運行,並進行污泥的生物相鏡檢.
一般活性污泥的 馴化培養在2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