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匈牙利簽訂過哪些環境方面的條約
1.主題名稱:Water
Title:Danube study shows way forward on water conflicts
背景:國際法院對「拉基瑪洛大壩案」之審理
結果:捷克斯洛伐克與匈牙利共同成立多瑙河流域之國際河川之環境監測系統 The Danub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of an International River
說明:
多瑙河(Danube)是歐洲的第二大河流,全長約2,800多公里,主流共流經八個國家.
1977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締結一項條約,決定共同在多瑙河上修建並聯合營運兩座攔河壩.所規劃的水壩有四個目的:發電,通航,防洪和區域開發.
1988年,匈牙利國會認為該河流的生態效益高與該專案的經濟利益,於是決議將該專案的繼續進行置於嚴格的環境保護規則之下,命令政府重新評價該專案.
1989年5月,匈牙利政府中止在拉基瑪洛的工程並宣布它打算在環境影響得到充分評價之前停止執行在蓋巴斯科夫附近的工程中它的那一部分.
1991年,捷克斯洛伐克決定繼續建設該專案並開始了一個"臨時解決辦法",單方面將近2/3的多瑙河河水截引至其領土上的一條分流渠.
由於這一決定不僅對匈牙利的環境,而且對其經濟將帶來重大影響,1992年2月匈牙利對捷克斯洛伐克的這一決定提出正式抗議.
1992年4月,歐共體出面調解無效.
1992年5月,匈牙利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終止有關該專案的1977年條約.
1992年10月,匈牙利向國際法院提出申請,請求國際法院的裁決.
1993年7月,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簽訂特別協定,將爭端提交國家法院.
本案為永續發展原則的適用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因為它出自於一項已發展作為其目標卻因關於環境考慮的爭論而被停止的條約.
國際法院在本案判決書的第140段援用該概念以實現觀念和價值的相容,並將補充說明更實際的影響的任務留給雙方:「……當考慮新的活動或繼續進行已開始的活動時,各國都必須考慮新規范並對新標准給予足夠重視.永續發展的概念充分表達了將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需要.……對本案而言,雙方都應重新審視蓋巴斯科夫電廠運行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它們必須為多瑙河故道和該河兩岸支流所釋放的水量找到一個滿意的解決辦法.」
該案要求在發展和保護環境的必要之間選擇一條中間路線,就是永續發展原則.
由於無法界定環境損害達到何種程度才引起國家賠償,本案裁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必須就當前形勢進行誠意的談判.
實務上,防止環境損害具體體現有兩個方面的要求:對計畫採取的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對環境進行持續監測.該判決提到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一致同意有必要對環境利益給予嚴肅的對待並採取必要的風險預防措施.
2.《斯德哥爾摩公約》及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國際貿易
國家環保總局化學品登記中心
周紅
2006年12月
目錄
公約基本情況
POPs及備選POPs
基本履約義務
排除(豁免),可接受用途和特定豁免
有意生產POPs的國際貿易
斯德哥爾摩公約談判,簽署,生效和履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主持,自1998~2000年歷時3年5次政府 間談判,達成POPs公約文本;
2001年5月22-23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包括中國在內的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共同正式簽署了POPs公約,可認為是繼《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87)和《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2)後,人類社會為保護全球環境而採取共同減排行動的第三個國際公約;
2004年5月17日公約正式生效
2004年11月11日對我國正式生效
152個簽署國,134個締約國
POPs的定義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
環境持久性:結構穩定,不易降解在環境介質中半衰期長;
高脂溶性:可通過食物鏈傳遞,並在生物體內長期累積濃縮;
毒 性:對人體和生態系統具有潛在,深遠的毒性危害;
半揮發性:可遠距離傳輸,影響區域和全球環境.
POPs的種類
農葯
滴滴涕DDT
艾氏劑Aldrin
氯丹Chlordane
狄氏劑Diedrin
異狄氏劑Endrin
滅蟻靈Mirex
毒殺芬Toxaphane
工業化學品
六氯苯 HCB
多氯聯苯PCBs
副產物
多氯代二苯並二惡英PCDDs
多氯代二苯並呋喃PCDFs
六氯代苯HCB
多氯聯苯PCBs
備選POPs
開蓬(Chlordecone)
六六六)(HCH) (α-,β- ,γ- HCH)
全氟辛基磺醯基化合物(PFOS)
五氯苯(Pentachlorobenzene)
短鏈氯化石蠟(SCCPs)
六溴聯苯(HxBB)
五溴二苯醚(PentBDE)
八溴二苯醚(OctaBDE)
排除(豁免),可接受用途和特定豁免
排除(豁免)
用於實驗室規模的研究或用作參照標準的POPs
產品和物品中作為無意的痕量污染物出現的POPs
作為相關義務生效之前(包括生效之日)已生產或已在用的物品中的組分的POPs(前體:締約方已通知秘書處)
有限場地封閉系統內的中間體(豁免期10年,可再申請續展10年)
可接受用途:DDT用於病媒控制(目前3個締約方生產,12個締約方使用)
特定豁免:書面通知秘書處.豁免期5年,可再申請續展5年)
基本履約義務
減少或消除源自有意生產和使用的POPs的排放
嚴格控制豁免POPs的環境污染和健康風險
減少或消除源自無意產生的POPs的排放
減少或消除源自庫存和廢棄物的POPs的排放
制定POPs控制的國家實施方案
信息交流(國家聯絡點)
公眾宣傳和教育
研究,開發和監測
基本履約義務(1)
消除或限制有意生產和使用的POPs
採取行政和立法措施,禁止/消除各種有意生產的殺蟲劑POPs和PCBs(公約附件A)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
嚴格限制DDT生產和使用,不斷評估其病媒控制用途必要性,努力實施淘汰;
調查POPs的庫存,廢氣和污染場地,制定和實施環境無害化處置計劃;
2025年前查明,標識和清除在用含PCBs設備中PCBs ,2028年前對各種含PCBs設備或物質POPs廢物實施環境無害化管理.
基本履約義務(2)
嚴格控制豁免POPs的環境污染和健康風險
因經濟和技術條件限制,某些POPs在一定條件和期限內豁免生產和使用(一期豁免5年,可申請再延長5年).
需嚴格控制豁免生產和使用POPs環境污染排放,如制定嚴格的產品質量和環境排放標准,使豁免POPs在最終產品中的殘留或生產和使用過程中的污染排放最小化.
基本履約義務(3)
努力減排或消除無意生產POPs (UP- POPs )
制定和實施以排放源清單估算和減排或消除為目的二惡英和呋喃等UP- POPs控制行動計劃;
盡快對副產物排放源採取污染能控制的"最佳可行技術(BAT)"和"最佳環境做法(BEP)":
在公約生效後4年內對指定類別的"新UP-POP排放源"(指公約生效後一年後的新出現的排放源)分階段實施BAT;
努力對所有UP- POPs源實施BEP.
基本履約義務(4)
公約宣傳和教育
促進政府管理者對POPs問題的認識的提高,向公眾宣傳有關POPs及其健康和環境影響,替代品等方面的知識;
制定實施特別是針對婦女,兒童和低文化人的教育和公眾宣傳方案;
培訓工人,科學家,教育人員以及技術和管理人員;
建立信息中心,進行信息登記和交流.
基本履約義務(5)
開展研究,開發和監測
鼓勵和開展POPs相關替代品以及潛在POPs的研究,開發和監測活動,主要包括:
源排放清單,人體和環境中污染濃度水平,變化規律和趨勢;
POPs健康和環境危害以及其社會和經濟影響;
POPs減排或消除,替代的方面和等.
支持國家在POPs方面的科技研究和開發的能力加強,以及參加國際合作的各項活動.
基本履約義務(6)
制定POPs控制的國家實施方案
在公約生效2年內,制定並提交一項履行公約各項義務的"國家實施計劃(NIP)";
NIP制定應徵求國內的利益相關者意見,並盡力將NIP納入到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之中.
此外,公約還規定了一些其他義務包括制定信息聯絡國家歸口機構,向締約方大會匯報等.
機遇
科學發展觀和環境保護的歷史性轉變
產業結構調整,行業轉變,企業競爭力
管理水平
研究水平
挑 戰
殺蟲劑:農業落後,分散
PCB:機構重組,歷史遺留問題,滲漏
副產物:來源復雜
資金方面:GEF,國家財政資源
技術方面:監測與成效評估,替代品和替代技術,銷毀技術和設施,BATBFP
意識方面:宣傳,培訓
管理方面:配套的法律,法規,標准,指南
研究方面:健康,環境
潛在POP
參考網址
http://www.pops.int
http://www.chem.unep.ch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dfe99010006r1.html
國際爭端解決重要法律文獻-(中英文對照本)
http://0.book..com/weilan/m1/w7/h60/4a00bb205a8d.1.html
經合組織肯定匈牙利環境績效http://www.xindb.com/html/xindb/xiongyalijingjixinwen/20081008/1138.html
VITUKI簡介
匈牙利環境保護與水管理研究院(VITUKI),英文名為:VITUK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匈牙利語簡稱為VITUKI。該院成立於1952年,前身為水文研究所,至今已有56年歷史,主要從事國家水資源的發展、保持與健康管理的基礎與應用性研究。綜合了1886年成立的匈牙利水文服務機構,擁有水力學、水文化學、水文生物學和土力學實驗室以及相關的儀器設備、計算機設施等,VITUKI已成為歐洲最綜合性的水專業研究機構之一。http://www.nhri.cn/ztxx/hlpx/jskc/shuihuanjing.htm
❷ 誰知道一些有名的水污染事件
世界特大水污染事件
2000年1月30日,羅馬尼亞境內一處金礦污水沉澱池,因積水暴漲發生溫漫壩,10多萬升含有大量氰化物、銅和鉛等重金屬的污水沖泄到多瑙河支流蒂薩河,並順流南下,迅速匯入多瑙河向下游擴散,造成河魚大量死亡,河水不能飲用。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國深受其害,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都遭受一定的影響,嚴重破壞了多瑙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並引發了國際訴訟。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內突降暴雨,潁上水庫水位急驟上漲超過防洪警戒線,因此開閘泄洪將積蓄於上游一個冬春的2億立方米水放了下來。水經之處河水泛濁,河面上泡沫密布,頓時魚蝦喪失。下游一些地方居民飲用了雖經自來水廠處理,但未能達到飲用標準的河水後,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症狀。經取樣檢驗證實上游來水水質惡化,沿河各自來水廠被迫停止供水達54天之久,百萬淮河民眾飲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價遠途取水飲用,有些地方出現居民搶購礦泉水的場面,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世界重大水污染事件
■■水俁病事件
1950年,在日本水俁灣附近的小漁村中,發現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殺的貓和狗。1953年,水俁鎮發現了一個怪病人,開始時步態不穩,面部獃痴,進而是耳聾眼瞎,全身麻木,最後精神失常,一會兒酣睡,一會兒興奮異常,身體彎弓,高叫而死。1956年又有同樣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當地熊本大學醫院專家注意,開始調查研究。最後發現原來是當地一個化肥廠在生產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時,採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劑工藝,把大量含有有機汞的廢水排入水俁灣,使魚中毒,人和貓、狗吃了毒魚生病而死。1972年日本環境廳公布:水俁灣和新縣阿賀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痛痛病事件
1955—1972年,在日本富山縣神通川流域兩岸出現了一種怪病,患者中婦女比男士多,患上此病,則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走,故取名為「痛痛病」。經調查,這是一種鎘中毒事件,起因是附近的電鍍廠、蓄電池製造廠及熔接工廠或因采礦工業含鎘之廢水未經適當處理而徑行排水,污染了神通川水體,兩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農田,使稻米和飲用水含鎘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化工廠事件
1986年位於萊茵河上游的瑞士一座叫做桑多茲的化工廠倉庫失火,有10噸殺蟲劑和含有多種有毒化學物質的污水流入萊茵河,其影響達500多公里。
■■金礦事件
2000年,羅馬尼亞邊境城鎮奧拉迪亞一座金礦泄漏出氰化物廢水,流到了南聯盟境內。毒水流經之處,所有生物全都在極短時間內暴死。流經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南聯盟的歐洲大河之——蒂薩河及其支流內80%的魚類完全滅絕,沿河地區進入緊急狀態。這是自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以來歐洲最大環境災難。
❸ 匈牙利鋁廠有毒廢水泄漏
有毒廢水廢水的pH值很高,可達9.6以上,呈強鹼性,具有強腐蝕性;里另外廢水裡還有鉛、砷、鉻等重金屬,它們不溶於鹼性液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毒性,能摧毀植物,破壞生態環境。
鋁廠有很多污染:原料(氧化鋁粉),屬於粉塵污染,而且鋁元素有毒;碳素廠(負責生產陽極炭塊的),粉塵很多;電解槽,電磁輻射極其高,對身體隱性傷害等。
NaOH是強鹼,但強鹼種類很多,不只有NaOH。鋁廠里大多用NaOH,可以用來溶解原料氧化鋁粉,除去Fe2O3等雜質。Al2O3是一種兩性氧化物,可以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偏鋁酸鈉,而Fe2O3則不能與NaOH反應。AL2O3+2NaOH=2NaAL02+H20
❹ 哪些水生植物可以凈化水體污染
《水生植物對污染物的清除及其應用》 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棄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基本上以化學性污染為主。具體污染雜質有無機污染物質、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物質、植物營養物質等。而對於這些污染物的清除中,水生植物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於水環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發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類群。水生植物大致可區分為四類: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葉植物與漂浮植物。而大型水生植物是除小型藻類以外所有水生植物類群。水生植物是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級生產者,對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的循環和傳遞起調控作用。它還可固定水中的懸浮物,並可起到潛在的去毒作用。水生植物在環境化學物質的積累、代謝、歸趨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用水生植物來監測水生污染、對污染物進行生態毒理學評價及其進入生物鏈以後的生物積累、修飾和轉運,對植物生態的保護和人畜健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1 水生植物對污染物的清除 1.1 水生植物對氮磷的清除 湖泊富營養化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環境問題。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調節和抑制湖泊富營養化的有效途徑之一。湖泊水環境包括水體和底質兩部分,水體中的氮磷可由生物殘體沉降、底泥吸附、沉積等遷移到底質中。對過去的營養狀況的追蹤表明,水生植物可調節溫度適中的淺水湖中水體的營養濃度[2]。而大型沉水植物則通過根部吸收底質中的氮磷,從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強的富集氮磷的能力。沉水植物有著巨大的生物量,與環境進行著大量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形成了十分龐大的環境容量和強有力的自凈能力。在沉水植物分布區內, COD、BOD,總磷、銨氮的含量都普遍遠低於其外無沉水植物的分布區 [3]。而漂浮植物的緻密生長使湖水復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體的自凈能力並未提高,且造成二次污染,影響航運。挺水植物則必須在濕地、淺灘,湖岸等處生長,即合適深度的繁衍場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同的沉水植物對水體中的總氮總磷均有顯著的去除作用。在關於常見沉水植物對滇池草海水體(含底泥)總氮去除速率的研究中發現:物種去除能力的大小順序依次為伊樂藻>苦草>狐尾藻>篦齒眼子菜>金魚藻>菹草>輪藻。隨著時間的延長,水體中總氮濃度呈負指數形式衰退,且在實驗的總氮濃度范圍內(2.628~16.667 mg/L)每種沉水植物的去除速率隨總氮濃度的增加而增加[4]。此外,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f.) Royle)對磷的需求較低,並可利用重碳酸鹽作為光合作用的碳源[5]。 磷吸收是主動過程[6]。在亞熱帶濕地中,磷主要是在植物內流動,而氮主要是通過沉積作用和反硝化作用進行流動。對於夏季浮游植物(主要是外來藍藻),磷是限制因子。據推測:磷循環強烈依賴於大型植物的調節;底泥中磷的衰竭影響植物香蒲(Typha domingensis)的減少,而隨後磷的有效性的增加又使其重現[7]。在對東湖的圍隔實驗中,結果顯示了沉水植物在磷營養滯留物中的關鍵地位[8]。沉水植物均能從葉、根狀莖(主要是葉)來去除水中的標記碳,從而促進了流水生境中碳的吸收、遷移和釋放[9]。淡水沉水植物系統對營養物的去除有很好的作用:對氮主要是通過反硝化作用,對磷則是生物吸收和隨後的植株收獲[10]。 1.2 水生植物對重金屬的清除 水生植物對重金屬Zn、Cr、Pb、Cd、Co、Ni、Cu等有很強的吸收積累能力。眾多的研究表明,環境中的重金屬含量與植物組織中的重金屬含量成正相關,因此可以通過分析植物體內的重金屬來指示環境中的重金屬水平。戴全裕在20世紀80年代初從水生植物的角度對太湖進行了監測和評價,認為水生植物對湖泊重金屬具有監測能力。水生大型植物以其生長快速、吸收大量營養物的特點為降低水中重金屬含量提供了一個經濟可行的方法,例如可以通過控制浮萍(Lemna minor)的濃度使有機和金屬工業廢物的含量降低到最小 [11]。在室內實驗中,浮萍(Lemna gibba)可大幅度降低廢水中的鐵和鋅,對錳的去除效率達100%[12]。浮萍對重金屬的富集程度超過了藻類和被子植物Azolla filliculoides,尤其是鋅的富集系數很高,植株內的濃度比外面培養基內高2700倍[13]。 重金屬在植物體內的含量很低,且極不均勻。在同一湖泊中,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含量差別很大;同一種類在不同湖泊中,水生植物體內的重金屬含量相差也很大。水生植物的富集能力順序一般是: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植物對重金屬的吸收是有選擇性的。當必需元素Zn和Cd與硫蛋白中巰基結合時,Cd可以置換Zn。所以Zn/Cd值是一個反映植物積累能力的很好指標,同時也間接地指示了對植物的破壞程度。實驗證明,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盡管能夠吸收很多重金屬,特別是Cd的吸收,但是這種吸收不斷增加會導致營養元素的喪失,如果程度嚴重,會導致植物死亡。所以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適合在低污染區域作為吸收重金屬的載體,同時可以監測水體重金屬含量[14]。 此外,水生植物會控制重金屬在植物體內的分布,使得更多的重金屬積累在根部。水生植物根部的重金屬含量一般都比莖葉部分高得多。但也有例外的情況,這可能與它們不同的吸收途徑有關。對藻類吸收可溶性金屬的動力學機制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藻類對金屬的吸收是分兩步進行的:第一步是被動的吸附過程(即在細胞表面的物理吸附或離子交換),發生時間極短,不需要任何代謝過程和能量提供;第二步可能是主動的吸收過程,與代謝活動有關,這一吸收過程是緩慢的,是藻細胞吸收重金屬離子的主要途徑。藻類大量富集重金屬,同時沿食物鏈向更高營養級轉移,造成潛在的危險,但另一方面,又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消除廢水中的污染。重金屬以各種途徑進入自然水體,其對水體危害是十分嚴重的,因此利用藻類凈化含重金屬廢水具有重要的意義[15]。 金屬不同於有機物,它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只有通過生物的吸收得以從環境中除去。植物具有生物量大且易於後處理的優勢,因此利用植物對金屬污染位點進行修復是解決環境中重金屬污染問題的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植物對重金屬污染位點的修復有三種方式:植物固定,植物揮發和植物吸收。植物通過這三種方式去除環境中的金屬離子。有關水生植物對放射性核素的積累也有報道,如Whicker等發現水生大型植物石蓮花(Hydrocotyle spp.)比其他15種水生植物積累137Cs和90Sr的能力強[16]。用拂尾藻(Najas graminea Del.)吸收銅、鉛、鎘、鎳等金屬發現,吸收過程在約0.01 min-1 恆定速率下與 Lagergren動力模型相關,同時平衡結果和朗繆爾(Langmuir)吸收等溫線相關[17] 。 1.3 水生植物對有毒有機污染物的清除 植物的存在有利於有機污染物質的降解。水生植物可能吸收和富集某些小分子有機污染物,更多的是通過促進物質的沉澱和促進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來凈化水體。農業污染是一種「非點狀源」的污染,大多數農業污染物包括來自作物施肥或動物飼養地的氮磷以及農葯等。對除草劑莠去津來說,它在環境中大量存在,小溪中一般為1~5 μg/L,含量較高時為20 μg/L,而靠近農田的區域達500 μg/L,甚至1 mg/L[18]。水生大型植物常生長在施用點附近,農葯濃度很高,暴露時間很長,所以水生大型植物和浮游植物對於莠去津比無脊椎動物、浮游動物和魚類更敏感。高等植物雖不能礦化莠去津,但可以用不同的途徑來修飾。Zablotowics等[19]在研究藻類對伏草隆的降解中發現,纖維藻和月芽藻能使阿特拉津去烴基。衣、綠藻屬也能降解阿特拉津[20]。一種高忍耐性地衣(Parmelia sulcata Taylor)的藻層比率的變化可顯示出當地空氣污染的變化[21]。毒死蜱(chlorpyrifos)在伊樂藻(Elodea densa)和水體中的分布表明,水生植物可吸收有機成分並有將其從水生環境中去除的能力[22]。金魚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對滅害威的吸著能力的研究中,生長活躍的小枝是老枝吸收的5倍。膜構造及其完整性好象是重要的決定因子[23]。水生植物對RHC,DDT,PCBs殘留的吸收和積累中,果實比植株,葉比根貯存更多[24]。 某些植物也可降解TNT。據Best等報道,對受美國依阿華陸軍彈葯廠爆炸物所污染的地表水進行水生植物和濕地植物修復的篩選與應用研究中發現,狐尾藻屬植物(Myriophyllum aquaticum Vell verdc)的效果甚佳。Roxanne等研究了受TNT污染地表水的植物修復技術,在所用濃度為1、5、10 mg/kg的土壤條件下,與對照相比,利用植物的降解,移除量可達100%。William等研究了植物對三氯乙烯(TCE)污染淺層地下水系的氣化、代謝效應,結果發現,污染場所中所有採集的植物樣品都可檢測出TCE的氣化揮發以及3種中間產物。Aitchison等發現,水培條件下雜交楊的莖、葉可快速去除污染物1,4-二氧六環化合物,8 d內平均清除量達54%[25]。 多環芳香烴化合物(PAHs)是一大類有機毒性物質。在浮萍,紫萍,水葫蘆,水花生,細葉滿江紅等5種水生植物中,均受到萘的傷害,隨萘濃度的增加而傷害程度加深,其中水葫蘆受害最輕,所以對萘污染的凈化可作為首選對象。而浮萍的敏感性最大,可用作萘對水生植物的毒性檢測 [26]。此外水生植物也可有效消除雙酚、酞酸酯等環境激素和火箭發動機的燃料庚基的毒性。浮萍(Lemna gibba)在8 d內把90%的酚代謝為毒性更小的產物[27]。COD的去除效率由對照組的52%~60%上升為74%~78%[28]。鉻,銅,鋁等金屬的存在也可不同程度地影響浮萍對COD的去除效率[29]。 1.4 水生植物與其他生物的協同作用對污染物的清除 根系微生物與鳳眼蓮等植物有明顯的協同凈化作用。一些水生植物還可以通過通氣組織把氧氣自葉輸送到根部,然後擴散到周圍水中,供水中微生物,尤其是根際微生物呼吸和分解污染物之用。在鳳眼蓮、水浮蓮等植物根部,吸附有大量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大大增加了生物的多樣性,使不同種類污染物逐次得以凈化。利用固定化氮循環細菌技術(Immobilized Nitrogen CyclingBacteria,INCB),可使氮循環細菌從載體中不斷向水體釋放,並在水域中擴散,影響了水生高等植物根部的菌數,從而通過硝化-反硝化作用,進一步加強自然水體除氮能力和強化整個水生生態系統自凈能力。這對進一步研究健康水生生態系統退化的機理及其修復均具有重要意義[30]。 水生大型植物能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長,從而降低藻類的現存量。在水生態環境中,水生高等植物對藻類的抑製作用較為明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藻類數量急劇下降;二是藻類群落結構改變。水生植物與藻類在營養、光照、生存空間等方面存在競爭。除人工控制和低溫等條件下,一般是水生植物生長占優勢。 水生植物與藻類之間的相生相剋(異株克生現象)作用在污水凈化和水體生態優化方面有重要應用潛力。顧林娣等[31]發現苦草能分泌生化抑制物質,且抑製作用的大小和種植水濃度呈正相關。在淺水湖泊中種植苦草等高等植物,放養適量的魚類,這樣就既可以保護水質,又可以發展漁業生產,增加經濟效益。不僅如此,野外實驗和實驗室研究還表明,鳳眼蓮等水生植物還通過根系向水中分泌一系列有機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在水中含量極微的情況下即可影響藻類的形態、生理生化過程和生長繁殖,使藻類數量明顯減少。有害植物(Typha spp.)常覆蓋濕地和其他淡水環境,造成物種單一。這種香蒲侵入的一個重要機制就是向周圍環境中釋放相生相剋物質——植物毒素[32]。利用植物分泌物和植物周圍的微生物與藻類間的相生相剋關系,來去除藻類。這對於富營養化水體污染的防治和治理,水生態系的恢復和重建很有意義[33]。 1.5 水生植物的其他凈水(改善水質)功能 水生植物在不同的營養級水平上存在維持水體清潔和自身優勢穩定狀態的機制:水生植物有過量吸收營養物質的特性,可降低水體營養水平;減少因為攝食底棲生物的魚類所引起沉積物重懸浮,降低濁度。水生植物的改善水質的功能,如穩定底泥、抑藻抑菌等,也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氧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水體富營養化引起的藻類水華造成水體透明度降低,飲用水質量下降。組織缺氧使大型植物退化,減少了水生植物多樣性。海洋底層大陸架的缺氧,使海底生物大量死亡,給當地經濟和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沉水植物與沉積物、水體流動間有緊密聯系。在生態系統中,它能起到提高水質,穩定底泥,減小渾濁的作用[34]。 2 水生植物在污染治理中的應用 2.1 人工濕地 介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是人工濕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的水生植物除直接吸收利用污水中的營養物質及吸附、富集一些有毒有害物質外,還有輸送氧氣至根區和維持水力傳輸的作用。而且水生植物的存在有利於微生物在人工濕地縱深的擴展。污水中的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作用去除,同時可利用態磷也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通過對水生經濟作物的不斷收獲,從而移出氮、磷等污染物。同時發達的水生植物根系為微生物和微型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微生態環境,它們的大量繁殖為污染有機物的高效降解、遷移和轉化提供了保證。介質、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機組合,相互聯系和互為因果的關系形成了人工濕地的統一體,強化了濕地凈化污水的功能[35]。 利用人工濕地和水生大型植物來凈化水體,作為一種凈化技術,日益受到關注。它可以創立豐富的生態系統和最小的環境輸出。可以保護環境,具有運行費用低和令人滿意的凈化效率等特點。一個水生植物系統需要大量區域、設計規格和維護方法,從而達到單位面積上的最適宜的優化效應。這在日本的琵琶湖(Lake Kasumigaura)已經進行了三年的實驗[36]。在匈牙利,人工濕地主要有三種類型:空白水面系統、潛流系統和人工漂移草地系統。在Nyirbogdány的污水處理系統中,COD的去除速率平均約為60%,水質達自然水體標准[37]。 2.2 生物修復 生物修復(Bioremediation)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項清潔環境的低投資、高效益、應用方便、發展潛力較大的新興技術。它利用特定的生物(植物,微生物或原生動物)吸收,轉化,清除或降解環境污染物,實現環境凈化,生態效應恢復的生物措施。對無機(主要是重金屬)污染的生物修復主要是通過植物途徑,又稱植物修復(Phytoremediation),而對有機污染的生物修復則主要靠微生物的降解,吸收與轉化等途徑。雖然強調限制性排放,加強廢物管理,然而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工農業的迅速發展以及都市化的不斷擴大,對水體的有機污染仍呈大幅度增長趨勢。特別是近年來大量使用生物異源物質(Xenobiotics),因抗性強,難以被微生物分解,使污染環境的恢復更加困難[38]。 2.3 穩定塘 穩定塘法也叫生物塘、氧化塘,是通過人工控制生物氧化過程來進行污水處理的工藝,具有基建投資少、處理過程簡單、易管理等特點,在中小型常規污水處理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它主要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處理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穩定塘可用於生活污水、農葯廢水、食品工業廢水和造紙廢水等的處理,效果顯著穩定。吳振斌等[39,40]用綜合生物塘系統處理城鎮污水,結果發現COD、BOD、TSS、N、P等污染組分去除效率較高,細菌、病毒及誘變活性明顯下降。在污水凈化的同時,收獲大量的水生植物及魚,蚌等水產品。 小型綜合強化氧化塘通過採用物理化學與生物相結合的方法,將爐渣吸附和水生植物水葫蘆運用於氧化塘處理印染廢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COD 去除率達76.5%,色度脫色率高達96.9%。經處理後的廢水達到國家綜合排放一級標准。而單位處理量投資和運行費用只有活性污泥法的1/10,因此採用這種方式投資省、運轉費用低、處理效果好、管理方便、環境與經濟效益顯著[41]。另外,從小規模生產實驗可以得出,應用好氧接觸氧化,顫藻附著生物床和水生植物聯合的生物處理新工藝對去除雞糞厭氧發酵液中的COD,氨氮和其他如磷、鉀、錳、鋅、鎂元素及色素等有很好的效果,能使處理後的廢水達GB 8978—88污水綜合排放標准。其中顫藻附著生物床脫氮效果最好,且可回收作為良好的牲畜飼料。而水生植物塘由於漂浮植物體的龐大的須根系,極高的生長速率和巨大的生物量都有利於吸附、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從而對COD的去除作用較強,平均達71.7%[42]。 2.4 水質凈化 水質凈化技術已成為養魚工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與籌碼。20世紀80年代以來,已有利用浮游植物凈化養殖污水的研究報道。但因藻水分離困難,使這種微藻凈水模式在循環水養魚系統中的應用受到限制。而大型植物則具有凈化水質、節省能源和收獲餌料的綜合效果[43]。高等水生植物對水環境中的污染物具有較強的吸收作用,其效能因植物種類及處理組合方式不同而異。高等水生植物凈水效果的高低依賴於各自生理活性的增強(主要體現在酶活性的提高)。 鳳眼蓮、水浮蓮、紫萍等植物在溫暖季節生長繁殖極快,能迅速覆蓋水面,凈化效果好。水花生、蘆葦等抗性較強,種群密度大,凈化效果較好,並具有抵抗風浪和分隔水面等功能。伊樂藻,菹草等沉水植物在水下生長不影響水的透光,還通過光合作用向水中提供大量氧氣,並且在低溫季節也可很好生長。水花生、槐葉萍、浮萍等植物的抗寒性較強。蓮藕等本身即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44]。 2.5 湖泊治理與植被修復 沉水植物可以明顯改善水體的理化性質。它的存在有效降低了顆粒性物質的含量,可改善水下光照條件,使透明度保持在較高水平,水體電導率也相對較低。水生植物還可以增強底質的穩定和固著。有人發現在熱帶地區,把水生植物和生物固定膜結合起來的處理系統在適宜的地帶非常地適用[45]。在比利時的佛來德斯的eekhoven水庫,水生植物還被用於預過濾停滯水庫的生物調節[46]。在乾燥氣候下,兩種高等水生植物Typha latifolia 和Juncus subulatus 都表現出較高的凈化效率,其多孔性也有助於污水的過濾[47]。 對於淺水湖泊而言,重建水生植被是富營養化治理和湖泊生態恢復的重要措施。我國的湖泊已有約65%呈現富營養狀態,還有約29%正在轉向富營養狀態。對其治理,必須考慮利用水生植物的自身治污特性。水生植物可以顯著提高富營養水體的水質,對有毒的有機污染也有明顯的凈化作用。恢復以沉水植物為主的水生植被是合理有效的水質凈化和生態系統恢復的重要措施,在這個方面已有人做了不少工作[48]。 沉水植被(Submersed Aquatic Vegetation,SAV)的建立主要受限制於芽植體的有無,而水體的透明度和沉積物中的營養(尤其是N)的水平是植物群落建立的關鍵[49]。馬劍敏等[50]在1993—1995年間對武漢東湖的布圍和網圍受控生態系統中的植被恢復、結構優化及水質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發現:控制養殖規模是恢復水生植被的前提;在受控生態系統中,水生維管束植物生物量增加,生長良好的水生維管束植物能使水中N、P濃度明顯降低;恢復水生植被時,應以沉水植物為主體,蓮、蘆葦、苦草、狐尾藻和金魚藻適應性較強,可作為重建水生植被的物種。而渾濁是影響恢復的因素之一,光合有效水平對莖生長最重要[51]。Kahl通過衰退模型來確定光衰減系數是否與預計的5%透光區相異,從而作為沉水植物治理和修復的重要參考[52]。通過對博斯騰湖的研究表明,水面上有水生植物生長時,其蒸發蒸騰量低於自由水面的蒸發量,而且降低了水體的礦化度並凈化了水體,並且可為養殖業提供大量優質飼料。利用植被改善其生態環境,投資少,效益明顯而持久[53]。研究還表明,水生植物床對於低透明度河流中顆粒性有機物質(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的保持和短期貯存在不同空間層次上有重要作用。其重要性因草床密度、表面覆蓋率及葉落時間的不同而有差異[54]。 3 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水生植物能夠不同程度地清除被污染水體的氮、磷,重金屬及有機污染物,並在污水治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通過分析水生植物對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和污染物的吸收及分解作用,可選擇不同的水生植物及其組合來適應不同的受污染水體。還可通過控制水生植物的數量來調控凈化能力的大小,以修復受污染水體並保持水質。 科學的管理和轉化利用是治理的關鍵。如適量的水葫蘆生長有利於水質的凈化,在水葫蘆長到適當的時候就需要適時打撈,並通過發酵轉化等後續技術將之轉化利用,防止其腐爛造成的二次污染。沉水植物的治理對湖泊生態系統有著重大影響,但如果缺乏反饋機制結果會更惡劣 ,因為大量的沉水植物的生長也會帶來負面影響。對過多的大型植物生長可採用機械收割、沖刷、抽乾等措施。 http://www.chinacitywater.org/bbs/viewthread.php?tid=14902&extra=page%3D1
❺ 反滲透膜什麼牌子好最新反滲透膜品牌排行榜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真是不太好說。不過倒是在西北有魔網,一個第三方平台看到有人做過各個品牌的測評,那個可能有一定參考意義,不過千萬不要太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