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管網改造過程中現狀排水怎麼排
以淮安城市規劃污水管網為例,結合城市排水現狀和城市未來發展,將老城區現有的合流制系統逐步改造成為完全分流制系統,通過調整、完善城區內的污水收集系統,實現2030年建成區內污水全部經分流制系統進入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堅持整體規劃、分期建設的原則,按照遠期規模規劃污水管道;充分考慮現狀,盡量利用和發揮原有的排水設施的作用,使規劃排水系統與現有排水系統合理地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有污水管網的基礎上結合地形情況,改造和規劃建成區污水排水系統,杜絕污水外溢,最大程度減少污水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實行污水治理,改善市區河流的水體質量,新建或擴建污水處理廠,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此外,還對污水回用、污水泵站管理、污水處理工程估算以及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都進行了科學系統的規劃。
隨著城市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主城區污水管網工程設施建設滯後、歷史「欠賬」較多、污水管網設施標准不高、設施老化以及污水系統不完善,局部地區污水管網不配套,部分地方污水沒有出路等問題日顯突出,為有效改變這一現狀,科學合理規劃好淮安城區未來污水綜合整治目標,我市積極探索科學規劃之路,由市排水監管中心委託規劃設計部門對淮安城區污水管網實施詳細規劃。
㈡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
當前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重視程度空前,黨的十九大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將「美麗」作為社會主義強國目標的重要內容,水環境治理是其中最為核心的內容之一。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治污基礎設施之一,是治水工作的關鍵環節,其處理規模、處理水平等直接影響治水成效。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已建的上海白龍港、廣州新華、寶雞市高新區、通遼市污水處理廠,太湖地區、三峽庫區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情況,發現其運行普遍存在運行負荷率較低、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出水水質難穩定達標等問題,通過深度剖析原因,科學地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為全面貫徹《水污染防治計劃》,全國各城市先後開展黑臭水體整治工作。
城市污水處理廠在保障水環境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建設污水處理廠是解決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要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5%,縣城不低於85%。「九五」期間,我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開始實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行開始成為各地落實水污染物減排責任目標的主要途徑。
在中央財政資金和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一五」、「十二五」的發展,我國污水處理廠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的進展,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提升,城市污水處理能力不斷提高。
統計資料顯示,至2016年末,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44%,其中污水集中處理率89.8%。截至2010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2496座,較2006年相比提高了140%。到2016年末,城鎮污水處理廠數量達到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
但是,污水處理率與處理能力的持續提高與水環境污染依然矛盾突出。環保部公布的《2016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1940個監測斷面中,仍有32%為IV類及以下水體。截止2017年底,住房與城市建設部和環保部認定的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數量有2100個。
與此同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不斷提高,2015年發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現有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因地制宜進行改造,2020年底前達到相應排放標准或再生利用要求;敏感區域(重點湖泊、重點水庫、近岸海域匯水區域)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於2017年底前全面達到一級A排放標准,建成區水體水質達不到地表水Ⅳ類標準的城市,新建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執行一級A排放標准;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
由於我國城鎮污水普遍存在著水質水量變化幅度大、碳氮比偏低、無機懸浮固體含量高、冬季水溫低、工業有毒有害污染物沖擊等突出問題,明顯影響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出水難以穩定達標。即使在達標排放的情況下,符合一級A/B標準的水質仍接近V類水(表1),是水環境的重要污染源。
表1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主要污染物指標對比 單位:mg/L
一些城郊結合部因居民亂扔、亂排生活污水,對水環境也帶來嚴重危害。為此,本文作者深入分析了我國南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污水廠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並提出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穩定運行提供參考,為水環境綜合治理做出貢獻。
1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1.1運行負荷率普遍較低,部分超負荷運行
根據住房與城市建設部2012年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60-2011),城鎮污水處理廠年處理水量應達到計劃指標的95%以上。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偏低,難以達到住房與城市建設部的要求。
遼寧省污水處理廠月均負荷在80%以上的僅占污水廠總數32%。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水處理廠現狀水量未達到設計值,近一半處理設施閑置。廣西城鎮污水處理廠2010年負荷率達到60%以上的污水廠占總量的65%。三峽庫區2014年176座污水處理廠的平均運行負荷僅為56.5%。
全國已建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僅有65%~70%,遠低於德國2008年污水處理廠平均運行負荷率95%。而一些城市由於經濟發展迅速,人口數量增長過快,污水處理廠已超負荷運行,處理壓力大。
污水廠處理設施負荷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廠網建設不配套,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收集率偏低。污水處理廠只有和排污管網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治污作用。
由於污水廠建設相對簡單、集中、建設周期短,管網建設相對復雜、牽涉面廣、建設周期長,我國城市管理者普遍重建廠、輕管網、輕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國共有城鎮污水處理廠3552座,與2010年相比增加了29%,排水管道長度僅增加了17%。配套管網與污水處理廠建設不同步,導致一些污水處理廠建成後面臨無污水可處理的尷尬境地。
有些城市先期只建設了污水干管,由於資金不到位支管網建設推進緩慢。部分城市新建的管網存在諸多問題無法與已有干管接駁,如設計標高與已有干管不一致,已有干管積水堵塞等。
導致建成管網沒有「織網成片」,污水收集率偏低。另一原因是污水廠設計規模與實際情況不符。由於部分城市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重視不夠,對污水來源和收集缺少詳細的規劃和充分的論證,管網、泵站等輔助設施建設相對滯後,設計規模往往基於理論設計計算。在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人均實際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相對偏低,導致設計規模偏大,實際污水量不足。
而在一些發展較快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污水產生量不斷增加。污水廠設計規模滯後於人口經濟增長速度,污水廠處理能力不足,出現超負荷運行現象。
1.2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與設計值不符
污水廠原水水質和水量是影響污水處理工藝運行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我國城市污水廠進水水質水量波動較大,部分污水廠進水負荷波動幅度可達到-47%~4%。
上海白龍港污水廠進水BOD5日平均濃度波動范圍為14~382mg/L,CODCr波動范圍為96~824mg/L。昆明市合流制排水區域污水處理廠進水受雨季影響,懸浮物波動大。除了水質波動,一些污水廠進水水質有機物濃度與設計值有差異,嚴重影響了污水處理效果。
寶雞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實際進水水質除NH3-N和TN外,其他各指標均高於設計值。寶雞十里鋪污水處理廠進水TP高於設計值外,其它各指標均低於設計值。
分析原因,主要是排水管網雨污分流不徹底、管網漏損、沿河截污沖擊污水處理系統。我國老城市的排水體制一般為雨污合流制,後來部分城市改為截流式合流制。
合流制排水體制下,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受多種因素影響。雨季時排水管網同時收集了生活污水和大量的雨水,引起污水廠水量的波動。
其中初期雨水污染物濃度高、污染嚴重,部分污染物指標高於旱季污水濃度,造成水質的波動。在我國,由於管網維護的不及時,老舊管網滲漏嚴重,地下水、河水及雨水的混入也直接影響了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水質。
在一些南方地區,由於前端管網建設不完善,污水廠旱季水量偏小,需要抽取河道水;但在雨季,雨污合流管網的水量又遠超過污水廠的處理規模,造成了旱雨季水質波動較大。
沿河截污系統對污水處理系統的沖擊,是造成水質水量波動的又一原因。作為合流制改造過程中的過渡產物,沿河截污系統在一些南方城市較為常見。
該系統可極大程度地改善河流長期以來的黑臭狀況,但也存在一些問題。系統雨季收集的合流水含有大量雨水,導致污水廠旱、雨季污水處理量逐年加大,污水處理廠雨季負荷普遍偏大。
而截污箱涵系統大部分尚未配備相應的末端處理設施,攜帶大量污染物的初小雨直接進入污水廠,造成水質波動,處理效果難以保障。
另外,我國處於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區域經濟差異明顯。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集地區的城市不斷擴容,但實際擴容速度與規劃往往不一致,致使污水增長量與污水廠設計規模不一致。
當污水量超過設計規模時,污水處理廠處於「吃不飽」狀態,當設計規模超過實際處理需求時,又造成「大馬拉小車」現象。
西北地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則由於服務數量不足、管網配套差等問題處於「吃不飽」狀態,這些都影響著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水量。
1.3出水水質難以穩定達標,NH3-N、TN超標
我國現有污水處理廠大部分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標准,其中執行一級A標準的占總數量的29.3%,執行一級B標準的接近60%。截至2016年底,我國僅有30%的污水廠尾水達到一級A標准,高達70%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准達到或低於一級B排放標准。
大部分污水廠主要超標污染物為NH3-N、TN,上海市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採用A2/O工藝,出水NH3-N一級B達標率僅有46%,TN一級B達標率68%。
三峽庫區176座污水廠一級B達標率60.7%,通遼污水廠一級A達標保障率低於50%,寶雞十里鋪污水廠NH3-N、TN一級A達標保障率分別為42.4%、42.5%。
廣州新華污水處理廠出水TN和NH3-N在1-3月份偶爾超標,不能穩定達到一級A標准。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不達標,無法充分發揮效能,不僅降低了污水廠投資效益,也給污水廠運行管理帶來困難,應充分引起運行管理者的重視。
工藝是污水廠處理效果的關鍵保障因素,我國城鎮污水廠使用的工藝主要為普通活性污泥工藝、氧化溝及其改良工藝、A2/O及其改良工藝、SBR及其改良工藝、A/O及其改良工藝和曝氣生物濾池(BAF)工藝,這六類工藝覆蓋了全國90%以上城鎮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藝類型。
上述工藝具備脫氮功能,而實際運行中由於進水水質水量波動或與設計值不符、生物處理設施超負荷運行、碳源不足、碳氮比不足等原因,出水難以達到排放標准。
當污水處理廠進水BOD5、TN、TP濃度低於設計進水濃度時,從多方面嚴重影響污水處理效果。一方面,污水中BOD5濃度過低導致生物處理單元中的微生物所需有機物不足,影響反硝化階段脫氮效果。
另一方面,進水污染物濃度偏低時生物反應池中曝氣量高於微生物需求量。如不能及時調整曝氣池曝氣量,容易出現曝氣過量,導致活性污泥沉澱分離效果較差。
除此之外,南方地區冬季缺少保暖措施,致使進水水溫較低,不利於硝化反硝化細菌的生長,出水NH3-N、TN濃度無法保障。除了工藝方面的原因,污水廠的運行管理水平也對出水水質有重要影響。
污水廠的運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操作人員應在水質、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各種工藝的彈性進行適當調整,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
操作人員除了要具備一定的物理、化學及微生物學方面的知識,還需了解污水處理基本知識、廠內構築物的作用以及化驗指標的含義及其應用等。
在國外,污水處理廠的運行通常由博士來實施。在國內,由於薪資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大部分污水廠的員工學歷層次普遍偏低、技術素養不足,往往憑經驗操作污水廠各工藝設施,嚴重製約和影響污水處理廠整體運行水平。
1.4其他問題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城郊結合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這種「結合」是城市與鄉村、農業與工業、農民與市民的結合,充滿著一種不確定的、動態的過渡和轉型。
城郊結合部的城中村建築廢棄物、生活垃圾四處堆積,居民亂排生活污水,流經的小河流顏色發黑,垃圾漂浮,污染嚴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時時威脅著當地居民的健康。由於制度措施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使得城郊結合部出現這樣的難題。工業園區的發展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著,但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也在加劇。
大型集中的工業園區一般都有污水處理廠,對大量的、中小型工業企業的廢水,採用經預處理後與園區生活污水合並處理的方式,實際運營過程中也有不少問題出現。
一是實際水量與設計不符。在園區污水處理廠設計階段,由於對發展規模預估不足,實際污水量超出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部分企業由於生產狀況不穩定,使污水處理廠處理量不足。
二是實際進水水質與設計不符。實際入園企業的類型與規劃不符,導致污水特徵發生較大變化,使污水廠難以達標排放。
2對策與建議
2.1政府統籌規劃,污水處理廠、管網建設同步推進
政府各部門應結合各自職能,協調一致,科學組織,實現污水處理廠的長效管理[11]。住建部門會同環保、發改委等部門,緊跟城市發展腳步,牽頭編制污水處理廠、污水管網的統籌規劃,以前瞻性思維規劃和設計污水處理廠。
地方政府要制定政策推進污水處理廠的運營規范化,與物價、住建、財政等部門聯合,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
財政部門應增加對污水處理廠的資金投入,創新投資建設運營模式,提高污水廠運行人員的工資水平,從而吸引高水平、高素質的人才進行運行管理。環保部門要加強對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的檢查監督,對整治不力的要嚴肅查辦。
2.2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實現水量濃度「雙提升」
為充分發揮污水廠效能,要堅持廠網並舉,將排水管網和污水廠作為一個整體建設。首先要加快新增污水管網建設,建成從「用戶—支管—干管—污水處理廠」路徑完整、接駁順暢、運轉高效的污水收集系統,提高已建污水廠運行負荷。
其次是要強化老舊管網改造,對漏損嚴重的管網、排水口、檢查井進行維修,減少管道淤積,確保收集的污水水質、水量穩定。再者是要徹底進行合流制管網改造,難以改造的地區加快建設截流、調蓄等設施,減少雨季雨水對污水廠水量水質的沖擊。
2.3源頭分散處置初期雨水,減輕進廠污水量變化幅度
針對初期雨水影響進水水質水量問題,宜源頭分散處置。從初期雨水的特點和國內外初期雨水處置經驗來看,初期雨水應採用源頭分散收集、分散處置等方式;初期雨水集中收集非常困難,主要原因在於若設置集中收集系統,上游初期雨水到達時,下游早已是干凈的雨水,很難保證能夠收集到20~30分鍾前的初期雨水。
已建設初小雨收集系統的城市,應增設相應末端處理設施,減輕初小雨對污水處理廠的水質影響。有條件接入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應論證污水處理廠具備接收條件後再接入。
2.4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防患於未然
重視建成污水管網的日常管理與維護工作,加強管網的精細化管理[12]。首先是要加強日常巡查,對存量管網「修補測」、「定期體檢」並加以修繕。
採用CCTV和QV手段對管道內部進行檢測,掌握其病害的分布狀況和程度,為管道修復提供基礎。其次要實行定期清淤制度,保證污水管道正常通水。
目前大部分城市管道仍採用人工清淤,不僅工作環境惡劣,且效率低下,無法滿足需求。可引進高科技清淤手段,如清淤機器人等,實現自動高效清淤。
再者,對排水管網數據進行信息化處理,建立污水管網水質在線監測系統等,實時掌握水質情況。當水質出現異常時可及時查出管段存在問題,並提醒污水處理廠採取有效應對措施[34]。
2.5優化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提標擴容
污水處理廠一般位於城市建設區,隨著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的開展,城市污水量增長較快而污水處理廠或污水系統擴容困難的矛盾日益突出。
對污水廠超負荷運行的地區,通過服務范圍的調整解決污水處理廠污水增量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考慮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進行污水廠擴建。
按照GB18918-2015《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徵求意見稿)》的要求,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污水處理廠和自2018年起敏感區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均執行一級A標准。
對排放標准較低污水處理廠改造,因地制宜合理選擇改造措施,提高出水水質。提標改造路徑一般包括水力改造、設備改造和工藝升級改造等,其中污水處理工藝改造是提高出水水質的關鍵。
TN和NH3-N主要通過生化系統處理去除,這兩個指標是生化系統改造的主要目標污染物。TN的去除效果受制於進水碳氮比,由於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進水碳氮比偏低,可通過改進運行方式,合理利用內部碳源,或投加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能力。
當NH3-N不達標時,可在二級生物處理後增加曝氣生物濾池。涉及具體項目時,按照「一廠一策、分門別類」的原則制定適宜的工藝方案。
2.6集散結合,統籌治水
城市主城區的生活污水應集中處理,通過建設完善污水管網將污水收集到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而在城郊結合部,有條件建設管網的城市應逐步完善管網系統,對污水進行集中處理。短期內無法建設管網系統的,應採取分散處理的措施。
分散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具有移動靈活、自動化控製程度高、處理效果好的特點,在城中村等分散式污水處理中已有大量應用,是解決城郊結合部水污染的有效措施。
工業園區污水廠存在的問題並不是一個企業的問題,需要改革和發展來解決,加大對污染源排放的控制力度,工業企業要嚴格執行相關法規,確保廢水達標排放。
3結語
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是城鎮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是減少水體外源污染的重要手段,保障其安全、穩定、高效地運行,對於水環境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廠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有的放矢地總結存在問題,可為今後污水廠科學化管理奠定基礎。只有政府部門統籌規劃,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污水收集系統,加強管網精細化管理,進行提標擴容建設,才能充分發揮污水處理廠的環境效益,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促進水環境治理成效的長久保持。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㈢ 我國城市採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了嗎
分流制指用不同管渠系統分別收集和輸送各種城鎮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合流制指用同一管渠系統收集和輸送城鎮污水和雨水的排水方式。 分流制可根據當地規劃的實施情況和經濟情況,分期建設。污水由污水收集系統收集並輸送到污水廠處理;雨水由雨水系統收集,並就近排入水體,可達到投資低、環境效益高的目的,故推薦新建地區採用分流制。舊建成區由於歷史原因,一般已採用合流制,要改造為分流制難度較大,故規定同一城鎮可採用不同的排水制度。同時規定合流制排水系統應設置污水截流設施,以消除污水和初期雨水對水體的污染; 以上文字摘自《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中,條文說明-總則-第1.0.4條; 個人建議:如果新建,不要採用合流,由於我國室外雨水排放設計標准相對較低,同時養護不到位,目前雨一大,越來越多的城市被泡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如果雨污合流的話,大量的雨水會湧入污水系統,造成化糞池溢流,甚至污水倒灌入戶,造成更大的損失。 如果情況特殊,必須設置雨污合流的話,在合流前設置截流井(方式很多,污水管口設單流向活門,或者鴨嘴閥,超過一定水頭,鴨嘴閥會打開,不影響出流);並增加檢查力度,定期清理,尤其是雨季之前一定要保證截流井功能正常。
㈣ 雨污分流的目的和意義
雨污分流的目的和意義是為了便於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對污水處理廠的沖擊,保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大大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實改善廣大市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
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現有的城市小區雨污水管網設施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原排水系統老化,管道堵塞,汛期排水不暢,雨水倒灌等現象層出不窮。
為避免污水對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便於雨水收集利用者局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對污水處理廠的沖擊,保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進一步改善水質,雨污分流便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雨污分流簡介:
雨污分流是一種排水體制,是指將雨水和污水分開,各用一條管道輸送,進行排放或後續處理的排污方式。雨水可以通首旦讓過雨水管網直接排到河道,污水需要通過污水管網收集後,送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水質達標後再排到河道里,這樣可以防止河道被污染。
隨遲檔著城市發展越來越快,人口密度逐漸提高,雨污分流的排水模式更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
㈤ 污水處理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案例分析
案例1:工程技術方案的合理性重於報價
招標內容:工程勘察設計
招標時間:2001年
工程內容:城市污水處理及再生水工程
工程規模:40000m3/d
招標形式:公開招標
簡要分析:該項目招標文件中提供的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水質(見右表),氮、磷比常規城市污水的指標高出近一倍,針對這種進水水質數據,在對現場考察時,了解到水質監測點位於一個化肥廠廠附近,水質監測是隨機進行的,不是連續監測的,不具有代表性。根據了解化肥廠的污水排放量和濃度,核算城市污水水質濃度,在招標答疑中提出,但當時招標單位與項目業主沒有明確答復,因此,編制招標文件時不能以此作為編制依據,否則會導致廢標。
在投標文件編制過程中,為響應招標文件,必須採用原進水水質數據,確定工程方案,並對工程建設投資、運行後的費用提出詳細的數據。在投標文件編制中對水質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提出潛在的問題,對不同水質條件下工程投資、運行費用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在評標過程中得到全體專家的一致認可,最終以高於最低報價70%的價格中標。該項目在後續的水質監測結果驗證了原水質的氮、磷指標存在偏高的問題,在工程設計中進行相應調整,為工程節省了投資,降低了運行費用。
該項目通過招標確定勘察設計單位,真正起到保護國家利益、提高經濟效益,保證項目質量的及作用。
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
污染物名稱 進水水質 出水水質
COD 500mg/L 60mg/L
BOD 5250mg/L 15mg/L
SS 240mg/L 15mg/L
TN 95mg/L 15mg/L
TP 8mg/L 0.5mg/L
NH3-N 55mg/L 5mg/L
PH 8.25 6-9
案例2:過於偏重設備報價影響工程質量
招枯唯標內容:污水處理廠設備
招標時間:2002年
工程內容:城市污水處理工程
工程規模:40000m3/d
招標形式:公開招標
簡要分析:由於招標文件對於設備分包的不合理,沒有進行資格預審,以及評標程序不夠科學,招標的最終結果導致部分設備質量較低。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設備分多,缺少資格預指運審程序。
該項目設備分多,共分了8個機械設備包,由於沒有進行資格預審,導致30多個投標商投標,投標商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業績等參差不齊,在規定的評標時間內,影響專家評標的工作質量。
(2)評標程序不夠科學。
在評標過程中採用了最低投標價法,但沒有考慮技術合理是前提。採用合理最低投標價法,首先設備的技術性能必須滿足招標文件中的要求,才考慮商務合理報價最低者。
實際評標時首先選取商務報價最低的3家入圍,然後評比3家的技術文件,最終確定中標候選人。3家投標人中均存在不同程度不符合技術要求的設備,從中確定的中標者,部分設備質量無法保證。在後續的設備采購中也確實出現一些問題,有些供貨商根本不具備所要求的能力。
該項目採用最低評標價法,不是合理最低投標價唯敗梁法。中標人的投標文件中部分設備的報價,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屬不正當競爭行為(第十一條規定,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因此合理最低投標價法,在評標過程必須運用合理。
案例3:對招標文件實質響
經營者以排擠競爭對手為目的,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銷售商品)。因此合理最低投標價法,在評標過程必須運用合理。
㈥ 淺談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和管理
城市污水管網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是污水收集和集中處理的關鍵,是污水處理保護水資源和改善環境的必要手段。由於受城市建設、經濟條件和管理方式的制約,我國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和管理一般相對滯後,其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污水管網與污水廠不配套、設計過於保守、污水廠進水濃度過低、排污來源不清、雨污不分流不徹底、養護不到位等方面,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也是我們當前必修面對和思考的。
一、科學嚴謹的排水專業規劃對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當前城市建設規劃先行已成為共識,一般也都有排水專業規劃,但是正向一句調侃語「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規劃快」所表達的,有些規劃還是缺乏嚴謹性和科學性,其一是存在著換個領導換個思路,已完成的規劃也要重來,規劃沒有連續性;其二是規劃大而虛,規劃深度不夠,可操作性不強;其三,同一城市或區域規劃不統一,專業規劃與總體規劃不協調,缺少一盤棋意識;其四,規劃不嚴謹,存在規劃中和設計中已經明確污水管道隨路建設,但個別部門因為工程投資等問題隨意取消污水管道或污水支管的實施,道路或周邊建築建成後給後期污水管道的實施帶來較大難度,甚至可能改變區域污水管道布局。對此,應建立統一協調機制,盡可能有一個責任主體負責修訂專業規劃,擴大規劃的范圍和深度,突出規劃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嚴謹性,深入研究新城區的建設、老成區的改造、城區內化工企業廢水排污管理規劃、醫葯行業廢水管理規劃、城郊鄉鎮的排污管理規劃、區域小型污水處理設施應用等課題,根據水質污染狀況、城區污水排放狀況和治理情況、城鄉經濟發展狀況的要求,制定出年度實施規劃。統籌規劃區域污水治理的全局,特別是城郊之間、城區之間、城區與開發區的統籌規劃,盡量避免出現空白區域或死角。進一步研究老城區污水截流、工業污水治理的途徑,不斷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和處理效率。規劃一經通過,應確立其強勢的指導地位,由規劃、建設部門通過行政手段確保其順利實施。
二、進一步加強對污水管網工作的統一領導,實現統籌兼顧和可持續發展
三、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污水管網的配套建設
四、重視老城區排水管網建設和管理,合理實施污水的截流改造與分流改造
五、全面調查管網現狀,明確產權管理,落實責任與目標,有效發揮現有管網的效能
污水管網屬於地下設施,管理維護存在一定難度,一般都存在污水管網的現狀不清的情況,這主要是多頭建設和管理造成的,使一些已建設管網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甚至出現一些建設單位也無法說清管線建設位置、是否並網、管徑多大、是否存在斷頭或封堵的情況。這些都給後續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題,使得建成的管網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時也給統籌規劃帶來不利影響。
要解決這些問題應協調相關建設部門收集竣工資料結合現場勘察等措施,盡量摸清管網現狀,進一步明確污水管網產權管理的范圍,按照規劃打通關鍵節點使得建成的污水管線能組網運行,充分提高污水收集、輸送的效率。同時根據現狀情況逐步建立一套管網設施的評價標准,制定不同的管養維護或更新標准,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管養工作。
六、加強源頭管理,結合排水許可制度逐步建立重點排污戶檔案
在污水管網的運行中經常會遇到偷排和超標排放的問題,遇到這種情況一般在查找污染源的時候都比較困難,可能對污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穩定造成嚴重,特別是合流制截流式管道還可能對河道造成污染,造成污染事故,因此應積極推廣建設項目綜合驗收,在現有綜合驗收的基礎上逐步建立污水接管審核、備案和許可制度。通過對排污用戶排水水質、排污量、排污口設置、特徵污染物等情況的了解逐步建立排污檔案,並根據排污量和污染物特點建立排污戶分級制度,針對不同級別的排污用戶實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從而實現污水排放的源頭控制,進一步保障污水管網設施和處理設施的穩定運行。
七、重視污水管道養護,加大污水管網養護的投入,切實加強現有設施的維護管理
目前城市污水管網重建設輕管理的情況還普遍存在,在污水管網養護方面的投入相對較少,造成養護手段單一,已有管網的維護管理或者維護管理力度不夠,方法不對,沒有採用必要的檢測手段,沒有形成科學、系統、周期性的機制,造成管網存在較多段中病害,例如日常簡純清淤多以人工為主,增加工人勞動強度,同時也容易發生安全事故;管道發生堵握咐山塞,堵塞位置及情況不清,疏通手段有限;管道破損維護不及時,維修方法單一。隨著我國的下水道普及率及城市化進程的提高,管道老化和破損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多,為了避免管道損壞給人們帶來的各種損失和不便,需要有計劃地對管道進行養護,定期檢查和維修。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強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改變原有的排水管網的管理和養護理念,讓養護維修和管理手段逐步向機械化過渡,不斷採用新工藝和新技術,有效提高排水管網的工作效率,創造更大的社會、環境和經濟效益,這也是整個排水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八、規范污水管道施工企業的施工行為,嚴格工程竣工驗收和項目移交的管理
眾所周知,在污水管道的施工中還普遍存在一些質量通病,例如施工單位隨意更改施工圖紙;竣工圖紙與施工實際不相符;管道接頭質量不好,存在脫節和移位等清苦;為通過閉水試驗或止水在檢查井內亂設封頭;拆除封頭不徹底,打開一個小洞了事;道路基層施工時將石塊或灰土填入檢查井,甚至將檢查井鏟平,覆蓋在道路基層一下;檢查井基礎後周邊土方回填隨意造成檢查井沉降明顯等等。這些情況都給污水管網的安全運行和養護管理待來嚴重隱患,因此必須加強污水管道的施工行為的管理,特別是隨道路或其他市政工程配套的污水管網更應該引起重視,在產權移交時接收單位應要求移交提供竣工資料,現場校核竣工圖紙和閉水試驗的准確性,並抽干或降低檢查井內水位(管口至少露出1/3),全面檢查井內和管道的施工質量,是否有封頭、淤塞等情況,對於存在問題的應不予接受,直至整改達標。
九、污水管網的運行、維護的市場化管理也是一種發展趨勢
隨著近年污水處理的產業化的發展,城市污水處理廠紛紛面臨改制,這就使廠網分離形成一種必然,目前一般的形式是污水處理廠由項目公司負責運行,而管網則由政府設立專門機構或由市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在當前精兵簡政的大前提下增設一個負責建設、運行、維護、管理的綜合機構是不和適宜的。因此,主管部門可以嘗試將污水管網及污水泵站的運行管理、巡視、維護等具體行為委託給更專業的公司承擔,主管部門則可以以較少的人員,在深化管理和細化服務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實現降低運行成本和提高社會效益的雙贏。
結束語
城市污水管網是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污水管網的建設和管理是城市發展必須面對的課題,其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也值得研究方向,值得廣大建設和管理者深入探討和思考。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㈦ 怎樣看待汕頭雨污分流後內澇更嚴重問題
從這個案例來看,雨污分流施工忽視了老舊小區管道潛在的問題,在工程設計之初未將其考慮在內,而老舊小區的自身管道由於物業缺失,實質處於失管狀態,兩方面加在一起,導致後來該雨污分流系統出現運轉不暢,居民家中倒灌進水,造成財產損失。
雨污分流工程本身它是一個民心工程,但在對接的過程中,尤其是在老城區,它必然要考慮到這些老的設備和管道,它的承載量、它的使用期限、它的保養、是否需要更換等等一系列的論證。
由於雨水污染輕,經過分流後,可直接排入城市內河,經過自然沉澱,即可作為天然的景觀用水,也可作為供給噴灑道路的城市市政用水,因此雨水經過凈化、緩沖流入河流,可以提高地表水的使用效益。同時,讓污水排入污水管網,並通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實現污水再生回用。
雨污分流後能加快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處理率,避免污水對河道、地下水造成污染,明顯改善城市水環境,還能降低污水處理成本,這也是雨污分流的一大益處。
雨污分流便於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對污水處理廠的沖擊,保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將會大大提升城市的環境質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切實改善廣大市民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
㈧ 【污水治理新工藝解讀】污水治理方案
現階段,我國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工藝技術路線選擇上,大多仍採用與大、中城市污水處理類似的傳統工藝技術,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處理工藝,而針對小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管理水平、污水水量水質特點、地形地勢條件等具體特點的經濟適用型處理工藝的技術開發和應用仍較為滯後,這一方面導致工程投資大、運行費用高,加劇了小城鎮原本就緊張的財政資金狀況;另一方面,增加了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與維護管理難度,不利於設施的正常運行和處理效益的充分發揮。
與大、中城市相比較,小城鎮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佔50%以上),污水中懸浮物濃度較高,特別是一些小城鎮排水系統不完善,大多採用明渠排水,雨水和地下水入滲現象嚴重,降低了污水中的有機物濃度。由於小城鎮人口規模小,污水水量、水質都呈現出較為突出的時間不均勻性和水質不穩定性。
針對我國小城鎮污水產生特點及小城鎮自身經濟發展特性,污水處理工藝技術的選擇既不能完全照搬目前在大、中城市中廣泛採用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技術,也耐衡信不能完全採用村莊居民點的污水處理方式,而必須按照經濟、高效、簡便、易行的原則進行選擇。具體地說,即適宜小城鎮採用的污水處理工藝應基建投資省、運行費用低、節能降耗明顯;處理工藝具有較強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去除效率高;處理工藝簡便易行、運行穩定、維護管理方便,利用當地小城鎮現有的技術與管理力量就能滿足設施正常運行的需要;處理工藝具有一定的靈活性,能較好地適應現階段達標處理排放要求與將來考慮進行再生利用需要的變化。
膜生物技術在豬糞廢水處理中應用
項目簡介:集約化畜禽糞便廢水的污染量已經超過工業廢水及生活污水,逐漸成為上海市地面水主要污染源。奉賢蘆涇飼養場豬糞廢水具有典型的高濃度、高SS、高NH3-N等特點,採用膜生物技術作為主要處理工藝,不僅避免了常規厭氧處理方法操作管理不便、系統酸化以及存在沼氣爆炸安全隱患等弊病,而且從調試結果看,以膜生物反應器為主的整套廢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大、凈化功能好、脫氮效果穩定,且不會出現污泥膨脹等影響正常運行的現象。膜生物技術作為處理該類廢攔敬水的一種有效方法值得進一步推廣。
該項目具有以下特點:(1)處理出水水質穩定; (2)處理設備佔地面積小;(3)處理效率高,抗有機負荷沖擊能力強; (4)動力消耗低; (5)由於活性污泥不會流失,因此不會出現污泥膨脹影響正常運行的現象; (6)操作管理簡單。
項目負責:上海荏源公司。
水解酸化-曝氣生物濾池
處理小城鎮污水
項目簡介:中小城鎮污水主要為生活污水和以有機廢水為主的工業廢水的混合污水,其水量較小,一般不超過5萬m3/d,但是水質和水量波動較大。由於資金和技術、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原因,決定了在城鎮污水處理廠必須經濟昌輪、高效、節能和操作簡便。目前國內很多中小城鎮仍採用明渠排水,尤其是南方地區,大量雨水流入和地下水滲入,加之城鎮生活水平不高等原因決定了污水中有機物濃度較低。因此,必須結合當地污水的水量、水質以及溫度、氣候、氣象、地理、經濟等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處理工藝。
水解酸化―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在工程投資、佔地和能耗上具有極大的優勢,其可根據進出水水質要求的不同,分別採用的二段或三段處理工藝組合,且可根據水量的大小進行模塊化設計,是適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城鎮污水處理新技術,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城市污水水解-厭氧-微氧
聯合處理工藝
技術簡介:在原位復合尼龍-6/炭納米管(PA6/CNT)過程中,炭納米管將以其外壁上連接的羧基官能團(-COOH)參與尼龍-6(PA6)的加成聚合反應,並阻礙PA6分子的長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體強度。採用改進原位復合法復合PA6/CNT,可大大提高PA6分子的平均分子量,減輕炭納米管對基體PA6強度的削弱,大幅度提高PA6/CNT復合材料的強度。研究結果表明:在總HRT不超過8.5h(水解2.5h、厭氧4.0h、微氧2.0h),平均溫度為19℃,進水濃度為30050mg/L時,總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別可達75%和80%以上。總出水COD、BOD、SS完全達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微氧單元對厭氧出水中殘余有機物去除效果良好,HRT不超過2h,DO控制在0.2"0.5mg/L左右,進水為150mg/L時,去除率可達53%以上。微氧污泥沉降性能良好,SVI=38.8ml/g。水解-厭氧-微氧工藝在突出低能耗的前提下,達到了較高的有機物去除率,與現有的城市污水處理工藝相比有一定的優越性。
該工藝與「水解-好氧」、「厭氧-好氧」工藝相比,在總停留時間相當的情況下,微氧工藝的氣水比為1:4左右,DO為0.2~0.5mg/L,減少好氧階段的曝氣量。在實驗室條件下,整個系統每日僅從微氧池排出少量的污泥,污泥產率VSS/COD約為0.018,更進一步降低了能耗與污泥的處理費用。
技術負責:中國輕工局。
滴流床反應器處理有機廢水研究
項目簡介:滴流床用在濕式氧化工藝上處理廢水的研究國內處在剛起步階段。廢水處理的對象主要是單一的模型廢水如酚、取代酚、環已醇、琥珀酸和乙醒等。提出和廣泛使用的反應器數學模型主要是一維恬塞流模型和一維軸向混合模型。滴流床反應器催化濕式氧化處理實際廢水、滴流床反應器的流體力學、傳質、傳熱對反應效果的影響、實際廢水滴流床催化濕式氧化的反應器模型和清流床催化濕式氧化工業化放大等方面的研究還有待於深入進行。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濕式氧化(WO)是處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的最佳方法之一,但WO過程中需要的高溫高壓以及對設備材質的高要求限制了它的推廣應用。為了降低反應溫度與壓力,非均相催化劑的催化濕式氧化(Catalyticwetoxidation,簡記CWO)技術研究與開發成為研究的熱點。適合非均相催化濕式氧化的氣液固三相反應器主要有滴流床(TBRs)、三相流化床和漿料反應器。
項目負責:同濟大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小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新技術
項目簡介:小城鎮生活污水低成本處理及回用是困擾新農村建設的難題之一,此前一直沒有適合小城鎮處理污水的合適技術。新出現的一體化地下厭氧耗氧處理裝置,在工藝和設備方面有多項創新,佔地面積小,整個設施為一體化地下構築物,既克服了冬季運行中氣溫偏低造成的影響,又可在覆土後綠化或建設相應的管理用房。
該項目有耗能小、低投入、低運行費用、不產生二次污染、不使用任何化學葯物、簡易可行的自動操作等突出優點,平均消耗1度電可以處理約30噸的生活污水,直接運行費用僅0.05元/噸,適宜在廣大小城鎮和農村地區推廣。
項目負責:天津科技大學化工學院龐金釗教授。
硅藻精土處理污水技術
項目簡介:硅藻精土水處理劑工藝可適用於城市污水及垃圾滲濾液和各類工業廢水處理。該技術在雲南、貴州、廣西、內蒙古建成污水處理工程,在各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等部門的監測下,成功地把城市污水、多種工業廢水處理達到國家排放標准或實現循環使用。去除率分別是BOD59292.8、CODcr95以上、SS99.9、TN78、TP90.7。
該技術既具有傳統工藝的綜合優點,同時彌補了各處理技術的不足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
項目負責:浙江省水利局。
意義:該工藝提供了既經濟又適用的最佳技術,組成專家組及中國硅藻土協會評定為國內首創。
氯化鈉改性沸石吸附水中苯酚
項目簡介:對於微污染含酚水處理,活性炭吸附有一定效果,但活性炭價格較高,再生費用昂貴,且每次再生損耗高達5%~15%。沸石是一種天然廉價的多孔礦物質,表面粗糙、比表面積大,吸附性能較強,用於處理氟、重金屬離子已有成功案例。該方法根據改性後沸石吸附苯酚的效果確定了合適的改性方法;研究了pH值、苯酚濃度、處理時間、沸石用量等對鈉型沸石吸附苯酚效果的影響;最佳條件下沸石處理低濃度含酚水的靜、動態試驗結果表明,改性沸石對低濃度的含酚水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項目負責:蘭州鐵道學院副教授王萍。
意義:沸石經氯化鈉改性後,在酸性條件下對苯酚有較好的去除效果,可用於微污染含酚水處理,吸附苯酚後的沸石可用鹼液再生,該方法操作簡單,原料豐富,有較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垃圾衛生填埋滲濾水控制與處理
技術簡介:土地處理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統的陸地生態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和對污染物的綜合凈化功能來處理污水,使水質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實現廢水資源化和無害化。因此,基於垃圾滲濾水土地處理的垃圾循環准好氧情填埋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廣泛地關注。垃圾循環准好氧性填埋方式是將收集到的滲濾水循環回到填埋場中利用填埋場自身形成的穩定系統使滲濾水中的有機物經過垃圾層和覆土層來降解,從而加速滲濾水的凈化。在准好氧性填埋場中,有機成分(主要是BOD)能夠很快降解,但是氮化物的降解速度卻較慢。當通過將滲濾水循環到填埋場中,可以促進硝化和反硝化過程的進行,這樣有機成分和氮化物得到更加有效地去除,從而減輕了滲濾水的污染負荷,並且有利於減少滲濾水的最終水量和促進垃圾在填埋場中的穩定化。
調查結果表明,所有的垃圾簡單填埋處理後,在填埋場周圍的地下水均受到污染,許多有毒害物質在一般地下水中不存在,卻在填埋場周圍的地下水中出現。因此,現代意義的垃圾衛生填埋處理已發展成底部密封型結構,或底部和四周都密封的結構,從而防止了滲濾水的流出和地下水的滲入,並且對垃圾滲濾水進行收集和處理,有效地保證了環境的安全。
項目負責:國家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范潔。
CASS法處理含鹽廢水研究
項目簡介:採用CASS生化處理系統處理含鹽的海產品加工廢水,處理效果比較理想。試驗出水的COD可以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CB8987-1996)中的二級標准。因此可將本試驗過程放大,應用於臨海港建設的海產品加工廠的污水處理工程中。進水中Cl-的質量濃度在6300mg/L以下時,CASS系統可穩定運行,在Cl-的質量濃度超過8100mg/L時出水水質變壞,無法穩定運行。進水中Cl-的質量濃度在4500mg/L以下時,CASS生化處理系統的抗海水濃度波動能力比較強,遇見Cl-的質量濃度梯度為3600mg/L的沖擊可以在短的時間(1個運行周期)內恢復正常;當廢水中Cl-的質量濃度超過4500mg/L後,CASS生化處理系統的抗海水濃度波動能力減弱,遇到相同濃度的沖擊時,所需要的恢復時間則較長。對比海水比例上升和下降兩個過程的數據,可以發現相同的濃度梯度沖擊下,對CASS生化處理系統而言,海水比例降低產生的沖擊影響比海水比例升高產生的影響要大。
項目負責:大連機工機械環保研究所李琳琳。
意義:採用魚品加工廠生產廢水摻一定比例的海水作為試驗用水,通過含鹽量的不斷增加研究系統的耐鹽性,通過含鹽量的降低和升高研究系統可以在1個運行周期內恢復正常運行。
水解酸化-接觸氧化法
處理啤酒廢水
項目簡介:啤酒廢水屬中濃度的有機廢水,實踐證明,採用厭氧-好氧生物技術處理啤酒廢水是可行的。啤酒廢水懸浮物濃度較高,如果預處理措施不得當,則容易造成水解酸化池中布水系統發生堵塞或積泥。鑒於廢水中的細小麥糟、麥皮等不溶性有機物佔有相當比重,建議在廢水進入水解酸化池前最好經過網目規格為60-80目的微濾機進行預處理,尤其是設布水器的工程務必如此。水解酸化池設計成池底設多孔布水管的上流式污泥床厭氧反應器,和UASB不同之處在於以彈性填料代替其三相分離器。若後續採用活性污泥法,則建議將好氧處理產生的剩餘污泥排入水解池進行消化處理,這樣不僅可以得到脫水性能良好的污泥,而且總污泥產量比傳統工藝低20%-40%,沒有條件採用強化預處理措施和設置布水器的,建議池底增設泥斗以便及時排除沉澱污泥。
項目負責:山東省輕工業設計院高級工程師周煥祥。
意義:好氧處理若採用階段曝氣措施亦即多點進水方式,就這樣可消除池前端供氧量不足而池後端供氧量過剩的弊病,提高了生物處理效率,同時也降低了處理消耗。
粉煤灰處理含氟廢水
項目簡介:工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含氟原料的工藝很多,如玻璃製造工業、電子部件製造工業、熔融鹽電解工業、原子有工業、鑄造工業及特種鋼材處理等一些工廠經常會排放出含氟化物的廢水。大量含氟廢水排入水體,將會污染河流,特別是污染了飲用水水源。我國常用的含氟廢水處理多採用加葯和吸附兩種方法,如加入石灰、鎂鹽、鋁鹽處理,或用羥基磷灰石、骨炭、活性氧化鋁等吸附。但這兩種方面多數工藝復雜、勞動條件差、費用較高。而作為工業廢物排出的粉煤灰,侵佔土地,淤塞河道,造成揚塵、嚴重污染環境。其處理通常是採用水力沖灰輸送至貯灰場貯存。採用粉煤達處理含氟廢水,具有以廢治廢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好處。
粉煤灰具有一定除氟效果,對於高含氟廢水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影響粉煤灰吸附容量的主要因素依次為:原水氟濃度→粉煤灰投量→攪拌時間。除氟後的粉煤灰可燒製成磚。攪拌時間在生產中可選定30-40min,混合方法宜採用分步混合方法,以降低出水氟濃度,提高粉煤灰吸附容量。
項目負責:航天部第三研究院曹仁堂。
二段法改良工藝處理高濃度
難降解城市污水
項目簡介:工業廢水經過企業內部處理後與生活污水混合,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生物處理是可行的,工業廢水內部的難生物降解物質隨同生活污水中易生物降解物質,通過所謂的"協同降解"作用一起降解掉了。高濃度、難降解的城市污水處理的最大問題是硝化菌的難以存活,第二大問題則是有機物的去除,第三個問題是化學除磷的實施。因此,相關的處理工藝應圍繞著這三點進行技術上的突破。
奧貝爾氧化溝、二段法、AB法和延時曝氣法都具有一定的耐沖擊負荷的能力,但經過改進的二段法工藝一方面具有耐沖擊負荷,更適宜於處理城市污水中化工廢水比例高、廢水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另一方面在難以生物除磷的條件下,更易於布置成多點投葯,實現化學除磷。
項目負責: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陳立。
意義:在總結高濃度難降解的城市污水處理工程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試驗提出了二段法改良工藝,並在高濃度難降解城市污水處理中硝化菌的難以存活、有機物的去除及化學除磷等技術上有所突破。二段法改良工藝一方面具有耐沖擊負荷,更適宜於處理城市污水中化工廢水比例高、廢水成分復雜、處理難度大的特點,另一方面在難以實施生物除磷的條件下,更易於布置成多點投葯,實現化學除磷。
銅冶煉含砷污水處理
技術簡介:銅冶煉企業含砷污水處理採用硫化法和石灰乳兩段中和加鐵鹽除砷工藝,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但污酸處理存在著處理成本高的問題,有待於新的處理工藝運用,目前國內已有院校試驗電積法處理含砷污酸,其成本低於硫化法,將給企業帶來明顯的經濟效益。目前銅冶煉企業含砷工業污水雖然經處理後做到了達標排放,但在處理水返回使用,降低處理成本方面仍有許多工作可做,這些工作與企業體制,管理水平有著明確的聯系。做好這些工作可明顯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項目負責:銅陵有色設計研究院龍大祥。
意義:採用此辦法,將對銅冶煉企業含砷工業污水的形成以及如何處理達標排放提出一條新的捷徑,並確保不造成二次污染。
雙功能陶瓷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廢水
項目簡介:利用膜生物反應器(MembraneBioreactor,MBR)處理廢水正在受到人們的關注。而無機膜生物反應器(InorganicMembraneBioreactor,IMBR)則是在MBR基礎上興起的。IMBR的核心是採用無機膜,與有機膜比較,無機膜具有化學穩定性好、熱穩定性高、機械性能優異、通量大、壽命長、容易清洗等優點,但也存在著製造成本高,運行費用大等問題,特別是容易堵塞的問題。本研究針對上述陶瓷膜容易堵塞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新的膜生物反應器的設計方案。即將陶瓷膜設計成U型管狀,並置於反應器內,成為內置式膜反應器。該陶瓷膜既可以曝氣,又可以進行抽濾,形成一種具有雙重功能的陶瓷膜,在處理廢水的同時不斷地進行曝氣/抽濾的切換。而曝氣的同時又是對陶瓷膜的反吹,以解決陶瓷膜容易堵塞的問題,從而提高反應器處理廢水時的效率。
陶瓷膜的過濾作用主要是通過在陶瓷膜表面形成過濾層實現的。用雙功能陶瓷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廢水時,由於可以進行抽濾/曝氣的切換,從而有效地解決了一般膜反應器中普遍存在的膜容易堵塞的問題,提高了膜反應器處理廢水的效率。此外,在該反應器中增加陶瓷載體,既可以增加生物相濃度,又可避免懸浮的微生物堵塞陶瓷膜。廢水經過陶瓷膜的過濾,其出水濁度較低,與傳統的廢水處理方法相比,由於出水的濁度較低,可以縮短廢水的沉清過程,從而提高廢水處理的效率。因此雙功能陶瓷膜生物反應器具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項目負責: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系張永明。
㈨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後簡介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位於浦東新區合慶鎮朝陽村,是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9月升級改造工程全部建成投產,處理規模達200萬立方米/d,是亞洲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也是世界最大的污水處理廠之一,處理能力占上海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的1/3左右。
上海白龍港污水處理廠背後的事實給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它每天最多可處理172萬立方米的污水,為271.7 平方公里區域內的 356 萬人口提供服務。白水港地區的強勁增長使日污水處理能力必須加倍,即達到 210 萬立方米。
為滿足以去磷和達到國家 II 級排放標准為目標的污水處理要求,方案的第一步是採用物化結合處理方法,第二步則是執行充氣生物過濾工藝。由於所牽涉的處理廠區域有限,因此採用物化結合處理方法時使用了高效的沉澱池,以便並行執行混合、絮凝和沉澱工藝。
但到2007年,隨著國家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要求進一步提高,而白龍港污水收集片區水量日益增長,白龍港廠的處理工藝、處理規模已難以滿足要求。於是,上海市政府決定再度升級擴建改造,提升處理水平,提高處理能力。
污水升級改造和擴建工程從2006年立項,於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白龍港污水處理廠達到了200萬噸規模,工程總投資為22億元,成為亞洲最大規模的具有脫氮除磷功能的污水處理廠。與污水處理同時上馬的還有80萬噸污泥處理項目,該項目利用部分世行貸款,是亞洲規模最大的污泥消化干化處理工程。
白龍港的擴建善於利用已有條件。其首先從已有的高效沉澱池前每天分流60萬噸,再進入新建的生物反應沉澱池,與高效沉澱池出水混合並一起消毒後,達到國家排放水二級標准。
與先前的擴建相比,200萬噸處理能力不僅規模增大,而且工藝先進。其採取了多模式A/A/O生物反應沉澱池,與傳統模式相比,其能夠擁有更大的處理負荷,並能多次脫氮除磷。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改造升級採用AAO生物處理工藝,污水由日處理120萬立方米的一級加強處理提升到日處理200萬立方米的二級生化處理,出水水質達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後,經深水排放系統排入長江口,項目總投資22.22億元,建成後所處理污水佔到上海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總量的1/3,處理能力躋身於亞洲第一、全球領先的污水處理單體工廠之列。
自改擴建工程試運行以來,升級部分削減化學需氧量15011噸,擴建部分削減化學需氧量3144噸;與原來的一級加強處理工藝相比,多削減化學需氧量5374噸。
㈩ 老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改造研究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飛速發展階段,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城鎮建設用地大面積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系統由於受客觀條件限制、建設者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大多滯後於城市的發展。本文以昌平區為例,對老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改造進行了研究。
1.研究區基本情況
1.1昌平區概況
昌平區位於北京市區北部,燕山與西山的匯合處,北靠延慶縣、懷柔縣,東與順義區接壤,南鄰朝陽區、海淀區、門頭溝區,西與河北懷來縣為鄰,它北依燕山、南俯北京,是首都的北大門,最南端距市區約 10 公里,區中心距市區德勝門 34 公里。全區總面積為 1352km2,為半山區縣,其中山區面積為 800km2,占總面積 59.2%,平原面積為 552km2,占總面積 40.8%。
1.2規劃條件
昌平區老城區位於昌平新城范圍之內,面積約 22 平方公里。根據 2005 年國務院批準的《北京市總體規劃(2004 年—2020 年)》,北京市的空間布局為構建「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城市空間結構。昌平新城被確定為首都規劃建設的11 個新城之一,是西部發展帶城鄉協調和經濟增長的中,疏散中心城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是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產業基地。
根據《昌平新城規劃(2005-2020 年)》,昌平新城包含原昌平衛星城沙河衛星城和馬池口、埝頭組團。昌平新城及地區是北京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產業基地。引導發展高科技研發與生產、旅遊服務、教育等功能。主要職能如下:
2.昌平區污水系統現狀分析
現狀老城區范圍內,沿西環路—南環路—昌盛路—白浮泉路現狀有一條污水干線,管徑為φ400-φ1100,由北向南、向東、再向南,最終穿過京密引水渠,接入現狀昌平污水處理廠,該污水干線在過京密引水渠處為 2×φ1400 管線。現狀沿振興路、超前路、白浮泉路、南大街、東環路、松園路等主要道路,建有污水支幹線,分別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接入上述污水干線。現狀在白浮泉以南地區、松園路以東地區以及朝鳳庵地區,基本沒有污水管道系統,其污水主要通過滲坑、滲井排除或通過雨水管道排入河道。
老城區總計現狀污水管道長度 61.18 公里,其中雨污合流管道 14.99 公里。西環路、南環路、東環路、南大街、松園路、振興路、超前路、白浮泉路、昌盛路、白浮泉路等城市道路上,以及二十一世紀以來新建小區內部,均已實現雨污水分流。但是大部分社區內部仍然是雨污合流,此種現象在各胡同區域內最為嚴重。
為了分析現狀污水系統標準是否滿足要求,須重新進行核算。首先根據用水量計算老城區現狀污水排放量,根據《室外排水規劃規范》,昌平城區污水綜合排放系數取 0.85。根據統計,2009 年昌平城區用水總量約 2560萬立方米,高日變化系數取 1.4經計算,昌平城區現狀污水干線總出口污水量為 972.2l/s。然後根據規劃人口用生活污水設計流量計算:
經計算,污水干線總出口污水量為 567.1l/s。根據以上計算結果比較,可見昌平城區流動人口的發展已遠遠超出預期。經過水力學復核,現狀污水主幹線最大設計過流能力 887.68l/s 。採用根據用水量為依據計算結果 972.2l/s。現狀污水主幹線已達到滿負荷,與實際管道運行狀況相符合。大部分污水支線運行狀況差於干線運行狀況。
3.昌平區污水收集處理系統
3.1污水系統改造原則和標准
一是老城區排水體制應因地制宜採用分流制、合流制、截流制等多種排水體制並存的混合排水體制。二是充分利用現狀污水管道,對於部分標准偏低的現狀管道,採用分流措施,增建和改建污水管道,提高設計標准,滿足排水需求。三是對於無法進行雨污分流改造的管線,考慮進行污水截流改造,將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四是結合雨水系統改造,盡量按照雨水同向布置污水管線,減少埋深和佔地、掘路,便於實施安排。五是對含有特殊污染物的工業污水和醫院污水應內部治理與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相結合,必須經處理達到排放標准方可排入市政管道。六污水管道設計標准應與《昌平新城規劃(2005-2020 年)》相一致,即公共設施及多功能用地:200 立方米/(公頃•日);居住、特殊及混合用地:120 立方米/(公頃•日);工業、倉儲及市政用地:100 立方米/(公頃•日);
綠化用地:20 立方米/(公頃•日);
3.2污水系統改造方案
現狀老城區范圍內,沿西環路—南環路—昌盛路—白浮泉路現狀有一條污水干線系統直接進入昌平污水處理廠。為提高現狀污水管道排放標准,滿足規劃要求,沿東沙河沿岸新建一條污水干線,結合雨水系統改造,沿政府街、南環路、京密北路各新建一條污水支幹線,滿足老城區范圍內污水排除規劃需求。
3.2.1西環路—南環路—昌盛路—白浮泉路污水干線系統
現狀老城區僅此一條污水干線系統,承擔全流域污水排除任務。其排水能力經核算不能滿足規劃需求,考慮將政府街以北流域范圍內的污水通過新建政府街污水管道截流,保留現狀西環路(政府街以南)—南環路—昌盛路—白浮泉路污水干線。流域范圍北至政府街,西至八達嶺高速公路,南至白浮泉路,東至亢山路—昌盛路。此外還需沿超前路(昌盛路~東沙河)新建一條污水管道,對現狀昌盛路φ1100 毫米污水管道進行分流,分流量為 250 升/秒。通過截流、分流措施後,現狀西環路—南環路—昌盛路—白浮泉路污水干線系統能夠滿足規劃流域范圍內污水排除需求。在該流域范圍內,還需新建或改建部分污水管道,以完善整個污水管道系統。
3.2.2東沙河西岸污水干線系統
為了排除現狀污水干線系統流域范圍外的污水,考慮沿東沙河西岸修建一條污水干線,管徑φ600 毫米~φ1800 毫米,由北向南,穿過京密引水渠後排入昌平污水處理廠,對雨水管道內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進行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
從西關環島到東沙河,沿政府街新建一條污水管道,由西向東接入東沙河西岸污水干線,管徑為φ400 毫米~φ1000 毫米,承擔老城區政府街以北、京通鐵路以南大部分地區污水排除任務。從西關環島到水庫路,沿東關路—水庫路新建一條污水管道,由西向東、向南接入政府街新建污水管道,管徑為φ400 毫米~φ900 毫米。從昌盛路到東沙河,沿超前路修建一條污水管道,對現狀昌盛路φ1100 毫米污水管道進行分流,分流量 250 升/秒,向東接入東沙河西岸污水干線,管徑φ900 毫米。
從八達嶺高速公路到東沙河,沿京密北路新建一條污水管道,由西向東接入東沙河西岸污水干線,管徑為φ1000 毫米~φ1100 毫米,承擔白浮泉路以南、京密引水渠以北、八達嶺高速路以東地區污水排除任務,同時考慮八達嶺高速路以西地區污水排放預留。
在該流域范圍內,還需新建或改建部分污水管道,以完善整個污水管道系統。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