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氣浮池工作原理
懸浮物、濁液、膠體
以下為工作原理:
超效納米淺層氣浮設備
我公司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綜合以往水處理設備的優點,自主研製開發的新型水處理系統--超效納米淺層氣浮系統,經嚴格的質量控制,滿足相關行業標准(HJ/T282-2006),廣泛應用於造紙行業、熱電廠的洗煤灰廢水,焦化廠的煉焦廢水、印染廢水、煉油廠的含油廢水的一級處理中,運轉效果令用戶非常滿意。
超效納米淺層氣浮系統有傳統氣浮、渦凹氣浮等氣浮設備不可比擬的優越性,現就其結構原理、設計參數、應用優點分述如下:
一:結構原理
中央旋轉部分包括進水口、出水口和污泥去除機械,這部分和螺旋泥斗以和進水流速一致的速度沿池旋轉。
原水從池中心的旋轉接頭進入,通過配水器布水,配水器的移動速度和進水流速相同,這樣就產生了「零速度」,我們定義為「零速原理」,這一原理的應用是本設備的關鍵,這樣進水不會對原水產生擾動,使得顆粒的懸浮和沉降在一種靜態下進行。
清水由集水管排出,集水管連在中央部分和它一齊旋轉,這樣原水的氣浮分離時間就是中央旋轉部分的回轉周期。
連在移動的配水器上的刮板將池底和池壁上的沉泥刮集到泥斗中,定期排放。行走部分和泥斗的轉動由調速電機驅動,中心滑環供電。
二:基本設計參數
①:表面負荷
9.6~12m3/m2h;
②:迴流比
20%~40%;
③:分離時間
3~5min;
④:溶氣壓力
6~7.5bar(表壓);
⑤:氣浮池深
650mm;
⑥:氣浮池有效水深 550mm。
三:設備在應用中的優點
①:微細氣泡與絮粒的粘附發生在整個氣浮分離過程,也就是說沒有氣浮死區;
②:應用「淺池理論」進行設計,池深只有650mm,有效水深<550mm,另外進、出水的巧妙隔離,使懸浮物的分離不受V上、V下的限制,氣浮分離時間只有3~5分鍾,使設備的佔用空間大幅度減小。以同樣處理量7000m3/d的造紙白水為例, 傳統氣浮池的佔用面積約為115(95+20)m2,超效納米淺層氣浮池的佔用面積約為51m2。
③:浮渣的清除,用螺旋泥斗,清除的浮渣在某一時刻總是池內浮起時間最長的浮渣,換句話說,也就是此處固、液分離最徹底,而且浮渣是瞬時清除,隔離排出,對水體幾乎沒有擾動,另外通過調速電機調節,螺旋泥斗的自轉周期 t及斗子個數的選擇與泥斗的公轉周期T和浮渣的厚薄有嚴格的匹配關系,非常靈活、機動。
④:「靜態」進水,「靜態」出水,對水體的擾動非常小。
⑤:在一定程度上,氣固比越大,使出水懸浮物的濃度越低, 浮渣含固率越高,因為超效納米淺層氣浮池應用了新的溶氣機理,在溶氣管體積比傳統氣浮池配備的溶氣罐小12~17倍的情況下,氣固比反而高2~3倍。
⑥:溶氣管的新溶氣機理是:利用一特製結構,先把壓縮空氣切割成微細氣泡,然後在擾動非常劇烈的情況下與加壓水混合和溶解,這時空氣在溶氣管內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形式是溶解在水中(此處與溶氣罐類似,不過溶氣罐的停留時間是2~4分鍾,而溶氣管的停留時間是8~12秒, 同時溶氣管內的氣、液接觸面積要遠遠大於罐內的接觸面積。)另一種形式是微細氣泡以游離狀態夾裹、混合在水中,在氣浮時這種氣泡直接用於氣浮,並且是作為氣泡的主要來源,從溶氣水中釋放的微細氣泡也加入到氣浮過程中去,這兩種途徑形成的微細氣泡的數量要遠遠大於溶氣罐加溶氣釋放器的結構形式的數量,這也是兩種溶氣結構的本質區別所在,也是溶氣管結構不必要加溶氣釋放器的原因所在。
⑦:溶氣管的特殊結構,使其沒有填料堵塞的問題,也沒有控制罐內水位高低的問題,因為在其治「標」的同時,也治了「本」。(空氣在溶解前已微細化)
⑧:原水和溶氣水在加入氣浮池本體前,已在一段管道內已充分混合,氣泡及時均勻地彌散在懸浮顆粒中。避免了因多個閥門或溶氣釋放器的開啟度不一而造成的氣泡不均勻現象。
⑨:池底設置了泥斗和排出管,中央回轉部分設置了池側和池底的刮泥機構,能保證池中的沉積物定期清除,對出水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貳』 污水浮油的處理氣浮法工藝
污水浮油的處理氣浮工藝分為分為四種。
1 電解氣浮法
電解氣浮法,將物理學中的正負電極原理引入污水處理,即相關工作人員將正負極裝入含油污水後,接通電源,藉助電子「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原理,發生電解反應。反應過程伴隨氣體產生,氣體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將油珠和雜質結合,最終這些物質團結在一起形成油渣,漂流到污水表面。在此之後,工作人員只要利用簡單的刮渣工具,就能清除污水中大部分的廢棄物,最終保證清潔的能力和效果[1]。
2 誘導氣浮法
誘導氣浮法,是一種藉助儀器設備來排污的措施,設備進入水中後通電,藉助儀器震動攪拌的工作方式,成功的將稍大的氣泡劃分成眾多小型氣泡,氣泡重新凝聚時會帶動污漬的粘結作用,提升含油污水處理的效率,因此,這種措施又被稱作布氣氣浮法,因其操作步驟簡單,使用較為普遍。
3 溶氣氣浮法
溶氣氣浮法有兩種,一種是真空溶氣氣浮法,而另一種則是壓力溶氣氣浮法。前者,指的是工作人員藉助真空操作的手段,對含油污水施加負壓,這樣以後,污水中的氣泡被分解成微小氣泡,進而根據上文所闡述的原理分離油污。而後者,則是以含油污水具有水的一般特點為基礎,根據不同壓強情況下,氣泡溶解度差異大的特徵,給含油污水增大壓強,最終實現氣泡微小化的目標。
4 生物氣浮法
生物氣浮法,是將生物學與化學的知識理論和氣浮法相結合的一種措施手段。技術人員首先藉助粒子分析器和波譜儀等工具,借波普特徵圖來分析污水的主要構成。其次,生化工程人員對污水濃度展開測算,統計出不同重金屬離子的濃度。最後,相關工作者根據化學反應原理,例如,沉澱反應對污水污染環境的離子進行化學反應,藉助離子沉澱來降低濃度,並能以反應中產生的微小氣體吸附其他雜質,加快污水處理的效率。
『叄』 氣浮機可以處理哪些污水
溶氣氣浮機是一種先進的污水處理設備,工作原理為:利用空氣壓縮產生的小氣泡,粘附於污水中與污水接 近的微粒上,達到雜質顆粒與水分離的目的。
特點介紹:1、加壓的水量少,動力消耗省;2、氣浮過程中不促進乳化;3、礬花形成好,後絮凝也少;4、氣浮池的容積較前兩種流程大。
處理效率高。單位體積溶氣水所能浮起雜質的最大重量決定氣浮效率的高低,溶氣氣浮機利用微小氣泡的方式,增大了氣泡的密度,改善了氣泡的均勻度,大大提高了氣浮效率。
根據溶氣氣浮機的原理及工作特點,可得到該設備適用於分離雜質比重接近於水的廢水,比如含有質輕的懸浮顆粒的污水:造紙廢水、印染廢水、食品廠污水處理、化纖廢水處理等等,比水比重大的廢水:比如:電鍍廢水處理、電泳漆廢水處理等。
『肆』 氣浮池的運行原理可以處理哪些污水
氣浮工藝的原理氣浮工藝是一項從水及廢水中分離固體顆粒高效快速的方法。
它的工作原理是處理過的部分廢水循環流入溶氣罐,在加壓空氣狀態下,空氣過飽和溶解,然後在氣浮池的入口處與加入絮凝劑的原水混合,由於壓力減小,過飽和的空氣釋放出來,形成了微小氣泡,迅速附著在懸浮物上,將它提升至氣浮池的表面。
從而形成了很容易去除的污泥浮層,較重的固體物質沉澱在池底,也被去除。
氣浮池已廣泛應用於原水濁度低、藻類多、溫度低、色度高、溶解氧低的供水凈化處理上,同時亦廣泛應用於煉油、造紙、印染等多種行業的廢水處理上。
(4)水處理氣浮池擴展閱讀
從外形上區分,主要分兩大類氣浮池:圓形氣浮池和長方形氣浮池;
圓形氣浮池稱為超效淺層氣浮,是市場上最先進的氣浮機,主要是是運用了淺池理論和零速度原理,及高效運用了國際先進的微氧化技術和高密度的離子氣泡技術,改變了水的表面張力,大規模的提升了水中的溶解氧,大量的吸附了水中的短鏈有機物分子和有色基團,取得了生化和物化都難以降解的COD的技術突破。
而長方形氣浮池是傳統的氣浮工藝,只是運用在水中注入大量氣泡,使水中顆粒狀懸浮物上浮,在運行過程中達不到靜態上浮效果,一般出水穩定性較差。
氣浮池構成
氣浮池一般由絮凝室、氣泡接觸室、分離室三部分組成。分別具有完成水中絮拉的形成與成長,微氣泡對絮粒的黏附、捕集,帶氣絮粒與水的分究等功能。除氣浮池本身外,尚需有其他附屬設施與之相組合,如壓力落氣氣浮池,需配以壓力洛氣罐以及溶氣釋放器等裝置。
『伍』 氣浮法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氣浮法在污水處理中起到分離污染物的作用。
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氣泡作為載體粘版附於廢水中污染物權上,使其浮力大於重力和上浮阻力,從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然後用刮渣設備自水面刮除泡沫,實現固液或液液分離。
氣浮過程的必要條件是:在被處理的廢水中,應分布大量細微氣泡,並使被處理的污染質呈懸浮狀態,且懸浮顆粒表面應呈疏水性,易於粘附於氣泡上而上浮。
原理
懸浮物表面有親水和憎水之分。憎水性顆粒表面容易附著氣泡,因而可用氣浮法。親水性顆粒用適當的化學葯品處理後可以轉為憎水性。
水處理中的氣浮法,常用混凝劑使膠體顆粒結成為絮體,絮體具有網路結構,容易截留氣泡,從而提高氣浮效率。再者,水中如有表面活性劑(如洗滌劑)可形成泡沫,也有附著懸浮顆粒一起上升的作用。
『陸』 工廠污水處理有哪些工藝流程
物理法:
1.沉澱法:主要去除廢水中無機顆粒及SS
2.過濾法:主要去除廢水中SS和油類物質等
3.隔油:去除可浮油和分散油
4.氣浮法:油水分離、有用物質的回收及相對密度接近於1(水的密度近似1)的懸浮固體
5.離心分離:微小SS的去除
6.磁力分離:去除沉澱法難以去除的SS和膠體等
化學法:
1.混凝沉澱法:去除膠體及細微SS
2.中和法:酸鹼廢水的處理
3.氧化還原法:有毒物質、難生物降解物質的去除
4.化學沉澱法:重金屬離子、硫離子、硫酸根離子、磷酸根、銨根等的去除
物理化學法:
1.吸附法:少量重金屬離子、難生物降解有機物、脫色除臭等
2.離子交換法:回收貴重金屬,放射性廢水、有機廢水等
3.萃取法:難生物降解有機物、重金屬離子等
4.吹脫和汽提:溶解性和易揮發物質的去除。
生物法:
1.活性污泥法: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懸浮在水中的各種方法的統稱。
(1)SBR法
序列間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簡稱,是一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污泥污水處理技術,又稱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2)CASS法
CASS法是SBR法的改進型,特點是佔地小、運行費用低、技術成熟、工藝穩定。
CASS法是在CASS反應池前部設置生物選擇區,後部設置可升降的自動潷水裝置。
(3)AO法
AO工藝法也叫厭氧好氧工藝法,A(Anacrobic)是厭氧段,用與脫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於除水中的有機物。
『柒』 廢水處理中,氣浮法與沉澱法相比較,各有何優缺點
氣浮法,用鼓風機,僅是電耗,費用低但除去COD效果差。沉澱法需要葯劑、費用高除去COD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