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污水處理的二沉池浮泥怎麼解決
1、增加排泥間隔時間。
2、檢查泥斗設計上是否坡度足夠,矩形池泥斗最好在60度以上。
3、檢專查是否有排泥死角屬,死角易造成排泥不徹底,局部發生厭氧反應。
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農業、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1)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二沉池擴展閱讀: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一般根據水質狀況和處理後的水的去向來確定污水處理程度。
1、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2、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懸浮物去除率達95%出水效果好。
3、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等。
㈡ a2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
a2o污水處理工藝原理如下:
1、 首段厭氧池 ,流入原污水及同步進入的從二沉池迴流的含磷污泥,本池主要功能為釋放磷,使污水中P的濃度升高,溶解性有機物被微生物細胞吸收而使污水中的BOD5濃度下降;另外,NH3-N因細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的NH3-N濃度下降,但NO3-N含量沒有變化。
A2/O工藝它可以同時完成有機物的去除、硝化脫氮、磷的過量攝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脫氮的前提是NO3-N應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這一功能,缺氧池則完成脫氮功能。厭氧池和好氧池聯合完成除磷功能。
㈢ 村鎮生活污水常用處理工藝簡介與對比
村鎮生活污水的無序排放是村鎮水環境污染的原因之一,是造成黑臭水體的重要因素,村鎮生活污水的治理十分緊迫。分析了村鎮生活污水的主要特點和經處理後的排放要求,介紹了5種村鎮生活污水常用處理工藝的特點,並針對適用范圍和優缺點進行橫向對比。為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提供參考。
由於村鎮人口數量眾多,而且基礎建設落後,村鎮幾乎沒有任何生活污水收集系統和處理措施,生活污水往往沒有任何形式的處理,直接排放到水體中,成為村鎮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後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當排入水體的污染物超過河道自凈能力後,過度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河道忠的水生動植物因缺氧而死亡,生態系統被徹底破壞,最後變為黑臭水體,嚴重影響了周邊的環境和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村鎮生活污水的處理現在看來十分必要。
1村鎮生活污水的主要特點
我國村鎮設施建設嚴重不足,幾乎沒有建設任何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村鎮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產生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基本是未經任何處理直排進入周邊的河道,溝渠和水塘等水體[1]。
村鎮生活污水的來源較多,主要包括人的糞尿、廚房廢水、清潔洗滌和洗浴廢水等,此外還有部分畜禽養殖廢水。村鎮生活污水具有以下特點:排放點十分分散;污染區域大;污水排放時間比較集中,一般集中在早中晚;污水水質、水量不均勻一般高峰流量為時平均流量的2~8倍。
村鎮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有機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質。水質具有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強,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較少等特點。
2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標准
目前,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排放標准在國家層面尚沒有統一規定,大部分地區已建的村鎮污水處理設施一般參考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中一級B水質指標的要求。
部分地區制定有地方排放標准,例如廣州地區鼓勵村鎮污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一級A的要求;四川地區自2017年1月1日要求岷江、沱江流域內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DB51/1311-2016)。
表1村鎮生活污水出水水質指標(mg/L)
註:表格中NH3-N指標中括弧內數值為水溫不大於12℃時的控制指標,括弧外數值為水溫大於12℃時的控制指標。
3村鎮生活污水常用處理工藝
村鎮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運行管理能力薄弱,因此生活污水處理工藝必須遵循「投資低、成本低、管理方便、效率高」的原則,盡量做到無人值守。近年來,隨著村鎮生活污水的治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內在村鎮生活污水處理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涌現了一批較為成熟的處理工藝。
目前國內已建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常用工藝主要有以下5種工藝:AO→人工濕地工藝、改良A2/O→人工濕地工藝、厭氧濾池→氧化塘→生態溝渠工藝、凈化槽工藝和MBR(膜生物反應器)工藝。下面對上述工藝分別進行介紹,並對比其優缺點和適用范圍。
3.1 A/O→人工濕地工藝
A/O→人工濕地工藝是在常規A/O工藝作為生化處理去除有機物的基礎上,其後增加人工濕地處理工藝進行深度處理。A/O工藝由缺氧和好氧兩部分反應組成。污水、迴流污泥同時進入缺氧池,同時好氧池內已經充分反應的一部分硝化液迴流至缺氧池,缺氧池內的反硝化細菌在缺氧狀態下利用污水中的有機物作為碳源,將迴流的硝化液中硝態氮還原為氮氣釋放出來,達到脫氮的目的。之後混合液進入好氧池,完成有機物的氧化、氨化和硝化反應。
人工濕地系統是指由人為因素形成的濕地。人工濕地的處理原理是在特定的填料(如礫石、砂石等)上種存活率高、去污能力強的特定的植物(如美人蕉、蒲草、蘆葦等),形成「填料—微生物—植物」的復合生態系統,當污水流過填料時,經沙石、土壤過濾,以及濾料和植物根際附著的多種微生物共同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該工藝對於廠區地勢有一定要求,要求收納水體的水位較低,人工濕地處理後的污水能夠自流出水,處理規模不宜超過200m3/d。
工藝流程如下:
圖1A/O→人工濕地工藝流程圖
3.2改良A2/O→人工濕地工藝
改良A2/O→人工濕地處理工藝是在改良A2/O脫氮除磷工藝基礎上增加人工濕地系統作為深度處理一種工藝。改良A2/O工藝是在常規A2/O法基礎上改進而成,在常規A2/O法的厭氧區前增加一個預缺氧區,來自二沉池的迴流污泥首先進入預缺氧區,與大約20%的原污水混合,可以進一步消除迴流污泥中的溶解氧,減少厭氧區的不利影響,提高P的出去效率;同時,改良A2/O工藝保留混合液的內迴流,好氧區的混合應迴流至缺氧池在反硝化細菌作用下,硝態氮還原成氮氣,保證了脫氮效果。
此工藝可以根據進水水質調整各池的水力停留時間,達到脫氮除磷的的效果,該工藝具有工藝成熟、系統抗沖擊性強,能耗低、運行成本低、出水水質穩定的特點。改良A2/O工藝出水能夠達到一級B標准,在經過人工濕地的深度處理指標可以達到一級A標准。適用於處理要求較高,處理規模較大,四季氣候變化大的村莊。
工藝流程如下圖:
圖2改良A2/O→人工濕地工藝流程圖
3.3厭氧濾池→氧化塘→生態溝渠工藝
生活污水首先經過厭氧濾池,大部分有機物被厭氧濾池濾料截流,在厭氧條件下進行發酵,被分解成穩定的雜質沉澱;污水經厭氧濾池處理後進入氧化塘,有機物在氧化塘內被氧化分解;氧化塘出水進入生態溝渠,生態溝渠利用溝渠內生長的水生植物,進一步吸收氮磷,削減有機物含量。
該工藝採用生物處理、生態工藝相結合的技術,可利用依據地勢而建,使污水自流經過各個處理工序,動力消耗極小。厭氧濾池可在現狀沼氣池基礎上改建,在沼氣池內投加供微生物生長附著的填料,氧化塘可利用現狀的魚塘改建,生態溝渠可利用現狀的排水溝渠或者灌溉溝渠改建。生態溝渠中種植一些污能力強的特定的植物(如美人蕉、蒲草、蘆葦等)提高處理能力。
適用范圍:該工藝適用於現場有池塘或者溝渠的村鎮,處理規模一般不能超過200m3/d。
工藝流程如下:
圖3厭氧濾池→氧化塘→生態溝渠工藝流程圖
3.4凈化槽工藝
凈化槽是一種人工強化生物處理的小型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主要用於分散生活污水的就地處理。該技術起源於日本,具備使用壽命長、維護簡單、運營費用低等顯著特點。凈化槽組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處理技術,通過化學絮凝反應、物理沉澱和微生物分解來削減污水中污染物的量[3]。污水經凈化槽處理後其出水水質指標可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B標準的要求。該工藝適用於規模較小且處理要求一般的村莊,處理規模不宜超過150m3/d。
圖4凈化槽工藝流程圖
3.5 MBR(膜生物反應器)工藝
MBR(膜生物反應器)是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處理技術結合產生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該工藝利用膜組件取代傳統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提高了固液分離效率,膜的截留作用使曝氣池能夠維持較高的活性污泥濃度以及富集一些特效菌(特別是優勢菌群),從而提高了生化反應速率,同時反應器對進水負荷(水質及水量)的各種變化具有很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負荷能力較強。該工藝出水水質標准高並且穩定,容積負荷高佔地較小,剩餘污泥產量少等優點,但該工藝運行維護較復雜,維護成本高。
污水通過該工藝處理後的出水的基本可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T 18920-2002)的標準的要求。該工藝適用於出水水質要求較高或者有回用需求的村鎮,處理規模不宜超過500m3/d。
3.6工藝對比
以上不同工藝的各有不同的適用范圍以及優缺點,具體見下表:
表2不同工藝適用范圍及各自優點對比表
4結語
近年來,隨著村鎮水環境的不斷惡化,村鎮生活污水處理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國村鎮數量眾多,每個地區特點迥然不同,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不能一概而論,需要因地制宜,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選用適應本地、工藝成熟、運行成本低、操作維護簡便,出水水質能達到排放要求的工藝。
相信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村鎮生活污水常用處理工藝簡介與對比也是有了一定的認識。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㈣ 污水處理廠的二沉池有什麼作用
二次沉澱池是接納生化處理的出水,用以沉澱生物懸浮顆粒物獲得澄清水的裝置。在活性污泥法中,從曝氣池流出的混合液在二次沉澱池中進行泥水分離和污泥濃縮,澄清後的出水溢流外排,濃縮的活性污泥部分迴流至曝氣池,其餘作為剩餘污泥外排。
㈤ 污水處理中 二沉池的原理 作用 結構圖 越詳細 分追加越多
生物處理後的污水進入到二沉池,進水從中間進,向圓周周邊輻射流出。
隨著水流較多,液面越來越高,流到邊緣的上清液從出水口流出。
在水輻射流動的過程中,泥的重量較重,已經沉澱到了底部的圓錐面上。
底部圓錐面的吸泥管、刮泥板把所有的泥都收集到中央的排泥管之中。
很明顯,池子越大,泥沉澱效果越好(類似於平流沉澱池的原理),具體需要多大的池子得計算才知道。
PS:二沉池之所以採用這種圓錐的形式,與活性污泥的特性有關。活性污泥不同於普通的污泥,非常容易成層,沉澱時候泥水之間有非常清晰的界面。採用這種圓錐的結構,有利於水壓把活性污泥壓到中央排泥管之中,形成快速排泥,這樣活性污泥不會長期處於缺氧狀態,更有利於迴流再用!
㈥ 污水處理廠的初沉池二沉池和污泥濃縮池都屬於污水的物理處理對嗎
進廠污水首先要經過
截流井(讓廠內可處理的污水進入廠區處理)進入
粗格柵(打撈較大的渣滓)到細格柵(提高污水高度)到
細格柵(以重力分離為基礎)(以重力分離為基礎)將污水中比重較大的無機顆粒沉澱排出)到生化池(採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中的BOD5.SS及各種形式的氮或磷)進入
終沉池(排除剩餘污泥和迴流污泥)進入
D濾池(進一步減少SS),排放排放達到國家一級標准)進入紫外線光束消毒(殺死水中的大腸桿菌),然後出水。生化池排出部分污泥作為污泥迴流池,其餘進入污泥脫水室的脫水主要有物理處理、生化處理和化學處理。生物化學加工常用。主要的處理方法主要取決於所處理的水質和被納水體。目前我國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如活性污泥法、mbr等。污水處理的sewagetreatment.wastewatertreatment採用一系列措施或方法,使污水通過某種處理方法,達到一定標准,排放到水體,再循環使用。污水的現代化處理技術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
第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懸浮固體污染物。大部分物理處理方法只能滿足一級處理的要求。一次處理後的污水一般可去除30%左右的BOD,無法達到排放標准。第一階段是第二階段的預處理。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的膠體和溶解有機污染物(BOD和COD),去除率在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層處理:進一步處理可降解有機物、氮磷等可溶性無機物,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生物脫氮除磷、混凝沉澱、砂率、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及電滲分析。將原污水經粗格去除後,經污水提升泵提升,再經格剪或篩率器進入沉砂池。砂水中分離出的污水進入初沉池,以上為一級處理(物理處理)。預沉池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在這些反應器中的活性污泥方法有曝氣池、氧化溝等。其生物膜方法主要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出水進入二級沉澱池。
三層處理:主要有生物脫氮除磷、混凝沉澱、砂濾、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電滲透等方法。二沉池污泥部分迴流至初沉池或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然後進入污泥消化池。污泥經過脫水和乾燥,最終得到利用。每一工序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經粗格濾網排入污水提升泵房,經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前池。在污水處理廠中,水泵運行耗能較大,占相當大的能耗,這與污水流量和揚程有關
2.沉砂池的作用是除去較重的無機顆粒。在泵站、倒虹管前設置沉砂池,減少無機顆粒對泵、管路的磨損。還可以設置在初沉池前,減輕沉澱池的負荷,改善污泥處理結構的處理條件。常見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氣沉砂池、多層沉砂池、鍾沉砂池。在沉沙池中,砂水分離器、吸砂機、曝氣沉砂池曝氣系統、多耳沉砂池、鍾式沉砂池等動力系統都需要能量。
3.初沉池初沉池是一級污水處理廠的主要處理結構,或作為二級污水處理廠的預處理結構位於生物處理結構的前面。採用SS和部分BOD5作為處理對象,可改善處理結構的運行條件,降低BOD5負荷。初始沉澱池分為平流沉澱池、輻流沉澱池、垂直沉澱池。該初沉池的主要耗能設備是排泥裝置,如鏈帶刮泥機、刮泥泵、吸泥泵等,但由於排泥周期的影響,初沉池能耗相對較低。
4.生物處理結構污水生物處理單元的過程能耗應占污水處理廠直接能源消耗的相當大部分。其中,污水處理廠與污泥處理單元之總能耗占總能耗的60%以上。在活性污泥法曝氣系統中,曝氣要消耗大量的電能,基本上是聯機運行。且功率大,否則達不到更好的通風效果,處理效果也不好。在氧化溝處理過程中,曝氣器也是一種耗能較高的設備。生物膜法處理設備的能耗比活性污泥法要低,但目前應用較少。
5.二沉池二次沉澱池的能源消耗主要是吸泥和除污。能源消耗比較少。
6.污泥處理過程的濃縮池。淤泥脫水乾燥,耗電大。這些設備耗電很大,對污泥處理裝置的能耗很大。
每種處理結構的節能方法
1。提高污水泵房的污水提升泵房節能,主要考慮如何節約污水提升泵的電能,正確科學地選擇泵房,使泵高效運行是一種有效手段。還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地形,降低污水提升高度,減小泵軸功率N。經常保養泵,減少摩擦,降低能耗。
2.沉砂池採用平流沉沙,避免使用需要動力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