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生活污水A/O法處理工藝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A2/O工藝處理城市污水(一)
(2011-12-03 21:13:00)
轉載▼
標簽:
教育
分類: 博文
摘要
本次畢業設計的題目為江陰某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設計— A2/O 工藝。主要任務是完成該經濟開發區排水管網布置及污水處理廠初步設計和單項處理構築物施工圖設計。
其中初步設計要完成設計說明書一份、污水處理廠總平面圖一張及污水處理廠污水與污泥高程圖一張;單項處理構築物施工圖設計中,主要是完成
A2/O 平面圖和剖面圖及部分大樣圖。該污水處理廠工程,近期規模為2.5萬噸/日。
該污水廠的污水處理流程為:從泵房到沉砂池,進入A2/O 反應池,進入輻流式二次沉澱池,進入接觸池,再進入巴氏計量槽,最後出水;污泥的流程為:從A2/O反應池排出的剩餘污泥進入集泥配水井,再由污水泵送入濃縮池, 再進入儲泥池,最後外運處置。
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出水優於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中的一級標准。
所選擇的A2/O 工藝,具有良好的脫氮除磷功能。
關鍵詞:A2/O 工藝;脫氮除磷;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graate design is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sewage disposal
plant in the development area of economy and techonology in Jangyin City. The technics of the plant is 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he main task is the primary design of the plant and the shop drawing of the oxidation ditch pond.
The task of the primary design isthata design book、a plan of the plant、the high drawing of the disposal of sludge and sewage; in the single disposal build design, the harvest is that the section plane drawing 、the plan and some part magnifying drawings of 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lant is 25000 steres per day.
The process of the sewage in the plant is that the sewage runs from pumphouse
to sand sinking pond, enters the pond of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disinfection pond, then enters calculation trough ,at last lets out. The process of the sludge is that: Surplus sludge from the sedimentation tank enters concentration pond, enters digestion pong, then it is dehydrated, at last it is carried out of the plant.
The outlet water of the plant meets the level one of the National Sewage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
There is an Anaerobic-Anoxic-Oxic more than the craft of SBR in the craft of CASS. it prevents sludge from eapending,promots releasing phosphorus ,and
strengthens anti-nitration.
Key words: The Anaerobic-Anoxic-Oxic; Taking off the nitrogen and the
phosphorus;
第一部分
第1章 設計概論
1.1 設計任務
本次畢業設計的主要任務是完成某經濟技術開發區A2/O 工藝處理城市污水設計。工程設計內容包括:
1.確定開發區排水體制,完成排水管網規劃設計圖;
2.進行污水處理廠方案的總體設計:通過調研收集資料,確定污水處理工藝方案;進行總體布局、豎向設計、廠區管道布置、廠區道路及綠化設計;完成污水處理廠總平面及高程設計圖。
3.進行污水處理廠各構築物工藝計算:包括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每位學生要求至少有一個構築物的設計達到施工圖深度)、設備選型,圖中應有設備、材料一覽表和工程量表。
4.進行輔助建築物(包括鼓風機房、泵房、加葯間、脫水機房等)的設計:包括尺寸、面積、層數的確定;完成設備選型和設備管道安裝圖。
1.2 開發區概況及自然條件
1.2.1 開發區概況
1.城市規劃
江陰臨港新城位於江陰市西部,東臨主城區、北枕長江、西面和南面與常州接壤,下轄「兩街、兩鎮、一辦」:夏港街道、申港街道、利港鎮、璜土鎮、港口辦事處,總計行政區劃面積18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20萬人。2005年12月, 臨港新城被列入無錫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五大新城之一;2006年1月,臨港新城開發建設正式啟動;2006年9月,臨港新城被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同時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命名為江蘇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
江陰臨港新城始終堅持「以港興城、港以城興、港城共榮、互動發展」的戰略,全力打造蘇錫常都市圈臨港產業中心和江陰城市副中心。全面做好港口碼頭、臨港產業、國際商務、現代服務、綠色生態等「五篇文章」,加快實施《臨港新城培育四大千億產業集群綱要》,推動經濟與城市全面轉型、同步提升。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根本。依託港口,發展低碳、新材料、機械裝備、現代物流四大臨港特色產業,全力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是構築臨港新城新一輪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優勢,打造臨港經濟新增長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2.地面水環境狀況
在開發區范圍內長江為主水體,根據江陰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編制的《江陰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質量報告書》,在上述7 個水體中共布設監測點19 個,並分枯水期和平水期對其進行采樣監測。長江水質檢測結果為:在枯水期平均值超標的(按地面水環境質量三類標准GB383888)污染物主要有生化需氧量、亞硝
酸鹽氮、凱式氮、總磷和大腸菌群等五項;在平水期平均值超標的主要有凱氏氮和總磷兩項。其中枯水期BOD5 值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別為6.42mg/L 和5mg/L ,分別超標0.6 倍和0.25 倍,亞硝酸鹽氮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別為0.26mg/L 和0.15mg/L ,分別超標0.73 和0.06 倍,凱式氮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別為5.91mg/L 和3.91mg/L ,分別超標4.91 倍和3.91 倍,總磷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別為0.197mg/L 和0.089mg/L,分別超標2.94 倍和0.78 倍, 大腸菌群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別為920000個/升和191333 個/升,分別超標91 倍和18 倍;而平水期凱式氮最高值和平均值分別為0.083mg/L和0.073mg/L ,分別超標0.66倍和0.46倍。另外根據開發區地面水環境質量評價結果也可以看出,長江申港段污染負荷比最大,在枯水期超標的評價參數是生化需氧量、亞硝酸氮、凱式氮和總磷;在平水期超標的評價參數是總磷和凱式氮。
3.開發區排水現狀及規劃
開發區為新建區域,根據開發區排水總體規劃,以採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統為宜。開發區范圍內的雨水根據道路布置情況,依據道路控制高程分散排入現有明渠或湖汊入湖,開發區污水將匯集排入長江。目前開發區已初具規模,隨著開發區的建設及工業企業的逐步開工,開發區的廢水排放量將不斷增多,對上述已被污染的長江申港段將進一步加大其污染負荷比,給開發區環境將帶來嚴重的影響,也將直接影響到開發區的投資環境。另外,開發區位於長江江陰段上游,未經處理的污水直接排入長江,也將對武漢市江段的水質及飲用水源的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為優化投資環境,改善和提高城區生活環境質量,保證城市居民身體健康,決定修建分流制排水系統和開發區污水處理廠。
1.2.2 開發區的自然條件
1.氣象資料
開發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其氣象特徵如下:
(1) 氣溫
年平均氣溫:15.1℃;最高氣溫:38.3℃;最低氣溫:-3.4℃。
(2)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1108.5mm ;年平均降雨天數:105.2 天。
(3) 濕度
年平均相對濕度:72%
(4)降雪
24 小時最大積雪深度:15.0cm(2008年南方雪災) 。
年降雪日:一般在10 日以內
(5)風
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偏北,冬季以北風和東偏北為主,夏季多為東南風。
年平均風速:2.7m/s ;最大風速:19.1m/s 。
(6)霧日數
年平均霧日數:28.4 日;年最小霧日數:10 日。
(7)蒸發量
年平均蒸發量:1294mm 。
1.2.3 設計水量與水質
⒈ 設計水量
污水量標准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兩部分。開發區的綜合用水量定為625升/人.日,綜合污水量按照給水量標準的80%計,則平均污水量標准為500 升/人.日。
按近期規劃人口10 萬人計算,則該污水處理廠的近期設計污水量為:平均日25000m3/d 。
2.污水水質及凈化要求
原污水水質:COD 320mg/L,BOD5 150mg/L,SS 200mg/L,TN 35 mg/L,NH3-N 15mg/L,TP 4 mg/L。
污水經處理後應符合以下具體要求:
CODCr≤60mg/L,BOD5≤20mg/L,SS≤20mg/L,TN ≤15 mg/L,NH3-N≤5mg/L,TP 1 mg/L。
第2 章總體設計
2.1 排水體制
在城市和工業企業中通常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水,排水系統,也就是將城鎮的污水、廢水和雨水系統有組織地排除與處理的工程設施。排水系統通常由排水管網和污水處理廠組成。這些污廢水是用一個管渠系統還是用兩個、三個管渠系統來排,構成了不同的排除方式,稱之為排水系統的體制。
2.1.1 合流制排水系統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排水體制為合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統就是將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水用一個管渠系統匯集排除的系統。這種體制有下面兩種方式:
1.合流制
這種方式是將管渠系統分成若干排出口,將混合污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就近排八水體。這是一種合流制排水方式,國內外許多老城市幾乎者是採用這種簡單的排水方式。在過去,工業尚不發達,人口少,污水相對不大,採取水體的自凈作用,這種排水體制被長期採用。但是在當今,科技的發展,人口增加,使污水不斷增加,水質也日趨復雜,從環保衛生上來看,合流制是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目前情況就不宜再採用這種排水體制。
2.1.2 截流式合流制
這種方式就是在江河岸邊修建截流干管,並在合流干管與截流干管交匯設置溢流井。晴天時,混合污水全部由截流干管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雨天時,當混合水是超過截流干管輸水能力後,其超出部分通過溢流並泄八水體。這種體制對帶有較多懸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污水都進行處理,對保護水體是有利的,但周期性地給水體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很明顯,同為合流制,它又前者優越。這種方式,對一些舊城合流制排水系統改造是可以考慮加以採用的。
2.1.3 分流制排水系統
當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雨水用兩個或兩個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時,稱為分流制排水系統。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系統稱為污水排水系統;排除雨水的系統稱為雨水排水系統。這種體制又有兩種方式:
1.完全分流制
將城市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排到污水系統和雨水排入到雨水系統的體制為分流制。污水排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雨水直接排入水體,對於新建城市、新的開發區和新建住宅小區,大都採用這種形式,分流制系統是把城市污水全部送到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放水體,對環保衛生及防止水體污染方面無疑是比較好的排水體制。
2.不完全分流制
只建污水排水系統,未建雨水排水系統,雨水沿著地面、道路邊溝和明渠泄入水體。對於常年少雨、氣候乾燥的城市可採用這種制。
2.1.4 排水體制的比較
排水體制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對環境的污染。直泄式合流制是不經任何處理把混合污水排入水體,其對水體污染的嚴重性是不言而喻的,截流式合流制能將晴天時全部生活和工業廢水及降雨時較臟的初期雨水截走,送往污水處理廠,這對保護水體是有利的,但在暴雨時,仍有部分混合污水通過溢流井進入水體,造成污染。分流制排水系統,將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廠處理,但初期雨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是其不足之處。一般情況下,分流制比截流式合流制在防止水體污染方面更為優越,而且較靈活,較易適應發展的需要,因此應用較廣泛。
從基建投資方面來看,合流制只需一套管渠系統,其斷面尺寸與完全分流制的雨水管渠基本相同,雖然合流制在污水泵站及處理廠規模上要大一些,造價要高一些,但在總體造價還是低於完全分流制,大約要低20-40%。不完全分流制由於沒有雨水排水系統,所以其投資最省,施工期最短,發揮效益也快,所以對於一般新建地區,地形坡度比較好,雨水又能沿坡度流入水體,為節約初期投資,可先採用不完全分流制,以後隨著建設的發展,再逐步造雨水管渠。
從維護管理方面來看,合流制管渠維護管理較簡單,對於管渠中的沉積物也可利用雨天的大流是來沖刷,但污水泵站、處理廠因晴雨天的排水量變化幅度較大,增加了運行管理上復雜性。相比之下分流制污水管渠和污水處理廠,流量變化不大,不致產生沉澱物,有利於污水處理廠和管渠的運行管理。
2.1.5 排水體制選擇
選擇排水體制時,應當根據當地的實際條件和環保要求,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確定。
1.新建城市
(1)對於新建城市,當地形有利,在城市發展初期,可採用不完全分流制。人衛生角度上看,雖然雨水沿著地面流動,會帶入一些污染物質進入水體,但由於最骯臟的生活污水已用污水管渠收集並加以處理,因此不致於對環境衛生產生很大影響;從經濟上看,由於只建污水管渠,造價可大為降低,這在城市發展初期具有很大經濟意義;從技術上看,由於已預留雨水管渠的位置,它可隨城市發展逐步增設雨水管渠,成為較理想的完全分流制。
(2)對於建設水平要求較高且面積較大的開發區城市,應採用完全分流制。
2.舊城改造和擴建
舊城排水系統的改造和擴建,應在原排水體制的基礎上加以考慮。
舊城排水系統,一般均為沒有污水處理廠的合流制排水系統,污水就近排入水體,
沒有預留埋設其他管線的地方。因此要將它改造為完全分流制,這在經濟上要花費一筆可觀的費用,在技術上也十分困難,往往難以實現。且附近水體又缺乏足夠的自凈能力時,才可考慮改建成其他體制。
3.因此,對某城區排水系統的改造和擴建工程中,採用具有截流制合流制排水系統為宜,截流後污水排入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總之,影響排水體制的因素較多,我們應立足於本地實際條件,同時考慮
污水管排水能力發展的餘地,使城市排水體制更加合理完善。根據該經濟開發區的較為平坦的地勢因素,故管道敷設主要以管長最短為原則,沿街道敷設,一起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排入長江。
2.2 污水處理廠設計規模
污水量標准包括生活污水和工業污水兩部分。開發區的綜合用水量定為625 升/人.日,綜合污水量按照給水量標準的80%計,則平均污水量標准為500 升/ 人.日。
按近期規劃人口10 萬人計算,則該污水處理廠的近期設計污水量為:平均日25000m3/d。
第3 章污水處理廠設計
3.1 污水處理廠址選擇
污水廠廠址選擇應遵循下列各項原則
1、應與選定的工藝相適應
2、盡量少佔農田
3、應位於水源下游和夏季主導風向下風向
4、應考慮便於運輸
5、充分利用地形
本開發區在總體規劃、專業規劃及開發區建設中,已按自然地形,用地規劃預留了污水處理廠位置。
3.2 污水污泥處理工藝選擇
3.2.1 水質
根據《江陰臨港新城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及江陰臨港新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委員會「污水處理廠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會專家組意見」,開發區管委會參照類似地區的污水水質及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18918-2002) 提出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指標列於表3.1 污水處理廠進、出水水質指標
單位:毫克/升 表3.1
序號
項目
原污水質
出水水質
1
BOD5
160
20
2
CODCr
400
60
3
SS
125
20
4
TN
45
20
5
NH3—N
28
8(15)
6
TP
5
1
3.2.2 污水、污泥處理工藝選擇
1. 處理工藝流程選擇應考慮的因素
污水處理廠的工藝流程系指在保證處理水達到所要求的處理程度的前提下,所採用的污水處理技術各單元的有機組合。
在選定處理工藝流程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各處理單元構築物的形式,兩者互為制約,互為影響。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選定,主要以下列各項因素作為依據。
① 污水的處理程度
② 工程造價與運行費用
③ 當地的各項條件
④ 原污水的水量與污水流入工程
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約2.5萬噸,屬於中小規模的污水處理廠。按《城市污水處理和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推薦,20萬t/d規模大型污水廠一般採用常規活性污泥法工藝,10-20萬t/d污水廠可以採用常規活性污泥法、氧化溝、SBR、AB法等工藝,小型污水廠還可以採用生物濾池、水解好氧法工藝等。對脫磷脫氮有要求的城市,應採用二級強化處理,如A2 /O工藝,A/O工藝,SBR及其改良工藝,氧化溝工藝,以及水解好氧工藝,生物濾池工藝等。
A2O工藝污水處理量:25000m3/d
氧化溝工藝污水處理量:3000m3/d
SBR工藝污水處理量:5000m3/d
2.適合於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除磷脫氮工藝
該污水處理廠要求對原水中的氮、磷有比較好的去除,應採用二級強化處理。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和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推薦,以及國內外工程實例和豐富的經驗,比較成熟的適合中小規模具有除磷、脫氮的工藝有:AA /O 工藝,A/O 工藝,SBR及其改良工藝,氧化溝及其改良工藝。A/O工藝、AA/O工藝、各種氧化溝工藝、SBR工藝這些從活性污泥法派生出來的工藝都可以實現除碳、除氮、除磷三種流程的組合,都是比較實用的除磷脫氮工藝。
一、A2O處理工藝
(1)A2/O 處理工藝是Anaerobic-Anoxic-Oxic 的英文縮寫,它是厭氧-缺氧-好氧生物脫氮除磷工藝的簡稱,A2/O 工藝是在厭氧-好氧除磷工藝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該工藝同時具有脫氮除磷的功能。
(2)A2/O 工藝的特點:
A: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境條件和不同種類的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能同時具有去除有機物、脫氮除磷功能;
B:在同時脫氮除磷去除有機物的工藝中,該工藝流程最為簡單,總的水力停留時間也少於同類其它工藝。
C:在厭氧-缺氧-好氧交替運行下,絲狀菌不會大量繁殖,SVI 一般小於100,不會發生污泥膨脹。
D:污泥中含磷量高,一般為2.5%以上。
由於該設計對脫氮除磷有要求故選取二級強化處理,並且污水處理量25000m3/d。所以A2O工藝符合要求。因為這種工藝具有較好的除P脫N功能;具有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作用的能力,減少的污泥排放量;具有提高對難降解生物有機物去除效果,運行效果穩定;技術先進成
熟,運行穩妥可靠;管理維護簡單,運行費用低;沼氣可回收利用;國內工程實例多,容易獲得工程設計和管理經驗技術先進成熟,運行穩妥可靠,最為重要的是該工藝總水力停留時間少於其他同類工藝,節省基建費用,佔地面積相對較小,在市場經濟的形勢下,寸土寸金,該工藝無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3.A2/O 法同步脫氮除磷工藝的原理:
A2/O 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厭氧、缺氧、好氧區。原污水從進水井內首先進入厭氧區,同步進入的還有從沉澱池排出的含磷迴流污泥,本反應器的主要功能是釋放磷,同時部分有機物進行氨化。污水經過第一厭氧反應器進入缺氧反應器,本反應器的首要功能是脫氮,硝態氮是通過內循環由好氧反應器送來的,循環的混合液量較大,一般為2Q(Q——原污水流量)。混合液從缺氧反應器進入好氧反應器——曝氣器,這一反應器單元是多功能的,去觸BOD ,硝化和吸收磷等項反應都在本反應器內進行。這三項反應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O3-N ,污泥中含有過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 則得到去除。流量為2Q的混合液從這里迴流缺氧反應器。
選定核心構築物後,本設計的工藝流程也就相應確定了。
3.3 主要生產構築物工藝設計
3.3.1 進水泵房
污水進水泵房由格柵間、泵房組成(泵房配電間設於離泵房不遠的地方,具體布置見污水廠平面總體布置圖,另外廠內另設有集中變配電間、中控室)。
⑴ 格柵間平面尺寸:長×寬=7.15 米×6.60 米,地下深6.53 米,為鋼筋砼結構,格柵間內設三道進口粗格柵,兩道為機械格柵,另一道為人工輔助格柵。機械格柵寬1.00 米,高2.70 米,柵條間隙20 毫米,安裝傾角600 ,機械除渣。人工格柵(在機械格柵檢修時做應急用)寬2.00 米,高2.70 米,柵條間隙、安裝傾角均同機械格柵。
⑵ 泵房採用半地下室鋼筋砼結構,平面尺寸:長× 寬=8.00 米× 16.60 米,地下埋深6.78 米,採用立式污水泵抽升污水,泵房內設五台型號為250QW700—11—37 的立式污水泵(四用一備)。單泵流量為690 米3/時,揚程為11.5 米,轉速970 轉/分,電機功率37 千瓦。每台泵出水管上設微阻緩閉止回閥,起吊設備採用電動單梁起重機,最大起重量為2 噸。
3.3.2 細格柵和沉砂池
共設兩道進口細格柵,安裝在出水井與沉砂池的連接渠道上,用於去除進廠污水中較大的漂浮物和懸浮物,以保證後續處理工藝的安全運行。細格柵(一期)分兩組設置,每組設2 道進口機械弧形細格柵(旋轉角為90。)及1 道人工應急格柵(國產),渠寬為1.3m,柵隙寬為10mm,最大過柵流速為0.9m/s 。格柵的運行由格柵前、後水位差自動控制。柵渣由設於平檯面以下的國產無軸螺旋輸送器輸出後外運處置。沉砂池採用了旋流式沉砂池(分兩組設2 池,型號旋流式沉砂池Ⅱ7),單池直徑為3.05m、池深為3.13m,採用氣提排砂,在排砂之前有一氣洗過程,這使得排出的砂含有機物較少,有利於污水的後續生物處理及泥砂的處置。由兩座沉砂池排出的泥砂經2 台國產的砂水分離器處理後外運處置。
3.3.3 A2/O 池
A2/O 生物池分兩組(共2 座),污泥負荷為0.12kgBODs/(kgMLSS·d),污泥濃度為3.3 g/L,單池平面尺寸為51.80m×38.7m(包括隔牆厚度),池深為5.2 m(有效水深為4.5 m),每池分三區即厭氧區、缺氧區及好氧區,厭氧區設4台、缺氧區設4 台進口潛水攪拌機,單台攪拌機的功率為2.3 kW。好氧區設有2938 個進口膜式微孔曝氣器,曝氣量為1~3m3 /( h × 個)。每池設有3 根進氣總管,每根總管設有1 個進口電動空氣調節蝶閥(用於調節供氧量)。A2/O 工藝需有大量的混合液迴流(一般為處理水量的2~4 倍),這使得其能耗較高。為此,在設計時結合了循環流式生物池的特點,採用了類似氧化溝循環流式水力特徵的池型,省去了混合液迴流以降低能耗,同時在該池中獨辟厭氧區除磷及設置前置反硝化區脫氮等有別於常規氧化溝的池體結構,充氧方式採用高效的鼓風微孔曝氣、智能化的控制管理,這大大提高了氧的利用率,在確保常規二級生物處理效果的同時,經濟有效地去除了氮和磷。該系統較常規A2/O 工藝降低能耗約0.045(kW·h)/m3。
『貳』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 200字
開題報告中的選題是關鍵,選題即選擇適當的題目,提出做什麼。
一、選題依據(包括選擇課題的背景、選題研究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早在十九世紀中末葉,世界上就出現了旋耕機,1910年左右才達到實用水平,1922年首先在澳洲和英國推廣實用,以後擴展到以歐洲為主的許多國家。1930年以後,日本又將歐洲旱地使用的旋耕機成功地運用到水田。所以旋耕機在近幾十年內有了較大的發展。目前,從國外的旋耕機使用情況來看,多數安有安全離合器,有兩種以上刀滾轉速,三四種刀型,配有鐵輪或者膠輪限深裝置。我國旋耕機的發展,是先有與手扶拖拉機配套的旋耕機。輪式拖拉機的配套旋耕機是從1959年開始研製的,到1963年已有十幾種不同型號的旋耕機 用於生產。
近些年來,由於國家對農業生產越來越重視,糧食生產產量從而得到穩步提升。但是在很多地方,人們仍習慣採用傳統的耕作方式進行農業生產,造成春冬季節地表的長期裸露,這樣就會導致我國許多地區耕地的土壤表層有機物質和水分的嚴重流失,從而加劇土壤貧瘠化和生態環境惡化。同時,由於長期對土地營養物質的大肆吸收,導致農田土壤肥力日趨下降,土地得不到很好的休養生息,進而導致農業生態系統逐漸惡化,嚴重製約我國糧食產量的進一步提高。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基本方向。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改革深入,小型農機現在已經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要求,合理有效地組裝各種功能的工作部件和裝置形成的多功能旋耕機越來越成為研究方向,這樣, 結 構 緊 湊,功 能 齊 全,機 動 性 、操 作 性 好,能 提 高 經 濟 效 益。 旋耕機是拖拉機的主要配套農機具之一,對土壤進行旋耕作業,將犁和耙二道工序合為一體,適合水田和早地耕作,尤其適合北方旱地作業,主要用以完成耕整碎土作業;專門設計的滅茬機主要用以打碎淺土裡的留茬根部;專門設計的秸桿還田機主要是對留在地里的秸桿(例如麥桿、棉花桿、玉米桿等)進行粉碎後還田。上述三種作業機具,工作原理相同,結構也相差不大,不同的是旋耕刀具工作轉向與前進的驅動輪同向,滅茬機及秸桿還田機的刀具工作轉向與驅動輪前進相反,且這三種作業機要求的刀具轉速相差較大。
如何實現旋耕、滅茬、秸桿還田三種作業功能在同一機具上完成,一直是急待農機科研工作者解決的設計難題。因此,設計一種能方便變換刀具旋向和轉速,可以按照需要完成旋耕、滅茬、秸桿還田三種作業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旋耕機,能夠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實現農業機械化進程。
二、選題研究現狀(包括目前國內外對本選題的研究情況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國外旋耕機的發展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起始於英、美,由3一4 kw內燃機驅動,主要用於庭院耕作,直至IJ型旋耕刀研製成功後,旋耕機才進人大田作業川。旋耕機切土、碎土能力強,一次旋耕能夠達到一般犁耙作業幾次才能達到的碎土效果,而且旋耕後的地表平整、松軟,更能滿足精耕細作的要求。使用旋耕機能有效縮短工序時間,從此成為現代農業的象徵。旋耕機的樣式,不是一成不變。旋耕機的發展,伴隨著技術的改進,而隨著每一次突破性的技術革新,旋耕機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上世紀初,日本從歐洲引進旱田旋耕機後,經過大量的試驗研究,研製出適用於水田耕作要求的彎刀,解決了刀齒和刀軸纏草問題。二戰以後,新式旋耕機在日本全國迅速普及,日本農業,得到長足的發展。中國約一半的耕地是水田,日本研製新型旋耕機並大范圍使用的成功經驗,對我國而言,很具有借鑒性。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和應用旋耕技術。諸如美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瑞士、芬蘭、 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國家,在果樹和蔬菜地上已經十分廣泛地使用各種小型旋耕機械進行旋耕、犁耕、開溝、起壟、中耕、培土、鋪膜、打孔、播種、灌溉和施肥等作業項目。荷蘭、以色列、日本、美國等國家對溫室用作業機具進行了系統的開發、研究、推廣和應用,許多作業項目如耕整地、播種、間苗、中耕和除草都已實現了機械化。
中國對旋耕機的研究,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當時主要研製與手扶拖拉機配套使用的旋耕機,後來又研製出了與中型輪式拖拉機配套的旋耕機。70年代初,我國終於完成了與當時國產各類拖拉機配套的系列旋耕機的設計,旋耕機開始在北方平原旱田得到大面積的推廣應用。旋耕機在我國的發展,經歷了單機研製、發展系列產品、新產品的開發和換代三個階段。隨著現代種植、耕作農藝的發展,在旋耕機基礎上,還產生了多用途的聯合復式作業機。新型系列旋耕機採用新型旋耕刀,綜合了合理的速度參數、幅寬和復式作業功能,滿足不同的耕作用途與農藝要求。新型的自走式驅動型旋耕機,強化土壤耕作過程,滿足不同條件下的不同土壤類型,一次耕作可以聯合作業,有自身動力驅動,作業時不需要牽引功率,減少了功率的消耗,更加節能環保。當前,我國旋耕機的使用范圍不斷擴大,從應用最廣的北方旱地,逐漸蔓延到南方水田,牧場、荒地和果林等都有使用旋耕機進行耕耘作業。
目前,在國內成型的旋耕機械產品中,以卧式旋耕機為主流,該種旋耕機對土壤適應性強、混土效果好,一次性作業可達到翻土、碎土和平整地表的要求。但一般耕深較淺,漏耕嚴重,工作部件易纏草堵泥且作業時消耗功率較大,為此,
近幾年推出了立式和斜置式旋耕機。立式旋耕機主要適用於滅茬作業,斜置式旋耕機是一種綜合了犁耕與旋耕的特點,功耗低,耕作質量好的新型耕作機具。在卧式旋耕機中,按旋耕機切刀軸與拖拉機輪子的轉向可分為正轉和反轉兩種。旋耕機切刀軸與拖拉機輪子轉向一致的正轉旋耕機,反之,為反轉旋耕機。反轉旋耕機是在正轉旋耕機的基礎上提出的,後來又推出了潛土反轉旋耕機和正反轉旋耕機。反轉旋耕機可作為大中型聯合收割機的主要配套機具,能形成土壤埋茬,有利於秸稈還田,實現增加土壤有機質的目的。潛土反轉旋耕機可加大深耕,還可有效地解決刀軸前方壅土問題。正反轉旋耕機通過傳動機構和工作部件的結合,能使切刀軸正反轉,同時完成滅茬和旋耕作業,實現一機多用。旋耕機入土深度一般小於旋耕部件半徑的10%~20%,考慮到旋耕部件半徑大小所需的相適應的單位能耗,應使旋耕機刀軸距地面較深。有的設計依據旋耕部件與耕深的相對關系,把中央調速器直接安裝在旋耕部件的軸上。這樣可保證農具的最小能耗,最小的材料消耗和較好的工作質量。旋耕機刀刃口曲線大多採用阿基米德曲線,另外等角對數曲線、正弦指數曲線等也有所應用。近幾年,我國學者提出了多種刃口曲線,如節能型刃口曲線設計、平面型和曲面型正切面的設計、放射螺線作為生成過渡面的曲導線設計等。近些年來,為適應當前生產需要,還開發出1.25~2.80m幅寬多種型號的旋耕機。如南昌旋耕機廠生產的1GN系列和1G系列多種型號的旋耕機;江蘇省連雲港旋耕機集團公司生產的1GE2 210型旋耕機和1GQN 250S 型耕機。目前我國使用的聯合作業機型有1GH 280 型松旋起壟機、1GSZ 210/280型組合實旋耕多用機、1GZJ 210型旋耕滅茬聯合整地機、1GLT4型松旋滅茬起壟通用機及1QH 280D型滅茬旋耕多用機等.
但是,我國旋耕機任然存在以下主要問題:1、拖拉機動力輸出軸容易損壞;
2、十字萬向傳動軸使用壽命短;3、缺少與大功率拖拉機配套的.旋耕機;4、作業性能滿足不了當今農業要;5.缺少與大功率拖拉機配套的旋耕機。除此之外,由於設計材質及生產工藝等方面的原因,國產的旋耕機械在工作時易發生十字萬向傳動軸損壞、拖拉機動力輸出軸容易損壞、整機作業性能不穩定和易纏草堵泥等問題。這些都有待於今後在設計和製造過程中去解決。
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應用研究
任務書包含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 設計(論文)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引言。介紹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的現狀、本文的主要內容、本文的創新和不足。
第二部分,公允價值與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相關理論。
第三部分,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計價基礎選擇的變遷。
第四部分,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應用的現狀。
第五部分,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運用中的完善建議。 姓名: 劉永兵 學號: 0121003920804
(二) 完成的主要任務及要求:
主要任務:首先對課題有總體的認識,包括查詢文獻了解公允價值引用歷史和局限性以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復雜性,分析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對策,從而為今後規范財會從業人員會計操作提供依據。
具體要求:
1)認真科學地收集、整理、分析文獻資料;
2)根據研究分析文獻資料的結果,詳細分析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局限並探尋解決方案;
3)用事實說話,且數據准確、可靠,論據充分;
4)語言通順,邏輯性強 。
(三) 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
2014.02.15~2014.03.01 准備開題報告,撰寫第一稿大綱。
2014.03.01~2014.03.08 完成開題報告,交指導老師審閱。
2014.03.09~2014.04.01 修改開題報告、畢業論文大綱、英文翻譯,並定稿。
2014.04.01~2014.04.20 撰寫論文第一稿交指導老師審閱,並進行修改。
2014.04.20~2014.05.15 撰寫論文第二稿交指導老師審閱,並進行修改。
2014.05.16~2014.05.25 根據論文定稿格式要求,完成論文定稿。
2014.05.26~2014.05.31 准備好畢業設計所有相關材料;准備答辯。
(四) 必讀參考文獻:
【1】田春曉.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適用范圍的思考[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1(17)
【2】徐文娟.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涉及的稅種探析[J]. 企業家天地(理論版). 2011(07)
【3】李忠海.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的國際比較與啟示[J]. 中國證券期貨. 2011(07)
【4】楊繼明.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處理疑點解析[J]. 審計月刊. 2011(07)
【5】呂繼英,王竹南,余紅. 不等價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處理之完善[J]. 財會月刊. 2011(17)
【6】馬悅,邵頌豪.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換入資產定價方法比較[J]. 財會月刊. 2011(16)
【7】陳立波,李谷音.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潤操縱影響分析[J]. 財會通訊. 2011(13)
【8】黃媛. 具有商業實質的非貨幣資產交換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及對策[J]. 商業文化(下半月). 2011(04)
【9】高玉紅. 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重難點解析[J]. 財經界. 2011(02)
【10】周炳偉.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現狀與改進[J]. 會計師. 2011(01)
【11】高春連. 對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的思考[J]. 現代商業. 2010(36)
【12】周玉清. 淺析《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會計准則[J]. 商場現代化. 2010(34)
【13】趙艷.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思考[J]. 財會通訊. 2010(28)
【14】金永,玄立平.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換入資產入賬成本探析[J]. 財會通訊. 2010(28)
【15】翁玉良.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下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J]. 東方企業文化. 2010(12)
【16】段曉宇,章新蓉.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確鑿證據”操作化的探討[J]. 商業會計. 2010(11)
【17】盧梅華. 新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准則變化對企業的影響[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10(06)
【18】潘煥娣. 關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認定問題的研究[J]. 商品與質量. 2010(S5)
【19】徐擘. 公允價值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 2010(05)
【20】FASB, APB29, Accounting for Nonmonetary Transactions.
【21】FASB, FAS153, Exchanges of Nonmonetary Assets.
【22】James M. Fornaro, Rita J. Buttermilch, and John Biondo. Accounting for
Non-monetary Exchanges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SFAS153 [J].The CPA Journal. 2008.2
【23】KPMG LLP(US). Accounting for Nonmonetary
Transactions[M].Defining Issues. 2004.12
【24】J. David Spiceland, James F. Sepe, Lawrence A.Tomassin.i 2004. Intermediate accounting. 3rd ed. Irwin: Mc Graw-Hil,l 478~18533
;『叄』 建築給排水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格式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怎麼寫
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
(適用於工科類、理科類專業)
課題名稱
副 標 題
學院(系)
專 業
學生姓名
XXXXXX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給水排水工程 XXX 學 號 XXXX
2008
年 3 月 19 日
一、畢業設計(論文)課題背景(含文獻綜述)
1986 年以來, 隨著建築業的發展、建築給水排水專業迅速發展, 已成為給水排水中不可缺少而又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
這一時期內, 在專業隊伍上已具有積累了一定經驗並經過專業培訓的設計、施工、安裝管理人員。在技術上, 積累了以前的實踐經驗、借鑒了國外的新技術,專業技術有了明顯的突破和發展, 其中消防給水系統在建築給排水中的發展尤為突出。在組織上, 成立了全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標准技術委員會和中國土木學會給水排水學會建築給水排水委員會。近年來學術活動踴躍, 並加強了國際間的技術交流。在1996 年召開了全國建築給水排水青年工程師大會, 舉行中日學術交流會, 並參加了國際給水排水會議(W PC) 等加強了技術聯系。此外, 這個階段內我國建築給排水產品設備的發展也促進了建築給排水技術的發展。建築給水排水技術的發展是與科研工作、工程實踐(設計、安裝)、產品開發等多方面有關。近年來, 高層建築給排水日趨增加, 例如上海在浦東將建成的金茂大廈( 88 層, 420m ) 和上海國際環球金融中心(Shanghai World Finance Center 96 層, 465m ) , 促進了建築手掘給排水技術的發展。我國在這方面的科研基礎工作還做得較少, 但在工作實踐中特別是設計方面已處於一定的水平。在產品開發上, 也不斷引進先進國家的技術。為了使傳統的給排水工程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在我國的經濟條件下有機結合, 我國正積極發展水工業,作為給水排水工程在21世紀的新發展。其中也要求建築給排水向舒適、衛生、安全可靠發展。
1 給水
1. 1 供水方式
在居住小區給水的供水方式中, 逐步向多種形式發展。傳統的屋頂水箱供水具有系統可靠、簡單, 降低用水高峰值以緩解用水的供需矛盾, 能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的壓力, 投資省、維修方便等優點兄嘩。但也存在水質畢塵核易被污染、水壓不足、抗凍性差、影響建築外觀、增加結構荷載等問題。上海市規定, 新建住宅區規模在400戶以上多層住宅, 不宜採用水箱供水方式, 可採用水池——水泵等給水方式。
在高層建築給水方式中, 一般有分區串聯供水方式和分區並聯供水方式。
1. 2 增壓設施
在我國城市供水管網中, 管網最不利處的水壓要求≮0. 1M Pa, 並且城市水廠的供水發展速度滯後於住宅和公共建築用水需求的發展速度, 加之管道的老化、承壓能力下降, 故對於大多數建築的供水來說都需要局部加壓和水量的貯存、調節。我國常用的增壓設施是水泵、氣壓給水設備和變頻調速給水設備, 後二者技術的運用已日趨成熟。
1. 3 減壓方式
在高層建築中主要運用減壓閥、水箱、水泵三種方式來進行給水的豎向分區。現在採用最多的是減壓閥,它克服了佔地多、噪音大、二次污染、造價高的缺點。在生活給水系統中, 通常採用彈簧減壓閥。生活給水系統要求衛生潔具的最大靜水壓力≯0. 6M Pa, 住宅、旅館、醫院等分區壓力控制在0. 3- 0. 35M Pa, 辦公樓等僅白天活動的建築分區壓力控制在0. 35- 0. 45M Pa。在消防給水系統中, 我國目前多採用比例式減壓閥來分區。消火栓給水系統控制最
不利消火栓處的最大靜水壓力≯0. 80M Pa, 自動噴水滅火給水系統控制管網內的工作壓力≯1. 20M Pa。
1. 4 儲水裝置
在外部管網供水不足的情況下, 設鋼筋混凝土貯水池, 其底部及內壁應鋪設白瓷磚。設於屋頂的調節水箱, 從材料和加工方式上向多元化發展, 有鍍鋅、搪瓷、復合鋼板, 還有採用塗塑、玻璃鋼和不銹鋼的水箱, 目的是克服水箱的二次污染、減輕結構重量和施工不便問題。
1. 5 節水技術
我國人均淡水資源並不多, 加上水污染, 使節水成為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建築給排水中, 主要是推廣節水配件和建築中水道。節水配件有液壓式沖洗水箱配件, 二檔沖洗大便器配件、屋頂水箱的配重逆開止回閥、水力控制的多功能閥以及給水的衛生器具配件, 可具有限流、溫度自動調節、高溫限制等功能。配件的改進還著重於節省用水量和防止漏水。在建築中水設計中, 將污廢水分流, 廢水經生化處理後回用, 用於沖洗廁所用水、循環冷卻水補充水等。我國的北京、深圳等城市已明確要求廢水回用, 以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1. 6 生活用水量設計秒流量計算
從1990 年至1995 年, 我國對城市生活用水定額進行了新的研究。採集了全國55 個城市的歷年資料和77 個居住小區的測試資料, 提出了不同城市規模、不同地區的居民生活用水量、綜合生活用水量等建議值。
生活給水管道的設計秒流量在《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中給出了平方根和同時使用百分比的兩種公式。近年又提出了當用水規律符合發達國家用水特點時, 按美國亨脫法(概率法) 來計算設計秒流量和熱水設計秒流量。
1. 7 分質供水
在營造現代化生活的住宅環境和高質量的生活社區中, 人們對飲用水水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改善飲用水水質, 我國最初是以小型家用凈水器的方式來處理飲用水, 其主要方式是用活性炭吸附過濾, 但是它在使用時濾料更換不易控制。近年來, 出現了「優質飲用水」這一概念, 它是指能達到直接生飲水水質標準的水, 其中有超純水、純水、蒸餾水、礦泉水和深度處理水等。優質飲用水的水源是來自城市自來水或地下礦泉水, 其處理工藝有離子交換、超濾、膜濾、蒸餾、消毒殺菌等。供水方式有桶裝供應和管道分質供應, 桶裝供應是在居住小區內設置集中的優質水供應站, 用桶裝送至居民家中或自取, 這種方式在目前佔大多數; 管道分質供水系統在上海住宅小區已建成一套, 該工藝採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預塗膜精濾、微電解和紫外線殺菌等技術, 可以去除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物質, 特別是致癌、致畸、致突變物, 同時又保留了水中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優質飲用水經凈化處理後送至每戶廚房, 採用變頻恆壓供水系統, 管道末端循環。
1. 8 隔振、防噪
在水泵的隔振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除了卧式泵外還解決了立式水泵的隔振元件, 開發了橡膠隔振器和彈簧隔振器。在水泵管路上還運用了可曲繞橡膠接頭, 防止振動和噪音
的傳遞, 現已開發出大口徑軟接頭, 還有可曲繞彎頭、異徑管接頭, 使一個配件的功能增多, 便於管路的設計布置和安裝。
在水泵的出水管上, 要求安裝消聲止回閥以及防止水錘和噪音。生活給水管內水流速度控制是, 當管徑≤25mm 時, 水流速度控制在0. 8~ 1. 2mös; 當管徑>25mm 時, 流速控制在≯2. 0mös。
2 熱水
2. 1 熱水的加熱方式和設備
熱水的加熱方式有直接加熱和間接換熱。在採用熱水鍋爐加熱設備中, 主要有燃氣熱水鍋爐、燃油熱水鍋爐, 從總體上講一次換熱的效率要高於二次換熱的效率。現國內研究出的全自動高效熱水鍋爐, 基本解決了熱水鍋爐設於樓上的安全問題, 以適用於我國南方無熱力管網的地區。在直接加熱中, 利用太陽能也取得一定進展。近二年, 國內還多次開展了熱水供應、加熱方式和設備方面的研討。
在間接加熱方式上, 採用的熱媒主要為蒸汽和熱水。其換熱設備的理論得到一定的發展, 對容積式水加熱的設計提出了「紊流加熱」的概念, 即提高熱媒和被加熱水的流速, 以提高熱媒對管壁的放熱系數和管壁對被加熱水的放熱系數, 用以改善傳熱效果。在二次加熱設備中, 出現了導流型容積式熱交換器、半容積式熱交換器、半即熱式熱交換器。在設計中已意識到綜合考慮設備的安全、先進性以及設備一次性投資與佔地面積的因素, 合理經濟地選擇加熱設備。
2. 2 熱水供應的設計計算
在綜合性熱水供應的場所,對最大小時熱水用水量的計算有了合理的認識。對熱媒耗量的計算能反映出水加熱設備的產熱水能力、熱媒的加熱能力和貯熱量之間的關系。還出現了計算系統熱量的最大極限值方法和循環水量的簡捷計算方法。
在系統設計中, 注重保持供水水壓、水溫的平衡與穩定, 以達到用水舒適、節約的目的。在冷熱水壓力平衡中, 注意控制水頭損失、重視水加熱設備的設置位置、合理選擇冷熱水的豎向分區。在穩定水溫控制中,選擇合適的水加熱設備的自動溫度調節裝置,處理好熱水的機械循環系統。
2. 3 熱水系統中的節能
熱水供應系統節能問題提到新的位置, 其節能措施有: 提高給水溫度、降低使用水溫、採用混合龍頭或恆溫調節裝置、減少熱損失、選用優質的保溫材料、改進加熱方式、選用高效換熱設備等。
2. 4 熱水的水質處理
主要是防止熱水結垢, 損壞設備管道, 降低傳熱效率。當用水量大、水質差時, 集中熱水供應系統應在加熱前進行水質軟化處理, 在處理技術上除運用加葯處理外還有運用靜電處理技術、電子處理技術和磁化處理技術, 以保證熱水在循環中的水質穩定。
此外, 熱水中的軍團菌(Legionella)問題, 也引起了關注。我國在熱水器或貯罐的容積以及構造上進行了改進, 採取了一定的抑制細菌和軍團菌滋生的條件。
3 排水
3. 1 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設計理論
塑料排水管的推廣應用, 深入了排水立管通水能力設計理論的討論。現存在三種觀點: 一是環水膜重力流理論, 它假定立管內水流壓力波動不大、不致破壞器具的水封, 由此產生了立管設計流量的負荷極限值; 二是對環水膜重力流量計算公式的否認, 在環水膜流狀態下, 建立立管氣流運動能量方程, 由此推出的立管排水量結果存在著矛盾; 三是認為環水膜重力流狀態是為達到流量計算目的而高度假設的水流狀態, 它用於計算是保守、可行的, 而用於建立氣流運動能量方程則是不全面的。在這方面國內還缺少大量的試驗和實踐來加以驗證。 立管通水能力的控制關鍵還是立管中的壓力, 它是與上述的排水量、管壁粗糙系數, 還有水流速度等因素有關。
3. 2 排水通氣技術
主要目的是提供排水中氣體的散逸, 達到透氣的作用; 防止排水系統中出現水封的負壓虹吸及正壓噴濺現象, 確保空氣的循環; 保持排水迅速通暢、安靜。其通氣方式有內(外) 通氣和透導式通氣方式。並開展了通氣閥和特製配件單立管排水系統的開發, 通氣閥用於補氣和防止管道內部氣體進入室內, 現處於工程實踐階段; 特製配件單立管排水系統已出台了設計規程,其立管的通水能力增大、減少了立管的數量。但該產品現局限於鑄鐵製品。
3. 3 屋面雨水排水問題
通過多年工程實踐經驗, 對屋面雨水排水技術已有了較全面的認識, 並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在設計中明確管路系統中水流狀態是壓力流排水還是重力流排水,這二種設計方法均列入了我國的《屋面雨水排水設計
規程》。
3. 4 小型生活污水局部處理和消毒
我國在南方地區已在一定范圍內設置建築物用的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這對建築給排水的設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築的生活污水與城市污水有一定的區別,其處理後排放標准有自己的特點。在處理工藝上常採用接觸氧化、A2O 法、SBR 工藝流程, 處理的目的以降低BOD、COD 以及氨氮指標。處理構築物可設在室外地下或建築內地下室, 材料採用混凝土、玻璃鋼或鋼結構的。建築污水處理還需考慮臭氣的排放處理。
在污水消毒上, 南方採用氯片消毒較多; 北方地區採用二氧化氯協同消毒裝置, 以電解的方式產生ClO 2混合氣體。
3. 5 衛生潔具
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衛生潔具提出新的要求, 衛生器具更注重舒適、可靠、安靜、節能, 現也出現了各類高標準的、休閑的衛生器具。國外很多知名廠家也進入我國生產各類新產品。 4 建築滅火技術
4. 1 消火栓給水系統
建築滅火設計已成為建築給水排水的重要部分。在消火栓給水系統中更注重撲救初期火災, 系統中常採用穩壓泵保持系統的常高壓。增設小口徑自救式水槍, 提供非消防專業人員
使用。在分區中有採用減壓閥的、多出口水泵的、還有採用穩壓閥的, 以保證消火栓的水壓和出水量。為保證滅火設置能及時投入運行, 加強了工作泵和備用泵的自動切換裝置。
4. 2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高層、超高層以及大規模工業建築的發展, 加強了自動噴水滅火技術的應用。自動噴水滅火設施設置在易起火部位、疏散通道、人員密集場所、不易發現火災部位、人員不易疏散部位以及需噴水降溫的地點。在高層建築中對玻璃幕牆、中庭迴廊、自動扶梯開口部位和普通防火卷簾處, 採取了噴頭加密的方式來替代水幕。在高架倉庫內引進了國外的大水滴噴頭、ESFR 噴頭,把噴水滅火從「控火」引入以「滅火」為目的。
4. 3 氣體滅火
積極應用鹵代烷的代用品。目前, 氣體滅火劑和滅火系統日趨多樣化, 有FM 200、CEA、IN ERGEN、Trio-dide 等等, 此外還有將水噴霧運用到電氣滅火, 將泡沫噴水運用到汽車庫滅火, 擴大了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應用范圍。
5 管材和設備
5. 1 管材及連接方式
在給水方面, 熱浸鍍鋅鋼管、給水塑料管和金屬塑料復合管相繼出現。硬聚氯乙烯是積極推廣應用的化學建材, 它克服了管道的銹蝕問題, 水流阻力小、重量輕、安裝方便。這些新材料已開始應用到熱水供應、飲用水系統中。
排水方面, 建設部在1989 年頒布了建築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技術規程, 並在100m 以下的建築內部排水工程中推行U PVC 管的應用。經過多年的工程實踐, 管道的伸縮、耐熱要求、抗老化性等技術問題已得到解決, 現側重於介面防漏、排水噪音控制和塑料管在高層建築中的應用。還出現了復合型塑料管減少噪音的傳出, 採用防火套管來防止高層火災的蔓延, 開始採用離心澆鑄成型或採用球墨鑄鐵管。管道的連接, 除對夾式外還有柔性連接, 如RK 型、RP 型、STL 型、ZPR 型柔性介面。
5. 2 建築給排水設備
在氣壓給水技術上, 出現了強制性水力自動補氣方式, 有補氣罐高位設置和低位設置形式; 出現可緩解、調節熱水體積膨脹量的形式, 還可專用於消防水量的調節與壓力控制。在變頻調速給水技術上, 出現了變壓變數給水設備、多點控制恆壓變數給水設備、用於生活和消防系統的雙恆壓給水設備、變頻調速和氣壓水罐相結合的變頻式氣壓給水設備。在水泵產品上, 出現了低重心、低位出水的立式水泵, 有二個或以上出水口的多出口水泵, 有適用於消防給水用的流量—— 揚程曲線平緩的水泵等等。在熱交換器生產中採取了改進措施, 如提高熱媒流速使加熱盤管顫動、行成局部紊流區、增設導流擋板、分隔水加熱和貯存區域、減少被加熱水的過水斷面、設置循環水泵以在加熱過程中不斷循環、利用蒸汽凝結水的余熱等等。另外, 國內已能生產給水減壓閥並積累了一定的測試數據。在排水上已廣泛應用潛水泵, 開發了帶撕裂功能和碾磨裝置的無堵塞排水泵。局部水處理設備, 如隔油池、沉澱池等已成系列。地漏生產有多通道、防溢、快開、可調、側牆等多種形式。建築內的生活污水處理、中水處理設備已有多種產品可供選用。游泳池水處理一體化設備, 開始應用機械制浪和
水力制浪技術設備。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 冷卻塔生產已達到國際水平, 水質處理和穩定均有相應的設備。
6 其他方面
6. 1 工程建設標准
過去, 規范編制的周期較長、內容過於簡單、技術滯後嚴重, 近年來加強了規范的修訂工作。建築給排水技術方面在有強制性規范的同時, 已完成10 多本推薦性規范, 填補了國內工程建設標準的空白。在標准圖建設上也不斷補充新的內容, 經常修改、更新, 增強可操作性。及時反映建築給水排水技術水平, 提高了整體專業的水平。
6. 2 CAD 技術的應用
CAD 技術在設計人員中已推廣應用。給排水專業出現了多種應用軟體包。在計算機繪圖方面, 能做到繪制平面圖的同時自動生成並顯示出透視圖, 使平面和三維更直觀。軟體也可在平面繪制後再生成透視圖。在軟體的開發上,突出了專業的特點, 均以AutoCAD 為平台, 但是在計算和優化方面軟體還未能較好開發。軟體處於初級繪圖應用階段。
6. 3 智能化建築中的給排水設計
重視樓宇自動化系統和運用計算機技術對給排水設備進行測量、監視及自動控制。給排水專業主要對衛生設備及滅火設備方面提出監控要求。在給水系統中,提出能對流量、壓力(壓差)、溫度、液位的監視、控制、測量、記錄; 排水系統中, 提出能對流量的測量、記錄、阻塞的顯示等; 消防滅火系統中, 提出監控方式、監測位置, 並能及時反映運行狀態。
自動化系統起步較晚, 但現已有了智能建築設計標准。在住宅區內, 給水計量開始推廣應用遠傳水表。由於產品規格偏少、投資偏大, 限制了給排水對自控的要求。
為了我國建築給水排水事業的發展,我們必須不斷地總結經驗,吸取國外的新技術,創造建築給水排水技術體系,把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技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二、畢業設計(論文)方案介紹(主要內容)
蘇中話物設備通信樓建築給水排水和消防設計的給水排水及消防施工圖的設計和編制,擴初設計說明書和各系統計算書;外文翻譯。
本建築項目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臨新城河,北臨文昌西路,本建築地下二層,地上13層,總建築面積2.9萬余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2.29萬余平方米,地下建築面積6.9萬余平方米,高59.5m,屬一類高層建築。
下二層為非機動車庫;地下一層設有一個戰時人防物資庫、水池、泵房、強弱電間等;一層與二層為客戶接待服務處;三層為食堂及餐廳;四層為會議活動室;五~七層為呼叫中心;八~九層辦公室;十一~十三層為數據機房;屋頂設機房層。
一)給水相關初步方案
本工程由城市市政自來水管進水以滿足生活以及消防用水要求,從北側文昌西路市政給水管接入,市政水壓0.16Mpa。
供水方式採用分區給水,地下室、一層以及二層採用市政管網直接供水,二層以上採用水泵和水箱相結合的「市政管網—貯水池—加壓水泵—屋頂水箱—用水點」供水系統。
水池、水泵房集中設置在地下一層。
二)排水相關初步方案
生活污廢水室內外均合流,經化糞池預處理後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網系統。
餐飲廢水廢水經隔油池除油,地下車庫廢水經隔油後提升至室外後排入市政管網。 屋面雨水採用重力流雨水系統,直接排入就近雨水檢查井。
三)消防相關初步方案
1、自動滅火系統
本工程中故除建築面積小於5平方米的衛生間、不宜採用水撲滅的電器設備間及與室外相通的敞廊以外均設置自動噴淋系統,以中危險級計算布置。
報警閥組集中設置於地下一層水泵房內。
噴淋用水通過噴淋泵從消防水池直接抽取,屋頂設消防水箱,室外設水泵結合器。 當消防水箱靜壓力不滿足要求時設增壓穩壓泵系統。
另:所有數據機房,電池室和變電所擬採用七氟丙烷FM200氣體滅火系統
一層柴油發電機房採用水噴霧滅火系統
2、消火拴系統
消火拴用水通過消防泵從消防水池直接抽取,屋頂設消防水箱,室外設水泵結合器。 各層均設置消火拴滅火系統。
擬在消火拴出口壓力大於0.5MPa處使用減壓穩壓消火拴。
當消防水箱靜壓力不滿足要求時設增壓穩壓泵系統。
3、消防水池
由於本工程只有一路進水,故設消防水池保障消防安全性。消防水池設於地下室水泵房內。大小根據自動噴淋和消火拴保護時間用水量確定。
4、滅火器配置
本工程各個樓層均應布置滅火器。辦公區域按中危險等級配置,機房區域按嚴重危險等級配置,強弱電間、電梯機房、控制室以及變電所均應加設滅火器。
四)人防工程相關初步方案
本工程地下室人防共設有一個人防物資庫。需設自動噴淋以及消火拴滅火系統。 給水,排水以及消防系統設計計算時須參考各人防工程相關規范的具體要求。
三、畢業設計(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
1)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冊(常用資料).第二版.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2) 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2冊(建築給水排水).第二版.北
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3) 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1冊(常用設備).第二版.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4)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院.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12冊(器材與裝置).第二版.北
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
5) 陳耀宗,姜文源,胡鶴均.建築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
社,1994.
6) 王增長,高羽飛,曾雪華.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第五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5.
7) 馮翠敏,付婉霞.集中熱水供應系統的循環方式與節水.中國給水排水.2001,17(9):
46~4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50015-2003.中國計劃出版社.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中國計劃出版社.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自動噴水滅火設計規范.GB50084-2001.中國計劃出版社.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1-96.中國計劃出
版社.
12) 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准圖集合訂本 S1(下).北京:中國建築標准
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
13) 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准圖集合訂本 S2(上).北京:中國建築標准
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
14) 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給水排水標准圖集合訂本 S3(上).北京:中國建築標准
設計研究所出版,2002.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人民防空地下室設計規范.GB50038-2005.中國計劃出版社.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98.中國計劃出版社.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中國計
劃出版社.
18) STD BSI BS EN 12109-ENGL.Bacuum drainage systems inside buildings.1999
19) AEA.CFX-4.2 User Guide.AEA Technology,Harewell,UK,1997
20) ATV REGELWERK(1992):Besondere Entwaesserungsverfahren Unterdruckentwaesserung
-Druckentwaesserung
『肆』 造紙廢水處理論文開題報告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造紙廢水處理論文開題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課題背景和意義
造紙工業是能耗高、物耗高,對環境污染嚴重的行業之一。造紙工業的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在世界范圍內,造紙工業廢水都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日本、美國分別將造紙工業廢水列為六大公害和五大公害之一。
在我國,造紙工業廢水污染已成為造紙生產及相關行業能否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據環保統計公報數字表明,縣及縣以上制漿造紙和紙製品廢水排放量佔全國工業總排放量的11%,僅次於化學工業及鋼鐵工業的年排水量,居第三位,其中達標排放量僅占造紙總排放量的14%,排放廢水中COD約佔全國總排放量的45%。
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廢水排放量及COD排放量均居我國各類工業排放量的首位[1]。近年經多方不懈努力,造紙工業廢水污染防治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雖然紙及紙板產量逐年增加,但排放廢水中的COD卻逐年降低。由此看出,造紙工業初步實現了增產減污的目標。但目前造紙行業約占排放總量50%的廢水尚未進行達標處理,廢水污染防治任務還相當繁重。
制漿造紙廢水是指化學法制漿產生的蒸煮廢液(又稱黑液、紅液),洗漿漂白過程中產生的中段水及抄紙工序中產生的白水,它們都對環境有著嚴重的污染。
一般每生產1t硫酸鹽漿就有1t有機物和400kg鹼類、硫化物溶解於黑液中;生產1t亞硫酸鹽漿約有900kg有機物和200kg氧化物(鈣、鎂等)和硫化物溶於紅液中。廢液排入江河中不僅嚴重污染水源,也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2]。
近年來,一些以制漿造紙為主要工藝的小型企業由於受白水困擾被迫停產或轉產。隨著造紙行業的發展,受原料林資源的約束,廢紙作為再生纖維資源在造紙工業原料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我國產量名列前幾位的造紙企業大部分是以廢紙為原料。
廢紙作為造紙原料之一,即可減輕環境污染,又可減少森林砍伐,節省原料纖維資源,緩解原料緊張局面,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盡管廢紙造紙廢水污染物產量比化學制漿造紙減少了85%以上,但廢水的COD、SS濃度仍然較高[3]。
某造紙廠主要以商品木漿為原料,生產各色特種裝飾鈦白印刷面紙、平衡紙系列、印花原紙系列、瓜子袋紙系列、特種長纖維紙系列、水松紙產品等各種高檔特種工業印刷紙以及文化用紙,總產量為1.2萬t/a,排放造紙廢水約8000t/d。
目前,這些廢水若未經處理就排入附近水體,將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1~4],同時該廠生產耗水量大,如處理後進行回用,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廢液排入江河中不僅嚴重污染水源,也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所以對造紙廢水的處理在我國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造紙白水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本論文論述的主要觀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2.1、造紙工藝
目前國內廢紙造紙主要流程為碎漿、磨漿、篩選、打漿、造紙、烘乾、卷取等[4]。簡要流程如下:
圖1造紙工藝流程
2.2、處理工藝
目前國內外針對白水所採用的處理工藝主要有以下幾種:
2.2.1、氣浮法
氣浮法是白水處理中較常用的方法。白水中所含的物質為短纖維、填料、膠狀物以及溶解物,它經過調節後在氣浮池內與減壓後的溶氣水混合,進行氣浮操作過程。完成分離後,清水入清水池供紙機回用,短纖維進入漿池供造紙機回用。氣浮法在我國造紙企業中有較廣的應用。
2.2.2、絮凝法
絮凝法在造紙白水處理中也有應用,即利用適當的絮凝劑處理廢水,可以使其中的細小纖維和其他細小固體顆粒懸浮物沉澱下來。在造紙白水的處理過程中,造紙白水先經微孔過濾處理回收纖維,降低白水中的懸浮物含量,再加入混凝劑和助凝劑,使白水中的細小纖維、填料、膠體性物質及部分溶解性有機物聚沉,處理後的澄清水可完全回用於生產或排放。
化學絮凝處理造紙白水具有投資少、工期短、處理系統運行管理簡單、操作靈活、處理效果好等特點。能有效去除再生造紙廢水中的SS、色度以及有機物等,得到的泥漿經過適當處理後還能用作生產箱紙板的紙漿,處理的上清液可以作為工業水循環使用,因此,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當顯著。
2.2.3、過濾法
應用於白水處理的過濾法常見的有兩種:真空過濾法和微濾法。
真空過濾法具有過濾速度快、處理量大、工藝過程穩定、佔地面積小、基建費用少、運行費用低等特點,處理後的白水可直接用於造紙過程。近年來國內的一些大型造紙企業大力推廣真空過濾機用於白水處理,使得白水的處理與循環回用的程度大大提高。
微濾法採用的`過濾介質為不銹鋼絲 網或化纖 網,其過濾孔徑的大小可根據用戶的廢水種類、濃度等的不同而隨意選擇,最小孔徑當量可小於20um。其優點更在於工藝簡單、佔地少、投資省;過濾能力大、效率高、運行費用低、操作極其簡便。
2.2.4、膜分離法
膜分離技術處理造紙白水,可以較徹底去除造紙白水中的金屬離子和溶解性無機鹽物質,是實現造紙零排放目標的有效措施之一。然而,膜分離法處理水量能力不大、費用較高,在用於造紙白水處理方面還處於實驗室的研究階段,距離實際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
三、課題主要內容
1、設計流量:Q=1500m3/dKz=1.1
2、進出水水質,最後出水符合《遼寧省污水與廢氣排放標准》(DB21-60-89)二級標准
3、運用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知識,理論和畢業實習中學到的實踐知識,對造紙生產工藝的最終出水進行處理設計。
4、污水處理工藝流程的確定5、主要構築物設計計算
6、依據具體地形對污水處理廠進行平面布置。
7、高程布置。
8、並對建成的運行管理提出要求和建議。
9、在對造紙廢水(白水)進行設計過程中,要知道造紙廢水中是多種多樣的,不能設想只用一種處理方法,就能把污染物取值殆盡,往往要採用多種方法組合的處理工藝系統,才能達到處理效果。應盡量選取較好的處理方法。
10、在對廢水處理工程設計過程中,應盡量運用清潔生產的理念,降低廢水中復雜成分,使得在後續廢水處理中降低難度和提高效率。
四、課題研究 方案
廢紙回收利用過程中,從工藝上分為抄紙段產生的廢水稱為白水。由於白水日排水量大,含有大量的軟纖維和填料,懸浮物含量高,它所引起的污染令世人矚目。目前,國內外處理造紙自水的方法主要有氣浮法、絮凝沉澱法、過濾法、膜分離法等,綜合各種方法的優缺點,我選擇氣浮法進行對造紙污水(白水)進行處理。
採用混凝氣浮為主的工藝流程處理造紙廢水,處理後出水SS、CODcr和BOD5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90%、74%和80%以上,出水達到設計要求,可以直接回用於生產工藝中,並可回收紙漿。實現了生產用水的閉路循環運行,達到了廢水零排放。此工藝避免了生化處理佔地面積大、投資和運行費用高等缺點,並且處理費用低,運行穩定,維護簡單,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氣浮法在我國處理造紙污水(白水)普遍使用,氣浮法不僅經濟效應低,並且處理效果非常好,佔地面小,運行操作簡單[6]。
結合造紙廢水目水質的特點,實驗擬採用採用混凝氣浮+水解酸化+接觸氧化的處理工藝。
五、日程安排
1、資料收集、 方案對比20xx.3.xx~20xx.3.23一周。
2、撰寫開題報告、開題答辯、英文翻譯20xx.3.24~20xx.3.30一周。
3、主體構築物設計計算20xx.3.31~20xx.4.6一周。
4、附屬構築物及高程設計計算20xx.4.7~20xx.4.13一周。
5、流程圖、總平面圖繪制20xx.4.14~20xx.4.20一周。
6、高程圖繪制20xx.4.21~20xx.4.27一周。
7、構築物圖繪制20xx.4.28~201.5.4一周。
8、構築物圖繪制20xx.5.5~20xx.5.11一周。
9、構築物圖繪制20xx.5.12~20xx.5.18一周。
10、設計說明書編制20xx.5.19~20xx.5.25一周。
11、修改設計說明書20xx.5.26~20xx.6.1一周。
12、修改圖紙20xx.6.2~20xx.6.8一周。
13、畢業設計答辯20xx.6.9~20xx.6.15一周。
六、 參考文獻
[1]田啟平.斜 網-混凝沉澱-二段A/O組合工藝處理造紙廢水的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xx,2.
[2]胡雪蓮,葉新強,龐艷.生化法處理廢紙再生造紙廢水.環境工程.20xx.6,22(3):43~44.[3]丘旭平.非脫墨廢紙造紙廢水處理工藝研究及實例.造紙科學與技術.20xx,26(3):60~62.
[4]董海山.廢紙造紙廢水處理技術研究與治理實例. 中國造紙.20xx,25(5):34~36.[5]萬金泉,王艷,張燕聰等.廢紙造紙廢水特點及其處理技術.造紙科學與技術.20xx,24(5):58~60.
[6]景鋒,王耀新,宋文菊.聚合氯化鋁和PAM處理造紙廢水中白水的機理和效果.黑龍江環境通報.20xx,26(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