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水處理水質異常的處理流程

水處理水質異常的處理流程

發布時間:2023-07-12 08:05:32

水處理設備異常時怎麼處理

大體處理步驟來如下:
1.發生設備源異常時,值班人員應迅速消除對人身設備的危害,找到原因,正確處理,消除故障,做到不擴大事故,不影響供水;
2.在故障處理過程中,值班人員應項班長、值長、車間領導匯報,聽從指示,採取有效措施;
3.故障消除後,應將發生的一切現象,異常情況、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和消除故障採取的措施,有值班人員作詳細記錄。

污水處理廠中水污染處理流程中的步驟有哪些

這個具體看你需要處理的污水含有哪些有害物質,比如說:污水中酸專鹼污染物多那就要屬進行酸鹼和處理,污水中含油廢水,那麼則需要進行去油處理。所含污染物不同,那麼處理步驟,工藝也是不同的。所以這具體還是要看污水含哪類別的污染物了。舉個例子:生活污水處理流程。

生活污水中含有主要污染物是來自人們生活用水,主要污染物是不可溶與水的各種懸浮物,氮磷含量高,直接排放會使水體富營養化,一般採用處理工藝就是A2O工藝。具體步驟:

污水經過格柵會攔截部分污水中懸浮物,然後進入初沉池,由於重力作用沉澱,經過格柵以及自然沉澱方法基本去除90%剩餘隨著污水進入生物反應池,經過微生物厭氧、缺氧、好氧段的處理,最終被分解。分解完經過消毒就可以排放了。

工藝流程圖:

❸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

污水處理的基本流程如下:

1、污染源、水量、水質

確定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來源,是哪個環節那個因素導致;最好後期無論在管理上還是在技術上做的清潔生產。水質情況也是要確定,建議不間斷規律性的取樣做檢測從而得出科學的水質情況。水量也是是污水處理的規模,一般設計就打不就小,並且應該長遠規劃考慮後期的規模。

2、污水排放標准

這個排放標准,如果能零排放最好。前期在做環境影響評價的時候,一定要溝通好,這個標准很大程度上影響這個整個項目的造價。

3、污水處理方案、工藝、佔地、經濟性

尋找有經驗,做過類似案例的環保單位,邀請其勘查現場,給其提供水質檢查報告或者提供多次提取的水樣,審核通過的環評資料以及指定污水處理設施規劃場地,要求環保單位按照現有情況出污水處理方案(含污水處理工藝、佔地面積、運行維護費用)及造價等。

4、把控施工質量

施工前准備工作、施工過程中隱蔽工程檢查工作,嚴格按照設計規范經行有序施工。

5、試車、調試、人員培訓

項目施工完成之後要做好單一設備試車、一聯動設備試車,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試車完成之後要進水調試、待檢測合格之後方可完成。後期一定要系統的經行相關資料提交、人員培訓等等

6、日常維護

設備日常維護一定要按照環保單位提供的相關維護資料操作,嚴謹私自維修變更設備型號等等。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❹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如下:

方法:物理法

物理法污水處理就是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主要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水的化學性質。

流程:沉澱

污水流入池內由於流速降低,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在中立的作用下進行沉澱,而使固體物質與水分離。

這種工藝分離效果好,簡單易行,應用廣泛,如污水處理廠的沉砂池和沉澱池。沉砂池主要去除污水中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物,沉澱池則主要用於去除污水中大量的呈顆粒狀的懸浮固體。

❺ 自來水廠進行水質處理的流程

自來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質之一,當我們輕輕擰開水龍頭的時候,潔凈的自來水「嘩嘩」地奔流而出,這時它離我們是那麼的近;但當問起自來水是怎樣流進入千家萬戶的,它似乎又離我們那麼的遠。

其實,自來水的生產流程並不簡單,(共分為四道生產工序),讓大家增進對自來水生產的了解:

第一道生產工序--反應,其過程包括「原水--→混合槽--→網格反應池」。原水是指未經加工的自來水生產用水,振華水廠的生產原水來自離市區30多公里外的大沙河水庫。通常原水中都帶有諸如藻類、腐殖質、泥沙之類的輕微顆粒,這時自來水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原水中投加「凈水劑」——鹼式氯化鋁(俗稱為礬),鹼式氯化鋁在原水中可產生正電荷,令水中的輕微顆粒受靜電作用而形成較大的顆粒團,以易於沉澱。而「前加氯」則可根據原水情況選擇是否投加,其作用主要有:①助凝劑,主要是氧化水中的腐殖質和膠體,使之能產生混凝沉澱;②殺藻劑,根據原水中的藻類含量多少而決定是否投加(水中藻類的含量過高可產生異味),以殺滅藻類。「前加泥」是水中藻類過多時,增加水中的吸附能力,使凈水劑能起到更有效作用。「前加鹼」是原水PH值過低時,影響水體的混凝沉澱效果,故要投加石灰等鹼類,增加水的沉澱效果,並使其出廠水PH值保持在中性。原水在投加凈水劑等多項葯劑之後,再經過混合槽和網格反應池,這樣水中的輕微顆粒就有足夠的時間形成較大的顆粒團。

第二道生產工序--沉澱,其過程包括「網格反應池--→斜管沉澱池」。這時,原水從網格反應池流入斜管沉澱池,在水中較大的顆粒團在通過沉澱池的斜板時,就會附著並沉澱到斜板的底層,經此處理後的水質變得近乎清澈如鏡。而沉澱下來的污泥定期經排泥車排走,保持沉澱池的潔凈。

第三道生產工序--過濾,其過程包括「斜管沉澱池--→氣水反沖洗濾池--→清水池」。潺潺清流順著斜管沉澱池上面的集水槽匯集流入濾池,水中的細微雜質被濾池中的濾沙過濾和吸附之後(當濾沙中的細微雜質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濾池也要定期進行〃氣水反沖洗〃清洗,以保持良好過濾效果),潔凈澄清的濾後水沿著管道流往清水池進行貯存,並在清水中再次投加入液氯進行一段時間消毒,對水體的細菌、大腸桿菌等病菌進行殺滅,整個凈水處理過程到此就已完成。

第四道工序--加壓供水,其過程包括「清水池--→二級泵房--→供水管網」。經消毒後的自來水貯存在清水池中,通過水廠二級泵房的水泵加壓之後,潔凈的自來水沿著供水管道,流入千家萬戶。

目前,絕大多數以地面水為水源的城市水廠,都採用混凝、沉澱、過濾和消毒的常規處理流程。該經典物化處理工藝已延續百餘年,所變動的僅僅是在池型上有所發展。隨著原水中有機污染的加重,該常規處理工藝已明顯不適應目前的原水水質狀況。由於水中粘土等雜質微粒表面附著某些有機污染質,增加了雜質微粒的親水性,提高雜質膠粒的負電性,使其更加穩定地存在於水中。因而一般凈水廠大多數採用預氯化手段,直接向原水大量加氯或須用折點加氯,以氧化水中有機污染質,使水易於混凝澄清,以求水廠出水的渾濁度、色度、酚、鐵、錳等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標准。但在預氯化過程的同時原水中的腐殖酸、富里酸等有機碳容易氯化脫碳,形成氯仿等三鹵甲烷類潛在致癌物質,如此處理得到的生活飲用水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安全。美國曾於1975年1-4月對80個城市水廠(98.8%的水廠用氯消毒,75%水廠採用原水預氯化工藝)進行對照檢測,結果是:原水平均含氯仿0.36微克每升,自來水平均含氯仿45微克每升;日本大阪市1976年5月結紫島、庭窪和平野三座凈水廠的原水和自來水中氯仿含量進行對照檢測,結果是:原水含氯仿0.7-0.9微克每升,自來水含氯仿40-55.6微克每升。上述二組數字的自來水中氯仿含量均比原水中氯仿含量增加五、六十倍以上,絕對值也較高。因此,自來水中氯仿等三鹵甲烷類有機物大量增加必須引起高度警覺。

美國環保衛生機構的專家指出,自來水中存在20多種致癌物。動脈樣硬化的基本原因是水中的氯,而與之相聯系的諸如心力衰竭和大部分常見的硬化形式,本質也是由氯引起的。至少9%有膀胱癌和18%的直腸癌與飲用經過加氯處理的自來水有關。

❻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

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2、二級處理—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

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

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6)水處理水質異常的處理流程擴展閱讀:

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

1、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2、溶解氧

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

3、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處理工藝

❼ 污水廠異常情況處理

一、水量不足

當水量不足時,工藝控制如下:
1. 提升泵房盡量保持水泵平穩進水,但需避免水泵低液位運行。
2. 水量在設計水量的50%以下,污水處理系統單組運行(雙組系統)或間歇運行(單組系統),注意監控生化系統運行參數(DO、pH、MLSS等),及時調整工藝。
3. 迴流比控制在50-100%。
4. 二沉池投入一半。
二、水量超過設計負荷
當水量超過設計負荷時,工藝控制如下:
1. 提升泵房滿負荷生產,但不超過設計負荷的變化系數。
2. 粗、細格柵現場連續開啟,並及時清除柵渣。
3. 水量突增初期,污水處理系統曝氣設備全開,注意監控生化系統運行參數(DO、pH、MLSS等),及時調整工藝。
4. 加大生化池上清液、二沉池出水及總出水的抽檢頻次。
5. 二沉池全部投入使用。
6. 隨著生化系統逐漸穩定,DO上升,系統氨氮較低,可考慮減少曝氣設備的開啟台數及開啟頻率。
三、污泥膨脹
當出現污泥膨脹時,值班人員應馬上向生產主管匯報,通知化驗室立刻採集水樣,對水樣BOD、COD、MLSS、DO、PH、SV進行測定和進行生物鏡檢,再根據現場情況初步分析污泥決定採取下列何種措施。污泥膨脹最突出的表現是污泥沉降性能指標SVI大於150%。污水中如碳水化合物較多,溶解氧不足,缺乏氮、磷等養料,水溫高或pH值較低情況下,均易引起污泥膨脹。此外,超負荷、污泥齡過長或有機物濃度梯度小等,也會引起污泥膨脹。排泥不暢則引起結合水性污泥膨脹。
針對引起膨脹的原因工藝調整如下:
1. 缺氧、水溫高等加大曝氣量,或降低水溫,減輕負荷,或適當降低MLSS值,使需氧量減少等;
2. 污泥負荷率過高,可適當提高MLSS值,以調整負荷,必要時還要停止進水「悶曝」一段時間;
3. 缺氮、磷等養料,可投加硝化污泥或氮、磷等成分;
4. pH值過低,可投加石灰等調節pH(6-8);
5. 污泥大量流失,可投加5-10mg/L氯化鐵,促進凝聚,刺激菌膠團生長,也可投加漂白粉或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抑制絲狀繁殖,特別能控制結合水污泥膨脹。此外,投加石棉粉末、硅藻土、粘土等物質也有一定效果。
四、污泥解體
當出現污泥解體現象時,表現現象為:處理水質渾濁、污泥絮凝體微細化,處理效果變壞等。
工藝應如下調整:
1. 對進水水質進行化驗分析,確定是污水中混入有毒物質時,應考慮這是新的工業廢水混入的結果,應減少進水水量加大曝氣量,盡快使生化系統恢復活性。
2. 調整進水量。
3. 調整迴流污泥量控制MLSS。
4. 調整曝氣量,控制溶解氧在2.0mg/L左右。
5. 調整排泥量。
五、污泥脫氮效果差
污泥在二沉池呈塊狀上浮的現象,並不是由於腐敗所造成的,而是由於在曝氣池內污泥齡過長,硝化過程進行充分,在沉澱池內產生反硝化,硝酸鹽的氧被利用,氮即呈氣體脫出附於污泥上,從而比重降低,整塊上浮。所謂反硝化是指硝酸鹽被反硝化菌還原成氨或氮的作用。反硝化作用一般溶解氧低於0.5mg/L時發生。
試驗表明,如果讓硝酸鹽含量高的混合液靜止沉澱,在開始的30-90mm左右污泥可以沉澱得很好,但不久就可以看到,由於反硝化作用所產生的氮氣,在泥中形成小氣泡,使污泥整塊地浮至水面。在做污泥沉降比試驗,只檢查污泥30mm的沉降性能。
因此,往往會忽視污泥的反硝化作用。這是在活性污泥法的運行中應當注意的現象,為防止這一異常現象的發生,應採取增加污泥迴流量或及時排除剩餘污泥,或降低混合液污泥濃度,縮短污泥齡和降低溶解氧濃度等措施,使之不進行到硝化階段。
六、沉澱池異常
6.1 出水帶有大量懸浮顆粒
1. 原因
水力負荷沖擊或長期超負荷,因短流而減少了停留時間,以至絮體在沉降前即流出出水堰。
2. 解決辦法
均勻分配水力負荷;調整進水、出水設施不均勻,減輕沖擊負荷影響,有利於克服短流;投加絮凝劑,改善某些難沉澱懸浮物的沉降性能,如膠體或乳化油顆粒的絮凝;調整進入初沉池的剩餘污泥的負荷。
6.2 出水堰臟且出水不均
1. 原因
污泥粘附、藻類長在堰上,或浮渣等物體卡在堰口上,導致出水堰臟,甚至某些堰口堵塞導致出水不均。
2. 解決辦法
經常清除出水堰口卡住的污物;適當加葯消毒阻止污泥、藻類在堰口的生長積累。
6.3 污泥上浮
1. 原因
污泥停留時間過長,有機質腐敗。
2. 解決辦法
一是保持及時排泥,不使污泥在二沉池內停留時間太長;檢查排泥設備故障;清除沉澱池內壁,部件或某些死角的污泥。二是在曝氣池末端增加供氧,使進入二沉池的混合液內有足夠的溶解氧,保持污泥不處理於反硝化狀態。對於反硝化造成的污泥上浮,還可以增大剩餘污泥的排放,降低SRT,控制硝化,以達到控制反硝化的目的。
6.4 浮渣溢流
1. 原因
浮渣去除裝置位置不當或去除頻次過低,浮渣停留時間長。
2. 解決辦法
維修浮渣刮除裝置;調整浮渣刮除頻率;嚴格控制浮渣的產生量。
6.5 污泥管道或設備堵塞
1. 原因
二沉池污泥中易沉澱物含量高,而管道或設備口徑太小,又不經常工作造成的。
2. 解決辦法
設置清通措施;增加污泥設備操作頻率;改進污泥管道或設備。
6.6 刮泥機故障
1. 原因
刮泥機因承受過高負荷等原因停止運行。
2. 解決辦法
縮短貯泥時間,降低存泥量;檢查刮板是否被磚石、工具或松動的零件卡住;及時更換損壞的連環、刮泥板等部件;防止沉澱池表面積冰;調慢刮泥機的轉速。
七、生化池泡沫問題
在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當發現生化池中產生大量泡沫時。立刻向生產主管匯報,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採取何種措施消除泡沫。一般可以採取以下三種措施:第一,用自來水或處理後的出水噴灑生化池水面。第二,投加消泡劑,如柴油,煤油。第三,加大迴流污泥量,增加生化池中活性污泥的濃度。
八、生物除磷效果差
厭氧區應保持嚴格厭氧狀態,即溶解氧低於0.2mg/L,此時聚磷菌才能進行磷的有效釋放,以保證後續處理效果。而好氧區的溶解氧需保持在2.0mg/L以上,聚磷菌才能有效吸磷。因此,當出水出現總磷不達標時(>1 mg/L),則視具體情況可通過調整鼓風機的充氧量和調節迴流污泥量使得溶解氧在厭氧區控制低於0.2mg/L,好氧區控制在2 mg/L以上。

❽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及處理流程

污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有物理法、生物法以及含銷槐化學法等等。

1、物理法

即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

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斗虧、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污水處理初級工的水平的標准:

1、污水流量及其單位換算,污水水質指標CODcr、BOD5和SS等基本知識。

2、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各構築物及附件名稱、用途及相互關系。

3、污水來源及水質、水量變化規律,出水水質的要求。

4、污水處理安全操作規程及崗位責任制。

5、污水處理主要設備的名稱、性能、功率、流量、揚程、轉數次電器機械基本知識。

6、主要工藝管路的走向、用途及相互關系,各種閥門的啟閉要求及對工藝的影響。

7、污水一級處理的談友原理及污水二級生物處理的基本知識。

閱讀全文

與水處理水質異常的處理流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療廢水國家排放標准 瀏覽:723
石英砂多介質過濾器廠家電話 瀏覽:61
lsc500樹脂 瀏覽:182
污水處理電費占運行費用比 瀏覽:164
曝氣生物濾池污水廠 瀏覽:53
天津工業廢水治理企業 瀏覽:44
用什麼洗空調濾芯 瀏覽:257
老式泰山25拖拉機提升器總成 瀏覽:965
污水泵空氣開關跳閘為什麼 瀏覽:235
sbs樹脂可剝漆 瀏覽:961
溫江凈水過濾 瀏覽:13
小區飲水機廢水能用嗎 瀏覽:889
過濾網廠家58同城 瀏覽:112
廣州醫用超純水器供水設備多少錢 瀏覽:952
大金空調室內機提升泵 瀏覽:172
正規濾芯怎麼用 瀏覽:2
樹脂包清洗 瀏覽:506
超濾膜凈水器需要清洗一次 瀏覽:750
汽油濾芯螺絲滑絲了怎麼辦 瀏覽:274
臨湘污水處理哪裡有賣的 瀏覽: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