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污水處理設備怎麼調試
根據計算設計標准來調試,調試主要就是不斷實踐,實踐數據越接近標內准越好。調試范圍包括設備運容行狀況,檢測儀器儀表情況、泵類每小時轉速、風機運行轉速、供氧量多少、溶解性氧是多少、出水水質是多少等等並且每次都要做好記錄,多次調試。總結經驗分析數據。結果一點點在向設計參數靠近即可。
Ⅱ 我是做檔發廠污水處理的用的ao工藝厭氧池好氧池加了很少的泥請問怎麼調試,進水cod為1000,ph2-12之間
郁悶打了半天字跳電了,
A池和O池加泥量都控制在35%吧,含水量在85%以下的,最好是這版種泥
前期操作先調節權PH至7左右。
至於調試,厭氧先進水,讓投入的污泥適應污水,稍加點營養物質,比如白糖,。好氧悶曝吧,也投加營養物,白糖,
樓上哥們說的MLSS也測著,要是有條件能做鏡顯最好,觀察污泥生長情況,
直到污泥開始正常生長,開始進水,量不要太大,
基本情況就這樣子了,要是有問題可以HI我。
Ⅲ 污水處理廠進水量僅為設計規模的百分之十時如何調試
應該有2組池,先培養抄一組池,另一組池等水量達到再調試。
不管什麼工藝,調試採用SBR, 即進水、曝氣、沉澱、排水,污水的多少只要進完水,就曝氣,沉澱,排水、閑置時間長一點。先把菌培養出來。沒水了,就停。有污水等多了,啟動風機,先復活微生物,再進水處理。培養前十幾天,進水不多。正常後間歇運行。
Ⅳ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系統調試與設計
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系統調試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設計的每個細節都會影響最後的使用,每個環節的處理都很關鍵。中達咨詢就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系統調試與設計和大家說明一下。
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大量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其中較多城鎮污水處理廠採用A2/O工藝,通過對豹澥污水處理廠的設計、施工以及調試全過程參與,提出合理化建議和改進措施,為設計、施工監管、調試提供一些經驗,也為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良好運營創造條件。對設計、施工、調試及運營提供四位一體的思路具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
1 工程概況
豹澥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7×104m3/d,遠期規模為22×104m3/d。污水處理廠廠址位於光谷七路與高新三路交匯處東北側,總控制用地面積為18ha(270畝),其中一期工程用地5.9公頃(88.5畝)。污水處理廠出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A標准,並經專用尾水出江管道排往長江。
2 設計進出水水質及工藝流程
2.1設計進出水水質
該污水處理廠服務區域的規劃定位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入駐企業以光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工程與新醫葯為主。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准。
2.2工藝流程
該污水處理廠採用設置選擇段的多點進水A2/O-微絮凝過濾工藝,工藝流程如圖所示
進水
3 各環節的銜接
3.1前處理部分
粗格柵及細格柵在來水渣量較小時,根據格柵前後的液位差啟停周期較長,但在格柵前面聚集有較多浮渣,因此在單機調試時,調整為根據時間間隔自動運行,時間間隔根據渣量情況進行調整。同時取消格柵前後的超聲波液位差計,可減少維護量和降低投資。
在初期污水量較小時,按照等水量配備提升泵。即使僅啟動一台提升泵,且將頻率調到低限,提升泵也僅能運行10分鍾左右就會降到低液位,造成頻繁啟停水泵,運行管理非常麻煩。對於初期水量較小的污水處理廠,設計盡量考慮大小泵進行匹配,必要時同時考慮進行變頻調節。從調試時發現,水量較小時,在集水井內非常易於沉積泥砂,且污水處理廠的集水井的泥砂非常難以清理。設計時應考慮在提升泵出口設置沖洗旁路和引用曝氣沉砂池風機的風管到集水井,對集水井定期進行沖洗,將泥砂提升到沉砂池進行處理。同時沉砂池至少為兩系列,在事故時,也易於在不停機的條件下進行檢修清砂。
根據《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要求,進水應進行水質監測。水質監測的自動取樣儀的取樣口設於細格柵之前,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取樣管的吸口經常會被大的雜質堵塞,影響自動取樣儀正常運行。經細格柵攔截後的污水中大顆渣大大減少,因此,在設計時,應考慮將自動取樣儀取樣點設於細格柵之後。
在調試曝氣沉砂池設備時,主要檢查除砂機的運行平穩性。在設備沿軌道運行過程中,會出現軌道跳培卜躍的現象,經過分析認為,每條軌道一般由幾段組成,兩條軌道的幾段不易平行,造成除砂機行進時跑偏,軌道輪在自行調整情況下,出現抖動現象。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對兩軌中心距、兩軌頂面高差、軌道接頭錯位進行了安裝誤差要求,但對每一根軌道配鎮穗的直線特性沒有規定,因此應在設計的安裝圖中增加相關部分的安裝誤差要求。在發現該現象後,可以通過調整每條軌道的直線特性而得以解決。如果設計採用將軌道與埋件直接連接的方式,則無法進行下一步的處理;因此建議設計應要求設備軌道採用壓板的連接方式,方便設備調試進行調整。
在調試過程中,粗、細格柵的柵渣都非常易於掉落到輸送設備之外,通過現場調整,發現格柵落渣區域大於輸送設備的寬度,無論如何調整,都不能保證將柵渣完全收集。增加一條柔性收集板,將格柵出渣口下沿與輸送設備銜接。但設備一般並不配帶該柔性收集板,因此建議設計時就要充分考慮。
在安裝和調試閘門及堰門類設備時,施工及調試人員易產生閘門、堰門不用檢查、調試的想法,經常忽略閘門及堰門的安裝和調試。造成閘門軌道旅運安裝的精度不能滿足要求,甚至左右兩條軌道偏差巨大,隨著閘門的提升,閘板甚至跳出軌道;或者在閘板啟閉過程中,閘板隨著軌道逐步傾斜,造成閘板卡在軌道內,增加開啟難度。閘門軌道槽在閘門安裝完畢後,導軌旁的密封不到位,漏水嚴重,影響閘門使用功能。而設計要求採用二次灌漿方式密封,因預留導軌兩側的空間偏小,無法良好處理。建議設計應在導軌兩側留足100~150mm的空間進行二次灌漿。
3.2生化處理部分
該工程採用多點配水改良A2/O生化處理工藝。生化池選擇區、厭氧段、缺氧段採用立式渦流攪拌機進行攪拌,好氧區採用無終端循環流池型,內設管式微孔曝氣器進行曝氣。分別在選擇區、厭氧段、缺氧段設置不銹鋼堰門,通過調節各區域堰門開度調整各處理單元進水量。
該工程的調節堰門長度有3.5m、2.5m、1.5m三種規格,材質均為SS304,採用手動啟閉機啟閉。安裝過程中,發現堰長3.5m的堰門,與池壁不能很好吻合。調查分析發現,與調節堰接觸的3.5m長的牆面存在不平整現象;預埋埋件時,該組埋件表面平整度未控制;同時供貨設備因長度較長,在生產及運輸過程中易產生邊形。以上幾方面原因造成安裝完成後,進行清水聯調時,幾台堰門根本無法形成有效的密封,進水量較小的情況下,進水都從堰門旁滲入生化池內。通過調整堰門的橡膠密封高度,重新對門框與埋件之間的空隙進行二次灌漿。處理後,堰門的滲漏大大減小,但仍不能滿足最大正向工作水頭時泄漏量≤1.25L/min·m,對運行控製造成影響。工藝設計對結構專業應有相關平整度、垂直度要求,則能很好的實現專業銜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寬度超過2m的堰門不易控制閘門的垂直度,垂直度調整好以後,啟閉幾次垂直度就會改變,造成閘板傾斜,啟閉不順暢。從現場運行情況看,在調整各堰門開度時,一般根據操作人員的經驗進行調整,實際控制誤較大。設計應在堰門板旁用醒目的標識漆標上精度為cm的水位刻度,可為操作人員帶來便利。同時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堰門500mm的可調高度,將進水堰門的寬度減小,減小利用水位刻度計算出水量誤差。採取該措施後,可降低由於堰門太長造成的設備變形的風險以及減小結構施工誤差對設備安裝的影響。
3.3二沉池
該污水處理廠採用周進周出的輻流式二沉池,在調試過程中極易出現出水不均勻現象,運行過程中出現厭氧污泥漂浮現象。除了在運行過程加強排泥措施外,施工和單機調試過程同樣要對下面進行關注。
(1)輻流式二沉池的圓度要密切關注,控制在規范要求的范圍內,否則太大的誤差,造成吸泥管與池周的間距變化太大,甚至需要切除部分排泥管。
(2)輻流式二沉池全池底面的水平誤差控制在5cm以內,基本能夠通過刮泥機調節到位,但超過該數值,達到10cm時,必然影響排泥管的坡度,造成排你不暢,最終造成運行時,產生厭氧現象。
(3)出水不均勻,主要是由於出水堰安裝精度不滿足要求。在現場調試式,採用先初調水平度,在滿水實驗時,將水位調控到出水水位,進行二次精調,現場調試表明,全池水平度精度可以控制在1mm以內,遠遠高於規范要求。
3.4結論
污水處理工程的成功運行,與設計、施工、調試及運行管理都有關系,只有在各個環節都要進行精細的工作,才能讓最終的運行管理更加方便。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Ⅳ 污水處理前期工藝調試的一般步驟以及需要注意哪些呢
看你什麼工藝了 厭氧和好氧的不是很一樣的
但是為了調試的進度 前期都是要投加污泥的
完整版的 如下
調試方法
(一)准備工作
1.人員准備:
a.工藝、化驗、設備、自控、儀表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各一人。
b.接受過培訓的各崗位人員到位,人數視崗位設置和可以進行輪班而定。
2.其他准備工作:
a.收集工藝設計圖及設計說明、自控、儀表和設備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b.檢查化驗室儀器、器皿、葯品等是否齊全,以便開展水質分析。
c.檢查各構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尺寸、標高是否與設計相符,管道及構築物中有無堵塞物。
d.檢查總供電及各設備供電是否正常。
e.檢查設備能否正常開機,各種閘閥能否正常開啟和關閉。
f.檢查儀表及控制系統是否正常。
g.檢查維修、維護工具是否齊全,常用易損件有無准備。
h.購置絮凝劑。
(二)帶負荷試車
開啟水處理設施、管道中所有閥門和閘閥,啟動進水泵送水,根據各構築物進水情況,沿工藝流程適時啟動其他設備。在此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檢查進線總電流是否符合要求,變配電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各種設備工作情況是否正常以及能否滿足設計要求,儀器儀表工作是否正常,自控系統能否滿足設計要求。第二、用容積法校核進出水、迴流以及剩餘污泥流量計計量是否准確,校核各種儀表,檢測進水水質,測量流速,測量並記錄設備的電壓、電流、功率和轉速。第三、及時解決試車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第四、編制設備操作規程。
(三)活性污泥培養
活性污泥培養的實質就是在一段時間內,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中產生並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其培養方式主要有連續式和間歇式。
1.連續式培養:連續式培養是指在連續進水、連續出水的情況下進行的活性污泥培養方式。選擇該種培養方式的條件是要有足夠的進水,即日進水量至少可以滿足一台進水泵24小時的水量,連續式培養的優點是培養時間短,微生物所需馴化時間短。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根據來水量的大小確定進水泵開機台數和生物池開啟組數,格柵機、沉砂池、二沉池全開,開啟外迴流泵(若有內迴流泵,選擇不開),迴流量控制在大於100%,曝氣區溶解氧大於2mg/l,生物池流速平均不小於0.3m/s,絕對流速不小於0.2m/s,連續運行。在此過程中,每天做好各項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的測定。當sv%達到10%以上時,活性污泥培養即告成功,此時的出水BOD5、SS、COD等指標一般可達到設計要求。
2.間歇式培養:間歇式培養是按進水、曝氣、沉澱、撇除上清液等四個階段往復循環的培養方式,是在進水量小不能滿足連續運行的一種培養方式。其特點是微生物積累周期長,馴化時間長,操作工作量大。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同時開啟進水泵、格柵機、沉砂池,待生物池充滿水後開始曝氣,同時停止進水,定時測量生物池,當COD、SS明顯小於進水時停止曝氣,沉澱2小時後再進水,同時撇除上清液。在此過程中的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的測定及完成的標志同連續式培養。
(四)活性污泥馴化
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於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群。具體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後,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DO在厭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在缺氧池控制在0.5mg/l以下,在好氧池控制在2-3mg/l,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於5小時,外迴流比50%~100%,內迴流比200%~300%,並且,每天排除日產泥量30%~50%的剩餘污泥。在此過程中,每天測試進出水水質指標,直到出水各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五)工藝控制參數的確定
設計中的工藝控制參數是在預測的水量、水質條件下確定的,而實際投入運行時的污水廠其水量水質往往與設計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根據實際水量水質情況來來確定合適的工藝控制參數,以保證運行的正常進行和使出水水質達標的的同時盡可能降低能耗。
1.工藝參數內容:
需確定的重要工藝參數有進水泵房的控制水位、沉砂池排砂周期、生物池溶解氧DO及氧化還原電位ORP、污泥迴流比R、污泥濃度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指數SVI、污泥齡SRT、剩餘污泥排放周期及日排放量、二沉池泥面高度等,其中影響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進水水位的高低和污泥濃度MLVSS的大小,影響脫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溶解氧DO和污泥齡SRT。
2.確定方法:
進水泵房水位在保證進水系統不溢流的前提下盡可能控制在高水位運行。用每天排除大海量的體積與集砂容積對比來確定排砂周期,排砂量體積小於集砂容積。生物池DO及ORP根據厭氧池放磷情況、缺氧池反硝化情況、好氧池吸磷和硝化情況來確定,一般情況下厭氧池的DO小於0.1mg/l,缺氧池的DO小於0.5mg/l,好氧池的DO控制在2~3mg/l之間,厭氧池ORP小於-250mv,缺氧池ORP在-100mv左右,好氧池ORP大於40mv。迴流比R的大小應根據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和磷的釋放來確定,一般情況下80%左右較合適。污泥濃度MLVSS通過污泥負荷來確定,脫氮除磷工藝的污泥負荷一般在0.12kgBOD5/(kgMLVSS*d)左右較合適。污泥齡SRT要考慮設計水質的要求,對脫氮除磷工藝而言,其一般控制在8天左右。(六)工藝控制規程:
工藝控制規程主要是用來指導生產運行的,是工藝運行的主要依據,其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第一,各構築物的基本情況;第二,各構築物運行控制參數;第三,設施設備運行方式;第四,工藝調整方法;第五,處理設施維護維修方式。工藝控制規程應在工藝參數確定後編制。
(七)調試中的其他工作:
污水廠要正確運行,還應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其主要包括管理制度、崗位職責、操作規程、運行記錄、設備設施檔案等,在調試過程中可分步完成上述工作。
三、應注意的問題
1.通過前對所有設施、管道及水下設備進行檢查,徹底清理所有雜物,以避免通水後管道、設備堵塞和維修水下設備影響調試的順利進行。通水後進行水下設施設備的維護困難相當大,主要是因為維修需將水池放空,而水池的容積小則幾千個立方,大則上萬立方,放空一次相當費時費工,特別是有活性污泥後,水往哪放本身就是個問題,放出去會發生污染事故,放到別的池子往往又裝不下。因此,在通水前一定要認真檢查、清理。
2.對進水水質嚴格進行監控,尤其是PH,超過要求時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否則會使培菌工作前功盡棄。
3.培菌初期,曝氣池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嚴重時會堆積兩三米高,污染走道和現場儀器儀表,這一問題是培菌初期的必然現象,只要控制好溶解氧和採取適當的消泡措施就可以解決。
4.自來水水量和壓力大小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視,在調試過程中,化驗室和污泥脫水的一些儀器、設備對水量和水壓有嚴格的要求,若達不到要求,這些儀器、設備將無法使用。污水廠一般遠離城市,處於自來水的管網末梢,水量水壓通常很小,因此,應設置一定的裝置以提高水量水壓。
四、建議
工藝調試是關繫到污水處理廠能否正常運行及效益能否充分發揮的重要工作,它有技術性強、難度高等特點,需要具備污水處理知識和長期運行經驗的專業人員或專業機構來實施,因此,建議有關部門將工藝調試列入項目,並安排足夠的資金,以保證調試工作的有效開展。
Ⅵ 污水處理沉澱池如何調試
1、檢查刮泥機或吸刮泥機等金屬部件的防腐是否完好合格,以及其在污水情況下的運轉狀回況。答
2、沉澱池進水後觀察是否漏水,做好沉降觀測,檢查觀測沉澱池是否存在不均勻沉澱,通過觀察出水三角堰的出水情況也能發現沉澱池的沉降情況。
3、檢查刮泥機或吸刮泥機的帶負荷運行情況。主要觀察振動、雜訊和驅動電機的運轉情況是否正常,線速度、角速度等是否在設定范圍內。
4、試驗和確定刮泥機或吸刮泥機的刮、吸泥功能和刮渣功能是否正常。觀察沉澱池表面的浮渣能否及時排出,觀察排泥量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時的吸、刮效果。
5、分別測定進、出水的SS,驗證沉澱池在設計進水負荷下的作用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比如二沉池的迴流污泥濃度和初沉池的排泥濃度是否在合理范圍內。
6、檢驗與沉澱池有關的自控系統能否正常聯動。如初沉池的自動開停功能和二沉池根據泥位計測得泥位的自動排放剩餘污泥或浮渣功能等。
Ⅶ 污水如何進行調試越詳細越好
這個光說是說不清楚的,要分不同的水質以及很多種異常情況,一般針對的都是生版物處理段。首權先你必須具備一定的污水處理相關理論知識與邏輯,然後才能結合實際現場調試摸索來學習到屬於你自己的技術經驗。
這個行業前景越來越好,目前還算冷門,不要聽別人沒有根據的瞎說,本人就是一名從事該行業八年的專業人士,污水運行維護與污水調試完全是兩回事,技術性也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當你具有了足夠的污水調試經驗,那麼你離項目經理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