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現在在做污水處理比較有前景的公司
北京桑德、碧水源、金源、清華紫光、清華同方、曉清公司都很不錯。
2010「綠色中國」環保企業回評選(水務投資類)結答果
(一)、水務投資最活躍企業
1、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2、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3、威立雅水務集團
4、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5、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6、中法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7、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
8、金州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9、重慶市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0、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
11、江河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12、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3、天津創業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14、中國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5、深圳市金信安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16、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成都市興蓉集團有限公司
(二)、水務投資最具成長力企業
1、凱丹水務國際集團
2、挪威阿科凌控股有限公司
3、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4、勝科公用事業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5、廣西華鴻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6、柏林水務中國控股有限公司
7、國中控股有限公司
8、匯津中國有限公司
9、北京建工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10 、新加坡聯邦環境與能源有限公司
11、SK燃氣
『貳』 為什麼越來越多企業跨界參與環保市場
在這個充斥著新兵的行業中,其他行業跨界轉型至環保行業的企業有之,與環保關聯度較高的鄰近產業轉型至環保行業的企業有之,環保單一細分行業布局至多個細分行業的企業有之,大型國企也有之。當然,轉型最簡單的切入方式便是並購,這也是多數企業的做法。
一、跨界轉型者:原主業不濟轉型求存
跨界轉型而來的企業,通常原主業不濟,為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而參與進來。這類由零開始的公司其環保業務內生式發展底蘊不足,外延式並購成為業務拓展的主要方式。部分公司甚至通過重組徹底剝離或淡化原主業,而將環保業務作為公司的全部,為此還進行更名。盈峰環境、中再資環等都是典型代表。
盈峰環境原來名為上風高科,主業為漆包線銷售業務,這一業務數年來毛利率過低,在5%-7%之間波動。美的集團少東家、盈峰控股董事長何劍鋒在接盤後,將其更名為盈峰環境。2016年3月,盈峰環境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即打造以環境監測為龍頭的國內領先的高端裝備製造+綜合環境服務商。
盈峰環境總經理馬剛提出了未來開展的十項業務,分別是:高端風機裝備、互聯網+環境管理、互聯網+環境監測、互聯網+水利管理、互聯網+環保設備運維服務、煙氣治理、水治理、固廢處理、危廢處理及生態修復和海綿城市。
由上可見,盈峰環境願景不小,希望開展的業務涵蓋水、氣、固廢的監測及治理,意在「綜合性大環保平台」。公司曾對界面新聞表示,其中環境監測將是發展重點。
盈峰環境的轉型路徑是,先以17億元全資收購監測領域老牌一線企業宇星科技進軍環保產業,接下來又以1億元控股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綠色東方環保,同時還成立全資子公司上風環保,並聯合設立30億元盈峰環保並購基金。
這家公司同樣以收購的方式進軍水處理領域。2016年8月,盈峰環境分別以1.14億元、1.09億元、2.26億元分別收購亮科環保55%股權、大盛環球100%股權、明歡有限100%股權。
9月,盈峰環境還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5億元用於建設三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環境監測全國運營中心升級及新建項目、環境生態預警綜合信息監控系統研發等項目。
盈峰環境表示,環保戰略構架已基本形成,已完成環境監測平台、固廢平台、水治理平台的搭建,未來公司還將在大氣治理、危廢、土壤修復、生態修復,智慧城市等領域方面加速布局。
盡管在半年報上,公司環境監測及治理業務佔比仍只有不到四成,但這較2015年年底的16%已提升了不少,未來這一比例仍將上升。何劍鋒美的集團少東家的背景,也為盈峰環境平添了想像空間。
中再資環則由秦嶺水泥更名而來。公司原主業為水泥製造,2014年毛利率也低至7.04%。2005年-2014年,公司十年有九年扣非後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為虧損,也因此「戴帽」被ST。
2014年,通過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股份轉讓,公司將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下稱中再生)的八家子公司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秦嶺水泥,並將上市公司原有水泥業務剝離。公司搖身一變為再生資源龍頭,主營業務轉為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與拆解處理。
接下來,摘帽、盈利、更名,中再資環一切都向好的方向發展。廢電子產出物毛利率在2015年高達57.47%,不過2016年上半年降至41.19%。
近期,中再資環定增申請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並已成功更名。控股股東中再生旗下還有廢鋼、廢紙、廢塑料、廢有色等業務板塊,集團資產存在注入預期。
二、鄰近產業轉型者:產業關聯度高轉型有優勢
與跨界轉型不同的是,從事環保相關業務的行業也紛紛向環保業務轉型布局。多家園林類上市公司就是此例,其原有園林景觀業務常與生態治理有關,也具備接單優勢。
因為訂單的豐厚,東方園林環保業務已風生水起。
傳統園林業務面臨困局,原綠化龍頭東方園林謀求轉型。2015年下半年,公司投入約30億元先後收購了五家環保公司,切入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
園林公司轉型環保行業有其天然優勢,水處理業務本就是園林公司原本景觀業務的衍生。
東方園林的並購路徑是,2015年9月以現金1.47億元收購了吳中固廢80%的股權並增資,以1.2億元收購富陽金源銅業100%股權並增資。10月,公司以現金14.6億元收購申能固廢60%的股權。11月公司又披露通過現金加股份方式以9.5億元收購了中山環保100%股權,並以3.3億元收購了上海立源100%股權。
通過並購申能環保、吳中固廢、金源銅業進入危廢處理行業;通過並購了中山環保和上海立源,兩家公司技術先進,補充了東方園林在水處理領域的不足。東方園林大致補全了其在環保領域拓展業務的基礎能力,使公司有了進一步規劃的可能。
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在2015年年底還曾對外表示,未來兩年公司還將在環保行業內做200億元的並購,然後再用兩年時間投資100億元對收購公司進行新建和技改工作,從而將東方園林打造成一個生態環保全產業鏈公司。
東方園林屬轉型較為成功的一家。首先,其選擇了以PPP模式來緩解公司現金流難題。近兩年超過600億元的訂單,多為PPP模式,且其現金流已有所改善。
其次,東方園林對並購標的的篩選要求較高。何巧女曾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技術型是對並購標的挑選的標准,規模作為參照並不能確保標的在業內的領先地位。「細分行業是指東方園林要找到在某個領域排名至少前五或者能很快進入這個標準的企業,如果找不到,公司就放棄在這個領域的並購。」
其中,投入金額最大的申能環保主要從事有色金屬固體危廢資源化利用,該公司是華東地區處理有色金屬廢渣、廢泥的最大企業,也是全國最大規模資源化利用處理電鍍污泥、電子污泥的企業。
其他園林公司正走著同樣的路。普邦園林2015年以4.4億元收購深藍環保100%股權,收購完成後,公司進入固廢處理的環保行業。雲投生態也正有此布局。
三、環保細分行業轉型者:轉型跳出傳統細分「紅海」
隨著「水十條」、「土十條」和「氣十條」的相繼出台,原環保行業單一業務的公司也不甘只守著一條線開展業務,而開始了跨細分行業轉型布局。首創股份、維爾利、中電環保等均不限於單一細分環保業務。
部分傳統環保領域已是一片「紅海」,如市政污水處理、垃圾焚燒中標價不斷刷出新低,低價競爭頻發,甚至出現中標價遠低於測算成本價事件。為此,也有環保企業轉型新環保業務領域。
啟迪桑德便轉型再生資源領域。在2015年10月成立桑德再生,主營業務為再生資源回收、電子廢棄物拆解、報廢汽車及再製造、再生資源深加工、再生資源O2O和危險廢棄物處置等,涵蓋資源回收、初加工和深加工等再生資源全產業鏈。目前,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再生資源公司之一。
中電環保也是一家跨細分行業的環保公司。其本身是一家專門從事水處理相關業務的環保企業,但通過長達兩年的時間布局,現在已經形成了「4+1」環保產業發展格局,包括工業水處理、市政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煙氣處理以及環保服務平台。
2013年年報,公司新增工業煙氣處理業務;2014年年報中,公司新增固廢處置業務。盡管這兩塊業務營業收入佔比不高,但每年絕對值正在上升。從財報中可以看出,新開拓的工業煙氣處理業務和市政固廢處理業務正在以一個穩健的速度增長。
2015年,中電環保在常熟市出資設立項目公司,繼續縱向開拓固廢處理業務。這一戰略布局在業績上也有明顯體現,2015年市政固廢處理業務的收入從2014年的1417萬元增長到3710萬元。在當年年底,公司就拿下固廢處理大單,中標常熟市30萬噸/年污泥處理項目,合同總額約13.72億元。截至2016年上半年,公司在手訂單28.47億元,數倍於2015年收入。
四、央企試水者:先佔市場不在意低毛利
除民營企業外,環保行業近年還迎來了大型央企的資本「入局」。葛洲壩率先吹響了國企進軍環保市場的「號角」。
收購中固科技,進入污土污泥治理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5446萬元,利潤總額310萬元;收購凱丹水務,進入污水處理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1.2億元;與大連環嘉合資,進入再生資源領域,2015年實現收入65億元,利潤總額1.6億元;與中材國際合資,進入生活垃圾等固廢處理領域——葛洲壩的環保業務已完成在多個領域的布局。
這系列舉措收效明顯,葛洲壩環保業務佔比已由2015年的8%,上升至2016年上半年的超過12%。不過其毛利率少得可憐,僅有3%左右,遠遠低於行業30%左右的毛利率。
中金公司分析師廖明兵認為,葛洲壩正將環保作為轉型的重要突破口,2017年收入有望超過300億元。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環保行業的激烈「廝殺」,行業准入門檻正越來越高。看似轉型成功的環保公司,還要觀察其是否擁有核心技術。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對企業來說,轉型或許是個永恆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