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水處理技術的認識

水處理技術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3-02-13 07:01:14

1. 給水處理中常用技術概述

由於水是一種溶解力很強的溶劑,又與外界環境如空氣、地殼、土壤等廣泛接觸,故而水中必然含有很多雜質,而水的處理或者凈化其實質就是通過各種水處理技術去除水中有關雜質,以獲得達到一定水質標準的水供生活飲用或工業使用。水處理技術包括混凝、過濾、吸附、膜分離和消毒等。
1 混凝技術
混凝技術的處理對象是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物質,其關鍵技術是選擇和投加適當的混凝劑,經混凝過程使水中懸浮物和膠體形成大顆粒絮凝體,然後通過澄清、沉澱進行分離。歷史上很早以前就有以明礬凈水的記載,直至今日,我國的水廠大都採用鋁鹽或鐵鹽作為無機混凝劑,近年來也研究開發和應用了一些新的混凝劑如無機聚合態的聚合氯化鋁(PAC)和聚合硫酸鋁(PAS)等,也包括一些有機高分子絮凝劑如聚丙烯醯胺(PAM)等。
給水和廢水的處理過程中,為了滿足用水水質和環境排放的要求,一般在預處理中採用混凝沉澱法,即向水中投加混凝劑或絮凝劑以破壞溶膠穩定性,使水中的膠體和懸浮物顆粒絮凝成較大的絮凝體,以便從水中分離出來,達到水質凈化的目的。混凝處理實際上包括凝聚和絮凝兩種膠體顆粒物的聚集過程,是一種較為經典的水處理工藝,應用十分普遍。近年來,在絮凝動力學、絮凝形態學、新型高效混凝劑以及高效絮凝反應器等方面的研究和應用,有了許多新的發展,推動了混凝技術的進步。
2 過濾技術
過濾技術是選擇和利用多孔的過濾介質(或稱濾料截面)使水中的雜質得到分離的固液分離過程。它通常與混凝、澄清或沉澱結合使用,這樣不僅能有效的降低水的濁度,而且對去除水中某些有機物和細菌、病毒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生活飲用水處理中,過濾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多數工業用水處理中也常採用作為預處理過程。根據過濾技術的特點可知,在過濾技術中選擇適當的過濾介質-濾料是極為重要的,目前常用的過濾介質--濾料從砂、無煙煤、微孔塑料、陶瓷,到各種高分子分離膜等可以有多種選擇,它們可以去除水中不同粒度的雜質,此外,通過對過濾器進行優化設計可對過濾效果產生較大的影響。
原水經過混凝澄清處理以後,大部分懸浮物已被去除,但此時水質仍無法滿足飲用水標准和後續處理工藝的水質要求,所以在常規水處理工藝中,過濾常被安排在沉澱池或澄清池之後,經過濾後的出水濁度可以降到小於1單位。在原水濁度較低時(25單位以下),也可採用不經澄清直接過濾。
3 吸附技術
吸附是一種物質附著在另一種物質表面的過程,他可以發生在氣--液、氣--固和液--固兩相之間,在水處理中主要討論物質在水與固體吸附劑之間的轉移過程。許多多孔的固相物質可以作為吸附劑,例如活性炭、木屑、活化煤、焦炭、吸附樹脂等,其中以活性炭使用作為廣泛。吸附劑表面的吸附力可分為分子引力(范德華力)、化學鍵力和靜電引力三種,故而吸附可分為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和離子交換吸附。影響吸附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吸附劑、被吸附物質的性質和吸附過程操作條件等,吸附劑的性質又可分為吸附劑微孔的大小、比表面積以及其表面化學特性等。吸附過程操作條件主要與pH值、溫度、接觸時間等因素有關。
活性炭吸附技術目前應用較多的是在給水處理中去除微量有害物質和嗅味等,尤其是去除水中有機污染物效果較好,因而可單獨或與臭氧結合用於給水深度處理。此外,活性炭吸附在廢水處理中也有廣泛的應用。近年來在新的吸附劑方面又發展了有關的離子交換樹脂和KDF等吸附劑已在給水處理中應用較廣,值得重視。
4 膜分離技術
膜分離技術是利用特殊的有機高分子或無機材料製成的膜將溶液隔開,使溶液中的某些溶質或水滲透出來,從而達到分離的目的。膜分離的優點是分離截面效果好,一般沒有相的變化,設備容易操作,便於產業化等。當然,膜分離技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對待處理的原水水質要求嚴格,處理能力相對較小,需要注意膜的堵塞與清洗等,目前常用的膜分離技術主要有反滲透(RO)、電滲析(ED或ERD)、納濾(NF)、超濾(UF)、和微濾(MF)等,主要用途也各不相同,ED或ERD的局限性是可去除帶電雜志,但對病菌和大多數有機物效果較差;UF和MF去除顆粒直徑較大,但運行時所需壓力較低,膜的成本和運行費用較低;而RO和NF由於它們分離的顆粒直徑小,對病菌、有機物和無機物均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具有較廣泛的處理能力和應用范圍,既可用於工業水處理,也可應用於飲用水處理,尤其是近幾年發展迅速的NF技術,因其運行壓力較低,膜的成本和運行成本大幅減少,目前正成為水處理中優先發展的技術和領域。由於水資源緊缺是21世紀全球的一個突出矛盾,而且近年來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與嚴格,水質分析檢測技術不斷改進,膜的生產成本及銷售價格有下降趨勢,因此,膜技術在水處理方面必將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5 消毒技術
水的消毒主要是為了殺滅或抑制水中對人體有害的致病微生物。水的消毒技術可分為化學消毒和物理消毒兩大類,化學消毒中採用的消毒劑又可分為氧化型消毒劑和非氧化型消毒劑,氧化型消毒劑中應用最廣的是氯及其製品,這是由於氯的價格低廉、消毒效果良好、使用較方便等特點,在非氧化型消毒劑中如季銨鹽等在工業冷卻水的殺菌,滅藻中應用較多。物理消毒中應用較多的是臭氧消毒和紫外線消毒,臭氧消毒的特點是殺菌效果好,不需很長的接觸時間,受水中的PH值和氨氮影響較小,能通過強氧化作用消除水中的有機物,對水中的鐵、錳、色度和嗅味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缺點是耗電較多,運行費用高,同時,臭氧需邊生產、邊使用,不易存儲;紫外消毒的缺點是消毒作用有一定的作用距離和范圍,當水中的懸浮物和濁度高時會妨礙紫外線的透射等。
近年來以氯為主要消毒劑已發展了一些新品種,如二氧化氯(ClO2)、
氯代異氰酸鹽(TCCA與DCCA)以及一些加氯的增效劑,如等三嗪類化合物等,此外,含溴的消毒劑也有相應的發展,在非氧化型消毒劑中出現了異噻唑啉酮、季銨鹽等新品種。物理消毒中臭氧和紫外消毒也發展較快,這可能和加氯後產生消毒副產物有關,如鹵代甲烷類化合物等,有的已確認為致癌物而引起廣泛關注,因此非氯消毒劑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6 結語
給水處理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各種必要的處理技術改善原水水質,使他們符合生活飲用或工業使用的要求,因此水處理需要根據原水水質和出水水質的要求加以確定,為了達到處理的要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技術,有時往往將幾種處理技術結合或復合使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2. 水處理技術

《水處理技術》雜志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全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美國《化學文摘》(CA);日本《科技文獻速報》(JICST),美國《劍橋科學文摘:自然科學》CSA:NS)等。
《水處理技術》專業報道:膜和膜過程研究開發及應用;水處理系統設計和運行管理;工業純水和超純水製造;海水和苦鹹水淡化;瓶裝水優質飲用水水凈化;工業軟化水冷卻水處理;電廠給水排水;廢水處理和再利用;液體分離濃縮和提純;水處理葯劑的研製和應用;國內外行業的最新信息和市場動態。
《水處理技術》現月發行量在20000冊左右,訂戶遍及各級相關市政機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程公司、水處理設備製造商與銷售商等。行業涉及化工、電力、電子、煤炭、石油、醫葯、食品、紡織、印染、造紙、冶金、機械、鐵路、環保、建築、市政、軍事等領域。
《水處理技術》雜志創刊以來,發表了大量的權威性、指導性、新穎性、實用性文章,是行業內一本綜合性技術類刊物,已成為專業工作者交流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了解國內外技術動向和熱點信息、展示先進生產設備和產品服務的重要窗口;成為我國水處理領域中知名度高、發行量大、影響面廣的優秀期刊。據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水處理技術》雜志的影響因子繼續位於專業期刊的前列。

3. 水處理技術

給水一般定義為:提供生活飲用和生產應用的水的總稱,也有將鍋爐供水和電廠供水稱為給水的。
給水還可以這么理解:相對與某一生活或生產設施,其接收過來的水稱為給水,比如我們飲用的自來水就是給水的一種,自來水廠也叫給水廠。
所以,問題中給水理解為配葯所用的水,那麼他的指標是不固定的,要根據具體的設施,可以是自來水,也可以是處理後的中水。如果給水理解為要用做別的用途的話,也要根據別的用途來定。比如要做市政綠化的話就按市政綠化水的水質指標,如果做生產回用的話,要根據具體應用工藝的水質要求,具體指標有:金屬離子,COD,電導率,SS,PH值,磷酸鹽,氨氮,大腸桿菌菌群數等。。

4. 水處理是什麼專業

截止2019年,我國還沒有水處理專業。

水處理已經成為全球重視的問題,然而,我國卻是沒有設置相關專業培養專業的水處理技術人才。原因是水處理技術涉及的學科和領域太多,比如化學、物理、生物、環境等都有涉及。

而且水處理技術需要結合實踐,要依附高新科學技術,難以明確給出基礎理論,而且也難以進行教授,提高學生的認知。


(4)水處理技術的認識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在古時候,當時的人類沒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為了降低疾病的水傳播,他們便是採用簡單的格柵截留和自然沉降等方法進行水處理。隨後,經過多年觀察和總結,他們也是發現了用砂子可以過濾掉細微懸浮物的方法,進而出現了葯劑混凝預處理。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人類產生的垃圾以及對環境的大肆破壞,導致了水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當各種傳染病通過水傳播,致使不少人染病或者死亡的時候,人們才是發現水處理是何等的重要。也正是如此,人們才逐漸開始研究水處理技術。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工業技術得到長足發展,工業污水也是逐年翻倍產生。而且當時的工業強國的河流、湖泊也是遭到嚴重污染,逐漸成為社會公害。

典型的例子有英國的泰晤士河中的魚類近乎死亡殆盡、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的生物大量死亡、日本熊本縣水俁灣被甲基汞污染,導致了附近居民出現骨痛病。人們發現,簡單的化學、物理方法以及難以處理這些污水,研究出新型的水處理技術已經急不可耐了。

各國的科學家都開始著手研究水處理方法,最早是污水曝氣試驗,然後又是生物膜法,接著再是人工生物處理法,再到如今具有針對性的離子交換法、電化學法等高新技術。

5. 水處理有哪些技術

目前水處理技術有以下幾種:
一、混凝沉澱法 混凝沉澱法是利用混凝劑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處理的一種方法。
二、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劑對廢水進行處理。
三、生物降解法。 目前,印染和造紙廢水是造成環境污染的兩大主要因素。
四、離子交換樹脂法 離子交換樹脂(IER)是一種含有活性基團的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它是交聯的高分子共聚物引入不同性質離子交換基團而成的。
五、膜分離技術 在工業廢水處理中,應用膜分離技術可處理各種廢水。

6. 2017年水處理技術論文(2)

2017年水處理技術論文篇二
淺談給水處理技術的發展

[摘要] 水與人們生活生產密切相關,而且水是保障人民生活發展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近年來,人口增長、水資源的分布不均、污染加劇等問題造成水資源不足日益嚴重。因此給水處理技術一直在改進。本文旨在介紹一些給水處理日益發展的基本技術。

[關鍵詞] 給水處理 污染物 現代化 高級氧化 膜技術

1.現代化處理技術

1.1化學氧化

水質處理常用氯氧化,當有機污染尚未得到去除時,會產生較多的有害消毒副產物。目前採用KMnO4語氣復合劑(一種專門商品)的應用逐漸展開,對氧化有機物、改善混凝取得較好效果。臭氧預氧化可以提高有機物的可生物降解性,又可除嗅、脫色,去除鐵、錳,但往往結合後續深度處理臭氧—活性炭時才採用。

1.2加吸附劑粉末炭

粉末炭,具有吸附能力好、投加靈活、對污染物處理效能高等優點,但由於耗費較高(約105元/m^3左右),一般只有在消除沖擊性污染時採用,投加量需10~20mg/L,現在一些水污染事件中就曾應用過此技術,此外還可以通過此技術對原水進行控制,並將該技術演化,如形成活性炭吸附帶控制突發性污染事件等。

1.3調節pH

由於投加酸與鹼,運行成本增加,又在原水中增加無機離子,在我國很少採用,國外在此方面研究較多,這里不做詳述。但其對原水pH的控制以及對某些污染物去除還具有良好的功效的,這一點也被業內廣泛認可。

1.4生物預處理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處理工藝越來越廣泛應用於市政給水生物處理方法包括生物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生物流化床、生物濾池氧化法、生物活性炭濾池和膜生物反應器等多種形式。生物預處理藉助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水中的氨氮等有機污染物和鐵、錳等無機物進行去除,從而改善水的混凝沉澱性能,使後續工藝較好的發揮作用,提高出水的水質。

2.給水處理的新技術

2.1高級氧化技術

高級氧化技術是給水處理的新技術,並受到了許多的關注,在水處理中有廣泛的應用,高級氧化技術包括臭氧氧化技術、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光催化氧化技術、超聲空化氧化技術等。

2.1.1臭氧氧化技術

臭氧由於其在水中有較高的氧化還原電位,常用來進行殺菌消毒、除臭、除味、脫色等,在飲用水處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近年來,由於氯氧化發用於給水、循環水處理和廢水處理中有可能產生三氯甲烷等“三致”物質而受到限制,使臭氧在水處理中的作用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但臭氧應用於廢水處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臭氧發生的成本高,而利用率偏低,臭氧處理的費用高;臭氧與有機物的反應選擇性較強,在低劑量和短時間內臭氧不可能完全礦化污染物,且分解生成的中間產物會阻止臭氧的進一步氧化。因此,提高臭氧利用率和氧化能力就成為臭氧高級氧化法的研究熱點。臭氧的高級氧化技術就是通過臭氧氧化與各種水處理技術的結合,形成氧化性更強、反應選擇性較低的羥基自由基。

2.1.2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反應與氧化組合為“超臨界水氧化(SCWO: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技術,應用較多。超臨界水有優良的溶劑特性,增加了電導率和離子值。表示溶劑的極性的電導率,在常溫常壓下的值較高(78),在高溫高壓下的己烷和甲醇等無極性,與弱極性的有機溶劑的電導率等值(2~30左右)。因此,在高溫高壓下的水溶解有機物是可能的。

SCWO技術有以下特點:

1) 將有機物完全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使之無害化。

2) 不產生以二惡英為代表的有害的副產物。

3) 反應速度快,單位時間內處理量大,裝置小型化。

4) 與焚燒爐不同,不需要煙筒,不排放煙氣。

在臨界溫度下易於控制加水分解反應,或易於控制原子團的反應,這是超臨界水作為反應溶劑的優越性。不用酸和鹼即可進行廢水處理,是極好的環境處理技術。

2.1.3光催化氧化技術

所謂光催化氧化反應,就是在光的作用下進行的化學反應。光化學反應的活化能來源於光子的能量,在太陽能的利用中光電轉化以及光化學轉化一直是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光催化氧化技術利用光激發氧化將O2、H2O2等氧化劑與光輻射相結合。所用光主要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藝,可以用於處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聯苯等難降解物。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nton體系中,紫外光與鐵離子之間存在著協同效應,使H2O2分解產生羥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進有機物的氧化去除。

2.1.4超聲空化氧化技術

超聲空化是指水中的微小泡核在超聲波作用下被激化,表現為泡核的振盪、生長、收縮及崩潰等一系列動力學過程。超聲空話技術就是利用聲解,將水中有機物轉化為CO2、水、無機離子和有機酸等成分。超聲空化技術具有少污染或無污染、設備簡單等優點,同時,還伴有殺菌消毒功效,是一種很有潛力的水處理新技術。但現階段超聲空話技術主要用於實驗室小水量的處理研究中,尚處於基礎研究階段。為了提高降解速度同時降低費用,國內外的水處理工作者又相繼研究開發了關於超聲波與其他技術相聯合的新工藝,如臭氧/超聲波聯合工藝。在臭氧/超聲聯合處理含酚水的實驗研究中,取得了較好的處理效果。

2.2膜處理技術

隨著人類對膜的逐步認識,各種人工合成膜也應運而生,其種類繁多,作用也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選擇透過性。膜從廣義上可以定義為兩相之間的一個具有選擇透過性的薄層屏障。

膜式活性污泥法技術是分離技術與生物技術有機結合的新型的水處理技術。是利用膜分離設備截留生化反應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機物,省掉二沉池。活性污泥濃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停留時間可以分別控制,而難降解的物質在反應池中不斷反應、降解。因此膜處理工藝是通過膜分離技術大大強化了生物處理的功能。

3.結語

我國的給水處理目前普遍採用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組成的常規水處理技術, 優點是水處理成本低, 平均處理效果較好。此外, 水源污染加劇, 常規水處理工藝對某些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而新興的水處理技術對水質的改善提供了支撐。臭氧-活性炭處理、膜技術等水處理技術在去除效率、無害性等方面均有常規處理無法比擬的優勢, 並且在發達國家的使用經驗也表明了這些技術的可靠性。隨著科技的進步, 材料學的發展,這些新興工藝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因此我們可以預見, 未來的水處理, 將朝著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陸煜康,唐鋰.水處理節能和新能源的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5

[2]苑寶玲,王洪傑.水處理新技術原理與應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1

[3] 陸煜康.水處理新技術與能源自給途徑.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8

作者簡介:

闞沙沙(1992-),女,漢族,吉林松原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給水排水工程.

郭丹丹(1991-),女,漢族,河南許昌人,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給水排水工程.


看了“2017年水處理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關於水處理技術論文

2. 鍋爐水處理技術論文

3. 工業水處理技術論文

4. 膜法水處理技術論文

5. 鍋爐水處理技術論文(2)

7. 水處理技術

水處理技術中給水的指標不高,基本的水源就行。
1.自然的水源
2.生活中的污水
3.未經過處理的工業污水
水源的選擇應滿足負荷要求,一切從可持續發展,實際情況出發。
當有不同水源選擇時,應擇優而定。

8. 水處理技術有何意義為什麼要發展綠色水處理技術

水處理技術的抄意義就是:節能環保~
今年兩會還談到生態文明建設、環境監管、環保違法處罰、農村環境治理下至水環境、海綿城市、PPP、固廢十條、電子垃圾等細分領域。
現在水污染這么嚴重,你說為什麼要發展綠色水處理技術~

9. 關於水處理技術論文

水處理是指為達到成品水的水質要求而對原水的加工過程。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水處理技術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關於水處理技術論文篇一

關於水處理技術的分析

摘要:本文作者介紹了水處理的概念,對水處理技術進行了分析介紹,供大家參考借鑒。

關鍵詞:水處理;技術;分析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簡單講,“水處理”便是通過物理、化學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對生產、生活不需要的物質的過程。是為了適用特定的用途而對水進行的沉降、過濾、混凝、絮凝,以及緩蝕、阻垢等水質調理的過程。由於社會生產、生活與水密切相關,因此,水處理領域涉及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了解水處理的基本常識對於人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水污染也在不斷惡化,隨著水質污染而引起的各種疾病,帶來的各種行業危害日趨嚴重,水處理到如今就突顯出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然而,真正對水處理方面的知識有些許了解的民眾卻並不多見。

1 水處理的概念

水處理是指為達到成品水的水質要求而對原水的加工過程。在循環用水系統以及水的再生處理中,原水是廢水,成品水是用水,加工過程兼具給水處理和廢水處理的性質。水處理還包括對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水和污泥的處理及最終處置,有時還有廢氣的處理和排放問題。

2 水處理工藝

2.1 一級處理是機械處理工段,它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沉澱或氣浮,去除污水中所含的石塊、砂石和脂肪、油脂等。機械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機械處理是所有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必備工程,城市污水一級處理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別為25%和50%。在原污水水質特性不利於除磷脫氮的情況下,初沉的設置與否以及設置方式需要根據水質特注的後續工藝加以仔細分析和考慮,以保證和改善除磷除脫氮等後續工藝的進水水質。

2.2 二級處理是污水生化處理,生物處理,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被降解和轉化為污泥。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日前大多數城市污水處理廠都採用活性污泥法。在污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為基質類和環境類兩大類:

2.2.1 基質類包括以碳元素為主的有機化合物即碳源物質、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及一些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如酚類、苯類等化合物、也包括一些重金屬離子如銅、鎘、鉛離子等。

2.2.2 環境類影響因素指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曝氣池出口處的溶解氧以保持2mg/l左右為宜。

2.3 三級處理是污水的深度處理,它包括營養物的去除和通過加氯、紫外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污水進行消毒。三級處理是對水的深度處理,現在的我國的污水處理廠投入實際應用的並不多。它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3 水處理方法

3.1 沉澱物過濾法的目的是將水源內懸浮顆粒物質或膠體物質清除乾凈。這些顆粒物質若沒有清除,會對透析用水其它精密的過濾膜造成破壞或甚至水路的阻塞。這是最古老且最簡單的凈水法,所以這個步驟常用在水純化的初步處理,或有必要時,在管路中也會多加入幾個濾器以清除體積較大的雜質。濾過懸浮的顆粒物質所使用的濾器種類很多,例如網狀濾器,沙狀濾器或膜狀濾器等。只要顆粒大小大於這些孔洞之大小,就會被阻擋下來。對於溶解於水中的離子,就無法阻攔下來。

3.2 硬水的軟化需使用離子交換法,它的目的是利用陽離子交換樹脂以鈉離子來交換硬水中的鈣與鎂離子,*此來降低水源內之鈣鎂離子的濃度。通常的離子交換樹脂為球狀的合成有機物高分子電解質。樹脂基質內藏氯化鈉,在硬水軟化的過程中,鈉離子會逐漸被使用耗盡,則交換樹脂的軟化效果也會逐漸降低,這時需要作還原的工作,也就是每隔固定時間加入特定濃度的鹽水,一般是10%,如果水處理的過程中沒有陽離子的軟化,不只是逆滲透膜上會有鈣鎂體的沉積以致降低功效甚至破壞逆滲透膜,同時人也容易得到硬水癥候群。硬水軟化器也會引起細菌繁殖的問題,所以設備上需要有逆沖的功能,一段時間後就要逆沖一次以防止太多雜質吸附其上。

3.3 活性碳是由木頭,殘木屑,水果核,椰子殼,煤炭或石油底渣等物質在高溫下乾餾炭化而成,製成後還需以熱空氣或水蒸氣加以活化。它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氯與氯氨以及其它分子量在60到300道爾頓的溶解性有機物質。活性碳的表面呈顆粒狀,內部是多孔的,孔內有許多小的毛細管,1g的活性碳內部表面積高達700-1400m2,而這些毛細管內表面及顆粒表面就是吸附作用之所在。影響活性碳清除有機物能力的因素有活性碳本身的面積,孔洞大小以及被清除有機物的分子量及其極性,它主要依物理的吸附能力來排除雜物,當吸附能力達飽合之後,吸附過多的雜質就會掉落下來污染下游的水質,所以必須定時利用逆沖的方式來清除吸附其上的雜質。

3.4 去離子法的目的是將溶解於水中的無機離子排除,與硬水軟化器一樣,也是利用離子交換樹脂的原理。在這使用兩種樹脂-陽離子交換樹脂與陰離子交換樹脂。陽離子交換樹脂利用氫離子來交換陽離子;而陰離子交換樹脂則利用氫氧根離子來交換陰離子,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互相結合成中性水。

3.5 逆滲透法可以有效的清除溶解於水中的無機物,有機物,細菌,熱原及其它顆粒等,是透析用水之處理中最重要的一環。所謂滲透是指以半透膜隔開兩種不同濃度的溶液,其中溶質不能透過半透膜,則濃度較低的一方水分子會通過半透膜到達濃度較高的另一方,直到兩側的濃度相等為止。在還沒達到平衡之前,可以在濃度較高的一方逐漸施加壓力,則前述之水分子移動狀態會暫時停止,此時所需的壓力叫作滲透壓,如果施加的力量大於滲透壓時,則水份的移動會反方向而行,也就是從高濃度的一例流向低濃度的一方,這種現象就叫作逆滲透。逆滲透的純化效果可以達到離子的層面,對於單價離子的排除率可達90%-98%,而雙價離子可達95%-99%左右。

3.6 超過濾法與逆滲透法類似,也是使用半透膜,但它無法控制離子的清除,因為膜之孔徑較大,約10-200A之間。只能排除細菌,病毒,熱原及顆粒狀物等,對水溶性離子則無法濾過。超過濾法主要的作用是充當逆滲透法的前置處理以防止逆滲透膜被細菌污染。它也可用在水處理的最後步驟以防止上游的水在管路中被細菌污染。一般是利用進水壓與出水壓差來判斷超過濾膜是否有效,與活性碳類似,平時是以逆沖法來清除附著其上的雜質。

3.7 蒸餾法是古老卻也是有效的水處理法,它可以清除任何不可揮發性的雜質,但是無法排除可揮發性的污染物。

3.8 紫外線消毒法是目前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的殺菌機轉是破壞細菌核酸的生命遺傳物質,使其無法繁殖,其中最重大的反應是核酸分子內的pyrimidine鹽基變成雙合體。一般是使用低壓水銀放電燈的人工253.7nm波長的紫外線能量。

4 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水處理的基本概念,介紹了水處理的工藝及處理方法,使人們了解到水處理實際上就是對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水,採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質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吳弼人.水處理-城市的命脈[J].華東科技,2009,(06).

[2] 戴建強,鄭敏.城市中水回用於電廠循環冷卻水的處理技術實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08).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關於水處理技術論文

閱讀全文

與水處理技術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內飼養場廢水處理工藝 瀏覽:534
檸檬酸可以給電熱水器除垢濃度 瀏覽:780
純凈水設備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998
污水站大腸桿菌監測記錄表樣表 瀏覽:153
水處理反滲透膜有幾種 瀏覽:902
辣椒油樹脂商品編碼 瀏覽:804
成都樹脂產品招聘 瀏覽:147
貝斯凈水怎麼樣 瀏覽:80
凈水器燒開的水為什麼沸騰 瀏覽:646
軟水裝置除水垢 瀏覽:582
抗油性筆UV樹脂 瀏覽:604
大連EDI水處理公司 瀏覽:441
鴨嘴式飲水機什麼意思 瀏覽:599
反滲透的濃縮液怎麼處理 瀏覽:19
小米空氣凈化器怎麼重置藍牙 瀏覽:978
日勝過濾器有變頻嗎 瀏覽:339
過濾器出口壓力大於進口壓力 瀏覽:557
大連污水提升器價格 瀏覽:125
水過濾石英砂價格 瀏覽:794
處理高濃度含鹽廢水工藝 瀏覽: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