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參觀晉城污水處理廠的心得體會
參觀污水處理廠有感
2011年11月20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位於晉城市區的污水處理廠。參觀以後我們頗有感觸。
到達目的後,我看到的污水處理廠要比我想像的好得多,地面干凈整潔,四周綠樹成蔭,奼紫嫣紅,和我們想像中的污水處理廠差別很大。在解說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新建廠區的污水處理流程。我們看到了污水轉變成中水的過程,也了解了細菌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下面我談一下我參觀污水處理廠的心得體會。
中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國的1/5,在世界上排名121位,是全球13個平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它主要體現在分布不均上面:我國是季風性氣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非常乾旱,尤其是在北方。
水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結構組成和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從全球范圍講,水是連接所有生態系統的紐帶,自然生態系統既能控制水的流動又能不斷促使水的凈化和循環。因此水在自然環境中,對於生物和人類的生存來說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隨著人口的增長,工農業生產的不斷發展,造成了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從本世紀初以來,到 70年代中期,全世界農業用水量增長了7倍,工業用水量增長了21倍。中國用水量增長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國總用水量為4700億立方米,為建國初期的4.7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長8倍,而工業用水量(包括火電)增長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業用水量,均為建國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國初期增長幾十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因而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就異常突出。由於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銳,產生了許多不利的影響。首先是對工農業生產影響很大,例如 1981年,大連市由於缺水而造成損失工業產值6億元。
在中國15億畝耕地中,尚有8.3億畝沒有灌溉設施的乾旱地,另有14億畝的缺水草場。全國每年有 3億畝農田受旱。西北農牧區尚有4000萬人口和3000萬頭牲畜飲水困難。其次對群眾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對樓房供水不足或經常斷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採取定時、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難。其三,超量開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續下降,水資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現了地下水降落漏斗。 最近這些年南方也頻頻出現乾旱的情況,比如去年發生在我們雲南的50年不遇的特大乾旱。它導致了許多地方農作物和牲畜因乾旱而死。昆明的許多地方也出現乾旱導致的種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水資源的循環就顯得非常重要。現在,昆明以把新建污水處理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作為今後環境發展的重要環節。
那麼我們要怎樣保護水資源呢?
首先,要樹立惜水意識,開展水資源警示教育。長期以來,大多數人們普遍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聚寶盆」,使用中揮霍浪費,不知道自覺珍惜。其實,地球上水資源並不是用之不盡的,尤其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並不豐富,地區分布也不均勻,而且年內變化莫測,年際差別很大,再加上污染嚴重,造成水資源更加緊缺的狀況,黃河水多處多次斷流就是生動體現。國家啟動「引黃工程」、「南水北調」等水資源利用課題,目的是解決部分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但更應引起我們深思:黃河水枯竭時到哪裡「引黃」?南方水污染了如何「北調」?所以說,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其次,必須合理開發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破壞。水資源的開發包括地表水資源開發和地下水資源開發。水在開采地下水的時候,由於各含水層的水質差異較大,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對揭露和穿透水層的勘探工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做好分層止水和封孔工作,有效防止水資源污染,保證水體自身持續發展。 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
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森林有涵養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渠系和田間滲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從地下抽出的水,還可以灌區下游重復抽出,重復利用。新疆是乾旱地區,沒有灌溉就沒有農業,設法提高河流引水率,要排好上下游用水關系,等於開辟水源。
調水工程。由於地理、氣候特點,地區間水的分配並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辟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
水資源的保護。水資源被污染,使本來可以利用的水變為不能利用的水,實際上等於減少了水資源。目前世界上已有40%的河流發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有上升的趨勢。
城市開發利用污水資源,發展中水處理,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強化保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法制建設和宣傳工作,增強全民的節水意識,使人們自覺認識到水是珍貴的資源,擯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陳腐觀念,一個珍惜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社會風尚開始形成。
這次參觀污水處理廠讓我感受到了水資源的缺乏與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保護水資源,首先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要使大家認識到水是寶貴的,每沖一次馬桶所用的水,相當於有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日用水量;夏天沖個涼水澡,使用的水相當於缺水國家幾十個人的日用水量;水龍頭沒有擰緊,一個晚上流失的水則相當於非洲或亞洲缺水地區一個村莊的居民日飲用水總量 這絕不是聳人聽聞,而是聯合國有關機構多年調查得出的結果。因此,要在全社會呼籲節約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利用循環水。
B. 昆明市所有污水處理廠
我來告訴你主要來的自21個------
第一污水處理廠,在船房小區
第二污水處理廠,在六甲的張家廟村,官南大道旁。
第三污水處理廠,在草海北岸,積善村一帶,碧雞路與積善路交叉口。
第四污水處理廠,在江岸小區,盤龍江邊。
第五污水處理廠,在盤龍江邊,仿江南水鄉小區旁。
第六污水處理廠,在寶象河邊,雲秀路旁。
第七污水處理廠,在海埂村北。
第八污水處理廠,在海埂村北,與七污廠合並運行。
第九污水處理廠,在建,大概在海源南路附近。
第十污水處理廠,快建好了,在石虎關立交橋下,為地下式廠。
第十一污水處理廠,方旺,待建。
第十二污水處理廠,經開區,普照村與高橋村附近的寶象河邊,正建。
呈貢舊城污水處理廠,在呈貢舊城區。
洛龍河雨污水處理廠,在洛龍河邊。
撈魚河雨污水處理廠,在呈貢大漁,土羅村附近。
淤泥河雨污水處理廠,在晉寧,晉城附近。
白魚河雨污水處理廠,在晉寧,晉城附近。
昆陽河雨污水處理廠,在晉寧昆陽。
古城雨污水處理廠,在晉寧古城。
海口雨污水處理廠,在西山區海口。
觀音山雨污水處理廠,在觀音山。
C. 城陽污水處理廠出水去向
通過排污管線排入墨水河下游排污控制區。城陽城區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建設項目近日順利通過市環保局驗收,該工程運行後將對城陽區化學需氧量、氨氮的減排發揮重要作用。2010年11月建成試運行,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並建設了生物指示池,出水通過排污管線排入墨水河下游排污控制區。
D. 博愛縣詳細資料大全
博愛縣位於太行山南麓,焦作市西北部,北與晉城市澤州縣毗鄰。東與焦作市區、武陟縣、修武縣接壤,西隔丹河與沁陽市相連,南與溫縣隔沁河相望。
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總面積43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萬畝,人口43.6萬人。
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E. 急求大家幫助
個人認為濟源更適合工作和生活些。
濟源市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 愚公故里 ● 濟水之源 ● 夏朝故都 ● 華夏百家姓重要姓氏起源地之一 ● 河南省18個省轄市之一 ●全國首批八大籃球城之一 ● 中原城市群9個中心城市之一 ●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所在地 ★ 國家級衛生城市 ★ 國家級園林城市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國家級節水城市
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 全國重要的鉛鋅深加工基地、電力能源基地 中西部地區重要的礦用電器生產基地、煤化工基地 河南省重要的鹽化工基地、特種裝備製造業基地 中原經濟區改革創新實驗區 南太行沿黃生態涵養屏障區
堅持「抓城市建設就是抓發展,用市場經濟的觀念經營城市,按旅遊景區的標准建設城市,用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管理城市」的四種理念,實施「大建設、大改造、大見成效」的三項措施,達到「大氣、秀氣、靈氣」的建設目標。先後榮獲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水土保持示範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籃球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王屋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地質公園。 一、突出城市大氣,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一)大規劃奠定發展大格局。緊緊抓住被省委、省政府列入「中原城市群」緊密層和「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市」和中原經濟區建設、省委書記盧展工向濟源提出的「把濟源建設成中原經濟區充滿活力的新興中心城市」的機遇,按照市域濟源的理念,將全市1931平方公里的整個市域作為進行統一規劃建設,確定了「1133」(即:城鄉一體化、一個中心城區、三個復合組團、三個重點城鎮)的發展格局,完成了中心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供水、供氣、城市景觀等專項規劃和11個鎮、3個組團和3個重點區域的規劃編制工作,虎嶺、玉川、高新三個省定產業集聚區編製成果省政府已批復,啟動了城鄉一體化市域總體規劃村鎮體系規劃、鎮規劃、村莊規劃,目前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通過規劃建設,把濟源打造成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綜合改革試驗區、產城一體的新型復合城市。 (二)大軸線拉開城市大框架。新區建設確定了行政一區、世紀廣場、文化城、籃球城這個「大軸線」,以此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先後建成了行政二區、圖文信息大廈、城市規劃展覽館、科技管、新濟源一中、濟水苑小區、世紀花園、長基國際花園、水岸名家、御景尚都、上宮館、山水世界城、桃源溪岸、世紀華城、陽光名苑、富貴苑、沁園春天、建業一號城邦、東方國際花園、喜羊羊小區、豫港花園、泉水灣、紫羅蘭家園等一批行政、文化、教育、住宅標志性建築,新建改造了湨河景觀帶、沁園路、黃河路、濟源大道等一大批城市景觀,新區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 二、彰顯城市秀氣,打造城市魅力 (一)綠出秀氣。連續多年開展城區綠化大會戰,實施大樹進城、果樹進城、石頭進城,採取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立體植綠等方式,以湨、蟒兩河為主線實施沿河布綠,建設大型帶狀綠地,對沿街道單位實現拆牆透綠,新建單位一律不得建設圍牆,啟動示範居委會建設,完善了街旁綠地及單位、居住區綠化,形成了「點成景、線成蔭、片成林」的綠化景觀,濟源真正成為一個品種繁多、生機勃勃的植物園和一座名副其實的國家園林城市 (二)亮出秀氣。按照「一路一景、一園一品」的原則,按照單位、社會、政府三個亮化主體,連續多年實施了「五一」、「十一」、「元旦」等大型亮化工程建設,以樓體、橋體、河體、樹體、水體五體為主的大亮化工程,運用新技術、新節能等亮化手段,採取輪廓燈、霓虹燈、泛光燈、射燈等多種形式,在全市集中實施了城市廣告門匾亮化、樓體亮化、景觀立體亮化工程,打亮東入市口,形成沁園路—宣化街—天壇路—黃河路精品亮化環路,燈光與周圍建築、與綠樹相映成輝、相輝成趣,形成了風格多樣、層次分明、動靜結合、錯落有致的城市亮化景觀。 (三)美出秀氣。對市區主次幹道兩側樓體實施以掛花崗岩為主的美化工程。要求各單位的樓體美化既要體現自身特色,又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同時對亂貼亂畫、亂扯亂掛等現象進行了徹底清理,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 (四)潔出秀氣。堅持「兩嚴三結合」方針,創新市容市貌管理體制,先後出台完善了十項全市性規范化管理文件,對市容市貌、環衛、市政管養等各項管理推行了網格化管理模式,實施精細化管理,劃區、劃片、劃點,管理到人,責任到人,獎懲到人;認真探索聯合執法模式,積極開展「換位思考」等社會共建活動,使城市衛生管理和經營秩序管理步入規范化管理軌道,城市管理獲得了「全國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先進單位」。 三、凸顯城市靈氣,深化城市內涵 (一)凸顯水的靈性。以湨河、蟒河、葦泉河、解放河整治為載體,投資近2億元對城市河系進行綜合治理。確立了綠色長廊、休閑長廊、居住長廊、居住長廊的建設理念,沿河布綠、沿河建園,沿河開發住宅,形成景觀帶和休閑區。確立了「利用水資源,做好水景觀,彰顯水文化,做活水經濟」的水系規劃理念,充分利用城市水源,使水在城中隨處可見,觸手可及。 (二)彰顯建設靈氣。按城區比景區漂亮的原則,對沁園路、學苑路、文昌路等主幹道兩側進行拆牆補綠、管網入線,改造和提升道路兩側綠化配置,沿路設置休閑小品和凳椅,完善城市功能,體現城市的人性化。 (三)提升文化靈氣。建成投用了文化城、城市規劃展覽、科技館、圖文信息大廈、博物館。突出娛樂性、參與性、民俗性,在文化城、望春園等安裝雕塑小品、兒童游樂設施24組,文化城詩、書、禮、樂四組雕塑、世紀廣場海鷗燈建成,使城市文化特色更加凸顯,城市文化底蘊更加濃厚。 四、加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功能 (一)大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先後新修、改造27條城市道路、14條城市橋梁,城市主次幹道總長達250餘公里,形成了「一環十縱十一橫」的城市綜合街路格局。相繼建成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垃圾無害化處理場、中水回用、西氣東輸天然氣利用(濟源段)管網工程等一批公用設施項目,建成垃圾中轉站70座、水沖式公廁89座,日供水能力達8萬噸,日供氣能力達65萬立方米,供熱能力260噸/小時,污水綜合處理率50.8%,生活污水綜合集中處理率64.34%,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堅持「投資多元化、建設精品化、開發多量化」的思路,實施招商引資,加大城市建設項目的開發力度,實行台帳管理,近兩年投資項目達200餘個,投資額達60億元。 (二)大改造,改善人居環境。實施「五化」改造。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市場運作、有序開發」的原則,出台了《關於舊城改造和城中村開發的意見》和拆遷補償、以獎代罰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強力實施「五辦兩鎮」的58個居委會「五化」(硬化、亮化、美化、凈化、綠化)改造,市政府對改造模式、功能定位、改造時序等進行了整體把握和指引,在政府允許的范圍內,凡是能給居民利益的,都毫無保留地一次性給到位,確保了城中村成熟一個,改造一個,成功一個。實施舊城及「城中村」開發。通過實施沿路綜合開發改造、成片開發打造專業市場、老區資產置換開發等措施,激活城市資源,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先後開工建成了建業新天地步行街、國際時代購物廣場、信堯購物廣場、來來百貨、新世界百貨等一批商業購物廣場和中盛建材城、信堯數碼港、名優建材燈具廣場等一批專業市場。
編輯本段交通通信
濟源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已經國務院批復的鄭州——焦作——濟源和鄭州機場——洛陽——濟源的城際輕軌建設將爭取在十二五期間建成通車。焦枝鐵路橫貫南北,電氣化復線已建成營運,侯月鐵路在濟源境內與焦枝鐵路接軌,使濟源成為南北、東西兩大鐵路干線的「丁」字通道。公路運輸四通八達。 207 國道北抵山西晉城,南接鄭洛高速公路及 310 國道。新濟公路東起新鄉連結 107 國道,西達山西垣曲。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以干線公路為骨架,以鄉村道路為基礎,以工業區、旅遊區、沁北電廠、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道路為重點的四面輻射、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規劃到 2010 年,高速公路完成與省會鄭州及周邊地市聯通,濟洛、濟焦、晉濟高速公路全面貫通;國、省干線公路全部達到二級標准,主要進出口及旅遊路高標准綠化、美化;重要市道達到二級公路標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按照鐵路運輸專業化分工的要求,加快鐵路發展,實現客貨分流,優化路網結構。完成濟鋼、豫光、豫港三條鐵路專用線建設。
濟源市地處河南西北部太行山南麓,與山西省毗鄰,屬暖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熱、水資源豐富,非常有利於發展工農業生產。但受季風影響顯著,雨量時空分布不均,旱澇、大風、暴雨等自然災害頻繁,對工農業生產有一定威脅,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安全。 一、1990~2000年主要氣象要素變化特徵:11年平均氣溫14.6℃,較歷年(1960年~1989年)平均氣溫14.3℃偏高0.3℃,與全球大氣變暖相一致。11年中極端最高氣溫40.2℃,出現於1992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溫-18.5℃,出現於1990年1月31日。11年平均降水量549.3mm,較歷年平均降雨量偏少80.4mm,年平均降水量有明顯的遞減之勢。11年中,年降水量低於400mm的有3年(1991年、1995年、1997年)。 二、11年氣候特點:冷熱分明,乾旱或半乾旱季節明顯,春季氣溫回升快,多風少雨、乾旱頻發;夏季炎熱,熱量充足,降雨集中,局部易澇易旱;秋季秋高氣爽,氣溫降幅較大,雨量減少;冬季寒冷,雨雪稀少。
編輯本段特色小吃
不翻兒:濟源獨有小吃,製作工藝簡單但在外地沒有,是大米和小米的經典之作。 肉夾火燒.:最關鍵的是光光偶火燒,外地我還沒見過!小小薄薄的小火燒裡面都是肥肉塊。 炒麵:外地的都是先煮後炒並且面條多是粗圓的,濟源的則非常細(扁細),炒出後酥香可口。 疙星湯:對玉米最精細的的一種吃法。 油各表:濟源獨有小吃,油炸,外形似油條,甜味。 牛肉丸:外地人來了才知道,原來丸子可以當飯吃的,全國絕大多數地方丸子是做菜吃。 炒雞:家鄉炒雞的最大特色在於,下燴面!這一點類似新疆的大盤雞,只是少了土豆。 雞蛋蒜辣撈面條:真正的濟源老百姓特色家常飯。好吃不貴! 菜糕:玉米篸和著野菜,蒸的那個東西。 煮饃:和甜湯做法類似,裡面可以夾上各種喜歡的菜。
F. 污水處理廠對周邊居民的危害有什麼
污水處理廠是對居民的廢水進行處理,更不會對水進行污染了,處理後的水都是可以直接排放江河湖泊。氣味主要是污泥。但是經過壓縮處理,都運輸出去。不會影響到附近居民。
G. 晉城市百麗園 在哪
你好,你說的「晉城市百麗園」,其具體位置在:
澤州路與陽光巷交叉口西南100米。
該景區北起古書院礦鐵路橋,南至污水處理廠,全長10.8公里,原是橫穿市區的兩條泄洪、排污河道。2004年改造為公園,共有綠地19萬平米、水面16萬平米,分為百麗園和西秀園兩個景區。
祝你生活愉快!
H. 晉城三館合一的核心景點都有哪些
1、「三館合一」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三館合一」,即市圖書館、檔案館、美術館。「三館」位於市區文博路東側、市職業技術學院西側,設計標准高、超前性強,內部容量大、建築外形各具特色、造型美觀大氣,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這些建築特性使「三館」鶴立雞群,已成為晉城市區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2、趙樹理文學館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位於晉城市區南端鳳城路西,地處原流碑亭公園正中,毗鄰趙樹理大街和趙樹理廣場,周邊清幽空曠、花香四溢、綠樹成萌。無論是建築本身還是色調布局,都賦予了豐厚的文化內涵。深入其中,既可以全面了解趙樹理的生平成就,又可以深刻地認識晉東南全部的人文現狀和歷史,意義特殊、價值非凡。落成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對提升晉城市的文化品位發揮了積極作用,已成為晉城市區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是一處鬧中取靜,既可觀光旅遊又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極佳去處。
3、白馬寺山森林公園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位於晉城市市區北4公里處的城區境內,面積達1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是城市綠「心」。不僅自然風景旖旎如畫,而且人文景觀底蘊深厚,主要景點有「白馬拖韁」、「白馬禪寺」、「景公塔」、「石佛像」、「黑龍潭」、旅遊滑道等。景區內的白馬禪寺存有緬甸僧人贈送的六尊「玉佛像」、台灣佛教基金會贈送的三千冊《大藏經》。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為寺院封筆提名。2015年,白馬寺山植物園建設(白馬寺沉陷區生態綜合整治)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4、丹河大橋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位於晉城市境內太行山西麓,為全空腹式變截面石板拱橋。全長413.17米,主跨146米,高81米,寬24.2米,為石拱橋世界之最。橋梁欄桿由200多幅表現晉城市歷史文化的石雕圖畫與近300個傳統的石獅子組成,體現了現代與傳統文明的完美結合,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體,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5、珏山——青蓮寺景區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位於晉城市澤州縣金村鎮寺南庄村的硤石山腰,以奇山、秀水、古剎、道觀、賞月為特色,集宗教朝拜、休閑娛樂、康體健身、道教養生等功能為一體,是國家4A級景區,是省級森林公園、省級地質公園以及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示範地,也是我國北方少有的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勝地。珏山自古就有「中國賞月名山」的美譽和「南武當、北珏山」的說法,珏山吐月故事已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6、百麗園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北起古書院礦鐵路橋,南至污水處理廠,全長10.8公里,原是橫穿市區的兩條泄洪、排污河道。2004年改造修建為公園,共有綠地19萬平方米、水面16萬平方米。主要分為百麗園和西秀園兩個景區,以湖面為中心,東有清水軒,西有雲水亭,湖中央有大型彩色音樂噴泉,還有橫跨湖面的大型索橋,讓人流連忘返。百麗園的建成,極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使晉城這座北方城市感受到了碧水的滋潤,為晉城百姓提供了休閑健身、欣賞美景的好去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使整個城市充滿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7、「祥鳳凌空」雕塑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矗立於市中心澤州路和鳳台街交會處,是一座既能代表地方歷史文化,又可反映時代精神的標志性城市雕塑,象徵著年輕的晉城如浴火重生的鳳凰,永葆青春,鳳翔雲天。播放對外宣傳片時都會出現它的身影,遠在異鄉的晉城人,看到它就會想起自己的家,而外地的遊客也會因它而對晉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8、丹河濕地
景點介紹及提名理由:作為城市新「肺」的丹河人工濕地工程於2008年8月開工奠基,總規劃用地1684畝,工程總投資12179萬元,是我省最大的人工濕地,也是華北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濕地。丹河濕地的建成,不僅可以使丹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恢復,郭壁飲用水源地得到重點保護,而且可以使東焦河水庫蓄水發電、珏山景區和龍門景區更好地發揮旅遊效益。
I. 晉城市污水處理廠屬啥單位
事業單位。
晉城二字作為地名使用,有著上千年的歷史,其最初使用始於唐武德三年,宋太平興國年間,樂史所撰寫的《太平寰宇記》中曰:春秋末年,趙魏韓三家分晉,遷晉靜公到此,故曰晉城。
從污染源排出的污水,因含污染物總量或濃度較高,達不到排放標准要求或不適應環境容量要求,從而降低水環境質量和功能目標時,必需經過人工強化處理的場所,這個場所就是污水處理廠,又稱污水處理站。
J. 容縣城區有多少污水處理廠
容縣城區有5個污水處理廠。分別是兩個前期處置污水處理廠,分為工業污水處理廠跟城鎮污水處理廠。兩個前期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統一將污水排入兩個對應的中期污水處理廠進行深度處理,深度處理結束後,在統一排放到最後一個處理廠進行生物處理後,達標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