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挖孔樁孔內涌水處理方法
井點降水、低壓注漿、地下帷幕等,根據地質水文具體情況對待。情況太差的應該改換成孔方法,旋挖鑽成孔、灌注方便、快捷。
2. 人工挖孔樁如遇到地下水量過大怎麼辦
人工挖孔樁如遇到地下水量過大這種現象是經常遇到的,採取的方法有很多種:
一、土質部分
1、盡量減小每次護壁高度(土質好的一般不超過1米,土質很容易垮塌的可以按0.4米、0.3米等);
2、如果地下水量過大,可以採用木楔打入滲水嚴重的孔壁,然後再用加了水玻璃的砂漿封住,再澆築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可以炒灌,帶凝固後根據挖空直徑挖除;
3、對於有流動性的土壤,可以首先採用纖維織物、稻草等圍堵,然後再用水泥混凝土穩住遮蓋面。
二、有岩石的部分
1、對於挖孔到有岩石部分,遇到有大量涌水時,可以採取讓涌水自然達到靜止後,採用灌注水下混凝土方法;灌注深度可以根據規模大小,一般不要超過3米;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再抽水開挖;
2、可以考慮不澆築水下混凝土,而採用鑽孔壓漿方法:即採用地質鑽機在挖孔周圍(不能在已經挖好的孔內打孔)打孔(將孔打到估計的岩石層,然後插入導管,將水泥漿壓入);待水泥漿打到一定強度後開始抽水挖孔。
三、對於流沙部分
如果挖孔底下遇到流沙,無論怎麼挖都難挖下去,可以臨時加工一個鋼護筒(鋼護筒直徑略小於按挖孔直徑),將鋼護筒放入孔中,徐徐下放。一般到了流沙段,由於流沙的壓力,鋼護筒只能慢慢下沉,一旦堵住流沙,就可以正常開挖了。
3. 人工挖孔樁遇到地下水的對策有哪些
(1)地下水量不大時。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採用潛水泵抽水,邊抽水邊開挖,保持柱孔內基不積水,樁孔成形且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後必須及時澆築相應樁段的混凝土護壁,然後進行下一段樁基的施工。
(2)地下水量較大時。如果在使用潛水泵抽水不能使樁孔內積水抽完,不便進行開挖和混凝土護壁施工時,就應從施工方案上去考慮,合理安排各樁孔的施工順序,採取對周圍樁孔同時抽水,使施工地段地下水位暫時下降,以減少開挖孔內的涌水量,並採取交替循環施工的方法,合理組織、安排,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當人工挖孔樁深度不深時,一般可在場地四周合理布置統一的輕型管井降水分流,當基礎平面佔地較大時,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數,一般即可解決。另外,還有一個特殊情況,也是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頻率比較高的情況,在人工挖孔樁施工過程中,有時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一是工程施工地點周圍環境、基礎設施等不允許施工時無限制抽出地下水;二是施工地段周圍有溪流、池塘、水潭等,不可能無限制地達到抽水降水目的。處理這類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斷水源,封閉水路。樁孔較淺時,可用鋼板樁封閉的方法;樁孔較深時,用鑽孔壓力灌漿形成帷幕擋水,保證在正常抽水時,能夠達到正常施工的目的。
4. 人工挖孔樁施工中遇到流沙的處理辦法
1、少量滲水可在樁孔內挖小集水坑,隨挖土隨用吊桶,將泥水一起吊出;
2、大量滲水,可在樁孔內先挖較深集水井,設小型潛水泵將地下水排出樁孔外,隨挖土隨加深集水井;
3、涌水量很大時,如樁較密集,可將一樁超前開挖,使附近地下水匯集於此樁孔內,用1-2台潛水將地下水抽出,起到深井降水的作用,將附近樁孔地下水位降低;
4、滲水量較大,井底地下水難以排干時,底部泥渣可用壓縮空氣清孔方法清孔。
5、樁孔內排水時,注意周轉地下水位變化,否則由於土壤固結、地面下沉會給周圍設施帶來危害。
當挖孔時遇流沙層,一般可在井孔設高1-2m,厚4mm鋼套護筒,直徑略小於混凝土護壁內徑,利用混凝土支護作支點,用小型油壓千斤頂將鋼護筒逐漸壓入土中,阻擋流砂。
鋼套筒可一個接一個下沉,壓入一段,開挖一段樁孔,直至穿過流砂層0.5-1.0m,再轉入正常挖土和設混凝土支護。澆築混凝土時,至該段,隨澆混凝土隨將鋼護筒(上設吊環)吊出,也可不弔出。
(4)人工挖孔樁出水處理辦法擴展閱讀:
人工挖孔樁防護措施
1、樁護壁採用C25混凝土,鋼筋採用HPB300;
2、第一節深約一米,澆注混凝土護筒,往下施工時以每節作為一個施工循環(即挖好每節後澆注混凝土護壁);
3、為了便於井內組織排水,在透水層區段的護壁預留泄水孔(孔徑與水管外徑相同),以利於接管排水,並在澆注混凝土前予以堵塞,為保證樁的垂直度,要求每澆注完三節護壁須校核樁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
4、除在地表墩台位置四周挖截水溝外,並應對孔內排出孔外的水妥善引流遠離樁孔。在灌注樁基混凝土時,如數個樁孔均只有少量滲水,應採取措施同時灌注,以免將水集中一孔增加困難。
如多孔滲水量均大,影響灌注質量,則應於一孔集中抽水,降低其他各孔水位,此孔最後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
5、挖孔時如果遇到涌水量較大的潛水層承壓水,可採用水泥砂漿壓灌卵石環圈將潛水層進行封閉處理;
6、挖孔達到設計標高後,應進行孔底處理,必須做到平整,無松渣、污泥及沉澱等軟層;
7、未盡之處嚴格按現行國家規范規程施工。
5. 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常見問題處理辦法有哪些
1.孔口第一節混凝土護壁未高出地面20~30cm,或挖孔時將出渣堆平孔口。該問題導致下雨時雨水流入孔內,給挖孔帶來困難,甚至坍孔。地面雜物、石塊等易滾入孔入傷及工人安全。
處理方法:孔口第一節混凝土護壁高出地面20~30cm,且挖孔時不能將出渣堆放在孔口處。
2.孔口四周未挖排水溝。
挖排水溝,及時排除地表水,以防入孔。
3.挖孔時將出渣堆放樁孔周圍。該問題易導致孔壁土壓力增大,可能使孔壁開裂。
4.未根據不同土層選用合適的孔壁支護類型。該問題易造成無法成孔或孔壁坍塌,影響挖孔工人安全,影響進度。
處理方法:合理選用支護類型。1)素砼護壁:適用於各類普通土層。2)鋼筋砼護壁:一般用於滲水較大的流砂、淤泥層中。3)鋼護筒護壁:滲水、涌水特別大的流砂層、淤泥層。
5.挖孔時,未在孔內工人上方放置半圓形鋼筋網罩蓋;孔下工人未戴安全帽。
處理方法:孔內工人必須戴安全帽,工人上主約1m高度處應放置半圓形鋼筋網罩蓋,工人挖孔時一般在有罩蓋的一邊。
6.工人上下孔時未系安全繩。
7.挖孔工作暫停時未在孔口罩蓋。該問題導致:人員等不小心掉進孔內。
處理方法:挖孔暫停時孔口罩蓋。周圍安放警示牌。
8.每天開孔作業前未對孔底通風換氣。該問題導致:孔內有害氣體及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危及工人人身安全。
處理方法:工人下孔前先用風壓機對孔底進行一定時間的通風換氣。必要時檢測有害氣體濃度,或用小動物下孔試探。
9.孔深超過10米時未經常檢查孔內二氧化碳深度,未採用機械通風。
10.孔內岩層爆破時炸葯用量過大。會造成孔壁坍塌。
處理方法:控制用葯量,以松動為主。
挖孔樁施工時最常見的問題基本上就這些。
6. 人工挖孔樁的技術處理
地下水是深基礎施工中最常見的問題,它給人工挖孔樁施工帶來許多困難。含水層中的水在開挖時破壞了其平衡狀態,使周圍的靜態水充入樁孔內,從而影響了人工挖孔樁的正常施工,如果遇到動態水壓土層施工,不僅開挖困難,混凝土護壁難於施工成型,甚至被水壓沖垮,發生樁身質量問題甚至施工安全問題。如遇到了細砂、粉砂土層,在壓力水的作用下,易發生流砂和井漏現象。施工時應保證施工人員安全,及時檢測有無毒害氣體和缺氧情況,並採取有效措施。 1,地下水量不大時
可選用潛水泵抽水,邊抽水邊開挖,成孔後及時澆築相應段的混凝土護壁,然後繼續下一段的施工。
2,水量較大時
當用施工孔自身水泵抽水,也不易開挖時,應從施工順序考慮,採取對周圍樁孔同時抽水,以減少開挖孔內的涌水量,並採取交替循環施工的方法,組織安排合理,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3,對不太深的挖孔樁
可在場地四周合理布置統一的輕型管井降水分流,對基礎平面佔地較大時,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數,一般可解決。
4,抽水時環境影響
有時施工周圍環境特殊,一是抽出地下水進出時周圍環境,基礎設施等影響較多,不允許無限制抽水;二是周圍有江沙、湖泊、沼澤等,不可能無限制達到抽水目的。因此在抽水前均要採取可靠的措施。處理這類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斷水源,封閉水路。樁孔較淺時,可用板樁封閉;樁孔較深時,用鑽孔壓力灌漿形成帷幕擋水,以保證在正常抽水時,達到正常開挖。 人工挖孔在開挖時,如遇細砂,粉砂層地質時,再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極易形成流砂,嚴重時會發生井漏,造成質量事故甚至施工安全事故。因此要採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1,流砂情況較輕時
有效的方法是縮短這一循環的開挖深度,將正常的1m左右一段,縮短為0.5m,以減少挖層孔壁的暴露時間,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灌注。當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樁孔時,可用紡織袋土逐漸堆堵,形成樁孔的外壁,並控制保證內壁滿足設計要求。
2,流砂情況較嚴重時
常用的辦法是下鋼套筒,鋼套筒與護壁用的鋼膜板相似,以孔外徑為直徑,可分成4-6段圓弧,再加上適當的肋條,相互用螺栓或鋼筋環扣連接,在開挖0.5m左右,即可分片將套筒裝入,深入孔底不少於0.2m,插入上部混凝土護壁外側不小於0.5m,裝後即支模澆注護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後流砂仍上涌,可採取突出挖出後即用混凝土封閉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結後,將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鑿以形成樁孔。 施工應選擇經驗豐富的專業施工隊伍進行施工,必須確保安全施工,護壁高出自然地面150,井口設圍欄,並保證防止雜物、防土石塊掉落井孔中傷及施工人員。施工時應及時檢測有無毒害氣體和缺氧情況,並採取有效措施。保證井口有人,堅持井下排水送風。
施工人員的安全是設計、施工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我們應知道生命無價。 1,消除孔底積水的影響
澆築樁身混凝土主要應保證其符合設計強度,要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密實性,因此防止孔內積水影響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密實性。
澆築前要抽干孔內積水,抽水的潛水泵要裝設逆流閥,保證提出水泵時,不致使抽水管中殘留水又流入樁孔內。如果孔內的水抽不幹,提出水泵後,可用部分干拌混凝土混合料或干水泥、公分石鋪入孔底,然後再澆注混凝土。
如果孔底水量大,確實無法採取抽水的方法解決,樁身混凝土的施工就應當採取水下澆築施工工藝。
2,消除孔壁滲水的影響
對孔壁滲水,不容忽視,因樁身混凝土澆築時間較長,如果滲水過多,將會影響混凝土質量,降低樁身混凝土強度,可在樁身混凝土澆築前採用防水材料封閉滲漏部位。對於出水量較大的孔可用木楔打入,周圍再用防水材料封閉,或在集中漏水部分嵌入泄水管,裝上閥門,在施工樁孔時打開閥門讓水流出,澆築樁身混凝土時,再關閉,這樣也可解決其影響樁身混凝土質量的問題。
3,保證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
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是保證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必要條件。為保證樁身混凝土澆築的密實性,一般採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層振搗澆築的方法,其中的澆築速度是關鍵,即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樁身混凝土澆築,特別是在有地下壓力水情況時,要求集中足夠的混凝土短時間澆入,以便領先混凝土自身重量壓住水流的滲入。
對於深度大於10m的樁身下線,可依靠混凝土自身的落差形成的沖擊力及混凝土自身的重量的壓力面使其密實,這部分混凝土即可不用振搗,經驗證明,樁身混凝土能滿足均勻性和密實性。 合理安排人工挖孔樁的施工順序,對減少施工難度起到重要作用,在施工方案中要認真統籌,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
在可能的條件下,先施工比較淺的樁孔,後施工深一些的樁孔。因為一般樁孔愈深,難度相對愈大,較淺的樁孔施工後,對上部土層的穩定起到加固作用,也減少了深孔施工時的壓力。在含水層或有動水壓力的土層中施工,應先施工外圍(或迎水部位)的樁孔,這部分樁孔混凝土護壁完成後,可保留少量樁孔先不澆築樁身混凝土,而做為排水井,以方便其它孔位的施工。保證了樁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質量。
7. 人工挖孔樁遇到流沙怎麼辦
人工挖孔樁遇到流沙的解決辦法如下:
1、從樁井開挖施工先後順序上採取對策。人工挖孔樁在開挖過程中遇到流沙,可以先將附近無流沙的樁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對有沙層的挖樁孔集中抽水,集中開挖,並加快每次開挖的速度,爭取盡快穿越沙層,這樣既可以降低總抽水量,又能降低對沙層的擾動,避免大量的水土流失。
2、縮短每次護壁的高度。將原來的正常每次1m左右高的護壁縮短為300~500mm,以減少沙層孔壁的暴露時間,並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灌注。
3、採用剛柔相濟維護材料堵塞。如果流沙比較嚴重,會由於泥沙流走使做好的護壁塌落,遇到這種情況,可採用直徑大於14mm,長度在1.5m左右的鋼筋豎向打入沙層。現場准備一些編織袋或將干稻草編織成辮狀,一邊掏沙土一邊用乾草編織繩或編織袋堵塞泥沙,稻草具有阻擋泥沙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濾水的作用,降低水的壓力。如果土的側壓力較大,用稻草難以堵塞流沙時,可將削好的1.5m長、30~50mm寬的毛竹片用錘子打入沙層,縫隙用稻草填塞。毛竹片有很好的韌性,同時也有一定的剛度,價格又很低廉,是一種很有效的圍護材料,當與混凝土澆注成為一體後還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彎能力。
4、下鋼套筒。遇到流沙情況較嚴重時才採用下鋼套筒的辦法。鋼套筒與護壁用的鋼模板相似,以孔外徑為直徑,可分成4~6段圓弧,再加上適當的肋條,相互用螺栓或鋼筋環扣連接,在開挖500mm左右,即可分片將套筒裝入,深入孔底不少於200mm,插入上部混凝土護壁外側不小於500mm,裝後即支模澆築護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後流沙仍上涌,可採取突擊挖出後即用混凝土封閉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結後,將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鑿以形成樁孔。
8. 人孔挖孔樁澆築樁身時,地下水很多,該如何採取措施球施工方案!
人工挖孔樁施工中特殊問題的處理
一、地下水
地下水是深基礎施工中常見問題,它給人工挖孔樁施工帶來許多困難。含水層中的水在開挖時破壞了其平衡狀態,使周圍的靜態水充入樁孔內,從而影響了人工挖孔樁的正常施工。如果遇到動態水壓土層施工,不僅開挖困難,連護壁混凝土也易被水壓沖刷穿透,發生樁身質量問題。如遇到細砂、粉砂土層,在壓力水的作用下,也極易發生流砂和井漏現象。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
1)地下水量不大時,可選用潛水泵抽水,邊抽水邊開挖,成孔後及時澆築相應段的混凝土護壁,然後繼續下一段的施工。
2)水量較大,用水泵抽水也不易開挖時,應從施工順序考慮,採取對周圍樁孔同時抽水,以減少開挖孔內的涌水量,並採取交替循環施工的方法。
3)對不太深的挖孔樁,可在場地四周合理布置統一的輕型管井降水分流,基礎平面佔地較大時,也可增加降水管井的排數。
4)抽水時環境影響。有時施工周圍環境特殊,一是周圍基礎設施等影響較多,不允許無限制抽水;二是周圍有江河、湖泊、沼澤等,不可能無限制達到抽水目的。因此在抽水前均要採取可靠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斷水源,封閉水路。樁孔較淺時,可用板樁封閉;樁孔較深時,用鑽孔壓力灌漿形成帷幕擋水,以保證在正常抽水時,達到正常開挖。
二、流砂
人工挖孔在開挖時,如遇細砂、粉砂層地質,加上地下水的作用,極易形成流砂,嚴重時會發生井漏,造成質量事故,因此要採取有效可靠的措施。
1)流砂情況較輕時,可縮短這一循環的開挖深度,將正常的1米左右一段,縮短為0.5米,以減少挖層孔壁的暴露時間,及時進行護壁混凝土灌注。當孔壁塌落、有泥砂流入而不能形成樁孔時,可用紡織袋土逐漸堆堵,形成樁孔的外壁,並控制保證內壁滿足設計要求。
2)流砂情況較嚴重時,常用辦法是下鋼套筒,鋼套筒與護壁用的鋼膜板相似,以孔外徑為直徑,可分成4~6段圓弧,再加上適當的肋條,相互用螺栓或鋼筋環扣連接,在開挖0.5米左右,即可分片將套筒裝入,深入孔底不少於0.2米,插入上部混凝土護壁外側不小於0.5米,裝後即支模澆注護壁混凝土。若放入套筒後流砂仍上涌,可採取突擊挖出後即用混凝土封閉孔底的方法,待混凝土凝結後,將孔心部位的混凝土清鑿以形成樁孔。也可用此種方法,應用到已完成的混凝土護壁的最下段鑽大,使孔位傾斜至下層護壁以外,打入漿管,壓力澆注水泥漿,提高周圍及底部土壤的不透水性。
三、淤泥質土層
遇到淤泥質土層等軟弱土層時,一般可用木方、木板模板等支擋,縮短開挖深度,並及時澆注混凝土護壁。支擋木方要沿周邊打入底部不少於0.2米深,上部嵌入上段已澆好的混凝土護壁後面,可斜向放置,雙排布置互相反向交叉,能達到很好的支擋效果。
四、樁身混凝土的澆築
1、消除水的影響。
1)孔底積水。澆築樁身混凝土主要應保證其符合設計強度,保證混凝土的均勻性、密實性,防止孔內積水影響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密實性。
2)孔壁滲水。可在樁身混凝土澆築前採用防水材料封閉滲漏部位。對於出水量較大的孔可用木楔打入,周圍再用防水材料封閉,或在集中漏水部分嵌入泄水管,裝上閥門,在施工樁孔時打開閥門讓水流出,澆築樁身混凝土時再關閉。
2、保證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樁身混凝土的密實性,是保證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必要條件。為保證樁身混凝土澆築的密實性,一般採用串流筒下料及分層振搗澆築的方法,其中澆築速度是關鍵,即力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一個樁身混凝土澆築。對於深度大於10米的樁身下線,可依靠混凝土自身落差形成的沖擊力及混凝土自身重量的壓力面使其密實,這部分混凝土即可不用振搗。經驗證明,樁身混凝土能滿足均勻性和密實性。
五、合理安排施工順序
在可能條件下,先施工較淺的樁孔,後施工較深的樁孔。在含水層或有動水壓力的土層中施工,應先施工外圍(或迎水部位)的樁孔,這部分樁孔混凝土護壁完成後,可保留少量樁孔先不澆築樁身混凝土,而作為排水井,以方便其他孔位施工,保證樁孔的施工速度和成孔質量。
9. 地下水為什麼說對人工挖孔樁的施工影響最大怎麼解決
由於地下水的存在,使得無法人工挖孔,也無法澆築混凝土。解決辦法是附近打井抽乾地下水。
10. 人工挖孔樁滲水該如何施工
我們一般是這樣操作的,在要澆掉混凝土前,先把水用泵抽干,放入鋼筋籠,有些樁地下滲水比較嚴重,所以再進行一次抽水,抽干後,立即澆搗混凝土,同時施工現場條件好的話可以用泵送澆搗,那麼一般滲水的量不是很多,澆搗的樁一般不會因為滲水影響混凝土的質量的;如果施工條件不允許泵送的時候,問題就比較大,我們用塔吊吊裝混凝土的也施工過,施工時間就長了,澆搗時我們要求混凝土公司把混凝土控制到最小的坍落度,只要能從攪拌車里轉送出來就可以,那麼澆搗的時候一部分滲入的水在振搗時被混凝土吸收,以減少滲水的量,如果水量較大的話還放置干水泥下去吸水,還有在樁中心放置200以上的pvc管隨混凝土澆搗的高度同步升高,在pvc管內放置一台小泥漿泵間歇吸水排掉一部分水量,控制滲水量。因為在地下滲水誰也不知道有多少水量滲入,只是在施工中發現滲水比較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