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水處理的主要任務

水處理的主要任務

發布時間:2022-03-14 20:02:03

1. 給水處理的任務和目的是什麼

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很多,主要可分為物理法、化學和物理化學、生物處理法版等。

物理法是利用權物理作用分離水中懸浮物,在處理過程中無化學反應。例如沉澱法。

化學和物理化學法主要是利用化學或物理化學作用將廢水中膠體物質或溶解物質分解為無害的物質。例如酸鹼中和處理法。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作用使水體中的有機物轉為無害物質。主要分為好氧微生物和厭氧微生物處理法。

2. 水處理方面的知識!

水處理知識常識:
一、硬水的形成
水在蒸發及降雨過程中吸收溶解大氣中的污染物; 降水落到地面,溶解地面上的污物; 地面水滲入地下或匯入江河的過程中,不斷溶解所接觸到的礦物質,化學物質等。 水在水循環中溶解了所接觸到的鈣(Ca),鎂(Mg)離子,紫外線消毒器形成了水的硬度。
二、硬水對健康生活的危害
衣物潔具不易清潔,耗費勞動時間; 因殘留皂垢不易清潔,淋浴後頭發不滑爽,皮膚不光滑;硬水的異味破壞咖啡,茶水的沖調。
三、硬水對安全,維修方面的影響
熱水器內易結垢,使受熱不勻,不但耗費熱能,而且引發安全隱患,降低熱水器的使用壽命; 降低洗衣機,洗碗機的使用壽命;堵塞供水管,增加維修費用.
四、有鹽軟水機小知識
1)鹽軟水機對家庭的貢獻遠遠抵消它的價格。
2)鹽軟水使您頭發光滑,皮膚細膩;
3)鹽軟水降低結石病發病率,維護健康;
4)軟水洗衣物,節省各種洗滌劑50%~80%;
5)軟水降低衣物的磨損,使衣物洗後松軟,使衣物色澤保持更長久;
6)軟水減小熱水器維修維護, 提高熱效率;
7) 電子水處理儀 電子除垢器 電子除垢儀鹽軟水降低管道的維修維護;
8)鹽軟水減少潔具污垢的產生;
9)鹽軟水機具特殊省鹽功能。
10)鹽軟水機,凈水機代表著時尚生活,健康概念。

五、電子水處理儀電子除垢器
電子除垢儀過多的鈉離子進入軟水,是否利於飲用:飲用水只佔家庭用水的2%,而90%以上的水是使用水。 國家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 由軟化水進入的鈉離子只佔每人每日攝取量的4%,不足以破壞飲食結構; 倘若全日飲用軟水機所制軟水,其攝入鹽量相當於一片麵包所含鹽量。一杯果汁的鹽量都會大於此。
六、直飲水在制水過程中把水中有害物質去除了,但同時也去除了部分有益物質,對人體會不會有副作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凌波教授認為:水在人體內的主要作用是新陳代謝,飲水並非攝取人體所需營養的主要途徑,自然中的水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但其對人體所需礦物質的貢獻則微乎其微,更何況,為了追求其中微乎其微的礦物質而飲用含有害(污染)物質的水是得不償失的。 飲水方面的專家指出:水對於人體的主要功能在於促進新陳代謝,而非礦物質的攝取(1杯牛奶的礦物質相當於1200杯礦泉水),人體礦物質源自於日常食物,我們沒有必要為水中微不足道的無機礦物質而將可能存在各種污染、細菌、病毒等一起喝下去。
七、世界上80%的疾病都和水相關
對人類生存來說,水是僅次於空氣的最必需的物質,然而普通的老百姓並沒有意識到水污染給人類健康所帶來的長遠性的危害,在如何飲用健康的知識上也沒有太多的了解。有數據表明:因飲水不潔而死亡的人數每天達5萬人,世界上80%的疾病都來自有問題的水。 人體本身就是一部設計完善的凈化系統,飲入含雜質的水,可以通過自身凈水系統,過濾轉化成為人體所需的生命水。電子水處理儀 電子除垢器 電子除垢儀這些過濾器主要包括胃腸粘膜紫外線消毒器、血管壁、肝膽、腎臟、細胞壁等,而不清潔的水造成了對以上器官的損害,威脅到人體健康。從醫學觀點看,人類所患疾病幾乎全部與人體渠道的堵塞有關。 盡管水污染給人體健康帶來影響,但是如何科學飲水保證健康也非常重要。有關專家建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渴水,這種口乾才喝水的不良習慣,將導致身體經常性脫水,隨之危害健康。紫外線消毒器若一次性喝進大量的水,也是不恰當的,因為一次次水過量,就會加重心臟和腎臟負擔,使血液濃度降低,或引起水中毒。每日過量飲水會導致膀胱癌,這可能同較長時間尿瀦留有關,原來膀胱內停留過久,會增加膀胱同致癌物接觸的時間。 此外,喝水的時間也有講究,一日喝4-5次,一般人一天平均攝取2.5升。體內缺了水,不僅影響新陳代謝,皮膚也會失去應有的光澤,紫外線消毒器使人顯得干癟和蒼白。老年人的皮膚皺紋逐漸增多加深的原因之一,就是由於營養障礙,失水及皮脂腺逐漸減少,使皮膚變干而造成的。

3. 污水處理基本知識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2)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3)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4. 城市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任務是( )。

B
答案解析:
本題主要考核的是城市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任務。即:根據城內市用水狀況和自然環境條件,容確定規劃期內污水處理量、污水處理設施的規模與布局,布置各級污水管網系統;確定城市雨水排除與利用系統規劃標准、雨水排除出路、雨水排放與利用設施的規模與布局。
掌握城市排水工程規劃的主要任務和內容。

5. 「十二五」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主要任務

(一)加大城鎮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力度。
1.建設任務。綜合考慮已建及新增污水處理設施能力和運行負荷率要求,科學確定新增污水配套管網規模,優先解決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不足的問題,抓緊補建配套管網,重點是中西部地區設市城市以及東部發達地區的縣城和建制鎮。對在建處理設施,嚴格做到配套管網長度與處理能力要求相適應;對擬建處理設施,應對配套管網進行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加快建設;對現有無法滿足使用要求的雨污合流管網進行改造。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建設污水管網15.9萬公里,約三分之一為補充已建污水處理設施的管網。其中,設市城市7.3萬公里,縣城5.3萬公里,建制鎮3.3萬公里;東部地區6.1萬公里,中部地區4.9萬公里,西部地區4.9萬公里。全部建成後,全國城鎮污水管網總長度達到32.7萬公里,每萬噸污水日處理能力配套污水管網達到15.6公里,大幅提高城鎮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
2.技術要求。在降雨量充沛地區,新建管網要採取雨污分流。對已建的合流制排水系統,要結合當地條件,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難以實施分流制改造的,要採取截流、調蓄和處理措施。在有條件的地區,逐步推進初期雨水收集與處理。分流制雨水管道泵站或出口附近可設置初期雨水貯存池,合流制管網系統應合理確定截流倍數,將截流的初期雨水送入污水處理廠處理,或在污水處理廠內及附近設置貯存池。
(二)全面提升污水處理能力。
1.建設任務。從解決當前我國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問題著手,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合理安排各地污水處理設施新增能力。建設重點由東部城市和主要的大中城市逐步向中西部、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中小城市和縣城傾斜,優先支持目前尚無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設市城市和縣城加快建設。對發達地區、污染嚴重地區、環境容量較低地區以及環境影響較大的重點流域地區,可以提出高於本規劃確定的全國平均污水處理率目標要求,適當增加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模。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新增污水處理規模4569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608萬立方米/日,縣城1006萬立方米/日,建制鎮955萬立方米/日;東部地區1898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1477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1194萬立方米/日。全部建成後,所有設市城市均建有污水處理廠,縣縣具有污水處理能力,各省(區、市)污水處理率均達到規劃確定的目標,全面提升全國污水處理服務水平。
2.技術要求。重點流域、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區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應根據水質目標和排污總量控制要求,選擇具備除磷脫氮能力的工藝技術。污水處理應堅持集中與分散處理相結合的原則,在人口密度較低、水環境容量較大的地方,以及地處非環境敏感區的建制鎮,在滿足環保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據實際條件採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處理工藝,鼓勵自然、生態的處理方式。
(三)加快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
對部分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進一步提高對主要污染物的削減能力。大力改造除磷脫氮功能欠缺、不具備生物處理能力的污水處理廠,重點改造設市城市和發達地區、重點流域以及重要水源地等敏感水域地區的污水處理廠。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范圍內的城鎮升級改造污水處理規模2611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038萬立方米/日,縣城527萬立方米/日,建制鎮46萬立方米/日;東部地區794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1318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499萬立方米/日。
(四)加強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
1.建設任務。按照「安全環保、節能省地、循環利用、經濟合理」的原則,加快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優先解決產生量大、污染隱患嚴重地區的污泥處理處置問題,率先啟動經濟發達、建設條件較好區域的設施建設。對非正規污泥堆放點和不達標污泥處理處置設施進行排查和環境風險評估,制定治理方案和計劃。既要通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當前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中的突出矛盾,又要從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和技術改造等方面積極探索污泥源頭減量。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城鎮污泥處理處置規模518萬噸/年。其中,設市城市383萬噸/年,縣城98萬噸/年,建制鎮37萬噸/年;東部地區288萬噸/年,中部地區124萬噸/年,西部地區106萬噸/年。全部建成後,各省(區、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均達到規劃確定的目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產生的環境隱患得到有效遏制。
2.技術要求。按照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有關要求和泥質標准選擇適宜的污泥處理技術。採用多種技術處理處置污泥,盡可能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資源。鼓勵將污泥經厭氧消化產沼氣或好氧發酵處理後嚴格按國家標准進行土壤改良、園林綠化等土地利用,不具備土地利用條件的,可在污泥干化後與水泥廠、燃煤電廠等協同處置或焚燒。作為近期的過渡處理處置方式,可將污泥深度脫水和石灰穩定後進行填埋處置。
(五)積極推動再生水利用。
1.建設任務。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發展用戶、分質供水」和「集中利用為主、分散利用為輔」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各地應因地制宜,根據再生水潛在用戶分布、水質水量要求和輸配水方式,合理確定各地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的實際建設規模及布局,在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低、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的地區要加快建設,促進節水減排。
「十二五」期間,全國規劃建設污水再生利用設施規模2676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2077萬立方米/日,縣城477萬立方米/日,建制鎮122萬立方米/日;東部地區1258萬立方米/日,中部地區706萬立方米/日,西部地區712萬立方米/日。全部建成後,我國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總規模接近4000萬立方米/日,其中設市城市超過3000萬立方米/日,有效緩解用水矛盾。
2.技術要求。污水集中處理達到基本水質要求後,應結合相關要求和當地實際,合理確定處理水質標准。確定再生水利用途徑時,宜優先選擇用水量大、水質要求相對不高、技術可行、綜合成本低、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的用水途徑。工程設計之前,需進行污水再生利用試驗,或借鑒已建工程的運轉經驗,選擇合理的再生處理工藝。再生水要根據其用途,達到相應的衛生安全等級要求。
(六)強化設施運營監管能力。
進一步加強設施運營監管,提高設施運行負荷率。加強排水監測能力建設,完善國家、省、市三級監測體系,為有關部門監管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提供支撐。「十二五」期間,建設國家級排水監測站1座、省級監測站14座、市級監測站200座,達到各省(區、市)均建有省級排水監測站的目標。國家和省級排水監測站具備全指標監測能力和主要指標的流動檢測能力,市級監測站具備月檢項目的分析能力。全部建成後,所有設市城市具備排水與污水監測能力。進一步完善已有統計制度,強化對城鎮污水處理、配套管網、污泥處理處置、再生水設施建設和運行的信息統計。提升污水處理廠水質檢測能力,滿足日常檢測和工藝運行管理的需要。

6. 污水處理的6個基本步驟

步驟:

1、廢水首先經過格柵、篩網後流至絮凝沉澱池,為了使處理效果好,在絮凝沉澱池中加入混凝劑,使廢水中懸浮物治理效果更好,混凝加葯也起到調節廢水的作用.絮凝沉澱後的廢水流入預曝氣調節池中。

2、曝氣調節池中通入空氣,起到預曝氣調節的作用.調節均勻的廢水用泵提升到一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中。

3、生化池中安裝充氧效率很高的曝氣頭,並裝入浮動填料,實踐證明該項技術對COD和BOD有較高的去除效率.一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中廢水自流入二級浮動填料生化池,二池採用方法相同。

4、二級浮動填料生化池水自流入斜板沉澱池中.池中加入聚丙烯蜂窩斜管,可大大提高沉降效率,另外水力負荷高,停留時間短,佔地面積小。

5、混凝沉澱池與斜板沉澱池沉澱污泥排入污泥濃縮池中,然後經污泥脫水機械脫水。

6、斜板沉澱池排出的水流入清水池中,經檢測後外排。

(6)水處理的主要任務擴展閱讀:

處理方法:

1、按作用分:污水處理按照其作用可分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學法三種。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常用的有重力分離、離心分離、反滲透、氣浮等。物理法處理構築物較簡單、經濟,用於村鎮水體容量大、自凈能力強、污水處理程度要求不高的情況。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常用的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法處理程度比物理法要高。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常用的有混凝法、中和法、氧化還原法、離子交換法等。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2、按處理程度分:污水處理按照處理程度來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一級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物質,常用物理法。

(2)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物,BOD去除率為80%~90%。

(3)三級處理的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某種特殊的污染物質,如除氟、除磷等,屬於深度處理,常用化學法。

7. 水處理按處理流程可分為幾級

前二級為預處理,共分為三級。
一級處理(又稱機械處理),主要任務是採用物內理分離方法去除容廢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
二級處理(又稱生化處理或生物處理),主要任務是採用生物轉化的方法處理廢水中呈溶解態和膠體態的有機污染物
三級處理,主要任務是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未能去除的污染物。以滿足更嚴格的廢水排放或回用的要求

8. 工業鍋爐水處理具的工作任務是(),(),(),()

鍋爐水處理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減少鍋爐腐蝕,二是防止熱效率下降。如鍋爐結垢,則熱效率下降增加能耗,鍋爐水除氧則是為了減少氧化腐蝕,一般會用的措施有:除垢劑、殺菌劑、除氧劑、緩蝕劑,酸或鹼調pH值

9. 鍋爐爐內水處理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主要區別就是方式來不一樣,一個自在給水送入鍋爐前進行處理,叫爐外水處理,一個是把給水送入鍋爐後,加入葯劑進行處理叫爐內水處理。
給水經預先處理後送入鍋爐,稱為鍋外水處理;
一些小容量的工業鍋爐,水處理在汽鍋內部進行,稱為鍋內水處理。

10. 環境工程設計主要任務是什麼

論環境工程設計的來主要源任務是:運用工程技術和有關基礎科學的原理和方法,具體落實和實現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以各種工程設計文件、圖紙的形式表達設計人員的思維和設計思想,直至建設成功各種環境污染治理設施、設備,並保證其正常運行,滿足環保要求,通過竣工驗收。

環境工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雜訊污染控制。

(10)水處理的主要任務擴展閱讀:

環境工程設計的原則:

1、環境保護設計必須遵循國家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嚴格控制環境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2、建設項目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3、環境保護設計必須遵守污染物排放的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在實施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區域,還必須符合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要求。

4、環境保護設計應當在工業建設項目中採用能耗物耗少、污染物產生量少的清潔生產工藝。實現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生產全過程式控制制的轉變。

閱讀全文

與水處理的主要任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九陽超濾濾芯怎麼換 瀏覽:195
金華盛紙業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廠介紹 瀏覽:646
波托菲諾純水岸附近怎麼樣 瀏覽:481
蘭州鹽場污水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6
污水處理廠水力發電 瀏覽:188
電鍍廢水治理方案 瀏覽:999
污水進入雨水井有什麼後果 瀏覽:365
化糞污水池用什麼防腐塗料嗎 瀏覽:130
去除染料廢水 瀏覽:867
污水廠污水含鹽處理 瀏覽:12
污水處理廠碳源每年用多少 瀏覽:737
pp材質超濾膜截留分子量 瀏覽:401
84消毒液為何能夠除垢 瀏覽:784
沁園凈水機過濾器多少錢 瀏覽:862
瓶子怎麼簡單的做一個飲水機 瀏覽:937
凈水器產多少廢水 瀏覽:432
深井水拿水垢 瀏覽:250
蒸餾出來的精油有雜質 瀏覽:347
風扇出口過濾器 瀏覽:994
水處理生產廠家排行 瀏覽: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