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體喝水後,水分都被什麼部位吸收
人喝水後,人體的各個部分都會吸收水份。因為人體的組織70%都是由水組成的。膀胱和血液里都會有水份。
『貳』 喝水後是怎樣進入人體的
這種水在體內的移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消化道的自身循環
經口進入消化道的水分,由胃、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同時各消化腺每天又分泌約8200ml的消化液進入消化道,在完成消化任務後,大部分在回腸和升結腸又被吸收入血液,只有100~150ml的水分隨糞便排出體外。
2
血漿和組織間液之交流
水的這種交流在毛細血管部位進行,其動力為血漿膠體滲透壓。毛細血管壁為半透膜,它將血漿與組織間液分開,電解質、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和其他小分子有機物可以自由通過,相互交換,維持動態平衡。而蛋白質不能自由通過毛細血管壁,故組織間液蛋白質濃度低於血漿蛋白質濃度,因而組織間液的膠體滲透壓低於血漿膠體滲透壓,前者為2.00kPa。後者為3.33kPa。這是血漿與組織間液交流的動力,由於毛細血管分布廣泛,而且組成了巨大的濾過面和吸收面(約有6300m2),故能迅速而頻繁地進行著水的交流,其結果,保證了血漿與組織間液的容量與滲透壓的恆定。
3
細胞內外水的交流
水在細胞內、外的轉移,決定於細胞外液的晶體滲透壓。細胞膜也是一種半透膜,在正常情況下,只允許水、葡萄糖、氨基酸、尿素、肌酐、CO2、O2、CIˉ和HCO3ˉ等通過,而蛋白質、K+、Na+、Ca2+、Mg2+等不易通過,所以細胞內、外液的化學成分和含量相差很大。當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發生改變時,主要靠水的移動來維持平衡。在正常情況下,細胞內、外液的滲透壓基本相等,當組織間液晶體滲透壓增高時,水由細胞內移至細胞外在組織間液儲存起來。當組織間液晶體滲透壓降低時,水由組織間液進入細胞內。
END
『叄』 人體喝進去的水會經過哪些器官最終排出體外
經過胃腸吸收後剩下的經過腎形成尿液儲存到膀胱
『肆』 人喝水.水是經過哪個器官排出體外
經過,泌尿系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是人體主要的排泄器官
機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內廢物容,如尿素,尿酸,多餘的無機鹽和水分等,隨血液運送到腎,在腎內形成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貯存,當尿液達到一定量後,再經尿道排出體外.腎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伍』 人喝水有什麼用
喝水對人的好處:
白開水是我們的最佳選擇(白開水就是天然狀態的水經過專煮沸而來的),白開水裡面屬含有鈣、鎂等微量元素,正是這些元素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益,並且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有些人認為和淡鹽水會對身體造成益處,但是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早上起來我們身體內滴水未飲,加上呼吸、排汗、泌尿、這些生理功能還會消耗很多身體內的水分,所以在早上起來之後喝一些白開水才會使血液得到稀釋。
盡量不要去喝冰水,因為喝過冷的水會對人的胃產生刺激,會引起人的腸胃不適,所以要多喝一些與室內溫度相近的水,這樣會減少對我們腸胃的刺激,從而會保護腸胃。
生活中每天最少要喝7到8杯水,也就是2.5升左右,在運動量很大或者天氣很熱的情況下要增加一些水量,在早上起床之後先給身體內補充300毫升的水,因為清晨是補水最關鍵的時刻。
『陸』 水在人體內的消化需要多長時間多長時間排出體外
5-10分鍾。
通常情況下水喝進去之後,在胃裡排空的時間大概在5分鍾左右,但是因為回每個人消化吸收的答功能有強有弱,所以具體的時間會有所區別,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15分鍾。
因為水裡面不含有任何的養料成分,所以不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消化,只要被進行逐步吸收即可。所以需要的時間很短。再者如果在飲水之後進行了適當的鍛煉,水還會以汗液的方式排出體外,胃被完全排空的時間會更短。
(6)人體喝水處理過程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一般蒸餾水的水性太酸,容易傷害身體,對腎臟較弱的人士則更為不利),可選擇優質的礦泉水。飲用鹼性水對人體最有利,否則在家用濾水器過濾後煮熟再喝亦無不可。
夏日炎炎,很多人都會選擇飲冰水,但冰水對胃臟功能不利,飲溫開水更為有益,因為這特別有助身體吸收使用,更有助腸胃消化。
飲水隨時都可以,口渴時才飲用往往只能解渴。有效的飲水方法是在空腹時飲用,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