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來水水處理關於水質國家標准有哪些企業標准有哪些
國家標准: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
《地下水質量標准》版GBT14848
《生活飲用水權衛生標准》GB5749
《飲用水化學處理劑衛生安全性評價》GBT17218
《生活飲用水輸配水設備及防護材料的安全性評價標准》GBT17219
部門企業標准: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CJ3020
㈡ 生活給水管安裝規范要求有哪些
施工工藝標准依據標准:
1、范圍
本工藝標准適用於民用建築群(小區),工作壓力不大於0.6Mpa的室外給水和消防管網的給水鑄鐵管及鍍鋅碳素鋼管鋪設安裝。
2、施工准備2.1材料設備要求
給水鑄鐵管及管件規格品種應符合設計要求,管壁薄厚均勻,內外光滑整潔,不得有砂眼、裂紋、飛刺和疙瘩。承插口的內外徑及管件應造型規矩,並有出廠合格證。
鍍鋅碳素鋼管及管件管壁內外鍍鋅均勻,無銹蝕。內壁無飛刺,管件無偏扣、亂扣、方扣、絲扣不全、角度不準等現象。
閥門無裂紋,開關靈活嚴密,鑄造規矩,手輪無損壞,並有出廠合格證。
地下消火栓,地下閘閥、水表品種、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並有出廠合格證。
捻口水泥一般採用不小於425#的硅酸鹽水泥和膨脹水泥(採用石膏礬土膨脹水泥或硅酸鹽膨脹水泥)。水泥必須有出廠合格證。
其它材料:石棉絨、油麻繩、青鉛、鉛油、麻線、機油、螺栓、螺母、防銹漆等。
主要機具:
機具:套絲機、砂輪鋸、砂輪鋸、試壓泵等。
工具:手錘、捻鑿、鋼鋸、套絲扳、剁斧、大錘、電氣焊工具、倒鏈、壓力案、管鉗、大繩、鐵鍬、鐵鎬等。
其它:水平尺、鋼捲尺等。
作業條件:
管溝平直,管溝深度、寬度符合要求,閥門井、表井墊層,消火栓底座施工完畢。
管溝溝底夯實,溝內無障礙物。且應有防塌方措施。
管溝兩側不得堆放施工材料和其安物品。
3、操作工藝3.1工藝流程:
安裝准備→清掃管膛→管材、管件、閥門、消火栓等就位→管道連接→灰口養護→水壓試驗→管道沖洗
根據施工圖檢查管溝坐標、深度、平直程度、溝底管基密實度是否符合要求。
管道承口內部及插口外部飛刺、鑄砂等應預先鏟掉,瀝青漆用噴燈或氣焊烤掉,再用鋼絲刷除去污物。
閥門、管件穩放在規定位置,作為基準點。把鑄鐵管運到管溝沿線溝邊,承口朝向來水方向。
根據鑄鐵管長度,確定管段工作坑位置,鋪管前把工作坑挖好。工作坑尺寸見表3.5。
定位。
安裝管件、閥門等應位置准確,閥桿要垂直向上。
室外地下消失栓底座下設有預制好的混凝土墊塊或現澆混凝土墊層,下面的土層要求夯實
鑄鐵管穩好後,在靠近管道兩端處填土覆蓋,兩側夯實,並應隨即用稍粗於介面間隙的干凈麻繩將介面塞嚴,以防泥土及雜物進入。
石棉水泥介面:
介面前應先在承插口內打上油麻,打油麻的工序如下:
打麻時將油麻擰成麻花狀,其粗度比管口間隙大1.5倍,麻股由介面下方逐漸向
上方,邊塞邊用捻鑿依次打入間隙,捻鑿被彈回表明麻已被打結實,打實的麻深度應是承口深度的1/3。
石棉水泥捻口可用不小於32.5#硅酸鹽水泥,3~4級石棉,重量比為水∶石棉∶水泥=1∶3∶7。加水重量和氣溫有關,夏季炎熱時要適當增加。
錘將填料搗實,按此方法逐層進行,打實為止。當灰口凹入承口2~3mm,深淺一致,同時感到有彈性,灰表面呈光亮時可認為已打好。
介面捻完後,對介面要進行不少於48h的養護。
外觀檢查膠圈粗細均勻,無氣泡,無重皮。
根據承口深度,在插口管端劃出符合承插口的對口間隙不小於3mm,最大間隙不大於表規定的印記。將膠圈塞入承口膠圈槽內,膠圈內側及插口抹上肥皂水,將管子找平找正,用倒鏈等工具將鑄鐵管徐徐插入承口內至印記處即可。
鍍鋅碳素鋼管鋪設:
鍍鋅碳素鋼管埋地鋪設要根據設計要求與土質情況做好防腐處理。
單元水表安裝:
單元水表安裝於表井底中心
水壓試驗:
對已安裝好的管道應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值按設計要求及施工規范規定確定。
管道沖洗:
管道安裝完畢,驗收前應進行沖洗,使水質達到規定潔凈要求。並請有關單位驗收,作好管道沖洗驗收記錄。
說明:1.磚井不適用於是車行道下。 2.所有鐵件均刷樟丹一道,木蓋板內外刷灰色鉛油兩道。
輸送生活給水的管道應採用塑料管、復合管、鍍鋅鋼管或給水鑄鐵管。塑料管、復合管或給水鑄鐵管的管材、配件,應是同一廠家的配套產品。
消防水泵接合器及室外消火栓的安裝位置、型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給水管道安裝主控項目
給水管道在埋地敷設時,應在當地的冰凍線以下,如必須在冰凍線以上鋪設時,應做可靠的保溫防潮措施。在無冰凍地區,埋地敷設時,管頂的覆土埋深不得小於500mm,穿越道路部位的埋深不得小於700mm。
檢驗方法:現場觀察檢查。
給水管道不得直接穿越污水井、化糞池、公共廁所等污染源。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管道介面法蘭、卡扣、卡箍等應安裝在檢查井或地溝內,不應埋在土壤中。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給水系統各種井室內的管道安裝,如設計無要求,井壁距法蘭或承口的距離:管徑小於或等於450mm時,不得小於250mm;管徑大於450mm時,不得小於350mm。
檢驗方法:尺量檢查。
管網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於0.6MPa。 檢驗方法:管材為鋼管、鑄鐵管時,試驗壓力下10min內壓力降不應大於0.05MPa,
然後降至工作壓力進行檢查,壓力應保持不變,不滲不漏;管材為塑料管時,試驗壓力下,穩壓1h壓力降不大於0.05MPa,然後降至工作壓力進行檢查,壓力應保持不變,不滲不漏。
鍍鋅鋼管、鋼管的埋地防腐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無規定時,可按表4.2.6的規定執行。卷材與管材間應粘貼牢固,無空鼓、滑移、介面不嚴等。
檢驗方法:觀察和切開防腐層檢查。
㈢ 給水排水設計都需要些什麼規范
一、規范、規程、標准類
執業資格適前十公布1、室外給水設計規范(-2006)
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
3、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
4、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5、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02)
8、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給水排水設計規程(CECS14:2002)
9、泵站設計規范(GB/T50265-97)
10、工業循環水冷卻設計規范(GB/T50102-2003)
11、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50050-95)
12、工業用水軟化除鹽設計規范(GB/T50109-2006)
13、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219-95)
14、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50067-97)
15、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
16、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370-2005)
17、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93-93) 1997年版
18、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19、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
20、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1-2005)
21、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規程(CJJ110-2006)
22、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CJ3020-93)
23、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
24、飲用凈水水質標准(CJ94-2005)
25、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
26、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
27、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准(CJ3082-1999)
2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類 (GB/T 18919-2002)
2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 (GB/T 18920-2002)
3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 (GB/T 18921-2002)
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50335-2002)
32、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
33、建築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50400-2006)
二、設計手冊類
1、嚴煦世等主編《給水工程》(第四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
2、孫慧修主編《排水工程(上冊)》(第四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
3、張自傑主編《排水工程(下冊)》(第四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
4、王增長主編《建築給水排水工程》(第五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5年
5、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2冊)建築給水排水》(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1年
6、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3冊)城鎮給水》(第二版)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
7、華東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4冊)工業給水處理》(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
8、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5冊)城鎮排水》(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4年
9、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6冊)工業排水》(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
10、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院主編《給水排水設計手冊(第7冊)城鎮防洪》(第二版)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0年
11、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所等編《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給水排水》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年
12、黃曉家等主編《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手冊》
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年
㈣ 給水管道施工規范是怎樣的
給水管道施工規范參考規范: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42-2002。
4.2、給水管道及配件安裝。
主控項目
4.2.1、室內給水管道的水壓試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註明時,各種材質的給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於0.6MPa。
檢驗方法:金屬及復合管給水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觀測10min,壓力降不應大於0.02MPa,然後降到工作壓力進行檢查,應不滲不漏;
塑料管給水系統應在試驗壓力下穩壓1h,壓力降不得超過0.05MPa,然後在工作壓力的1.15倍狀態下穩壓2h,壓力降不得超過0.03MPa,同時檢查各連接處不得滲漏。
4.2.2、給水系統交付使用前必須進行通水試驗並做好記錄。
檢驗方法:觀察和開啟閥門、水嘴等放水。
4.2.3、生產給水系統管道在交付使用前必須沖洗和消毒,並經有關部門取樣檢驗,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准》方可使用。
檢驗方法:檢查有關部門提供的檢測報告。
4.2.4、室內直埋給水管道(塑料管道和復合管道除外)應做防腐處理。埋地管道防腐層材質和結構應符合設計要求。
檢驗方法:觀察或局部解剖檢查。
一般項目
4.2.5、給水引入管與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凈距不得小於1m。 室內給水與排水管道平行敷設時,兩管間的最小水平凈距不得小於0.5m;
摘交叉鋪設時,垂直凈距不得小於0.15m。給水管應鋪在排水管上面,若給水管必須鋪在排水管的下面時,給水管應加套管,其長度不得小於排水管管徑的3倍。
檢驗方法:尺量檢查。
4.2.6、管道及管件焊接的焊縫表面質量應符合下列要求:
1、焊縫外形尺寸應符合圖紙和工藝文件的規定,焊縫高度不得低於母材表面,焊縫與母材應圓滑過渡。
2、焊縫及熱影響區表面應無裂紋、未熔合、未焊透、夾渣、弧坑和氣孔等缺陷。
檢驗方法:觀察檢查。
4.2.7、給水水平管道應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裝置。
檢驗方法:水平尺和尺量檢查。
4.2.8、給水管道和閥門安裝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表4.2.8的規定。
4.2.9、管道的支、吊架安裝應平整牢固,其間距應符合本規范第3.3.8條、第3.3.9條或第3.3.10條的規定。
檢驗方法:觀察、尺量及手扳檢查。
4.2.10、水表應安裝在便於檢修、不受曝曬、污染和凍結的地方。安裝螺翼式水表,表前與閥門應有不小於8倍水表介面直徑的直線管段。表外殼距牆表面凈距為10~30mm;水表進水口中心標高按設計要求,允許偏差為±10mm。
檢驗方法:觀察和尺量檢查。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是2002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涉及建築給水排水,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
㈤ 水處理行業都有哪些標准
水環境標准
水環境質量標准
相關信息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質量標准 1993-12-30
GB 3097-1997 海水水質標准 1997-12-03
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2002-04-28
GB 5084-1992 農田灌溉水質標准 1992-01-04
GB 11607-1989 漁業水質標准
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發布日期 相關信息
GB 26451-2011 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1-01-24
GB 26131-2010 硝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12-30
GB 26132-2010 硫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12-30
GB 25468-2010 鎂、鈦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7-2010 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6-2010 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5-2010 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4-2010 陶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3-2010 油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2-2010 酵母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25461-2010 澱粉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10-09-27
GB 15580-1995 磷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1995-06-12
GB 15581-1995 燒鹼、聚氯乙烯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 1995-06-12
GB 8978-1996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1996-10-04
GB 13458-2001 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1-11-12
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處置工程污染控制標准 2001-11-12
GB 18596-2001 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1-12-28
GB 14470.1-2002 兵器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 火炸葯 2002-11-18
GB 14374-1993 航天推進劑水污染物排放與分析方法標准 1993-05-22
GB 14470.2-2002 兵器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 火工葯劑 2002-11-18
GB 14470.3-2002 兵器工業水污染排放標准 彈葯裝葯 2002-11-18
GB 18918-2002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2-12-24
GB 4287-1992 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1992-05-18
GB 13457-1992 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1992-05-18
GB 13456-1992 鋼鐵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1992-05-18
GB 19430-2004 檸檬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4-01-18
GB 19431-2004 味精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4-01-18
GB 19821-2005 啤酒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5-07-18
GB 18466-2005 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5-07-27
GB 20425-2006 皂素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6-09-01
GB 20426-2006 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6-09-01
GB 21523-2008 雜環類農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4-02
GB 21900-2008 電鍍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1-2008 羽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2-2008 合成革與人造革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3-2008 發酵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4-2008 化學合成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5-2008 提取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6-2008 中葯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7-2008 生物工程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8-2008 混裝制劑類制葯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21909-2008 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3544-2008 制漿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8-06-25
GB 4914-1985 海洋石油開發工業含油污水排放標准 1985-01-18
GB 4286-1984 船舶工業污染物排放標准 1984-05-13
GB 3552-19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標准 1983-04-09
相關檢測規范、方法標准(水)
GB 13196-1991 水質 硫酸鹽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1-08-31
GB/T 17133-1997 水質 硫化物的測定 直接顯色分光光度法 1997-12-08
GB/T 14378-1993 水質 二乙烯三胺的測定 水楊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552-1993 水和土壤質量 有機磷農葯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3-07-19
GB/T 14581-1993 水質 湖泊和水庫采樣技術指導 1993-08-14
GB/T 14671-1993 水質 鋇的測定 電位滴定法 1993-09-18
GB/T 14672-1993 水質 吡啶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3-09-18
GB/T 14673-1993 水質 釩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3-09-18
GB/T 15503-1995 水質 釩的測定 鉭試劑(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4-1995 水質 二硫化碳的測定 二乙胺乙酸銅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5-1995 水質 硒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507-1995 水質 肼的測定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5-03-15
GB/T 15440-1995 環境中有機污染物遺傳毒性檢測的樣品前處理規范 1995-03-25
GB/T 15441-1995 水質 急性毒性的測定 發光細菌法 1995-03-25
GB/T 15959-1995 水質 可吸附有機鹵素(AOX)的測定 微庫侖法 1995-12-21
GB/T 16488-1996 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 紅外光度法 1996-08-01
GB/T 16489-1996 水質 硫化物的測定 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 1996-08-01
GB/T 17130-1997 水質 揮發性鹵代烴的測定 頂空氣相色譜法 1997-12-08
GB/T 17132-1997 環境 甲基汞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7-12-08
GB/T17378.1-1998 海洋監測規范 第1部分:總則 1998-06-22
GB/T 17131-1997 水質 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7-12-08
GB/T 14377-1993 水質 三乙胺的測定 溴酚藍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376-1993 水質 偏二甲基肼的測定 氨基亞鐵氰化鈉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375-1993 水質 一甲基肼的測定 對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 1993-05-22
GB/T 14204-1993 水質 烷基汞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3-02-23
GB/T 13902-1992 水質 硝化甘油的測定 示波極譜法 1992-12-02
GB/T 13901-1992 水質 二硝基甲苯的測定 示波極譜法 1992-12-02
GB/T 13900-1992 水質 黑索今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9-1992 水質 鐵(II、III)氰絡合物的測定 三氯化鐵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8-1992 水質 鐵(II、III)氰絡合物的測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7-1992 水質 硫氰酸鹽的測定 異煙酸-砒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992-12-02
GB/T 13896-1992 水質 鉛的測定 示波極譜法 1992-12-02
GB/T 13266-1991 水質 物質對蚤類(大型蚤) 急性毒性測定方法 1991-09-14
GB/T 13195-1991 水質 水溫的測定 溫度計或顛倒溫度計測定法 1991-08-31
GB/T 13194-1991 水質 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1-08-31
GB/T 13193-1991 水質 總有機碳(TOC)的測定 非色散紅外線吸收法 1991-08-31
GB/T 13192-1991 水質 有機磷農葯的測定 氣相色譜法 1991-08-31
GB 13200-1991 水質 濁度的測定 1991-08-31
GB 13199-1991 水質 陰離子洗滌劑的測定 電位滴定法 1991-08-31
GB/T 11914-1989 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重鉻酸鹽法 1989-12-25
GB/T 11913-1989 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電化學探頭法 1989-12-25
GB/T 11912-1989 水質 鎳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11-1989 水質 鐵、錳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10-1989 水質 鎳的測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9-1989 水質 銀的測定 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8-1989 水質 銀的測定 鎘試劑2B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7-1989 水質 銀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5-1989 水質 鈣和鎂的測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4-1989 水質 鉀和鈉的測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T 11903-1989 水質 色度的測定 1989-12-25
GB/T 11902-1989 水質 硒的測定 2,3-二氨基萘螢光法 1989-12-25
GB/T 11906-1989 水質 錳的測定 高碘酸鉀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 11901-1989 水質 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 1989-12-25
GB 11900-1989 水質 痕量砷的測定 硼氫化鉀-硝酸銀分光光度法 1989-12-25
GB 11899-1989 水質 硫酸鹽的測定 重量法 1989-12-25
GB 11896-1989 水質 氯化物的測定 硝酸銀滴定法 1989-12-25
㈥ 給排水專業規范和技術規程
第一部分 給水工程1
第二部分 排水工程7
第三部分 建築給水排水工程11
附錄20
附錄1 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 50013—2006)20
附錄2 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49
附錄3 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79
附錄4 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J 16—87)(2001年版)123
附錄5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159
附錄6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180
附錄7 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 50336—2002)194
附錄8 游泳池和水上游樂池給水排水設計規程(CECS 14∶2002)200
附錄9 泵站設計規范(GB/T 50265—97)223
附錄10 工業循環水冷卻設計規范(GB/T 50102—2003)260
附錄11 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 50050—95)275
附錄12 工業用水軟化除鹽設計規范(GBJ 109—87)281
附錄13 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219—95)292
附錄14 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296
附錄15 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 50098—98)(2001年版)303
附錄16 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312
附錄17 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320
附錄18 建築給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ECS 41∶2004)326
附錄19 建築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術規程(CJJ/T 29—98)336
附錄20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8—97)347
附錄21 給水排水構築物施工及驗收規范(GBJ 141—90)382
附錄22 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42—2002)412
附錄23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1—2005)440
附錄24 建設工程監理規范(GB 50319—2000)460
附錄25 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CJ 3020—93)476
附錄2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待批稿)477
附錄27 飲用凈水水質標准(CJ 94—2005)480
附錄2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2002)481
附錄29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1996)489
㈦ 最新的給排水設計規范有哪些
01、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 50013-2006
02、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4-2006(2011年版)
03、建築給排水設計規范GB 50015-2003(2009版)
04、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16-2006
05、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 50045-95(2005年版)
06、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07、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 50336-2002
08、游泳池給水排水工程技術規程CJJ 122-2008
09、民用建築節水設計標准GB 50555-2010
10、泵站設計規范GB 50265-2010
11、工業循環水冷卻設計規范GBT 50102—2003
12、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GB 50050-2007
13、工業用水軟化除鹽設計規范GBT 50109-2006
14、水噴霧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219—95
15、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7—97
16、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
17、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70—2005
18、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193—93(2010年版)
19、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2011
20、住宅建築規范GB50368-2005
21、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61-2005
22、管道直飲水系統技術規程CJJ 110—2006
23、生活飲用水水源水質標准CJ 3020-1993
24、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 5749-2006
25、 飲用凈水水質標准CJ 94—2005
2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 3838—2002
27、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 8978—1996
28、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准CJ 343—2010
2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類GBT 18919-2002
3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 18920-2002
3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 18921—2002
32、污水再生產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 50335—2002
33、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 18918—2002
34、建築與小區雨水利用工程技術規范GB 50400-2006
35、給水排水工程基本術語標准GB∕T 50125-2010
㈧ 供水管道驗收規范有哪些
管道布置
當使用二次供水的居住小區規模在7000人以上時,小區二次供水管網宜布置成環狀,與小區二次供水管網連接的加壓泵出水管不宜少於兩條,環狀管網應設置閥門分段。
二次供水泵房引入管宜從居住小區給水管網或條件許可的城鎮供水管網單獨引入。
室外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不得污染生活用水,當達不到要求時,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並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的規定。
小區和室內二次供水管道的布置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的規定。
二次供水的室內生活給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狀管網,單向供水。
二次供水管道的伸縮補償裝置應按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執行。
疊壓供水設備應預留消毒設施介面。
管道敷設
管道敷設應符合現行國家標准《建築給水排水及採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2及有關標準的規定。
二次供水的建築物引入管與污水排出管的管外壁水平凈距不宜小於1.0m,引入管應有不小於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管網或閥門井、水表井;引入管的轉彎處宜設支墩;當穿越承重牆或基礎時,應預留洞口或鋼套管;穿越地下室外牆處應預埋防水套管。
二次供水室外管道與建築物外牆平行敷設的凈距不宜小於1.0m,且不得影響建築物基礎;供水管與污水管的最小水平凈距應為0.8m,交叉時供水管應在污水管上方,且介面不應重疊,最小垂直凈距應為0.1m,達不到要求的應採取保護措施。
埋地金屬管應做防腐處理。
埋地鋼塑復合管不宜採用溝槽式連接方式。
管道安裝時管道內和介面處應清潔無污物,安裝過程中應嚴防施工碎屑落入管中,施工中斷和結束後應對敞口部位採取臨時封堵措施。
鋼塑復合管套絲時應採取水溶性潤滑油,螺紋連接時,宜採取聚四氟乙烯生料帶等材料,不得使用對水質產生污染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