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廢水處理的基本方法是什麼
廢水中污染物多種多樣,從污染物形態分,有溶解性的、膠體狀的和懸浮狀的污染物。從化學性質分,有有機污染物和無機污染物。有機污染物從生物降解的難易程度又可分為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和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廢水處理即是利用各種技術措施將各種形態的污染物從廢水中分離出來,或將其分解、轉化為無害和穩定的物質,從而使廢水得以凈化的過程。根據所採用的技術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對象,廢水處理方法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大類。
(一)廢水的物理處理法
廢水的物理處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來進行廢水處理的方法,主要用於分離去除廢水中不溶性的懸浮污染物。在處理過程中廢水的化學性質不發生改變。主要工藝有篩濾截留、重力分離(自然沉澱和上浮)、離心分離等,使用的處理設備和構築物有格柵和篩網、沉砂池和沉澱池、氣浮裝置、離心機、旋流分離器等。
1.格柵與篩網
格柵是由一組平行的金屬柵條製成的具有一定間隔的框架。將其斜置在廢水流經的渠道上,用於去除廢水中粗大的懸浮物和漂浮物,以防止後續處理構築物的管道閥門或水泵受到堵塞。篩網是由穿孔濾板或金屬網構成的過濾設備,用於去除較細小的懸浮物。
2.沉澱法
沉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廢水中重於水的固體物質下沉,從而達到與廢水分離的目的。這種工藝處理效果好,並且簡單易行。因此,在廢水處理中應用廣泛,是一種重要的處理構築物。在廢水處理中,沉澱法主要應用於:①在沉砂池去除無機砂粒;②在初次沉澱池中去除重於水的懸浮狀有機物;③在二次沉澱池去除生物處理出水中的生物污泥;④在混凝工藝之後去除混凝形成的絮凝體;⑤在污泥濃縮池中分離污泥中的水分,濃縮污泥。
3.氣浮法
用於分離比重與水接近或比水小,靠自重難以沉澱的細微顆粒污染物。其基本原理是在廢水中通入空氣,產生大量的細小氣泡,並使其附著於細微顆粒污染物上,形成比重小於水的浮體,上浮至水面,從而達到使細微顆粒與廢水分離的目的。
4.離心分離
使含有懸浮物的廢水在設備中高速旋轉,由於懸浮物和廢水質量不同,所受的離心不同,從而可使懸浮物和廢水分離的方法。根據離心力的產生方式,離心分離設備可分為旋流分離器和離心機兩種類型。
(二)廢水的化學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來分離、回收廢水中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主要工藝有中和、混凝、化學沉澱、氧化還原、吸附、離子交換等。
1.中和法
中和法是利用化學方法使酸性廢水或鹼性廢水中和達到中性的方法。在中和處理中,應盡量遵循「以廢治廢」的原則,優先考慮廢酸或廢鹼的使用,或酸性廢水與鹼性廢水直接中和的可能性。其次才考慮採用葯劑(中和劑)進行中和處理。
2.混凝法
混凝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入一定量的混凝劑,使廢水中難以自然沉澱的膠體狀污染物和一部分細小懸浮物經脫穩、凝聚、架橋等反應過程,形成具有一定大小的絮凝體,在後續沉澱池中沉澱分離,從而使膠體狀污染物得以與廢水分離的方法。通過混凝,能夠降低廢水的濁度、色度,去除高分子物質,呈懸浮狀或膠體狀的有機污染物和某些重金屬物質。
3.化學沉澱法
化學沉澱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入某種化學葯劑,使之與廢水中的某些溶解性污染物質發生反應,形成難溶鹽沉澱下來,從而降低水中溶解性污染物濃度的方法。化學沉澱法一般用於含重金屬工業廢水的處理。根據使用的沉澱劑的不同和生成的難溶鹽的種類,化學沉澱法可分為氫氧化物沉澱法、硫化物沉澱法和鋇鹽沉澱法。
4.氧化還原法
氧化還原法是利用溶解在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在氧化還原反應中能被氧化或還原的性質,把它們轉變為無毒無害物質的方法。廢水處理使用的氧化劑有臭氧、氯氣、次氯酸鈉等,還原劑有鐵、鋅、亞硫酸氫鈉等。
5.吸附法
吸附法是採用多孔性的固體吸附劑,利用同一液相界面上的物質傳遞,使廢水中的污染物轉移到固體吸附劑上,從而使之從廢水中分離去除的方法。具有吸附能力的多孔固體物質稱為吸附劑。根據吸附劑表面吸附力的不同,可分為物理吸附、化學吸附和離子交換性吸附。在廢水處理中所發生的吸附過程往往是幾種吸附作用的綜合表現。廢水中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磺化煤、沸石等。
6.離子交換法
離子交換是指在固體顆粒和液體的界面上發生的離子交換過程。離子交換水處理法是利用離子交換劑對物質的選擇性交換能力去除水和廢水中的雜質和有害物質的方法。
7.膜分離
可使溶液中一種或幾種成分不能透過,而其他成分能透過的膜,稱為半透膜。膜分離是利用特殊的半透膜的選擇性透過作用,將廢水中的顆粒、分子或離子與水分離的方法,包括電滲析、擴散滲析、微過濾、超過濾和反滲透。
(三)廢水的生物處理法
在自然界中,棲息著巨量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機物並將其轉化成穩定無機物的能力。廢水的生物處理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這一功能,並採用一定的人工措施,營造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環境,使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從而使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得以凈化的方法。根據採用的微生物的呼吸特性,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大類。根據微生物的生長狀態,廢水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懸浮生長型(如活性污泥法)和附著生長型(生物膜法)。
1.好氧生物處理法
好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環境下,將廢水中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好氧生物處理效率高,使用廣泛,是廢水生物處理中的主要方法。好氧生物處理的工藝很多,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等工藝。
2.厭氧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是利用兼性厭氧菌和專性厭氧菌在無氧條件下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處理技術,最終產物為甲烷、二氧化碳等。多用於有機污泥、高濃度有機工業廢水,如啤酒廢水、屠宰廠廢水等的處理,也可用於低濃度城市污水的處理。污泥厭氧處理構築物多採用消化池,最近20多年來,開發出了一系列新型高效的厭氧處理構築物,如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厭氧流化床、厭氧濾池等。
3.自然生物處理法
自然生物處理法即利用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繁殖的微生物處理廢水的技術。主要特徵是工藝簡單,建設與運行費用都較低,但凈化功能易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主要的處理技術有穩定塘和土地處理法。
(四)廢水處理工藝流程
由於廢水中污染物成分復雜,單一處理單元不可能去除廢水中全部污染物,常需要多個處理單元有機組合成適宜的處理工藝流程。確定廢水處理工藝的主要依據是所要達到的處理程度。而處理程度又主要取決於原廢水的性質、處理後廢水的出路以及接納處理後廢水水體的環境標准和自凈能力。
1.城市廢水的一般處理工藝流程
其主要任務是去除城市廢水中含有的懸浮物和溶解性有機物。一般處理工藝流程,根據不同的處理程度,可分為預處理、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級處理。
(1)預處理:主要工藝包括格柵、沉砂池,用於去除城市污水中的粗大懸浮物和比重大的無機砂粒,以保護後續處理設施正常運行並減輕負荷。
(2)一級處理:一級處理一般為物理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狀固體物質。懸浮物去除率為50%~70%,有機物去除率為25%左右,一般達不到排放標准。因此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前處理。主要工藝為沉澱池。
(3)二級處理:二級處理為生物處理,用於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膠體或溶解性的有機物,有機物去除率可達90%以上,處理後出水BOD可降至20~30毫克/升,達到國家規定的污水排放標准。主要工藝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
(4)三級處理:在二級處理之後,用於進一步去除殘存在廢水中的有機物和氮磷,以滿足更嚴格的廢水排放要求或回用要求。採用的工藝有生物除氮脫磷法,或混凝沉澱、過濾、吸附等一些物化方法。
2.工業廢水的處理工藝流程
由於工業廢水水質成分復雜,且隨行業、生產工藝流程、原料的變化而變化,故沒有通用的工藝流程。
⑵ 什麼是廢水處理的級別
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污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
一級標准專分為A標准和B標准,屬城鎮污水處理廠出水排入國家和省確定的重點流域及湖泊、水庫等封閉或半封閉水域時,執行一級標准中A標准;
排入GB3838地表水Ⅲ類功能水域執行一級標準的B標准。
二級標准為出水排入GB3838Ⅵ、Ⅴ類水域時執行;
三級標准為非重點控制流域和非水源保護區的建制鎮的污水處理廠,根據當地經濟條件和水污染控制要求,採用一級強化處理工業時執行。但必須預留二級處理設施的位置,分期達到二級標准。
⑶ 什麼是廢水處理用什麼怎麼處理
廢水處理(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就是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方法對廢水進行處理,使廢水凈化,減少污染,以至達到廢水回收、復用,充分利用水資源。
物理處理法
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回收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污染物(包括油膜和油珠)的廢水處理法,可分為重力分離法、離心分離法和篩濾截留法等。以熱交換原理為基礎的處理法也屬於物理處理法。
化學處理法
通過化學反應和傳質作用來分離、去除廢水中呈溶解、膠體狀態的污染物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的廢水處理法。在化學處理法中,以投加葯劑產生化學反應為基礎的處理單元是:混凝、中和、氧化還原等;而以傳質作用為基礎的處理單元則有:萃取、汽提、吹脫、吸附、離子交換以及電滲析和反滲透等。後兩種處理單元又合稱為膜分離技術。其中運用傳質作用的處理單元既具有化學作用,又有與之相關的物理作用,所以也可從化學處理法中分出來 ,成為另一類處理方法,稱為物理化學法。
生物處理法
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廢水中呈溶液、膠體以及微細懸浮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穩定、無害的物質的廢水處理法。根據作用微生物的不同,生物處理法又可分為需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種類型。廢水生物處理廣泛使用的是需氧生物處理法,按傳統,需氧生物處理法又分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類。活性污泥法本身就是一種處理單元,它有多種運行方式。屬於生物膜法的處理設備有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以及最近發展起來的生物流化床等。生物氧化塘法又稱自然生物處理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又名生物還原處理法,主要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污泥。使用的處理設備主要為消化池。
特殊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廢水,即用生物接觸氧化工藝在生物反應池內充填填料,已經充氧的污水浸沒全部填料,並以一定的流速流經填料。在填料上布滿生物膜,污水與生物膜廣泛接觸,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凈化。最後,處理過的廢水排入生物接觸氧化處理系統與生活污水混合後進行處理,氯消毒後達標排放。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介於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之間的生物膜法工藝,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同浸沒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這種曝氣裝置稱謂鼓風曝氣。
⑷ 什麼是污水處理設施
污水來處理設備,是一種能有效處理城自區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等的工業設備,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對改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適宜住宅小區、醫院療養院、辦公樓、商場、賓館、飯店、機關、學校、部隊、 水產加工廠、牲蓄加工廠、乳品加工廠等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如紡織、啤酒、造紙、製革、食品、化工等行業的有機污水處理,主要目的是將生活污水和與之相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後達到回用水質要求,使廢水處理後資源化利用。
⑸ 什麼叫做廢水的預處理
預處理單元用於城市廢水的預處理工藝可以有:粗篩(格柵),中篩,破碎,測流,泵提升,除渣,預曝氣,浮選,絮凝及化學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一般不用浮選,絮凝和化學處理。這類方法的採用有時決定於城市廢水中的工業廢水。浮選法用於去除細小懸浮物,抽脂和脂肪,在一個單獨的單元中或在一個除油脂,有時除渣的預曝氣池中進行。如果石油工業及肉類加工廠有適當的預處理,則城市處理廠可不要浮選單元。高強度的城市廢水可採用加化學劑或不加化學劑的絮凝法來提高初級處理效果和防止二級處理工藝的超負荷。有時對原廢水加氯以控制氣味和改善廢水的沉澱性質。預處理單元布置的變化決定於原廢水的特性,下步的處理工藝和採用的預處理單元。有一些是經常適用於單元布置的一般原則。格網用於保護水泵並防止固體在沉渣池或計量槽中結垢。小處理廠正常在恆速提升泵前放一巴氏計量槽。在大處理廠或採用變速泵之處,計量槽可以放在水泵之後。在大多數獨立生活污水廠沉渣池是放在提升泵之後的,但當預見泥渣負荷量大時沉渣池應放在泵前。預處理單元的三種可能布置方案見圖8-2。
初級處理單元 初級處理為沉澱,然而,普通習慣所謂的初級處理則包括預處理工藝。所有大城市處理廠都採用原污水沉澱法,且必須設在常規生物濾池之前。可以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處理未經沉澱的原廢水,然而由於污泥處置和運行成本的原因,這類工藝只有小城鎮使用。
二級處理單元 生物二級處理採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濾池或穩定塘。在新的污水處理廠設計中,高負荷生物濾池已廣泛地取代了低負荷生物濾池,而完全混合性污泥法正在取代常規活性污泥法。穩定塘一般只限於小城鎮使用。
在大型處理廠方面,高負荷生物過濾和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是當前用於二級處理的最常見的兩種方法。生物濾池的優點是易於操作,能夠接受突變的負荷與超負荷而不致引起完全失效。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能承受突變的負荷但在長期超負荷下會失效。例如當生物濾池的BOD負荷自設計負荷45磅/1000英尺3/天(R=1)增至90磅/1000英尺3/天(R=2),效率自77%降低至70%。一個活性污泥單元受到同樣程度的超負荷時,會因污泥膨脹和在出水中損失活性污泥固體而失效。去除BOD的效率由90%降至50%以下。
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優點是去除BOD的效率高,能處理高強度廢水和對將來轉變到高級處理有適應性。就一具有300毫克/升可沉澱BOD的強廢水的二級處理來說,活性污泥二級處理可去除BOD至少90%,其出水BOD等於或小於30毫克/升。單級高負荷生物濾池只能去除BOD77%或更少,結果其出水BOD約為70毫克/升。為使去除BOD效率可與活性污泥法相比,則需要兩級過濾。
污泥處置 初次沉澱和二次生物絮凝法將廢水有機物濃縮成污泥的體積遠較所處理的廢水體積為小。但處置積累的廢污泥則是廢水處理中一個主要經濟因素。污泥加工設備的一次投資約為處理廠投資的三分之一。圖8-3表明自沉澱池抽取,調蓄和濃縮廢污泥的流程。自生物濾池出水澄清出來的沉澱固體,或剩餘活性污泥,常送回到處理廠的首部使與初級污泥一起清除。生污泥可以儲存在初次沉澱池底部等待處理或抽送至一個調蓄池儲存,抽取的污泥可在一個濃縮池內濃縮,濃縮池通常為重力式單元,放在污泥加工之前。在圖8-3的下圖中,剩餘活性污泥是同抽出後的,初次污泥混合的。在系統布置中,普通採用一個調蓄池連同一個污泥濃縮池。剩餘活性污泥在加工之前可以單獨濃縮也可採用混合污泥濃縮的方法。
加工和處置污泥的各種方法普通的污泥加工方法為厭氣消化和真空過濾,經常用離心和濕燒法。常規處置方法有填埋、焚化、製造土壤改良劑和船運投海等。在沿海城.市,船運投海往往是最經濟的,而如果有地面時,填埋法則是習慣採用的。焚化法雖然較貴,但往往是城市區域內唯一可行的處置方法。
一個城市處理廠必須仔細考慮所有可能的污泥處置工藝。選擇最好的方法應是最經濟又適當照顧環境條件的工藝,必須注意這樣一些因素,如車運加工後的污泥通過住宅區、填埋地區將來的利用,地下水污染、空氣污染、其它潛在的公共衛生危害和風景問題等。
氯化在尾閭水域用作游覽或給水水源之處,對二級處理廠出水進行消毒是普通實行的方法。有幾個州起初規定只在水域游覽季節對處理廠出水進行消毒,現要求全年消毒。有的州未作任何此類規定。
除磷與除氮近些年內,在發展廢水處理廠中可行的除磷方法方面進行了許多研究工作。在發展除氮和水完全回收的方法方面也作了研究。有幾個除磷的中間試驗廠和小規模生產性處理廠在運行中,但作為設計大型設備的先例來說經驗資料還是有限的。雖然水質准據規定了磷和氮的限度,但大規模應用去除營養素的方法還是將來的事情。
城鎮的規模對小城鎮來說,在選擇廢水處理工藝中起主導作用偽是運行的管理、控制和如何處置污泥。不用處置污泥(穩定塘),或只要偶爾抽取污泥(延時曝氣)的方法對小村莊和分區是優越的。較大的市鎮往往採用需要較多控制及維修的系統,即接觸穩定和氧化溝的處理廠。許多現有的處理系統已不再為人樂用,例如隱化池和其他一些根據獨特的當地條件所選用的類型。
生物濾池處理廠中的處理單元系列有獨立洗渣槽的斗底沉渣池,初次沉澱池,生物濾池,有重力迴流至原廢水濕井循環管線的最終沉澱池,處理污泥的單級消化池及干化床。迴流至原廢水濕井的有以下廢水:洗渣槽的隘流,最終沉澱池的迴流污泥,干化場的排泄水和消化池的澄清液。處理廠可在進水檢查井或在生物濾池之後設超越管。
活性污泥廠處理單元系列機械清理的格網和一個將切碎固體送回原廢水的破碎器,有備用煤氣機組的恆速與變速提升泵,巴氏計量槽,有獨立洗渣器的澄清池型曝氣沉渣池,初次沉澱池,完全混合活性污泥二級處理池及剩餘污泥到濕井的重力迴流管線,自污泥調蓄池出來的生污泥真空過濾器和處置濾餅的填埋場地。真空過濾器的濾出液迴流至濕井。由於廢水管埋深的關系,原廢水在濕井前不能由重力流超越。對兩面三刀台提升泵設有備用煤氣機組,可在電源事故時運行。在提升泵站之後和在初次沉澱池之後設有超越管線。
⑹ 急!一般廢水處理的流程是什麼
不同廢水不一樣。如造紙廢水處理流程為微孔過濾-物化預處理-生化法,澱粉廢水處理工程採用主體工藝為「氣浮+水解+KIC生化反應池」,煉油廢水處理流程:調節罐—隔油—氣浮—A/O2—沉澱—BAF濾池—消毒。
⑺ 什麼是廢水的三級處理
簡單來說,一級處理即指預處理,主要是以過濾,沉澱,混凝沉澱,氣浮浮除等為主﹔二級處理指生物處理,包括厭氧,好氧,濕地處理等生物處理方式﹔三級處理主要指後續為了達到回用或其他目的的精化處理,如沉澱,消毒,殺菌,膜過濾等。
⑻ 污水處理是什麼
污水處理就是採用各種技術和手段,,將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質分離去除、回收利用或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使水得到凈化。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三類;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三集處理,三級處理有時又稱深度處理。
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中的污染物是多種多樣的,往往需要採用幾種處理方法的結合,才能去除不同性質的污染物或污泥,實現凈化的目的。對於某種污水,要根據污水的水質、水量的特點及回收其中有用物質的可能性和經濟性,同時考慮受納水體的具體條件,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後決定採用哪幾種處理方法組成系統,必需時還需要進行試驗確定。
⑼ 廢水處理什麼是cuD
生活污水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活動中所排出的廢水,這種廢水主要被生活廢料和人的排泄物所污染,污染物的數量、成分和濃度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用水量有關。 生活污水一般並不含有有毒物質,但是,它具有適於微生物繁殖的條件,含有大量細菌和病原體,從衛生角度來看,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工業廢水
工業生產中會產生很多種類的污染物,不同行業產生的污染物的種類與濃度均有明顯的差異。 [4]
電鍍廢水
電鍍和金屬加工業廢水中鋅的主要來源是電鍍或酸洗的拖帶液。污染物經金屬漂洗過程又轉移到漂洗水中。酸洗工序包括將金屬(鋅或銅)先浸在強酸中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隨後再浸入含強鉻酸的光亮劑中進行增光處理。
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鹽酸和鋅、銅等重金屬離子及有機光亮劑等,毒性較大,有些還含致癌、致畸、致突變的劇毒物質,對人類危害極大。因此,對電鍍廢水必須認真進行回收處理,做到消除或減少其對環境的污染。
電鍍混合廢水處理設備由調節池、加葯箱、還原池、中和反應池、pH調節池、絮凝池、斜管沉澱池、廂式壓濾機、清水池、氣浮反應,活性炭過濾器等組成。
電鍍廢水處理採用鐵屑內電解處理工藝,該技術主要是利用經過活化的工業廢鐵屑凈化廢水,當廢水與填料接觸時,發生電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和物理作用,包括催化、氧化、還原、置換、共沉、絮凝、吸附等綜合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金屬離子去除,使廢水得到凈化。
重金屬廢水
重金屬廢水主要來自礦山、冶煉、電解、電鍍、農葯、醫葯、油漆、顏料等企業排出的廢水。如果不對重金屬廢水處理,就會嚴重污染環境。廢水處理中重金屬的種類、含量及存在形態隨不同生產企業而異。除重金屬在廢水處理中顯得很重要。
由於重金屬不能分解破壞,而只能轉移它們的存在位置和轉變它們的物理和化學形態,達到除重金屬的目的。例如,廢水處理過程中,經化學沉澱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從溶解的離子形態轉變成難溶性化合物而沉澱下來,從水中轉移到污泥中;經離子交換處理後,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轉移到離子交換樹脂上,經再生後又從離子交換樹脂上轉移到再生廢液中。
因此,廢水處理除重金屬原則是:
除重金屬原則一: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
除重金屬原則二:是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管理和操作,減少重金屬用量和隨廢水流失量,盡量減少外排廢水量。重金屬廢水處理應當在產生地點就地處理,不同其他廢水混合,以免使處理復雜化。更不應當不經除重金屬處理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以免擴大重金屬污染。
廢水處理除重金屬的方法,通常可分為兩類:
除重金屬方法一: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成不溶的金屬化合物或元素,經沉澱和上浮從廢水中去除.可應用方法如中和沉澱法、硫化物沉澱法、上浮分離法、電解沉澱(或上浮)法、隔膜電解法等廢水處理法;
除重金屬方法二:是將廢水中的重金屬在不改變其化學形態的條件下進行濃縮和分離,可應用方法有反滲透法、電滲析法、蒸發法和離子交換法等。這些廢水處理方法應根據廢水水質、水量等情況單獨或組合使用。
⑽ 工業污水處理中什麼叫廢水的生化處理
在工業污水處理中,廢水的生物化學處理是廢水處理系統中最重要的過程之一,簡稱生化處理。生化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機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凈化。事實上,我們對生化處理並不是很陌生的,天然的水體中存在著一條食物鏈,即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小蟲,小蟲吃微生物,微生物吃污水,如果沒有這條食物鏈,自然界就要亂套了。
在天然的河流中,有著大量的、依靠有機物生活的微生物,它們日日夜夜地將人們排入河流中的有機物(如工業廢水、農葯化肥、糞便等等有機物質)氧化或還原,最終轉化為無機物質,如果沒有微生物的存在,我們周圍的河流,少則幾個月,多則一、二年,就會成為臭河了,只是由於微生物太微小太分散,以致人們的肉眼看不見罷了。
而廢水的生化處理工程則是在人工條件下對這一過程的強化。人們將無以計數的微生物全部集中在一個池子內,創造一個非常適合微生物繁殖、生長的環境(如溫度、pH值、氧氣、氮磷等營養物質),使微生物大量增殖,以提高其分解有機物的速度和效率。然後再往池內泵入廢水,使廢水中的有機物質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中得到氧化降解,使廢水得到凈化和處理。與其他處理方法相比,生化法具有能耗低、不加葯、處理效果好、處理費用低等特點。
武漢格林環保在污水處理方面有著不錯的工藝和經驗,可以多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