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本田UR-V銷量只有冠道的1/7,三大件一樣為何差這么多
很多品牌在中國有兩家合資公司,為了照顧兩家公司,給產品的時候也往往是一一對應的,就像上汽大眾有帕薩特,一汽大眾就有邁騰。一汽豐田有卡羅拉,廣汽豐田有雷凌一樣。由於共享平台和三大件,因此對於廠商來說,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並且「多生孩子,打群架」的市場策略,本身也沒有錯。如果一款車型銷量好的話,那麼也會順帶著另一款對應的車型銷量也好。只不過這種情況在冠道和UR-V身上沒有被復制,根據2020年4月的銷量數據,冠道銷量為5340輛,1~4月累計銷量10733輛。UR-V銷量857輛,1~4月累計銷量1495輛。UR-V的銷量是冠道的1/7,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UR-V定價高,配置不合理?
看冠道與UR-V的銷量走勢圖,可以說自始至終,冠道就是壓著UR-V,UR-V毫無翻身之力,同樣的三大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銷量反差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冠道的先發優勢嗎?其實這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作為中型SUV,消費者在這個級別可以選的車型其實並不多,但這個級別的中型SUV各個都是實力很強的車型。漢蘭達,銳界,途觀L都有不錯的銷量和口碑。因此消費者在選擇中型SUV的時候,在把這些車進行對比的時候,在產品力都差不多的前提下,誰的價格低,那選誰的可能性就更大。
冠道的起步價是22萬元,而UR-V的起步價是24.68萬元,單單對比最入門的車型,這個2.68萬元的差價著實不小。但是多的2.68萬元能買到很多配置嗎?其實也並不能,UR-V多了倒車影像,主動降噪,天窗,霧燈,唯一重要的就是天窗了。而冠道價格低,但配置也有優勢,相比UR-V多了語音控制,鎖車自動折疊。所以UR-V比冠道貴2.68萬元,就非常不合理。也難怪消費者會選擇冠道。
【2】東風本田安全性比廣汽本田差,消費者失去信心?
雖然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的車型,有很多是共享平台,共享動力總成的。但是每家廠商在生產的時候,對供應鏈的選擇還是會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說一汽大眾邁騰,和上汽大眾帕薩特,平台,三大件都一樣。但是帕薩特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中,成績就特別差。這就說明是上汽大眾在帕薩特的生產上偷工減料了。
本田也有類似的情況,東風本田此前有兩款車型,都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在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中,思域的B柱斷裂,成為最不安全的車型之一。
此後,2020年3月,中保研公布了本田INSPIRE測試評價結果,在正面25%偏置碰撞的測試項目組,A柱彎折嚴重。從下圖的測試圖片中,我們能明顯的發現INSPIRE的安全氣囊對假人頭部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然而由於沒有配備側氣簾,導致假人頭部橫向位移過度,撞到B柱。A柱又出現了彎折,出事的兩款車本田思域,本田INSPIRE同樣都來自東風本田,而且INSPIRE與廣汽本田雅閣是相同平台的車型,巧合的是雅閣也經歷過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但雅閣的成績就是比INSPIRE好不少。所以本田的安全性差,最終的矛頭都直指東風本田。
有一款車銷量差還可以理解,但是連續兩款車型都在安全性上栽了跟頭,東風本田就不得不反思了。再次回到UR-V的話題,雖然UR-V還沒有經過中保研的碰撞測試,但是誰能保證,UR-V沒有偷工減料呢?因此或許是這樣的顧慮,讓消費者對UR-V心存疑慮,轉而是選擇了冠道。
【3】本田召回77萬輛,對原本銷量不好的UR-V雪上加霜
5月29日,本田全部召回77萬輛汽車,其中廣汽本田39.61萬輛,東風本田37.86萬輛。其中就包含了UR-V在內,召回原因則是在燃油泵葉輪的製造過程中樹脂成型條件不完善,導致葉輪樹脂密度不足。葉輪可能會受燃油影響而發生膨潤變形,並與燃油泵殼體發生干涉,導致燃油泵工作不良,極端狀態下可能出現車輛行駛中發動機熄火的情況,存在安全隱患。說白了還是產品質量問題。
雖然此次的召回不僅是UR-V車型,鋒范、奧德賽、冠道、繽智、飛度、凌派、雅閣,傑德,思域,思鉑睿,INSPIRE,CR-V,XR-V都在召回范圍內,但是對於本田旗下的其它暢銷的車型來說,依靠過去的口碑,影響還不會很大,但是對於銷量本來就不好的UR-V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了。
總結:
如今的消費者買車是相當理性的,而且如今信息也是越來越開放,所有人都會拿著手機對挨個的對比配置表,特別是對於UR-V和冠道這種同平台的車型來說,性價比高低一目瞭然。此外,由於東風本田此前已經有很多次「黑歷史」,所以UR-V最終在於冠道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Ⅱ peek棒價格
1300-1500元/公斤左右
PEEK棒,中文名稱為聚醚醚酮棒,是採用英國威格斯PEEK原料擠出而成。PEEK棒不僅耐熱性比其他耐高溫塑料優異,而且具有高強度、高模量、高斷裂韌性以及優良的尺寸穩定性。PEEK棒材的韌性好,對交變應力的優良耐疲勞性是所有塑料中最出眾的,可與合金材料媲美。
PEEK棒 主要產地
目前國內沒有生產PEEK板的廠家,主要依靠進口。產地有德國、美國、日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