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樹脂工藝品製作時紅白料的添加比例
紅料是促進劑,白料是固化劑,生產、運輸中千萬不要以免發生激烈的化學 樹脂產品固化時,促進劑、固化劑、氣溫等因素都是影響固化快慢的關鍵因素。你如果使用的是不飽和樹脂,樹脂:石粉:促進劑:固化劑=100:120:3:3的比例進行配比。氣溫低時可適當增加促進劑的比例。操作時促進劑和固化劑的用量要精確,過多過少就會出現你說的狀況。特別是模型小的時候,比例更應該嚴格控制好,可以使用一次性注射針筒抽取促進劑和固化劑。
Ⅱ 樹脂工藝品如何上色
樹脂工藝品上色 用油漆就可以了 丙烯也可以上色 但是成本太高 油漆用哪種天那水調和的最好 上色有兩種畫法 一種叫淡彩 一種叫 濃彩 淡彩就像水彩畫 濃彩就像油畫 畫的時候可以有很多的技法 比如掃色 打的 仿古 等等 需要學習一段時間 油畫筆不可以用 太硬 畫布均勻 水粉筆可以用。 樹脂工藝品上色其實比較簡單,是由淺到深上色法,因為淺色容易被神色覆蓋,比如手的膚色,就比較淺在著色時可以先畫,不小心超界了,就可以用衣服的顏色覆蓋掉。這樣就不會顯得臟。眼睛嘴巴等放在最後畫。具
Ⅲ 怎麼讓發黃的白色塑料變白起來
在水裡倒上漂白劑大沒,把塑料放進去浸泡即可;
用鹽加上洗滌靈,使用百潔布來擦,最後再用濕布擦乾凈;
用醋或可樂等酸性飲料倒入泡一會兒,就會變白。
Ⅳ 合成樹脂怎樣才能增亮、提高產品的光澤度
一方面是提高塑料製品的表面光澤度,稱為增亮改性,另一方面是降低塑料製品的表面光澤度,稱為消光改性。
相對來說,增亮技術更為主要。
塑料的增亮即提高塑料製品的表面光澤度或光潔度,具體方法除原料的合理選取外,還有添加增亮法、共混增亮法、形態控制增亮法、成型設備光潔度的控制、二次加工增亮法及表面塗層增亮法等。
1、樹脂的選擇 樹脂本身的特徵對塑料製品的表面光澤度影響較大,是控制塑料製品表面光澤度的最有效方法。
其對相應塑料製品表面光澤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如下幾個方面: (1)樹脂的品種不同的樹脂品種共相應製品的光澤性大不相同,一般認為下列樹脂對應製品的光澤性比較好:蜜胺樹脂、ABS、PP、 HIPS、PA、POM、PMMA及PPO 等,其中蜜胺樹脂和ABS兩種光澤性最突出。
對同一種樹脂而言,合成方法不同,其樹脂對應製品光澤度也不相同。
例如:a、對PP而言,不同聚合方法合成品種的光澤度大小如下:無規共聚PP>均聚PP>嵌段共聚PP。
b、對PE 而言, 三種不同品種的光澤度大小如下: LDPE>LLDPE>HDPE。
C、對PVC而言,乳液法PVC樹脂比懸浮法PVC樹脂的光澤度高。
d、對於PS樹脂而言,高抗沖聚笨乙烯(HIPS)的光澤度大於通用聚苯乙烯(GPPS) (2)樹脂的特性對同一種樹脂而言。
其具體特性不同,光澤度也不相同,在樹脂的特性中對光澤度有影響的特性主要有如下幾種。
a、熔體流動速率(MFR)一般越大,其相應製品的光澤度越大。
b、分子量的影響分子量的影Ⅱ向主要體現在分子量分布寬度上。
分子量分布越寬,其相應製品的光澤度下降。
這主要是因為分子量分布寬,材料的不規整性增大了。
c、吸水率的影響吸水率高的樹脂,吸水率對其相應製品的光澤度影響較大。
如分子中含有酯基(一COOR)及酞胺基(一CONH2)的PA、PI、PSF 及PC等,如不進行乾燥或乾燥不徹底,會在製品表面產出水波紋、氣泡、銀絲、斑紋、毛疵等,從而使表面光澤度大大下降。
2.添加劑的選擇在所有的塑料用添加劑中,對光澤度影響最大的為填料;
其次還有增塑劑、穩定劑及阻燃劑等,但影響較小。
(1)填料的影響 填料對光澤度的影響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a、填料的品種不同填料品種對光澤度的影響不同。
除玻璃微珠外幾乎所有的填料都會使填充製品的光澤度下降,只是下降幅度不同而已。
幾種填料對填充製品光澤度影響大小次序如下:金屬鹽>玻璃纖維<滑石粉<雲母。
b、填料的形狀填料粒子的微觀形狀不同,對填充製品光澤度的影響也不同,其影響大小的次序為:球狀<粒狀<針狀<片狀。
c、填料的粒度,填料的粒度越小,填料製品的光澤度下降幅度小。
另外,填料粒度的分布寬度大小不同,對填充製品的光澤度影響也不同。
其影響規律為:填料粒度分布越寬,填充製品的表面光澤度越低。
這主要是因為填料的粒度范圍相差越大,填充製品的表面越凸凹不平,入射光越易產生漫反射現象。
d、填料的填充量 填料的填充增大,填充製品的表面光澤度降低。
以CaC0。
填充PP體系為例,當 CaC0。
填充量為5%時,填充製品的表面光澤度為5O% 。
當 CaC0。
填充量為15% 時,填充品的光澤度則下降為32%。
二、注塑產品的色差控制 色差是注塑中常見的缺陷,色差影響因素眾多,涉及原料樹脂、色母、色母同原料的混合、注塑工藝、注塑機等,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一般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色差的控制。
1.消除注塑機及模具因素的影響要選擇與注塑主品容量相當的注塑機,如果注塑機存在物料死角等問題,最好更換設備。
對於模具澆注系統、排氣槽等造成色差的,可通過相應部分模具的維修模來解決。
必須首先解決好注塑機及模具問題才可以組織生產, 以削減問題的復雜性。
2消除原料樹脂、色母的影響 控制原材料是徹底解決色差的關鍵。
因此,尤其是生產淺色製品時,不能忽視原料樹脂的熱穩定性不同對製品色澤波動帶來的明顯影響。
鑒於大多數注塑生產廠家本身並不生產塑料母料或色母,這樣,可將注意的焦點放在生產管理和原材料檢驗上。
即加強原材料入庫的檢驗;
生產中同一產品盡可能採用同一廠家、同一牌號母料、色母生產;
對於色母,在批量生產前要進行抽檢試色,既要同上次校對,又要在本次中比較,如果顏色相差不大,可認為合格,如同批次色母有輕微色差,可將色母重新混合後再使用,以減少色母本身混合不均造成的色差。
同時,還需重點檢驗原料樹脂、色母的熱穩定性,對於熱穩定性不佳的,建議廠家進行調換。
3.減少料筒溫度對色差的影響 生產中常常會遇到因某個加熱圈損壞失效,或是加熱控制部分失控長燒造成料筒溫度劇烈變化從而產生色差。
這類原因產生的色差很容易判定,一般加熱圈損壞失效產生色差的同時會伴隨著塑化不均現象,而加熱控制部分失控長燒常伴隨著產品氣斑、嚴重變色甚至焦化現象。
因此生產中需經常檢查加熱部分,發現加熱部分損壞或失控時及時更換維修,以減少這類色差產生幾率。
4.減少注塑工藝調整時的影響 非色差原因需調整注塑工藝參數時,盡可能不改變注塑溫度、背壓、注塑周期及色母加入量,調整同時還需觀察工藝參數改變對色澤的影響,如發現色差應及時調整。
盡可能避免使用高注射速度、高背壓等引起強剪切作用的注塑工藝,防止因局部過熱或熱分解等因素造成的色差。
嚴格控制料筒各加熱段溫度,特別是噴嘴和緊靠噴嘴的加熱部分。
。
5.掌握料筒溫度、色母量對產品顏色變化的影響在進行色差調整前還必須知道產品顏色隨溫度、色母量變化的趨勢。
不同色母隨生產的溫度或色母量的改變,其產品顏色變化規律是不同的。
可通過試色過程來確定其變化規律。
除非已知道這種色母顏色的變化規律,否則不可能很快地調好色差。
Ⅳ 如何提高樹脂工藝品光澤度
脫模劑當然是需要的,但關鍵是提高模具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必要時可以拋光、電鍍(用電鍍鉻的方法,ABS可以做到鏡面效果)。
Ⅵ 樹脂工藝品上什麼漆光亮些
一般做完油漆效果後,可以在表面噴上一層 光油,可以增加產品的光亮度。 光油是一種樹脂,需要和固化劑一起使用。
Ⅶ 樹脂工藝品發黃了怎麼辦
發黃變軟為聚合物的老化現象,分子結構已經被氧化沒辦法恢復原品(可能臨時用八四浸泡會漂白但硬度不能回到之前,一段時間後再氧化就不行了)。有製作工藝時再重新翻模吧。
Ⅷ 不飽和樹脂工藝品表面如何處理才更光亮
如果是在模具中灌注成型的,最好保證模具內表面的光潔精細度,就要多費些心版好好製作模具了,然權後選用脫模效果好並且用量少,效果好的脫模劑。
如果是表面覆膜的話,當然是將找合適的塑料膜了,找硬挺些的,光滑平亮的,固化後容易揭離的。
如果表面是接觸空氣的,那麼選氣乾性好些的樹脂,或者和氣乾性的樹脂復合改性用。
如果用光固化的,表面往往也不怎麼樣,盡量將固化工藝調整到最佳,裡面添加些流平劑是有幫助的。
不論怎樣,表面如果不像自己想像的那麼光亮的話,最好的辦法是再塗些樹脂,或者用其他清漆。如果表面是平整的,那麼打磨拋光也是很有效的,就看自己怎麼想辦法了。
Ⅸ 工藝品樹脂加什麼可以使灌漿出來的產品變白
石粉,油漆工給你家牆面批灰的那個白色粉末就是了。化學名稱叫硫酸鈣。普通配比是樹脂:石粉=1:1.2。如果你還想再白一點的話,就要買名叫「汰白粉」了,問下賣石粉的老闆就知道了!
Ⅹ 人造石工藝品怎麼樣提高白度和通透性 目前用的是氫氧化鋁粉和不飽和樹脂,是否需要添加增白劑 具體型號
加RQT-A-1特效版增白劑,可以更好的好樹脂結合,提高人造石的白度和通透性,添加量少,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