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濾膜和復RO膜到底哪個好?制
1.兩種膜供水的用途不一樣
反滲透膜主要用於家庭飲用水,隨著反滲透技術的不斷改進,反滲透的供水已能滿足整個廚房用水的水量了。而超濾膜供水則只能適合家用、洗滌用。
2.兩種膜的標准不一樣
反滲透膜標准更高。超濾膜合格標准為了每毫升水100個菌落,而RO反滲透膜則為每毫升水20個菌落。可以說RO反滲透膜標准高於超濾膜四倍。
3.兩種膜的孔徑相差較大
RO反滲透膜的孔徑僅為超濾膜孔徑的1/100,所以反滲透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極小的有機分子污染,比如化學有機物、有機農葯污染等。而超濾膜則不能。反滲透膜還有軟化水質的作用,將硬水轉為軟水。
咋看上去超濾膜與RO反滲透膜一比較,是不是完全沒有優勢呢?實際情況卻並不完全是這樣的。超濾膜也有它的優點,超濾膜不用接電,這樣就沒有用電安全問題,而且接頭小、簡單,出故障與漏水的機率較低。成本低,價格便宜。屬於經濟型的過濾膜。所以超濾凈水器比RO反滲透凈水器也便宜很多。
2. 高溫超濾膜最高可耐溫多少,可以應用於哪些場所
高溫超濾膜是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1微米以下的微孔過濾膜版。在膜的一側施以適權當壓力,就能篩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於10納米的顆粒。相比較一般的超濾膜而言,高溫超濾膜在耐高溫方面優勢突出。
高溫超濾膜優勢:
1.採用獨特的耐高溫膜絲,確保在45℃-85℃溫度范圍內安全運行,並保證通量和截留精度
2.採用無滲漏的完整密封澆注。在高溫狀態下,不會發生軟化,脫膠現象,並有效保護膜絲無斷裂。
3.使用壽命長。高溫超濾膜採用獨特的紙膜工藝,解決了傳統膜絲耐熱性差、清洗難、壽命短的問題。
高溫超濾膜應用范圍:
印染水回用
醬油、食品飲料過濾
3. 制備超濾膜和微濾膜的方法是一樣的,為什麼製得的膜孔徑卻不同
微濾膜根據成膜材料分為無機膜和有機高分子膜,無機膜又分為陶瓷膜和金屬膜,有機專高分子膜又分為天然高屬分子膜和合成高分子膜;根據膜的形式又分為平板膜、管式膜、卷式膜和中空纖維膜;根據制膜原理,高分子膜的制備方法分為溶出法(干-濕法)、拉伸成孔法、相轉化法、熱致相法,浸塗法、輻照法、表面化學改性法、核徑跡法、動力形成法等。無機膜的制備方法主要有溶膠—凝膠法、燒結法、化學沉澱法等。過濾膜根據微孔孔徑的大小分為微濾膜(MF)、超濾膜(UF)、納濾膜(NF)和反滲透膜(RO)四種形式,微濾膜一般指過濾孔徑在0.1-1微米之間的過濾膜。
4. 超濾膜的原理是什麼孔徑與分子量之間有關系嗎
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採用超濾膜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方法為超濾膜過濾。超濾膜大多由醋酯纖維或與其性能類似的高分子材料製得。最適於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也常用於其他分離技術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
以壓力差為推動力的膜過濾可區分為超濾膜過濾、微孔膜過濾和逆滲透膜過濾三類。它們的區分是根據膜層所能截留的最小粒子尺寸或分子量大小。以膜的額定孔徑范圍作為區分標准時,則微孔膜(MF)的額定孔徑范圍為0.02~10μm;超濾膜(UF)為0.001~0.02μm;逆滲透膜(RO)為0.0001~0.001μm。由此可知,超濾膜最適於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或採用其他分離技術所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超濾膜的制膜技術,即獲得預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術是極其重要的。孔的控制因素較多,如根據制膜時溶液的種類和濃度、蒸發及凝聚條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徑及孔徑分布的超濾膜。超濾膜一般為高分子分離膜,用作超濾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纖維素衍生物、聚碸、聚丙烯腈、聚醯胺及聚碳酸酯等。超濾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纖維膜等形式,廣泛用於如醫葯工業、食品工業、環境工程等。
我們都知道篩子是用來篩東西的,它能將細小物體放行,而將個頭較大的截留下來。可是,您聽說過能篩分子的篩子嗎?超膜 --這種超級篩子能將尺寸不等的分子篩分開來!那麼,到底什麼是超濾膜呢?
超濾膜是一種具有超級「篩分」分離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只有一根頭發絲的1‰!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超濾膜的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沒有皮層,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樣的,屬於深層過濾;後者具有較緻密的表層和以指狀結構為主的底層,表層厚度為0.1微米或更小,並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屬於表層過濾。工業使用的超濾膜一般為非對稱膜。超濾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碸、聚丙烯腈、聚醯胺、聚碸醯胺、磺化聚碸、交鏈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5. 超濾膜孔徑如何測定
超濾膜孔徑的測定微孔濾膜的孔徑分離效率是關鍵所在,所以評價濾膜孔徑甚為重要。
目前大致採用以下方法:
一、直接測量法
1.直接法測膜孔徑
(1)電子顯微鏡
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電子顯微鏡表徵膜的孔徑、孔徑分布及膜的形態結構。
制樣至關重要。濕膜樣品要經過脫水、蒸鍍、復型等處理。
逐級脫水法:膜樣品用5%餓酸固定,然後在提取器中用CCl4或乙醇逐級脫水,再用環氧樹脂包埋固化,最後用超薄切片機切成薄片。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的觀察。
低溫冷凍脫水法:膜樣品放在液氮或其他低溫介質中冷凍,使膜樣品中的水急速冷凍為細小的結晶,然後在低溫(至少低於-60°C)和低真空下,使冷凍的結晶逐級升華。這樣制備的膜樣品不收縮,經鍍金或復型,可用電子顯微鏡觀測。
微濾膜的孔徑為0.05-10m,掃描電鏡可分辨。
超濾膜的孔徑為1nm-30mm,掃描電鏡的解析度低於5-10nmnm,所以採用掃描電鏡觀測超濾膜的結構是困難的。
透射電鏡的解析度比掃描電鏡要高得多,約為3-4A正確制樣,高解析度的透射電鏡可以觀測超濾膜的表面細微結構。
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ESEM),克服了常規SEM的局限性。使濕的、油性的、臟的和不導電的樣品不經處理就可直接上機觀測。
二、間接測量法
間接法是利用與孔徑有關的物理現象,通過實驗測出相應的物理參數,在假設孔徑為均勻直通圓孔的假設條件下,計算得到膜的等效孔徑,主要方法有泡點壓力法、壓汞法、氮氣吸附法、液液置換法、氣體滲透法、截留分子量法、懸浮液過濾法。
泡點法:
泡點壓力所對應膜的最大孔徑。實測時,膜應被液體完全潤濕,否則將帶來誤差。
親水性膜採用水為潤濕液體;疏水性膜採用醇為潤濕液體。
測定步驟
a將樣品平行於液面浸入蒸餾水中,使其完全濕潤b將濾膜置於測試池上,壓上光滑的多孔板c在多孔板上加入3-5mm深的水d開通氣源,使壓力緩慢上升,當濾膜表面出現第一個氣泡並連續出泡時的氣體壓力值,帶入公式可求出樣品最大孔徑值。
e氣泡出現最多時的壓力值,帶入公式可求出樣品最小孔徑。
f由最大孔徑與最小孔徑即可算出平均孔徑。
(1)電鏡法比較直觀,但屬破壞性檢測,也只能得到局部信息
(2)泡壓法(又稱氣體滲透法)只局限於測定膜孔中的最大孔徑,用於小孔徑超濾膜的測定時所需壓力遠高於膜的使用壓力,故一般認為只適用於微濾膜的測定。
6. 超濾膜孔徑如何測定
隨著超濾膜技術的日益發展,准確表徵超濾膜的特性就越來越顯出其重要性,它不僅對研製新品種膜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在膜的應用技術中,對於膜品種的迅速、正確選用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用。作為超濾膜的主要指標一般有3項,即截流孔徑、純水透過速率、材料特性。因而超濾膜孔徑及孔徑分布的測定就更為重要。在微濾膜孔徑測定中,一般假定膜孔結構為圓直筒狀,考慮到孔形狀不規則,可加一形狀修正系數。
水處理中的超濾膜通常都是由相轉移法經浸漬凝膠而成。由於制膜工藝特點,使得膜孔結構比較復雜。事實上,由電鏡觀察可知,凝膠膜結構中的孔結構不為圓直筒狀,同時存在大量無效孔及孔頸。對超濾膜而言,孔徑是指在貫通於膜兩表面的孔道中最窄細處的通道半徑,即貫通孔的孔徑半徑。由於無效孔的存在,同時由於所需測試壓力大(如當所測孔半徑低至3nm時,所需壓力高達2.7GPa),將部分改變膜孔結構。因此壓乘法不適用於超濾膜孔徑測定。同理,液體流速法、比表面積分析法也不適用於超濾膜孔徑及其分布的測定。
目前有關測定孔徑及其分布的方法較多,但所測孔徑的數值卻往往誤差較大,這主要是由於各種膜孔的形狀十分復雜,而各種測定方法都假定它們是某種理想的形態。此外,有的濾膜的孔徑和形態並不是一直保持不變的,有時會因水分、葯品或加熱等因素造成膨潤或收縮變形。當然,比較理想的方法是在實際使用的環境下測定,但一般來說是不易做到的,最多隻能是在接近該條件下進行。
所以,通常都是盡量結合實際使用的狀態來選定方法。在固液吸附理論中,孔徑是指孔通道(包括非貫通孔)的平均孔徑。超濾膜孔徑的測定方法。常用超濾膜孔徑的測定是通過檢測與孔存在相關的物理效應來實現的,可分為幾何孔徑測定和物理孔徑測定兩種方法。具體的有效測定方法尚在探討之中。
7. 超濾膜的原理是什麼孔徑與分子量之間有關系嗎
超濾膜原理
超濾膜篩分過程,以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以超濾膜為過濾介質,在一定的專壓力下,當屬原液流過膜表面時,超濾膜表面密布的許多細小的微孔只允許水及小分子物質通過而成為透過液,而原液中體積大於膜表面微孔徑的物質則被截留在膜的進液側,成為濃縮液,因而實現對原液的凈化、分離和濃縮的目的。
超濾膜孔徑與分子量之間的關系
超濾膜是一種具有超級「篩分」分離功能的多孔膜。它的孔徑只有幾納米到幾十納米,也就是說只有一根頭發絲的1‰!在膜的一側施以適當壓力,就能篩出大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分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粒徑大於2~20納米的顆粒。超濾膜的結構有對稱和非對稱之分。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沒有皮層,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樣的,屬於深層過濾;後者具有較緻密的表層和以指狀結構為主的底層,表層厚度為0.1微米或更小,並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層厚度為200~250微米,屬於表層過濾。工業使用的超濾膜一般為非對稱膜。超濾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纖維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聚碸、聚丙烯腈、聚醯胺、聚碸醯胺、磺化聚碸、交鏈的聚乙烯醇、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8. 超濾膜與RO膜有什麼區別嗎
一、過濾精度不同
1、超濾膜的過濾精度為0.01微米,可以去除微生物,膠體,硅藻以及其他引起渾濁的物質。親水性良好,壽命長,抗污能力強,可以保留有益礦物,主要用於廚房凈水器,出水量較大。
2、ro反滲透膜的過濾精度為0.0001微米(萬分之一微米),是目前已有的過濾精度最高的濾芯,能夠過濾細菌、重金屬、有機物、余氯、膠體物等水中有害物質的作用。RO膜的凈化水質始終如一,使用壽命長,自動排污,產水量大,飲用安全。
二、孔徑不同
1、超濾膜,是一種孔徑標准一致,額外孔徑規模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在膜的一側施以恰當壓力,就能篩出小於孔徑的溶質分子,以別離分子量大於500道爾頓(原子質量單位)、粒徑大於10納米的顆粒。
2、ro膜的孔徑僅為超濾膜孔徑的1/100,所以ro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極小的有機分子污染,比如化學有機物、有機農葯污染等。而超濾膜則不能。反滲透膜還有軟化水質的作用,將硬水轉為軟水。
三、使用規模不同
1、超濾膜應用於:飲用水處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處理、其他污水處理,在食品方面主要應用於果汁的濃縮、澄清、啤酒生產和營養成分的提取等;在制葯方面主要應用於葯物的分離精製、除熱原、滅菌等,尤其是在抗生素及維生素的分離提取方面。
2、ro膜應用於:鋼鐵、電子、醫葯、電力、石油化工、食品飲料、市政及環保等范疇,在海水及苦鹹水淡化,鍋爐給水、工業純水及電子級超純水制備,飲用純凈水出產,廢水處理及特種別離進程中發揮著重要效果。
由此可見,RO膜和超濾膜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水處理問題也越來越被重視,不管是超濾膜還是ro反滲透膜,在水處理方面,都展現出極大的貢獻。
四、工作原理不同
1、超濾膜的工作原理:
超濾膜是一種薄膜分離技術。就是在一定壓力下,水在膜面上流動,水與溶解鹽在和其他電解質是微小的顆粒,能夠滲透超濾膜,而分子量大的顆粒和膠體物質就被超濾膜所阻攔,從而使水中的部分微粒得到分離的技術。適用中等污染度及低硬度水源的水處理需求。
2、反滲透工作原理:
反滲透技術,又稱RO膜技術,在壓力作用下,水分子透過膜層流動,但是雜質無法透過RO膜,從而實現純凈水與污染雜質的分享。RO膜可將水中的重金屬、有機物、細菌、余氯等濾除,而且反滲透膜並不分離溶解氧,因此產出的水是活水,特別適用高污染及高硬度水源的水處理需求。
9. 濾膜孔徑問題
切割分子量 1K 3K 5K 6K
對應孔徑 0.001μ回m 0.002μm 0.003μm 0.004μm
切割分子量 10K 20K 30K 50K
對應孔徑 0.005μm 0.006μm 0.007μm 0.008μm
切割分子量 100K 150K 300K 500K
對應孔徑 0.01μm 0.05μm 0.12μm 0.2μm
這是專業膜公司答提供可靠關於切割分子量與膜孔大小的關系.
當然我覺得這個數據也不是絕對的,但基本相差不大
10. 咨詢內容: 超濾膜通量多少孔徑是平均值,有大有小吧,介紹說能過濾細菌病毒,超濾過濾不了病毒分子吧,
超濾膜通量多少?孔徑是平均值,有大有小吧,介紹說能過濾細菌病毒,超濾過濾不了病毒分子吧,有些誤導吧。膜絲沒有反洗嗎,不產廢水的處理終究只是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