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孔吸附樹脂提取色素出現斷層的原因
因為大孔樹脂在水中溶脹,導致浮力大於重力,於是漂浮,你可以在柱子上方加一片濾紙後再加個玻璃球
㈡ 大孔樹脂裝柱後。。。提取色素。。應該怎樣提取。。求具體步驟。。
大孔樹脂用95乙醇裝柱?是什麼意思?不是用樹脂裝柱嗎?、
孔樹脂出現斷層,很多氣泡,樹脂柱沒有填裝嚴實,不知道你的柱徑是多少,如果比較細的話,可以用細鐵絲之類的,邊裝邊戳。
樹脂吸附完後,用什麼洗脫劑是要自己摸索的,可以查看相關文獻。常見的有酸洗(比如鹽酸,硝酸),醇洗(乙醇),等等,用什麼濃度的最佳也是自己實驗探索的。
下一步可以計算吸附量,洗脫率,做一下樹脂的重復利用性。在和吸附動力學和熱力學模型擬合一下,類容就很充實了。要是覺得還不夠,在做一下樹脂吸附色素前後的紅外圖譜還有熱重等。還有固體核磁可以做。
㈢ 我最近在用大孔樹脂進行多糖的脫色,我在選擇色素測定波長時遇到問題,求指導幫助!
採用水提、絮抄凝脫色、樹脂吸附襲、重結晶工藝提取純化。結果杜仲葉的水浸提液濃縮後用1%殼聚糖絮凝去雜、活性碳脫色得到進樣液,進樣液用NKA-9樹脂吸附,50%乙醇解吸,洗脫液濃縮後的粗品經甲醇重結晶得到純度≥97%的綠原酸,提取率 ≥65%。結論 優化完善了杜仲葉中綠原酸的提取純化方法,為杜仲資源的充分綜合利用和產業化開發提供了參考。
㈣ 大孔樹脂的新技術
近幾年來,由於大孔吸附樹脂新技術的引進,使中草葯有效單體成分或復方中某一單體成分的指標得到提高。它具有快速、高效、方便、靈敏、選擇性好等優點,因而發展速度很快,應用面很廣。
1 大孔吸附樹脂在中葯有效成分純化中的應用
大孔吸附樹脂用於白芍總苷、甜葉菊苷、刺玫果苷、三七總苷、西洋參總皂苷、絞股藍總皂苷
甘草酸、三棵針生物鹼、丹皮酚、銀杏葉黃酮、制川烏和制草烏中總生物鹼、薄蓋靈芝中尿嘧啶和尿嘧啶核苷、川芎嗪和阿魏酸的分離。
2 大孔吸附樹脂在中葯復方制劑中的應用
章氏採用D型大孔吸附樹脂法測定了三七及其制劑冠心寧總皂苷。也有人將三七蜂王漿用D201柱處理,測定三七皂苷的含量,回收率為104.4%.劉氏等在對復肢膠囊(含有三七等25味中葯)的復方制劑進行內控試驗中,採用大孔吸附樹脂吸附法有效地分離三七皂苷,並進行了TLC定性鑒別,結果斑點分離度好,具有較好的重現性。任氏等採用大孔吸附樹脂D型(天津骨膠廠)純化氣血注射液、生脈注射液中的人參總皂苷。胡氏等採用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比色法,測定生脈注射液中的人參總皂苷,結果提高了分離效果。減少了影響因素,使樣品含量重現性好,平均回收率達100.1%以上。苯乙烯苷類是肉蓯蓉的有效成分,大孔吸附樹脂(AB/B型)對苯乙醇苷類成分有較好的分離性能。採用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能純化黃芪中的黃芪甲苷。壽氏用低極性的GDXl04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疏肝止痛片中芍葯苷成分。鍾氏以殼聚糖為絮凝劑,採用樹脂M為吸附劑,對龜鹿補腎液的生產工藝進行了改進.結果新工藝比原工藝減少了一步濃縮,而且殼聚糖、樹脂M的成本比酒精低,可縮短生產周期,減少能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王氏等採用南開大學生產的X5大孔吸附樹脂分離純化龜鹿補腎液中的淫羊藿苷成分。經X5吸附樹脂處理後的樣品,可有效地除去部分雜質,使其在高效夜相色鋪中達到理想的分離效果。
鑒於大孔吸附樹脂一般是以聚苯乙烯為骨架,合成時使用了小分子的致孔劑、交聯劑等,用前需要處理,並在提取物和制劑中檢測其殘留量。應符合要求。另外,由於大孔吸附樹脂屬於極性吸附,一種樹脂只能對某一極性段的成分具有良好的吸附,故一般適宜於單味葯中某類成分的定向提取。中葯復方成分非常復雜,僅用某種樹脂很難兼顧到所有成分,國家不鼓勵中葯復方使用大孔吸附樹脂精製,使用時應該非常慎重。
㈤ 大孔樹脂吸附技術的技術優點
第一:能縮小劑量,提高中葯內在質量和制劑水平。經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處理後得到的精製物可使葯效成分高度富集,雜質少,提取得率僅為原生葯的2-5%,而一般水煮法為20-30%左右,醇沉法為15%左右,可見,劑量縮小了,雜質少了,內在質量提高了,有利於製成現代劑型的中葯,也便於質量控制。葯效學和臨床使用都證實了同一類葯採用此工藝後葯效的提高。該工藝1次完成了除雜和濃縮兩道工序。如人參莖葉中也含人參皂甙,可以提取出來作為葯用,但含量低,用一般方法提取麻煩,而用大孔樹脂吸附技術提純後人參皂甙含量可達70%以上,很方便。再如,中葯水煎提取物體積大,有效成分含量低,劑量太大劑型選擇困難,給生產帶來難題,如果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處理,問題就較好解決了。
第二:減少產品的吸潮性。
傳統工藝制備的中成葯大部分具有較強的吸潮性,是中葯生產及貯藏中長期存在的難題。而經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處理後,可有效地去除水煎液中大量的糖類、無機鹽、黏液質等吸潮成分,有利於多種中葯劑型的生產,增強產品的穩定性。第三: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能縮短生產周期、所需設備簡單。免去了靜置沉澱、濃縮等耗時多的工序。節約包裝,降低成本,為中葯進入國際市場創造了條件。
㈥ 請問怎麼樣提取番茄紅素
一、番茄紅素有機溶劑提取法?番茄紅素是脂溶性色素,難溶於甲醇、乙醇,可溶於乙醚、石油醚、己烷、丙酮,易溶於氯仿、二硫化碳、苯等有機溶劑。而在諸多的有機溶劑中,選用氯仿作有機溶劑來提取番茄紅素效果最好。主要步驟包括:新鮮番茄或番茄皮乾燥、粉碎,選用一種有機溶劑或混合溶劑作為萃取液進行固液萃取,最後將萃取液真空濃縮,得到番茄紅素的粗製品,此法簡單易行。但由於番茄中還含有其它成分,而且有機溶劑會有痕量殘留,只單單採用溶劑萃取,得到的產品一般純度不高,番茄紅素含量約在5%~15%左右,而且通常不會產生番茄紅素晶體,而是一種呈油狀的物質即番茄紅素油樹脂。 二、番茄紅素酶法提取?日本一專利介紹了利用番茄皮自身果膠酶和纖維素酶反應來提取番茄紅素。其工藝為:番茄打漿粉碎→加鹼調節pH值7.5~9. 0→45℃~60℃加熱攪拌5h→過濾除去表皮、種子和纖維等殘渣,得提取液將抽提液pH值調整為4.0一4.5,類胡蘿卜素凝聚沉澱靜置,虹吸除去上部渾濁液,得番茄紅素沉澱→沉澱調整pH後乾燥真空濃縮→成品加食鹽保存。而Dubodel等人通過外加果膠酶和纖維素酶的方法來提取番茄紅素。其工藝流程為:清洗鮮番茄→100℃熱燙去皮→用高速攪拌機打漿粉碎→添加0.2%~0.5%的果膠酶、纖維素酶,在50℃條件下處理3h,除去90%的果膠、纖維素等非色素物質→離心→沉澱用96%的乙醇洗滌、過濾→乙醇和植物油提取→分離油相、產品。 三、番茄紅素超臨界CO2萃取法?Sun,Q,J等人(1998)採用超臨界CO2作萃取劑從液體或固體物料中萃取、分離和純化有效成分,共考察了四個因素:萃取壓力(7.5mPa~30.0mPa),溫度(40℃~50℃),C仇流速(5kg/h~50kg/h),萃取時間(0.5h~4.0h),得到了最佳工藝條件為:壓力為15mPa~20mPa,溫度40℃~50℃,流量20kg/h,時間1h~2h,其得率可達到卯%以上[10-11]. 四、高速逆流色譜法、高速逆流色譜(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簡稱HSCCC)技術是一種高效快速的新型液一液分配色譜技術,與傳統的柱色譜需使用固體填料不同,該分離方法是在兩相之間進行,在高速運轉產生重力場的條件下,使固定相在分離柱中實現高的保留而進行分離,因而沒有不可逆吸附,具有樣品無損失、無污染、高效、快速和大制備量分離的優點。國外有報道在實驗中首次採用高速逆流色譜來提取番茄紅素,所得到的樣品是從100mg含有9%番茄紅素的番茄粗提物中分離出來的.最後用高效液相色譜檢驗出其純度達到98.5%。採用的溶劑是由己烷、二氯甲烷、乙腈按10:3.5:6.5組成的非水混合物。 五、微波輻射萃取法?微波輻射萃取技術(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簡稱為MAE)是指使用微波及合適的溶劑在微波反應器中從各種物質中提取各種化學成分的技術與方法。由於番茄紅素是一種脂溶性色素,不易滲透穿過物質的細胞壁和細胞膜,因此提取時間較長,不能很好的將提取物從細胞壁中溶出。而採用微波輻射萃取的最大優點就是大大縮短了萃取時間,且提取率較高,產品品質好,質地純且無環境污染等,在天然色素的提取工藝中具有很廣闊的應用前景。張衛強等人經過實驗得出了一種最佳工藝條件:提取溶劑為6#溶劑油,微波頻率為2450mHz,功率為200W,萃取時間80s,液固比(mL/g)2:1,經過二級提取可使番茄紅素的提取率達到97.56%。
㈦ 番茄紅素的提取方法
番茄紅素是一種天然類胡蘿卜素,它具有防癌抗癌,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版能。本文權主要研究了從天然番茄中提取番茄紅素粗產品,並進一步將粗產品純化的工藝路線和工藝條件。 採用皂化法對番茄進行預處理不僅可除去脂肪酸甘油酯及各種游離脂肪酸,而且在番茄細胞組織的保護下,番茄紅素不容易在鹼性條件下被破壞。番茄皂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溫度70℃,KOH濃度0.5mol/L,皂化時間0.5h。從皂化後的番茄中提取的番茄紅素產品有番茄紅素晶體出現,產品的色價由原來的21.2提高到66.7。 分別採用固液浸取法、索氏提取法和微波萃取法用石油醚從皂化後乾燥番茄粉末中提取番茄紅素,考察了溫度、時間、液固比、功率等各種提取條件對番茄紅素提取量的影響。固液浸取法最佳工藝條件:溫度50~60℃,提取時間1h,液固比40:1,番茄紅素產量為22.54mg/g(乾燥番茄粉末);索氏提取的最佳工藝條件:溫度45℃,提取時間4h,液固比100:1,番茄紅素產量為22.69mg/g(乾燥番茄粉末);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藝條件:功率400w,萃取時間50s,番茄紅素提取量23.25mg/g(乾燥番茄粉末)。三種方法...
㈧ 如何證明花青素的存在
如何證明花青素的存在?
花青素是一種水溶性色素,可以隨著細胞液的酸鹼改變顏色。細胞液呈酸性則偏紅,細胞液呈鹼性則偏藍。花青素(anthocyanins)是構成花瓣和果實顏色的主要色素之一。經由苯基丙酸類合成路徑(phenylpropanoid pathway)和類黃酮生合成途徑(flavonoids biosynthetic pathway)生成。影響花青素呈色的因子包括花青素的構造、pH値、共色作用(copigmentation)等。果皮呈色受內在、外在因子和栽培技術的影響。光可增加花青素含量;高溫會使花青素降解。花青素為植物二級代謝產物,在生理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花瓣和果實的顏色可吸引動物進行授粉和種子傳播 (Stintzing and Carle, 2004)。常見於花、果實的組織中及莖葉的表皮細胞與下表皮層。部分果實以顏色深淺決定果實市場價格。花青素屬於酚類化合物中的類黃酮類(flavonoids)。基本結構包含二個苯環,並由一3碳的單位連結(C6-C3-C6)。花青素經由苯基丙酸路徑和類黃酮生合成途徑生成,由許多酵素調控催化。以天竺葵色素(pelargonidin)、矢車菊素(cyanidin)、花翠素(delphinidin)、芍葯花苷配基(peonidin)、矮牽牛苷配基 (petunidin)及錦葵色素(malvidin)六種非配醣體(aglycone)為主。花青素因所帶羥基數(-OH)、甲基化(meth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數目、醣種類和連接位置等因素而呈現不同顏色 (范和邱, 1998)。顏色的表現因生化環境條件的改變,如受花青素濃度、共色作用、液胞中pH値的影響 (Clifford, 2000)。本文目的為了解影響花青素生合成的因子,以作為田間栽培管理的參考。
橙色和黃色是胡蘿卜素的作用。1910年在胡蘿卜中發現了β-胡蘿卜素,以後共發現另外2種胡蘿卜素異構體,分別是:α、β、γ三種異構體。1958年β-胡蘿卜素獲得專利(US2849495,1958年8月26日,專利權人:Hoffmann La Roche),目前主要從海洋中提取,也可人工合成
自然界有超過300種不同的花青素。他們來源於不同種水果和蔬菜如越橘、酸果蔓、藍莓、葡萄、接骨木紅、黑加侖、紫胡羅卜和紅甘藍、顏色從紅到藍。這些花青素主要包含飛燕草素(Delchindin)、矢車菊素(Cyanidin)、 牽牛花色素(Petunidin)、芍葯花色素(Peonidin).
花青素顏色隨PH值發生變化,從當PH值為3時的覆盆子紅到當PH值為5時的深藍莓紅。在大多數應用中這些色素具有良好的光、熱和PH穩定性,並且能夠承受巴氏和UHT熱處理。花青素廣泛地應用在飲料、糖果、果凍和果醬中。
近年來對作為多酚的花青素對健康可能帶來的好處的關注越來越集中。將來花青素的這種特性在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中有可能得到日益應用。目前市場上有比較成熟的花青素產品,這些花青素主要是越橘花青素、藍莓花青素、蔓越橘花青素、接骨木花青素、黑莓花青素和黑豆皮花青素等,含量均為25%或40%。國內西安天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 薛西峰先生做了詳細的提取工藝研究,並於2001年開始大規模生產25%的花青素成品。
花青素的作用
花青素為人體帶來多種益處。從根本上講,花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它能夠保護人體免受一種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質的損傷。花青素還能夠增強血管彈性,改善循環系統和增進皮膚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過敏,改善關節的柔韌性。下面列出花青素的部分功效:
1.有助於預防多種與自由基有關的疾病,包括癌症、心臟病、過早衰老和關節炎;
2.通過防止應激反應和吸煙引起的血小板凝集來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生;
3.增強免疫系統能力來抵禦致癌物質;
4.降低感冒的次數和縮短持續時間;
5.具有抗突變的功能從而減少致癌因子的形成;
6.具有抗炎功效,因而可以預防包括關節炎和腫脹在內的炎症;
7.緩解花粉病和其它過敏症;
8.增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彈性;
9.保護動脈血管內壁;
10.保持血細胞正常的柔韌性從而幫助血紅細胞通過細小的毛細血管,因此增強了全身的血液循環、為身體各個部分的器官和系統帶來直接的益處,並增強細胞活力;
11.鬆弛血管從而促進血流和防上高血壓(降血壓功效);
13.防止腎臟釋放出的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所造成的血壓升高(另一個降血壓功效);
14.作為保護腦細胞的一道屏障,防止澱粉樣β蛋白的形成、谷氨酸鹽的毒性和自由基的攻擊,從而預防阿爾茨海默氏病;
15.通過對彈性蛋白酶和膠原蛋白酶的抑制使皮膚變得光滑而富有彈性,從內部和外部同時防止由於過度日曬所導致的皮膚損傷等等。
㈨ 如何保持肉類產品中的血紅素色素
1 辣椒紅色素:
屬於胡蘿卜素,是從紅辣椒中提取的一種天然色素,為橙紅色粉末成膏狀,不溶於水,溶於乙醇、油脂及有機溶劑,生產時可按需要量添加。
2 胡蘿卜色素:
大量存在植物組織中,也是人類食品中的主要營養素之一,可用於油質食品或人造奶油,酥油著色,也可用於飲料,面制食品的著色,安全性高,著色力勻衡,最大使用量為0.2克/千克。
3 高梁紅色素:
從高梁殼中提取出的磚紅色不定型粉末物,溶於水和稀乙醇液,耐較高溫度加工,添加於畜肉、魚、植物蛋白、糕點中,可染成很好的咖啡色或巧克力色,最大使用量為0.4克/千克。
4 蘿卜紅
從四川產的紅心蘿卜中提取,為紫紅色粉末,溶於水,能增加食品風味和營養,用於飲料、配製酒、罐頭、蜜餞等食品的著色,可按生產需要量添加。
5 黑豆紅色素
野大豆種皮的提取物,為紫紅色粉末,易溶於水和稀乙醇,耐熱、耐光性較好,特別適用於果酒飲料和可樂型飲料的著色,最大使用量為0.8克/千克。
6 越桔紅
是野生越桔漿果中花生素類色素,適用於果汁、冰淇淋等食品生產,可按生產需要量添加。
7 玫瑰茄紅色素
是從玫瑰茄的花萼中提取出的酚類色素,食用安全且具有清熱降火、消炎解毒的功效,常用於糖果、果脯、果醬、飲料等食品的著色。
8 紅曲米色素
是我國傳統使用的天然紅色素,主要由紫紅麴黴菌接種在大米上培育而成,可供生產肉製品、飲料和配製酒著色使用。
9 甜菜紅
是紅甜菜(紫菜頭)根中提取的甜菜花青和甜菜黃素,為紅或紫紅色粉末,可溶於無水乙醇,耐熱性差,對光和氧敏感,著染性較好。主要用於果子露、汽水、罐頭濃縮果汁,青梅等生產中,可按生產需要量增加。
10 菊花黃
是從菊科植物大花金雞菊的花中提取的棕褐色浸膏,易溶於水和乙醇,耐溫和光,著色力較強,最大使用量為0.3克/千克。
11 玉米黃
由黃粒玉米提取物蛋白中提出的β-胡蘿卜素混合物,為檸檬黃色,無異味,不溶於水、乙醚、丙酮等,適用於非液體食品著色,在人造黃油中添加,比使用維生素B2效果最佳,最大使用 量為5.0克/千克
12 桅子黃
是桅子中的黃色素,為黃豆橙黃色粉末,不溶於油脂,易溶於水,在飲料,配製油、糕點生產中著色,最大用量為0.3克/千克。
13 紅花黃色素
由菊科紅花屬植物紅花中提制而成,為黃色粉末,不溶於油脂,能溶於水、乙醇和丙二醇。在食品中使用量不超過0.02克/千克。
14 姜黃色素:
是姜黃色的塊莖中含有的黃色色素,為橙黃色粉末,不溶於冷水,溶於乙醇、丙二醇、冰醋酸和鹼性溶液。遇鐵離子易變色,對光,熱穩定性較差,著色力較好,尤其對蛋白質著色力較強,用量按正常生產需要量增加。
15 可可色素
是從可可豆及可可外皮中提取出的褐色色素,為棕色粉末,無臭,有巧克力香味,易溶於水及稀乙醇,耐熱性及耐還原性均好,對澱粉和蛋白質著染性較好,主要用於汽水、可樂型飲料及糖果等生產中,最大使用量為3克/千克。
16 蟲膠色素
是紫膠蟲在寄生植物上分泌的原膠中的一種色素成分,為蒽酮衍生物,蟲膠色素有溶於水和不溶於水兩大類,最大使用量為0.5克/千克。
17 醬色(焦糖)
是我國傳統的天然食用色素,為黑褐色的膠狀物或固體粉塊狀。易溶於水和稀乙醇溶液,不溶於油脂,主要用於罐頭、飲料、糖果等生產中。目前,我國只允許使用不加銨鹽生產的醬色。
18 葉綠素銅鈉:
是以菠菜或蠶沙為原料製成的,為藍黑色帶金屬光澤粉末狀或綠色的膏狀,耐熱性好,在100℃加熱,仍可長期保存不變色,食品生產中最大使用量為0.5克/千克。
至於安不安全是看你用的劑量的多少,根據國家的標准用量是不會危害身體健康的。中國食品添加劑交易網上有很多這種知識,我覺得你可以去看看。
㈩ 大孔樹脂吸附原理
大孔樹脂吸附原理:
大孔樹脂吸附作用是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質) 之間的范德華引力,通過它巨大的比表面進行物理吸附而工作,使有機化合物根據有吸附力及其分子量大小可以經一定溶劑洗脫分開而達到分離、純化、除雜、濃縮等不同目的。
大孔吸附樹脂為吸附性和篩選性原理相結合的分離材料。大孔吸附樹脂的吸附實質為一種物體高度分散或表面分子受作用力不均等而產生的表面吸附現象,這種吸附性能是由於范德華引力或生成氫鍵的結果。
同時由於大孔吸附樹脂的多孔性結構使其對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質具有篩選作用。通過上述這種吸附和篩選原理,有機化合物根據吸附力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在大孔吸附樹脂上經一定的溶劑洗脫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10)大孔樹脂吸附法提取玫瑰茄紅色素擴展閱讀:
大孔樹脂吸附的用途:
大孔吸附樹脂吸附技術最早用於廢水處理、醫葯工業、化學工業、分析化學、臨床檢定和治療等領域,近年來在我國已廣泛用於中草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純化工作中。
與中葯制劑傳統工藝比較,應用大孔吸附樹脂技術所得提取物體積小、不吸潮、易製成外型美觀的各種劑型,特別適用於顆粒劑、膠囊劑和片劑,改變了傳統中葯制劑的粗、黑、大現象,有利於中葯制劑劑型的升級換代,促進了中葯現代化研究的發展。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等單位聯合發布的2002~2010《醫葯科學技術政策》明確提出:研製開發中葯動態逆流提取、超臨界萃取、中葯飲片浸潤、大孔樹脂分離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