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何謂有效濾過壓,形成有效濾過壓有哪些因素
正常生理情況下,影響有效濾過壓最主要的因素是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
組織液的生成和迴流原理中,有效濾過壓=(毛細血管內靜水壓+組織液膠體滲透壓)-(組織間隙機械壓力+血漿膠體滲透壓)當有效濾過壓為正值時,有液體被濾過到毛細血管外,即生成組織液;
當有效濾過壓為負值時,則有液體被重吸收入毛細血管內,即組織液迴流,人體毛細血管血壓,在動脈端平均為3mmHg,靜脈端平均為12mmHg(汞柱)。
血漿從毛細血管濾過形成組織液的動力——有效濾過壓
在尿液生成過程中, 動力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和腎小囊內超濾液膠體滲透壓。阻力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的靜水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囊內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
因腎小囊內超濾液中蛋白質濃度極低,故在正常生理下,囊內液膠體滲透壓可忽略不計。也可直接表達為: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
⑵ 哪些因素可以影響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濾液的量稱為腎小球濾過率(GFR),正常成人為125ml/min左右。影響腎小球濾過率的因素是:有效濾過壓、腎小球血漿流量、濾過膜通透性和濾過面積的改變。
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濾液的量稱為腎小球濾過率(GFR),正常成人為125ml/min左右。腎小球濾過率與腎血漿流量的比值稱為濾過分數。每分鍾腎血漿流量約660ml,故濾過分數為125/660×100%≈19%。這一結果表明,流經腎的血漿約有1/5由腎小球濾入囊腔生成原尿。腎小球濾過率和濾過分數是衡量腎功能的指標。成人每晝夜生成的原尿量可達180L,但每日排出的終尿量僅1~2L,可見原尿經過腎小管和集合管時,約有99%的水分被重吸收回血液。再從成分比較,終尿與原尿也有很大差別,例如原尿含葡萄糖,終尿無;而終尿所含肌酐、氨又比原尿多。說明原尿尚須通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作用,才能生成終尿。 有效濾過壓 指促進超濾的動力和對抗超濾的阻力之間的差值.動力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和腎小囊內超濾液膠體滲透壓。阻力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的靜水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囊內液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腎小囊內壓)
血漿從毛細血管濾過形成組織液的動力——有效濾過壓
影響腎小球濾過率的因素:
一、有效濾過壓 組成有效濾過壓的三個因素中任一因素發生變化,都能影響有效濾過壓,從而改變腎小球濾過率。 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的改變實驗證明,動脈血壓在10.7~24.0kPa(80~180mmHg)范圍內變動時,腎血流量存在自身調節能保持相對穩定,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無明顯變化。關於自身調節的機制,多數人認為,動脈血壓升高時,進球動脈管壁的平滑肌受牽張刺激而收縮,血流阻力增大,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量不致增多,血壓不致升高,因而有效濾過壓和腎小球濾過率無明顯變化;當動脈血壓降低時,進球動脈管壁舒張,血流阻力減小,使腎小球毛細血管的血流量不致減少,血壓不致下降,因而有效濾過壓和腎小球濾過率也無明顯變化。這說明機體對腎小球濾過功能的調節,是通過腎血流量自身調節實現的,以保證機體在生理狀態下泌尿功能的正常進行。但如果動脈血壓下降到10.7kPa(80mmHg)以下時(如大失血),超出了腎血流量自身調節范圍,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將相應下降,使有效濾過壓降低,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而引起少尿,當動脈血壓降至5.3~6.7kPa(40~50mmHg)時,可導致無尿。高血壓病晚期,因進球動脈發生器質性病變而狹窄時,亦可使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明顯降低,引起腎小球濾過率減少而導致少尿,甚至無尿。 血漿膠體滲透壓的改變人體血漿膠體滲透壓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出現明顯波動。只有在血漿蛋白濃度降低時,才引起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從而使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和濾過率增大,尿量增多。例如靜脈輸入大量生理鹽水引起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血漿蛋白被稀釋,血漿蛋白濃度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所致。 腎小囊內壓的改變正常情況下腎小囊內壓比較穩定。當發生尿路梗阻時,如腎盂結石、輸尿管結石或腫瘤壓迫等,可引起患側囊內壓升高,使有效濾過壓降低,濾過率減少。此外,有的葯物,如某些磺胺,容易在小管液酸性環境中結晶折出,或某些疾病發生溶血過多使濾液含血紅蛋白時,其葯物結晶或血紅蛋白均可堵塞腎小管而引起囊內壓升高,導致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和濾過率下降。
二、腎小球血漿流量 腎小球進球端到出球端,由於血漿膠體滲透壓逐漸升高,造成有效濾過壓遞減。血漿膠體滲透壓上升的速度必然影響有效濾過壓遞減的速度。血漿膠體滲透壓上升的速度與腎小球血漿流量密切相關。當血漿流量增多時,其膠體滲透壓上升速度變慢,有效濾過壓遞減速度隨之減慢,腎小球毛細血管生成濾液的有效長度延長,濾過率增大;相反,腎小球血漿流量減少,腎小球毛細血管生成濾液的有效長度縮短,濾過率減少。正常情況下因腎血流量存在自身調節,腎小球血漿流量能保持相對穩定,只有在人體進行劇烈運動或處於大失血、嚴重缺氧等病理情況下,因交感神經興奮增強,腎血管收縮,使腎血流量和腎小球血漿流量明顯減少時,才引起腎小球濾過率降低。
三、濾過膜通透性和濾過面積的改變 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的大小可以用它所允許通過的物質分子量大小來衡量。血漿中小分子物質很容易通過濾過膜上各種大小孔道;但大分子物質,如分子量為69000的血漿白蛋白則很難通過,而且還存在涎蛋白的選擇性阻擋作用,因而它在濾液中的濃度不超過血漿濃度的0.2%;分子量超過69000的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根本不能通過濾過膜。此外,血漿中分子量為64000的血紅蛋白,本可以濾過,但它是與珠蛋白結合成為復合物形式存在,因而也不能通過。發生大量溶血時,血中所含血紅蛋白量超過與珠蛋白結合的量,這時未與珠蛋白結合的血紅蛋白便可濾過由尿排出,形成血紅蛋白尿。
正常情況下濾過膜通透性比較穩定,只有在病理情況下才發生改變而影響尿的成分。例如腎小球炎症或缺氧時,常伴有蛋白尿。過去認為這是濾過膜通透性增大所致。近年來研究發現,此時濾過膜通透性是減小而不是增加。蛋白尿的出現是由於病變使濾過膜上帶負電荷的涎蛋白減少或消失,對帶負電荷白蛋白的同性電荷相斥作用減弱,使白蛋白易於濾過所致。當病變引起濾過膜損壞時,紅細胞也能濾出形成血尿。 腎小球濾過膜總面積約1.5~2m2。人在正常情況下,全部腎小球都處於活動狀態,因而濾過面積保持穩定。病理情況下,如急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皮增生、腫脹,基膜也腫脹加厚,引起毛細血管腔狹窄甚至完全閉塞,致使有效濾過面積減小,濾過率降低,出現少尿甚至無尿。
⑶ 超濾-超濾設備是怎麼運行的
超濾(UF)是一種能將溶復液進行制凈化和分離的膜分離技術。超濾膜系統是以超濾膜絲為過濾介質,膜兩側的壓力差為驅動力的溶液分離裝置。超濾膜只允許溶液中的溶劑(如水分子)、無機鹽及小分子有機物透過,而將溶液中的懸浮物、膠體、蛋白質和微生物等大分子物質截留,從而達到凈化或分離的目的。超濾是動態過濾過程,被截留物質可隨濃縮液排除不致堵塞膜表面,可長期連續運行。超濾膜按結構型式分為板框式(板式)、中空纖維式、納米膜表超濾膜、管式、卷式等多種結構。
原水-原水加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軟水器-精密過濾器-一級反滲透機-脫氣膜-中間水箱-中間水泵-EDI系統-純化水箱-純水泵-紫外線殺菌器-微孔過濾器-巴氏消毒-用水點。
⑷ 腎臟有效濾過壓的特點嗎會具有哪些影響嗎
1、腎小球的復濾過壓由兩制部分組成:
一是:促進腎小球超濾的動力;二是:對抗超濾的阻力;
具有超濾動力的有:腎小球毛細血管靜水壓(血流灌注壓)和腎小囊內超濾液膠體滲透壓組成。
促使超濾阻力的有: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的囊內壓。
⑸ 超濾液形成過程中結構基礎和動力是什麼,動力由哪些因素組成
結構基礎是腎小球濾過膜,動力是有效濾過壓
⑹ 超濾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超濾的工作抄原理
超濾屬於襲一種分離技術,將壓力專為動力膜分離的過程,過濾的精度在0.01-0.005um的范圍之內。它可高效的去除水中的細菌、病毒、懸浮物、膠體等顆粒狀物質,已經廣泛應用於物質的分離、濃縮、提純等,效果非常好。同時在PH值為2-11的條件下能夠連續的使用。
超濾膜一種孔徑規格一致,額定孔徑范圍為0.001-0.02微米的微孔過濾膜。採用超濾膜以壓力差為推動動力的膜過濾方法為超濾膜過濾。超濾膜大多由醋酯纖維或與其性能類似的高分子材料製得。最適於處理溶液中溶質的分離和增濃,也常用於其他分離技術難以完成的膠狀懸浮液的分離,其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大。
⑺ 為什麼血漿膠體滲透壓是對抗超濾液生成的力量是因為蛋白質多了將濾過膜的孔堵住了嗎
首先要知道來滲透壓分為晶體自滲透壓和膠體滲透壓.在機體內,晶體滲透壓是無機小分子維持的,它保持細胞內外的水平衡;膠體滲透壓是血漿蛋白維持的,它維持血容量,即維持血液和組織液的平衡,所以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的膠體滲透壓下降會使患者出現水腫.超濾液指的是血液第一次被腎小球濾過形成的液體,即原尿,之後超濾液在腎小管中會被稀釋,其中的蛋白質、鈣離子、水分、鈉離子等絕大多數會重吸收,最終形成的才是排出體外的尿液,正常人的尿液中是檢不出蛋白質和鈣離子的!說了這么多,你可以知道超濾液中的蛋白質決定超濾液的膠體滲透壓大小.
⑻ 什麼是超濾液
循環血液經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包括少量分子量較小的液頃血漿蛋白,可以濾入腎小囊的囊腔而形成濾過液。這種濾過液就是超濾液。
尿液首先在腎臟,通過腎小球濾過,形成超濾液,人體每天正常生成的超濾液可以達到180升。超濾液進入腎小管後,稱為小管液,那麼腎小管和集合管可以把人體大部分的水分和各種溶質重吸收回血液,稱之為重吸收。
除此以外,腎小管和集合管還有分泌的功能,可以將某些物質分泌入小管腔內,稱為分泌。經過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人體正常每天生成的尿液只有1.5升。
(8)超濾液生成的動力是什麼壓擴展閱讀:
超濾技術:
超濾是一種加壓膜分離技術,即在一定的壓力下,使小分子溶質和溶劑穿過一定孔徑的特製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質不能透過,留在膜的一邊,從而使大分子物質得到了部分的純化。超濾原理也是一種膜分離過程原理.
超濾利用一種壓力活性膜,在外界推動力(壓力)作用下截留水中膠體、顆粒和分子量相對較高的物質,而水和小的溶質顆粒透過膜的分離過程。通過膜表面的微孔篩選可截留分子量為3x10000—1x10000的物質。當被處理水借鬧磨陸助於外界壓力的作用以一定的流速通過膜表面時.
水分子和分子量小於300—500的溶質透過膜,而大於膜孔的微粒、大分子等由於篩分作用被截留,從而使水得到凈化。也就是說,當水通過超濾膜後,可將水中含有的大部分膠體硅除去,同時可去除大量的有機物等。
超濾原理並不復雜。在超濾過程中,由於被截留的雜質在膜表面上不斷積累,會產生濃差極化現象,當膜面溶質濃度達到某一極限時即生成凝膠層,使膜的透水量急劇下降,這使得超濾的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為此,需通過試驗進行研究,以確定最佳的工藝和運行條件,最大限度地減輕濃差極化的影響,使超濾成為一種可靠的反滲透預處理方法。
超濾是一種膜分離技術,(UItrafil-tration 簡稱UF)。能夠將溶液凈化,分離或者濃縮。超濾是介於微濾與納濾之間,且三者之間無明顯的分界線。一般來說,超游段濾膜的孔徑在0.05 um–1 nm之間,操作壓力為0.1–0.5 Mpa。
主要用於截留去除水中的懸浮物、膠體、微粒、細菌和病毒等大分子物質。超濾膜根據膜材料,可分為有機膜和無機膜。按膜的外型,又可分為:平板式、管式、毛細管式、中空纖維和多孔式。目前家用超濾凈水器,多以中空膜為主。
超濾膜的工作以篩分機理為主,以工作壓力和膜的孔徑大小來進行水的凈化處理。以中空纖維為例。
以進水方式可分為外壓式:原水從膜絲外進入,凈水從膜絲內製取。反之則為內壓式。內壓式的工作壓力較外壓式要低。超濾膜在飲用水深度處理,工業用超純水和溶液濃縮分離等許多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參考資料資料:網路-原尿
參考資料資料:網路-超濾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