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凈水器能過濾掉水中的碳酸鈣嗎
凈水器的品類很多,但是能過濾水中碳酸鈣的只有RO機,只有RO膜才能起到分離水中離子的作用,但是RO機會產生一定量的廢水(膿水),目前這種凈水器在市面上的銷售比較廣泛。
Ⅱ 一般的超濾系統有濃水嗎我們老師說通常沒有。
水處理方面,一般的超濾系統,採用的是死端過濾,叫法上沒有濃水。但是實際上,還是有的。
而電子行業的超純水以及醫葯的高純水方面,絕對有濃水。
Ⅲ 超濾中的濃差極化現象分析
什麼是濃差極化?
在壓力驅動膜過程中,由於料液中水透過膜,而溶質被膜阻留,使膜表面上溶質的濃度升高。在濃度梯度作用下,溶質從膜表面向本體溶液反向擴散,形成邊界層,使流體阻力和滲透壓增加,從而導致溶劑透過通量減小。
當溶劑向膜表面流動引起的溶質流動速度與由濃度梯度引起的溶質向本體溶液的擴散速率達到平衡時,在膜表面附近形成一個穩定的濃度梯度區,膜表面濃度C2高於主體溶液濃度C1,這一區域稱為濃差極化邊界層,這一現象叫濃差極化;C2/C1叫濃差極化度。
濃差極化的危害
1.濃差極化使膜表面溶質濃度增高,引起滲透壓的增大,從而減小傳質驅動力。
2.當膜表面溶質濃度達到其飽和濃度時,會在膜表面形成沉積或凝膠層,增加透過阻力。
3.膜表面沉積層或凝膠層的形成會改變膜的分離特性。
4.當有機溶質在膜表面達到一定濃度時有可能對膜發生溶脹或溶解,惡化膜的性能。
5.嚴重的濃差極化導致結晶析出,阻塞流道,運行惡化。
濃差極化主要防治途徑:
1.加強進料的預處理。
2.選擇合適膜組件:組件結構;加入紊流器;料液橫切流向設計;螺旋流。
3.合理的過程設計:料液脈沖流動;提高流速。
4.合適的操作參數的選擇:適當提高進料液溫度以降低粘度,增大傳質系數等。
Ⅳ 超濾出來的濃水還可利用嗎
一般來超濾的回收率是90%左自右,排掉的廢水佔10%左右,濃縮了水裡面的雜質污物。
主要看你原水是什麼,原水比較干凈,自來水的話,那個廢水沖個廁所,澆個花沒問題。如果原水本來就是沒有處理過的原水,建議也就是最一般的用法,千萬不能直接用在生活中,不幹凈。
Ⅳ 超濾與濃縮的區別
超濾可以濃縮,濃縮不一定要用超濾撒。有的,濃水不就是濃縮液。
Ⅵ 超濾膜主要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主要還是看用來做什麼。而且還分為外壓和內壓
優點:單位溶器內充填密度高,佔地面積小,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不需增加任何化學試劑,尤其是超濾技術的實驗條件溫和,與蒸發、冷凍乾燥相比沒有相的變化,而且不引起溫度、pH的變化,因而可以防止生物大分子的變性、失活和自溶。外壓比內壓清洗方便。
超濾原理
超濾(Ultrafiltration)技術是一種膜濾法,也有錯流過濾(Cross
Filtration)之稱。它能從周圍含有微粒的介質中分離出10~100A的微粒,這個尺寸范圍內的微粒,通常是指液體內的溶質。其基本原理是在常溫下以一定壓力和流量,利用不對稱微孔結構和半透膜介質,依靠膜兩側的壓力差作為推動力,以錯流方式進行過濾,使溶劑及小分子物質通過,大分子物質和微粒子如蛋白質、水溶性高聚物、細菌等被濾膜阻留,從而達到分離、分級、純化、濃縮目的的一種新型膜分離技術。
超濾技術的優缺點
與傳統分離方法相比,超濾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
濾過程是在常溫下進行,條件溫和無成分破壞,因而特別適宜對熱敏感的物質,如葯物、酶、果汁等的分離、分級、濃縮與富集。
2.
濾過程不發生相變化,無需加熱,能耗低,無需添加化學試劑,無污染,是一種節能環保的分離技術。
3.
超濾技術分離效率高,對稀溶液中的微量成分的回收、低濃度溶液的濃縮均非常有效。
4.
超濾過程僅採用壓力作為膜分離的動力,因此分離裝置簡單、流程短、操作簡便、易於控制和維護。
5.
超濾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直接得到乾粉制劑。對於蛋白質溶液,一般只能得到10~50%的濃度。
Ⅶ 尿液中主要含有什麼成分
正常的尿液成分
初中生理衛生課文中在提到尿液的成分時指出,尿液中除水分外,還含有無機鹽、尿素、尿酸等代謝廢物。除這些成分外,尿液中到底還含有哪些成分?它們是由哪些物質代謝產生的?下面我們就談談這個問題。
一般來說,在一般膳食情況下,24小時排出的溶質為47~65克,其中一半為尿素。四分之一為氯化鈉,其餘四分之一為各種有機物和無機物成分。
一、含氮物質:主要有尿素、尿酸、肌酸和肌酐、氨基酸和氨等。
1.尿素:是蛋白質代謝的主要產物,在肝臟解毒時產生,在尿中的含量隨蛋白質代謝情況而改變。尿素含量的變化亦見於某些疾病。嚴重肝功能障礙會影響尿素合成,尿素排出量減少。糖尿病患者的組織蛋白分解增多,尿中尿素含量增加。慢性腎炎患者,由於腎功能障礙,排泄減少,尿素排出降低,血中尿素含量增加。
2.尿酸:是嘌呤類化合物的代謝終產物。大量食入含核蛋白豐富的食物,或體內細胞大量分解,尿中酸排出量就會增加。尿酸在酸性尿中易析出結晶形成結石。
3.肌酸和肌酐:肌酐是肌酸的代謝產物。肌酐的排出量比較恆定,排泄方式主要是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4.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質代謝的正常產物。機體保留氨基酸的能力很強。尿中只有微量的氨基酸。但當患有嚴重糖尿病、肝病和某些遺傳性腎小管重吸收作用缺陷時,尿中才排出較多的氨基酸。
5.氨:尿中所含的氨以銨鹽的形式存在,系在遠曲小管中生成。生成的氨,由遠曲小管分泌至管腔內,與氫離子結合成NH+4。它與Na+交換,能使機體排酸保鹼。氨的排出量對體內維持酸鹼平衡起重要作用。酸中毒時,尿氨排出量增加。
二、其他有機化合物:如馬尿酸、結合的葡萄糖醛酸、乳酸、β—羥丁酸、草酸和含硫的化合物等。
馬尿酸是由苯甲酸和甘氨酸在肝內結合而成,是機體對苯甲酸的一種代謝方式。結合葡萄糖醛酸也是肝內解毒作用的一種方式。當劇烈運動和因各種原因引起肌肉組織缺氧,使無氧氧化增強,血乳酸增多時,尿乳酸排出量也增多。草酸來自蔬菜,草酸鈣在酸性尿中易排出,成為尿結石的成分。?—羥丁酸是酮體的主要成員之一,當機體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時,尿中可出現酮體。
三、電解質:尿中的無機鹽類主要是Cl-、Na+、K+和磷酸鹽等。尿中Cl-和Na+的排泄常伴隨而行,食入的多,排泄的多,少食少排,體內缺乏時可以不排。K+則不同,即使體內缺K+,只要有尿仍隨尿排出。所以腎臟保Na+的能力比保K+強。
另外,尿中雖有少量蛋白質和糖,由於一般方法檢查不出來,所以被看成是生理性的。如在尿中檢查出蛋白質和糖則認為是病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