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腎小球的作用是濾過作用還是過濾作用
濾過作用。
腎小球的濾過功能:
微穿刺法是利用顯微操縱儀將外徑6-10μm的微細玻璃插入腎小體的囊腔中。在與囊腔相接部位的近球小管內,注入石蠟油防止起濾液進入腎小管。用微細玻璃管直接抽到囊腔中的液體進行微量化學分析。
分析表明,除了蛋白質含量甚少之外,各種晶體物質如葡萄糖、氯化物、無機磷酸鹽、尿素、尿酸和肌酐等的濃度都與血漿中的非常接近,而且滲透壓及酸鹼度也與血漿的相似,由此證明囊內液確是血漿的超濾液。
單位時間內(每分鍾)兩腎生成的超濾液量稱為腎小球濾過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據測定,體表面積為1.73m2的個體,其腎小球濾過率為125ml/min左右。照此計算,兩側腎每一晝夜從腎小球濾出的血漿總量將高達180L。
此值約為體重的3倍。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血漿流量的比例稱為濾過分數(filtrationfraction)。經測算,腎血漿流量為660ml/min,所以濾過分數為:125/660×100=19%。濾過分數表明,流經腎的血漿約有1/5從腎小球過濾到囊腔中。腎小球濾過率大小決定於濾過系數(KFR)
(1)腎小管中的超濾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腎小球的再生:
人體內的不同器官組織再生能力不同,例如表皮、粘膜等組織更新再生迅速,而神經組織成熟後基本缺乏再生能力。
腎臟實質再生能力較弱,各種感染或非感染性原因損傷腎臟實質,尤其破壞了腎實質組織結構時,常常會局部疤痕癒合,因此腎小球數量會逐漸減少。理論上損傷程度輕微、范圍較小則有局部恢復可能,當損傷程度嚴重、范圍大則通常難以再生。
腎小球濾過率用於早期了解腎功能減退情況,在慢性腎病的病程中可用於估計功能性腎單位損失的程度及發展情況,用與指導腎臟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 、腎小球濾過率增高,可見於:
(1)糖尿病腎小球硬化症早期,由於生長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腎小球肥大,腎小球濾過率升高。
(2)部分微小病變型腎病綜合征,因腎小球毛細血管膠體滲透壓降低,而腎小球病變輕,故濾過率增加。
(3)妊娠期腎小球濾過率可增高,產後即恢復正常。
2、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可見於:
(1)影響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各種原發性和繼發性腎臟疾病。
(2)隨著年齡老化,腎小球濾過率也會逐漸減低,40歲以後腎小球濾過率每年減低約1.15ml/min
『貳』 腎小球過濾給腎小管中的液體與血漿的區別
蛋白質
『叄』 在生理學中,什麼是腎小球有效濾過壓
腎小球有效濾過壓是指促進超濾的動力和對抗超濾的阻力之間的差值,有效濾過壓在組織液生成和迴流中,以及尿液生成的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動力包括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和腎小囊囊內液膠體滲透壓,阻力包括血漿膠體滲透壓和腎小囊內壓。
腎小球囊內壓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均可使得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升高。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除蛋白質以外的血漿成分被濾過進入腎小囊腔而形成超濾液,超濾液與血漿中晶體物質成分濃度基本一致,故血漿晶體滲透壓對腎小球有效濾過壓影響不大。
(3)腎小管中的超濾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在血液流經腎小球毛細血管時,由於不斷生成濾過液,血液中血漿蛋白濃度就會逐漸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也隨之升高。因此,有效濾過壓也逐漸下降。當有效濾過壓下降到零時,就達到濾過平衡(filtration equilibrium),濾過便停止了。
腎血漿流量主要通過改變濾過平衡點來影響腎小球濾過率,但不能增加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不同部位有效濾過壓並不相同,因為不斷有超濾液形成,越靠近進球小動脈血漿膠滲壓約低,越靠近出球小動脈血漿膠滲壓越高,濾出也就越難,直到濾過阻力等於濾過動力。
因腎小囊內超濾液中蛋白質濃度極低,故在正常生理下,囊內液膠體滲透壓可忽略不計。皮質腎單位的進球小動脈粗而短,血流阻力較小,出球小動脈細而長,血流阻力較大。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較其它器官的毛細血管血壓高。
『肆』 腎小管和腎小球有什麼關系
一、組成(結構)腎小球是個血管球,由進球小動脈分出的許多毛細血管相互纏繞而成的。這些毛細血管匯集成出球小動脈。腎小囊在腎小管的外面,下接腎小管。腎小管細長而曲折。周圍纏繞著大量的毛細血管。二、作用差異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腎小球:過濾葡萄糖、尿酸、尿素、水、無機鹽等小分子物質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腎小管: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分、部分無機鹽。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排泄三個連續過程。(一)腎小球的濾過:循環血液流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包括少量分子量較小的血漿蛋白,通過濾過膜濾到腎小囊的囊腔內形成超濾液(原尿),這就是所謂的腎小球濾過作用。(二)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發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並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下的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就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三、受影響因素(一)決定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1)濾過膜通透性是濾過的結構基礎。濾過膜是指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之間的隔模,它主要由的內皮細胞、非細胞性的基膜層和腎小囊臟層的上皮細胞組成,濾過膜既有阻止大分子物質濾出的機械屏障作用,又有阻止帶負電荷物質濾出的靜電屏障作用。因此,腎臟通過濾過膜的作用,不僅可以濾出水液形成原尿,還可以在保留機體有用物質的同時,排出機體的廢物。
(2)有效濾過壓是濾過的動力。有效濾過壓由3種力量組成:○1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它是推動濾出的力量。○2血漿膠體滲透壓,它是阻止血漿中水分濾出的力量。○3囊內壓,它是對抗濾出的力量。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凡能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或囊內壓的因素,都可使腎小球濾過壓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腎小球濾過率。
(3)腎血漿流量是濾過的前提,也是物質基礎。腎血漿流量與腎小球濾過率成正比,當腎血漿流量增高時,人體形成的尿液也隨之增多。
(二)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有:
(1)小管液中溶質的濃度。小管液中溶質所形成的滲透壓,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分的對抗力量。如果小管液的溶質濃度很高,形成的滲透壓很大,對抗腎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也大,結果可使尿液增多,這稱為滲透性利尿。
(2)腎小球濾過率。近端小管每分鍾重吸收濾過液的亳升數,稱腎小管重吸收率,它與腎小球濾過率之間保持著一種平衡,稱為球管平衡。其生理意義是使終尿量不致因腎小球濾過率的增減而出現大幅度的變動。
(3)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功能。腎小管上皮細胞有強大的重吸收功能,而且具有選擇性,當某些病理因素損傷腎小管細胞的功能時,可造成其重吸收障礙,導致尿量增加或尿液中出現某種異常成分。
『伍』 字母圈聖水指的是什麼
聖水:指代小便。
小便即人尿,也叫輪回酒、還元湯。合理取用人尿可以做葯用,可用作補虛葯、補陰葯。正常人的新鮮尿,一般是清澈透明而帶酸性,有時因含尿酸過多,排出不久,即生尿結晶。尿酸原為無色,但因吸附色素而常呈紅褐色。
人體由腎臟處理排除體內沒有用的液體,與方便意思一樣。一般為透明(無色),人體缺水時為黃色,金色為缺水嚴重,紅色或者淡紅色有可能是因為尿道出血。
涇溲指小便。《素問·厥論》:「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涇溲不利。」《素問·調經論》:「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一說涇指大便。《素問·調經論》王冰註:「涇,大便。溲,小便也。」一說涇指月經。《素問·調經論》林億等註:「按楊上善雲,痙,有本作經,婦人月經也。」
小便生成包括三個基本過程:
1、血漿在腎小球毛細血管處的濾過,形成超濾液。
2、超濾液在流經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過程中經過選擇性重吸收。
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後形成尿液。
正常成人尿量每二十四小時約1000--2000ml,新鮮尿液清澈透明,PH值約6.5,尿比密約1.015--1.025;鏡檢紅細胞玻片法平均0--3個/HP,定量檢查0--5個/ul;白細胞和膿細胞玻片法平均0--5個/HP,定量檢查0--10個/ul。
『陸』 上廁所小便比較頻繁,是怎麼回事
腎虛。
人體由腎臟處理排除體內沒有用的液體.與方便意思一樣.一般為透明(無色).人體缺水時為黃色. 金色為缺水嚴重,紅色或者淡紅色有可能是因為尿道出血。
涇溲指小便。《素問·厥論》:「厥陰之厥,則少腹腫痛,涇溲不利。」《素問·調經論》:「形有餘則腹脹,涇溲不利。」一說涇指大便。《素問·調經論》王冰註:「涇,大便。溲,小便也。」一說涇指月經。《素問·調經論》林億等註:「按楊上善雲,痙,有本作經,婦人月經也。」
小便生成包括三個基本過程:1、血漿在腎小球毛細血管處的濾過,形成超濾液;2、超濾液在流經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過程中經過選擇性重吸收;3、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最後形成尿液。
正常成人尿量每二十四小時約1000--2000ml,新鮮尿液清澈透明,PH值約6.5,尿比密約1.015--1.025;鏡檢紅細胞玻片法平均0--3個/HP,定量檢查0--5個/ul;白細胞和膿細胞玻片法平均0--5個/HP,定量檢查0--10個/ul。
『柒』 腎小管、腎小球、腎小囊分別起到什麼作用
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是隨著體內水的出入情況而變化的。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的食物過咸時,都會引起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使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受到刺激。這時,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一方面產生興奮並傳至大腦皮層,通過產生渴覺來直接調節水的攝入量;一方面使由下丘腦神經細胞分泌,並由垂體後葉釋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從而促進了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了尿的排出,保留了體內的水分,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趨向於恢復正常。相反,當人因飲水過多或是鹽丟失過多而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下降時,就會減少對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的刺激,也就減少了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釋放,腎臟排出的水分就會增加,從而使細胞外液的滲透壓恢復正常。
腎是人體產生尿液的器官,體內的大部分水分、無機鹽和有機物都是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因此尿液的形成對維持人體內環境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經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腎小管和集合管分泌、排泄三個連續過程。
腎小球的濾過:循環血液流過腎小球毛細血管時,血漿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質,包括少量分子量較小的血漿蛋白,通過濾過膜濾到腎小囊的囊腔內形成超濾液(原尿),這就是所謂的腎小球濾過作用。
決定腎小球濾過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1)濾過膜通透性是濾過的結構基礎。濾過膜是指腎小球毛細血管內的血液與腎小囊中超濾液之間的隔模,它主要由的內皮細胞、非細胞性的基膜層和腎小囊臟層的上皮細胞組成,濾過膜既有阻止大分子物質濾出的機械屏障作用,又有阻止帶負電荷物質濾出的靜電屏障作用。因此,腎臟通過濾過膜的作用,不僅可以濾出水液形成原尿,還可以在保留機體有用物質的同時,排出機體的廢物。
(2)有效濾過壓是濾過的動力。有效濾過壓由3種力量組成:○1腎小球毛細血管壓,它是推動濾出的力量。○2血漿膠體滲透壓,它是阻止血漿中水分濾出的力量。○3囊內壓,它是對抗濾出的力量。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凡能影響腎小球毛細血管壓、血漿膠體滲透壓或囊內壓的因素,都可使腎小球濾過壓發生改變,從而影響腎小球濾過率。
(3)腎血漿流量是濾過的前提,也是物質基礎。腎血漿流量與腎小球濾過率成正比,當腎血漿流量增高時,人體形成的尿液也隨之增多。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發生重吸收作用,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並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剩下的一部分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廢物就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影響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有:
(1)小管液中溶質的濃度。小管液中溶質所形成的滲透壓,是腎小管和集合管吸收水分的對抗力量。如果小管液的溶質濃度很高,形成的滲透壓很大,對抗腎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也大,結果可使尿液增多,這稱為滲透性利尿。
(2)腎小球濾過率。近端小管每分鍾重吸收濾過液的亳升數,稱腎小管重吸收率,它與腎小球濾過率之間保持著一種平衡,稱為球管平衡。其生理意義是使終尿量不致因腎小球濾過率的增減而出現大幅度的變動。
(3)腎小管上皮細胞的功能。腎小管上皮細胞有強大的重吸收功能,而且具有選擇性,當某些病理因素損傷腎小管細胞的功能時,可造成其重吸收障礙,導致尿量增加或尿液中出現某種異常成分。
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腎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指腎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細胞,將通過其本身新陳代謝所產生的物質分泌到小管液中的過程。排泄功能則指腎小管的上皮細胞將血液中原有的某些物質排入小管液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腎臟分泌排泄H離子、NH3、K離子,並通過氫鈉交換和鉀鈉交換,保留了鈉離子,此外正常機體產生的肌酐和對氨基馬尿酸等,既從腎小球濾過,又能由腎小管排泄,進入機體的某些物質如青黴素、酚紅等也是通過近端小管的排泄,排到小管腔,再排出體外的。
當尿液形成後,腎臟中數百萬個腎單位形成的尿液匯集於腎盂,經過輸尿管的運輸,暫時貯存在膀胱里。
尿液的形成是連續不斷的,尿的排出是間歇的。當胱膀里的尿液貯存達到一定量時,膀胱壁受壓,產生尿意。排尿時,膀胱肌肉收縮,尿道括約肌放鬆,尿液就從膀胱中流出,經過尿道排出體外。
『捌』 腎小管中的液體是
原尿
沒說是尿啊,是原尿
原尿還不是廢物,是透過腎小球濾過膜尚未被重吸收的內含較多蛋白質、葡萄糖等營養物質的液體,它通過腎小管進入腎的集合管。集合管外管壁中纏繞著一些毛細血管,這時,原尿中的葡萄糖等營養物質會重新返回到血液中,這時原尿才是真真正正的廢物。也許這時不應該稱原尿了,它是通過尿道排出的尿。
就是還沒重吸收的,叫原尿